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晚明坊刻戏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城市手工业、纺织业、农副产业得到逐步发展,并且由于水陆交通路线的大力开辟,全国性的商业贸易亦渐趋兴盛,到了晚明时期,城市商业景象一片繁荣。与此同时,封建王朝的腐败与堕落日趋更甚,帝王对文化、思想领域的掌控力不断松动与削弱,加上王阳明心学的崛起与广泛传播,整个宗法礼教、道德伦理遭受极大的破坏与肢解,出现了力反道学,抨击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思想的解放和活跃带动了文学观念和文学地位的转变,使得明初以来向被压抑、钳制的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一跃而与儒家传统经典相并列,戏曲文学的创作迎来了高峰,作家、作品大量涌现,并且戏曲表演与欣赏已深入社会各阶层的日常娱乐生活中。
     晚明商业的繁荣、思想的解放,促成了社会民众对日用百科和精神享受的需求,戏曲文学作为反映现实和情感生活的消费品很自然地成为了出版商青睐的对象。由于稿件丰富,来源充沛,加上此时的造纸、制墨、制笔等与出版业相关行业的高度发展,一时间书坊涌现,戏曲刻印景象蔚为壮观。
     晚明坊刻戏曲不仅数量众多,且因年代久远,很多剧本留存罕见,堪称孤本、善本。尤其可贵的是,书坊刻印曲本本身留下了大量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的资料,从中不仅可以得到书坊主的名号、书坊地址、书坊经营范围、销售模式、编排体例、插图版画、图书价格等诸多信息,而且也能看到晚明商业书坊从编、刻、印、售为一体的经营方式逐步转向刊印与销售分化的历史轨迹。为今人研究晚明书坊发展史、戏曲出版传播史、社会商业史、戏曲文学评点史、戏曲版画风格流变史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论文采用上下两编的方式,以专题研究与资料考辨相结合的方法,从出版文化的角度探讨晚明书坊在戏曲编辑、发行领域中的各种表现,并对晚明书坊在戏曲文学发展传播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作一较为全面地揭示。
     上编为晚明坊刻戏曲的专题述论。第一章:晚明坊刻戏曲的编辑、销售、广告及其他。第一节、晚明坊刻戏曲的编辑与销售之渠道。书坊主或以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创作实践,或聘请仕途未达的文人编辑者来提高戏曲文本的编校质量,加速了戏曲文学的体制规范化;又以“音注释义点板”型、“释义兼题评”型、“考订兼批评”型、“纯粹批评”型等四种灵活的文本编辑方式和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扩大了戏曲刻本的销量,提升了戏曲娱乐的社会普及化。第二节、晚明坊刻戏曲的广告类型及其功能。晚明书坊推行的戏曲广告样式繁多,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书名、扉页、凡例、识语、牌记、插图、附录等内在文本形态,委托友人宣扬的外部市场模式。这些广告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强调精品意识、着力营造和传播娱乐文化消费的热点和风尚、引导初步规范的版权意识和拓展稿源渠道。它们生动反映了晚明书贾精明的商业意识和经营策略,也是研究晚明社会曲籍传播与通俗文化消费的重要视角。第三节、晚明坊刻戏曲的盗版与作伪。晚明书坊在戏曲刊印与发行过程中为获取优质稿源,谋求利润,不惜采用各种盗版与作伪手段。常见的盗版方式为:翻刻别家刻本,不交代版刻来源;将他人作品改换名目,冒充新作刊刻;将他人作品据为己作刊刻印行。常用的作伪手段有:购买戏曲旧版,修改版权题署,伪作新书印售;收购戏曲残版,铲改、增补旧刻,另易书名发行;伪托名家作序、评点和插画。
     第二章:晚明坊刻戏曲的版画创作。本文所论晚明坊刻戏曲版画,特指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版画,因泰昌一朝存在时间仅为四个月,所梓戏曲今存为数不多,且版画的风格特征与万历朝风格一脉相承,故本章讨论晚明坊刻戏曲版画只分万历与天启、崇祯两个阶段。第一节、万历间坊刻戏曲版画的创作流变及其他——以《玉簪记》插图为例。选择以《玉簪记》为例,是因为其刻本贯穿万历前、中、后三个阶段,较能典型反映此时期的版画创作的风格流变。通过对《玉簪记》版画的考察,发现万历间坊刻戏曲版画创作风格会随时间流动,从初始阶段舞台表演的直观呈现慢慢演变为剧情人物与装饰性兼顾的发展阶段,再到山水情景的诗意表达的高级阶段的一般迹象;但也存在着同一时段内版画风格的极大差异和画师误解曲辞涵义而胡乱创稿的现象。第二节、天启、崇祯间坊刻戏曲版画创作的新趋势——以《西厢记》插图为中心。选择以《西厢记》的坊刊本为中心,是因为此时期的《西厢记》刊本数量之多远迈任何其它单一剧本,且由其所开辟的版画创作新形式间亦出现于其它各类艺术作品中,预示着新一轮版画风格的生成与发展。本节主要考察了《西厢记》插图中的框架样式从长方形式到填充图案的双线框围式、四周凹边形的转变,框架内装饰性图案从千篇一律的花纹到各色图样的填补,以及版画题材向花鸟画的进一步转变三个方面探讨了此时期戏曲版画创作的新趋向。
     第三章:晚明坊刻戏曲版片的转移与变更。晚明书坊除了自身刊刻曲本外,也存在利用别家书坊版片,经过不同程度的修改以重新刷印的情形。本章原本只论晚明书坊,但考虑到明清易代之初,书坊戏曲版片转移与变更的情况仍比较频繁,并且大部分清初书坊转移变更的原始戏曲版片,其发轫实在晚明,故论述过程中亦将部分清初书坊纳入作为整体考量。本章在文献解读与实际目验基础上,参考前贤时修的研究成果,梳理出明末清初书坊戏曲版片转移与变更的五种操作模式:1、同姓书坊合作,版片互用;2、购得旧版,改换版权题署;3、拼合各家旧版,冠以新书名;4、删去旧版序文、附录等,修改卷端、牌记;5、铲改原版,另易书名。
     第四章:晚明书坊与戏曲传播多样化之关系——以《玉簪记》传播为中心。作为戏曲生命的“表演”在晚明戏曲传播史上留下过辉煌的印迹,但其用以传播的声音却因为缺乏保存的技术手段而永远不可再现。况且以晚明戏曲文学传播的实际看,案头传播实在占据着主导地位。本章选择以《玉簪记》为中心,通过晚明时期《玉簪记》的剧本刊刻、散出戏曲选本选录、舞台表演、剧本改编及娱乐赏玩等五个方面为考察对象,论述了晚明书坊在戏曲传播多样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下编为晚明坊刻戏曲的文献考辨,以《晚明分省书坊刊印戏曲知见录》为目。本文考察了明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共72年间南京、苏州府、徽州府、杭州府、湖州府、绍兴府、宁波府、福州府、建宁府、漳州府、建昌府、抚州府等地刊印过戏曲的书坊至少有159家;刊印的戏曲数量有传奇472本、杂剧636本、曲选41本,占据已知明代戏曲刊刻总量的90%以上。知见录的内容包括坊号、坊主、坊主姓氏字号与里居、刻印的戏曲名称、卷数、刊刻年代、版式行款、序跋题署、牌记插图、部分收藏地或影印资料来源,以及对文献可征而现已罕见的坊刻曲目录疑存考,对每一条目的著录尽量做到言必有据,切实可靠。同时,对前贤时修之版刻辞典、古籍目录或戏曲论著中关于晚明坊刻曲目著录的疏漏、失误处予以深入考辨,或补充或修正,为后人研究晚明书坊或戏曲版本提供翔实的文献依据。
     附录两篇,其一《晚明私家刻印曲本目录初编》,分省考察了明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共72年间各地私家刊印的曲本目录,以补充说明晚明戏曲刊印之盛况;其二《晚明书坊刻印曲本著录失误举隅》,从卷数误、剧名误、刊梓者误、刊梓时间误、两种误为一本、一本误作两种、后印本误作重刻本、刊梓者误为剧作者、混合误、其他疏误等十个方面检讨了目前学术界对晚明书坊刻印曲本著录时存在的失误,是对下编《晚明分省书坊刊印戏曲知见录》中相关条目的一份考辨总结。
Since the mid Mi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emergence of capitalism sprouting, city handicraft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as a result of land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 routes to development, national commercial trade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city business was booming in late M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upt feudal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emperor on the cultural, ideological field control continued loosening and weakened, coupled with the rise of Wang Yang-ming philosophy and widely spread, the patriarchal ethics, moral damage and dismemberment greatly, the force of anti-Confucianism, criticized the feudal rebellious sprit. Emancipation and active thinking led to the idea of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status changes, making the repressed since the early Ming, clamped drama, novels and other popular literature at this time leaped into juxtaposed with traditional Confucian classics, drama literary creation ushered the peak, writers and works start popping up, drama performance and appereciation into daily entainment in all walks of life.
     Thanks to the commercial prosperity and ideas liberation in late Ming, contributed people to enjoy the social daily encyclopedia and spiritual needs, opera literature as a reflection of the real life and emotional life of consumer products naturally become the object of publishers'favored. Because no worries about the source, plus the paper, ink, pens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ight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bookshops to emerge, drama inscribing as a spectacular view.
     The drama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engraved not only a large number, and because of the ages, a lot of rare books, called orphan, rare books. especially valuable is, the dramas themselves left a lot of vivid language, rich content of the data, from which not only can be recognize the lord, address, business scope, bookshops'sale model, layout, illustrations and prints, the price of books and other information, but also can see the history of the late Ming from the commercial publishing house knitting, moment, printing, marketing for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to print and sales division To modern people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late Ming bookshops, drama publishing communication history, social business history, the history of theatrical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other rheological opera style prints provide a lot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academic values.
     This paper uses two way to case studies and data textual combination of methods, from a cultural point of publishing explore the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the late Ming Bookshops issue in the field of drama printed, make a full reveal on the bookshops which play a significance and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opera literature.
     The upper part is monographic study of the drama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The first chapter: the editorial, sales, advertising and others about the drama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Section one is the edit and sale's channel injury of drams printed by bookshop in late Ming, Bookshop owners are deeply in literature or writing practice, or hire layer writers whose officials did not prosper to improve the editing quality dramas'text, accelerate the system specification of drama literature, and use "sound annotation justice point board" type,"the interpretation and assessment questions "type, and" textual criticism" type,"pure criticism" type, such as four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sales channels, expanded edition of the opera sales, enhance the popularity of opera entertainment socialization. Section two, advertising type and function of the late Ming opera engraved Square. The bookshops in late Ming carrying out advertising style is various, mainly have two basic types, title, cover page, general language, remember, cards, illustrations, appendix such as inner text form, the owner entrust friends promotion of external market mode. These advertisements has four main functions:pass the functions include:emphasize on quality awareness, strive to build and spread the entertainment culture consumption hot spot and fashion, guide the preliminary specification of the copyright consciousness, expand channels for contributions. They vividly reflects the commercial awareness and business strategy of the late Ming bookshop owners, i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of the late Ming dramas spread and popular culture consumption. Section three, analysis of piracy and fake in drama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The bookshops in operas print and issue process, to obtain manuscript sources, seek profits, using a variety of pirated and fake measures. Common way of piracy:carve another edition, not replacement illustrious tag source; the works of others changed names, posing as a new publication; the works of others to himself for publication. Common fake measure: buy the old operas version, modify the copyright agency, pretend to be new book; acquisition of operas residual version, shovel, supplement old moment, change another title to issue; forge famous preface, commentary and pictures.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reation of the pictures in drama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The late Ming herein, especially WanLi(万历), TaiChang(泰昌), TianQi(天启), ChongZhen(崇祯) four dynasties, because there is only four months of TaiChang, and dramas of this dynasty existed very few,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like WanLi i(万历) style print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on WanLi i(万历), TianQi(天启) and ChongZhen(崇祯). The first section:The creation rheological and other of drama illustration printed by bookshops of WanLi(万历) period-in "Jade Hairpin". Select the "Jade Hairpin" for example, because its versions throughout WanLi(万历)'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ree stages, can better reflect the style of the typical rheological printmaking this period. Through the "Jade Hairpin" prints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drama art style will flow over time, from the initial stages of visual presentation stage performance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story characters and decorative balance, to the landscape scene general signs of poetic expression advanced stage; but there is also the same period of great style differences and painters misunderstandings poems meaning and make a casually create artwork phenomenon. The second section:A new trend among TianQi(天启) and ChongZhen(崇祯) drama printmaking-take "The West Chamber" illustration centered. Choose to "The West Chamber" as the center, because the versions of "The West Chamber" are much more than any other single script of this period,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forms of printmaking by the Inter-opened it also occurred in other types of works of arts, heralding a new generation of a print style and development. This section examines the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change,""The West Chamber" illustration,"decorative pattern fill" and "further change the theme of" the three aspects discussed new trends in this period drama printmaking.
     The third chapter: The shift and change of drama woodblocks of bookshops in late Ming. Bookshops besides self manufacture the woodblocks, they also use other bookshops'woodblocks to print again, after different degrees of modification This chapter had onl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but considering the beginning of Qing, the shift and change of drama woodblocks of bookshops is still more frequently, and most of the original woodblocks were manufactured in late Ming, so while the discussion, the beginning of Qing will be included as an integral. This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reading and the actual project experience, reference of the predecessors and existing results, tease out five operating modes of the drama woodblocks'shift and change of Ming and the beginning of Qing's bookshops:1, surname bookshops co-edition woodblocks interoperability;2, bought previous woodblocks, change copyright colophon;3, split each previous woodblocks, dubbed the new title;4deleting legacy preface, appendices, modify the volume side, note cards;5, change the original shovel, rename the title.
     The fourth chapter:Bookshops of late M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diversified relationship drama-centered on the "Jade Hairpin" dissemination are discussed. As the drama of life "performance" in the late Ming drama history left a glorious mark, bu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reserving technical equipment, it can never be reappear. Moreover, the desk spread was dominated in spread of drama literature in late Ming actually. Select chapter to "Jade Hairpin" as the center, tries to five aspects of "Jade Hairpin" script publication, from opera anthologies, stage performance, adaptation and amuse as object of study, from the textual transmission and stage performance, discusses the bookshops of late Ming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rama spreading diversification.
     The next part is focus on the drama literature textual research, with "directory of provincial dram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ookshops from WanLi(万历) first year (1573) to ChongZhen(崇祯)seventeen years(1644) of72years, Nanjing(南京), Suzhou(苏州), Huizhou(徽州), Hangzhou(杭州), Huzhou(湖州), Shaoxing(绍兴), Ningbo(宁波), Fuzhou(福州), Jianning(建宁), Zhangzhou(漳州), Jianchang(建昌), Fuzhou(抚州) and other places has published dramas at least159, printed ChuanQi(传奇)472, ZaJu(杂剧)636, QuXuan(曲选)41, occupy90%of the known total numbers of Ming. The directory include the bookshop, owners'name, the main surname and born address, marking the drama name, volume number, inscribed era layout line models,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colophon, licensing remember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 or copying data sources, as well as cataloging the drama that documents may levy and now disappear, each word must as far as possible evidence, practical and reliable. Meanwhile, supplement or amendment the mistakes of the engraving dictionary, ancient catalog or opera treatise written by scholars which focus on the drama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provides detailed literature basi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research bookshops or dramas versions of Ming.
     Appendix two articles, one is the catalogue of dramas printed by private in late Ming, which examines the different provinces from WanLi(万历) first year (1573) to ChongZhen(崇祯) seventeen years(1644) of72years, with added drama provided the pomp of the late Ming; the other is the examples of erros in description of drama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from the error of volume, title, printer, print time, the two kinds of false for a book, a book false for two kinds, latter copy false for photocopy, priner mistakes for writer, mixed by mistake, and the mistakes of other aspects, review of the current academia errors in description of dramas printed in late Ming. it is a text research and summary of related items with "directory of provincial drams printed by bookshops in late Ming".
引文
① 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中华书局2004年,第195页。方氏所据的资料为《明代版刻综录》、《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元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明代杂剧全目》等,这些资料或多或少存在着遗漏的地方,故实际的晚明戏曲刊刻数量占整个明代戏曲刊刻数量的百分比会更高一些。
    ① 郭英德《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求是学刊》,1999年第2期,第79页。
    ① 关于王国维先生所藏善本戏曲的下落,可参黄仕忠《王国维旧藏善本词曲书籍的去向》一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4ff8c0100qce2.html,查阅时间2014年2月16日。
    ② 常芸庭《吴梅小传》,载王卫民编《吴梅和他的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页。
    ③ 卢前《吴瞿安先生事略》,载王卫民编《吴梅和他的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页。
    ④ 吴梅《奢摩他室曲丛·自序》,商务印书馆1928年,第1页。
    ⑤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载杨琥校点《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第153页。
    ⑥ 吴梅《奢摩他室藏曲待价目》,载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附录四,作家出版社1958年。
    ⑦ 吴梅《奢摩他室藏曲待价目》,载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附录四,作家出版社1958年。
    ① 郑振铎《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附补遗》,郑振铎1937年影印手稿本。
    ② 郑振铎《西谛书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01页。
    ③ 北京图书馆编《西谛书目·序》,文物出版社1963年,第2页。
    ④ 郑振铎《西谛书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04页。
    ⑤ 参见张玉范、王丽娟《马氏专藏报告》,庄守经主编《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调查评估报告集》,北京大学图书馆1992年印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⑥ 吴晓铃《鄞马氏不登大雅之堂文库剧曲目录·序》,《吴晓铃全集·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43页。
    ⑧ 吴晓铃《鄞县马氏不登大雅堂文库剧曲目录》,《吴晓铃全集·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43-266页。
    ① 傅惜华《平妖堂所藏明代善本戏曲》,《文史杂志》6卷1期,1948年。
    ② 详见《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中对富春堂、文林阁、继志斋诸书坊所刻曲本的介绍。
    ③ 傅惜华《近五年来所获之戏曲珍籍》(上),《艺文杂志》1卷1期,1943年7月。
    ④ 详见《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中的相关著录。
    ⑤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中国戏曲出版社1998年,第241页。
    ⑥ 齐如山《齐氏白舍斋戏曲存书目》,《图书季刊》新9期第1、2期合刊,1948年。
    ⑦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商务印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⑧ 据《书舶庸谭》等文介绍,董康所藏曲本有《盛明杂剧》初集、《杂剧三编》、《博山堂乐府》等,这些藏书曾为他翻刻曲本提供底本,后多被其出售或赠人。
    ⑨ 周越然所藏有富春堂本《双忠记》、《跃鲤记》、《白兔记》、《十义记》、师俭堂本《鼎镌陈眉公先生批评西厢记》、云林别墅本《重校元本大板释义全像音释琵琶记》、明末原刊本《西园记》等,现散见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善本室。
    ⑩ 吴晓铃的收藏据其本人云“以剧曲和小说为主”,“剧曲方面大部分是杂剧与传奇”(见《跋“战东川总本”》,《文史杂志》6卷1期,1948年3月);另见吴书荫《吴晓铃先生和“双棔书屋”藏曲》,《文献》,2004年第3期。吴氏藏书现多已捐赠首都图书馆,详见《首都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的相关记载。
    ① 王秋桂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1—3、4—6辑,学生书局1984年、1987年。
    ② 详见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白川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③ 详见王古鲁《明代徽调戏曲散出辑佚》,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
    ④ 详见钱南扬辑录《宋元戏文辑佚》,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
    ⑤ 杨越、王贵忱等编《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⑥ [荷]龙彼得辑,泉州地方戏研社编《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此书台北南天书局先于1992年印行过。
    ⑦ [俄]李福清、[中]李平编《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⑧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前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① 黄仕忠、[日]金文京、[日]乔岩秀编《日本所藏中国稀见戏曲文献丛于》(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收录晚明书坊刻印诸剧十余种。据称,第二辑已在编辑中。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③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
    ④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齐鲁书社1999年;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⑤ 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⑥ 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⑦ 杜信孚、杜同书编纂《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线装书局2001年。此书以《明代版刻综录》为材料基础而进一步区分地域、区分刻书类别,然不交代材料出处(经眼或转录),较《明代版刻综录》错讹、疏漏之处更甚,故本论文下编未将其列为参考书目。
    ⑧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⑨ 郭姿吟《明代书籍出版研究》,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2002年硕士论文。
    ⑩ 方彦寿《建阳刻书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
    11 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广陵书社2003年。
    12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13 大木康《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东京研文出版(山本书店出版部)2004年。
    14 郭孟良《晚明商业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
    15 顾志兴《浙江印刷出版史》,杭州出版社2011年。
    16 肖东发《建阳余氏刻书考略》,《文献》,1984年第3期、1984年第4期、1985年第1期。
    17 方彦寿《萧腾鸿师俭堂的刻书地点》,《文献》,1989年第1期。
    18 周心慧《明代徽州出版家——汪廷讷》,《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年第1期。
    19 徐学林《明代徽州戏曲出版大家汪廷讷》,《出版史料》,2004年第2期。
    20 文革红《袁于令“剑啸阁”及其所刊戏曲小说考》,《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
    21 文革红《汪淇“蜩寄”及其所刻书籍考》,《文献》,2006年第3期。
    22 徐永斌、张莹《凌濛初与晚明刻书业》,《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23 吴小珊《“山水邻”与冯梦龙》,《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① 刘理保《明黄氏存诚堂为建阳刻书堂号辨》,《朱子文化》,2011年第1期。
    ② 江澄波《明代金陵坊刻戏曲》,《古旧书讯》,1988年第3-4期。
    ③ 俞为民《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
    ④ 孙崇涛《中国戏曲刻家述略》,《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⑤ 孙崇涛《古代江浙戏曲刻本述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孙氏这两篇文章的内容亦见诸其所著《戏曲文献学》一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⑥ 潘星星《晚明杭州坊刻曲本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⑦ 夏太娣《晚明南京剧坛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⑧ 张英《明代南京剧坛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⑨ 林鹤宜《晚明戏曲剧种及声腔研究》,学海出版社1994年。
    ① 廖华《明代戏曲刊刻研究》,暨南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 王海刚《明代书业广告研究》,岳麓书社出版社2011年。
    ③ 桑杰《明代的图书告白》,《山东图书馆季刊》,1991年第3期。
    ④ 阚宁辉《试论坊刻图书的牌记及其广告特色》,《出版与印刷》,1993年第2期。
    ⑤ 张传峰《明代刻书广告述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① 方彦寿《明代建阳刻本广告刍议》,《文献》,2001年第1期。
    ② 于建刚《中国戏曲的广告传统》,《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③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④ 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⑤ 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
    ⑥ 陈铎《建本和建安版画》,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
    ⑦ 元鹏飞《戏曲与演剧图像及其他》,中华书局2007年。
    ⑧ 董捷《古本<西厢记>版画插图考》,《新美术》,2001年第3期。
    ⑨ 马孟晶《耳目之玩——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2002年第13期。
    ⑩ 徐燕琳《明代戏曲版画研究》,《戏曲研究》,2007年第2期。
    11 姜宇钦《万历年间徽州与金陵两地版画插图关系的研究》,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12 周亮《明刊本《<琵琶记>版画插图风格研究》,《艺术探索》2009年第1期。
    13 周亮《从明清金陵、苏州版画的演变观其风格的同异》,《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① 徐扶明《折子戏简论》,《戏曲艺术》1989年第2期。
    ② 廖奔《折子戏的出现》,《艺术百家》,2000年第2期。
    ③ 吴敢《说戏曲散出选本》,《艺术百家》,2005年第5期。
    ④ 郭英德《稀见明代戏曲选本三种叙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⑤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⑥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⑦ 周纯一《谈明代零出戏曲选本——明代零出戏曲选本之选剧标准、格范与价值》,载淡江大学中文系编《晚明思潮与社会变动》,弘化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第445-465页。
    ① 王安祈《明代戏曲五论·再论明代折子戏》,大安出版社1990年,第1-47页。
    ② 曾永义《论说“折子戏”》,《戏剧研究》,2008年第1期,第1-81页。
    ① 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2页。
    ② 明·张瀚撰,萧国亮点校《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4页。
    ② 蔡毅编《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齐鲁书社1989年,第1332-1333页。
    ① 明·罗懋登《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引搜神记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264册影印富春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90页。
    ② 清·朱潼修,徐彦楠、刘兆杰纂《(同治)安仁县志》卷二十六,《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县府志辑》第3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772页。
    ③ 明·邓士龙《锲旁注事类捷注·序》,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书林余彰德萃庆堂刻本。载沈津:《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01页。
    ①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121-122页。
    ② 袁世硕《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前言》,《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页。
    ③ 陈澉《<西游记)校者“华阳洞天主人”新考》,《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2期,第114-124页。
    ④ 孙书磊《南图藏旧精抄本(歌代啸>作者考辨》,《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5-49页。
    ① 道光《建阳县志》卷十二《宦绩》,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25页。
    ②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122-123页。
    ③ 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8页。
    ④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96-103页。
    ⑤ 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183-184页。
    ① 许建中《凌濛初曲存目考补》,《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第48-51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178页。
    ③ 清·闵宝梁《晟舍镇志》卷六《人物》,《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4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第1065页。
    ① 王琦《袁于令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② 明·祁彪佳《与袁凫公》,《远山堂尺牍》庚午秋冬册,南图藏明抄本。
    ② 明·陈邦泰《重校韩夫人题红记·例目》,《古二》影印继志斋刻本。
    ① 明·顾起元撰,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卷九《戏剧》,《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87年,第303页。
    ② 明·王世贞《曲藻》,《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4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27页。
    ① 清·宗源翰等修,周学溶等纂《湖州府志》卷三十三《舆地略·物产下·舟车之属》,《中国方志丛书》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出版公司1974年,第647页。
    ② 王海刚《明代书业广告研究》,岳麓书社2011年,第156-157页。
    ③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407、72页。
    ① 明·李开先《词谑》云:“尹太学士直舆中望见书铺标帖有《崔氏春秋》,笑曰:‘吾止知《吕氏春秋》,乃崔氏亦有《春秋》乎?’亟买一册,至家读之,始知为崔氏莺莺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3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271页。)
    ① 明·张弘《清晖阁批点玉茗堂还魂记·凡例》,国图藏明天启四年著坛刻本。
    ② 张氏兄弟与王、祁、张三人的交往可见《清晖阁批点玉茗堂还魂记》序跋、《祁忠敏公日记》、《张子文被》的相关记载。
    ③ 明·李廷谟《北西厢记·凡例》,上图藏崇祯四年延阁刻本。
    ① 明·黄正位《琵琶记题词》,万历尊生馆刻本《琵琶记》,国图藏胶片,代号:No.2430。
    ② 明·王骥德(伪托)《红杏记题词》,国图藏天启五年刻本《鼎镌郑道圭先生评点红杏记》卷首。据《曲律》卷末毛以燧跋,王氏卒于天启三年(1623),此“题辞”实为伪托无疑。
    ③ 明·茧室主人《想当然传奇·成书杂记》,《古初》影印崇祯三年刻本《谭友夏批点想当然传奇》卷首。
    ④ 汪超宏《明代曲作二考》,《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第76页。
    ⑤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14页。
    ② 鲁迅《南腔北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41页。
    ② 明·凌濛初《西厢记·凡例》,国图藏万历刻朱墨套印本。
    ③ 明·梁台卿《牡丹亭还魂记·凡例》,国图藏天启五年武林泰和堂刻本。
    ④ 明·虎耘山人《新镌全像蓝桥玉杵记·凡例》,《古初》影印万历三十四年刻本。
    ⑤ 《鼎镌陈眉公先生批评西厢记》附录,国图藏明万历四十六年师俭堂刻本。
    ⑥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页。
    ① 黄霖《最早的中国戏曲评点本》,《复旦学报》,2004年第2期,第40页。
    ② 明·臧懋循《负苞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6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05页。
    ③ 明·臧懋循《负苞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6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07页。
    ① 《丹桂记·题识》,国图藏明末宝珠堂刻本。
    ② 明·梁台卿《牡丹亭还魂记·凡例》,国图藏明天启五年刻本。
    ③ 清·朱彝尊著,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二十《陈继儒》,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601页。
    ① 明·袁宏道《书种堂禁翻豫约》,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袁无涯书种堂刻本《潇碧堂集》附页。
    ① 明·冯梦龙《智囊》卷二十八《杂智部小慧》,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676页。
    ② 明·凌濛初《西厢记·凡例》,明万历凌氏刻本。
    ③ 清·叶德辉《(插图本)书林清话》卷七《明人刻书改换名目之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37页。
    ① 明·郎瑛《七修类稿》,上海书店2001年,第478页。
    ② 明·梁台卿《牡丹亭还魂记·凡例》,明天启五年(1625)武林泰和堂刻本。
    ③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53页。
    ④ 明·周晖《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卷下《八种传奇》,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第877页。
    ⑤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赣皖卷·汪廷讷行实系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36-537页。
    ⑥ 明·顾起元撰、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卷六《髯仙秋碧联句》,中华书局1987年,第180页。
    ① 明·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271-273页。
    ②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0页。
    ③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610-611页。
    ④ 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63页。
    ⑤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1957年,第36页。
    ① 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42页。
    ② 如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附录《引用书籍解题·怡春锦》题“明崇祯间刻本。此戏曲选集,书名全题为‘新镌出像点板怡春锦’,别题‘新镌出像点板缠头百练’。”傅先生发现此戏曲选集的一书两名现象,亦清楚原刻刊行的大致年代,遗憾的是没有揭橥一书两名为何而来。又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曲类》著录《新镌出像点板怡春锦曲》六卷,题为“明刻本”,是未明了此书为转版后印本之故。
    ③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附录一《明代戏曲评点本存本目录(初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08-313页。
    ④ 明·钱希言《戏瑕》卷三《赝籍》,《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4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88页。
    ⑤ 明·沈自晋撰,张树英点校《沈自晋集·越溪新咏·偶作》,中华书局2004年,第203页。
    ① 明·茧室主人《想当然传奇·成书杂记》,《古初》影印崇祯三年(1630)刻本《谭友夏批点想当然传奇》卷首。
    ① 明·李郁尔《月露音·凡例》,《善本戏曲丛刊》影印万历四十四年刻本。
    ② 明·梁台卿《牡丹亨还魂记·凡例》,国图藏天启五年武林泰和堂刻本。
    ①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页。
    ② 鲁迅《连环图画琐谈》,《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33页。
    ③ 张玉勤《从明刊本<西厢记>版刻插图看戏曲的文入化进程》,《学术论坛》,2010年第9期,第95页。
    ④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49页。
    ⑤ 今存晚明刻本已无杭本,此据《新刻重会女贞观玉簪记大全》第二十六出《春科》眉批所云“此一出,坊本杭本俱无词调,今依徽本敬补之……”。详见李一氓《—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233页。
    ⑥ 徐调孚《六十种曲叙录》,吴平、回达强主编《历代戏曲目录丛刊》第10册,广陵书社2009年,第5450页。
    ① 此书原刻本未见,现存清印本。里封页题“钟伯敬先生批评玉簪记/书林杨坚口口”;首页卷端题“镌魏仲雪先生批评玉簪记,潭阳素卿杨居寀梓”;书口题“玉簪记大全”;卷后末行题“新刻重会女贞观玉簪记大全(某)卷终”。据李一氓先生考证,“里封页当系后加,两卷首题名当系就原版片挖补改刻,书口当系原书定名之简称,故本书原名保存卷末,自为《新刻重会女贞观玉簪记大全》无疑也。”详见李一氓《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231-232页。此本插图风格、形式同万历二十年熊龙峰刊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极其相似,疑其刊梓时间亦应相去不远。
    ② 世德堂本《玉簪记》卷端题“姑孰陈氏尺蠖堂重订,绣谷唐氏世德堂校梓,海阳程氏敦伦堂参录”,据陈澉先生考证,陈氏尺蠖斋主人即陈元之,万历二十一年至万历二十二年先后于金陵评释过小说如《西游记》、《南北两宋志传》、《北宋志传通俗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书。详见陈澉《<西游记>校者“华阳洞天主人”新考》,《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2期,第114-124页。尺蠖斋万历二十四年尚为世德堂评释《紫钗记》一书,据此推测《玉簪记》的刊梓时间应在万历二十年稍后。
    ③ 此书翻刻万历二十六年观化轩刻本,插图极似,又据《徽州歙邑仇村黄氏世系表》,还雅斋主人黄德时生于嘉靖三十八年(1560)卒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故此书的刊行时间大致在万历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间。
    ④ 《鼎镌陈眉公先生批评玉簪记》所收“妙常思母”、“月夜焚香”二出,为此刊本独有,万历三十四年至三十五年戏曲散出选本《词林一枝》已选入此二出,则是书刊梓年代在此之前应无疑问。
    ① 此书翻刻文林阁本,版式相同,插图翻摹过程中微作更改。封面所题“较正”二字,因避熹宗讳所改,殆天启、崇祯间印行。
    ② 晚明共有26种散出戏曲选本选录《玉簪记》,其中《新锲梨园摘锦乐府菁华》、《新刊分类出像陶真选粹乐府红珊》、《鼎刻时兴滚调歌令玉谷新簧》、《新刊徽板合像滚调乐府官腔摘锦奇音》、《月露音》、《新刻京板青阳时调词林一枝》、《赛征歌集》7种选本有《玉簪记》相关插图。
    ① 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自序》,郑尔康编《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257页。
    ② 世德堂刊本《玉簪记》虽无法目见,但综观现存世德堂剧本十多种,各剧插图上方均有四字题语,无一例外,想必《玉簪记》的插图亦应如是。
    ③ 马孟晶《耳目之玩——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2002年第13期,第216页。
    ① 观化轩本序署“大明万历戊戌孟冬下元之吉暮仙散人书于水月庵房”,是今存年代明确的最早刻本。然其卷端题“歙北谢子虚校正,观化轩重梓”,表明该本是个翻刻本,至于原本插图如何,因文献不足无法考知。
    ② 董捷《晚明戏曲版画的趣味之变——以屏风为视点的讨论》,《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26页。
    ① 详情可参见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李国庆编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的相关研究。
    ② 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页。
    ③ 如董捷的《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一文即以“创作论”代替“刻工中心论”及“地域流派论”;又见氏著《明末版画创作中的不同角色及对“徽派版画”的反思》(《新美术》,2010年第4期,第13-27页)。
    ① 此书题名专门针对万历二十五年前后徽州玩虎轩刻本《征歌集》,又正文所收折子戏,均为当时流行之折子戏,其刊行年代或相去不远,从插图风格上看亦极有可能。《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56-557页)将此书编辑权归入周之标名下,且误为集部总集类著作。考周之标所刻曲选《吴歈萃雅》、《新刻出像点板增订乐府珊珊集》皆在万历四十四年之后,此《赛征歌集》应该不是周之标所编。详细考证尚待资料的进一步发现。
    ② 《玉谷新簧》的情况比较特殊,此书中间三卷乃挖改《玉振金声》而来,目录与内容实不相符,显为书坊造假。书中莲木牌记署“万历庚戌年孟秋月刊行”,表明为此书为万历三十八年印本。但“词姤私情”插图恰为《玉振金声》所有,故其插图的创作年代可能在万历三十八年之前数年。
    ①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和晚明版画的风格与功能》,《新美术》,2008年第4期,第28页。
    ② 郑振铎《劫中得书记·殊订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③ 周亮《明代“版画家”刘素明》,《消费导刊·文化研究》,2008年第10期,第214页。该文径将刘素明标榜为“能绘善刻”者,并未考证刘素明所刻书籍插图的底稿来源和创作心态,且周氏所谓以风格划分版画的作法也没有认清万历时期各地版画风格的趋近和雷同,故其结论很难成立。
    ① 马孟晶《耳目之玩—一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2002年第13期,第205页。
    ① 台北藏本,索书号:407、221-15061。此本插图位置附于《园林午梦》后,与国图藏本位置有所不同,未知是何缘故。
    ① [英]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84页。
    ② 上图、北大藏本皆无插图,且已改成线装,香港罗忼烈藏本则有插图与彩色套印之花栏。香港中文大学1974年《罕传善本丛书初编》据罗伉烈藏本影印亦改成线装,但据罗氏跋文,原书应为蝴蝶装。参见罗忼烈《记明版<西厢会真记>》,寒声、贺新辉等编《西厢记新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第210页。
    ①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和晚明版画的风格与功能》,《新美术》,2008年第4期,第28页。
    ② [美]巫鸿著,文丹译,黄小峰校《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2页。
    ③ 学界关于科隆本《西厢记》版画的研究成果甚多,故本文稍带提及,详情可参马孟晶《耳目之玩——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2002年第13期;董捷《月移花影玉人来—评德藏彩色套印本<西厢记>版画》,《东方艺术》,2006年第5期: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博士论文;陈研《闵齐伋刻<会真图>考》,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等相关论述。
    ① 明·李开先《词谑》,《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3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271页。
    ② 马孟晶《耳目之玩——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2002年第13期,第223页。
    ① 参见马孟晶《耳目之玩——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2002年第13期)、[美]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徐文琴《<西厢记>与瓷器——戏曲与视觉艺术的遇合个案研究》(《高雄师大学报》2009年第26期)中的相关论述。
    ① 陈昭珍《明代书坊之研究》,载潘美月、杜潔祥主编《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一册,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23页。此书是作者就读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研究所1984年所写之毕业论文,其中第三章《书版之转移》列举明代二十八种书版转移的情况,戏曲作品仅《白蛇记》一种。
    ① 吴梅在《青楼记》的题跋中说“富春刊传奇,共有百种,分甲乙丙丁字样,每集十种。藏家目录罕有此书者。余前家居,坊友江君持富春残剧50余种,有《牧羊》、《绨袍》等古曲,余杖头乏钱还之,至今犹耿耿也。”后人遂多误以为富春堂所刊传奇有100种之多。据程有庆先生考证,吴梅所见富春堂传奇实乃清初书坊合多家晚明书坊所刻戏曲版片重印而成。详情见程有庆《别本<绣刻演剧>六十种考辨》,《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第2期。
    ① 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页。
    ② 世德堂清初尚刻有《笠翁传奇十种》,见《李渔全集》第四卷《笠翁传奇十种·点校说明》,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页。未知此世德堂是否为唐氏所设,因未见原刻本,存疑。
    ③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48页。此书后由韩琦加以增订,明代南京书坊书目增加至九十四家,而唐姓书坊则仍为15家。见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46-247页。
    ① 如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16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3页;孙崇涛《戏曲文献学》第二编《戏曲版本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7页。
    ② 明·臧懋循《负苞堂文选》卷四,《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6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07页。
    ③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62页。
    ④ 首都图书馆编《首都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462页。伯克莱加州大学藏本扉页题“雕虫馆校定/玉茗新词四种/本衙藏板”(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编《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74页),书志作者言该馆所藏为臧氏原刻本,然据扉页所题应是后印本无疑。
    ⑤ 《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影印。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40页。)据《昙花记》卷首序语“因病多暇日,取而删定焉”,与臧氏改订玉茗堂四剧序“予病后一切图史悉已谢弃,闲取四记,为之反复删订,事必丽情,音必谐曲”对看,考证该本当亦系万历末年所刊。
    ⑥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0页。
    ① 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16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3页。
    ②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0页。
    ③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1页。
    ④ 上图藏,索书号线普559464-65。上图检索书目著录为“明刻本”,误。
    ⑤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6页。
    ⑥ 国图藏,索书号15017。
    ⑦ 程有庆《别本<绣刻演剧>六十种考辨》,《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第2期,第143-145页。
    ① 吴梅手录、古鲁借钞《奢摩他室藏曲待价目》,载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784页。
    ② 郑振铎《西谛所藏善本戏曲题识》,《文学评论》,1961年第5期,第100页。
    ③ 宫内省图书寮编《图书寮汉籍善本书目》,日本文求堂书店、松云堂书店影印《宫内省图书寮御藏版》,日本昭和六年(1931)版,第62页。
    ①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5-86页。
    ② 孙书磊《陈继儒批评(琵琶记)版本流变及其真伪辨正》,《戏剧艺术》,2008年第3期,第88页。
    ③ 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57页。
    ① 《西厢记》,国图、上图藏。《琵琶记》、《幽闺记》、国图藏。《玉簪记》,大连图书馆藏。《绣襦记》,台北藏。
    ②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610-611页。
    ① 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42页。
    ① 周亮《明清戏曲版画》,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70-71页。
    ② 李一氓《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232页。
    ①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7页。
    ① 郭英德、王丽娟《<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编纂年代考》,《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第56-62页。《词林一枝》卷二上选录《三关记·雪梅吊孝》一出,《三关记》据董康所见刻本题为“虎林会元施凤来编”。施凤来,万历三十五年丁未会元,书之编集既冠以“会元”称呼,则《三关记》完成必在万历三十五年施氏中式之后,入选选本的时间应在其年或稍后,若董氏所见《三关记》刻本为万历原刻本,则《词林一枝》的刊梓年代应在万历三十五年或之后。
    ② 郭英德、王丽娟《<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编纂年代考》,《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第56-62页。
    ③ 李一氓《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233页。
    ④ 周亮《明清戏曲版画》,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70-71页。
    ① 李一氓《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232页。
    ②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34页。
    ③ 陈澉《<西游记>校者“华阳洞天主人”新考》,《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2期,第114-124页。
    ① 李国庆编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徽州歙邑仇村黄氏世系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561页。
    ② 此书曾于中国书店2011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以492800元成交;亦见艾殊仁博客《箱底之物——明万历刊本传奇<新镌女贞观重会玉簪记>》一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bb780100ff20.html.
    ③ 台北“国图”藏本《玉簪记》行款为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然目录、正文卷端皆题“重校玉簪记记”,版心题“玉簪记”,插图亦为单页式,似与文林阁其他刊本戏曲不同。
    ④ 黄仕忠《重校玉簪记·说明》,《日本所藏中国稀见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十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1页。
    ① 徐调孚《六十种曲叙录》,吴平、回达强《历代戏曲目录丛刊》,广陵书社2009年,第5450页。
    ② 徐调孚《六十种曲叙录》,吴平、回达强《历代戏曲目录丛刊》,广陵书社2009年,第5450页。
    ③ 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17页。
    ① 郭英德《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求是学刊》,1999年第2期,第79页。
    ② [美]黛安娜·克兰著,刘珺瑶等译《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20-21页。
    ③ [俄]李福清、[中]李平编《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页。
    ④ 明人选编而刊刻年代已入清初者如《新镌缀白裘》、《时调青昆》等暂不列入。
    ①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20页。
    ② 此书选录折子戏均为万历间流行之剧目,折前插图风格与万历中后期金陵书坊戏曲插图相似,且书名题为《赛征歌集》,当是因与万历二十五年左右玩虎轩刻本《征歌集》竞争市场而取,故此书刊行年代应在万历三十年前后。
    ③ 《善本戏曲丛刊》本将卷四《玉簪记》此折曲文同卷三《妆盒记·盒隐潜龙》折部分内容在影印装订时错页,致使二记内容杂糅,应将卷三第213、214页与卷四第311、312页互调位置,方为确当。
    ④ 此曲选残本为龙榆生先生1939年于上海某地摊所购明拓《二王法帖释文》裱褙之仅存,现藏上海图书馆。残叶版式特征同万历年间闽刻《玉树英》、《八能奏锦》之类,又卷三下栏所选《破窑记》曲文出现[滚调]字样,故此书原刻刊印年代当在万历年间滚调盛行时期。
    ⑤ 此书卷二最末一幅插图题诗日“却怜西川三十里,千岩万壑白如银”,署名吴殿邦。吴殿邦是明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家,据张弘道《皇明三元考》卷十四“万历壬子科解元”条载“吴殿邦,海阳入,字尔达,号海日,治《礼记》,年二十六,癸丑进士。”则署吴殿邦的题诗与画入选坊刻戏曲选本的时间至少在其成名的万历四十年之后。又据《屠先生评释谋野集》卷末牌记署“万历丙辰春正月书林熊稔寰重梓”,则《尧天乐》与《徽池雅调》的刊刻时间亦或在万历四十四年前后。
    ① 此书今存本名《怡春锦曲》,为书坊得《缠头百练》书版铲改易名之故。
    ② 明·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312页。
    ③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49页。
    ④ 吴梅《吴梅全集·理论卷·读曲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78页。
    ⑤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49-50页。
    ①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04页。
    ② 吴梅《吴梅全集·理论卷·读曲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78页。
    ①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208-209页。
    ② 黄竹三《我国戏曲史料的重大发现——山西潞城明代礼节传簿考述》,《中华戏曲(第三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51页。
    ③ 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4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721页。
    ④ 清·无名氏《笔梦叙》,《说库》本,广陵书社2008年,第1286页。
    ⑤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9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70页。
    ① 明·曾异撰《纺授堂二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63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692页。
    ② 清·佚名《烬宫遗录》,《说库》本,广陵书社2008年,第1024页。
    ③ 明·陶爽龄《小柴桑喃喃录》卷上,明崇祯八年李为芝刻本。
    ④ 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50年,第168页。
    ⑤ 汪正禾《袁于令世系考》,《研究季刊》第一期,上海图书馆藏民国铅印本,第171页。
    ① 清·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10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292页。
    ② 郑振铎编《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页。
    ①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笔丛正集》卷二十五,《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39页。
    ①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08页。
    ② 苏子裕《明代戏曲出版物之最——江西人编选、出版的剧本》,《戏曲声腔剧种丛考》附录三,“国家出版社”2009年,第547页。
    ③ 吴梅《吴梅全集·理论卷·读曲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15页。
    ④ 程有庆《别本(绣刻演剧)六十种考辨》,《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第2期,第140-145页。
    ①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鄞县李氏萱荫楼藏曲解》,中华书局2006年,第186页。
    ②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卷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56页。
    ① 吴书荫《曲品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232页。
    ②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苏州卷·张凤翼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31页。
    ① 万历刻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胡光禄惟贤跋文。
    ② 蒋炜《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年第5期,第36-39页。
    ③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5页。
    ④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7页。
    ① 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第429页。
    ②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90页。
    ③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91页。
    ④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77页。
    ①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59页。
    ② 明·徐(?)撰,沈文倬校点《红雨楼序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2页。
    ③ 徐调孚《六十种曲叙录》,《文学》六卷五期,1936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867页。
    ④ 余蕙静《沈璟现存传奇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15页。然《绣刻演剧》残存本《义侠记》为文林阁刊本,此处所云或非。
    ⑤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91页;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3页。
    ⑥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91页;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886页。
    ⑦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98页;俞为民《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第45页。
    ⑧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90页: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92页。
    ⑨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879页;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41页。
    ⑩ 吴梅《吴梅全集·理论卷·读曲记·青楼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15页。
    ① 今可见者有1、《新刻出像点板宵光记》二卷,题“秦淮墨客校正,唐氏振吾刊行”(《古初》96影印);2、《新刻出像点板八义双杯记》二卷,题“秦淮墨客校正,唐氏振吾刊行”(《古二》54影印);3、《新编全相点板西湖记》二卷,题“秦淮墨客校正,唐氏振吾刊行”(《古二》57影印);4、《新镌武侯七胜记》二卷,题“秦淮墨客校,唐氏振吾梓”(《古二》43影印);5、《镌新编全像霞笺记》二卷,题“秦淮墨客校正,唐氏振吾刊行”(国图藏);6、《新刊校正全像音释折桂记》二卷,题“秦淮墨客校正,唐氏振吾刊行”(国图、日本京都大学藏);7、《新刻出像葵花记》二卷,题“新刻出像葵花记,秦淮墨客校正,唐氏振吾刊行”(国图藏);8、《新刊分类出像陶真选粹乐府红珊》十六卷,题“秦淮墨客选辑,唐振吾刊行”(《善本戏曲丛刊》影印清嘉庆积秀堂覆刻本);9、《新刻出相音释点板留伯仁八黑收精剑丹记》二卷,题“秦淮墨客辑,金陵唐振吾绣梓”(上图藏)。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3页。
    ③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7页。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页。
    ① 郑振铎《中国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62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64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8-39页。
    ③ 陈澉《<西游记>校者“华阳洞天主人”新考》,《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2期,第114-124页。
    ④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4页。
    ⑤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0页。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4页。
    ② 明·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①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782页。
    ②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34页。
    ③ 张棣华《善本剧曲经眼录》,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第29页。
    ④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3页。
    ①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91页;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781页;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92页。
    ② 吴梅《吴梅全集·理论卷·读曲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44-845页。
    ③ 清·沈自晋编《南词新谱》,王秋桂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2辑)影印清顺治乙未刻本,学生书局1984年,第58页。
    ④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6页。
    ⑤ 明·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44页。
    ① 江澄波《明代金陵坊刻戏曲(续)》,《古旧书讯》1988年第4期,第31页。
    ② 周心慧撰集《中国古代戏曲版画集》,学苑出版社2008年,第162页。
    ③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322页。
    ④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1289页。
    ⑤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24页。
    ⑥ 江澄波《明代金陵坊刻戏曲(续)》,《古旧书讯》1988年第4期,第31页。
    ①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1005页。
    ②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312页。
    ③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中华书局2007年,第644页。
    ④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314页。
    ⑤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4页。
    ①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46页。
    ②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屠隆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91-392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0页;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64页。
    ④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5页。
    ⑤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页。
    ①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02页。
    ② 俞为民《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第45页。
    ③ 徐调孚《六十种曲叙录》,《文学》六卷五期,1936年;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99页;俞为民《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第45页;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8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57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60页。
    ② 明·凌濛初辑《南音三籁》,《善本戏曲丛刊》(第4辑)影印明末刊本,学生书局1987年,第427页。
    ③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90页。
    ④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8页。
    ⑤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56页。
    ⑥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29页。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7-128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69页。
    ③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6页。
    ④ 俞为民《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第45页;孙崇涛《戏曲文献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37页。
    ⑤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20页。
    ⑥ 郑振铎《插图之话》,《小说月报》第18卷第1号,第10页。
    ⑦ 毛效同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421页。
    ⑧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876页;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82页。
    ⑨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945页。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3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页。
    ② 北京图书馆编《西谛书目》卷五,文物出版社1963年,第42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④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79页。
    ⑤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36页。
    ①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80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④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13页。
    ①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89页。
    ②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鄞县李氏萱荫楼藏曲解》,中华书局2006年,第187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92页。
    ①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52页。
    ② 此书曾于中国书店2011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以492800元成交;亦见艾殊仁博客《箱底之物——明万历刊本传奇<新镌女贞观重会玉簪记>》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ebb780100ff20.html.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④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46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47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3页。
    ②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839页。
    ③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0-101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六第161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2页。
    ⑤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2页。
    ⑥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2页。
    ①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皖赣卷·汪廷讷行实系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05-545页。
    ② 董捷《燕云读书札记——晚明版画史文献新证二则》,《新美术》,2011年第4期,第58-65页。
    ③ 曹光琴《汪廷讷研究三题》,扬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第58-62页。
    ④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卷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62-363页。
    ⑤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8页。
    ① 吴梅手录、古鲁借钞《奢摩他室藏曲待价目》,载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780页。
    ② 傅惜华编《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第54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七第40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④ 萧丽玲《晚明版画与戏曲和绘画的关系——以<琵琶记>为例》,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图书文物组1991年硕士论文,第49页。
    ⑤ 徐学林《明代徽州戏曲出版大家汪廷讷》,《出版史料》,2004年第2期,第89页。
    ①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卷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76页。
    ② 明·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272页。
    ③ 明·周晖《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卷下《八种传奇》,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第877页。
    ④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赣皖卷·汪廷讷行实系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36-537页。
    ⑤ 明·顾起元撰、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卷六《髯仙秋碧联句》,中华书局1987年,第180页。
    ⑥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卷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69-370页。
    ⑦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73页。
    ⑧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8页。
    ⑨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98页。
    ⑩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99页。
    11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01页。
    ①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89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00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01页。
    ④ 明·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271-273页。
    ⑤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0页。
    ⑥ 周芜编著《金陵古版画》,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309页。
    ⑦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16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3页。
    ⑧ 尤海燕《<歌林拾翠>刊刻年代考论——兼论奎壁(璧)斋郑元美的刊刻活动时间》,《文献》,2010年第3期,第59-63页。
    ①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9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52-355;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18-424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三第11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8页。
    ③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鄞县李氏萱荫楼藏曲解》,中华书局2006年,第188页。
    ④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1498-1503页。
    ⑤ 俞为民《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第46页。
    ⑥ 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19页。
    ⑦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129页。
    ① 孙崇涛《古代江浙戏曲刻本述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7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45页。
    ③ 此剧或作“清刻本”,见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356页;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63页。
    ④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438页。
    ① 明·祁彪佳《与袁凫公》,《远山堂尺牍》己巳年册,南图藏明抄本。
    ②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嗤鄙》,中华书局2007年,第676页。
    ③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08页。
    ① 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86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三第29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7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三第29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7页。
    ④ 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111页。
    ⑤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苏州卷·许自昌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453-482页。
    ①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59页。
    ② 徐朔方《袁于令年谱(1592-1674)》,《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第154-161页。
    ③ 徐朔方《袁于令没有活到八十三岁》,《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第125页。
    ④ 王琦《袁于令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⑤ 郑志良《袁于令与柳浪馆评点“临川四梦”》,《文献》,2007年第3期,第51-58页。
    ⑥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三第18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5页。
    ⑦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67页。
    ⑧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鄞县李氏萱荫楼藏曲解》,中华书局2006年,第183页。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16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② 叶瑞宝《吴门袁氏刻书考》,《江苏出版史志》,1990年第4期,第106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15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68页。
    ④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68页。
    ⑤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60页。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162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2页。
    ②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612页。
    ③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1506-1520页。
    ④ 吴书荫校点《焚香记·前言》,《明清传奇选刊》,中华书局1989年。
    ⑤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08页。
    ⑥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40页: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67页。或题“明刻清初萃锦堂印本”,见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111页。
    ①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82页。
    ②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82-683页。
    ③ 吴晗著、常君实编《吴晗全集》第1卷《历史卷》(1)《跋<——笠庵四种曲>》附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34页。
    ④ 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1页。
    ⑤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三第14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9页。
    ⑥ 郭英德《<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71辑,2006年第3期,第28页。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0页。
    ② 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071页。
    ③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68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35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2页。
    ⑤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⑥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620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84-391页;孙崇涛《戏曲文献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31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17页。
    ②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苏州卷·冯梦龙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93-452页。
    ③ 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学苑出版社2002年。
    ① 《墨憨斋定本传奇》影印本所用底本不一,其中《风流梦》、《邯郸梦》、《永团圆》三种用冯氏原刊本;《人兽关》为吴晓铃藏本,观其版式,疑亦为原刊本;余十种用中国戏剧家协会藏《新曲十种》,虽非原刻,但底本仍是崇祯原本,《新曲十种》为别家书坊重印本而已。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5页。
    ② 郑振铎《西谛书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497页,
    ③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明万历间刻本”,然国图藏本附录《唐故荥阳郑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袝墓志铭·叙》署云“崇祯甲戌梅月东平十河宋国标识”,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明万历汪氏玩虎轩刻崇祯七年宋国标补刻本”。
    ④ 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6页。
    ⑤ 李国庆编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徽州歙邑仇村黄氏世系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567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7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② 李国庆编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徽州歙邑仇村黄氏世系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561页。
    ① 黄仕忠《日本大谷大学藏明刊孤本<四太史杂剧>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47-53页。
    ② 吴书荫《“玉茗堂四梦”最早的合刻本探索》,《戏曲研究》第72辑,2007年第1期,第1-11页。
    ③ 吴书荫《“玉茗堂四梦”最早的合刻本探索》,《戏曲研究》第72辑,2007年第1期,第9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19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1页。
    ⑤ 清·顾修《汇刻书目合编》第九册,同治九年群玉斋印本,第51-53页。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19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1页。
    ② 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79页。
    ③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366-367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0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二第6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8页。
    ③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73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二第124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26页。
    ⑤ 李一氓著、吴泰昌辑《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228-230页。
    ⑥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三第34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页。
    ⑦ 周芜、周路、周亮编著《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30页。
    ⑧ 周心慧、王致军撰集《徽派·武林·苏州版画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206-207页。
    ⑨ 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广陵书社2003年,第68-69页。
    ①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25页。
    ② 周亮《明刊本<琵琶记>版画插图风格研究》,《艺术探索》,2009年第1期,第9页。
    ③ 周芜编著《金陵古版画》,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300页。
    ④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181页。
    ⑤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26页。
    ⑥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610—611页。
    ⑦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1957年,第36页。
    ⑧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63页。
    ⑨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54页。
    ①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08页。
    ② 清华大学图书馆编《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4页。
    ③ 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上杂出版社1953年,第145页。
    ① 清·顾修《汇刻书目合编》第九册,同治九年群玉斋印本,第54-56页。
    ② 清·顾修《汇刻书目合编》第九册,同治九年群玉斋印本,第59-60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三第10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760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75页。
    ⑤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6页。
    ① 清·丁申《武林藏书录》卷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嘉会堂刊本,第23页。
    ②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79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22页。
    ① 清·张彝宣辑《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5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44页。
    ② 臧云浦、朱崇业、王云度《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55页。
    ③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2页。
    ①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66页。
    ② 吴新雷《中国戏曲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92页;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5页。
    ③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781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03页。
    ②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8页。
    ① 徐艳《关于<徐文长文集>评点的真伪问题——兼及评点在晚明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2期,第75-1页。
    ②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546页。
    ③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92页。
    ④ 王玉章《龢云轩读曲漫志》,载吴平、回达强主编《历代戏曲目录丛刊》,广陵书社2009年,第5548页。
    ⑤ 吴梅手录、古鲁借钞《奢摩他室藏曲待价目》,载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附录四,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783页。
    ⑥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屠隆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91-392页。
    ⑦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30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54页。
    ⑧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92页。
    ①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91页。
    ② 明·祁彪佳《与沈林宗》,《远山堂尺牍》,国图藏明抄本。
    ③ 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47-448页。
    ① 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42页。
    ②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780页。
    ① 明·祁彪佳《与沈大来》,《远山堂尺牍》庚午秋冬册,南图藏明抄本。
    ② 明·祁彪佳《与沈大来》,《远山堂尺牍》庚午秋冬册,南图藏明抄本。
    ③ 浙江图书馆编:《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34页。
    ④ 徐子方《明杂剧文献论》,《戏曲研究》第86辑,2012年第3期,第346页。
    ①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80页。
    ②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582页。
    ③ 吴小珊《“山水邻”与冯梦龙》,《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第240-247页。
    ④ 梁苑《素政堂主人是天花藏主人——兼考其非冯梦龙之子冯焴及冯氏后裔》,《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3期,第116-179页。
    ⑤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3页。
    ⑥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5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8页。
    ⑦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11页。
    ① 吴梅手录、古鲁借钞《奢摩他室藏曲待价目》,载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附录四,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784页。
    ② 林鹤宜《晚明戏曲剧种及声腔研究》,学海出版社1994年,第109页。
    ③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60页。
    ④ 《白雪斋选订乐府吴骚合编》,明崇祯十年刊本,台北藏,索书号:407.212-15039。《续修四库全书》1743册影印本无此扉页。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8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46-248页。
    ③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11页。
    ④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45页。
    ⑤ 文革红《汪淇“蜩寄”及其所刻书籍考》,《文献》,2006年第3期,第79-83页。
    ⑥ 文革红《汪淇“蜩寄”及其所刻书籍考》,《文献》,2006年第3期,第83页。
    ①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783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3页。《浙江历代版刻书目》著录为“天启间杭州书林段景亭读书坊刊本,渝图藏”,见《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91页。
    ③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56页。
    ④ 吴书荫《<浣纱记>的创作年代及版本》,载华玮、王瑷玲《明清戏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研院文哲所”筹备处2002年,第459页。
    ⑤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2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20页。
    ⑥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4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1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25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03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95页。《中国曲学大辞典》则著录为“明万历间白鹤山樵校刊本”,见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18页。
    ③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1页。
    ④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737页。
    ⑤ 如魏隐儒先生多将读书坊曲本题为“明刻清初读书坊重修本”,详见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32、645、653、658、670、678页。
    ⑥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823页。
    ⑦ 周芜编著《金陵古版画》,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370页;郭英德《<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71辑,2006年第3期,第25页。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二第30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6页。
    ① 明·祁彪佳《与沈林宗》,《远山堂尺牍》,国图藏明抄本。
    ② 明·祁彪佳《与沈大来》,《远山堂尺牍》庚午秋冬册,南图藏明抄本。
    ③ 郭英德《<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71辑,2006年第3期,第23页。
    ①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臧懋循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09-441页。
    ②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0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六第20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5页。
    ④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3页。
    ⑤ 孙崇涛《戏曲文献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7页。
    ⑥ 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自序》,《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附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240页。
    ⑦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240页。
    ⑧ 郑振铎先生云“初印本《元曲选》残帙,为前“中央研究院”所获得。现在台湾。”又云“以其(《元曲选》)价昂,踌躇未收,而竟归诸日人,至今嗟惜未已!”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123、240页。笔者2014年4月1日于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得见《元曲选》原刻初印本,上述五种杂剧所题刻工赫然在列,实如郑振铎先生所云。
    ⑨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92页。
    ①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11页。
    ②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45页。
    ③ 明·祁彪佳《与袁凫公》,《远山堂尺牍》己已年册,南图藏明抄本。
    ④ 赵红娟《五位著名闵版刻书家考述》,《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年第5期,第46-49页。
    ⑤ 清·闵宝梁《晟舍镇志》卷六《人物》,《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4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第1065页。
    ⑥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198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5页。据云,国图曾藏原刻本插图上有“庚辰秋日寓五”的款署,现已无图;而德国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藏明代彩色木刻《西厢记》版画第15幅图则有“庚辰秋日寓五”的题署,故学界认为此即《会真六幻》本的插图,刊梓时间为崇祯十三年(1640)。
    ⑦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88页。
    ①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53页。
    ② 王荣国、王筱雯、王清原主编《明代闵凌刻套印本图录》,广陵书社2006年,第258页。
    ③ 明·陈继儒《史记钞·序》,明泰昌元年(1620)吴兴闵氏刻套印本。
    ④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52页。
    ⑤ 蒋文仙《明代套色印本研究》第一章《明代套色印本的历史记录与现存状况》,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第49页。
    ⑥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第577-590页。
    ⑦ 徐永斌《叶德均<凌濛初事迹系年>补疑》,《书目季刊》,2013年第4期,第111-129页。
    ① 明·谢肇淛《五杂组》卷十三《事部一》,《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3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08-609页。
    ②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第398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2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2页。或题“明天启间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亦属可能,见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02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卷四条第26第2页:卷五第198条第15页。
    ⑤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2页。
    ⑥ 傅惜华编《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180页。
    ①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1957年,第36页。
    ② 明·李廷谟《徐文长先生平批评北西厢记·凡例》,上图藏崇祯四年刻本。
    ① 明·商濬《刻徐文长集原本述》,上海图书馆藏万历四十七年刻本《徐文长三集》。
    ②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8页。
    ③ 明·吕天成《义侠记·序》,继志斋万历四十年(1612)刻本《重校义侠记》。
    ④ 明·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第207-208页。
    ⑤ 明·冯梦祯撰,丁小明点校《快雪堂日记》卷十三,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183页。
    ⑥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王骥德吕天成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37-289页。
    ① 李国庆编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徽州歙邑仇村黄氏世系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568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八第3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7页。
    ③ 明·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曲律》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72页。
    ④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79页。
    ⑤ 明·祁彪佳《与沈林宗》,《远山堂尺牍》己巳年册,南图藏明抄本。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68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70页。
    ②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8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5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3页。
    ④ 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058页;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114页;郭英德《<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2006年第3期,第23页;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29页。
    ①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895页。
    ②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8页。
    ③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孟称舜行实系年》,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50页。
    ④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0页。
    ① 江澄波、杜信孚、杜永康编著《江苏刻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1页。
    ②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437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80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295页。
    ①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1358页。
    ② 李国庆编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徽州歙邑仇村黄氏世系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567页。
    ③ 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④ 吴书荫《“玉茗堂四梦”最早的合刻本探索》,《戏曲研究》第72辑,2007年第1期,第11页。
    ① 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9页。
    ② 吴书荫《(浣纱记)的创作年代及版本》,载华玮、王瑷玲《明清戏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研院文哲所”筹备处2002年,第455-456页。
    ③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7页。
    ④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66页。
    ⑤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何侠士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531-532页。
    ①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88页。
    ②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22-623页。
    ③ 饶宗颐《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明本潮州戏文五种>说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页。
    ① 潘星星《晚明杭州坊刻曲本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27页。
    ② 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426页;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59页。
    ③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99页。
    ① 清·素尔讷等纂修《钦定学政全书》卷一,清乾隆刻本。
    ②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1359页。
    ①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20页。
    ②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7页。
    ③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8页。
    ④ 郭英德、王丽娟《<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编纂年代考》,《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第55-62页。
    ① 郭英德、王丽娟《(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编纂年代考》,《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第55-62页。
    ②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22页。
    ① 明·张弘道、张凝道《皇明三元考》卷十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1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209页。
    ②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259页。
    ③ 张秀民《明代南京的印书》,《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印刷工业出版社1988年,第46页。
    ④ 李致忠《明代刻书述略》,《文史》第23集,1984年11月,第147页。
    ⑤ 谢水顺,李珽《明代福建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21-322页。
    ① 李茂增《宋元明清的版画艺术》,大象出版社2000年,第97页。
    ② 周心慧《版画艺术的黄金时代——明万历至崇祯》,《中国古版画通史》,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151-152页。
    ③ 方彦寿《萧腾鸿师俭堂的刻书地点》,《文献》,1989年第1期。
    ④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25页。
    ⑤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21页。
    ① 雷梦水《古书经眼录》,齐鲁书社1984年,第170页。
    ②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13页。
    ① 根夕山徹《徐肃颖删润<玉茗堂丹青记>新探》,华玮主编《汤显祖与牡丹亭(上)》,“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5年,第373页。
    ②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4-145页。
    ①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5页。
    ②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0-121页。
    ③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2页。
    ④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00页。
    ①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53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58页。
    ③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886页。
    ④ 侯百朋《琵琶记资料汇编·<琵琶记版本知见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463页。
    ⑤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2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6页。
    ⑥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79页。
    ⑦ 蒋星煜《<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90页。
    ①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6页。
    ② 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编《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68-373页。
    ③ 汪超宏《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9页。
    ④ 汪超宏《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13页。
    ⑤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二第6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8页;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广陵书社2003年,第69页。
    ⑥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73页。
    ① 刘理保《明黄氏存诚堂为建阳刻书堂号辨》,《朱子文化》,2011年第1期。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92页。或题“明崇祯刊”,见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二第6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8页。
    ③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3页。
    ④ 明·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曲律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80页。
    ⑤ 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77-178页。
    ⑥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二第6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9页。
    ①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卷四十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075页。
    ② 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28页。
    ③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37页。
    ④ 肖东发《建阳余氏刻书考略》,《文献》,1984年第3期、1984年第4期、1985年第1期。
    ⑤ [日]金文京《<童婉争奇>与晚明两性文化》,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26-333页。
    ①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21、60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08页。
    ③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55页。
    ④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93页。
    ⑤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41页。
    ⑥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96页。
    ⑦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71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73页。
    ⑧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238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4页。
    ⑨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238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4页。
    ⑩ 李一氓著、吴泰昌辑《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231页。
    ① 郑骞《景午丛编·下编》,(台北)中华书局1976年,第417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99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06页。
    ① 陈翔华《<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第100页(注释5)。
    ②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62页。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760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75页。
    ④ 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七十八《太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2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353页。
    ⑤ 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9页。
    ① 见[日]田仲一成著,吴真校《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卷首书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② 孙崇涛《风月锦囊考释》第一章《概述》注释⑥,中华书局2000年,第28-29页。
    ③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2页。
    ① [俄]李福清、[中]李平编《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流落欧洲的三种晚明戏剧散出选集的发现》,1993年,第13-16页。
    ② 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第74页。
    ③ 苏子裕《明代戏曲出版物之最——江西人编选、出版的剧本》,《戏曲声腔剧种丛考》附录三,“国家出版社”2009年,第543-544页。
    ④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09页。
    ⑤ [俄]李福清、[中]李平编《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流落欧洲的三种晚明戏剧散出选集的发现》,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3年,第13页。
    ① 郑振铎《西谛书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07页。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2页。
    ② 清·许应鑅修,谢煌纂《抚州府志》卷五十九,《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清光绪二年刻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第1006页。
    ③ 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85-188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244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21页。
    ① 清·顾修《汇刻书目》第九册,同治九年群玉斋印本,第57-58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六第20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28页。
    ③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卷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63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760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75页。
    ⑤ 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七十八《太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2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353页。
    ⑥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8页。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760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75页。
    ②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85-286页。
    ③ 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052页。
    ④ 黄仕忠《<琵琶记>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20页。
    ⑤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238-268页。
    ⑥ 徐朔方《托名徐渭的<选古今南北剧>与(古今尺赎振霞云笺)》,《文献》,1991年第3期,第284页。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2页。
    ②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327页。
    ③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620页。
    ④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09页。
    ① 傅惜华编《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第55页。
    ②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9页。
    ③ 单锦珩《李渔年谱》,《李渔全集》第19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27页。
    ④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51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87页。
    ⑤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87页。
    ⑥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162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2页。
    ⑦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页。
    ⑧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卷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01-302页。
    ⑨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六第127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9页。
    ①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8页。
    ② 潘建国《晚明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第78-88页。
    ①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48页。
    ② 范邦瑾编《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善本书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62页。
    ① [日]传田章编《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日本株式会社、有文印刷所1970年,第69页。
    ② 黄仕忠《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前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10页。
    ③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和晚明版画的风格与功能》,《新美术》,2008年第4期,第28页。
    ④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21页。
    ①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第227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60页。
    ③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38页;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46页。
    ④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65页。
    ⑤ 清·顾修《汇刻书目合编》第九册,同治九年群玉斋印本,第49-50页。
    ① 许培基、叶瑞宝主编《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56-557页。
    ②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7页。
    ③ 周心慧撰集《中国古代戏曲版画集》,学苑出版社2008年,第70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三第3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页。
    ⑤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05页。
    ⑥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39页。
    ⑦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5页。
    ⑧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28页。
    ①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613页。
    ②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52页。
    ③ 孙书磊《玉茗堂本<昙花记>考论》,《文化遗产》,2009年第4期,第48-49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8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20页。
    ⑤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29页。
    ⑥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0页。
    ⑦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59页。
    ⑧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17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57页。
    ②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第239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175页。
    ④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92页。
    ⑤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4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41页;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63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58页。
    ②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67页。
    ③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8页。
    ④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28页。
    ① [日]传田章编《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日本株式会社、有文印刷所1970年,第19-21页。
    ②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10页。
    ①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46页。
    ② 冀勤《叶氏一家及其(午梦堂集>的流传》,《文献》,1990年第3期,第259页。
    ③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题作“清初刻本”,详见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070页。
    ①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8-99页。
    ② 翟屯建《明清时期徽州刻书简述》,《文献》,1988年第4期,第244页。
    ③ 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574页。
    ④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08页。
    ⑤ 清·王晫《题<春波影>》,康熙刻本《雁楼集》卷二十五《杂剧》附录,《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438页。
    ⑥ 《雁楼集》二十五卷,《清代诗文集汇编》作“清顺治刻本”,当据顺治甲午王潞序而定,然集中作品有迟至乙巳 (1665)者,实为康熙刻本。详见邓长风《卓人月:一位文学奇才的生平及其与<小青传>之关系》,《明清戏曲家考略全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27页。
    ①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题《白雪楼二种》作“明崇祯刻本”,详见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069页。
    ① 傅惜华编《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139-143页。
    ② 傅惜华编《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95-99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25页;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77页。
    ①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88页。
    ②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45页。
    ①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26页。
    ①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4页。
    ② 此书曾于中国书店2011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以492800元成交;亦见艾殊仁博客《箱底之物——明万历刊本传奇<新镌女贞观重会玉簪记>》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 48ecbb780100ff20.html。
    ③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19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1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③ 吴梅手录、古鲁借钞《奢摩他室藏曲待价目》,载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作家出版社1958年,第780页。
    ④ 傅惜华编《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第54页。
    ⑤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七第4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⑥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0页;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64页。
    ⑦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5页。
    ⑧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3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页。
    ⑨ 北京图书馆编《西谛书目》卷五,文物出版社1963年,第42页。
    ①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79页。
    ②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56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3页。
    ③ 郭英德《<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71辑,2006年第3期,第23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四第760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75页。
    ⑤ 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七十八《太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2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353页。
    ①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4页。
    ②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87页。
    ③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68页。
    ④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353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2页。
    ⑤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⑥ 徐子方《明杂剧文献论》,《戏曲研究》第86辑,2012年第3期,第346页。
    ⑦ 明·祁彪佳《与沈大来》,《远山堂尺牍》庚午秋冬册,南图藏明抄本。
    ① 明·祁彪佳《与沈大来》,《远山堂尺牍》庚午秋冬册,南图藏明抄本。
    ② 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9页。
    ③ 张棣华《善本剧曲经眼录》,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第65页。
    ④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327页。
    ⑤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补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4页。郭英德先生《<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71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22页。)著录为“明末刻本”,并认为王重民先生此书著录有误,实以不误为误。
    ⑥ 上海书店出版社编《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第436页。
    ⑦ 韩锡铎、王清原编纂《小说书坊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37页。
    ⑧ 清·郭汝诚修,冯奉初等纂《(咸丰)顺德县志》卷三,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第323页。
    ① 明·凌濛初辑《南音三籁》,《善本戏曲丛刊》(第4辑)影印明末刊本,学生书局1987年,第427页。
    ②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6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90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8页。
    ④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0页。
    ⑤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73页。
    ⑥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13页。
    ⑦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52页。
    ⑧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卷四第26条第2页;卷五第198条第15页。
    ①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610-611页。
    ②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1957年,第36页。
    ③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63页。
    ④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854页。
    ⑤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一第19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1页。
    ① 清·李斗著,许建中注评《扬州画舫录》,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116页。
    ② 清·黄文旸原稿、无名氏重订、管庭芬校录《重订曲海总目》,《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7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332页。
    ③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隅卿日记选钞》,中华书局2006年,第285-286页。
    ④ 孙崇涛《戏曲文献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7页。
    ⑤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16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3页。
    ⑥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0页。
    ⑦ 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卷五第165条,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3页。
    ⑧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0页。
    ⑨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1页。
    ①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戏曲》,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第895页。
    ②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8页。
    ③ 江澄波《明代金陵坊刻戏曲(续)》,《古旧书讯》1988年第4期,第31页。
    ④ 郑振铎《西谛所藏善本戏曲题识》,《文学评论》,1961年第5期,第99页。
    ⑤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1957年,第36页。
    ⑥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80页。
    ①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60页。
    ② 郑振铎《西谛所藏善本戏曲题识》,《文学评论》,1961年第5期,第99页。
    ③ 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19页。
    ④ 孙崇涛《戏曲文献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40页。
    郑振铎辑《汇印传奇第一集》,民国二十三年(1934)长乐郑氏影印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辑《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辑《古本戏曲丛刊二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年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辑《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辑《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年
    (南京图书馆藏丁氏八千卷楼明刻本)《元明杂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
    明·冯梦龙撰《墨憨斋定本传奇》,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
    《西厢会真传》五卷,香港中文大学《罕传善本丛书初编》据罗伉烈藏明天启闵氏刊三色套印本影印,1974年
    明·毛晋编《六十种曲》,中华书局1982年
    王秋桂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1—3、4—-6辑,学生书局1984年、1987年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辑《古本戏曲丛刊五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杨越、王贵忱等编《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杨家洛编《全元杂剧初编》,世界书局1985年
    杨家洛编《全元杂剧二编》,世界书局1988年
    [俄]李福清、[中]李平编《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荷]龙彼得辑,泉州地方戏研社编《明刊闽南戏曲管弦选本三种》,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商务印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不登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学苑出版社2003年
    清·李玉著,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李玉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黄仕忠、[日]金文京、[日]乔岩秀编《日本所藏中国稀见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杨家洛编《全元杂剧三编》,世界书局2010年
    杨家洛编《全元杂剧外编》,世界书局2010年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刻孤本秘笈丛刊》,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0年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编《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二辑·集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
    黄仕忠编校《明清孤本稀见戏曲汇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清·闵宝梁《晟舍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4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
    清·朱潼修,徐彦楠、刘兆杰纂《(同治)安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县府志辑》第3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0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汤来贺《内省斋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99册,齐鲁书社1996年
    清·宗源翰等修,周学溶等纂《湖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出版公司1974年
    清·许应鑅修,谢煌纂《抚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清光绪二年刻本,成文出版
    社有限公司1974年
    清·郭汝诚修,冯奉初等纂《(咸丰)顺德县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
    明·陶爽龄《小柴桑喃喃录》,国图藏明崇祯八年(1635)李为芝刻本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明·张瀚著,盛冬铃点校《松窗梦语》,中华书局1985年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渊阁四库全书》88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文渊阁四库全书》129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中华书局1987年
    明·祁彪佳《祁彪佳文稿》,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明·祁彪佳《远山堂尺牍》,国图藏明抄本、南图藏明抄本
    明·臧懋循《负苞堂文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6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明·钱希言《戏瑕》,《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4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明·冯梦祯《快雪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64册,齐鲁书社1996年
    明·曾异撰《纺授堂二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63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明·谢肇淛《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明·周晖《金陵琐事》,《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37册,北京出版社2005年
    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清·朱彝尊著,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佚名《烬宫遗录》,王文濡辑《说库》本,广陵书社2008年
    清·无名氏《笔梦叙》,王文濡辑《说库》本,广陵书社2008年
    清·李渔《闲情偶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上海书店出版社编《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郑振铎《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附补遗》,1937年影印郑氏手稿本
    傅惜华编《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
    傅惜华编《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
    傅惜华编《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清·董康等编《曲海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北京图书馆编《西谛书目》,文物出版社1963年
    [日]传田章编《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日本株式会社、有文印刷所1970年
    张棣华《善本剧曲经眼录》,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
    李一氓著、吴泰昌辑《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杜信孚编《明代版刻综录》,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雷梦水《古书经眼录》,齐鲁书社1984年
    韩锡铎、王清原编纂《小说书坊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
    吴希贤编《所见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图录》,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5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998年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郭英德编著《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郑振铎著,吴晓玲整理《西谛书跋》,文物出版社1998年
    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郑振铎《西谛书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郑振铎《劫中得书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沈津:《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荣国、王筱雯、王清原主编《明代闵凌刻套印本图录》,广陵书社2006年
    陈旭耀《现存明刊<西厢记>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书局2007年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西谛藏书善本图录·附西谛书目》,中华书局2008年
    《浙江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浙江历代版刻书目》,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平、回达强主编《历代戏曲目录丛刊》,广陵书社2009年
    魏隐儒著,李雄飞整理校订《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王文章主编《傅惜华藏古本戏曲珍本丛刊提要》,学苑出版社2010年
    《图书寮汉籍善本书目》,日本文求堂书店、松云堂书店影印《宫内省图书寮御藏版》,日本昭和六年(1931)
    赵斐云、王重民等编《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录》,北京1948年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1957年
    “国立中央图书馆”编辑《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华丛书委员会1958年
    复旦大学图书馆编《复旦大学图书馆善本目录》,上海1959年
    杭州大学图书馆编《杭州大学图书馆线装书总目》,杭州大学图书馆1964年
    南京大学图书馆编《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图书目录》,南京1980年
    屈万里《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年
    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陈力编纂《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目》,科学出版社1994年
    常书智、李龙如主编《湖南省古籍善本书目》,岳麓书社1998年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万群华、胡银仿主编《湖北省图书馆藏古籍善本图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编《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天津图书馆编《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赵万里撰集《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193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沈津主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范邦瑾编《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善本书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首都图书馆编《首都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浙江图书馆编:《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50年
    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上杂出版社1953年
    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作家出版社1958年
    刘修业《古典小说戏曲丛考》,作家出版社1958年
    鲁迅《南腔北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郑骞《景午丛编》,台北中华书局1976年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
    王利器编《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
    郑振铎《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
    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郑振铎《郑振铎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侯百朋《琵琶记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蔡毅编《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齐鲁书社1989年
    吴毓华编《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王安祈《明代戏曲五论》,大安出版社1990年
    洪崇华、张子谦编《历代刻书概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1年
    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周芜编著《金陵古版画》,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
    林鹤宜《晚明戏曲剧种及声腔研究》,学海出版社1994年
    王卫民《吴梅评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
    黄仕忠《<琵琶记>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蒋星煜《<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
    李国庆编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徐子方《明杂剧研究》,文津出版社1998年
    周芜、周路、周亮编著《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
    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白川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周心慧、王致军撰集《徽派·武林·苏州版画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吴梅《吴梅全集·理论卷·读曲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王卫民编《吴梅和他的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华玮、王瑷玲《明清戏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研院”文哲所筹备处2002年
    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广陵书社2003年
    [韩]金英淑《<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
    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中华书局2004年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苗怀明《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中华书局2005年
    华玮主编《汤显祖与牡丹亭》,“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5年
    马廉著,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中华书局2006年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程华平《明清传奇编年史稿》,齐鲁书社2008年
    孙崇涛《戏曲文献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钱南扬《戏文概论·谜史》,中华书局2009年
    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美]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苏子裕《戏曲声腔剧种丛考》,“国家出版社”2009年
    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顾志兴《浙江印刷出版史》,杭州出版社2011年
    [日]田仲一成著,布和译,吴真校译《中国戏剧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郭孟良《晚明商业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
    王海刚《明代书业广告研究》,岳麓书社出版社2011年
    [日]田仲一成著,吴真校《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汪正禾《袁于令世系考》,《研究季刊》第一期,出版年月不详,上海图书馆藏民国铅印本
    郑振铎《西谛所藏善本戏曲题识》,《文学评论》,1961年第5期
    陈澉《<西游记)校者“华阳洞天主人”新考》,《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2期
    沈津《明代坊刻图书之流通与价格》,《“国家图书馆”馆刊》,1986年第1期
    黄竹三《我国戏曲史料的重大发现——山西潞城明代礼节传簿考述》,《中华戏曲》第三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江澄波《明代金陵坊刻戏曲》,《古旧书讯》,1988年第3期-4期
    翟屯建《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图书馆学季刊》,1989年第1期
    刘尚恒《明清徽商的藏书与刻书》,《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许建中《凌濛初戏曲存目考补》,《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徐朔方《托名徐渭的(选古今南北剧)与<古今尺赎振霞云笺>》,《文献》,1991年第3期
    程有庆《别本(绣刻演剧)六十种考辨》,《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第2期
    赵琴、戴南海《浅述明末浙江闵、凌二氏的刻书情况》,《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俞为民《明代南京书坊刊刻戏曲考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
    郭英德《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求是学刊》,1999年第2期
    张传峰《明代刻书广告述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宋莉华《插图与明清小说的阅读及传播》,《文学遗产》,2000年第4期
    赵红娟《五位著名闵版刻书家考述》,《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年第5期
    吴书荫《论二十世纪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冬之卷
    施勇勤《古代出版商的读者服务意识》,《编辑学刊》,2001年6月
    黄霖《论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复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
    马孟晶《耳目之玩——从<西厢记>版画插图论晚明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2002年第13期
    陈翔华《<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
    吴书荫《明代戏曲文学史料概述》,《文献》,2004年第1期
    黄霖《最早的中国戏曲评点本》,《复旦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黄仕忠《日本大谷大学藏明刊孤本<四太史杂剧>考》,《复旦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孙星群《四百年前福建南音刊本的发掘——读<满天春)<钰妍丽锦)<百花赛锦)》,《音乐研究》,2004年第2期
    徐学林《明代徽州戏曲出版大家汪廷讷》,《出版史料》,2004年第2期
    孙崇涛《中国戏曲刻家述略》,《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文革红《袁于令“剑啸阁”及其所刊戏曲小说考》,《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
    文革红《汪淇“蜩寄”及其所刻书籍考》,《文献》,2006年第3期
    郭英德《<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71辑,2006年第3期
    郭立暄《论刘应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5期
    郭英德、王丽娟《<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编纂年代考》,《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
    吴书荫《“玉茗堂四梦”最早的合刻本探索》,《戏曲研究》第72辑,2007年第1期
    郭英德《稀见明代戏曲选本三种叙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郑志良《袁于令与柳浪馆评点“临川四梦”》,《文献》,2007年第3期
    潘建国《晚明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
    汪超宏《明代曲作二考》,《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
    曾永义《论说“折子戏”》,《戏剧研究》,2008年第1期
    于建刚《中国戏曲的广告传统》,《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孙书磊《陈继儒批评<琵琶记>版本流变及其真伪辨正》,《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吴小珊《“山水邻”与冯梦龙》,《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徐永斌、张莹《凌濛初与晚明刻书业》,《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和晚明版画的风格与功能》,《新美术》,2008年第4期
    赵春宁《插图版画与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播》,《中华戏曲》第39辑,2009年第1期
    孙崇涛《古代江浙戏曲刻本述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孙书磊《玉茗堂本<昙花记>考论》,《文化遗产》,2009年第4期
    徐文琴《<西厢记>与瓷器——戏曲与视觉艺术的遇合个案研究》,《高雄师大学报》,2009年第26期
    孙书磊《梁批本<李西厢>的文献与理论价值》,《中华戏曲》第42辑,2010年第2期
    孙书磊《南图藏旧精抄本<歌代啸>作者考辨》,《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王海刚《明代书业广告技巧论略》,《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4期
    张玉勤《从明刊本<西厢记>版刻插图看戏曲的文入化进程》,《学术论坛》,2010年第9期
    刘理保《古代刻书家陈长卿小考》,《出版史料》,2011年第1期
    刘理保《明黄氏存诚堂为建阳刻书堂号辨》,《朱子文化》,2011年第1期
    陈旭东、涂秀虹《明代建阳书坊刊刻戏曲知见录》,《中华戏曲》第43辑,2011年第1 期
    王海刚《明代图书牌记及其广告特色》,《中国出版》,2011年3月上
    黄仕忠《“玉茗堂四梦”各剧题词的写作时间考》,《文学遗产》,2011年第5期
    董捷《燕云读书札记——晚明版画史文献新证二则》,《新美术》,2011年第4期
    董捷《晚明戏曲版画的趣味之变——以屏风为视点的讨论》,《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廖华《受众心理与明代戏曲刊刻》,《出版科学》,2012年第2期
    徐永斌《叶德均<凌濛初事迹系年>补疑》,《书目季刊》,2013年第4期
    汪超宏《韩国藏戏曲选本<词林落霞>考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陈昭珍《明代书坊之研究》,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研究所1984年硕士论文
    郭姿吟《明代书籍出版研究》,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2002年硕士论文
    曹光琴《汪廷讷研究三题》,扬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潘星星《晚明杭州坊刻曲本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蒋文仙《明代套色印本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郑菡《“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复旦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刘召明《晚明苏州剧坛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王琦《袁于令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夏太娣《晚明南京剧坛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张英《明代南京剧坛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博士论文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廖华《明代戏曲刊刻研究》,暨南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