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大众传媒与政治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政治为大众传媒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条件,并为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通过自身体系中的法律、机构等途径规范、促进或限制大众传媒的发展。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并通过公共政策管理社会,服务民众。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通过政府的权威将社会的利益和价值进行分配。
     从逻辑顺序上说,公共政策制定是从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开始的,由社会公众提出利益分配的要求,或者由决策者对社会利益格局进行分析和认定。任何一个社会利益表达和综合的过程都是社会利益群体向政府提出各种要求并互动整合的过程。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可以由许多不同的主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在西方国家,由于社会利益结构分化较为明显,社会性利益表达现象比较普遍。而在中国,基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决策规范,政府对于社会利益状况的认定一般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也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趋势。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集约者、传播者和沟通者,一方面,增加了公众了解政府政策、参与政府决策、表达自身利益的机会,对政府的行政作为加以监督,保证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化、民主化及科学化;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又是国家进行政治社会化、塑造自身形象和增进政府合法性的重要舞台,国家利用这一公共空间加强与社会民众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而国家与社会的动态平衡关系又反过来促进了大众传媒这一公共空间的健康发展。
There are inborn connec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mass media and politics, politics offer mass media necessary background and condition, and offer rich information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 also normalize, promote or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through the law and organization in itself system.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political life, is that government establish public policy, and make use of it manage society, serve the mass. The essence of public policy is have the value and benefit of society distributed rely on that the authority of government.
     In the sense of logic, policy establishment is beginning from the express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benefit, the social public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benefit distribution, or is analyzed and believed by policymaker for social benefit general layout. The course is a process of benefits’expression and synthesis, in which social group put forward various requirement to government and exchange them mutually. Benefit expression and synthesis could be going on by a lot of different main parts with different ways. In western country, because of social benefit structure, it is more universal in expressing benefit. And in China, because of mass lin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overnment’s mind about social benefit condition is more important. But,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ese society has changed greatly, benefit expression and synthesize from bottom to top showing more and more strong tendency. On the one hand, mass media, as collector, spreader and communicate for information, increase the mass’opportunities to know government policy, to participate in policy making and to expresses itself benefit, to supervise the administrative action of government, guarantees that government public policy is legal, democratic and scientific; on the other hand, mass media is also a important arena that carries ou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mold itself image and enhance government legitimacy, and government improve the ability to exchange with social mass using this public space, has promoted intercommunion and support greatly between them, contrarily this balance accelerate them develop healthily.
引文
① 李国亭、于全敬等著:《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的地球村》,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1 版。
     ① 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32 页。
     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47 页。
    ① 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64 页。
    ② 威尔伯·施拉姆等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 年版,第 34—35 页。
    ① 方延明:《新闻文化外延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72 页。
    
    ① 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第 5 页。
    ② 刘熙瑞:《公共管理中的决策与执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3 页。
    ③ 司马迁:《史记》,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版,第 824 页。
    ④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 81 页。
     ① 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 年版,第 15 页。
    ② 阿马伦杜·吉哈:《制定政策的其他途径》,载于《国际社会科学》,1986 年版,第 115—124 页。
     ① 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 127 页。
    ① 列宁:《未写成的文章〈关于国家的作用问题〉的材料》,《列宁文稿》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第 407 页。
    ②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 16 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1-8。
     ①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年版,第 77—79 页。
    ② 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年版,第 3 页。
     ① 徐耀魁主编:《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 年版,第 98 页。
     ① 转引自郭庆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社会控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 年第 3 期,第 38 页。
     ① 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29 页。
     ①熊澄宇:《互联网法制建设要有前瞻性》,《网络传播》,2006-04-1。
    ② 李希光:《媒体生命力有赖公信力》,《广州日报》,2006-01-1。
    1. 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 顾潜:《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3. 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 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5. 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6.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7. 展江:《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年版。
    8. 李希光:《畸变的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9. [美]帕顿·沙维奇著,孙兰芝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0. 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华夏出版社,2002 年版。
    11. 闾小波:《百年媒介变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年版。
    12. 王雄:《新闻舆论研究》,新华出版社,2003 年版。
    13. [澳]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14. 张海潮:《电视中国》,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年版。
    15. 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3 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6. [美]詹姆斯·E·安德森,唐亮译:《公共政策》,华夏出版社,1990 年版。
    17. 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18. 陈庆云,戈世平,张孝德:《现代公共政策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9. 宁骚:《公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20. 张国良:《20 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1. 张振华:《中国广播电视概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版。
    22. 李国亭、于全敬等著:《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的地球村》,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3. [美]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麻价旗译:《媒介事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年版。
    24. 任金州:《中国电视与市场经济的对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年版。
    25. [美]戴维·伊斯顿、克杰·邓尼斯:《政治系统中的儿童:政治合法性的起源》,麦克格劳——希尔公司,1969 年版。
    26. [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
    27. 王慧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28.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9. [美]安东尼·奥罗姆,张华青、孙嘉明等译:《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30. [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版。
    31. 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32. [美]威尔伯·施拉姆等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 年版。
    33. 方延明:《新闻文化外延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34. [美]戴维·伊斯顿著,王浦劬等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
    35. 刘熙瑞:《公共管理中的决策与执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年版。
    36. 司马迁:《史记》,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版。
    37. [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
    38. [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 年版。
    39. 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40. [美]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年版。
    41. [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年版。
    42. 徐耀魁主编:《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 年版。
    43. 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年版。
    1. 刘小年:《“孙志刚事件”背后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理论探讨,2004.30。
    2. 颜海娜:《政府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地方政府管理,2001. 11。
    3. 张国庆:《有效执行:新时期中国政府公共政策的理性选择》,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3。
    4. 聂元军:《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现状、障碍及其对策分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 12。
    5. 纪新青:《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中国行政管理,2004. 11。
    6. 聂静虹:《论大众传媒与政策议程构建》,学术论坛,2002.6。
    7. 熊澄宇:《互联网法制建设要有前瞻性》,《网络传播》,2006-04-1。
    8. [印]阿马伦杜·吉哈:《制定政策的其他途径》,《国际社会科学》,1986.(9)。
    9. 李希光:《媒体生命力有赖公信力》,《广州日报》,2006-01-1。
    10. 朱虹:《民生新闻兴起的社会效应分析—以南京媒体为例》,《学海》,2006.(6)。
    1. Oliver Boyd-barrett and Chris Newbold:《Approachs to Media》, Arnold Press, London, 1995。
    2. Barge, J. K. Leadership:《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organizations and group》.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6。
    3. William N. Dunn《:Public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tice-Hall Inc.,1994。
    4. C. O. Jon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ic policy》, North Scituante:Dubury Press, 1977。
    5. Coleman:《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Belkan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