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利益群体多元化背景下媒介话语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推进,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变革,社会分工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人们利益观念的转变,共同推动了利益的分化。利益的分化必然带来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发展媒介话语权,使社会公众可以平等的接近和享用大众媒介资源,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它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利益群体多元化背景下,社会公众的媒介话语意识逐步增强,媒介话语表达方式更多样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媒介话语权的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媒介话语权的主体社会公众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社会公众整体媒介话语意识不高,媒介话语行为不规范;从媒介话语权的载体大众媒介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话语霸权,媒介歧视,不规范的网络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媒介话语权的实现。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媒介话语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思路。具体表现为: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环境;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作用;增强社会公众的媒介话语权的主体地位等。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China, gradual promo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changes of social labor division, and the changes of interests ideals work together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rest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rests will inevitably bring about diversification of interests groups. The medium speaking rights is citizens' fundamental rights and request. It can provide equal chance with citizens to use medium resources. In condition of diverse intersts groups, the awareness of the medium speaking gradually increases, and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expressing.In the meantim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developing medium speaking rights, for example, the lacking medium speaking ideals, irregular behavior, the hegemony and the discrimination in medium speaking, and the irregular network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this thesis proposes many measures to develope medium speaking rights from four aspects as following, to construct the relevant laws; to creat good network environment;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medium; to enchance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 and medium literacy of the public.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P69
    [2]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P77
    [3]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P77
    [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
    [1]郑杭生,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及其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4月,P32-35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葛兰西,狱中杂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P316
    [2]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159
    [3]高玉,论“话语”及其“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学海,2006年4月,P104-112
    [4]福柯,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P136
    [5]高玉,论“话语”及其“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学海,2006年4月,P104-112
    [6]高玉,论“话语”及其“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学海,2006年4月,P104-112
    [7]福柯,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P136
    [8]福柯,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P30
    [1]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159
    [2]徐耀魁,两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P17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299
    [1]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P89
    [2]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P81
    [1]莫利,电视、观众文化研究,陆特勒基出版社,1996年版,P76
    [1]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P102
    [2]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中译本(何道宽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3
    [1]孙立平、李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战略与管理,1998年5月,P6-7
    [1]米歇尔·克罗齐等,民土的危机,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P19
    [1]李强,当前中国社会的四个利益群体,社会学,2000年9月,P5-19
    [2]冯国有,媒介话语权博弈与公共利益选择,理论与改革,2007年3月,P17-18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敦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P119
    [2]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P15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P230
    [1]樊葵,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当代传播,2003年5月,P51-53
    [2]孙立,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P68-69
    [3]聂静虹,论大众传媒在利益表达中的功用,求实,2003年11月,P49-51
    [1]本·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P224
    [2]徐耀魁,两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P237
    [1]陈力丹,我田需要“媒介扫盲”陈力丹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187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6]李景鹏,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7]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转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8]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0]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1]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2]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何梓华 新闻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5]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6]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7]莫利,电视、观众与文化研究,陆特勒基出版社,1996年版
    [18]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9]葛兰西,狱中杂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0]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1]福柯,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22]本·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23]米歇尔·克罗齐等,民主的危机,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
    [24]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中译本(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6]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7]郑杭生,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5月
    [28]陆学艺,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9月,P28-35
    [29]李强,当前中国社会的四个利益群体,社会学,2000年9月,P5-19
    [30]李景鹏,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的特点,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月,P1-4
    [31]孙立平,李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战略与管理,1998年5月,P6-7
    [32]王思斌,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6月,P83-91
    [33]冯国有,媒介话语权博弈与公共利益选择,理论与改革,2007年3月,P17-18
    [34]郝滢,西方公共话语权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8月,P102-103
    [35]梁莹,现代公共治理中的话语民主——以后现代语境中的公共行政理论为研究范式,行政学研究,2006年1月
    [36]肖其明、梁莹,话语民主理论:渊源和发展,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8月,P18-20
    [37]冯峰,重塑公共政策话语机制的后现代尝试,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12月,P66-69
    [38]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和公众的话语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9月,P57-59
    [39]王春福,构建和谐社会与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6月,P19-24
    [40]王洛忠,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一种利益分析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8月,P86-88
    [41]宋晓卫,解读我国公民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宪法保障,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P14-17
    [42]王学军、梁莹,话语民主与公共行政精神,晋阳学刊,2006年4月,P25-29
    [43]周丽君、张凤军,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提升措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8月,P254-257
    [44]姚望,当代中国利益表达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1月,P14-18
    [45]樊葵,寻找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今同科技,2003年8月,P32-33
    [46]路俊卫,弱势群体与传媒“弱视”,大众传播,2004年6月,P81-83
    [47]葛玮,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P29-33
    [48]陈炳水,论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社会科学,2005年2月,P32-37
    [49]张鹏,媒介素养:信息时代的公民教育,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12月P59-61
    [50]吴晓明,媒介传播中的话语权倾向,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P89-93
    [51]高榕,试论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维护,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P150-152
    [52]方同义,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和谐社会建设,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11月,P10-14
    [53]蒋俊明、阎静,转型时期人民利益表达要求的变化及挑战,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P32-36
    [54]彭劲松,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解读,中州学刊,2005年9月,P102-105
    [55]汤可可,利益、利益群体和利益组织,唯实,2002年8-9月,P138-141
    [56]辛显文,论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北方论丛,2005年2月,P145-147
    [57]李永红,和谐治理:公民权利与社会均衡机制的建立,理论导刊,2006年9月
    [58]李东升、李若曦,利益主体、利益集团与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1月,P164-166
    [59]叶翩,论“舆论监督”与“公众话语权”,当代经理人,2006年7月,P225-226
    [60]盛洪,让农民自己代表自己,经济观察报,2003年1月27日
    [61]郑瑜,媒介素养与传媒责任,当代传播,2007年4月
    [62]张咏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参与政治民主中的作用及其互动,传媒学术网>专家论坛>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zjlt_lw_view.jsp?id=4511
    [63]罗雁龙,浅谈网络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监控,大理学院学报,2005年6月,P112-116
    [64]杨春霞,简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9月,P73-74
    [65]谢金文,扩大传媒教育,提高媒介素养,[EB/OL],http://www.mediaresearch,cn/user/erjiview.php?list=7&&Tx tID=123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