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及其实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性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立意于人的本性和发展问题的全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政治哲学层面的公共性,重视人的独立、自由、平等、尊严等基本价值属性,强调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创造性、参与性,强调公共利益的存在价值,倡导优质的公共生活。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哲学和政治领域的公共性内涵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具体化和落实,在本质上是人性、价值理性在公共政策领域的贯彻。所以,应当从公共性的哲学和政治内涵中寻求其理论渊源,吸收历史上各路公共性思想资源中的有益部分为己所有,以指导和规范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真正发挥出其对于“好”的公共政策的界定、确认和引领功能。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内涵在其影响公民权利的社会职能中体现出来。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应当具有促成社会资源平等分配、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治生活、促进公共利益的建设和维护三大基本社会职能,这是解析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三个维度。社会资源分配的平等只能是有差别的平等而不是绝对的均等,体现和维护人的尊严。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展示不同诉求,开展理性对话和交流,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政策方案,这个程序和过程本身还是政策民主的重要本意。公共利益并非个人利益的简单累积,而是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和升华,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应该是政策制定者发挥价值理性的过程。应当从政策受众中选取议题,通过公众广泛参与以汇集各方诉求,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达成各方利益共识,既维护个体利益,又实现公共利益。审慎思辨具有超越自由民主的优势,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平衡各方利益、实现真正民主的有效路径。政策目标的确立应当从具体政策的时空条件出发,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性,在具体个案中要相应微调,目的是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和谐和统一。政策工具的选择实质上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内容,所以,政策工具的价值维度必须得到重视。
     公共政策执行绝不是价值中立的,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影响甚至改变着政策本意。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行政环境的制约,客观上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拥有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是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率执行的条件,更是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质得以实现的条件。在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政策执行者应当尊重并确保基本价值的优先地位,恪守“一厘米主权”。为此,公共行政人员应当培养起自主性行政人格,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这是构建服务型行政的要件之一。
     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目的远不是仅仅为了政策实施周期的完成,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结合客观实际的评判基础和标准,以纠正既往,启示来者。在评估实际结果达到预期规划目标的程度的基础上,更要跳出政策看政策,注意考察政策实施对于构建公正、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的作用,将事实评估和价值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事实评判是价值判断的基础,综合性价值判断是事实评判的深化。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实现,宏观上还需要良好公共行政文化的形成,其核心是公共行政人员公共精神和社会公众公民精神的培育。要优化、完善承担着行政文化导向功能的公共行政考核体系,以带动行政价值观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宪法高度概括了政体的基本价值立场,公共行政人员应当将其内化为行动指南。行政伦理教育可以弥补外在的法律和制度之刚性规定的不足,内在地规制和引领行政文化。这些,都有助于构造公共政策公共性在其中得以兑现的优质的“软”环境。
Publicity firstly is a philosophical concept, aiming at interpreting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 and is highly multi-meaningful. Publicity at the leve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cherishes the basic values such as independence, freedom, equality and dignity, values the citizens' involvement and innovation in public affairs, and values public interests and good public lives as well. The publicity of public policy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tics and philosophy-level publicity in the field of public policy, with its nature be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umanity and value rationality in that field.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theory root of publi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Only by obtaining different theoretical resources from history can we grasp its full connotations well and guide both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public policy.
     The publicity of public policy is shown in its social functions that influence civil rights. The public policies with publicity should have three basic social functions, namely equally distributing public resources, promo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and ensuring public interests, which are the three dimensions to analyze the publicity of public policy. To distribute public resources equally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people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us to maintain dignity. Citizens have the rights to take part in public activities, to show their own quests, and to host rational convers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thus to make public policies that are acceptable to all sides. Those doings by the citizens themselves are important natures of democracy of public policies. Public interests are not simply the sum of private interests, but are distillation of private interests and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 public policy makers shall implement their value rationality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making. The policy topics should be extracted from the public, and the common peoples'opinions shall be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By doing this, the mutual opinions may be found and the private interests and public interests are both protected. Deliberation has advantages that liberal democracy does not have, is capable of balancing different sides'interests and promoting effective democracy. The goals of public policy should be set according to its surroundings. The characters of non-competition, no-exclusiveness of public policy should be adjusted in policy practice for ensuring the balance, accordance and harmony between private interests and public interests. The policy tools influence its contents in fact, so the value dimension of public policy should be emphasize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is far from value-neutral, because the implementers influence and even change the public policies themselves through their discretion. The limitedness of human rationality and restriction of administrative background result in the necessity of having discretion for public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The proper exercising of discretion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both the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public policy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ublicity of public policy. When facing the contradiction of objective obligations and subjective obligations, the policy implementers should respect and ensure the priority of the basic values. So, the public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should cultivate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ve personality, keep in mind that human being is to be put at the central place.
     The function and purpose of evaluation of public policy goes far beyond ending the policy circle. The more important purpose of it is to provide base and criterion for the making and enforcing of public policy, and to adjust the forerunners and guide those to come.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public policy by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olicy results meet the direct goals set at first, and it is more necessary to watch the public policy according to its influence on building a fair and reasonable society, combining the fact-evaluating way and value-evaluating way together. Effective fact evaluation set base for value evaluation, while complex value evaluation deepens fact evaluation.
     To achieve the publicity of public policy needs a good public administrative culture, whose core is the public spirit for the public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the citizenship spirit for the public.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lead the valu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a fair and just direc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ersonnel should internalize the constitution as their guide, for it covers all the basic values of a country. Education of administration ethics can make up for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ll these elements make the soft background helpful for achieving the publicity of public policy.
引文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①万俊人:《公共性的政治伦理理解》,《读书》,2009年第12期,第63页。
    ②曹鹏飞:《公共性理论的兴起及其意义》,《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61页。
    ①贾英健:《公共性的出场与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当代视域》,《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6页。
    ②王维国、宋洪云、高艳萍:《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③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92页。
    ⑤转引自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①转引自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②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9页。
    ①王维国、宋洪云、高艳萍:《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②袁祖社:《文化“公共性”理想的复权及其历史性创生: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的解释视域》,《学术界》,2005年第5期,第23页。
    ③贾英健:《公共性的出场与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当代视域》,《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5页。
    ④贾英健:《公共性的出场与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当代视域》,《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6页。
    ①The Communist Manifesto, Penguin Books.p105.
    ②贾英健:《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③[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①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0-36页。
    ②转引自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③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沈湘平:《公共性:后现代性之后的现代性主题》,《江海学刊》,2008年第4期,第32页。
    ①张康之、张乾友:《趋向于公共性的近代政治发展逻辑》,《学海》,2009年第1期,第43页。
    ①[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②陶东风:《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32页。
    ③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④杨东东:《哈贝马斯公共性范畴的嬗变》,《东岳论丛》,2012年第1期,第83页。
    ①[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转引自李佃来:《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点》,《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第10页。
    ②[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685页。转引自李佃来:《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点》,《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第10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686页。转引自李佃来:《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点》,《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第10页。
    ②杨东东:《哈贝马斯公共性范畴的嬗变》,《东岳论丛》,2012年第1期,第88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转引自刘学平、杨晓惠:《公共行政价值体系的一次突破——评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观的影响》,《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第31页。
    ②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页。
    ③[美]小约翰·B·科布:《后现代公共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①[美]小约翰·B·科布:《后现代公共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174页。
    ②高鹏程:《公共性:概念、模式与特征》,《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第66页。
    ③王维国、宋洪云、高艳萍:《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2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15页。
    ②郭湛:《社会公共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68页。
    ④[美]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秦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①吴恩裕:《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ⅹ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90页。
    ①张国庆、刘新胜、曹堂哲:《美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回顾》,载[美]杰伊·沙夫里茨等:《公共政策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
    ①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页。转引自李佃来:《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点》,《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第8页。
    ②王维国、宋洪云、高艳萍:《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③[美]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秦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①[美]康特尼、马克·霍哲、张梦中:《新公共行政:寻求社会公平与民主价值》,《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2期,第43—46页。转引自曹现强、侯春飞:《公共行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公共行政历史视野中的新公共行政学》,《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121—122页。
    ②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342页。
    ①王春福:《论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内在意蕴》,《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62页。
    ①李建刚:《服务型政府公共性价值的实现途径探究》,《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10页。
    ②张正军:《公共管理论域中的公共性问题》,《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第109页。
    ①[美]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页。
    ③[美]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③[美]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①[美]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②[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页。
    ③[美]丹尼尔·豪斯曼、迈克尔·麦克弗森:《经济分析、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纪如曼、高红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④[美]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⑤[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2页。
    ①[美]丹尼尔·豪斯曼、迈克尔·麦克弗森:《经济分析、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纪如曼、高红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333页。
    ②李建刚:《服务型政府公共性价值的实现途径探究》,《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11页。
    ③万俊人:《公共性的政治伦理理解》,《读书》,2009年第12期,第69页。
    ①崔延强:《正义和逻格斯》,泰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97页。转引自王维国、宋洪云、高艳萍:《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38页。
    ②[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①高鹏程:《公共性:概念、模式与特征》,《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第67页
    ②张康之、张乾友:《趋向于公共性的近代政治发展逻辑》,《学海》,2009年第1期,第38页。
    ③张雅勤:《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思想回顾与研究反思》,《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55页。
    ④[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
    ②转引自刘伟、钟裕民:《论协商民主视阈中政策的公共性及其实现》,《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1页。
    ③[美]O·C·麦克斯怀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0页。
    ④转引自肖生福:《公共政策之公共性:一个分析框架》,《行政论坛》,2010年第3期,第51-52页。
    ⑤[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①张法:《主体性、公民社会、公共性》,《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第106页。
    ②[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鞠方安、吴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③高鸿钧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④[美]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陈家刚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转引自陈家刚:《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7期,第71页。
    ①[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③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页。转引自王维国、宋洪云、高艳萍:《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页。
    ①王新艳:《公共利益诠释》,《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5期,第39页。
    ②转引自王新艳:《公共利益诠释》,《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5期,第40页。
    ③[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胡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④[英]F·A·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⑤陈郁:“译者的话”,《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①张法:《主体性、公民社会、公共性》,《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第106页。
    ②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③[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①[美]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①转引自邓正来:《哈耶克社会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页。
    ②冯克利,“译者的话”,载于[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胡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③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49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②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53页。
    ③[美]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①童星、高钏翔:《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衰减:风险分析及其治理》,《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第74页。
    ②肖生福:《公共政策之公共性:一个分析框架》,《行政论坛》,2010年第3期,第51页。
    ①[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丁煌、方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①[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鞠方安、吴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②[美]詹姆斯·P·莱斯特、小约瑟夫·斯图尔特:《公共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3-74页。
    ①[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鞠方安、吴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②[美]詹姆斯·P·莱斯特、小约瑟夫·斯图尔特:《公共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③[美]布赖恩·卡普兰:《理性选民的神话: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刘艳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①[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胡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9页。
    ②陈郁:“译者的话”,载《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①赵铁:《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整合》,《学术研究》,2008年第11期,第77-78页。
    ②高鸿钧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①[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鞠方安、吴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②[美]布莱恩·卡普兰:《理性选民的神话: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刘艳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③胡伟:《网络民主:机遇与挑战》,《文汇报》,2009年8月22日,第六版。
    ④[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鞠方安、吴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①[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鞠方安、吴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
    ②聂静虹,梅琼林:《公共性视野下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第177页。
    ①[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丁煌、方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页。
    ①杨仁忠:《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之学术论证》,《理论探讨》,2010年第6期,第36页。
    ②冯英:《论公共政策之公共性及其何以可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5期,第51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②[美]海伦·英格兰姆、斯蒂文·R·史密斯:《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钟振明、朱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0页。
    ③涂文娟:《复兴政治公共性——汉娜·阿伦特对政治本质的理解》,《云梦学刊》,2010年第3期,第67页。
    ④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246页。
    ①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250页。
    ②高鸿钧等:《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页。
    ③[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④[美]海伦﹒英格兰姆、斯蒂文·R·史密斯:《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钟振明、朱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⑤[美]杰伊·沙夫里茨、卡伦·莱恩、克里斯托弗·博里克:《公共政策经典》,彭云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页。
    ①[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鞠方安、吴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①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
    ①[英]F·A·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7页。
    ②沈湘平:《公共性视野中的普世价值》,《河北学刊》,2010年第9期,第47页。
    ③[英]F·A·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7页。
    ④[加]梁鹤年:《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丁进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①张正军:《公共管理论域中的公共性问题——语义分析基础上的哲学诠释》,《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第110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7页。
    ③[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132页。
    ①[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胡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②[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胡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③[英]F·A·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④[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页。
    ⑤参见CharlesO.Jones,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PublicPolicy,Belmont,Calif.:Wadsworty,1970.转引自王春福:《有限理性利益人与公共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
    ②[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③[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
    ④严强:《公共政策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93-94页。
    ①严强:《公共政策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20页。
    ②[美]S·H·林德尔、B·盖伊·彼得斯:《政策工具研究:四个思想学派》,载于[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38页。
    ③[美]R·J·英特威尔德:《政策工具动力学》,载于[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①[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②[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①ChristopherHood,TheToolsofGovernment,Chatham:ChathamHouse,1996,P.9.转引自严强:《公共政策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21页。
    ②[美]R·巴格丘斯:《在政策工具的恰当性与适配性之间权衡》。载于[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48页。
    ③[美]S·H·林德尔、B·盖伊·彼得斯:《政策工具研究:四个思想学派》。载于[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④[美]弗兰斯·K·M·冯尼斯潘、A·B·林格林:《论工具与工具性:一种批判性的评价》。载于[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
    ①张维迎:《市场制度最道德》,《南方周末》,2011年7月14日。
    ②[澳]菲利普·佩迪特:《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③[美]弗兰斯·K·M·冯尼斯潘、A·B·林格林:《论工具与工具性:一种批判性的评价》。载于[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7页。
    ①[美]弗兰斯·K·M·冯尼斯潘、A·B·林格林:《论工具与工具性:一种批判性的评价》。载于[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
    ①黄健荣:《公共政策执行应当承受之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31页。
    ①王学栋:《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视野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论坛》,2008年第1期,第63页。
    ②[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①苏国勋:《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并重,才是好的社会》,《文汇报》,2012年7月23日,A版。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申林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67-68页。
    ①[加]梁鹤年:《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丁进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③[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4页。
    ④[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②[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
    ③[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3-95页。
    ①[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5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丁煌、方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③郑淑娟、曾盛聪:《责任伦理:自由裁量权公正行使的理性诉求》,《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93-95页。
    ①[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7页。
    ①[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6页。
    ②郑淑娟、曾盛聪:《责任伦理:自由裁量权公正行使的理性诉求》,《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93-94页。
    ③王学栋、王舒娜:《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定位》,《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第38页。
    ①方兴、田海平:《伦理视域中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行使》,《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46页。
    ①沈湘平:《公共性视野中的普世价值》,《河北学刊》,2010年第5期,第47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③邵汉明、陈姝宏:《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与思考》,《哲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92页。
    ④李德顺:《怎样看“普世价值”?》,《哲学研究》,2011年第1期,第5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①[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页。
    ②方兴、田海平:《伦理视域中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行使》,《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46页。
    ①王琳:《追问渭南书案:体制内你仍有选择》,《南方周末》,2010年9月23日,第F29版。
    ②方兴、田海平:《伦理视域中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行使》,《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44页。
    ③张翀:《主体性行政人格及其现实意义》,《学术交流》,2006年第10期,第40页。
    ④转引自张旻宇、许丰:《论行政自由裁量权中的个体伦理自主性》,《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期(下),第53页。
    ①[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0页。
    ②[美]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转引自高晓红:《公共行政伦理何以必要》,《理论月刊》,2007年第11期,第80页。
    ③肖亚洲:《绑架公共利益的“旗号政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11年8月10日,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12276。
    ①沈湘平:《公共性:后现代性之后的现代性主题》,《江海学刊》,2008年第4期,第32页。
    ②王学栋:《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视野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论坛》,2008年第1期,第65页。
    ③[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②高晓红:《公共行政伦理何以必要》,《理论月刊》,2007年第11期,第79页。
    ③《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5页。
    ①黄健荣:《公共政策执行应当承受之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31页。
    ①李春成:《行政人的德性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转引自高晓红:《公共行政伦理何以必要》,《理论月刊》,2007年第11期,第80页。
    ①[美]菲利普·J·库柏:《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王巧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
    ①朱水成:《中国地方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与对策》,《理论探讨》,2001年第2期,第54页。
    ②[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①姜国兵、蓝光喜:《重构公共政策评估》,《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第51页。
    ②姜国兵、蓝光喜:《重构公共政策评估》,《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第51页。
    ①[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页。
    ②[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①高兴武:《公共政策评估:体系与过程》,《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2期,第59-60页。
    ②和经纬:《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方法论取向:走向实证主义》,《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第118页。
    ③[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5页。
    ④和经纬:《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方法论取向:走向实证主义》,《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第119页。
    ①和经纬:《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方法论取向:走向实证主义》,《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第118-124页。
    ②[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③[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①[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②和经纬:《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方法论取向:走向实证主义》,《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第119页。
    ③[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④[美]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秦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⑤[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⑥姜国兵、蓝光喜:《重构公共政策评估》,《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第50页。
    ⑦[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⑧[美]海伦·英格兰姆、斯蒂文·R·史密斯:《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钟振明、朱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①[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8页。
    ②高兴武:《公共政策评估:体系与过程》,《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2期,第59页。
    ③[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④孟治刚、段夫贵:《推进公共政策评估事业的若干构想》,《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42页。
    ⑤[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①[美]丹尼尔·豪斯曼、迈克尔·麦克弗森:《经济分析、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纪如曼、高红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17页。
    ②[美]丹尼尔·豪斯曼、迈克尔·麦克弗森:《经济分析、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纪如曼、高红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页。
    ③[英]保罗·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沈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
    ④参见《南方周末》,2010年12月9日,第E27版。
    ①[美]丹尼尔·豪斯曼、迈克尔·麦克弗森:《经济分析、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纪如曼、高红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86页。
    ②[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③[英]保罗·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沈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7页。
    ④[美]丹尼尔·豪斯曼、迈克尔·麦克弗森:《经济分析、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纪如曼、高红艳译,上
    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355页。
    ①崔宜明:《离开了<道德情操论>就无法真正理解<国富论>》,《文汇报》,2009年3月2日,第10版
    ②姜国兵、蓝光喜:《重构公共政策评估》,《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第50页。
    ①[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谢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8-439页。
    ①[美]菲利普·J·库柏:《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王巧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
    ②和经纬:《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方法论取向:走向实证主义》,《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第118-120页。
    ③和经纬:《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的方法论取向:走向实证主义》,《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第120页。
    ④[美]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秦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⑤高兴武:《公共政策评估:体系与过程》,《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2期,第59-60页。
    ①[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页。
    ②苏国勋:《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并重,才是好的社会》,《文汇报》,2012年7月23日,A版。
    ③苏国勋:《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并重,才是好的社会》,《文汇报》,2012年7月23日,A版。
    ①[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8页。
    ②[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①[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①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2页。
    ①[美]海伦·英格兰姆、斯蒂文·R·史密斯:《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钟振明、朱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5页。
    ①[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6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页。
    ③张康之:《公共行政的伦理把握及其取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94页。
    ①[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页。
    ②[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③[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
    ①范毅:《论宪法精神的概念》,《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第64页。
    ①[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②张康之:《公共行政的伦理把握及其取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95页。
    ①杨德广:《从“人不见了”看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第23-24页。
    ②袁洪英、郝郑飞:《改革开放30周年背景下的公共性问题省思》,《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第126页。
    ①王利明:《论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第22页。
    ②王利明:《论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第24页。
    ①王利明:《论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第27页。
    ②[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③李春成:《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复旦学报》,2003年第1期,第4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8页。转引自周林彬,王烨:《试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立法及其模式选择——一种法和经济学分析的思路》,《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第50-51页。
    ⑤转引自王云萍:《伦理理论的整合与公共利益的伦理学论证》,《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3期,第29页。
    ①陈第华:《公共行政人员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宁夏党校学报》,2009第2期,第76页。
    ②袁洪英、郝郑飞:《改革开放30周年背景下的公共性问题省思》,《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第127页。
    ①萧功秦:《再造“公民社会”》,《新民周刊》,2009第25期,第31页。
    ①沈湘平:《普遍利益与公共利益批判》,《东岳论丛》,2009年第3期,第55-56页。
    ②王利明:《论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第29页。
    ③沈湘平:《普遍利益与公共利益批判》,《东岳论丛》,2009年第3期,第57页。
    ④胡伟:《网络民主:机遇与挑战》,《文汇报》,2009年8月22日,第6版。
    ①董敏志:《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2期,第19页。
    1.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
    2.李慎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3.何继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4.李惠斌、薛晓源:《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5.秦菊波:《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阿伦特公共性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6.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7.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8.周凡、李惠斌:《后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9.贾英健:《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09年。
    10.郭湛:《社会公共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许纪霖:《公共性与公民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王维国、宋洪云、高艳萍:《现代社会的公共性理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13.杨仁忠:《公共领域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
    14.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15.陈少峰:《正义的公平》,人民出版社,2009年。
    16.邓正来等:《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17.李惠斌:《全球化与公民社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8.肖雪慧:《公民社会的诞生》,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19.王焱:《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20.王邦佐、孙关宏、王沪宁、李惠康:《新政治学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1.胡象明:《政策与行政——过程及其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3.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4.王沪宁、竺乾威:《行政学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25.顾建光、王树文:《公共政策分析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6.严强:《公共政策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7.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整体透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28.贠杰、杨诚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9.张骏生:《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0.徐家良:《公共政策分析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1.刘伯龙、竺乾威:《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32.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33.谢炜:《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关系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
    34.江秀平:《实践中的中国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5.梁波:《新时期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36.李由:《中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过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7.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38.张维为:《中国震撼》,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39.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三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40.王春福:《有限理性利益人与公共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41.蔡英文:《政治实践与公共空间》,新星出版社,2006年。
    42.顾丽梅:《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43.彭礼堂:《公共利益论域中的知识产权限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44.陈玲:《制度、精英与共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45.刘瑜:《民主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46.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
    47.浦兴祖、洪涛:《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48.俞可平:《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9.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50.韩冬梅:《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51.涂文娟:《政治及其公共性:阿伦特政治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52.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53.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
    54.沈荣华、魏刚:《公共行政学:世界百年经典原著导读》,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
    55.邓正来:《哈耶克社会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56.谭扬芳:《<通往奴役之路>评析——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之批判》,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
    57.徐鸿武、郑曙村、宋世明:《当代西方民主思潮评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9.《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
    60.[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扬等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
    6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
    6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申林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
    63.[美]汉娜·阿伦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孙传钊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
    64.[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5.[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66.[加]菲利普·汉森:《汉娜·阿伦特》,刘佳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67.[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谢宗林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68.[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6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70.[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71.[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丁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72.[美]海伦·英格兰姆、斯蒂文·R·史密斯:《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钟振明等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73.[美]皮帕·诺里斯:《新政府沟通——后工业社会的政治沟通》,顾建光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74.[美]O·C·麦克斯怀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5.[澳]菲利普·佩迪特:《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76.[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李柱流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77.[美]菲利普·J·库柏等:《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王巧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8.[美]保罗·A·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彭宗超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79.[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彭勃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
    80.[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谢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1.[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丁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82.[加]梁鹤年:《政策规划与评估方法》,丁进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83.[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84.[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85.[美]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秦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86.[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87.[美]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鞠方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8.[美]盖依·彼得斯:《美国的公共政策——承诺与执行》,顾丽梅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89.[美]小约翰·B·科布:《后现代公共政策》,李季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90.[美]特里·L·库柏等:《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第五版),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91.[美]罗伯特·C·所罗门:《伦理与卓越——商业中的合作与诚信》,罗汉、黄悦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92.[美]诺曼·E·鲍伊:《经济伦理学》,夏镇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93.[美]丹尼尔·豪斯曼、迈克尔·麦克弗森:《经济分析、道德哲学与公共政策》,纪如曼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94.[美]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顾肃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95.[美]德里克·希特:《何谓公民身份》,郭忠华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
    96.[美]迈克尔·罗斯金、罗伯特·科德、詹姆斯·梅代罗斯、沃尔特·琼斯:《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97.[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第三版),孙荣飞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98.[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99.[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
    100.[美]约·埃尔斯特:《协商民主:挑战与反思》,周艳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101.[澳]约翰·S·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丁开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102.[加]贝淡宁:《超越自由民主》,李万全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103.[美]霍华德·威亚尔达:《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4.[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5.[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06.[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二卷),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07.[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8.[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评论》,梁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9.[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10.[美]布赖恩·卡普兰:《理性选民的神话——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刘艳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11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 ——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
    112.[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3.[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哈耶克文选》,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4.[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11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116.The Communist Manifesto, Baltimore:Penguin Books Inc,1967.
    117. Irving M. Zeitlin, Marxism:A Re-Examination. Princeton:D. Van Nostrand Company, Inc,1967.
    118.[美]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9.[美]杰伊·M·沙夫里茨、艾伯特·C·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0.[美]戴维·罗森布罗姆、罗伯特·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1.[美]詹姆斯·P·莱斯特、小约瑟夫·斯图尔特《公共政策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2.[美]杰伊·M·沙夫里茨、卡伦·S·莱恩、克里斯托弗·P·博里克:《公共政策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3.[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