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个性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人”的发现和个性觉醒的时代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个性是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一个核心范畴,具有丰富复杂的意涵和阐释。
     现代散文个性说积极吸取外国散文特别是英国随笔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观念,发掘和改造古代散文师心使气、言志抒情的精神传统,在创作实践与理论批评的结合中形成现代的理论形态和批评方法。现代散文作家和理论批评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阐释和主张,先后出现了人性论的个性说、性灵论的个性说和阶级论的个性说。但在众说纷纭的议论和辩难中,对于创作主体性、个性真实性、文体独创性三大问题上也有求同存异、相辅相成的见识,丰富和深化了现代散文的个性美学内涵。散文理论批评家还结合创作实际和作家作品来探讨个性风格问题,运用个性理论来衡文论人,辨析和品评散文家的个性风格,把散文个性说引向批评实践和创作经验的总结。
     现代散文个性说是一个复杂的理论系统。本文力图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辨析个性说的各种观点和理论内涵,探讨自我个性与散文体性的内在联系和有关批评观念的逻辑关系,建构散文批评个性分析的概念术语和理论方法。这对于现代散文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
The forming time background of Chinese modern prose were the discovery of'humanbeing'and the awaking of individuality. 'Individuality'is a key word of modern prose criticism, and its meaning is complicated.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ity draw lessons from the foreign literary criticisms (especially the british essay's concept of self-expression) and from the ancient prosers'lyric works. It came into being a mordern literary ideology and criticism from the composing pracitces an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s.Prosers and critics had put forward different kinds of explanations and views, for example, from the angle of human nature, of spirit, and of social classes. But they had some similar views on composing subject, authenticity of individuality, and Promethean styl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y deepened modern prose's aesthetic connotation.Critics, using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ity, commented on writers personal styles from their works, and they led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ity to some kind of ultimate standard.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ity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This thesis is an attempt to give a systemic description on the theory's various aspect, and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 individuality and style of prose and concept of criticism. It is helpful to the research on modern prose and to the pracitice of literary criticisms.
引文
①周作人:《<杂拌儿>跋》,《永日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②汪文顶:《现代散文研究评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第1期。
    ①二文分别刊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和《文艺研究》(1982年第1期)。
    ②《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
    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2期。
    ①《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②《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③《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④《文艺研究》,1986年第3期。
    ⑤分别刊载《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①无名氏:《毛诗序》,《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0页。
    ②扬雄:《法言》,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第78页。
    ③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95年,第368页。
    ①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95年,第371页。
    ②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95年,第371页。
    ①此句朱自清原注:《山谷全书》清盛炳炜序中语。
    ②朱自清:《诗言志辨》,《朱自清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90-230页。
    ③周作人:《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中国文论选·近代卷(下)》,邬国平,黄霖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693-694页。
    ①周作人:《<冰雪小品选)序》,《看云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5页。
    ①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18、29、53—54页。
    ②周作人:《(陶庵梦忆)序》,《泽泻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③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第10页。
    ①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19、36页。
    ②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第11页。
    ③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8、54页。
    ①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3—25页。
    ①周作人:《<杂拌儿>跋》,《永日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6页。
    ②周作人:《与俞平伯君书三十五通·一》,《周作人书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6页
    ③周作人:《<杂拌儿>跋》,《永日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④林语堂:《新旧文学》,《林语堂全集》第14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81页。
    ⑤林语堂:《语录体举例》,《林语堂全集》第14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99页。
    ⑥林语堂:《新旧文学》,《林语堂全集》第14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81页。
    ⑦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2页。
    ①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4页。
    ②林语堂:《论性灵》,《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38页。
    ③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4页。
    ④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2—-53页。
    ⑤林语堂:《小品文之遗绪》,《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96页。
    ⑥林语堂:《再谈小品文之遗绪》,《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03页。
    ①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8页。
    ②林语堂:《再谈小品文之遗绪》,《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06页。
    ③林语堂:《论幽默》,《林语堂全集》第14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8页。
    ④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1页。
    ⑤林语堂:《论语录体之用》,《林语堂全集》第14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88页。
    ⑥林语堂:《论语录体之用》,《林语堂全集》第14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01页。
    ⑦林语堂:《论语录体之用》,《林语堂全集》第14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92页。
    ①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6—56页。
    ①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66、68—69、71、99—100页。
    ①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3、11-13、17、20—25、54—56页。
    ②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03、511—516页。
    ①鲁迅:《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75—576页。
    ②鲁迅:《杂谈小品文》,《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17—-418页。
    ③鲁迅:《“招贴即扯”》,《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28页。
    ④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6页。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59—262页。
    ②郁达夫:《重印(袁中郎全集)序》,《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14页。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0-261页。
    ①汪文顶:《英国随笔及其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无声的河流——现代散文论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第102页。
    ②“论文”此为Essay的译名,周作人早在1908年《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中,已把英国培根的《Essays》译为《论文小集》。
    ③“美文”一词,周作人早在1908年《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中提及:“赫胥黎则以文章—语合于美文”。
    ④周作人:《美文》,《谈虎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①王统照:《散文的分类》,《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页。
    ②胡梦华译为“絮语散文”,当时一般译为“小品文”。
    ③胡梦华:《絮语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页。
    ④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6、50—53、57页。
    ⑤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66页。
    ①许纪霖:《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②蒙田:《蒙田散文选(一)·给读者》,梁宗岱译,《世界文库》第7册,郑振铎编,生活书店,1935年,第3001页。
    ③胡梦华:《絮语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16页。
    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鲁迅译,《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64—166页。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9页。
    ②梁遇春:《(小品文选)序》,《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30页。
    ①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07—409页。
    ②周作人:《近代散文抄序》,《苦雨斋序跋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③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2—53页。
    ①本森:《随笔作家的艺术》,《伦敦的叫卖声》,阿狄生等著,刘炳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②亚历山大·史密斯:《小品文作法论》,林疑今译,《人间世》1934年第2、4期。
    ③梁遇春:《(小品文选)序》,《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页。
    ④周作人:《谈笔记》,《秉烛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0页。
    ⑤胡梦华:《絮语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页。
    ①林语堂:《小品文之遗绪》,《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96页。
    ②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0-21页。
    ③梁实秋:《论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页。
    ④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3页。
    ①汪文顶:《英国随笔及其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无声的河流——现代散文论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第112页。
    ②梁遇春:《(小品文选)序》,《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页。
    ③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朱自清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1页。
    ①许纪霖: 《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②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0页。
    ③梁启超:《论自由》,《新民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02页。
    ④孙中山:《三民主义》,岳麓书社,2000年,第96页。
    ⑤鲁迅:《破恶声论》,《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3页。
    ①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4—57页。
    ①金观涛、刘青峰:《中国个人观念的起源、演变及其形态初探》,《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第155—169页。
    ②参见龚自珍《长短言自·序》、魏源《默觚》、冯桂芬《复庄卫生书》、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自序》诸文。
    ①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词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中华书局,1989年,第49页。
    ②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73页。
    ③周作人:《<红星轶史)序》,《苦雨斋序跋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页。
    ④梁启超:《沈氏音书序》,《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中华书局,1989年,第2页。
    ⑤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上海书店,1990年,第83页、86页。
    ⑥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6页。
    ①郑振铎:《梁任公先生》,《郑振铎书话》,姜德明编,1996年,第115页。
    ②钱玄同:《寄陈独秀》,《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31页。
    ③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第1—2页。
    ①周作人:《美文》,《谈虎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②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657页。
    ①鲁迅:《渡河与引路》,《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4—35页。
    ②周作人:《思想革命》,《谈虎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9页。
    ③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1页。
    ④茅盾:《关于“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298页。
    ①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07—717页.
    ②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胡适全集》第1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95页。
    ①胡适:《易卜生主义》,原载1918年6月号《新青年》,《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13-616页。
    ②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14—717页。
    ③胡适:《不朽——我的宗教》,原载1919年2月号《新青年》,《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64—615页。
    ①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79页。
    ②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61页。
    ③鲁迅:《我之节烈观》,《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19、124页。
    ④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30页。
    ①鲁迅:《忽然想到》,《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5页。
    ②参见许纪霖《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和周昌龙《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个人主义的诠释》(《新思潮与传统——五四思想史论集》,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
    ③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80页。
    ④周作人:《人的文学》,《艺术与生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页。
    ①周作人:《平民文学》,《艺术与生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页。
    ②周作人:《个性的文学》,《谈龙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47页。
    ③周作人:《文艺的统一》,《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页。
    ④周作人:《美文》,《谈虎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0页。
    ⑤周作人:《新文学的要求》,《艺术与生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①叶圣陶:《读者的话》,《现代作家谈散文》,佘树森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11页。
    ②鲁迅:《(华盖集)题记》,《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页。
    ①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05页。
    ②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梁实秋文集》第1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34—54页。
    ①梁实秋:《论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7页。
    ②梁实秋:《文学的纪律》,《梁实秋文集》第1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143页。
    ③梁实秋:《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梁实秋文集》第1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322页。
    ④沈从文:《窄而霉斋闲话》,《沈从文全集》第12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93页。
    ①沈从文:《论冯文炳》,《沈从文文集》第11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97、99、101页。
    ②沈从文:《谈谈上海的刊物》,《沈从文文集》第12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178页。
    ③李健吾:《鱼目集》,《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6页。
    ④李健吾:《鱼目集》,《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⑤朱光潜:《论小品文——一封公开信》,《朱光潜全集》第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427—429页。
    ⑥沈从文:《元旦日致(文艺)读者》,《沈从文文集》第11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321页。
    ⑦沈从文:《新文人与新文学》,《沈从文文集》第12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170-171页。
    ①何其芳:《我和散文(代序)》,《还乡杂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何其芳文集》第2卷收录该文删去“纯粹的”三字,“找出”改为“发现”,“方向”改为“园地”。
    ②朱光潜:《论小品文》,《朱光潜全集》第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425—426页。
    ③何其芳:《(夜歌和白天的歌)初版后记》,《何其芳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53页。
    ④李广田:《谈散文》,《李广田文学评论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05页。
    ⑤李广田:《谈文艺创造》,《李广田文学评论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1页。
    ①李广田:《(银狐集)题记》,《李广田文学评论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27—428页。
    ②李健吾:《(画廊集)——李广田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0、81—82页。
    ①钱钟书:《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83页。
    ②伯韩:《由雅人小品到俗人小品》,《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5页。
    ③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第11页。
    ④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第12页。
    ①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18页。
    ②周作人:《冰雪小品选序》, 《看云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4—105页。
    ①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第11页。
    ②周作人:《汉文学的前途》,《药堂杂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③周作人:《文学杂谈》,《周作人集外文》下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第609页。
    ④陈子展:《公安竟陵与小品文》,《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124页。
    ⑤周作人:《(自己的园地)旧序》,《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①周作人:《艺术与生活序一》,《苦雨斋序跋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页。
    ②周作人:《艺术与生活序二》,《苦雨斋序跋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6—47页。
    ③周作人:《闭户读书论》,《知堂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3页。
    ④周作人:《麻醉礼赞》,《知堂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68页。
    ⑤周作人:《草木虫鱼小引》,《看云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5—16页。
    ⑥周作人:《<苦茶随笔)后记》,《苦茶随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96页。
    ⑦周作人:《知堂说》,《知堂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页。
    ①周作人:《新文学的二大潮流》,原载1929年4月《绮红》第1卷第1期,《周作人集外文》下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第347—349页。
    ②周作人:《燕知草跋》,《苦雨斋序跋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4页。
    ③周作人:《近代散文抄序》,《苦雨斋序跋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④周作人:《自己的文章》,《瓜豆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3页。
    ⑤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全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72页。
    ⑥林语堂:《(大荒集>序》,《林语堂全集》第13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5页。
    ①林语堂:《(新的文评)序言》,《林语堂全集》第13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30页、233页、234页。
    ②林语堂:《论性灵》,《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38页。
    ①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3页。
    ②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4页、61页。
    ③林语堂:《论幽默》,《林语堂全集》第14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5页、第7页、第12页。
    ④林语堂:《(人间世)发刊词》,《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64页。
    ⑤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页。
    ①舒芜:《周作人概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2页。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6页。
    ①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30页。
    ②鲁迅:《随感录(四十三)》,《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30页。
    ③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41页。
    ④鲁迅:《(华盖集>题记》,《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4页。
    ①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页。
    ②鲁迅:《两地书(二四)》,《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79页。
    ③鲁迅:《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84页。
    ④鲁迅:《(二心集坟>序言》,《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91页。
    ⑤鲁迅:《答有恒先生》,《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53—-454页。
    ①鲁迅:《革命文学》,《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44页。
    ②鲁迅:《文学和出汗》,《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57页。
    ③鲁迅:《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27页。
    ④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04页。
    ⑤鲁迅:《“题未定”草(七)》,《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30页。
    ①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9—201页。
    ①郭沫若:《文艺家的觉悟》,《郭沫若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21—26页。
    ②茅盾:《从牯岭到东京》,《小说月报》1928年10月第19卷第10号。
    ③茅盾:《小品文和气运》,《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1—2页。
    ④茅盾:《(速写与随笔)前记》,《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7页。
    ①周木斋:《小品文杂说》,《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21页。
    ②南父:《“小品文”》,《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215页。
    ③许杰:《小品文的社会的风格》,《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119—122页。
    ①鲁迅:《一思而行》,《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73页。
    ②徐懋庸:《大处入手》,《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94页。
    ③鲁迅:《做‘杂文’也不易》,《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74—375页。
    ④鲁迅:《(伪自由书>前记》,《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页。
    ⑤葛琴:《略谈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9—141页。
    ①李广田:《论身边琐事与血雨腥风》,《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6页。
    ②丁玲:《我们需要杂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0页。
    ③罗烽:《还是杂文的时代》,《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2页。
    ④萧军:《杂文还废不得说》,《谷雨》第1卷第5期,1942年5月14日。
    ⑤王实味:《政治家·艺术家》,《文学运动史料选》第四册,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595页。
    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原载1943年10月19日,见《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第一集《文学理论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本文所引均据此。
    ①陈伯达:《人性、党性、个性——在延安整风时的笔记》,《人性·党性·个性》,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第7—9、12页。
    ①范文澜:《在中央研究院六月十一日座谈会上的发言》,《解放日报》,1942年6月29日。
    ②丁玲:《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丁玲全集》第7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4页。
    ③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原载《文艺先锋》1942年9月创刊号,见《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第一集《文学理论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本文所引均据此。
    ①梁实秋:《关于“文艺政策”》,原载《文艺先锋》1942年10月第1卷第8期,《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第二集《文学理论卷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44页。
    ①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②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3页。
    ③陈独秀:《敬告青年》,《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2页。
    ④周作人:《人的文学》,《艺术与生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页。
    ⑤周作人:《(语丝>发刊词》,《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234页。
    ⑥周作人:《答伏园论“<语丝)的文体”》,《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239页。
    ①钱歌川:《谈小品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3页。
    ②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1页。
    ③对于“创作个性”的定义,本文主要参考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1981年版)和童庆炳的《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1990年版)。
    ④胡梦华:《絮语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页。
    ⑤梁实秋:《论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7页。
    ①卡尔荣格:《心理学与文学》(1930),《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英)塞尔登编,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1页。
    ②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2年,第36页。
    ③梁实秋:《论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6页。
    ④林语堂:《论性灵》,《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37页。
    ⑤徐懋庸:《金圣叹的极微论——小品文作法讲义第一章》,《小品文艺术谈》,李宁编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第90—91页。
    ①周作人:《<秉烛后谈>序》,《立春以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4页。
    ②林语堂:《<人间世>发刊词》,《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4页。
    ①何其芳:《夜歌和白天的歌·初版后记》,《何其芳研究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42页
    ②何其芳:《我和散文——(还乡杂记>代序》,《何其芳研究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34页。
    ①何其芳:《我的散文——(还乡杂记)代序》,《何其芳研究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36页。
    ②何其芳:《我的散文——(还乡杂记)代序》,《何其芳研究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38页。
    ③何其芳:《刻意集·序》,《何其芳研究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30页。
    ④何其芳:《散文选集·序》,《何其芳研究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90页。
    ①汪文顶:《何其芳散文的流变》,《无声的河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第200—201页。
    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存》(卷一),上海:亚东图书馆,1925年,第9页。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24页。
    ③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存》(卷一),上海:亚东图书馆,1925年,第9页。
    ④鲁迅:《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47页。
    ⑤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41页。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1页。
    ②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第60页。
    ①黄绳:《论“新式风花雪月”》,香港《大公报·文艺》,1940年11月13日。
    ②葛琴:《略谈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9—141页。
    ③李广田:《论身边琐事与血雨腥风》,《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6页。
    ①钟敬文:《试谈小品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2页。
    ②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6页。
    ③周作人:《杂拌儿之二·序》,《苦雨斋序跋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
    ④朱自清:《鲁迅先生的杂感》,《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635页。
    ⑤参见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小品文的危机》、《两地书(一○)》、《徐懋庸作<打杂集>序》诸文。
    ⑥何谷天:《小品文对于我》,《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85页。
    ⑦周作人:《谈笔记》,《秉烛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0页。
    ⑧周作人:《看云集·自序》,《看云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74页。
    ②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8页。
    ③梁实秋:《论第三种人》,《偏见集》,正中书局,1934年,第90页。
    ④梁实秋:《论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8页。
    ⑤李素伯:《小品文研究》,新中国书局,1932年,第4页、第9页。
    ⑥李素伯:《小品文研究》,新中国书局,1932年,第42页。
    ⑦蒙田:《蒙田散文选(一)·致读者》,梁宗岱译,《世界文库》第7册,郑振铎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3001页。
    ①林语堂:《小品文之遗绪》,《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96页。
    ②许钦文:《小品文与个性》,《现代作家谈散文》,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71页。
    ③李健吾:《<画廊集>——李广田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0页。
    ④林语堂:《论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1-62页。
    ⑤冰心:《<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冰心论创作》,吴重阳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25页。
    ①李健吾:《<画廊集>——李广田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1—-82页。
    ②林语堂:《小品文之遗绪》,《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94页。
    ③施议对:《人间词话译注》,岳麓书社,2003年,第7页。
    ④转引自《镜与灯》,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98—-299页。
    ①转引自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02页。
    ②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0页。
    ③孙绍振:《“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 《江汉论坛》,2010年第1期。
    ④周作人:《再谈文》,《苦竹杂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
    ①周作人:《<草木虫鱼>小引》,《看云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4页。
    ②鲁迅:《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 《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14415页。
    ③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08页。
    ①歌德:《文学风格论》,歌德等著,王元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4页。
    ②黑格尔:《黑格尔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3—44页。
    ①鲁迅:《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91—-292页。
    ②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80页。
    ③冯雪峰:《关于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冯雪峰论文集》(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22页。
    ①郁达夫:《鲁迅的伟大》,《郁达夫文集》第七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7页。
    ②徐懋庸:《鲁迅的杂文》,《徐懋庸选集》第三卷,上海三联书店,1984年,第7-8页。
    ③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尹慧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61、263页。
    ②徐懋庸:《鲁迅的杂文》,《徐懋庸选集》第三卷,上海三联书店,1984年,第7页。
    ③吕荧:《鲁迅的艺术方法》,《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册),李宗英,张梦阳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461页。
    ④穆木天:《徐志摩论》,《作家论》,茅盾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34页。
    ①柯灵:《<晦明>代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72页。
    ②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312页。
    ③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357—358页。
    ①周作人:《文艺上的宽容》,《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页。
    ①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3页。
    ②周作人:《(自己的园地)旧序》,《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③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5—66页。
    ④鲁迅:《写在(坟)的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85页。
    ①鲁迅:《<热风)题记》,《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92页。
    ②阮无名:《<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序记》,《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09页。
    ③叶紫:《我们需要小品文和漫画》,《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206页。
    ④臧克家:《我的胃口》,《小品文和漫画》,陈望道编,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第63页。
    ①唐弢:《<推背集>前记》,《唐弢文集》第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3页、第5页。
    ②徐懋庸:《<不惊人集>前记》,《徐懋庸选集》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1984年,第3页。
    ③钟敬文:《<荔枝小品>题记》,《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
    ①周作人:《文艺批评杂话》,《自己的园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119—124页。
    ②李健吾:《自我和风格》,《李健吾文学评论选》,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15—216页。
    ①周作人:《(燕知草)跋》,《永日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9页。
    ②周作人:《志摩纪念》,《看云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5页。
    ③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8页。
    ④废名:《关于派别》,《周作人评说80年》,程光炜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50-52页。
    ①周作人:《自己的文章》,《瓜豆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3页。
    ②周作人:《笠翁与随园》,《苦竹杂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0页。
    ③沈从文:《论冯文炳》,《沈从文文集》第11卷,花城出版社,1984,第96页。
    ④阿英:《周作人小品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57页。
    ⑤鲁迅:《两地书·三二》,《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16页。
    ⑥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25页。
    ⑦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34页。
    ①李素伯:《小品文研究》,新中国书局,1932年,第119页。
    ②朱自清:《(燕知草)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5页。
    ③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2页。
    ④赵景深:《(现代小品文选)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87页。
    ⑤李健吾:《<画廊集>——李广田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9、81—82页。
    ①李健吾:《(画梦录)——何其芳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0页。
    ②李健吾:《陆蠡的散文》,《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0-181页。
    ③李健吾:《咀华集·跋》,《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3页。
    ④李健吾:《<画梦录>——何其芳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9页。
    ①阿英:《叶绍钧小品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74页。
    ②威克纳格:《诗学·修辞学·风格论》,《文学风格论》,(德)歌德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15页。
    ①施议对:《人间词话译注》,岳麓书社,2003年,第99页。
    ②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61页。
    ③阿英:《周作人小品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55—756页。
    ④钟敬文:《试谈小品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页。
    ⑤阿英:《钟敬文小品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65页。
    ⑥沈从文:《论冯文炳》,《沈从文文集》第11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
    ①蔡元培:《鲁迅先生全集序》,《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李宗英,张梦阳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25—226页。
    ②胡风:《关于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册),李宗英,张梦阳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18页。
    ③阿英:《鲁迅小品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54页。
    ④徐懋庸:《鲁迅的杂文》,《徐懋庸选集》第三卷,上海三联书店,1984年,第12—13页。
    ①李健吾:《陆蠡的散文》,《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0页。
    ②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朱自清研究资料》,朱金顺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0页。
    ③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76页。
    ④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77页。
    ①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72—-274页。
    ②元好问:《论诗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文论卷》(二),王筱云等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30页。
    ①转引自何西来的《文格与人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6—27页。
    ②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162—-163页。
    ③胡梦华:《絮语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页。
    ④高长虹:《鲁迅回忆录》(散篇,上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⑤孙福熙:《我所见于(示众>者》,转引自李长之的《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51页。
    ⑥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28页。
    ⑦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3年,第274—275页。
    ①阿英:《俞平伯小品序》,《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萧斌如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60页。
    ①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230页。
    ②郭沫若:《论诗三札》,《郭沫若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238页。
    ③郭沫若:《论节奏》,《郭沫若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247页。
    ④朱自清:《写作杂谈》,《朱自清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05页。
    ①梁遇春:《(小品文选)序》,《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页。
    ②李广田:《谈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4页。
    ③林语堂:《小品文之遗绪》,《林语堂全集》第1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96页。
    ①鲁迅:《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72页。
    ②葛琴:《略谈散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俞元桂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1页。
    1、李素伯:《小品文研究》,新中国书局,1932年版。
    2、冯三昧:《小品文作法》,世界书局,1933年版。
    3、石苇:《小品文讲话》,上海光明书局,1933年版。
    4、陈望道编:《小品文和漫画》,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
    5、(法)布封:《布封文钞》,任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6、(苏联)毕奥特罗夫斯基,P.Г.等:《语言风格与风格学论文选译》,苏旋等译,科学出版社,1960年版。
    7、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8、(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9、北京大学等主编:《文学运动史料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10、李宗英、张梦阳编:《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1、(德)歌德等:《文学风格论》,王元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12、(意)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3、陆梅林辑注:《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4、严迪昌:《文学风格漫谈》,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吴功正:《文学风格七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6、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7、茅盾等著:《作家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8、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9、佘树森编:《现代作家谈散文》,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0、(苏联)科恩:《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21、王昌猷:《意境·风格·流派》,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2、王佐良《风格和风格的背后》,1987年版。
    23、郑明娳:《现代散文类型论》,大安出版社,1987年版。
    24、栾昌大主编:《中外文艺家论文艺主体》,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5、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6、李宁编:《小品文艺术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
    27、张德明:《语言风格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8、徐中玉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上海书店,1990年版。
    29、王明居:《文学风格论》,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
    30、潘凯雄、蒋原伦、贺绍俊:《文学批评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31、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3、张毅:《文学文体概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4、汪文顶:《现代散文史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5、席扬:《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中国现代散文名家新论》,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
    36、傅德岷编:《外国作家论散文》,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7、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8、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9、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0、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95年版
    41、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史》(修订本),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42、姚春树:《中外杂文散文综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3、姚春树,袁勇麟:《二十世纪中国杂文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4、(斯洛伐克)玛利安·高利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1917-193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45、萧斌如编:《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海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6、王佐良:《英国散文的流变》,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47、(法)伊夫·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48、何西来:《文格与人格——艺术风格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9、(美)韦勒克:《批评的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50、鲁迅博物馆等选编:《鲁迅回忆录》(上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51、程光炜编:《周作人评说80年》,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版。
    52、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3、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英国)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5、郭绍虞主编:《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6、李壮鹰主编:《中国古代文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7、王钟陵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论精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8、吕若涵:《“论语派”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59、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汪文顶:《无声的河流——现代散文论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
    62、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63、子通编:《林语堂评说七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版。
    64、吴中杰主编:《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第二卷:范畴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65、施议对:《人间词话译注》,岳麓书社,2003年版。
    66、(俄)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刘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67、(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8、郑远汉:《修辞风格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9、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江西高效出版社,2004年版。
    70、欧明俊:《现代小品理论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7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2、姜文振:《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73、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美)勒内·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5、蔡江珍:《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6、许力生:《文体风格的现代透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7、刘小枫编选:《德语诗学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8、蒋原伦,潘凯雄:《文学批评与文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9、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版。
    80、肖剑南:《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81、南帆:《文学的维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茅盾:《茅盾文艺杂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3、吴重阳等编:《冰心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4、何其芳:《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李广田:《李广田文学评论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郁达夫:《郁达夫文集》,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7、沈从文:《沈从文全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8、徐懋庸:《徐懋庸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84年版。
    9、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10、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1、朱自清:《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13、林语堂:《林语堂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5、唐弢:《唐弢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16、(苏联)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周作人:《周作人自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梁实秋:《梁实秋文集》,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
    19、胡适:《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古罗马)郎加纳斯:《论崇高》,《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2期。
    2、俞元桂、姚春树、王耀辉、汪文顶:《中国现代散文的理论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3、俞元桂、姚春树、王耀辉、汪文顶:《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建设管窥》,《文艺研究》,1982年第1期。
    4、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5、方铭:《论现代散文理论建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2期。
    6、邓国伟:《关于五四个性主义文学及其走向问题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
    7、汪文顶:《现代散文研究评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第1期。
    8、王钟陵:《20世纪中国散文理论之变迁》,《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9、喻大翔:《20世纪20年代散文审美批评论》,《文艺评论》,1999年第6期。
    10、刘锡庆:《现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回顾和反思》,《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1、李建中:《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以三位京派批评家为例》,《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2、王铁仙:《中国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潮流——从晚明至“五四”》,《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
    13、席扬:《文化焦虑与文体选择——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
    14、黄科安:《中国现代随笔艺术的观念建构与审美表现》,《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15、吴效马:《五四个性主义的传统文化渊源》,《江汉论坛》,2004年第5期。
    16、陈平原:《古代散文的现代阐释》,《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7、丁晓原:《“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 《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18、许纪霖:《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9、黄科安:《“五四”时期外国散文理论的译介与效应》,《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20、孙绍振:《“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江汉论坛》,2010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