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东北煤炭资源开发研究(1895-1931)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受所处自然环境和区域社会环境的影响,东北煤炭资源开发在近代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本文以1931年以前的东北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线,通过分析当时区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特别是当时区内日本殖民者对区内煤炭资源的抢占和开发等特殊的情况,对区内煤炭资源开发格局的变迁和整体发展态势加以评估和讨论。
     论文的主体共有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东北煤炭资源存在情况的总体概述。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东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分布、储藏情况以及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总体评述。作为文章的整体基础,该部分在论述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水系分布等相关情况的同时,着重讨论了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藏情况和空间分布特点。在资源的区划问题上,本章打破以往单一的以行政区划作为依据的做法,采引地质矿产学科中含煤区的概念,依照煤炭所属地质年代进行分类,并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对煤炭的地理分布情形进行重新的区划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东北煤炭的储量、品质以及空间区位特征进行细致的论述。
     在论述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的同时,本章将历经弛禁之变后的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作为煤炭资源开发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加以讨论,分析区域政治环境、经济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并对这一时期对东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测活动及储量的估算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总结。
     第二部分:煤炭资源开发的空间格局。以第一章对东北煤炭资源分布的情况为基础,讨论近代区内煤炭资源开发空间布局特点及形成过程,分析各种自然、社会因素在格局的变化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虽然在资源分布上并不存在关内那种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同样受到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开发的水平在总体上却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失衡的态势。
     与关内华北地区的开滦煤矿相似,由日系满铁抢占开发的抚顺煤矿,由于其背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该矿的开采规模和技术条件远远超越区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加速资源掠夺的同时,依靠铁路和日渐膨胀的殖民工商业体系所形成的市场垄断体系严重的抑制了东北其他地方煤矿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在区内形成了一支独大的局面。而同期北部,如松花江流域丰富的煤炭资源却受到包括日系抚顺煤矿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干扰,发展缓慢。1920年代中后期,华营铁路体系的延伸带动了沿线煤炭采掘业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开发局面,为日后东北煤炭资源开发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资源、资本、劳动力是近代工业生产环节的三大要素,这三种要素在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作用各不相同,并充分的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东北地区的煤炭并未体现出如关内一般鲜明的南北失衡的特点,因此资源及储量的分布状态同当时煤炭开发格局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应关系,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品质或埋藏条件对局部区域的开采经营的影响;劳动力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是否充足方面,多集中于有条件从事大规模开采活动的新式煤矿之中,这种情况在当时的东北地区仍属于个别现象,大多数煤矿大都实行所谓的包采制度,劳工数量并不固定,且矿方与劳工之间尚未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稳定的直辖管理关系。
     相比较而言,资本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且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资本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具备有效稳妥的积聚方式,民营资本的羸弱向来被视为近代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短板,但背后更重要的则是缺少成熟有效的融资和积聚方式来实现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相比之下,日系满铁则通过融资渠道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充足的资本得以开展大规模的开采掠夺活动,而以奉系军阀为首的官僚体系则可以凭借手中的政治经济权利满足煤矿开采对资本的需求。于是,不同属性的资本在特定的时代中对东北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第四部分:煤炭资源开发中的败笔—阜新煤矿。不同于区内其他煤矿的发展,阜新煤矿是东北地区储量最为丰富,也是受到时局变迁和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开发最为缓慢、曲折和失败的大型煤田。由于在1931年前当地交通条件和区内北票等煤矿竞争的影响,阜新煤矿的开发是极为有限和缓慢的,日系满铁和奉系地方当局在区内针对矿权的斗争进一步迟滞了铁路运输等相关条件的改善,煤炭资源开采一度陷入僵局,对资源的控制一度超越开发成为主要目标。而在东北地区沦陷后,因应战争的需求,日本殖民者对该矿开展了区内最为野蛮的掠夺式开采,在产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的同时,该矿原有的矿床结构和周边地质、自然环境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大大减损了阜新煤矿的开采寿命,成为近代区内煤炭资源开发最为失败的个案。
     第五部分:抚顺煤矿—现代因素的集大成者。作为区内规模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矿,抚顺煤矿在日本殖民侵略者的控制下,成为长期影响和左右东北煤炭整体开发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章以抚顺煤矿产量增长的构成为切入点,将整个过程分为生产导向期和市场导向期两个部分,通过讨论抚顺煤矿在1931年之前殖民开发的发展情况,包括开采规模的迅速膨胀和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以及其利用日系发达的铁路运输系统在区内外煤炭市场的垄断扩张过程,分析抚顺煤矿在区内形成一支独大局面的成因。
     第六部分,在前五个部分的基础之上,梳理近代东北煤炭开发的历史轨迹,分析近代东北煤炭资源开发的时间脉络和整体状况,并重点讨论诸如铁路、技术设备等新式因素的相继出现,以及日、俄等殖民者对东北煤炭资源掠夺的日渐深入,对区内原有的煤炭开发体系的发展所产生的复杂的影响。受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区内原有的开发体系加速了转型和分化速度,而失衡的开发态势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固定下来的。
     第七部分:近代东北煤炭资源的开发从整体上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开发过程,既有以日系满铁为代表的外来殖民开发体系的开采掠夺,也有本国的开发体系按照历史和社会经济前进的轨迹逐步发展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开发体系共存于同一个空间之下,造就了近代东北煤炭资源开发的特殊形态,特别是殖民者的开发掠夺体系的膨胀和扩张,不但打乱了区内煤炭资源开发的整体发展步伐,加速了区内原有的传统开发体系的分化和转型,同时也以自身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造就了东北区域畸形的煤炭资源开发优势和南北失衡的开发格局。
By whic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social environment, Northeast coal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moder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orming a more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Northeast before 1931 the main line of coal resourc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wa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especially the area at that time the Japanese colonialists to seize the reg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and other special situation,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hanges to be assessed and discussed.
     There are seven sections of the main thesis:
     Part I: The presence of co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general overview..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as well as storag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an overall assessment and summary of the article to be a holistic basis for discussion. Consider the northeast of the provincial boundary changes by several historical factors in Modern times,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for the regional division breaking the previous di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s standard practice to local terrain features as the basis of geology and mineral combination according to geological study of coal belongs to different areas of distribution in the coal-bearing areas of the mountains, In the presence of coal resources and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ituation described. Discusses the natural conditions in the Northeast, while analysis of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ri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essiv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summed up the modern period from China, Russia, Japan,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geologists and technical staff of the district the investigation of coal resources survey activities, and estimated reserves of coal resources and the district budget situation.
     Part II: Spatial pattern of coal resource development. With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Northeast to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resources-based,In this chapter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area of modern spatial layout and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na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the pattern of change and the role played by the development,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s not only showing off the kind of obvious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but also by the modern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impact of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preached in the whole situation clear imbalanc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As whlie as the Kailuan Coal Mine in North China.By the Japanese imperialists in the capital, 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level of Fushun Coal Mine far beyo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d resource exploitation.in the same time ,It relies on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the railways and the colonial trade system, marketing system formed by severe restrictions on the market weighed on other parts of Northeast China coal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scale and level, initially in the region formed a single large situation
     Part III: As the basic elements for any Industrial production。Resources, Capital, Labor.All of them have been given the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mpact..As the the main body of Modern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coal industry, which has three basic elements of a very distinctive loc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First, as both production and the resource itself, but also products,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e so it would be the area of coal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evel of impact. The capital and labo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coal resources by the regional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 shows obvious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ge attributes, this trait led direc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occurred during the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art IV: The failure of mine- Fuxin Coal Mine. Unlike other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s, Fuxin Coal Mine is one of the largest coal mine in Northeast China.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the failure of development activities.Before the 1931 its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 for the role in the Traffic Conditions and the competition from the Rehe coal mines .At the same time, development stalled b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Nanman Railway Company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fter the fall of Northeast, for meet the needs of the war. Japanese colonialists began to plunder the coal mine of Fuxin Coal Mine. Rapid increase in production but the mine life have been Reduced.It become the failures.
     Part V. Fushun coal mine - a master of modern elements. As a regional scale and the most modern mining of coal, the development of Fushun Coal Mine advantag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is undoubtedly the result of combining modern elements. Fushun Coal Mine in this chapter to the composition of output growth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whole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oriented and market-oriented period of two parts, by discussing the Fushun Coal Mine in 1931,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coloni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rapid expansion of mining capacity and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other inputs, as well as its use of Japanese- developed rail transport system in the area outside the monopoly of the coal market expansion process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Fushun Coal Mine in the region, a dominant reason for this situation.
     Part VI,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five sections, combing modern history of northeast coal development trajectory of modern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and the actual level of the overall context,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cess step by step, from Japan, such as Russia and other colonists brought railway technology and other new factors and their exploit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Northeas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 existing system of coal produ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x effects. By these external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system of the region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eventually formed a situation of imbalance in development.
     Part VII: Modern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is a diversified multi-level development process, both the Japanese 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mpan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lonial exploitation of predatory development system, development system has its own historical and socio-economic progr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h of progressive development.Two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system under co-exist in the same space, creating a modern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 special form, in particula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onists the emergence of predatory system, which disrup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overall pace of development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the original differenti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to its absolute advantage in creat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ortheast region's coal resources and abnormal imbalance between the develo -pment of north-south pattern.
引文
[1] H.Foster Bain,Ores and Industry in the Far East (New York :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1933)p.37.
    [2] A.P.Usher,“The Resource Requirements of an Iindustrial Economy”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 Supplement Ⅶ, p74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43页。
    [4] [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张和声、程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7页。
    [6]陈慈玉:《日本在华煤业投资四十年》史学丛书系列63,台北稻香出版社,2004年,自序1页。
    [7]谭其骧:《地方志史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江海学刊》,1982年第2期。
    [8]翁文灏:《中国矿产区域论》,地质从报第二号,北平:农工商地质调查所,民国九年十月,页22-23。
    [9] [清]龚柴:《满洲考略》,小方壶斋輿地丛钞本第一轶,上海著易堂排印本,光绪十七年,页139。
    [10] Robert Burnett Hall,The Geography of Manchuria,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 152, China (Nov., 1930), pp. 278。
    [11]徐曦:《东三省纪略》卷一疆域纪略上,商务印书馆,1915年,第1页。
    [12]《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矿床发现史·综合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11页。
    [13]翁文灏:《中国矿产志略》,地质专报乙种第一号,农工商地质调查所,民国八年十月,页34.
    [14]翁文灏:《中国矿产志略》,地质专报乙种第一号,农工商地质调查所,民国八年十月,页33.
    [15]藤冈启著,汤尔和译.《东省刮目论》商务印书馆,1930(民国十九年).,9页。
    [16]翁文灏:《中国矿产志略》,地质专报乙种第一号,农工商地质调查所,1919年,页33.
    [17]韦庆媛:《吉林舆地说略》,李树田主编:《吉林纪略》,长白丛书第五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13页。
    [18]阿乜耳特:《北满矿产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年,2—3页。[19《]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67—68页。
    [20]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眷十六物产志矿物。《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685页。
    [21]刘爽:《吉林新志》下,辽东编译社, 1934年,217页。
    [22]李春雨修,李镇华总纂:《通化县志》卷四,民国十六年铅印本,88—89页。.
    [23] [清]西清:《黑龙江外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3页。
    [24] [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龙江三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236-237页。
    [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上谕档》,档案出版社,1991年,762页,3237条“乾隆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内阁”奉。
    [26] [清]西清:《黑龙江外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3页。
    [27] [日]远藤隆次著李文彬·李常益译:《东北的地质与矿产》,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1950年,2页。
    [28]韦庆媛:《吉林舆地说略》,李树田主编:《吉林纪略》,长白丛书第五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9页。
    [29]谭锡畴:《辽宁热河间及朝赤铁道沿线地质矿产》,《地质从报》第十六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31年6月,40页。
    [30]翁文灏:《中国矿产志略》,地质专报乙种第一号,农工商地质调查所,1919年, 32页.
    [31] [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龙江三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96页。
    [32]翁文灏:《中国矿产志略》,地质专报乙种第一号,农工商地质调查所,1919年, 33页。
    [33] [日]远藤隆次著李文彬·李常益译:《东北的地质与矿产》,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1950年,第1页。
    [34] Jongsma D, Barber A J. Studies in east Asian tectonics and resources,CCOP-IOC[M].Second edition,1981.
    [35]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1页。.
    [36]《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1926年,第13页。
    [37]许粹士《辽宁之煤矿》《东北矿学汇报》一卷三期第119页。
    [38] [日]内野敏夫:《东北矿产志》东北科学研究所,1950年,252页。
    [39]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2页。
    [40]《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矿床发现史·吉林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22页。
    [41]《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矿床发现史·辽宁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72页。
    [42]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5页。
    [43]《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合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印行,1929年,第214页。
    [44]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5页。
    [45]李春雨修:《通化县志》卷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第110页。
    [46]《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合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印行,1929年,第204页。
    [47] [日]小越隆平著克齐译:《满洲旅行记》下卷,上海广智书局,1914年,第34页。
    [48]徐曦:《东三省纪略》卷七边塞纪略下,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第351页。
    [49]高振武:《辉南县公署县务年报》,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伪康德元年),第84页。
    [50]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28—129页
    [51]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0页。
    [52]鲁道夫,吕贝尔特著,戴鸣钟译:《工业化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53]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3页。
    
    [54]《清圣祖实录》卷2,顺治十八年五月丁巳,中华书局,1985年,65页。
    [55] [日]满铁经济调查会:《满洲经济年报》,改造社,1934年,68页。
    [56]杨滨:《柳边纪略》,卷一,辽海丛书本辽海书社,1983年。《清圣祖实录》卷6康熙元年五月庚长。
    [57]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租、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262页。
    [58]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东北集刊》,1940年10月,68页。
    [59]张伯英:《黑龙江志稿》,卷16,物产志,农业,《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97页。
    [60] 1887年耕地数据来自光绪朝《大清会典》,17卷,184—185。1927年数据来自章有义:《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计》,《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61] [日]满史会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1988年,5页。
    [62]清乾隆四年朱批奏折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90页。
    [63]清乾隆四年朱批奏折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92页。
    [64]《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89—91页。
    
    [65]章鸿钊:《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商务印书馆,1955年3月,第5页。
    [66]邓建中:《黑龙江省志·煤炭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页。
    [67]阿乜耳特:《北满矿产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印行,1929年,第1页。
    [68]章鸿钊:《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商务印书馆,1955年3月,第6页。
    [69]《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1页。
    
    [70] [日]内野敏夫:《东北矿产志》东北科学研究所,1950年,254页。
    [71]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3页。
    [72]胡荣铨:《中国煤矿》,商务印书馆,1935年,6—7页。
    [73]《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第1页。
    [74]《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69页。
    [75]《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吉林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0页。
    [76]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煤炭工业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页。
    [78]《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3—4页。
    [79]《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年,表二14—15页。
    [80]《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五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印行,1935年,42、63、64页。
    [81]依据表2.1数据计算。
    [82]依据表2.1数据计算。
    [83]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委会:《中国经济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106页。
    [84]侯德封、曹国权:《三十年来中国煤矿事业》,《中国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中国工程师学会,1948年,3页。
    [85] Howe Christopher ,Wage patterns and Wage policy in modern china ,1919-1972,Cambridge,1978.p107. [86《]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表48
    [87]满铁经济调节委员会:《满洲碳矿株式会社设立方案》,1933年,1页。
    [88]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四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 741页。
    [89]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四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 400—403页。
    [90]《抚顺炭矿统计年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1942年,6页。
    [91]《第三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 260页。
    [92]佐田弘治郎:《撫順炭の販路》,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庶務部調查課,1925年,14頁。
    [93]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卷一一六,实业四,矿业上,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2624页。
    [94]朱批奏折,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90页。
    [95]朱批奏折,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91页。
    [96]《清高宗实录》,卷127,乾隆五年九月丁酉,中华书局,1985年,864页。
    [97]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116,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2641页。
    [98]《清高宗实录》,卷954,中华书局,1985年,第388页。
    [99]程廷恒修:《复县志略》五湖嘴矿产沿革略,民国9年(1920)石印本。
    [100]《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203页。
    [101]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116,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 2646页。
    [102]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13页。
    [103][清]昆冈等重修:《清会典事例》卷247礼部,北京:中华书局,1991.2395页。
    
    [104]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 717页。
    [105]《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黑龙江卷》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年,13页。
    [106]佐孝伯一:《統計より見たゐ撫順炭(二)》《炭の光》,第71號,撫順炭礦庶務部,1933年,4頁。
    [107]陈重民:《今世中国贸易通志》,商务印书馆,1933年,119.页。
    [108]手塚正夫:《事變前に於けゐ支那石炭の生產と流動》,東京:東亞研究所,1940年,17—21頁。
    [109]《第二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年, 9页。
    [110]《第三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于国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合作,1929年, 188—189页。
    [111]张国淦:《黑龙江志略》,实业,第十一,矿产,转引自柳成栋:《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321页。
    [112]《第二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年, 43—44页。
    [113]《第二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年, 87页。
    [114]阿乜耳特:《北满矿产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年,16页。
    [115]《第二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年,84—85页
    [116] [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附录,条陈十六事,皇朝藩属舆地丛书1903年,8—9页。
    [117]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1070—1071页。
    [118]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72—1075页。
    [119]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表格
    [120]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1077页。
    [121]阿乜耳特:《北满矿产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年,17页。
    [122]吴樵:《宽城随笔》,锡成公司, 1917年,第26页。
    [123]徐鼐霖主修:《永吉县志》,卷二八实业志二工业商业矿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第33页。
    [124]《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191页。
    [125]徐鼐霖主修:《永吉县志》,卷二八实业志二工业商业矿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34页。
    [126]《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钻豹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63页,第五表。
    [127]徐鼐霖主修:《永吉县志》,卷二八实业志二工业商业矿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第33页。
    [128]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40页。另见《东北年鉴》第425页。
    [129]《满洲产业统计》,1931年,第56页。
    [130]《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78页。
    [131]许阶平:<东三省之现势>,《最近之东三省》第一编,新中国书店,1929年,第51页。
    [132]王华隆:《东北地理总论[地方志]》,商务印书馆,1934,第173页。
    [133]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永吉县,立达书局,1933年,第289页。
    [134]刘爽:《吉林新志》下实业,辽东编译社, 1934年,第222页。
    [135]刘爽:《吉林新志》下实业,辽东编译社, 1934年,第221—222页。
    [136]《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186页。
    [137]《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第59页。
    [138]《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191页。
    [139]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等:《中国矿产资源图》,《中国及毗邻海区能源矿产资源图1:5000000》,地质出版社,1992年。
    [140]《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黑龙江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9页。
    [141]《中国近代煤矿史》编写组:《中国近代煤矿史》,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年3月,附表二;
    [142]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0页。
    [143]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731页。
    [144]张伯英等:《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五月,第1078页。
    [145]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煤炭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第96页。
    [146]《东北年鉴》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1年,第1146页。
    [147]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煤炭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第189页。
    [148]《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181页。
    [149]满洲文化协会:《北满洲概观》,满洲文化协会,1934年7月,第305页。
    [150]《东北年鉴》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1年,第1147页。
    [151]山本实彦:《满洲经济年报》,改造社,1933年,第137页。
    [152]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731页。
    
    [153]解学诗:《满铁资料·路权篇》第二册,中华书局,1979年,第4页。
    [154]藤冈启著,汤尔和译:《东省刮目论》.商务印书馆, 1930年,第111页。
    [155]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2642页。
    [156]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135页。
    [157]《最近滿洲礦產物概況》,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礦業部礦務課,1917,89
    [158]《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203页。
    [159]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2642页。
    [160]《滿蒙全書》礦業,滿蒙文化協會,大正11-12年(1922-1923),430页,总1027页。
    [161]奉天生长公署档案,卷3422号,辽宁省档案馆藏。
    [162]《东北年鉴》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6年,1125页。
    [163]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2642页。
    [164]《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202页。
    [165]《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附表48。
    [166]王华隆:《东北地理总论[地方志]》,商务印书馆,1934,149页。
    [167]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190。
    [168]董蔚翘八道壕煤矿调查报告东北矿学会报,126—127页。
    [169]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2640页。
    [170]东北年鉴[M]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6,1122。
    [171]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卷3481号,辽宁省档案馆藏。
    [172]《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附表二。
    [173]董蔚翘八道壕煤矿调查报告东北矿学会报,130页。
    [174]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2641页。
    [175]《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201页。
    [176]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钢铁》京华印书局1948年,19页。
    [177]薛桂伦:<辽宁省之矿产分布> ,《东北矿学会报》,第一卷,第二期。1929年,339页。
    [178]据内野敏夫统计,在近代东北区内已知开发的43处铁矿中,本溪湖周围便有14处,而通化—浑江煤田群附近则有6处,是近代东北铁矿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79]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6页。
    [180]《中国矿床发现史》编辑委员会:《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16页。
    [181]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一七○卷实业五矿业下,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2660页。
    [182]翁文灏:《中国矿产志略》,地质专报乙种第一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19年,160页。
    [183]《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17页。
    [184] [日]内野敏夫:《东北矿产志》东北科学研究所,1950年,171—175页。
    [185]薛桂伦:<辽宁省之矿产分布> ,《东北矿学会报》,第一卷,第二期,1929,年,342页。
    [186]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一七○卷实业五矿业下,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
    [187]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2646页。
    
    [188]冯·李希霍芬:《中国》卷二1882年,96页,
    [189]冯·李希霍芬:《中国》卷二1882年,99页,
    [190]丁格兰著谢家荣译:《中国铁矿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3年,221页。
    [191]日本工业化学会满洲支部编,沈学源译:《东三省物产资源与化学工业》,上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 3页。
    [192]丁格兰著谢家荣译:《中国铁矿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3年,222页。
    [193]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13页。
    [194]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13页。
    [195]日本工业化学会满洲支部编,沈学源译:《东三省物产资源与化学工业》,上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 4页。
    [196]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13页。
    [197]日本工业化学会满洲支部编,沈学源译:《东三省物产资源与化学工业》,上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 4页。
    [198]日本工业化学会满洲支部编,沈学源译:《东三省物产资源与化学工业》,上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 222页。
    [199]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14页。
    [200]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2646页。
    
    [201]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71页。
    [202]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21页。
    [203]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142页。
    [204]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钢铁》京华印书局1948年, 113页。
    [205]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156页
    [206]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钢铁》京华印书局1948年,7页。
    [207]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2648页。
    [208]《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第三种,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199页。
    [209]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139页
    [210]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114页。
    [213]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所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表56。
    [214]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所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表2
    [215]《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类第五种,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所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表56。
    
    [216]白纯文修:《辉南县志》卷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 76页。
    [217] [清]薛德履修《奉天辉南厅志》,宣统二年(1910年)石印本, 18页。
    [218]许阶平编著:《最近之东三省》第一编,《东三省之现势》,新中国书店,1929年,47—48页。
    [219]王瑞之编:《奉天辉南县风土志》,卷十三,民国八年(1919年)铅印本,45页。
    [220]许阶平编著:《最近之东三省》第一编,《东三省之现势》,新中国书店,1929年。第51页。
    [221]《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80页。
    [222]伪辉南县公署编:《辉南县公署统计汇志》,伪康德二年(1935年)手抄本,第89页
    [223]伪辉南县公署编:《辉南县公署统计汇志》,伪康德二年(1935年)手抄本,第90页。
    [224]董蔚翘八道壕煤矿调查报告东北矿学会报,第126—127
    [225]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32页。
    [226]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实业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第2640页。
    [227]同上,第128页。
    [228]煤田地质局科档发字第309号,《东北煤炭资源图册》(内部资料),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1990年,第13页。
    [229]董蔚翘: <八道壕煤矿调查报告>《东北矿学会报》,第一卷第二期,1929年,第134页。
    [230]《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72页。
    [231]《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76—77页。
    [232]徐鼐霖主修:《永吉县志》,卷二八实业志二工业商业矿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第33页
    [233]王瑞之编:《辉南县风土志》,卷十三,民国八年(1919年)铅印本,第45页。
    [234]《吉林省的矿产》,第164页。
    [235]黑龙江行省公署提学使司档案,卷5—161。
    [236]《吉林省的矿产》,第115—116页。
    [237]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第一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65页。
    [238]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第一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70页。
    [239]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第一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71页。
    [240]奉天商务总会档案,卷7112—13。
    [241]《满铁十年史》满洲日日新闻社,1919年,第465页。
    [242]《支那礦業時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地質研究所,1922年11月,第116页。
    [24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68页。
    [244] <节录开金州骆马山煤铁矿章程>,《申报》,1882年11月20日。
    [245]《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66页。
    [246]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第一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64页。
    [247]吉林省长公署档案,11全宗8—1,卷100。
    [248] [日]倉正一:《滿洲中央銀行十年史》,東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1942年,第8頁。
    [249]奉天生长公署档案,5596页。
    [250]《滿洲國建國十年史》,明治百年史叢書,第85回配本第91卷,1969年(昭和四十四年)東京:原書房,第498頁。
    [251] [日]倉正一:《滿洲中央銀行十年史》,東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1942年,根据13—14页图表结算所得。
    [252]《东北年鉴》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1年,第1138页。
    [253]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卷3363卷,3369,卷3591。
    [254]《东北年鉴》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1年,第1123页。
    [255]董蔚翘:<八道壕煤矿调查报告>《东北矿学会报》,第一卷第二期,1929年,第126页。
    [256]《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252—253页。
    [259]陈慈玉:<战前日本对华煤业投资的特征>香港:《新亚学报》第二十一卷,第103页。
    [260] <民康對大倉契約>,1920年4月13日訂,《大倉財閥資料》,转引自陈慈玉:《日本在华煤业投资四十年》,史学丛书系列63,台北:稻香出版社,2004年8月,第133页。
    [261]日本國家資本輸出研究會編:《日本の資本輸出—對中國借款の研究》,東京:多賀出版株式會社,1986年,根据274—285页数据核算。
    [262]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f Enqui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ShangHai: The Word Book Co. Ltd 1933)p.390-391.
    [263]金子文夫:《近代日本にけおゐ對滿洲投資の研究》,東京:近藤出版社,1991年,頁234。
    [264] [日]满史会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1988年,依据153页表格计算。
    
    [265]陈慈玉:<战前日本对华煤业投资的特征>,香港《新亚学报》第二十一卷,第103页。
    [266]苏崇民:《满铁史》,东北沦陷十四年丛书,中华书局,1990年12月,第53—54页。
    
    [267] <抚顺煤矿历年产销数量及营业之变迁>,《矿业周报》,326号,1935年,第221页。
    [268]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144页。
    [269]《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民部》,1930年铅印本,第69页。
    [270]张国淦:《黑龙江志略》,实业,第十一,矿产,转引自柳成栋:《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313—314页图表统计。
    [271]孙毓堂汪敬虞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第1183页。
    [272]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293页。
    [273]《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第82页。
    [274]满铁档案甲种总体监查检查报告,1—5号,第1189页。
    [275]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145页。
    
    [276]《滿鐵第二次十年史》東京:原書房1974,第564頁。
    [277]《滿鐵十年史》,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9年,第496頁。
    [278]《滿鐵第二次十年史》東京:原書房1974,第544页。
    [279]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276页。
    [280]满铁档案:甲种,总体,监查,监查,检查报告,第1册之13第4号,1307页。
    [28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356 <收日本馆函>,《中日关系史料·东北问题》(民国六年—十六年)第一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编,1999年,293页。
    
    [282]《滿鐵第二次十年史》,東京:原書房1974年,第546頁。
    [283]《滿鐵三十年史略》,東京:原書房,1981年,第374—375页。
    [284]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292—293页。
    [285]偽滿洲勞工協會編:《康得七年滿洲勞動年鑒》,東京:嚴松堂書店,1941年,第37頁。
    [286]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f Enqui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ShangHai: The Word Book Co Ltd 1933)p.394-395.
    [287]隅井正典:(極秘)《滿洲炭業生產力拡充ニ於ケル諸問題》,滿鐵調查部新京支社調查局, 1942年,第153頁。
    [288]《滿鐵第二次十年史》,東京:原書房1974年,第586頁。
    [289]《滿鐵三十年史略》,東京:原書房,1981年,第1723页。
    [290]《南滿洲礦山勞動事情》,大連:滿鐵勞務課 1931年,第54頁。
    [291]《滿洲勞動事情綜覽》,大連:滿鐵經濟調查會1936年,第27頁。
    [292]隅井正典:(極秘)《滿洲炭業生產力拡充ニ於ケル諸問題》,滿鐵調查部新京支社調查局,1942年,第114頁。
    [293]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400页。
    [294]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165页。
    [295]《滿洲勞動事情綜覽》,大連:滿鐵經濟調查會,1936年,第372頁。
    [296]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293页。
    [297]《撫順炭鉱統計年報》,撫順:満鉄撫順炭鉱,1942年,依据8页图表核算。
    [298]《撫順炭鉱統計年報》,撫順:満鉄撫順炭鉱,1942年,依据8页图表核算。
    [299]《撫順炭鉱統計年報》,撫順:満鉄撫順炭鉱,1943年,依据14页图表核算。
    [300]同上,72—73页。
    [301]《撫順炭鉱統計年報》,撫順:満鉄撫順炭鉱,1942年,依据60页图表计算。
    [302]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7页。
    [303]《阜新炭田开发志》,满洲碳矿株式会社阜新矿业所编,1938年版。
    [304]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7页。
    [305]王竹泉黄汲清:<热河阜新县煤田>,《地质丛报》第十三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9年6月,第1页。
    [306]《矿床发现史》编委会:《矿床发现史·辽宁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72页。
    [307] [日]远藤隆次著,李文彬·李常益译:《东北地质与矿产》,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1950年,第113—116页。
    [308]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務部事務局調查課:《滿蒙交界地方經濟調查資料(二)》,滿洲日日新聞社,1914年,第354頁。
    [309]张遇春等修:《阜新县志》卷五,矿物,奉天正文斋印刷局,1934年年铅印本。
    [310]谢寿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718页。
    [311]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9,第12一l3页。
    [312]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务部事务局调查课:《满蒙交界地方经济调查资料(二)》,满洲日日新闻社,1914年,第356—357页。
    [313]《辽宁煤炭工业大事记》,《辽宁煤炭工业志》编委会,1991年,第15页。
    [314]《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16页。
    [315]《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14页。
    [316]王竹泉黄汲清:<热河阜新县煤田>,《地质丛报》第三十四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9年6月,第1页。
    [317]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務部事務局調查課:《滿蒙交界地方經濟調查資料(二)》,滿洲日日新聞社,1914年,第357頁。(详情参见该书357页“販路及運貨へ次表”)
    [318]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7页。
    [319]《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14页。
    [320]当时奉小洋一元约合制钱1056文,资料来源: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總務部事務局調查課:《滿蒙交界地方經濟調查資料(二)》,滿洲日日新聞社,1914年,第356頁。
    [321]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務部事務局調查課:《滿蒙交界地方經濟調查資料(二)》,滿洲日日新聞社,1914年,第356頁。
    [322] [日]远藤隆次著,李文彬·李常益译:《东北地质与矿产》,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1950年,第113—116页。
    [323]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9页。
    [324]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4页。
    [325] <阜新铁法聚煤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卷1期,2000年2月,35页。
    [326]煤田地质局科档发字第309号,《东北煤炭资源图册》(内部资料),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1990年,第4页。
    [327]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6—157页。
    [328]《阜新矿务局志》上,辽宁画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页。
    
    [329]张之洞:《大清矿务章程》,光绪三十三年,吉林大学图书馆藏书。
    [330]张之洞:《大清矿务章程》,光绪三十三年,吉林大学图书馆藏书。
    [331]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623页。
    [332]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622页。
    [333]孙宝琦(1867—1931)字幕韩。浙江杭州人。1913年9月任外交总长。次年代国务总理。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旋即辞职。
    [334]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623页。
    [335]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9,第40—43页。
    [336]满铁文书:乙种,总体,监理,监查,大兴煤矿,110册,《新邱煤矿概况》,1931年9月。
    [337]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二十四册之九,第47页。
    [338]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关系条约集》,别册,第一辑,第5页。
    [339]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9,第50页。
    [340]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关系条约集》,别册,第一辑,16页。
    [341]王竹泉黄汲清:<热河阜新县煤田>,《地质丛报》第三十四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9年6月,12页。
    [342]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10,1372页
    [343]满铁档案:乙种,兴业,商工,矿务,新邱碳矿,100之58。
    [344]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二四册之9,第485—486页
    [345]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二四册之9,第570页。
    
    [347]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9,第569页。
    [348]张万春赵春芳:《阜新煤矿大事记》,阜新矿工报社印刷,第23—24页。
    [349]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273页。
    [350]资料来源:谢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2分册,第653页。
    [351]资料来源:谢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52页。
    [352]满铁档案:乙种,兴业,商工,矿务,新邱碳矿,100册之38。
    [353]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10,第995页
    [354]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10,第996—997页
    [355]回佣:回扣的一种,是一方向交易中的另一方中对其成功交易提供便利条件和支持的人员提供的酬金费用。与之前的筹备金同为日方行贿方式之一。
    [356]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10,第1223页
    [357]筹备金:与回佣同为日方贿赂北洋军阀政府官员的名目之一,另见《满铁史料》第四卷第二册,第654页。
    [358]谢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49页。
    [359]张万春赵春芳:《阜新煤矿大事记》,阜新矿工报社印刷,第23—24页。
    [360]谢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59页。
    
    [361]张万春赵春芳:《阜新煤矿大事记》,阜新矿工报社印刷,第63页。
    [362]满铁档案:乙种,兴业,商工,矿务,新邱碳矿,100册之16。
    [363]王竹泉黄汲清:<热河阜新县煤田>,《地质丛报》第三十四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9年6月,第13页。
    [364]《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15页。
    [365]阜新矿务局志编纂委员会:《阜新矿务局志》,沈阳,辽宁画报出版社,1995年,上册,第4页。
    [366]王竹泉黄汲清:<热河阜新县煤田>,《地质丛报》第三十四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9年6月,第13页。
    [367]《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16页。
    [368]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2分册,第652页。
    [369]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34页。
    [370]《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14页。
    [371]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10,第1372页。
    [372]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10,第1128页。
    [373]同上,1130—1131页。
    [374]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72页。
    
    [375]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672页。第673页。
    [376]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10,第1444页。
    [377]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77页。
    
    [378]徐梗生:《中外合办煤铁矿业史话》,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227—228页。
    [379]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80页。
    [380]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197—198页。
    [381]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83页。
    [382]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684页。
    [383]水野明著郑樑生译:《东北军阀政权研究》,《世界学术译丛》,台北:国立编译馆,1998年,第170页。
    [384]满铁档案:乙种,总体,庶务,奉天公所,矿业,第24册之10,第1407页。
    [385]王竹泉黄汲清:<热河阜新县煤田>,《地质丛报》第三十四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9年6月,第13页。
    [386]王竹泉黄汲清:<热河阜新县煤田>,《地质丛报》第三十四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9年6月,第13页。
    
    [387]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7页。
    [388]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5页。
    [389]杨栋梁:《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37页。
    [390]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1988年,第274页,第729页。
    [391]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1988年,第729页。
    [392]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7页。
    
    [393]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4页。
    [394]《康得七年販賣統計年報》,大連:滿商事株式會社,1941年12月,第24—27页统计而成。
    
    [395]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京华印书局1948年,第156页。
    [396]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729页。
    [397]《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辽宁卷》,第166页。
    [398]侯德封、曹国权:《三十年来中国煤矿事业》,《中国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中国工程师学会,1948年,第3页。
    [399]《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70页。
    [400]《第五次全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五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第598页。
    [401]截止1990年,抚顺煤矿累计探明储量约在13亿吨左右,占已知东北煤炭储量的5%左右。见《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70页。
    [402]祁仍奚,〈满铁问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第24.页。
    [403]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第2644页。
    [404]顾琅:《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第十篇抚顺煤矿,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年,第32页。
    [405]蜷川新:《满洲に於ける帝国の权利》,清水書店, 1937.7,第118—120页。
    [406]虞和寅:《奉天抚顺煤矿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18页。
    [40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矿务档·辽宁卷》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盛京将军折,台北京华印书馆股份公司,1950年,第3458.页。
    [408]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矿务档·辽宁卷》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初十日盛京将军折,台北京华印书馆股份公司,1950年,第3454—3455页。
    [409]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矿务档·辽宁卷》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盛京将军折,台北京华印书馆股份公司,1950年,第3498页。
    
    [410]蜷川新:《满洲に於ける帝国の权利》東京:清水書店, 1937.7,第118—120页。
    [411]日本辽东兵站监部:《满洲要览》,奉天自卫社,1907年,第4章。
    [412]蜷川新:《满洲に於ける帝国の权利》東京:清水書店, 1937.7,第118—120頁。
    [413]《滿鐵十年史》,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9年,第464—466頁。
    [414]《关于抚顺煤矿采掘权的调查》《日本外交文书》29卷,第一册,第606页。
    [415]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116,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第2644页。
    [416]抚顺矿务局志编审委员会编:《抚顺矿区志》,中卷,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年,第208页。
    [417]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撫順炭坑編:《撫順炭坑》,東京印刷大連出張所,1909年,第22—26页。
    [418]《滿鐵十年史》,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9年,第467—469页。
    [419]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116,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第2644页。
    [420]《滿鐵十年史》,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9年,467页。
    [421] [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636页。
    [422]《明治四十一年度统计报告》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明治四十二年(1909)十二月,第17页。
    [423]祁仍奚.〈满铁问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第6—7页.。
    [424]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矿务档·辽宁卷》,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收商部文称,台北京华印书馆股份公司,1950,第3646页。
    [42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矿务档·辽宁卷》,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收商部文称,台北京华印书馆股份公司,1950年,第3649页。
    [426]苏崇民.《满铁史》,东北沦陷十四年史丛书,中华书局,1990年,第188—189页。
    [427]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卷四十第2册,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第210页。
    [428]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矿务档·辽宁卷》,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收商部文称,台北京华印书馆股份公司,1950,第3650页。
    
    [429]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卷三十九第1册,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第625页。
    [430]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卷三十九第1册,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第626页。
    [431]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卷四十第2册,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第228页。
    [432]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卷四十第2册,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第228页。
    [433]王彦成、王亮:《清季外交史料》,卷215,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第13页。
    [434]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75页。
    [435]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卷四十一第1册,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第598页。
    [436]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卷四十一第1册,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第685页。
    
    [437]解学诗:《满铁史料·煤铁篇》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26页。
    [438]隅穀三喜男:《日本石炭產業分析》,東京:岩波書店,1968年,第369—370頁。
    [439]東亞研究所編:《日本の對支投資》,東京:東亞研究所,1942年,第2—4頁。
    [440]许粹士:《辽宁之煤矿》《东北矿学汇报》一卷三期第119页。
    [441]资料来源,中日关系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网址:http://www.cass.net.cn/zhuanti/ chn_jpn/show_News.asp?id=18167
    [442]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卷三十九第1册,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第628—629页。
    [443]祁仍奚,〈满铁问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第24页.。
    [444]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第2644页。
    [445]南満州鉄道株式会社天津事務调查课:《北支那鉱業紀要》,南満州鉄道株式会社天津事務所, 1936,第70页。
    [446]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撫順炭坑編:《撫順炭坑》,東京印刷大連出張所,1909年,第98页
    [447] [日]满史会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637页。
    [448]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41页。
    [449]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25页。
    [450]《滿鐵十年史》,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9年,第490頁。
    [451]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68页。
    [452]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70页。
    [453]《滿鐵十年史》,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9年,第492页
    [454]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71页。
    [455]手塚正夫:《支那重工業發達史》,京都,大雅堂,1944年,第313页。
    [456]《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三十年史略》,第384—386页。
    [457] Buxton,Neil, K.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Coal Industry:From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1978.pp179
    [458] [日]满史会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697页。
    [459]许粹士:《辽宁之煤矿》《东北矿学汇报》一卷三期,第119页。
    [460]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庶務部調查課:《撫順炭の販路》,調查報告書第二十四卷,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大正14年(1915)8月,7頁。
    [461] [日]满史会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696页。
    [462]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213、216页。
    [46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报告日人对于抚顺煤矿灾之善后办法>,《中日关系史料东北问题》(民国六年—十六年),1999年,第21页。
    [464]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28页。
    [465] [日]满史会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679页。
    [466] [日]满史会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8年,第625页。
    [467]滿鐵庶務部調查課:《滿鐵第二次十年史》,滿鐵,1928年,第5頁。
    [468] [日]越澤明著黃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台北:大佳出版社,1986年,第100页。
    [469]天野元之助:《滿洲經濟之發達》,滿鐵經濟調查會,1932年8月版,第12頁。
    [470]佐孝伯一:《統計より見たゐ撫順炭(二)》《炭の光》,第71号,抚顺炭矿庶务部,1933年,第4页。
    [471]竹本篁處:《臺灣炭業論》,臺灣南方經濟研究社,1921年,第17頁。
    [472]金子文夫:《近代日本にけおゐ對滿洲投資の研究》,近藤出版社,1991年,第227—228頁。
    [473]陈慈玉:《日据时期台湾煤矿业的发展》,《日据时期台湾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大学,1993年,394页,第433页。
    [474]《香港の港勢と貿易》,台湾总督府官方调查课,1922年,第229页。
    [477]《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合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印行,1929年,第197页。
    [478]《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五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印行,1935年,第599页。
    [479]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明治四十一年度統計年報》,南滿鐵道株式會社,1908年12月,第295頁。
    [480]金子文夫:《近代日本にけおゐ對滿洲投資の研究》,近藤出版社,1991年,第227—228頁。
    [481]堀經夫:《偽滿洲國經濟の研究》,東京日本評論, 1942.3,第246頁。
    [482]金子文夫:《近代日本にけおゐ對滿洲投資の研究》,近藤出版社,1991年,第913頁。
    [483]堀亮三:<用途別需要より觀たゐ滿洲石炭の過去、現在及將來(一)>,《滿鐵調查月報》1935年5月15日,第16頁。
    [484]《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合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印行,1929年,第261页。
    [485]《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1926年,第9页。
    [486]《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合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印行,1929年,第264页。
    [487]《撫順煤礦統計年報》,1943年,吉林社科院满铁资料馆。转引自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第2册,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437页。《撫順煤礦統計年報》,第一編,大連:南滿鐵道株式會社,1942年,
    [488]《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五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印行,1935年,第3—5页。
    [489]《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年,第30—33页。
    [490]侯德封、曹国权:《三十年来中国煤矿事业》,《中国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中国工程师学会,1948年,第3页。
    [491]国史馆:《中华民国海关华洋贸易总册》,1924年,江海关部分,第67页,第86页。
    [492]《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年, 4—33页。第二表,中国重要煤矿公司产额表
    [493]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鸿生企业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页。
    [494]手塚正夫:《事變前に於けゐ支那石炭の生產と流動》,東京:東亞研究所,1940年,第17—21頁。
    [495]陈重民:《今世中国贸易通志》,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19.页。
    [496]《政府公报》,民国十六年7月17日。台北:文海出版社,第319页。
    [497]铁道部总务司:《中华国有铁路二十二年会计统计报告》,1934年,第24—25页。
    [498]《政府公报》,民国十六年2月28日。台北:文海出版社。
    [499]国煤救济委员会:《国煤救济委员会专刊》,1933年,第9页。
    [500]《滿鐵十年史》,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第490頁。
    [501]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第六十四回帝國議會說明資料》,第419—421頁;转引自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241—242页.。
    
    [502]滿鐵經濟調查會:《滿洲の礦業》,大連,南滿鐵道株式會社,1933年,第207頁。
    [503]陈慈玉,《日本在華煤業投資四十年》,台北:稻香出版社,2004年,第50页。
    [504]解学诗:《满铁史资料·煤铁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400—403页。
    [505]《撫順炭礦統計年報》,大連:南滿鐵道株式會社,1942年,第6页。
    [506]虞和寅:《抚顺煤炭报告》,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年,第148页。
    [507]《撫順煤礦統計年報》第一编,1943年,128—129页,;第二编,1944年,第14页。
    [508]《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66页。
    [509]徐曦著:《东三省纪略》卷十附录吉林省矿产表,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据第530—534页记录统计。
    [510]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实业志四矿业上,卷一一六,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第2624—2626页。
    [511]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16页。
    [512]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17页。
    [513]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22页。
    [514]刘爽:《吉林新志》,下编,人文部,第209页。
    [515]徐曦著:《东三省纪略》卷十附录吉林省矿产表,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据第530—534页记录统计。
    [516]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0页。
    [518] [清]黄维翰纂:《呼兰府志》卷十一物产略矿物。,民国四年(1915年)铅印本。
    [519]廖飞鹏修:《呼兰县志》卷六物产志,民国19年(1930)铅印本。
    [520]张国淦:《黑龙江志略》,实业,第十一,矿产,转引自柳成栋:《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13—314页图表统计。
    [521]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十六,物产志,矿物,《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87页。
    [522]张国淦:《黑龙江志略》,实业,第十一,矿产,转引自柳成栋:《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19—320页。
    [523]阿乜耳特:《北满矿产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年,第28页。
    [524]徐曦:《东三省纪略》卷十附录吉林省矿产表,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据489—539页记录统计。
    [525]乾隆朝《军机处录副奏折》,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第103页。
    [526]张廷玉等撰:《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4532页。
    [527]杨子慧:《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年。
    [528]嘉庆朝《军机副录奏折》,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第112页。
    [529]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17页。
    [530]《清会典事例》,卷247
    [531]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18页。
    [532]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18页。
    [533]《中国经济年鉴》商务印书馆,1934年,2—9页图表。
    [534]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19页。
    [535]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19页。
    [536]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上卷四十一经制志六矿厂,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第719—720页。
    [537]滿鐵哈爾濱事務所調查課:《北滿洲の燃料問題》哈調資料第三十六號,1925年,第72—73頁。
    [538]又名加西里密约,音译。
    [539]中华民国外交部条约司:《中外约章汇编》,第七部,中俄部分,1927年。另见,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三十六,交涉志,路权,《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577页。
    [540]中华民国外交部条约司:《中外约章汇编》,第七部,中俄部分,1927年。另见,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三十六,交涉志,路权,《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39页。
    [541]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7页。
    [542]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2页。
    [543]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7页。
    [544]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7—1708页。
    [545]阿乜耳特:《北满矿产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年,第17—25页统计。
    [546]张国淦:《黑龙江志略》,实业,第十一,矿产,转引自柳成栋:《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19页。
    [547]廖飞鹏修:《呼兰县志》卷六物产志,民国19年(1930)铅印本。
    [548]伊双庆纂:《汤原县志略》,不分卷,民国间抄本,第45页。
    [549]孟定恭撰:《布特哈志略》卷八西西布特哈地方所设县镇(附矿场),民国二十年(1931)抄本。
    [550]《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黑龙江卷,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年,第15页。
    [551]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9页。
    [552]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9页。
    [553]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9页。
    [554]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上,卷二十三,财赋志,矿产,《黑水丛书》第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9页。
    [555]阿乜耳特:《北满矿产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年,第39页。
    [556]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合作: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农矿部直辖地质研究所刊行1926年,第180页。
    [557]孟定恭撰:《布特哈志略》卷八西布特哈地方所设县镇(附矿场),民国二十年(1931)抄本。
    [558]《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15页。
    [559]《滿洲國建國十年史》,明治百年史叢書,第85回配本第91卷,1969年(昭和四十四年)東京:原書房,第302頁。
    [560]《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78页。
    [563]刘爽:《吉林新志》下,伪满康德元年(1934)版本。第220—221页。
    [564]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第一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64页。
    [565]七裏恭三郎中西正樹:《吉林通覽》,東京:熊田印刷所,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313—314頁。
    
    [566]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舒兰县,立达书局,1933年,第316页。
    [567]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辉南县,立达书局,1933年,第197页。
    [568]陈铁梅总纂:《桦甸县志》卷六实业志,伪大同元年(1932)铅印本,第60—61页。
    [569]伪磐石县公署总务科编:《磐石县乡土志》,伪康德四年(1937)铅印本。
    [570]徐曦:《东三省纪略》卷五边塞纪略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第255—258页。
    [571]刘文凤:《东陲纪行》清光绪年间刻本,第67页。
    [572]许逸超:《东北地理》南京中正书局,1935年,第173—174页。
    [573]刘爽:《吉林新志》下,辽东编译社,伪满康德元年(1934)版本,第222页。
    [574]中野竹四郎:《調查報告書》第四卷吉林省其一吉會線關係地方,滿鐵總務部調查課,1919年(大正八年),第205—206頁。
    [575]《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72页。
    [576]阿乜耳特:《北满矿产志》,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年,第39页。
    [577]高岩等主编:《吉林省工业史》,第12页。
    [578]刘爽:《吉林新志》下,伪满康德元年(1934)版本,第229—230页。
    [579]刘爽:《吉林新志》下,伪满康德元年(1934)版本》,第221页。
    
    [580]《东北矿学汇报》:矿业近闻:第一卷第二期,1929年,第15页。
    [581]许阶平编著:《东三省之现势》第一编《最近之东三省》,辽宁:新中国书店,1929年,第132—134页。
    
    [582]《第五次全国矿业纪要》,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第39页。
    [583]《第五次全国矿业纪要》,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 1935年,第598页。
    [584]《第四次全国矿业纪要》,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第59页。
    [585]《第四次全国矿业纪要》,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第89页。
    [586]《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428页。
    [587]《吉林省入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76页。
    [588]《吉林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1930年铅印本,第72页。
    [589]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卷3381号,61。
    [590]辽宁省府档案,卷3383号。
    [591]《锦西县志》民国十八年(1929),卷2第67页。
    [592]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67页。
    [593]辽宁农矿厅《实业月刊》,第二期,第2集。
    [594]据内野敏夫统计,截止1945年,在东北区内已知正在开发的43处铁矿中,本溪湖周围便有14处,而通化—浑江煤田群附近则有6处,而铜矿除延吉天宝山等矿外,大都分布于两地之间,是近代东北铜、铁矿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
    [595]《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吉林卷》,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596]李春雨修:《通化县志》卷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第112页。
    [597]李春雨修:《通化县志》卷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第110页。
    [598]李春雨修:《通化县志》卷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112—113页。
    [599]煤田地质局科档发字第309号,《东北煤炭资源图册》(内部资料),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1990年,第17页。
    [600]煤田地质局科档发字第309号,《东北煤炭资源图册》(内部资料),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1990年,18页。
    [601]李春雨修:《通化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110页。
    [602]伪通化县公署:《通化县一般状况》伪康德四年(1937年)铅印本,第210页。
    [603]伪通化县公署:《通化县一般状况》伪康德四年(1937年)铅印本,第211页。
    [604]伪通化县公署:《通化县一般状况》伪康德四年(1937年)铅印本,第210页。
    [605]《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29年,第204页。
    [606] [日]小越隆平,克齐译:《满洲旅行记》下卷,上海广智书局,1914年,第34页。
    [607]徐曦:《东三省纪略》卷七边塞纪略下,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第351页。
    [608]刘维清修罗宝书、邱在官主辑:《临江县志》卷三物产,伪康德二年(1935)铅印本,第63页。
    [609]俞荣庆:《临江县乡土志》,民国十四年(1925年)铅印本,第79页。
    [610]伪通化县公署:《通化县一般状况》伪康德四年(1937年)铅印本,第211页。
    [611]伪抚松县公署编:《抚松县一般状况》,伪康德三年(1936年)铅印本,第143页。
    [612]白永贞纂:《海龙县志》卷十五物产,民国二年(1913年)石印本,第24页。
    [613]伪辉南县公署总务科文书股编:《辉南县一般状况》,伪康德五年(1938年)铅印本,第201页。
    [614]高振武:《辉南县公署县务年报》,民国二十三年(伪康德元年1934年),第84页。
    [1]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矿务档[Z].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台北:京华印书馆股份公司,1950.
    [2]吉林省档案馆.清代吉林省档案史料选编·工业[Z].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3]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东北经济掠夺[Z].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中华矿学社之《矿业周报》
    [2]矿冶学会之《矿冶报》
    [3]东北矿学会之《东北矿学会报》
    [4]《东方杂志》
    [5]《新亚细亚》
    [6]《盛京时报》
    [7]《申报》
    [8]《矿业周报》
    [1]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M].沈阳: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1.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东北内蒙古煤田地质局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科档发字第309号.东北煤炭资源图册(秘密)[M].内部发行,1990.
    [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日关系史料·东北问题[R].(民国六年—十六年)全四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
    [5]虞和寅.抚顺煤矿报告[R].矿业报告第二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
    [6]虞和寅.本溪湖煤铁公司报告[R].矿业报告第四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
    [7]虞和寅.奉天锦西大窑沟煤矿报告[R].矿业报告第五册,农商部矿政司,1926.
    [8]翁文灏.中国矿产志略[M],地质专报乙种第一号,农工商地质调查所,1919年.
    [9]丁格兰著谢家荣译:中国铁矿志[M],地质专报甲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3年.
    [10]第一次中国矿业纪要[R].地质专报丙种第一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1921.
    [11]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R].地质专报丙种第二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1926.
    [12]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R].地质专报丙种第三号,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合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印行,1929.
    [13]第四次中国矿业纪要[R].地质专报丙种第四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2年.
    [14]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R].地质专报丙种第五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1935年.
    [15]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R].地质专报丙种第七号,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联合刊行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印行,1945.
    [16] [俄]阿也耳特:地质专报甲种第七号北满矿产志[R].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1929.
    [17]地质丛报[R]第二号,国民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0.10.
    [18]地质丛报[R]第十三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29.6.
    [19]地质丛报[R]第十六号,国民政府农矿部直辖地质调查所,学术研究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合作,1930.6.
    [20]地质丛报[R]第十九号,国民政府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合作,1932.6.
    [21] [日]撫順炭鉱.撫順炭鉱統計年報[R].大連:南滿鐵道株式會社,1938—1943.
    [22] [日]滿鐵天津事務所調查課.北中國礦業紀要[R].天津,1936年.
    [23]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委会.中国经济年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24]伪满洲国国务院统计处.第二次满洲帝国年报[M].伪满洲国国务院统计处,1936.
    [25]伪满洲国财政部.满洲国外国贸易统计年报[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
    [26] [日]偽滿洲勞工協會編.康德七年滿洲勞動年鑒[M].東京:嚴松堂書店,1941.
    [27]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东北文献篇名索引[M].沈阳:辽沈书社,1991.
    [28]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M].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第七种.北京:中华书局,1963.
    [29]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M] 1-3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
    [30]孙进己等编.东北历史地理论著汇编[M]北方史地资料之二.辽宁省内部资料,1986.
    [31]吴英华.二十年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民国十九年).
    [32]南开大学历史系编.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3]解学诗.满铁史资料[M]第四卷煤铁篇全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
    [34]解学诗.满铁史资料[M]第二卷路权篇全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
    [35]吉林省图书馆伪满州国史料编委会.伪满洲国史料(影印本)[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
    [36]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北京:三联书店,1961.
    [37]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M]全四册,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第四种.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
    [38]孙毓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全四册,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第二种.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39]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全二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40]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41] [日]满洲日日新闻社.(伪)康德三年满洲年鉴[M].大连:满洲日日新闻社,1936.
    [42] [日]满洲日日新闻社.(伪)康德五年满洲年鉴[M].大连:满洲日日新闻社,1938.
    [43] [日]满洲日日新闻社.(伪)康德七年满洲年鉴[M].大连:满洲日日新闻社,1940.
    [44] [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明治四十一年度统计年报[M].南满铁道株式会社,1908.
    [45] [日]日满商事株式会社.(伪)康德七年贩卖统计年报[M].日满商事株式会社,1941.
    [46] [日]山本實彥.滿洲經濟年報[M].東京:改造社,1933.
    [47]滿洲礦工技術員協會編纂.滿洲礦工年鑒[M]全三冊.長春:東亞文化圖書諸事會社,1944.
    [48] [日]滿洲勞工協會編.滿洲勞動年鑒[M].東京:株式會社嚴松堂書店,1940,
    [49]辽宁省档案馆.满铁的设立-满铁档案选编[Z].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50]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1]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统计资料选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52]武衡主编.东北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煤炭电力工业卷[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
    [53]潘喜廷主编.本溪煤矿史话—红色的矿山[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62.
    [54]王勤为主编.抚顺矿区大事记[M].抚顺:抚顺矿务局内部发行,1997.
    [55]王继栋主编.抚顺西露天矿大事记[M].抚顺:抚顺西露天矿内部印刷,1989.
    [56]鹤岗煤矿四十年编委会.鹤岗煤矿四十年[M].鹤岗:鹤岗矿务局内部发行,1985.
    [57]辽宁煤炭工业志编委会.辽宁煤炭工业大事记[Z].沈阳:辽宁煤炭工业志编委会,1991.
    [58] [清]徐珂.清稗类抄[M]四十五册矿物物品.北京:中华书局,2003.
    [59] [清]乾隆官修.清朝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60]清圣祖实录(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61]清高宗实录(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2]清仁宗实录(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3]清宣宗实录(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4]清德宗实录(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5]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M].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
    [66] (日)近代中国研究委员会编.皇朝经世文编总目录索引[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67] [清]张之洞:大清矿务章程[Z].光绪三十三年,吉林大学图书馆藏书。
    [68]仁和琴川.皇清奏议[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民国五十六年).
    [69] [清]韦庆媛.吉林舆地说略[M],长白丛书第五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70] [清]昆冈等重修.大清会典事例(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1.
    [71] [清]乾隆官修.清朝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72] [清]阿桂.满洲源流考[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73]魏声和.鸡林旧闻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74] [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M].上海:著易堂排印本,1891.
    [75]王彦成王亮.清季外交史料[Z].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
    [76] [日]小越平隆.满洲旅行记[M].上海:广智书局,1902.
    [77]辽宁兵站监部编纂.满洲要览[M]沈阳:自卫社,1907.
    [78]何新吾编.东北现状[M].沈阳:东北研究社,1933.
    [79]杨华波.我东北方面日本帝国主义经营事业之现状[M].北平:国际译报社,1933.
    [80]藤冈启著,汤尔和译.东省刮目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0(民国十九年).
    [81]汤尔和著,哈尔滨满铁事务所编.北满概观[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伪康德四年).
    [82] [日]藤山一雄著,杉村勇译.新满洲风土记[M].长春:满日文化协会, 1938(伪康德五年).
    [83]许逸超.东北地理[M].北平:正中书局,1935.
    [84]国立东北大学编.东北要览[M].沈阳:国立东北大学,1944.
    [85] [日]日本工业化学会满洲支部编沈学源译.东三省物产资源与化学工业.全二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86] [日]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務部事務局調查課.滿蒙交界地方經濟調查資料(二)[Z].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4.
    [87]谢寿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88] [日]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文書》明治[Z].東京:巌南堂書店, 1993.
    [1]《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辽宁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2]《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吉林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3]《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黑龙江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4]《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内蒙古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5]《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煤炭志·综合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6]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辽宁省志·煤炭工业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辽宁省志·电力工业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吉林省志》编委会.吉林省志·重工业志—煤炭[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9]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煤炭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10]杨守文.长春市志—煤炭工业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11]穆棱县志编纂委员会.穆棱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
    [12]鸡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鸡西市志[M]. 1996.
    [13]辽宁省阜新市府地方志办公室.阜新市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14] [日]内野敏夫.东北矿产志[M].沈阳:东北科学研究所,1950.
    [15]叶展昂主编.南票矿务局志[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0.
    [16]孙敬之.东北地区经济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7]柳成栋.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8]马永春主编.北票矿务局志[M]全三卷.北票矿务局内部发行,1993.
    [19]江培鑫主编.阜新矿务局志[M]全两卷.辽宁:画报出版社,1994.
    [20]邢德福主编.辽源矿务局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21]李奎谦主编.舒兰矿务局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22]鸡西矿务局供应处编研办公室.鸡西矿务局供应志(1946—1990)[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23]抚顺矿务局志编委会.抚顺矿务局志[M]全三卷.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24]黄振孝主编.鹤岗矿务局志[M]全三册.鹤岗矿务局内部发行,1986.
    [25]七台河矿务局志编委会.七台河矿务局志[M].七台河矿务局内部发行,1988.
    [26]吴晓煜.中国煤炭史志资料钩沉[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7]祁守华,钟晓钟.中国地方志煤炭史资料选辑[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28]吴晓煜.煤史钩沉[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9]张伯英等.黑龙江志稿[M].黑水丛书第一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30]阜新炭田开发志[M].满洲碳矿株式会社阜新矿业所编,1938.
    [31] [清]长顺,李桂林.吉林通志[M].长白丛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32] [清]萨英额.吉林外记光绪二十一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影印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3] [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附录[M].皇朝藩属舆地丛书1903年.
    [34]徐曦.东三省纪略[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
    [35]刘爽.吉林新志[M]下.沈阳:辽东编译社,民国二十三年(伪康德元年1934年).
    [36]王树楠,吴廷燮等.奉天通志[M].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
    [37]王维燮.吉林矿务纪略[M].吉林实业厅,1919.
    [38]吴樵.宽城随笔[M].锡成公司,1917.
    [39]林传甲纂.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铅印本)[M].吉林省教育厅,1921(民国十年).
    [40]郭熙楞.吉林汇征民国二年(1913年)(铅印本)[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41] [清]长顺等修.吉林通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42] [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M].龙江三纪.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3]辽宁地方志考录[M].辽宁省图书馆,1965.
    [44] [清]西清.黑龙江外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45]廖飞鹏修.呼兰县志[M].民国19年(1930)铅印本。
    [46] [清]黄维翰纂.呼兰府志[M].民国四年(1915年)铅印本
    [47]陈重民.今世中国贸易通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
    [48]吉林本省人文地理学,人文部[M].1930年铅印本。
    [49] (伪)长白县公署.长白县一般状况(油印本)[M]. 1938(伪康德五年).
    [50] (伪)高振武.辉南县公署县务年报[M].1934(民国二十三年,伪康德元年).
    [51] (伪)抚松县公署.抚松县一般状况[M].1936(民国二十五年,伪康德三年)铅印本.
    [52] (伪)辉南县公署总务科文书股编.辉南县一般状况[M].伪康德五年(1938年)铅印本.
    [53]李春雨.通化县志(铅印本)[M].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54] (伪)通化县公署.通化县一般状况[M].伪康德四年(1937年)铅印本,
    [55]吴国光编,于会清校.辑安县乡土志[M].1915(民国四年)铅印本.
    [56] (伪)延吉县公署总务科文书股.延吉县政一瞥[M]. 1935(伪康德二年)铅印本.
    [57]俞荣庆.临江县乡土志(铅印本)[M].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58]刘维清修罗宝书邱在官主辑.临江县志伪康德二年(1935)铅印本.
    [59] [清]雷飞鹏修.西安县志略[M](宣统三年).东北乡土志丛编,1985.
    [60]包文俊等修.梨树县志[M].伪康德三年铅印本.
    [61] [清]刘建封纂.长白山江冈志略[M].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62] [清]张风台撰.长白汇征录[M].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63]陈铁梅总纂.桦甸县志[M].伪大同元年(1932)铅印本.
    [64]冯致仁纂.伊通县乡土志[M].伪康德四年油印本.
    [65]白永贞纂.海龙县志[M].民国二年(1913年)石印本.
    [66] [清]吴禄贞纂.延吉边务报告[M].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67]张书翰等修.长春县志[M].长春出版社,2002.
    [68]郑士纯修.农安县志(铅印本)[M].民国十七年.
    [69]徐鼎霖.永吉县志[M].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70]张遇春等修.阜新县志[M].奉天正文斋印刷局,(伪)康德元年(1934)铅印本.
    [71]孙廷弼.赤峰县志略[M].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
    [72]复县乡土志[M].清光绪三十三年版,吉林大学图书馆藏.
    [73]程廷恒修.复县志略[M].五湖嘴矿产沿革略,民国9年(1920)石印本.
    [74]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M].立达书局,1933年.
    [75]白纯文.辉南县志[M]. 1927年铅印本.
    [76] [清]薛德履修.奉天辉南厅志[M].宣统二年(1910年)石印本.
    [77]王瑞之编.奉天辉南县风土志[M].民国八年(1919年)铅印本.
    [78]辉南县公署编.辉南县公署统计汇志[M].伪康德二年(1935年)手抄本.
    [79]孟定恭撰.布特哈志略[M].民国二十年(1931)抄本.
    [80]陈重民.今世中国贸易通志[M].商务印书馆,1933.
    [81]崔福坤修.讷河县志[M].双城县精益书局,民国二十年(1931)油印本.
    [82]王世选修.宁安县志[M].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83]杨步墀修.依兰县志[M].民国十年(1912)铅印本。
    [84]赵汝楳,德寿修.宾县县志[M].民国18年(1929铅印本。)
    [85]孙荃芳修.珠河县志[M].民国18年(1929)铅印本。
    [86]孙蓉图修徐希廉纂.瑷珲县志[M].民国九年(1920年)铅印本。政协文史资料:
    [1]辽源文史资料[M]第二辑伪满西安炭矿专辑.辽源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
    [2]辽源文史资料[M]第三辑解放前后的西安煤矿.辽源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0.
    [3]鹤岗文史资料[M].鹤岗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6.
    [4]鸡西文史资料[M].鸡西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5.
    [5]阜新文史资料[M]第八辑.阜新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3.
    [6]辽宁文史资料[M].辽宁省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 [日]远藤隆次着,李文彬李常益译.东北的地质与矿产[M].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1950.
    [2] [日]隅井正典:(極秘)滿洲炭業生產力拡充ニ於ケル諸問題[M].長春:滿鐵調查部新京支社調查局, 1942.
    [3] [日]日本國家資本輸出研究會編.日本の資本輸出—對中國借款の研究[M].東京:多賀出版株式會社,1986年.
    [4] [日]武田豐.北滿洲概觀(改訂版)[M].大連:滿洲文化協會,1934.
    [5] [日]滿史會編著,東北淪陷十四年史遼寧編寫組譯.滿洲開發四十年史[M].東北淪陷十四年史遼寧編寫組,1988.
    [6] [日]滿洲國史編纂刊行會編,《東北淪陷十四年史》吉林編寫組譯.滿洲國史[M]全二卷.1990.
    [7] [日]藤岡啟著,湯爾和譯.東省刮目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8] [日]小越隆平著,克齊譯.滿洲旅行記[M]下卷.上海:上海:廣智書局,1914.
    [9] [日]滿洲日日新聞社.滿鐵十年史[M].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9.
    [10] [日]滿洲文化協會.北滿洲概觀[M].大連:滿洲文化協會,1934.
    [11] [日]久保孚.東亞の石炭方案[M].東京:中央公論社,1941(昭和16).
    [12] [日]滿蒙全書[M].滿蒙文化協會,1922-1923.
    [13] [日]東洋協會調查部.滿洲國礦業の現勢[M].東京:東洋協會出版社,1936(昭和11年).
    [14] [日]向井清二.商品としての石炭[M].奉天:滿鐵教育研究所出版社,1935(昭和10年).
    [15] [日]莊子宗光.滿洲國礦區一覽[M].长春:滿洲礦業開發株式會社,1942(康得9年).
    [16] [日]新井重已.滿洲の礦業と地下資源[M].奉天:東亞旅行社,1943(康得10年10月版).
    [17] [日]遠藤隆次.滿洲の地質と礦產(改訂增補本)[M].東京:株式會社三省堂出版,1939(昭和14年).
    [18] [日]近村凡夫,高瀨伊造著.最近滿洲炭礦事情[M].第2版.滿洲礦山協會發行,1939.
    [19] [日]撫順炭鉱統計年報[M].撫順:満鉄撫順炭鉱,1940—1943.
    [20] [日]商和會.滿洲石炭販賣前史[M].大连:商和會,1944.
    [21] [日]久保孚.東亞の石炭方策[M].中央公論社,1941.
    [22] [日]加藤健.支那の石炭その資源と經營[M].生活社,1939.
    [23] [日]江川忠.滿洲に於ける石炭需給を中心とこて[M].奉天商工公會,1940.
    [24] [日]日滿支石炭聯盟.日滿支石炭時報[M].日滿支石炭聯盟,1942.
    [25] [日]石炭研究會.日滿支炭礦要覽[M].石炭研究會,1937.
    [26] [日]南満州鉄道株式會社経済調査會.滿洲の鑛業[M].大连:満洲文化協會, 1933(昭和八年).
    [27]日本遼東兵站監部.滿洲要覽[M].奉天自衛社,1907.
    [28] [日]日本參謀本部.滿洲地志[M].上海:商務印書館,1904(光緒 30年).
    [29]解學詩監修.鉱業:石炭[M]上下兩卷.満洲國機密経済資料,第十一卷,東京本の友社, 2001.
    [30] [日]満洲礦工技術員協會.満洲礦工年鑒[M].東京:亞細亞書房, 1944.
    [31] [日]支那礦業時報[R].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地質研究所,1922.
    [32] [日]滿鐵十年史[M].大連:滿洲日日新聞社,1919.
    [33] [日]滿鐵第二次十年史[M].東京:原書房, 1974.
    [34] [日]滿鐵三十年史略[M].東京:原書房,1981.
    [35] [日]最近滿洲礦產物概況[M].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礦業部礦務課,1917.
    [36] [日]佐田弘治郎.撫順炭の販路[M].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庶務部調查課,1925.
    [37] [日]佐孝伯一.統計より見たゐ撫順炭(二)[J].炭の光,第71號,撫順:撫順炭礦庶務部,1933.
    [38] [日]手塚正夫.事變前に於けゐ支那石炭の生產と流動[M].東京:東亞研究所,1940.
    [39] [日]倉正一.滿洲中央銀行十年史[M].東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1942年.
    [40] [日]金子文夫.近代日本にけおゐ對滿洲投資の研究[M].東京:近藤出版社,1991.
    [41] [日](伪)滿洲國建國十年史[M].明治百年史叢書,第85回配本.東京:原書房,1969.
    [42] [日]南滿洲礦山勞動事情[M].大連:滿鐵勞務課 1931.
    [43] [日]滿洲勞動事情綜覽 [M].大連:滿鐵經濟調查會,1936.
    [44] [日]蜷川新.满洲に於ける帝国の权利[M].大連:清水書店, 1937..
    [45] [日]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撫順炭坑編.撫順炭坑[M].東京:印刷大連出張所,1909.
    [46] [日]隅穀三喜男.日本石炭產業分析[M].東京:岩波書店,1968
    [47] [日]東亞研究所編.日本の對支投資[M].東京:東亞研究所,1942
    [48] [日]七裏恭三郎中西正樹.吉林通覽[M].東京:熊田印刷所, 1909.
    [49] [日]中野竹四郎.調查報告書[Z].滿鐵總務部調查課,1919.
    [50] [日]滿鐵經濟調查會.滿洲の礦業[M].大連,南滿鐵道株式會社,1933
    [51] [日]滿鐵哈爾濱事務所調查課.北滿洲の燃料問題[Z].哈調資料第三十六號,1925.
    [52] [日]越澤明著黃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6.
    [53] [日]天野元之助.滿洲經濟之發達[M].大连:滿鐵經濟調查會,1932.
    [54] [日]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庶務部調查課.撫順炭の販路[Z].調查報告書第二十四卷,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1915.
    [55] [日]南満州鉄道株式会社天津事務调查课.北支那鉱業紀要[R].天津:南満州鉄道株式会社天津事務所, 1936.
    [56] [日]香港の港勢と貿易[M].台湾总督府官方调查课.1922.
    [57] [日]堀經夫.偽滿洲國經濟の研究[M].東京日本評論,1942.
    [58] [日]堀亮三.用途別需要より觀たゐ滿洲石炭の過去、現在及將來(一)[J].滿鐵調查月報,1935.5.
    [59] [日]竹本篁處.臺灣炭業論[M].臺北:臺灣南方經濟研究社,1921.
    [1]·Robert T. Turley,Climatic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Northern Manchuria [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 40, No. 1 (Jul., 1912), pp. 57-59
    [2]·Tim Wright,"A Method of Evading Management"--Contract Labor in Chinese Coal Mines before 1937[J],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Vol. 23, No. 4 (Oct., 1981), pp. 656-678.
    [3]·C. Walter Young,Economic Factors in Manchurian Diplomacy[J] Author(s): Sourc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 152, China (Nov., 1930), pp. 293-307
    [4]·John R. Stewart,Foreign Investments in Manchuria[J] ,Far Eastern Survey, Vol. 4, No. 11 (Jun. 5, 1935), pp. 81-85
    [5]·Iron and Steel in Japan and Manchuria[J],Memorandum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American Council), Vol. 1, No. 6 (Apr. 13, 1932), pp. 1-4.
    [6]·Margaret S. Culver,Manchuria: Japan's Supply Base[J],Far Eastern Survey, Published by: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Vol. 14, No. 12 (Jun. 20, 1945), pp. 160-163.
    [7]·Memorandum on Coal in Japan and Manchuria[J].Memorandum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American Council), Vol. 2, No. 1 (Jan. 5, 1933), pp. 1-3
    [8]·C. K. Leith,Mineral Resources and Peace[J].Foreign Affairs, Published by: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Vol. 16, No. 3 (Apr., 1938), pp. 515-524.
    [9]·John R. Stewart,Manchuria: The Land and Its Economy[J].Economic Geography, Published by: Clark University, Vol. 8, No. 2 (Apr., 1932), pp. 134-160.
    [10]·Charles Nelson Spinks,Origin of Japanese Interests in Manchuria[J].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 Published by: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Vol. 2, No. 3 (May, 1943), pp. 259-271.
    [11]·Shun-Hsin·Chou , Railway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Manchuria[J].The China Quarterly,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No. 45 (Jan. - Mar., 1971), pp. 57-84.
    [12]·Robert Burnett Hall , The Geography of Manchuria[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Published by: Sage Publications, Inc.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 152, China (Nov., 1930)。
    [13]·Allan Rodgers,The Manchuri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Its Resource Base [J].Geographical Review, Published by: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Vol. 38, No. 1 (Jan., 1948), pp. 41-54.
    [14]·C. K. Leith,The Mineral Resources of the Far East[J].Foreign Affairs, Published by: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Vol. 4, No. 3 (Apr., 1926), pp. 433-442.
    [15]Wright.Tim,Coal mining in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1895-1937[M].Cambridge studies in Chines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institutions Cambridge Univ. Pr,1984.
    [16]ThomsonElspeth..The Chinese coal industry : an economic history [J].RoutledgeCurzon studie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2[M].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3.
    [17] Elvin, Mark,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18]Andrew J. Grajdanzev. Manchuria: An Industrial Survey[J].Pacific Affairs, Published by: Pacif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ol. 18, No. 4 (Dec., 1945), pp. 321-339.
    [19] Robert Burnett Hall,The Geography of Manchuria[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 152, China (Nov., 1930),
    [20].JongsmaD, Barber A J. Studies in east Asian tectonics and resources,CCOP-IOC[M]. Second edition,1981.
    [21]HoweChristopher,Wage patterns and Wage policy in modernchina ,1919-1972[M].Cambridge, 1978.
    [22]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f Enqui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M]. (ShangHai: The Word Book Co Ltd 1933).
    [23] Buxton,Neil, K.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Coal Industry: From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Present Day[M]. London ,1978.
    [1]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资源[M].北平:京华印书局,1948.
    [2]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煤[M].北平:京华印书局1948
    [3]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化学工业[M].北平:京华印书局,1948
    [4]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电力[M].北平:京华印书局,1948.
    [5]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钢铁[M].北平:京华印书局,1948.
    [6]胡荣铨.中国煤矿[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7]陈觉.东北路况森林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8]陈慈玉.日本在华煤业投资四十年[M].史学丛书系列63,台北:稻香出版社,2004.
    [9]祁仍奚.满铁问题[M].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
    [10]黄宝英.辽宁工业交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0.
    [11]许逸超.东北地理[M].南京:中正书局,1935.
    [12]王华隆.东北地理总论[地方志]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13]孔经纬,傅笑枫.奉系军阀官僚资本[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14]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15]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16]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17]赵铎著.清代开国经济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18]章鸿钊.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19]贾芝锡.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0]孙敬之.中国经济地理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
    [21]《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22]《中国矿床发现史·吉林卷》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吉林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23]《中国矿床发现史·黑龙江卷》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黑龙江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24]《中国近代煤矿史》编写组.中国近代煤矿史[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25]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清代的矿业[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6]苏崇民.满铁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7]高严等.吉林工业发展史[M]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28]许逸超.东北地理[M].南京:中正书局,1935.
    [29]赵泉澄.清代地理沿革表[M].北京:中华书局,1955.
    [30]杨子慧.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年.
    [3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矿产资源图,中国及毗邻海区能源矿产资源图1:5000000[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32]孙敬之.中国经济地理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
    [33]沈玉成.本溪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34]薛子奇刘淑梅等.近代日本“满蒙政策”演变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5]许阶平.东三省之现势[M].北平:新中国书店,1929.
    [36]徐嗣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东北的产业[M].上海:中华书局,1932.
    [37]何天义.日军枪刺下的中国劳工——伪满劳工血泪史[M].北京:新华社,1995.
    [38]解学诗,[日]松村高夫.满铁与中国劳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社,2003.
    [39]张雁深.日本利用所谓“合办事业”侵华的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
    [40]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41]姜念东等.伪满洲国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42]施良.东北的矿业[M].上海:东方书店,1946(民国35年).
    [43]特雷弗·I·威廉斯著,姜振寰译.技术史[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
    [44]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会.中国煤炭大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2.
    [45]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大地构造纲要[M],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专刊第一号.科学出版社,1959.
    [46] [苏]鲍里斯·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1892—1906[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7]谢家荣,朱敏章.外人在华矿业之投资[M].中国太平洋国际协会,1932.
    [48]徐梗生.中外合办煤铁矿业史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49]吴付钧,孙敬之.东北地区经济地理[M].中国科学院中华地理志经济地理丛书之七.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50]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全国矿业要览[M].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1936.
    [51] [日]野泽源之极著,徐焕奎译.满洲现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9.
    [52]王云生.六十年来的中国与日本[M].上海:三联书店,1980.
    [53]陈晖.中国铁路问题[M].上海:三联书社,1955.
    [54]许兴凯.日本帝国主义与东三省[M].上海:昆仑书店,1938..
    [55]黄汲清,潘云唐.翁文灏选集[M].中国现代自然科学家选集丛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56]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鸿生企业史料[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7]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8]顾琅.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6
    [59]隗瀛涛.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60]鲍寿柏.专业性工矿城市发展模式[M].城市发展与规划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1]汤士安.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62]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3]孔经纬,朱显平.帝俄对哈尔滨一带的经济掠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64]吉林大学历史系.蛟河煤矿八十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
    [65]谭熙鸿.十年来之中国煤矿业[M].十年来之中国经济(1938—1947)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66] [苏]阿瓦林著,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帝国主义在满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67]薛世孝.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68]解学诗.伪满洲国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9]郭永方.煤炭工业成本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7.
    [70] [德]鲁道夫,吕贝尔特著,戴鸣钟译.工业化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71]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租、田赋统计[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72]杨栋梁.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3]水野明著郑樑生译.东北军阀政权研究[M].世界学术译丛,台北:国立编译馆,1998.
    [74]阜新矿务局志编纂委员会.阜新矿务局志[M].沈阳:辽宁画报出版社,1995.
    [1]傅笑枫.论清代东北矿业[J].北方文物,1989(2).
    [2]孙莹耀.黑龙江已开采之煤矿调查录[J].中东经济半月刊2卷17号.
    [3]工商半月刊.松花江下游发现极大煤矿[J].工商半月刊1卷8期,1929.
    [4]东亚经济调查局编,曹修宪译.满洲之煤[J].实业杂志,190 191期,1934.
    [5]侯德封、曹国权.三十年来中国煤矿事业[J].中国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中国工程师学会,1948.
    [6]艾杰.鸡西煤田开发史略[J].鸡西文史资料,1986(2).
    [7]吴希庸.近代东北移民史略[J].东北集刊,1940年.
    [8]吕一燃.清朝末年瑷珲阿林别拉煤矿的发现与开采[J].黑河学刊,1986(4).
    [9]房克昌.达连河三姓满炭[J].依兰文史资料.1986(2).
    [10]殷宝玺.回忆创业初期的双鸭山煤矿[J].双鸭山文史资料,1986(1).
    [11]解学诗.日本帝国主义与东北煤铁工业[J].社会科学战线,1983(4).
    [12]刘万东.从本溪湖煤铁公司看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J].辽宁大学学报,1982(2).
    [13]吴世汉.东北及华北沦陷区煤矿资源暨日人开发计划与概况[J].资源委员会月刊2卷6、7期,1940(7).
    [14]徐牧生.日本经营下之抚顺煤矿概况[J].北方经济1卷1期,1946(7).
    [15]向光沅.东北的煤业[J].大公报经济周刊,1946(10).
    [16]王晓红.试谈日本对东北煤炭的掠夺[J].长白学圃总4期,1988.
    [17]红叶.东北的煤铁资源[J].新世界(重庆),1945(9).
    [18]徐梗生.本溪湖之煤铁[J].新经济,1942(7).
    [19]西村骏次编,沈其昌译.满洲之富源[J].政治学习,1907(2).
    [20]洪愚.露天矿史话[N].辽宁日报,1958-8-31.
    [21]东三省矿区之调查及比较[J].矿冶1卷3期,1928.
    [22]宋敏.“中日合办大新、大兴公司”内幕—满铁侵占阜新煤矿概述[J].学术研究丛刊,1984(2).
    [23]陈景彦.“日满经济一体化”政策与东北经济的殖民地化[J].现代日本经济,1986(6).
    [24]于继之.日本帝国主义与东北殖民地经济[J].史学月刊,1985(2).
    [25]刘万东. 1905—1945年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煤炭资源的掠夺[J].辽宁大学学报,1987(6).
    [26]肖同水.试论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劳工统治[J].学习与探索,1988(2).
    [27]浅田乔夫著,于文奇译.1945年以前日本帝国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J].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3(7).
    [28]苏崇民.关于满铁在日本侵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问题[J].日本问题研究参考资料,1980(4).
    [2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42年前日本在华工矿业资产之调查统计[J].民国档案,1991(2).
    [30]詹文瑶.日本经济危机与对我国东北的侵略[J].郑州大学学报,1986 (6).
    [31]王晓红.浅谈日本对东北煤炭的掠夺[J].长白学圃,1988 (4).
    [32]朱绍文.“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经济的疯狂掠夺》[J].教学与研究,1991(2)(3).
    [33]熊沛彪.对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发动的再认识[J].世界历史,1993(2).
    [34]高秀清.“九一八”后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论析[J].社会科学战线,1993(5).
    [35]衣保中.论伪满时期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一体化[J].吉林大学学报,2001(4).
    [36]刘英杰.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能源的掠夺[J].社会科学辑刊,2002(5).
    [37]刘万东.从本溪湖煤铁公司看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J].辽宁大学学报,1982(2).
    [38]杜恂诚.日本在旧中国投资的几个特点[J].学术月刊,1984(7)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二十八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39]张国辉.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官商关系与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J].历史研究1964(3).
    [40]刘万东. 1905—1945年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煤炭资源的掠夺[J].辽宁大学学报,1987(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