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回顾20世纪,就可以看到,在这个伟大的世纪中,中国革命有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样几次革命高潮。而在这几次革命高潮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决定着中国命运。《群众》周刊就是在这样一个伟大时刻中创刊、出版。新中国诞生以后,它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于1949年10月20日停刊。《群众》周刊不仅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见证。
     本文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政治学、历史学、传播学、文献学相结合的方式,在介绍《群众》周刊创刊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群众》周刊在抗战时期的政治动员及其效果,科学评价《群众》周刊对抗战时期政治动员的特点、价值及其历史贡献。
     首先,科学分析《群众》周刊创刊的特殊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这是一个敌我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国人民要取得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必须进行最广泛的政治动员。动员的范围,既包括抗日根据地,也包括国民党统治区,还要包括沦陷区;既包括国内,还包括国外;既包括动员已经奋战在抗日前线的将士,还包括要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周刊就是满足这种需要,应运而生。《群众》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政治理论刊物,周恩来是《群众》周刊的直接领导人,他为办好《群众》周刊呕心沥血。《群众》周刊动员了当时党内最优秀的理论家和编辑出版家,他们为办好《群众》周刊贡献了智慧和心血。《群众》周刊创刊背景、出版发行、办刊宗旨符合时代需要,体现了办刊人的政治智慧和创新能力。《群众》周刊运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政治动员,动员面之广,动员规模之大,动员效果之好得到社会一致认同。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其次,《群众》周刊在抗日时期的政治动员与抗日战争历经三个阶段的政治动员极其吻合。《群众》周刊在抗战防御阶段的政治动员,即通过揭露侵华日军的政治侵略、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热情,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承认蒋介石的抗战领袖地位,宣传国民党中抗战派的抗战主张,宣传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事迹和抗战英雄,坚定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抗战立场,促进以国共合作为主的团结抗战局面形成;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及抗战战略方针,宣传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力量为主的敌后战场取得的抗战业绩和人民抗战英雄,彰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动员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通过批判速胜论和亡国论,克服各种错误抗战主张,认清中国抗战既不可能速胜,也不可能亡国,为坚持持久抗战作好充分准备。武汉失守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为适应持久抗战的需要,《群众》周刊的政治动员主要体现在,揭露东方幕尼黑阴谋,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通过揭露汪精卫等的投降阴谋,清除暗藏在抗战营垒中的其他汉奸群,夺取团结抗战的胜利;通过批判蒋介石等的反共言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反顽主张,协助阻止反共、反人民的文化逆流,协助击退顽固派的反共“摩擦”;通过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中国战场的抗日军民经过相持阶段各种经验的积累,也开始了对日军的局部反攻,为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群众》周刊政治动员主要体现,通过介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况,宣传解放区取得的伟大成就,突出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通过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使全党的理论水平、思想认识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群众》周刊在抗战时期的政治动员具有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公开性与隐蔽性完美结合的特点,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各政治团体以不同方式参与抗日战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而不裂,稳住蒋介石始终留在抗日阵营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以外的影响,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各个阶段的中流砥柱作用,引导抗战朝着有利于人民方向并最后成为人民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升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地位,扩大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群众》周刊在进行政治动员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坚持阶级利益服从民族利益;必须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即坚持抗日战争唯此唯大;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动员最广大人民投身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作为最高目标;政治动员的形式必须灵活多样,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人民群众。《群众》周刊在抗战时期政治动员的历史经验弥足珍贵,抗战初期,虽然受到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群众》周刊的政治动员也存在某些不足,但总体来讲还是瑕不掩瑜。《群众》周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其宝贵历史经验对于今天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有益的借鉴。
If using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review twentieth Century, you can see, inthis century, Chinese revolution had some high tides of revolution.which are theXin Hai Revolutio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and the war of liberation. In the climax of the revolution, the Anti-Japanese Warand the liberation war decides Chinese destiny.“Chuin Chung”weekly was born andpublished in such a great moment. After the birth of new China, she completed thehistorical mission of glory and ceased publication on October20,1949.“ChuinChung” weekly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the second cooperation, but also theChinese people w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war of liberation ofthe great victory of witness.
     In this paper, with the guida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using politics、history、communication、philology, in the way of the combination of its basic,“Chuin Chung” weekly focused on political mobilization and its effect during theAnti-Japanese War period, the paper scientificly evalued of “ChuinChung”weekly of characteristics,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Anti-Japanese Warperiod the value and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First of all, the paper scientificly analysed “Chuin Chung” weekly’s publishingof the special background. The seven seven incident occurred in1937,which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national war of resistance. This is a struggle betweenthe forces and wealth of the war.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get a great victory in thewar,they must carry on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of the most widely. The scope ofthe mobilization, including both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including theKuomintang areas, but also including the enemy-occupied area; both domestic andabroad, including both the anti-Japanese front mobilization has battled soldiers toinclude to mobilize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Chuin Chung” weekly is tomeet this need,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Chuin Chung”weekly is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 in the Kuomintang areas only public theory journal, Zhou Enlai is“direct leader masses” magazine, his soul is to make painstaking efforts to “ChuinChung”weekly“Chuin Chung”weekly mobilization accumulated domesticoutstanding theorist, editing and publishing house,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wisdomand efforts for the success of the“Chuin Chung” weekly.“Chuin Chung”weekly published background, publishing, aim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reflecting thepeople's political wisdom and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Chuin Chung”weekly useeffective form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mobilization of the broad, the mobilizationof large scale, the mobilization effect good social consensu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contribu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win the victory of theAnti-Japanese war.
     Secondly,“Chuin Chung”weekly in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and theAnti-Japan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fter three stages of politicalmobilization is extremely anastomosis.“Chuin Chung”weekly Anti-Japanese WarDefense stag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namely by exposing Japanese politicalaggression, military aggression, economic aggression and cultural aggression,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our whole nation; recognized by Jiang Jieshi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leader,the Kuomintang Anti-Japanese War propaganda in school advocates, publicity inthe Kuomintang army front battle field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Stories and warhero, the Kuomintang Anti-Japanese War and Jiang Jieshi's firm stance, formed to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Anti-Japanese War situation;through the strategic policy propaganda Anti-Japanese War line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and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 propaganda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anti-Japanese forces of the battlefield behind enemylines resistance performance and the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 heroes, highlight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hines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in theAnti-Japanese War mainstay role;mobilization of National People's action, money,power, forming a vast expanse of water in the people's war;by criticizing the theoryof quick victory and the theory of national subjugation, conquer erroneous warclaims, recognize the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can not be victory, nor the state,to maintain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fullyprepared. Wuhan fall marks China's Anti-Japanese War stalemate stage, adapt to theprotracted war needs,“Chuin Chung”weekly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s mainlyreflected, revealed Munich conspiracy Eastern Munich conspiracy, promote theform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international anti-fascist war; by exposing WangJingwei surrendered plot, remove hidden in the anti-Japanese camp in the other thetraitor group, to unite the victory of the war; by criticizing Jiang Jieshi'santi-Communist speec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ropaganda against stubbornideas, prevent the anti-Communist, against the people of the cultural countercurrent, repel the die-hards anti-Communist friction; the Eight Route Army, the New FourthArmy through the propaganda of the battlefield behind enemy lines resistanceperformance, establish a firm belief in the National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victory; with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entered the decisive stage, the Chinesebattlefield Anti-Japanese Military Stalemate Stage by stage experienceaccumulation, also started a local of the counter-offensive, in order to meet theneed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Chuin Chung”weekly politicalmobilization mainl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greatachievement propaganda Jiefang District achieved, prominent China's contributionto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by adding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strong party,the party's theoretical level,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and laid the material an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Anti-Japanese war.
     Finally,“Chuin Chung” weekly has a unified, party spirit and people of hightheory and practice is highly unified, open and hidden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features in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themobilization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ll walks of life, various politicalgroups have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different ways to participate in theAnti-Japanese War;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isdivided and undivided, steady Jiang Jieshi always remain in the anti-Japanese campto play a special role;to exp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anti-Japaneseaccording to the outsid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mainstay role inevery stag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guide the direction towardspeople and finally becomes a victory for the people play critical role of ascension;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China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China's warof resistance to beat all the expanding role in the anti-fascist war status.“ChuinChung”weekly accumulated precious experience,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politicalmobilization in these experiences: political mobilization for the war of resistance tothe national interes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dhere to the class interests ofsubordinate to national interests; have to do as the center, which adhere to theanti-Japanese war only this only big;we must highlight people's subject status, themobilization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involved in the Anti-JapaneseNational Revolutionary War as the highest goal;political mobilization must be inthe form of diversity, form of mobilization of the people love to see and hear withthe masses of the people.“Chuin Chung”weekly.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is precious,though influenced by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at that time,“ChuinChung”weekly also exist some shortages in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n the periodof Anti-Japanese War, but overall still does not cover.“Chuin Chung”weeklyhistorical contribution made in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the war of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the moon, and heaven and earth with, its valuable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today, mobilize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great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for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dream.
引文
②《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9页。
    ③《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02页。
    ①熊易寒:《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读书》2007年第4期。
    ①关海庭:《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页
    ②张桂霞,吴春晖:《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7期。
    ③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2期。
    ①徐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论析》,党史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5页。
    ④转引自夏衍,《懒寻旧梦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73页。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期,1937年12月11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期,1937年12月11日。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1期,1937年12月11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期,1937年12月11日。
    ①群众周刊大事记编写组:《群众周刊大事记》,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6页。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期,1937年12月11日。
    ②《群众》周刊创刊号,1937年12月11日。
    ①郑新如、陈思明:《群众周刊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①转引自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7页。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22期,1938年5月14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3期,1938年3月12日。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24期,1938年5月28日。
    ②韩辛茹:《新华日报史(1938—1947)》,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474页。
    ①韩辛茹:《新华日报史(1938—1947)》,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489页。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9期,1938年2月5日。
    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7期,1944年4月15日。
    ②《群众》周刊创刊号,1937年12月11日。
    ①《群众》周刊创刊号,1937年12月11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7页。
    ③郑忠、高萍萍:《抗战时期日军暴行的文化分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132页。
    ①[英]田伯烈著、杨明译:《1937:一名英国记者实录的日军暴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②[英]田伯烈著、杨明译:《1937:一名英国记者实录的日军暴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③尤灵:《游击县长与游击队》,《群众》周刊第1卷第2期,1937年12月18日。
    ④郑新如陈思明:《群众周刊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5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5页。
    ⑦《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页。
    ⑧《周恩来政论选》上册,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63页。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3期,1938年3月12日。
    ②白井胜美、稻叶正夫(日)编:《现代史史料9日中战争2》,东京书房1964年版,第56页。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8期,1938年1月29日。
    ②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1840-1945)》下卷,东京原书房1969年版,第390页。
    ③许涤新:《抗战后中国经济的动态》,《群众》周刊第1卷第16期,1938年4月2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5期,1938年1月8日。
    ②《群众周刊回忆录》,群众杂志出版社(内部发行),第4页。
    ③金辉著:《同问苍冥—日军侵华暴行备忘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26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④梓年:《抗战的现阶段》,《群众》周刊创刊号,1937年12月11日。
    ①社论:《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群众》周刊第1卷第3期,1937年12月25日。
    ②任天马袁勃:《西线上的一个盛会》,《群众》周刊第1卷第9期,1938年2月5日。
    ①社论:《巩固胜利底基础》,《群众》周刊第1卷第18期,1938年4月17日。
    ②短评:《向前线将士致敬向阵亡将士死难同胞致哀》,《群众》周刊第2卷第5期,1938年7月9日。
    ①《新华报》1942年9月21日。
    ②《群众》周刊第2卷第3期,1938年6月25日。
    ①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编著:《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②肖向荣:《平型关战斗的前后》,《群众》周刊第1卷第7期,1938年1月22日。
    ③朱德:《八路军半年来抗战的经验与教训》,《群众》周刊第1卷第10期,1938年2月12日。
    ④尤灵:《游击县长与游击队》,《群众》周刊第1卷第2期,1937年12月18日。
    ⑤杜石公:《一周来战局的简述》,《群众》周刊第1卷第12期,1938年3月5日。
    ①杜石公:《一周来战局的简述》,《群众》周刊第1卷第14期,1938年3月19日。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11期,1938年2月26日。
    ③《群众》周刊第1卷第10期,1938年2月12日。
    ④《群众周刊回忆录》,群众杂志出版社(内部发行),第71页。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10期,1939年7月23日。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一1938),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85年版,第139、143页。
    ②转引自《中国工会历史文献》,第3卷,第711一720页.
    ③《群众》周刊第1卷第14期,1938年3月19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4期,1938年3月19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5期,1938年3月26日。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17期,1938年4月10日。
    ③《群众》周刊第4卷第12期,1940年4月30日。
    ④《中央关于抗战中地方工作的原则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一1938),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13页。
    ⑤《群众》周刊第1卷第17期,1938年4月10日。
    ①吴敏:《巩固团结反对分裂》,《群众》周刊第1卷第2期,1937年12月18日,第22页。
    ②董必武:《怎样动员群众积极参战》,《群众》周刊第1卷第4期,1938年1月1日。
    ③何云:《动员青年到军队中去》,《群众》周刊第1卷第6期,1938年1月15日。
    ④吴敏:《国际新动态与我国外交》,《群众》周刊第1卷第1期,1937年12月11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2期,1938年3月5日。
    ②《群众》周刊第4卷第7期,1940年3月8日。
    ①《群众》周刊第5卷第15、16期合刊,1940年12月25日。
    ②《群众》周刊第5卷第15、16期合刊,1940年12月25日。
    ③《群众》周刊第4卷第7期,1940年3月8日。
    ④《群众》周刊第4卷第7期,1940年3月8日。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41页。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2期,1937年12月18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2期,1937年12月18日。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2期,1937年12月18日。
    ③许涤新:《风狂霜峭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69页。
    ④李石岑:《如何抗日》,《抗日旬刊》第2期,1931年10月。
    ⑤《中央周刊》第1卷第1期,1938年10月10日,第16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57页。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3期,1937年12月25日。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18期,1938年4月17日。
    ①《群众》周刊第2卷第11期,1938年9月18日,第58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84—585页。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10期,1939年7月23日。
    ②《群众》周刊第3卷第10期,1939年7月23日。
    ③《群众》周刊第3卷第8、9期合刊,1939年7月16日。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9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93页。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4期,1939年6月11日。
    ②《群众》周刊第3卷第8、9期合刊,1939年7月16日。
    ③《群众》周刊第3卷第8、9期合刊,1939年7月16日。
    ①郑新如、陈思明著:《群众周刊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②转引自:李蓉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80页。
    ③《群众》周刊创刊号,1937年12月11日。
    ④《群众》周刊创刊号,1937年12月11日。
    ①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第37—38页。
    ②《群众》周刊第2卷第3期,1939年1月10日。
    ③《群众》周刊第2卷第17、18期合刊,1939年3月11日。
    ④《群众》周刊第3卷第12期,1939年8月20日。
    ①《群众》周刊第2卷第3期,1939年1月10日。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一1938),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71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一1938),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76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一1938),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76页。
    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667页。
    ①《中央日报》,1938年12月22日第1版。
    ②转引自廖永样:《新华日报史新编》,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③《新华日报》,1938年12月18日第1版。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2期,1939年5月28日。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一194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8、9期合刊,1939年7月16日。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8、9期合刊,1939年7月16日。
    ②《群众》周刊第3卷第6、7期合刊,1939年7月2日。
    ②《群众》周刊第4卷第10期,1940年4月10日。
    ①《群众》周刊第2卷第12期,1938年12月25日。
    ②《群众》周刊第2卷第14期,1939年2月14日。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5期,1939年6月18日。
    ②《群众》周刊第3卷第8、9期合刊,1939年7月16日。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
    ②《群众》周刊第3卷第11期,1939年8月13日。
    ①《群众》周刊第4卷第1期,1940年1月10日。
    ②《聂荣臻回忆录》(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41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6期,1938年4月2日。
    ①《群众》周刊第2卷第6、7期合刊,1938年7月23日。
    ①《群众》周刊第6卷第7期,1941年6月30日。
    ①《群众》周刊第6卷第8、9期合刊,1941年8月30日。
    ②《群众》周刊第6卷第7期,1941年6月30日。
    ①《群众》周刊第6卷第7期,1941年6月30日。
    ②《群众》周刊第10卷第10期,1945年6月1日。
    ③《群众》周刊第10卷第16期,1945年8月26日。
    ④《新华日报》,1941年12月13日第l版。
    ⑤《群众》周刊第7卷第2期,1942年2月10日。
    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南京分会、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编辑委员会编:《群众周刊回忆录》,群众杂志社出版,第10页。
    ①《群众》周刊第5卷第6期,1940年9月25日。
    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3、4期合刊,1944年2月17日。
    ②《群众》周刊第9卷第1期,1944年1月11日。
    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14期,1944年7月30日。
    ②《群众》周刊第10卷第2期,1945年2月10日。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6、7期合刊,1939年7月2日。
    ①《群众》周刊第10卷第3、4期合刊,1945年3月8日。
    ①转引自:[美]冈瑟·斯坦:《红色中国的挑战》,马飞海、章蟾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18期,1944年9月30日。
    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18期,1944年9月30日。
    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18期,1944年9月30日。
    ②《群众》周刊第9卷第18期,1944年9月30日。
    ①转引自:[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1页。
    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5期。1944年3月10日。
    ②《群众》周刊第9卷第19期,1944年10月15日。
    ③《群众》周刊第9卷第13期,1944年7月15日。
    ①李蓉:《中国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07页。
    ①《群众》周刊第5卷第15、16期,1940年12月25日。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24期,1939年12月21日。
    ②《群众》周刊第3卷第10期,1939年7月23日。
    ③《群众》周刊第1卷第4期,1938年1月1日。
    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1期,1944年1月11日。
    ②《群众》周刊第9卷第1期,1944年1月11日。
    ③《群众》周刊第1卷第15期,1938年3月26日。
    ④《群众》周刊第1卷第17期,1938年4月10日。
    ⑤《群众》周刊第4卷第12期,1940年4月30日。
    ⑥《群众》周刊第4卷第7期,1940年3月8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13期,1938年3月12日。
    ②《群众》周刊第7卷第6期,1942年3月30日。
    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9—400页。
    ①《群众》周刊第7卷第6期,1942年3月30日。
    ②《群众》周刊第1卷第3期,1937年12月25日。
    ③《群众》周刊第3卷第1期,1939年5月21日。
    ①《群众》周刊,第6卷第5、6期合刊,1941年6月5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2页。
    ①《群众》周刊第6卷第7期,1941年6月30日。
    ①《群众》周刊第5卷第15、16期,1940年12月25日。
    ①《群众》周刊第6卷第5、6期合刊,1941年6月5日。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24期的最后一页(总第594页),开了“天窗”。“群众信箱”专栏,《关于宪政运动的两个问题》题下,只发出了读者陆慎仁的来信,编者的覆函被审查的黑笔勾销了,因此空了大半版。这是《群众》周刊第一次使用开天窗的办法,这则无文的醒目标题,使许多读者产生了想知道真情的悬念,实际上比“有文”的内容更能发挥宣传作用。
    ②自1939年12月以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这是正值猖獗之际,因此《群众》周刊所受压迫也更为深重。1940年2月10日,《群众》周刊第4卷第4期的目录上,第1篇是社论,题为《揭发“日汪密约”的意义是什么?》,第2篇是《共产主义青年国际执行委员会宣言》,第3篇是洛浦的文章——《论抗战相持阶段的形势与任务》。但这3篇仅有题无文,目录旁有本刊启事,说明:三篇文章,奉令免登,特此奉告,并致歉意。以此说明真相,表示对国民党当局的抗议。还有第4卷第5期,谭政的文章,由于国民党审查机关的刁难,题和文内的“八路军”,均用“X路军”代替。审查官的黑笔还删去几节文字。为此,本刊编辑均用“(被删)”或“(下被删)”注明,以示抗议。以及第4卷第7期,左权的文章,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刁难,文中八路军的“八”和各师、各游击支队的番号及指挥员姓名均以“X”、“XX”、“XXX”代替。全文被删六处,编者均予注明,以示抗议。
    ③如1940年12月25日,《群众》周刊第5卷第15、16期合刊的《编后记》中说到:为了纪念“一二·九”,我们请好几个人写了文章,其中有于刚的《“一二·九”运动与青年团结》,柳明的《青年与战争》,刘光的译文《列宁斯大林论青年》。惋惜的是,这几篇文章俱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不能与读者见面。第17、18期合刊的《编后记》中说,在这个合刊中,本拟编一个“1940年的总结和1941年的展望特辑”,有关于一年来的军事、政治、国际形势等方面的文章,可惜的是,有些文章不能同读者见面。这也是本刊抗议国民党审查机关扣压原稿的一种方式。当然,斗争以争取出版发行为前提,只要能出版就是胜利,所以斗争要讲究策略。即使送检稿件被扣去1/3,但还能出版2/3,即使免登被扣之文章,还可以更换题目,变动一下内容和文字,就可以对付国民党的检扣。
    ①《群众》周刊第13卷第9期,1946年12月16日。
    ①《群众》周刊第1卷第3期,1937年12月25日。
    ②《群众》周刊第13卷第9期,1946年12月16日。
    ③《群众》周刊第1卷第1期,1937年12月11日。
    ④《群众》周刊第13卷第9期,1946年12月16日。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24期,1939年12月21日。
    ①《群众》周刊第3卷第24期,1939年12月21日。
    ②《群众》周刊第13卷第9期,1946年12月16日。
    ③《群众》周刊第1卷第3期,1937年12月25日。
    ④《群众》周刊第9卷第16、17期,1944年9月15日。
    ⑤转引自:《新中华报》,中华民国28年4月19日第1版。
    ①许涤新:《〈群众〉史话》,引自《群众周刊回忆录》,群众杂志社出版1989年版,第13页。
    ②郑新如陈思明:《群众周刊史》,中国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
    ③《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9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0页。
    [1]《毛泽东文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5]《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周恩来政论选》上册,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1]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群众》周刊影印本第1—10卷,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版;
    [2]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南方局党史资料》,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3]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4]中共湖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中共武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编:《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长江局》,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编:《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7]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编:《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898--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书信选集》,北京:北京新华印刷厂出版社1988年版;
    [1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1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日]白井胜美、稻田正夫编:《现代是史料—9日中战争2》,东京书房,1964年版;
    [2][日]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1840—1945)》,下卷,东京原书房,1969年版;
    [3][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郑世平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6][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革命与战争中的国民党(1937——1949)》,王建朗、王贤知、贾维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8][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主体政治的社会剖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美]莱斯利·理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0][美]布鲁斯·拉西特、哈维·斯塔尔:《世界政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1][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特:《中国政治》,顾速、董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英]田伯烈著、杨明译:《1937:一名英国记者实录的日军暴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14][意]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5][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0年版;
    [16][美]埃德加·斯诺:《红色中国杂记》,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17][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群众周刊大事记》编写组:《群众周刊大事记》,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
    [2]郑新如陈思明著:《群众周刊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8年版;
    [3]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南京分会,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编辑委员会编:《群众周刊回忆录》,南京:群众杂志出版社1989年版;
    [4]成都、重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新华之光》,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5]韩辛茹著:《新华日报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6]《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章汉夫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8]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9]雷国珍著:《国珍自选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0]张树军雷国珍高新民著:《民族救星》,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11]唐正芒著:《“笔”血丹心——国统区抗战文化史稿》,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12]唐正芒著:《南方局领导的大后方抗战文化运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关海庭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钱承军著:《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报刊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
    [15]温田丰著:《温田丰诗词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6]丁法章著:《新闻评论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杜埃著:《杜埃散文新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8]张羽著:《战争动员发展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蔡铭泽著:《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
    [20]吕荣斌著:《周恩来在国统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21]许涤新著:《风狂霜峭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22]彭红燕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3]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金炳华主编:《上海文化界奋战在“第二条战线”上史料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5]肖效钦钟兴锦主编:《抗日战争文化史(1937—1945)》,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26]郑友成主编:《华岗纪念文集》,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
    [27]李蓉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8]杨奎松著:《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潘汉琼:《群众周刊的风雨历程》,史海钩沉2004年第5期;
    [2]朱步楼、肖白:《周恩来同志对〈群众〉的关心与培育》,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3]廖永详、陶月初:《有关郭沫若与〈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资料》,资料·佚文;
    [4]郑新如、陈思明著:《领袖与严师——回忆办〈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时的周恩来同志》,《求是》,1998年第5期;
    [5]唐正芒:《论〈新华日报〉的抗日宣传》,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5期;
    [6]陆华(整理):《林默涵自述》,口述历史;
    [7]张慧:《潘梓年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1937-1947)》,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8]张颖:《故友二人行——怀念龚澎并忆乔冠华》,百年潮2004年第6期;
    [9]于之伟:《〈新华日报〉与抗日统一战线———武汉时期〈新华日报〉的历史功绩研究》,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0]李迪:《〈新华日报〉从看抗战时中共在国统区的政治宣传》,学习月刊2010年第4期;
    [11]丁伟志:《理解先驱——读华岗早期著作有感》,百年潮1999年第8期;
    [12]郭群、涂榉耀:《浅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宣传》,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18期;
    [13]秦文志:《抗战时期中共新闻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反应》,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4]匡宁:《试论抗战时期中共报刊的抗日动员宣传工作》,党史文苑(下半月)2010年1月;
    [15]宴雪平:《江西国统区社会动员研究,1928—1945》,厦门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16]王玉全:《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17]黄建平:《20世纪20—60年代中国政治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绩效及其评估》,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5期;
    [18]王树华、文育富:《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评析及启示》,军事历史2009年第3期;
    [19]张桂霞、吴春晖:《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0]杨建中:《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21]左玉珍、徐彬:《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绩效及其评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2期;
    [22]徐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论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5期;
    [23]关海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述论》,中共党史资料2009年第2期;
    [24]罗凌波、唐治国:《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模式的历史考察》,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第1期;
    [25]张孝芳:《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分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5期;
    [26]黄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评析》,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7]周岑银、白少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成因和影响及启示》,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
    [28]邓文:《简论苏区政治动员的形式及内容》,党史文苑2001年第1期;
    [29]林伟京:《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齐鲁学刊2007年第1期;
    [30]刘振华:《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运动建党方式》,理论探讨1999年第1期;
    [31]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2期;
    [32]林伟京:《试析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动员的内容与方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3]李明:《苏维埃革命初期的中共政治动员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34]周晓东、卫静春:《特种教育与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政治动员——以江西为中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5]杨丽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动员及其效力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36]吴开松:《当代中国危机动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37]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38]朱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探析——以革命党向统治党转变为视角》,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39]关兴:《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动员研究——以华北T县为例》,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0]韩成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41]张晓磊:《突发事件应对政治动员与行政应急法治》,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42]李征:《简论“政治动员”》,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43张敏卿:《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战略口号三次变化的历史特点及经验》,江汉论坛2005年7期;
    [44]孔繁斌:《政治动员的行动逻辑—一个概念模型及其应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5]白雪:《政治动员的表现逻辑》,河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46]孙远东:《政治动员与政策过程》,苏州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47]吴莉莉:《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安徽文学2008年第12期;
    [48]刘永生:《中共早期湖南乡村政治动员论析》,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5期;
    [49]王长付:《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政治动员分析》,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50]陈华森:《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社会政治研究2004年第8期;
    [51]林伟京:《转型时期党的政治动员实效下降的原因分析》,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52]刘卫华、李艳:《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党史文苑2010年第11期;
    [53]刘荣刚:《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现实思考》,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4期;
    [54]季仲新:《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前政治动员特点探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55]林伟京:《建国前毛泽东的政治动员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1期;
    [56]陈廷湘:《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与抗战民众动员》,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3期;
    [57]徐彬:《论政治动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05年第1期;
    [58]张新萍:《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动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2期;
    [59]胡俊修钟爱平:《〈群众〉杂志与中共抗战时期的社会动员》,2013年1月30日;
    [60]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2期;
    [61]邓彦、钟添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动员机制》,求实2004年第11期;
    [62]罗佳、刘小龙:《网络动员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改进》,求实2006年第3期;
    [63]郑忠、高萍萍:《抗战时期日军暴行的文化分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
    [64]郑永廷:《论现代社会的社会动员》,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
    [65]王永恒:《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大后方工人的政治动员》,报海钩沉2009年第11期;
    [66]王永恒:《媒体的力量》,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67]刘甜:《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周刊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硕士论文。
    新华日报
    新华报
    中央周刊
    抗日旬刊
    新中华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