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上海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选择上海城市为研究对象,把城市休闲空间分为休闲物质空间(休闲供给)与休闲行为空间(休闲需求),分别对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它们各自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其问题,对上海城市休闲空间布局提出了一些创建性的调整构想。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研究部分,共四章,第一章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手段,突出本文研究的重点,提出论文的研究的框架;第二章是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对一些关键词的界定;第三章介绍了城市休闲空间布局依据的一些相关理论;第四章对城市休闲空间做了相关概述,包括休闲空间的构成要素、城市休闲空间类型、城市休闲空间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第二部分,以上海城市为例,对其城市休闲空间布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共五章,其中第一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上海城市休闲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二章,对上海休闲物质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章里,把休闲物质空间分成公益性的休闲空间与商业性的休闲空间,分别对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各自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休闲空间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章,对休闲行为空间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其影响因子,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出上海市民休闲行为在空间上的表现特征;第四章,总结出休闲物质空间与行为空间在布局上表现出的特征,并对各自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针对休闲物质空间与行为空间在布局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调整构想。
The Thesis divides the city leisure space into the substance space (at an angle of leisure supply) and behavior space (at an angle of leisure requirement), respectively analyses the affecting elements in their space layout, summarizes their characters and problems, finally, gives some suggestion to settle thes,e problem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is the research about the theory, the other is the case analysis. The first part includes four chapters. Chapteri lays 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analysis frame, summarizes the key points . Chapter2 gives the status quo in the research of urban leisure in China and abroad, defines the correlative concepts about urban leisure. Chapter3 introduces some correlative theories about the layout of the urban leisure space. Chapter4 analyses the elements, the sorts and the forms of the urban leisure space.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five chapters. Chapter1 analyses the foundation of the urban leisure in Shanghai, using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Chapter2 analyses mainly the layout of the leisure substance space. Chapter3 analyses the leisure behavior space. Chapter4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s of the layout of the city leisure space, meanwhil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which lie in the layout of the city leisure space. Chapter5 puts forwar
    d some innovative suggestions about the layout of the city leisure space.
引文
1. Beard.J.G.and Ragheb,M.G.1983.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
    2. Edward Inskeep. Tourism planning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Newyork: VNR.1991.
    3. Stephen L. Smith. Recreation geography.London:Longman,1995.
    4. 白雪莲,王丰年.走向休闲社会:中国未来前景的展望.《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
    5. 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规划师,14(4)
    6.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2(3).2003
    7.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1),2003
    8. 查萍,郑颖等.上海城市绿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上海建设科技,1996年5月
    9. 查萍等,上海城市绿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上海建设科技,1996年
    10. 陈勇,桂林城市游憩的结构与功能,中山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 柴彦威,刘志林,现代城市时空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12. 戴淞年,殷明发,上海都市导游,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范征.休闲经济在上海勃兴.《东方经济》,2000,2
    14. 方田红,郑建瑜等,关于上海休闲业的初步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2
    15. 方田红,周艳丽等,“上海环球嘉年华”的启示,旅游科学,2004年第1期
    16. 风景游憩林与城市公共绿地,中国园林,13(5),1997
    17. 冯彩云,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学会月刊,2002年2
    18. 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
    19. 郭旭,郭恩章等.营造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以邯郸市休闲空间环境设计为例,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6月,第35卷第3期
    20. 郭旭等,营造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以邯郸市休闲空间环境设计为例,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35(3),2002
    21. 国家旅游局,2000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2. 国家旅游局,2002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3. 海丽华.休闲时代即将来临,你会休闲吗?《读者导报》,2002,10月18日
    24. 侯国林,黄震方.城市商业游憩区旅游开发的原则与产品体系,城市问题,2001年第1期
    25. 胡燕雯.环城市休闲度假带的开发模式及发展,改革与开放,2003年8月
    26. 胡运骅,构筑上海城乡一体化的绿化体系,住宅绿化,2002年3月
    27. 胡运骅,上海城市绿化的建设与发展,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3月
    28. 胡运骅.开创上海城市绿化的新局面.城市环境的保护与建设,2002年4月
    29. 胡志毅、张兆干,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分析——以南京市为例,经济地理,22(1),2002
    30. 黄羊山,游憩初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31. 黄震方、侯国林,大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机制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7(4).2001
    32. http://www.citytour.com.tw/ioshanghai/leisure/index.asp
    33. 蒋秀兰.公共图书馆休闲功能之探讨.《贵图学刊》,2000,2
    34. 杰弗瑞,戈比著,张春波等译,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35. 林南枝,李天元.旅游市场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36. 刘邦凡,休闲、休闲经济与城市经济,自然辩证法,18(2).2002
    37. 刘松龄,从CBD到RBD——传统CBD发展方向探析,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9月
    38. 刘葳,RBD与CBD的共生模式,科技经济市场,2003年2
    39. 刘伟强,北京旅馆业的时空结构解析,旅游学刊,1998年第6期
    40. 刘志林,柴彦威,龚华,深圳市民休闲时间利用特征研究,人文地理,2002年第6期
    41. 马惠娣.休闲产业应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研究》,2000,8
    42. 秦学,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经济地理,23(2),2003
    
    
    43. 秦学.现代都市游憩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以宁波市为例,中南林业大学2001毕业硕士论文,www.cnki.net
    44. 全秋梅.上海新天地经营模式分析案例,中国经营报,2003年12月2日
    45. 上海都市旅游图,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新版
    46. 上海公园指南,http://www.fuqu.com/date/02/100.htm
    47. 上海统计局,2000上海统计年鉴,www.statis-sh.com
    48. 上海统计局,2002上海统计年鉴,www.statis-sh.com
    49. 世博会催化上海城市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国际金融报,2003年11月24日
    50. 宋国良,上海离“世界城市”又多远,上海综合经济,2003年9月
    51. 孙彤.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52. 唐华.五大消费欲擎半边天.《新闻晨报》,2002,9月10日
    53. 王新.上海城市布局调整蕴含新商机,远东经济画报,http://property.shqp.gov.cn/gb/content/2003-10/24/content 11374.htm
    54. 王兴中,人文地理学概论,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55. 文化街简介,www.grassy.org/duolun/intro.htm
    56. 王雅林,城市休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57. 王云林,郭焕成,略论大都市郊区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为例,旅游学刊,2000年第2期
    58.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上海市为例,地理科学,21(4),2001
    59.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地理学报,49(2),1994
    60. 吴必虎等,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中国园林,19(5),2003
    61. 吴承照,游憩效用于城市居民户外游憩分布行为,同济大学学报,27(6),1999
    62. 吴承照,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中国园林,1999年第5期
    63. 吴辉,从“生态城市的内涵”看上海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8月
    64. 吴颖文,王解.上海城市绿化事业管理的新思路,生态经济,2001年第4期
    
    
    65. 许峰.城市休闲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以泰安市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毕业硕士论文,www.cnki.net
    66. 许峰.旅游城市休闲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旅游学刊,2001年第5期
    67.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8. 严国泰,休闲街的品位与都市旅游——上海衡山路休闲街改造思索,11(1),2000
    69. 杨新军,城市旅游的景观空间分析,国土开发与整治,10(3)2000
    70. 夜上海时尚休闲街区.http://www.fuqu.com/date/01/111.htm
    71. 俞晟,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72. 俞晟,城市游憩绿地建设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2002
    73. 俞晟,城市游憩系统配置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未刊),2002
    74. 俞晟、何善波,城市游憩的社会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003
    75. 俞晟、何善波,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布局研究,人文地理,2003年第4期
    76. 员疆.城市游憩产业系统分析,人文地理,1998年6月
    77. 郑杨.城市旅游休闲服务网络的建设,旅游学刊,1998年第2期
    78. 钟英莲,阎志强,大城市老年人闲暇生活特征及对策,时常与人口分析,2000年第2期
    79. 朱传保,唐晓莲.刍议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建设,2003年第10期
    80. 庄志民,构造都市游憩购物新空间,上海工商,2001年第11期
    81. 邹再进、罗光华,论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相关规划的关系,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8(2),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