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一定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职业自我意识也同样在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例如:性别、教龄、所教学科、职务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教师职业胜任度、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和教师职业专门性三方面的认识来分析教师职业自我意识所受以上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分析差异性,最后总结出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选取一所县城中学和一所城市小学作为研究个案,主要通过收集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的了解教师对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各个方面的看法,通过对其的分析,笔者发现教师对职业自我意识各个方面的认识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对各个细微问题的认识上却存在很大差异性。最终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教师职业自我意识起到促进作用。
Teachers are the subject of the teaching of educational process. It is obvious that teachers decide schools'developing orientation and effective students'growing direction to a large extent. Anything's development get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from both itself and outside factors, the same as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ing occupation, for example, the sax, the age, the teaching age, the teaching subject and the post effect. The thesis analyze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ing occupation which gets the influence from the four factors in teachers are equal to post, the post's social situation and the post's specialiy. And analyze difference, then summary the effective factors of the teaching occupation's self-consciousness.
     The thesis as a research case selects a middle school in county town and a primary school in city, the main method of researching was collect materials and questionnaires to recognizes deeply the teachers'opinion about the factors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ing occupation, pass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writer found that it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that teachers recognize the factors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ing occupation, but there are more different in each subtle site. Finally, finding the effective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my views and advices, I hope that it plays an encourage role in improving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ing occupation.
引文
[1].李德显,杨淑萍.日本教师文化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119.
    [2].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现状调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个实验区为例.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5.
    [3].近藤大生.职业与教育——职业指导论.宇欣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161.
    [4].王木丹.论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教育研究.2000,09.
    [5].李渊洲.我们塑造什么样的教师文化.教育发展研究.2006(6A)
    [6].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7].张俊杰.新时期教师职业意识试论.黑河教育.1997,02.
    [8].吕跃军.浅议人才评价机制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4.
    [9].石生莉.教师文化研究新取向教师新专业文化的确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
    [10].佐藤学.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8.
    [11].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中国电化教育.2002,02.
    [12].李德显,杨淑萍.日本教师文化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187-194.
    [13].梁玉华.教师角色意识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中国教师.2005,12.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鲁杰,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佐藤学[日],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郑金洲.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王铁军.学校教育社会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8].刁培萼.教育文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9].李德显,杨淑萍.日本教师文化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10].吴玲,周元宽.当代教师文化使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11].陶志琼.教师的境界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叶澜,王铁军.学校转型中的教师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3].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傅道春.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5].郑金洲.教师的思考与言说.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16].李竹琴.从社会学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导刊.1997,5.
    [17].冯铁蕾.高校教师的自我职业意识与德育功能.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18].沈春英.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意识探析.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19].王均平.红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现状----大学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调查.教育.1996,4.
    [20].尚国营.加入WTO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意识.教育探索.2007,9.
    [21].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教育导刊.2002,4.
    [22].张凤琴.教师文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教育科学版).2004,11.
    [23].罗乔敏.教师职业意识简论.上海教育科研.1991,6.
    [24].李春玉,王德全.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及其培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9,4.
    [25].盛正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9,1.
    [26].蒋文昭.校本课程开发对改善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的作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7].王均平.大学教师职业意识、行为引导对策.江汉论坛.1997,3.
    [28].吴春华.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建构.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9].李竹琴.从社会学谈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导刊.1997,5.
    [30].宋宇红.城市小学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1].傅英宝.从教师“教育爱”谈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1.
    [32].刘磊,傅维利,董光恒.关于“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3.
    [33].孙慧.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的研究.教育探索.2004,10.
    [34].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教育科学.2001,2.
    [35].刘春芸,王琪.呼唤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0.
    [36].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教育研究.2001,12.
    [37].曹娟.教师的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的相关研究.天津师大学报.2000,5.
    [38].许凤琴.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
    [39].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40].金崇芳.教师文化邹议,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
    [41].马玉宾,熊梅.教师文化的变化与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42].章云珠.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建.教育探索.2007,1.
    [43].赵炳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教育研究.2006,7.
    [44].牛利华.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的生命关怀.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45].杨跃.教师职业自我认同与师生纯粹关系的创生.上海教育研究.2003,6.
    [46].蔡莉.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
    [47].叶平枝.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建构.教育科学.2004,4.
    [48].罗晓,杨俊茹,李慧.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差异比较.集美大学学报.2004,12.
    [49].闫江涛,杨淑芳,张国琴.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思考.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6.
    [50].孟凡利,李斌.我国教师文化研究:盘点与思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1].耿文侠,冯春明.中小学教师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研究.2000,7.
    [52].耿文侠.中学教师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与高师教育目标的调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53].王璐.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文化重构.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3.
    [54].赵文平,于建霞.多维视野中的教师文化研究.教师发展研究.2007,6.
    [55].马玉宾,熊梅.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现状与重建.上海教育科学研究,2008.1.
    [56].邓涛,鲍传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外国教育研究,2005.8.
    [57].罗艳红.教师文化塑造:意义、困境与路径.教育与管理.2005,2.
    [58].梁玉华.教师角色意识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中国教师.2005,12.
    [59].陈龙图.试论教师的“专业自我”.教学与管理,2008,18.
    [60].方英.残疾人的角色扮演及其问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1].孙春福.基于“学校型组织”理念的教师文化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大学,2008.
    [62].宋大伟.个人生活视野下新教师专业自我意识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6.
    [63].张莉.教师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4].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硕士学位论文).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
    [65].王小敏.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66].田亚妮.以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67].于杨.专业视阈下的国际教师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68].张海峰.包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成熟度的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9].陈莹.城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70].张莉.教师文化研究---基于教师休息室的教师文化透视:(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71].杨慧囡.教师自我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72].巫肇胜.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期待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中共江苏省党校,2007.
    [73].方信文.农村中小学教师文化反思与重建:(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74].富丽磊.小学不同性别课堂管理的差异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75].李向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76].孙士芹.初中教师职业生活状态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7].陈春阳.从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走向合作的教师文化:(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78].瞿虹.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论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79].葛玉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0].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硕士学位论文).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
    [81].杨晓峰.拉萨市中学汉族教师职业责任心的倾向及其归因:(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2.
    [82].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冲建设:(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83].王益兰.我国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84].王晓燕.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师职业良心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85].卢维兰.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6].秦浦红.中学教师的入职阶段角色认同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87].于慧慧.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来自湖南省小城市中学的调查:(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88]. Russell,T.,&Korthagen,F.(1995).Teachers who teach teacher:reflections on teacher education.Falmer Press.
    [89]. Posner.G.J.field Experience:Method of Reflective Teaching.New York:Longman,1989,P.22.
    [90].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91].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