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柳州市人力资源开发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引文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年版。
    2、国家劳动总局技工培训局:《技工培训工作文件汇编》,劳动出版社,1981 年版。
    3、吉林技工师范学院《职业教育手册》编委会:《职业教育手册》,技工教育编辑部出版,1983年版。
    4、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司:《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版。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3 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 年5 月。
    7、教育部:《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1999 年9 月9 日。
    8、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国教育报,2000 年3 月21 日。
    9、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2000 年。
    10、教育部:《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2002 年3 月27 日。
    11、尹鸿祝李术峰: 李岚清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中国教育报》2002 年7 月30 日第1版。
    1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 年8 月。
    13、教育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2004 年1 月6 日。
    14、周济在教育部党组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上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持续 健康协调发展》,2004 年3 月。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2、靳希斌:《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靳希斌:《从滞后到超前——20 世纪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范先佐:《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5、杨葆琨,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6、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7、赖德胜:《教育与收入分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8、张铁明:《教育产业论》(第二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9、袁振国:《教育改革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10、马佳宏:《教育新视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多维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1、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2、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13、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14、赵秋成:《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1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课题研究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年版。
    16、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版。
    17、胡锦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2003 年12 月年版。
    18、孙震翰:《21 世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前瞻——城市职业教育预测规划和城市就业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19、欧阳河:《职业教育五十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20、钱明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21、李步斗:《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论丛》,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22、孟广平:《面向21 世纪我的教育观——职业技术教育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23、孙启林:《职业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24、牛征:《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基本理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25、鲜组德:《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年版。
    26、冯煜:《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7、HEP. Research and studies program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New trends i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manag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 UNESCO 1995.
    28、Inderinct Gill, Fred Fluctman. Skills and change:constrains and innovation i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orld bank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1997.
    1、申家龙:《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新乡),2000 年第5 期。
    2、张家勇:《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思考》,职教通讯,2001 年第1 期。
    3、石伟平徐国庆:《我国城市中职办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1 年第2 期。
    4、黄雯:《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人才开发,2001 年第9 期。
    5、陈丹辉:《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初探》,北京成人教育,2001 年第11 期。
    6、孙可娜:《职业教育实现我国人力资源优化与升级的重要途径》,理论研究,2002 年第1期。
    7、汤重天:《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初探》,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2 年第2 期。
    8、颜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金凌职业大学学报, 2002 年第2 期。
    9、陈最华:《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 年第2 期。
    10、杨绪利:《我国职业教育学发展历程分析》,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2 年第2 期。
    11、郑声衡:《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年第2 期。
    12、许荣远:《试论人力资源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中国电力教育,2002 年第3 期。
    13、张振元:《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导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年第3 期。
    14、薛必银:《试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与战略选择》,中国电力教育,2002 年第3 期。
    15、李延:《面向21 世纪的人才资源变革与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年第4 期。
    16、刘志国:《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职业教育》, 经济师,2002 年第5 期。
    17、任春艳:《建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探析》,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 年第5 期。。
    18、仇邵平、陈凯:《再度审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2 年第5 期
    19、刘春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构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辽宁高职学报,2002 年第6 期。
    20、樊慧英:《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西部人力资源开发》,职教论坛,2002 年第19 期。
    21、宋斌:《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 年第28 期。
    22、李玉英:《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工会理论和实践,2003 年第3 期。
    23、蒋菊花:《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南京农专学报,2003 年第3 期。
    24、杨帆:《人力资源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3 期。
    25、叶沈良:《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设想》,观察与思考,2003 年第4 期。
    26、裘伟廷:《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 年第7 期。
    27、张宏业:《新经济时代人才观念的转变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国流通经济,2003 年第9 期。
    28、欧阳育良,戴春桃:《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4 年第1 期。
    29、马数超:《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条件保障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年第2 期。
    30、王明达:《努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工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年第2 期。
    31、赵凯:《我国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其发展政策研究》,科技导报,2004 年第2 期。
    32、周稽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均衡、全面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年第2 期。
    33、王莹中国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半月谈2004 年第2 期。
    34、徐俊元:《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第4 期。
    35、徐俊元:《试论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职教论坛,2004 年第7 期。
    36、庄西真:《论职业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成人教育,2004 年第12 期。
    1、黄建标:《加快柳州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广西市场与价格,2000 年第11 期。
    2、梁学良:《我国加入WTO 后柳州市工业发展初探》,2002 年第12 期。
    3、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全区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学习资料汇编》,2003 年。
    4、中共柳州市建委委员会柳州市建设委员会:《柳州建设》,2003 年第1 期。
    5、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柳州党史》,2003 年第3 期。
    6、田茂林:《建立创新机制提升柳州国企竞争力》,企业天地,2003 年第3 期。
    7、姜云飞:《新型工业化——再创柳州工业辉煌的必由之路》,计划与探索,2003 年第4 期。
    8、马数超:《广西(柳州市、河池市)职教调研报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年第5 期。
    9、刘运明:《整合资源再造一个工业柳州—一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及河东新区基础工程破土动工》,南方国土资源,2003 年第7 期。
    1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2003 年7 月。
    11、张彬,韦英才,梁浒:《柳州市工业产业布局分析研究》,广西经贸,2003 年第10 期。
    12、李格:《“十五”时期柳州市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划》,广西市场与价格,2003 年第11 期。
    13、柳州市教育局:《龙城教育》,2004 年第1 期。
    14、陈向群:《政府工作报告—2005 年2 月26 日柳州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柳州日报》2005 年3 月18 日,第3 版。
    15、陈坤:《信息化为我区制造业扬帆》,《广西日报》2005 年1 月26 日,第7 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