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和生态科学研究的促进下,当代人类的伦理价值观正在从“人类利益中心主义”朝着“生态利益中心主义”方向转变,世界贸易随之步入环保时代,环境保护也走进了全球贸易的范畴。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国际化、经济化和政治化,加之各国的经济、技术和环境因素的差异,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加深,两者的关系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对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正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因而,将环境要项纳入贸易发展决策已显得极为紧迫与重要。本文试图从多种角度,用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如生态学、环境法学、环境政治学、系统学、博弈论等多种理论和方法来考察环境与国际贸易的本质关系与发展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环境与贸易的政策选择与发展对策。
     (一)
     本文总体上分三章进行研究论述:
     第一章 “环境与国际贸易”,对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尤其是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通过环境对国际贸易负面的制约与正面的促进两个主要方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环境与国际贸易”这一热点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是环境与国际贸易在当今的环境革命时代发展变化的结果,从深层次来看,它既体现了具有内在增长机制的贸易活动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具有内在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环境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具有矛盾的关系,也同时反映了环境与贸易在本质上具有的统一关系。本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节,着重分析国际环境法规对国际贸易的制约作用,并且对国际环境法规的贸易条款与世贸组织协议条款的相互关系作了补充性的说明;第二节,从环境壁垒的内涵、形成、表现形式及特征等诸多方面完整地解析了环境壁垒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三节,透过对世界环境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的分析,着重阐述了环境作为一种国际贸易资源与产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上的对抗与协调”,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全面剖析了世界经济南北双方之间在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上的利益博弈关系。本章在上章提供的大量现实背景的基础上,从国际环境政治对国际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角度,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围绕环境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与合作。本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节主要论述了南北双方在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上的不同位势的深刻根源,由此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探讨了环境殖民主义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与争论,并指明其加速国际经济秩序失衡的恶劣影响。第二节在建立一个支持性和开放性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大前提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建立国际环境贸易制度,以期为当今世界在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提供一个制度框架。第三节以中国作为典型进行实例研究,具体而充实地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中遭受的巨大压力与动力。
    
    ·2·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
     第三章“我国环境与贸易的政策选择与发展方略”,在前两章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
    上,根据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自身需要,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战略对策。本章具体安
    排如下:第一节,着重论述了我国必须以追求生态环境、经济、外贸与社会效应相统一的
    可持续发展效益为中心,站在促使对外开放的各个方面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指导思想
    高度来进行国家宏观政策的选择,进而做到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提高外贸竟争力的重要方
    面来抓,树立环境竟争力。第二节主要是探讨中国环境产业的发展战略,建议我国应以发
    展环境产业为契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走“内需一外贸”型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
    变我国在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上总是被动消极的局面。第三节揭示当前我国环境贸易参与
    国际竞争的障碍,从寻求提高的途径与措施的思路出发,初步提出了我国环境贸易的国际
    竟争策略。
     (二)
     本论文具有一定新意的观点包括:
     卫、笔者在现阶段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性提出国际经济领域应建立与完
    善一套环境贸易制度,即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制定实施一系列协调和规范国际经贸关系的
    政策与措施。
     2、笔者基于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考虑,提出建立以上海、台湾、香港三地为核心的
    “两岸三地环境贸易基地”的想法,以推动中国大力发展环境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环境贸
    易。
引文
1、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夏出版社、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99年版。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大卫·格林纳韦:《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
    6、陈同仇、薜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郭金龙:《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际比较》,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
    8、李成勋:《经济发展战略学》,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9、陆穗峰:《环境保护与对外经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版。
    10、陈学彬:《博奕学习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温彬:《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游戏规则与中国对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
    12、A·科特雷尔:《环境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3、王金南:《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徐嵩龄:《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实例与理论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斯泰恩·汉森:《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与贫困危机—发展经济学的展望》,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7、郎一环等:《全球资源态势与中国对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18、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997、1999年版。
    19、唐海燕:《国际贸易环境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焦必方:《环保型经济增长—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张群:《当代环境—生产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22、迈克尔·杰伊·波隆斯基、阿尔玛·明图—威蒙萨特:《环境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3、曹凤中、孙子孟:《经济·环境·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贸易的环境影响》,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6、大卫·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获得全球环境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7、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贸易走向未来》,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8、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姚贤镐:《国际贸易学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年版。
    30、宋立刚、黄卫平等:《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1、江林:《世界各国(地区)现行贸易政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2、王方华、张向菁:《绿色营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33、曹凤中、马登奇:《绿色的冲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4、徐嵩龄:“中国能从发达国家的环境产业发展实践中学到什么”,《新华文摘》2000年第9期。
    35、徐嵩龄、钱薏红,“论亚太经合组织的环境市场及中国的政策思考”,《中国软科学》1998年第7期。
    36、李金昌:“积极发展我国的环境产业”,《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37、邵望予:“乌拉圭回合《贸易与环境的决议》与我国的对策”,《国际经贸探索》1995年第3期。
    38、施用海:“GATT/WTO:《贸易与环境》”,《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2月22日、2月23日。
    39、程大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2期。
    40、俞淮深、沈慧:“WTO的环境规则与我国外经贸的发展策略”,《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第2期。
    41、谈臻:“国际经贸中的环境壁垒及其法律对策”,《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第10期。
    42、赵节:“试析环境贸易壁垒的成因及我国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第12期。
    43、杨积健:“中美在环境贸易领域的合作”,《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第4期。
    44、姜义琴、胡石清:“跨世纪环保装备工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外科技信息》1999年第3期。
    45、卢新德:“论全球绿色浪潮与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2期。
    46、许红兵:“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和我国的对策”,《福建论坛》1998年第8期。
    47、周尚意、王文菲:“国际贸易中环境措施的公平性分析”,《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
    49、徐华清:“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分析及对策建议”,《环境保护》1999年第1期。
    50、课题组:“规划全方位—中国环境服务贸易开放策略研究”,《国际贸易》2000年第6期。
    51、程远、吴敏辉:“排污权市场交易理论研究”,《环境保护》1998年第3期。
    52、曹凤中、杨昌举、沈晓悦:“不容回避的加速日程—我国环境产品及服务领域的提前自由化”,《国际贸易》1998年第3期。
    53、李永江:“对外经贸政策和环境保护”,《中国中小企业》1998年第10期。
    54、王军华:“论金融业的‘绿色革命’”,《生态经济》2000年第10期。
    55、严建苗:“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环境保护”,《世界经济》1993年第9期。
    56、金祥荣、陆菁:“现行绿色贸易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57、曲如晓:“国际环保大趋势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1期。
    58、金慧华:“简论环境贸易措施”,《国际贸易》1994年第7期。
    59、张宝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世界经济》1996年第12期。
    60、梁琦:“国际贸易中的环保态势剖析”,《生产力研究》1997年第6期。
    61、温小乐、林征峰:“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环境标志”,《生态经济》2000年第8期。
    62、刘燕春:“环保问题引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的对策”,《国际经贸探索》1995年第2期。
    63、钱箭星:“环境保护·贸易政策·WTO”,《国际贸易论坛》1999年第5期。
    64、曾凡银、冯宗宪:“贸易、环境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65、狄雯华、王学军:“环境技术变革的经济机制分析和政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第2期。
    66、蒙子良:“全球性贸易危机和贸易政策的新动向”,《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3期。
    67、司金銮、袁星候:“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生态经济》2000年第2期。
    68、吕永龙:“风险投资如何推进环境技术产业化”,《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年第3期。
    69、王海峰、宋建军:“环保产业—新经济助推器”,《中国经济信息》1998年第23期。
    70、沈满洪:“环境制度经济学的构建”,《生态经济》2000年第2期。
    71、曲格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环境管理”,《环境保护》1999年第4期。
    72、张若思:“世贸组织关于环境措施的争端解决实践”,《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9期。
    73、张小瑜:“经受环境保护飓风的考验—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对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1999年第2期。
    74、王毅:“全人类共同的目标—贸易与环境的初步探讨”,《国际贸易》1997年第2期。
    
    
    75、长谷山崇彦:“环境资源问题和国际贸易”,《国外财经》1996年第2期。
    76、许罗丹、申曙光:“国际贸易中的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77、强永昌:“环境规制与比较竞争优势”,《世界经济文汇》2001年第1期。
    78、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经济全球化构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1期。
    79、曲如晓:“寻求最佳方案—协调环境保护与竞争力措施”,《国际贸易》2001年第2期。
    80、张坤民:“浅谈我国环境贸易现状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环境保护局1994年印。
    81、靳云汇、刘学、杨婉华:“及早参与—中国加入CDM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2000年第6期。
    82、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与人类的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83.R·卡逊:《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84、J·M·安德森:《环境生态学》,辽宁出版社1987年版。
    85、余谋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86.向强、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7、北京大学环境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气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合编:《面向21世纪的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8、延军平、黄春长、陈瑛:《跨世纪全球环境问题及行为对策》,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90、陈利秋、丁贤忠、韩进轩:《世界环境科技发展与实力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1、张坤民:“环境管理的政策创新”,《环境保护》1999年第11期。
    92、张坤民:“中国的环境战略及展望”,《生态经济》2000年第3期。
    93、国家环保总局:“九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大成就”,《环境保护》2000年第11期.
    94、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5、马骧聪:《国际环境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96、韩健、陈立虎:《国际环境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7、杨国华、胡雪:《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概述》,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98、L·考特:《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99、王明远:“略论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环境保护》1999年第1期。
    100、王曦、秦天宝:“中国环境法的实效分析”,《环境保护》2000年第8期。
    101、解振华:“1995年全国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情况的汇报”,《1996年中国环境年鉴》。
    102、李泊言:《绿色政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103、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104、李东燕:“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政治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第8期。
    105、解振华:“努力推进新时期环境外交工作”,《环境保护》2000年第7期。
    106、李克国:“环境殖民主义应引起重视”,《生态经济》1999年第6期。
    107、徐玉高、吴宗鑫、郭元:“治理全球环境问题的思考”,《环境保护》1998年第6期。
    108、田道勇:“南北关系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109、曲如晓:“环境政策的全球化——论环境政策的国际间协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期。
    110、林凌、黄剑雄:“环境问题对当代世界政治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1期。
    111、冯沪祥:《环境伦理学——中国环保哲学比较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
    112、刘大椿等:《环境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3、孙立平:《发展的反省与探索》,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版。
    
    
    114、岩佐茂(日):《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115、林娅:《未来与选择——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6、朱晓华:“环境伦理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影响”,《生态经济》2001年第2期。
    117、杨通进:“环境伦理与绿色文明”,《生态经济》2000年第1期。
    二、外文部分
    118、U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1992,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conflicts and opportunities.Report No. OTA-BP-94.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19、Trade and Environment Division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9, Background Document of High level symposium on Trade and Environment, Geneva, 15-16, march 1999.
    120、David G·Morgen, 1996,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cooperation in the APEC Forum.
    121、ESCAP, 1996, Enhancing Trade and Environment Linkages in Selected Environmentally Vulnerable Export-oriented sectors of the ESCAP Region.
    122、Host Siebert 1998, Economics of the Environment, Berlin, Heidelberg.
    123、Brian R. Copland and M. Scott Taylor Trade and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
    124、Anderson, Mandelker, Tarloc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and Polic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4.
    125、John Beghin and Michel Porter,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world Economy 1997.
    126、Candice Stevens,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rade, The world Economy 1993.
    127、Copeland. B, And S. Taylor,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A partial synthesi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5.
    128、The us shrimp-Turtle Appellate Body Report: Setting Guidelines to ward Moderating the Trade Environment conflict, Bridges Between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ctober, 1998.
    129、James Cameron Trade and Environment Cameron May Ltd, 1995.
    130、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Washington, Apr. 1999.
    131、UNDP, The use of Trade Measures in Selected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1995.
    132、Zarsky, APEC and the Environment: Guiding Principles, Innovative strategies 1996.
    133、Cameron, Demaret and Geredin,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search for Balance 1994.
    134、Dales, J.H., Pol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8.
    135、Taylor, P. Respect for Mature: 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
    三 部分提供信息与数据的网站:
    13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http://www.unep.org/
    13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http://www.oecd.org/
    138、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http://iisdl.iisd.cal/
    139、环境虚拟图书馆:http://elosys.drdr.virginia.edu/Environment.heml/
    140、可持续发展虚拟图书馆:http://www.Ulb.ac.be/ceese/Sustvl.heml
    
    
    14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http://iisdl.iisd.ca/trade/cciced/default.htm
    142、绿色时报:http://www.greentimes.com.cn
    143、中国环境科学:http://www.craes.unep.net
    144、中国经济信息网(环境发展):http://sd-ep.cei.gov.cn
    145、环境及持续发展教育网:http://www.ied.edu.hk
    146、中国生态经济学论坛:http://csee.163.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