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汉代陶器生产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汉代是我国陶器生产突飞猛进的时期,在战国及秦代陶器生产的基础上,陶器生产的规模、种类及生产技术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新出现了低温铅釉陶等新的陶器种类。本文在对汉代灰陶、低温铅釉陶、印纹硬陶三大技术体系及陶窑的发现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对这三大技术体系及陶窑进行分期、分区及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合汉代各地区的历史发展,解析出这三大技术体系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属性,梳理出这三大技术体系所反映的文化因素构成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并进一步研究讨论这三大技术体系的分布与技术传播或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生这些技术或文化传播的动因。
Han dynasty is a soaraway period of pottery prod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development in the Warring States and Qin Dynasty. The scope, type and productiontechnology were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re appeared such new pottery types as lowtemperature lead glazed pottery. Based on the classified statistics about the discovery ofgrey pottery, the low temperature lead glazed pottery and the stamped hard pottery, and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history in Han dynasty, this dissertation conducts a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the staging, partitions and relevant questions of the threemajor technical systems and kilns in order to parse out the attributes of cultural factorsinvolved in the three systems, to figure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factors andreflection of its development, to discus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systems, technologycommuni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influences, and to discuss thedriving factors for such technology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引文
[1]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13页,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第一版。
    [2]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徐水县文物管理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等:《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2年11期961—986页。
    [3]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123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4]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6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第7次印刷。
    [5]同上。
    [6]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107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第5次印刷。
    [7]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114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第5次印刷。
    [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70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第7次印刷。
    [9]杨哲峰:《关于洛阳金谷园汉墓IM337的年代——兼论洛阳地区出土的南方釉陶》,《华夏考古》2003年2期78页。
    [10]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122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第5次印刷。
    [1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6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第7次印刷。
    [12]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74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第5次印刷。
    [13]苏秉琦:《宝鸡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1948年。
    [14]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
    [15]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107—167页。
    [16]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郭家湾汉墓》,《考古学集刊》第11集187—221页。
    [17]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韩保全、程林泉、韩国河编著:《西安龙首原汉墓》,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12月第1版。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出版,1980年。
    [19]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2期
    127—194页;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定县北庄汉墓出土文物简报》,《文物》1964年12期26—40页。
    [20]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21]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济宁郊区潘庙汉代墓地》,《文物》1991年12期48—65页。
    [22]湖南省博博物馆、湖南省文物研究所:《湖南资兴西汉墓》,《考古学报》1995年4期453—501页。
    [23]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耒阳市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辑100—166页。
    [24]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绵阳市博物馆:《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10期13—28页。
    [25]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107—167页。
    [26]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
    [27]河南省博物馆:《灵宝张湾汉墓》,《文物》1975年11期75—93页。
    [28]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潼关吊桥汉代杨氏墓群发掘简记》,《文物》1961年1期56—66页。
    [29]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12—30页;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
    5期9—20页;张达宏、王九刚、程林泉:《西安北郊龙首村军干所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6期20—31页;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康村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4期21—32页;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汉代积沙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5期25—33页等。
    [30]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10月第一版。
    [31]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湖南永州市鹞子山西汉“刘彊”墓》,《考古》1990年11期1002—1011页。
    [32]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市凤凰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3期239—247页。
    [33]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106—121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第5次印刷。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秦汉卷》674—6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35]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69—170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9月底7次印刷。
    [36]吕卓民:《从考古资料看秦汉时期咸阳的制陶业》,《文博》1989年3期51—55页。
    [37]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38]逢振镐:《汉代山东制陶业的发展》,《齐鲁学刊》1987年5期8—15页。
    [39]郑同修、杨爱国:《山东汉代墓葬出土陶器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3期317
    —346页。
    [40]李文正:《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的分期和类型》,《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1期87、89页。
    [41]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
    [42]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韩保全、程林泉、韩国河编著:《西安龙首原汉墓》,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12月第1版。
    [43]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44]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耒阳市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集100—166页。
    [45]苏秉琦:《宝鸡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1948年。
    [46]李知宴:《汉代釉陶的起源和特点》,《考古与文物》1984年2期91—95页。
    [47]王熠、田卫丽:《汉代铅釉陶发展综述》,《文博》2010年2期17—22页。
    [48]谢明良:《有关汉代铅釉陶器的几个问题》,《汉代陶器特展》,高雄市立美术馆,2000年;谢明良:《中国初期铅釉陶器新资料》,《故宫文物月刊》2008年12期;谢明良:《中国早
    期铅釉陶器》,《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台北经联出版社,2010年。
    [49]陈彦堂:《关于汉代低温铅釉陶器研究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4卷303—319页,文物出版社,2005年11月。
    [50]唐丽雅:《汉代两京地区出土铅釉陶器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51]高飞:《汉代铅釉陶及鉴定》,《收藏》2010年3期18—21页。
    [52]杜文:《中国古代釉陶发展脉络及馆藏举要》,《收藏》2011年9期78—80页。
    [53]杨哲峰:《汉墓结构和随葬釉陶器的类型及其变迁》,《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54]余静、滕铭予:《安徽淮河以南地区两汉墓葬的分期》,《东南文化》2008年6期13—20页。
    [55]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的研究》,《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
    [56]罗学正:《低温釉彩源流考》,《陶瓷研究》1990年2期36—41页。
    [57]朱铁权、王昌燧、毛振伟、李立新、黄烘:《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铅釉陶表面腐蚀物的分析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期266—269页。
    [58]彭适凡:《我国南方古代印纹陶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展望》,《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4期44—58页。
    [59]彭适凡:《我国南方古代印纹陶衰退原因考》,《江汉考古》1983年3期80—84页。
    [60]彭适凡:《我国南方古代印纹陶制作工艺的探讨》,《景德镇陶瓷》1984年S1期8—18页。
    [61]李伯谦:《我国南方几何形印纹陶遗存的分区、分期及其有关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1期38—56页。
    [62]杜耀西、李作智:《关于印纹陶与“几何形印纹陶文化”的问题》,《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20—23页。
    [63]陈旭:《中原印纹陶及其有关问题》,《中原文物》1981年1期30—35页。
    [64]廖根生:《中原商代印纹陶、原始瓷烧造地区的探讨》,《考古》1993年10期936—943页。
    [65]龙福廷:《论几何印纹陶纹饰的艺术特征和起源》、《南方文物》1996年1期93—97页。
    [66]李毓芳,《汉代陶窑初论》,《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第82页,1994年8月出版。
    [67]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第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68]熊海堂:《东亚窑业技术发展与交流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1月第1版。
    [6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秦汉卷》674—6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苏秉琦:《宝鸡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1948年。
    [2]杨家湾汉墓发掘小组:《咸阳杨家湾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10期10—15页。
    [3]程林泉、韩国河、杨军凯、吴春:《西汉陈请士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6期14—19页。
    [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丛葬坑发掘第一号简报》,《文物》1992年4期1—13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丛葬坑发掘第二号简报》,《文物》1994年6期4—23页。
    [5]郑洪春:《陕西新安机砖厂汉初积炭墓发掘报告》,《考古与文物》1990年4期31—56页。
    [6]呼林贵、侯宁彬、李恭:《西北国棉五厂95号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31—40页。
    [7]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西北医疗设备厂福利区92号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33—38页。
    [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投资策划服务公司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4期10—22页。
    [9]张达宏、王九刚、程林泉:《西安北郊龙首村军干所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6期20—31页。
    [10]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编:《西安龙首原汉墓甲编》240—244页,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11]马建熙:《陕西耀县战国、西汉墓葬》,《考古》1959年3期147页。
    [12]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12—30页。
    [1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投资策划服务公司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4期10—22页。
    [1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3—26页。
    [15]程林泉、韩国河、杨军凯、吴春:《西安市未央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25—32页。
    [16]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长安洪庆村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记》,《考古》1959年12期662—667页。
    [17]陈国英、孙铁山:《陕西省饲料加工厂周、汉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5期14-26页。
    [18]陕西省雍城考古队:《一九八一年凤翔八旗屯墓地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5期23—44页。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唐城队:《西安北郊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1年2期
    239—264页。
    [2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投资策划服务公司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4期10—22页。
    [21]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12—30页。
    [2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3—26页。
    [23]程学华、丁保乾:《西临高速公路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6期1—11页。
    [24]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孙德润、贺雅宜:《咸阳织布厂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5年4期10—28页。
    [25]陕西省宝中铁路考古队:《陕西陇县店子村汉唐墓葬》,《考古与文物》1999年4期3—29页。
    [2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张家堡新莽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5期4—20页。
    [27]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县官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5期17—29页。
    [28]咸阳秦都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28—41页。
    [29]郭清华:《陕西勉县老道寺汉墓》,《考古》1985年5期429—449页。
    [30]陕西考古所汉墓工作组:《西安北郊清理一座东汉墓》,《文物》1960年5期69—71页。
    [31]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饶家坝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4期32—36页。
    [32]王光永:《宝鸡市汉墓发现光和与永元年间朱书陶器》,《文物》1981年3期53—55页。
    [33]榆林地区文管会、绥德县文管所:《陕西绥德县四十里铺画像石墓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3期19—26页。
    [34]]绥德县博物馆:《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墓》,《文物》1983年5期28—32页。
    [35]郭清华:《陕西勉县老道寺汉墓》,《考古》1985年5期429—449页。
    [36]唐金裕、郭清华:《陕西勉县红庙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30—33页。
    [37]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管会写作小组:《米脂东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3期69—73页。
    [38]禚振西:《陕西户县的两座汉墓》,《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44—47页。
    [3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3—26页。
    [40]陕西省宝中铁路考古队:《陕西陇县店子村汉唐墓葬》,《考古与文物》1999年4期3—29页。
    [41]陕西考古所配合基建队:《陕西省185煤田地质队咸阳基地筹建处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3年5期15—25页。
    [42]杜葆仁、夏振英、呼林贵:《东汉司徒刘崎及其家族墓的清理》,《考古与文物》1986年5期45—56页。
    [43]王育龙:《西安昆仑厂东汉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9年2期43—48页。
    [4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唐城队:《西安北郊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1年2期239—264页。
    [4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3—26页。
    [46]貟安志、马志军:《长安县南李王村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4期64—71页。
    [47]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卷烟材料厂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3—12页。
    [48]尔雅:《陕西眉县白家村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5期9—14页。
    [4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中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陕西南郑苏家山汉墓发掘简报》,《文博》2012年2期3—9页。
    [50]石家庄市图书馆文物考古小组:《河北石家庄市北郊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1期52—55页。
    [5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北郊C8M574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5期7—11页。
    [52]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年河南新乡市火电厂墓地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8年2期39—64页。
    [53]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新乡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新乡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新乡李大召遗址战国两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5年4期5—13页。
    [5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鹤壁市博物馆:《鹤壁市后营古墓群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3期29—35页。
    [55]淅川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淅川县程凹西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7年1期17—
    19页。
    [56]南阳古建保护研究所:《南阳市烟草专卖局春秋、西汉墓葬的发掘》,《华夏考古》1999年3期46—52页。
    [57]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河南三门峡市火电厂西汉墓》,《考古》1996年6期6—15页。
    [58]驻马店市文物管理所:《河南上蔡县卧龙岗战国西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5年1期27-42页。
    [59]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60]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孝义张家庄汉墓调查记》,《考古》1960年7期40—52页。
    [61]长治市博物馆、晋东南文物工作站:《山西潞城县潞河东周、汉墓》,《考古》1990年11期989—996页。
    [62]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燕下都“6”号遗址汉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0年3期14—20页。
    [63]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所:《邢台曹演庄汉墓群发掘报告》,《文物春秋》1998年第4期1—21页。
    [64]邯郸市文物保管所:《邯郸市龙城小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4年6期67—76页。
    [65]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涉县北关发现一座西汉墓葬》,《文物春秋》1992年1期83—85页。
    [66]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昌平史家桥汉墓发掘》,《考古》1963年3期122—129页。
    [67]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昌平半截子村东周和两汉墓》,《考古》1963年3期136—139页。
    [68]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获鹿县文物保管所:《河北获鹿高庄出土西汉常山国文物》,《考古》1994年4期330—333页。
    [6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出版,1980年。
    [70]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94—95页。
    [71]洛阳博物馆:《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6期1—12页。
    [72]新乡市文物管理会:《1995年新乡火电厂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7年4期15—
    26页;新乡市文物工作队:《1997年春新乡火电厂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8年
    3期33—43页。
    [73]新乡市博物馆:《河南新乡市唐庄汉墓》,《考古》1987年11期1048—1050页。
    [7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蓼坞汉墓》,《华夏考古》2000年3期21—30页。
    [75]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巩义市康店叶岭砖厂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5年3期20—36页。
    [7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隆尧县文物保管所:《隆尧县双碑遗址发掘报告》,《河北考古论文集》1998年133—153页。
    [77]邯郸市文物管理处、涉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涉县索堡汉墓》,《文物春秋》1996年1期12—19页。
    [78]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79]山西省平朔考古队:《山西省朔县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5期432—441页。
    [80]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怀柔城北东周、两汉墓葬》,《考古》1962年5期219—239页。
    [81]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昌平白浮村汉、唐、元墓葬发掘》,《考古》1963年3期130—135页。
    [82]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8期1—10页。
    [83]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邢台南郊西汉墓》,《考古》1980年5期403—405页。
    [84]北京市古墓发掘办公室:《大葆台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6期23—29页。
    [85]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86]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五女冢新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5年11期4—19页。
    [87]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88]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94—95页。
    [89]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金谷园车站11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4期15—28页。
    [90]洛阳市二文物工作队:《洛阳邮电局372号西汉墓》,《文物》1994年7期22—33页。
    [91]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吉利区汉墓(C9M2441)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4期33—41页。
    [92]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郭家湾汉墓》,《考古学集刊》第11集187—221
    页。
    [93]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地区文化局:《河北阳原三汾沟汉墓群发掘报告》,《文物》1990年1期1—18页。
    [94]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95]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广灵北关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7期4—18页。
    [96]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东汉姚孝经墓》,《考古》1992年3期227—231页。
    [97]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94—95页。
    [98]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烧沟西14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4期29—35页。
    [99]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北郊东汉壁画墓》,《考古》1991年8期713—721页。
    [100]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汉画像空心砖墓》,《考古》1963年11期590—
    594页。
    [101]新郑县文物保管所:《新郑山水寨沟汉画像砖墓》,《中原文物》1990年1期33—38页。
    [102]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石家庄北郊东汉墓》,《考古》1984年9期810—812页。
    [103]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孝义张家庄汉墓调查记》,《考古》1960年7期40—52页。
    [104]李奉山:《太原金胜村9号汉墓》,《文物》1959年10期84页。
    [105]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2期
    127—194页;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定县北庄汉墓出土文物简报》,《文物》1964年12期26—40页。
    [106]周口地区文物工作队:《河南淮阳北关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4期34—46页。
    [107]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囊城茨沟汉画像石墓》,《考古学报》1964年1期111—130页。
    [108]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94—95页。
    [109]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北郊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8期33—40页。
    [110]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郭家湾汉墓》,《考古学集刊》第11集187—221页。
    [11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1年4期33—51页。
    [112]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河南荥阳河王水库汉墓》,《文物》1960年5期60—68页。
    [11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赵庄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6年2期60—74页。
    [114]张新斌、卫平复:《河南济源县承留汉墓的发掘》,《考古》1991年12期1084—1089页。
    [115]史殿海:《涿州凌云集团新厂东汉墓群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7年3期33—39页。
    [116]衡水地区文物管理所:《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文物春秋》1995年1期14—22页。
    [117]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怀柔城北东周、两汉墓葬》,《考古》1962年5期219—239页。
    [118]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天津蓟县邦均两座古墓的清理》,《考古》1985年6期568—570页。
    [119]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120]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李屯东汉元嘉二年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2期1—7页。
    [121]天津市文管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考古学报》1982年3期351—366页。
    [122]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唐寺门两座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4年3期34—42页。
    [123]河南省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偃师县南蔡乡汉肥致墓发掘简报》,《文物》1992年9期37—42页。
    [124]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发现东汉许阿瞿墓志画像石》,《文物》1974年8期73—75页。
    [125]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11期8—20页。
    [126]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管理处、离石县文物管理所:《山西离石再次发现东汉画像石墓》,《文物》1996年4期13—27页。
    [127]河北省文研所:《安平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89年1-2期70—77页。
    [128]洛阳博物馆:《洛阳东汉光和二年王当墓发掘简报》,《文物》1980年6期52—56页。
    [129]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94—95页。
    [130]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防爆厂住宅小区汉墓M62、M84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08年4期4—13页。
    [13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密县后士郭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7年2期145—153页。
    [132]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孝义张家庄汉墓调查记》,《考古》1960年7期40—52页。
    [133]唐山市文管处,滦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滦县新农村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2年4期27—37页。
    [13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阜城桑庄东汉墓发掘报告》,《文物》1990年1期19—30页。
    [135]张家口地区博物馆:《河北涿鹿矾山五堡东汉墓清理简报》,《文物春秋》1989年4期24—35页。
    [136]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平谷县西柏店和唐庄子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5期240—245页。
    [137]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蓟县文物管理所:《天津蓟县西关汉墓2006年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1期1-11页。
    [138]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考古学报》1985年2期223—266页。
    [139]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8期4—32页。
    [140]安徽省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县文化局:《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8期12—31页。
    [141]徐州博物馆:《徐州西汉宛朐侯刘埶墓》,《文物》1997年2期4—25页。
    [142]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2期2—18页;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143]山东省博物馆临沂文物组:《山东临沂西汉墓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竹简的简报》,《文物》1974年2期15—26页;山东省博物馆、临沂文物组:《临沂银雀山四座西汉墓葬》,《考古》1975年6期363—372页。
    [144]南京博物院、盱眙县文广新局:《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考古》2012年7期53—59页。
    [145]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凤凰山西汉墓的发掘》,《考古》2007年4期33—49页。
    [146]徐州博物馆:《徐州后楼山西汉墓发掘报告》,《文物》1993年4期29—45页。
    [147]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米山汉墓》,《考古》1996年4期36—44页。
    [148]徐州博物馆:《徐州东甸子西汉墓》,《文物》1999年12期4—18页。
    [149]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腊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8期17—25页。
    [150]临沂文化馆:《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11期24—27页。
    [151]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枣庄市博物馆:《山东枣庄小山西汉画像石墓》,《文物》1997年12期34—43页。
    [152]微山县文物管理所:《山东微山县发现汉、宋墓葬》,《考古》1995年8期691—697页。
    [153]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安徽宿州市骑路堆汉墓发掘简报》,2002年1期18—24页。
    [154]南京博物院、铜山县文化馆:《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考古学报》1985年1期
    119—134页;南京博物院:《“铜山龟山二号墓”一文的重要补充》,《考古学报》1985年3期352页;徐州博物馆:《江苏铜山县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材料的再补充》,《考古》1997年2期36—46页。
    [155]山东省荷泽地区汉墓发掘小组:《巨野红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83年4期471—498页。
    [156]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省文物局、长清县文化局:《山东长清县双乳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3期1—9页;任相宏:《双乳山一号汉墓墓主考略》,《考古》1997年3期10—15页。
    [157]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大孤山二号汉墓》,《考古》2009年4期41—51页。
    [158]徐州博物馆:《徐州市东郊陶楼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93年1期14—页。
    [159]徐州博物馆:《江苏铜山县凤凰山西汉墓》,《考古》2004年5期29—37页。
    [160]徐州博物馆:《江苏铜山县李屯西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95年3期220—225页。
    [161]金雀山考古发掘队:《临沂金雀山1997年发现的四座汉墓》,《文物》1998年12期17—25页。
    [162]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枣庄市博物馆:《山东枣庄小山西汉画像石墓》,《文物》1997年12期34—43页。
    [163]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荣城梁南庄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2期1069—1077页。
    [164]烟台地区文物管理组、莱西县文化馆:《山东莱西县岱野西汉木椁墓》,《文物》1980年
    12期7—16页。
    [165]烟台市文管会:《山东蓬莱市大迟家两座汉墓》,《考古》2006年3期84—页。
    [166]徐州博物馆:《徐州拖龙山五座西汉墓的发掘》,《考古学报》2010年1期101—131页。
    [167]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顾山西汉墓》,《考古》2005年12期48—58页。
    [168]徐州博物馆:《江苏铜山县荆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12期1092—1097页。
    [169]济宁市博物馆:《山东济宁师专西汉墓群清理简报》,《文物》1992年9期22—36页。
    [170]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济宁郊区潘庙汉代墓地》,《文物》1991年12期48—65页。
    [171]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平阴县博物馆筹建处:《山东平阴新屯汉画像石墓》,《考古》1988年11期961—974页。
    [172]山东省文物研究所:《山东省临淄金岭镇一号东汉墓》,《考古学报》1999年1期97—121页。
    [173]郭世云、吴鸿禧、李功业:《山东滨州市汲家湾发现汉墓》,《文物》1990年2期67—69页。
    [174]泰安地区文物局:《泰安县大汶口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文物》1982年6期44—50页。
    [175]济宁市文物管理局:《山东济宁肖王庄一号汉墓》,《考古学集刊12集》1999年41—57页。
    [176]泗水县文管所:《山东泗水南陈东汉画像石墓》,《考古》1995年5期390—395页。
    [177]山东省博物馆:《山东东平王陵山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66年4期189—192页。
    [178]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山东青州市马家冢子东汉墓的清理》,《考古》2007年6期59—75页。
    [179]泰安市文物管理局:《山东泰安县旧县村汉画像石墓》,《考古》1988年4期307—313页。
    [180]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长清大觉寺东汉砖室墓发掘情况》,《东方考古研究通讯》第2期45—46页。
    [181]徐州博物馆:《徐州韩山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9期74—82页。
    [182]安徽省亳县博物馆:《亳县曹操宗族墓葬》,《文物》1978年8期32—39页。
    [183]荷泽地区博物馆、梁山县文化馆:《山东梁山东汉纪年墓》,《考古》1988年11期975—982页。
    [184]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山东济南青龙山汉画像石壁画墓》,《考古》1989年11期984—
    993页。
    [185]章丘市博物馆:《山东章丘市黄土崖东汉画像石墓》,《考古》1996年10期43—53页。
    [186]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滕县柴胡店汉墓》,《考古》1963年8期423—429页。
    [187]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考古》1966年2期66—83页。
    [188]亳县博物馆:《亳县凤凰台一号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74年3期187—190页。
    [189]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39—48页;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文物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190]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4期26—42页。
    [191]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文物》1992年9期1—11页。
    [192]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10月第一版。
    [193]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39—48页;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文物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194]纪南城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掘整理组:《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9期1—8页。
    [195]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砂子塘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63年2期13—24页。
    [196]湖南省博物馆:《长沙象鼻山一号西汉墓》,《考古学报》1981年1期111—130页。
    [197]长江流域第二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6期41—54页。
    [198]宜昌地区博物馆:《湖北肖家山战国西汉墓》,《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36—44页。
    [199]湖北省荆州博物馆编著:《荆州高台秦汉墓》,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次印刷。
    [200]湖北省京九铁路考古队、黄冈市博物馆:《湖北新春茅草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98年4期497—522页。
    [201]湖南省博博物馆、湖南省文物研究所:《湖南资兴西汉墓》,《考古学报》1995年4期453—501页。
    [20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霍山县文物管理所:《安徽霍山县西汉木椁墓》,《文物》1991年9期40—60页。
    [203]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天长县三角圩战国西汉墓出土文物》,《考古》1993年9期1—31页。
    [204]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舒城县文物管理所:《安徽舒城县秦家桥西汉墓》,《考古》1996年10期33—42页。
    [205]无为县文物管理所:《安徽无为县甘露村西汉墓的清理》,《考古》2005年5期38—46页。
    [206]湖北省荆州博物馆编著:《荆州高台秦汉墓》,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次印刷。
    [207]宜昌地区博物馆:《1978年宜昌前坪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5期411—422页。
    [208]湖北省文研所、十堰市博物馆、房县博物馆:《湖北房县松嘴战国两汉墓地第三、四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2期229—264页。
    [209]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文物》1979年3期1—7页。
    [210]周世荣:《长沙东郊两汉墓简介》,《考古》1963年12期684—685页。
    [211]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湖南永州市鹞子山西汉“刘强”墓》,《考古》1990年11期1002—1011页。
    [212]湘乡县博物馆:《湖南湘乡可心亭汉墓》,《考古》1966年5期243—247页。
    [213]湖南省博博物馆、湖南省文物研究所:《湖南资兴西汉墓》,《考古学报》1995年4期453—501页。
    [214]怀化地区文物工作队、溆浦县文物管理所:《1990年湖南溆浦大江口战国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期23—33页。
    [215]江西省文管会:《江西南昌老福山西汉木椁墓》,《考古》1965年6期268—272页。
    [216]宜昌地区博物馆、宜都县文化馆:《湖北宜都县刘家屋场东汉墓》,《考古》1987年10期
    882—888页。
    [217]长办库区处红花套考古工作站:《湖北宜昌前坪包金头东汉、三国墓》,《考古》1990年9期815—830页。
    [218]襄樊市博物馆:《湖北襄樊市两座东汉墓发掘》,《考古》1993年5期404—407页。
    [219]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大庸市文物管理所:《湖南大庸东汉砖室墓》,《考古》1994年12期1078—1097页。
    [220]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荆田村发现东汉墓》,《考古》1991年10期919—926页。
    [221]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常德东汉墓》,《考古学集刊》第1集158—176页。
    [222]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耒阳花石坳的汉魏墓葬》,《考古通讯》1956年2期64—70页。
    [223]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市郊新安乡东汉墓》,《考古》1994年3期207—215页。
    [224]湖南省郴州地区文物工作队:《湖南省郴州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85年8期708—720页
    [225]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定远谷堆王九座汉墓的发掘》,《考古》1985年5期423—428页。
    [226]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南岳万福村东汉墓》,《考古》1992年5期471—475页。
    [227]长办库区处红花套考古工作站:《湖北宜昌前坪包金头东汉、三国墓》,《考古》1990年9期815—830页。
    [228]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房县的东汉、六朝墓》,《考古》1978年5期301—305页。
    [229]同上。
    [230]同上。
    [231]同上。
    [232]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衡阳茶山坳东汉至六朝墓的发掘》《,考古》1986年12期1079—1093页。
    [233]武汉市文物管理处:《武汉市葛店化工厂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86年1期37—39页。
    [234]宜昌地区博物馆:《1978年宜昌前坪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5期411—422页。
    [235]襄樊市博物馆:《湖北襄樊市余岗战国至东汉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6年3期
    339—360页。
    [23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郧阳地区博物馆:《1986—1987年湖北房县松嘴战国两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2年2期221—260页;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堰市博物馆、房县博物馆:《湖北房县松嘴战国两汉墓地第三、四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2期229—264页。
    [237]老河口市博物馆:《湖北省老河口市北岗东汉墓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4年2期27—34页。
    [238]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耒阳市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集》100—166页。
    [239]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市郊新安乡东汉墓》,《考古》1994年3期207—215页。
    [24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大庸市文物管理所:《湖南大庸东汉砖室墓》,《考古》1994年12期1078—1097页。
    [241]湖南省博物馆:《湖南郴州市郊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2年3期252—254页。
    [242]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考古》1982年4期355—364页。
    [243]南京博物院、盱眙县文广新局:《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考古》2012年7期53—59页。
    [244]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10月第一版。
    [245]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文物》1981年11期12—20页。
    [246]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东郊罗岗秦墓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8期404—406页。
    [247]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皇花岗003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4期32—40页。
    [248]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东北郊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5年4期40—46页。
    [249]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9期25—36页。
    [250]安吉县博物馆:《浙江安吉县上马山西汉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7期46—59页。
    [251]张恒:《浙江嵊州市剡山汉墓》,《东南文化》2004年2期49—59页。
    [252]王正书:《上海福泉山西汉墓群发掘》,《考古》1988年8期694—717页。
    [253]南京博物院、仪征博物馆筹备办公室:《仪征张集团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92年4期477—507页。
    [254]盱眙县博物馆:《江苏东阳小云山一号汉墓》,《文物》2004年5期38—49页。
    [255]扬州博物馆:《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文物》1987年1期1—13页。
    [256]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江苏邗江县杨寿乡宝女墩新莽墓》,《文物》1991年10期39—60页。
    [257]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东北郊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5年4期40—46页。
    [258]广州市文管会:《广州西村西汉木椁墓简报》,《考古》1960年1期11—15页。
    [259]廖晋雄:《广东始兴县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93年5期385—397页。
    [260]广东省始兴县博物馆王晓华:《广东始兴县禾场岭西汉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2期26—28页。
    [261]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北郊汉墓》,《考古》1985年3期197—215页。
    [262]安吉县博物馆:《浙江安吉县上马山西汉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7期46—59页。
    [263]张恒:《浙江嵊州市剡山汉墓》,《东南文化》2004年2期49—59页。
    [264]扬州市博物馆:《扬州“妾莫书”木椁墓》,《文物》1980年12期1—6页。
    [265]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文物》1981年11期1—10页。
    [266]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动物园东汉建初元年墓清理简报》,《文物》1959年11期14—18页。
    [267]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肇庆市康乐中路七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11期38-47页。
    [268]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韶关市郊古墓发掘报告》,《考古》1961年8期435—441页。
    [269]广东省博物馆:《广东徐闻东汉墓—兼论汉代徐闻的地理位置盒海上交通》,《考古》1977年4期268—273页。
    [270]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东山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6年4期12—17页。
    [271]柳州市博物馆:《柳州市东汉墓》,《考古》1985年9期790—792页。
    [272]宁波市文物研究所:《浙江宁波市马岭山古代墓葬与窑址的发掘》,《考古》2008年3期31—45页。
    [273]张恒:《浙江嵊州市剡山汉墓》,《东南文化》2004年2期49—59页。
    [274]李文明、郝明华:《江苏高淳县下坝东汉墓》,《东南文化》1988年1期71—78页。
    [275]杨豪:《广东韶关西河汉墓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143—157页。
    [276]安吉县博物馆程亦胜:《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文物》1995年6期28—39页。
    [277]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韶关市郊古墓发掘报告》,《考古》1961年8期435—441页。
    [278]蒋华:《扬州甘泉山出土东汉刘元台买地砖券》,《文物》1980年6期57—58页。
    [279]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沙河顶发现一座东汉墓》,《考古》1986年12期1094—1098页。
    [280]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市博物馆:《深圳市南头红花园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11期29—38页。
    [281]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佛山市郊澜石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1964年9期448—457页。
    [282]杨豪:《广东韶关西河汉墓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143—157页。
    [283]广东省博物馆、博罗县博物馆:《广东博罗县福田镇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4期381—384页。
    [284]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港市孔屋岭东汉墓》,《考古》2005年11期42—50页。
    [285]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九只岭东汉墓》,《考古》2003年10期57—77页。
    [286]宁波市文物研究所:《浙江宁波市马岭山古代墓葬与窑址的发掘》,《考古》2008年3期31—45页。
    [287]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慈溪发现东汉墓》,《考古》1962年12期651页。
    [288]嘉兴地区文管会:《浙江海宁东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5期1—20页。
    [289]张恒:《浙江嵊州市剡山汉墓》,《东南文化》2004年2期49—59页。
    [290]徐鹏章:《成都凤凰山西汉木椁墓》,《考古》1991年5期417—425页。
    [291]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都洪家包西汉木椁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3期14—19页。
    [292]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绵阳市博物馆:《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10期13—28页。
    [293]四川省博物馆、绵竹县文化馆:《四川绵竹县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4期296—300页。
    [294]荆州博物馆:《重庆市万州区包上秦汉墓地》,《考古》2008年1期56—71页。
    [295]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涪陵县文化馆:《四川涪陵西汉土坑墓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4期338—344页。
    [296]徐鹏章:《成都站东乡汉墓清理记》,《考古通讯》1956年1期39—43页。
    [297]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凤凰山西汉木椁墓》,《考古》1959年8期413—418页。
    [298]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青白江区文物管理所:《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9年8期19—37页。
    [299]绵阳博物馆、绵阳市文化局:《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一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10期4—12页。
    [300]宋治民、王有鹏:《大邑县西汉土坑墓》,《文物》1981年12期38—43页。
    [301]重庆市文化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麦沱汉墓群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9年2期153—178页。
    [302]郑州考古所、云阳县文保所:《重庆云阳马沱墓地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4期
    25—页。
    [303]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市临江支路西汉墓》,《考古》1986年3期230—242页。
    [304]重庆市博物馆、涪陵县文化馆:《涪陵县易家坝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5期44—49页。
    [305]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市忠县将军村墓群汉墓的清理》,《考古》2011年1期34—59页。
    [306]匡远滢:《四川宜宾市翠屏村汉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3期20—24页。
    [307]重庆市文化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麦沱汉墓群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9年2期153—178页。
    [308]匡远滢:《四川宜宾市翠屏村汉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3期20—24页。
    [309]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土城坡墓地Ⅲ区东汉墓葬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08年1期37—59页。
    [310]宝兴县文化馆:《夹金山北麓发现汉墓》,《文物》1976年11期93页。
    [311]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西郊西窑村M3东汉墓发掘简报》,《四川文物》1999年3期96—99页。
    [312]四川大学历史系七八级考古实习队、宜宾县文化馆:《四川宜宾县黄伞崖墓群调查及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4年6期12—21页。
    [313]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遂宁船山坡崖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31—33页。
    [314]三台县文化馆:《四川三台发现一座东汉墓》,《考古》1992年9期860—862页。
    [315]彭山县文物保护所:《四川彭山一座残崖墓》,《考古》1991年5期477—478页。
    [316]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武隆县文化馆:《四川武隆县江口镇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6期36—45页。
    [317]四川省文管会、雅安地区文教局、荥经县文化馆:《四川荥经水井坎沟岩墓》,《文物》1985年5期23—28页。
    [318]荆州博物馆、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万州区文管所:《重庆市万州区包上秦汉墓地》,《考古》2008年1期56—71页。
    [319]重庆市文化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麦沱汉墓群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9年2期153—178页。
    [320]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市忠县将军村墓群汉墓的清理》,《考古》2011年1期34—59页。
    [321]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雅安市文物管理所、宝兴县文物管理所:《宝兴硗碛旦地美地汉代砖室墓及硗丰崖墓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06年4期28—33页。
    [322]刘志远:《成都天廻山崖墓清理记》,《考古学报》1958年1期87—103页。
    [323]丁祖春:《四川大邑县马王坟汉墓》,《考古》1980年3期282—283页。
    [324]重庆市文化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万州安全墓地1998年汉墓发掘简报》,《文博》2001年4期3—31页。
    [325]绵阳博物馆何志国:《四川绵阳何家山1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3期1—8页;绵阳博物馆何志国:《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
    3期9—19页。
    [326]何志国:《四川绵阳河边东汉墓》,《考古》1988年3期219—226页。
    [327]四川乐山市文管所:《四川乐山市中区大湾嘴崖墓清理简报》,《考古》1991年1期23—
    32页。
    [328]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泸州市博物馆:《四川泸州河口头汉代崖墓清理简报》,《四川文物》2006年5期25—30页。
    [329]四川省达县地区文化局:《四川达县市曹家梁东汉墓》,《考古》1995年1期28—30页。
    [330]四川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四川新津县堡子山崖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8期31—37页。
    [331]四川省文物研究所:《四川宜宾横江镇东汉崖墓清理简报》,《华夏考古》2003年1期3—17页。
    [332]重庆市文化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万州安全墓地1998年汉墓发掘简报》,《文博》2001年4期3—31页。
    [333]重庆市博物馆、合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市合川市南屏东汉墓葬群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0年2期43—64页。
    [334]重庆市文化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麦沱汉墓群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9年2期153—178页。
    [335]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76页,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336]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第2页,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第一版。
    [337]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106—121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第5次印刷。
    [33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秦汉卷》674—6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339]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169—170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9月底7次印刷。
    [340]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第一版。
    [341]李文正:《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的分期和类型》,《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1期87、89页。
    [342]吕卓民:《从考古资料看秦汉时期咸阳的制陶业》,《文博》1989年3期51—55页。
    [343]逢振镐:《汉代山东制陶业的发展》,《齐鲁学刊》1987年5期8—15页。
    [344]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
    [345]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韩保全、程林泉、韩国河编著:《西安龙首原汉墓》,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12月第1版。
    [346]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347]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耒阳市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集100—166页。
    [348]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第2、66—68页,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第一版。
    [349]咸阳秦都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28—41页。
    [350]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唐寺门两座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4年3期34—42页。
    [35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地区文化局:《河北阳原三汾沟汉墓群发掘报告》,《文物》1990年1期1—18页。
    [352]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滕县柴胡店汉墓》,《考古》1963年8期423—429页。
    [353]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荆田村发现东汉墓》,《考古》1991年10期919—926页。
    [354]怀化地区文物工作队、溆浦县文物管理所:《1990年湖南溆浦大江口战国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期23—33页。
    [355]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东北郊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5年4期40—46页。
    [356]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北郊汉墓》,《考古》1985年3期197—215页。
    [357]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唐寺门两座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4年3期34—42页。
    [358]邯郸市文物保管所:《邯郸市龙城小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04年6期72页。
    [359]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地区文化局:《河北阳原三汾沟汉墓群发掘报告》,《文物》1990年1期1—18页。
    [360]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361]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昌平白浮村汉、唐、元墓葬发掘》,《考古》1963年3期130—135页。
    [362]荷泽地区博物馆、梁山县文化馆:《山东梁山东汉纪年墓》,《考古》1988年11期975—982页。
    [363]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考古》1966年2期66—83页。
    [364]湖北省荆州博物馆编著:《荆州高台秦汉墓》,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次印刷。
    [365]湘乡县博物馆:《湖南湘乡可心亭汉墓》,《考古》1966年5期243—247页。
    [366]湖南省博博物馆、湖南省文物研究所:《湖南资兴西汉墓》,《考古学报》1995年4期453—501页。
    [367]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耒阳市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集100—166页。
    [368]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北郊汉墓》,《考古》1985年3期197—215页。
    [369]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涪陵县文化馆:《四川涪陵西汉土坑墓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4期338—344页。
    [370]宜昌地区博物馆:《湖北肖家山战国西汉墓》,《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36—44页。
    [371]宜昌地区博物馆:《1978年宜昌前坪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5期411—422页。
    [372]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8期4—32页;
    [373]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
    10月第一版.
    [37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出版,1980年。
    [375]北京市古墓发掘办公室:《大葆台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6期23—29页;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王灿炽:《大葆台西汉墓墓主考》,《文物》1986年2期65—69页。
    [376]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五女冢新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5年11期4—19页。
    [377]山东省文物研究所:《山东省临淄金岭镇一号东汉墓》,《考古学报》1999年1期97—121页。
    [378]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2期
    127—194页;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定县北庄汉墓出土文物简报》,《文物》1964年12期26—40页。
    [379]济宁市文物管理局:《山东济宁肖王庄一号汉墓》,《考古学集刊12辑》1999年41—57页。
    [380]禚振西:《陕西户县的两座汉墓》,《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44—47页。
    [381]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潼关吊桥汉代杨氏墓群发掘简记》,《文物》1961年1期56—66页。
    [1]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期18—22页。
    [2]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海幅寺汉代窑场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2003年3期373—396页
    [3]南京博物院、仪征博物馆筹备办公室:《仪征张集团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92年4期477—506页。
    [4]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编:《西安龙首原汉墓甲编》240—244页,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5]邱永生:《徐州郭庄汉墓》,《考古与文物》1993年1期15—16页。
    [6]南京博物院:《〈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一文的重要补充》,《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352页。
    [7]黄颐寿谢志杰:《宜春西汉木椁墓》,《江西历史文物》1986年1期12—16页。
    [8]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沧州市文物管理处、献县文物管理所:《献县第36号汉墓发掘报告》,《河北考古论文集》241—260页,1998年出版。
    [9]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获鹿县文物保管所:《河北获鹿高庄出土西汉常山国文物》,《考古》1994年4期330—333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26页,文物出版社,1980年。
    [11]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色釉的研究》,《硅酸盐学报》1980年第8期9—18页。《中国历代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的研究》,《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
    [12]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465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13]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色釉的研究》,《硅酸盐学报》1980年第8期9—18页。《中国历代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的研究》,《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
    [14]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第115—116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2月第5次印刷;
    [15]朱铁权、王昌燧、毛振伟、李立新、黄烘:《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铅釉陶表面腐蚀物的分析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期266—269页。
    [1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汉代积沙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5期25—33页;河南省博物馆:《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文物》1973年2期46—54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蓼坞汉墓》,《华夏考古》2000年3期21—30页;胡成芳:《河南济源出土的几件釉陶俑》,《考古与文物》2007年1期38—39页;李彩霞:《济源西窑头村M10出土陶塑器物赏析》,《中原文物》2010年4期101—104页。
    [1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蓼坞汉墓》,《华夏考古》2000年3期21—30页。
    [18]〔苏〕罗塞娃等著:《古代西亚埃及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9]李浴著:《西方美术史纲》辽宁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20]罗学正:《低温釉彩源流考》36—37页,《陶瓷研究》1990年2期36—37页。
    [21]叶喆民著:《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浅说》,轻工业出版社,1982年增订版。
    [22]李知宴:《中国釉陶艺术》,轻工业出版社、两木出版社,第88页;谢明良:《有关汉代铅釉陶的几个问题》,《汉代陶器特展》,高雄市立美术馆,2000年;张维用:《琉璃名实辨》,《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第2期;罗学正:《低温釉彩源流考》,《陶瓷研究》1990
    年2期36—41页。
    [23]〔苏〕罗塞娃等著:《古代西亚埃及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24]李浴著:《西方美术史纲》辽宁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25]叶喆民著:《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浅说》,轻工业出版社,1982年增订版。
    [26]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的研究》,《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
    [27]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发掘队:《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6期;扶风县博物馆:《扶风北吕周人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7期30—41页;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中州(西工区)》,1959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岭虢国墓地》,1959年;等等。
    [28]王世雄:《陕西西周原始玻璃的鉴定与研究》,《文博》1986年2期26—30页;杨伯达:《西周玻璃的初步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2期14—24页。
    [29]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的研究》,《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
    [30]长谷部乐尔,《世界陶磁全集》第10卷(东京:小学馆,1982),图版说明56;长谷部乐尔编,《中国美术5陶磁》(东京:讲谈社,1973),图4及216页。
    [31]此说最早见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编著的《战国秦汉考古》讲义(1973年),之后被广泛引用,如《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等。
    [32]李知宴:《中国釉陶艺术》,轻工业出版社、两木出版社,第96页。
    [33]谢明良:《有关汉代低温铅釉陶的几个问题》,《汉代陶器特展》,高雄市:高雄市立美术馆,2000。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期18—22页。
    [35]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海幅寺汉代窑场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2003年3期373—396页。
    [36]《后汉书·明帝纪》,中华书局,2005年,第78页。
    [1]印纹硬陶的分期划分标准同第一章中汉代考古学的分期划分标准。
    [2]廖根深:《中原商代印纹陶、原始瓷烧造地区的探讨》,《考古》1993年10期936—943页。
    [3]李家治:《我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艺发展过程的研究》,《考古》1978年3期182页。
    [4]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22页,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10月第一版。
    [5]曾昭燏、尹焕章《古代江苏历史上的两个问题》,《江苏省出土文物选集》1963年版。
    [6]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107—109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7]同上。
    [8]王子岗:《论江南地区印纹陶的衰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4期87—92页。
    [9]李放:《关于南方地区几何印纹陶产生、变化和衰退原因的分析》、《江西历史文物》1981年1期27页。
    [10]彭适凡:《我国南方古代印纹陶衰退原因考》,《江汉考古》1983年3期80—84页。
    [2]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北宫的勘探及其南面砖瓦窑的发掘》,《考古》1996年10期23—31页。
    [3]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周王城内的古窑址》,《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12—19页。
    [4]熊北生:《兴山古夫镇汉至六朝及明代墓葬和古窑址》,《考古学年鉴》1998年181页。
    [5]崔圣宽、王善荣:《章丘危山发现烧制陶俑的窑址》,《中国文物报》2003年8月15日。
    [6]同注[2]。
    [7]时瑞宝:《汉长陵邑清理瓦窑一座》,《考古与文物》1987年1期99—110页。
    [8]崔圣宽、王善荣:《章丘危山发现烧制陶俑的窑址》,《中国文物报》2003年8月15日。
    [9]张长安:《河南鹤壁古代陶窑遗址浅析》,《华夏考古》2003年3期80—83页。
    [10]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春秋》2008年4期25—37页。
    [1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周王城内的古窑址》,《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12—19页。
    [12]同上。
    [13]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新发现六座窑址》,《考古》2002年11期92—94页。
    [14]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北武安县午汲古城中的窑址》,《考古》1959年7期338—342页。
    [15]同上。
    [16]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春秋》2008年4期25—37页。
    [17]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东周王城战国至汉代陶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7期41—53页。
    [18]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1996年汉长安城冶铸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7期5—12页。
    [19]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期18—22页。
    [20]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2-8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2期138—142页;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窑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4年1期99—122页。
    [21]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23-27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1期986—995页。
    [22]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新发现六座窑址》,《考古》2002年11期92—94页。
    [23]陕西省文管会:《陕西坡头村西汉铸钱遗址》,《考古》1982年1期23—30页。
    [24]同上。
    [26]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周王城内的古窑址》,《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12—19页。
    [27]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东周王城战国至汉代陶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7期41—53页。
    [2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瓦房庄汉代制陶、铸铜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4年1
    期31—44页。
    [29]同上。
    [30]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瓦房庄汉代制陶、铸铜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4年1期31—44页。
    [31]社科院考古所洛阳汉魏城队:《汉魏洛阳城发现的东汉烧煤瓦窑遗址》,《考古》1997年2期47—50页。
    [32]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北武安县午汲古城中的窑址》,《考古》1959年7期338—342页。
    [33]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县文物管理处:《襄阳竹条汉代墓葬、窑址发掘》,《江汉考古》2000年1期3—21页。
    [3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东周王城战国至汉代陶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7期41—53页。
    [35]同上。
    [36]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酒泉下河清汉代砖窑窑址试掘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2期36—37页。
    [37]赵丛苍:《城固宝山遗址发掘出大量烧烤坑》,《中国文物报》2003年5月23日。
    [38]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春秋》2008年4期25—37页。
    [39]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北武安县午汲古城中的窑址》,《考古》1959年7期338—342页。
    [40]老河口市博物馆:《老河口市柴店岗砖厂汉代窑址清理简报》,《江汉考古》2004年4期9—22页。
    [41]王永彪、潘能艳:《湖南常德市东汉砖窑遗址》,《考古》1997年7期82—83页;潘能艳、王永彪:《常德发现汉代砖窑址》,《中国文物报》1993年2月7日。
    [42]新乡市文管会:《新乡北站区前郭柳村汉代窑址发掘》,《考古》1989年5期418—422页。
    [43]贺惠陆:《河南新乡市东干道发现西汉陶窑》,《考古与文物》1994年4期107—108页。
    [44]赵青云、李京华、韩汝玢、丘亮辉、柯俊:《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铸遗址再探讨》,《考古学
    报》1985年2期157—182页。
    [45]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北郊新莽钱范窑址清理简报》,《文物》1959年11期12—13页。
    [46]郑州市文物工作队:《河南密县密新商场汉墓和陶窑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年2期22—26页。
    [47]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宜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宜阳县甘棠寨村汉代窑址清理简报》,《华夏考古》2006年1期12—16页。
    [48]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春秋》2008年4期25—37页。
    [49]同上
    [50]福建省博物院:《福建武夷山市城村西汉窑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12期51—59页。
    [51]杨群:《万州区银家嘴东汉、南朝墓葬及汉代窑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年302—303页。
    [52]陕西省文管会:《陕西坡头村西汉铸钱遗址》,《考古》1982年1期23—30页。
    [53]同上。
    [5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东郊东汉“对开式”砖瓦窑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5年4期13—15页。
    [55]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轴承厂汉代砖瓦窑场遗址》,《中原文物》1995年4期7—16页。
    [56]河南省博物馆、新乡地区博物馆、温县文化馆:《河南省温县汉代烘范窑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9期66—75页。
    [57]新乡市文管会:《新乡北站区前郭柳村汉代窑址发掘》,《考古》1989年5期418—422页。
    [58]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28—43页。
    [59]陈丽琼:《四川武胜匡家坝汉代砖窑试掘》,《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61—63页。
    [60]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贵州沿河洪渡汉代窑址试掘》,《考古》1993年9期805—808页。宋世坤:《沿河县洪渡汉代陶窑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年309页。
    [61]张长安:《河南鹤壁古代陶窑遗址浅析》,《华夏考古》2003年3期80—83页。
    [62]田中华:《沁阳发现一座汉代陶窑》,《中国文物报》1996年6月30日。
    [63]刘恩元:《安顺宁谷汉代遗址、陶窑遗址及古墓群》,《中国文物报》1995年11月26日。
    [64]新乡市文管会:《新乡北站区前郭柳村汉代窑址发掘》,《考古》1989年5期418—422页。
    [65]全洪、覃杰:《忠县上油坊遗址发掘西周遗存和汉代窑址》,《中国文物报》2002年2月1日1版。
    [66]唐金裕:《西安市北郊汉代砖瓦窑址》,《考古》1964年4期180—181页。
    [67]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东周王城战国至汉代陶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7期41—53页。
    [68]常德市文物处、常德市博物馆:《湖南常德市城区发现汉代砖窑》,《江汉考古》1998年2期16—17页。
    [69]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28—43页。
    [70]宁波市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宁波市马岭山古代墓葬与窑址的发掘》,《考古》2008年3期31—45页。
    [71]宜兴陶瓷公司:《石码头汉窑调查简报》,《江苏陶瓷》1977年4期8—12页。
    [72]姚三石、孙思范:《薛城发现汉代陶窑》,《中国文物报》2000年4月30日。
    [73]陕西省文管会:《陕西坡头村西汉铸钱遗址》,《考古》1982年1期23—30页。
    [74]无锡市博物馆:《无锡马迹山牛塘东汉窑址》,《东南文化》1998年3期41—44页。
    [75]潘三古:《衢州发现汉代窑址》,《中国文物报》1990年9月13日。
    [76]全洪、覃杰:《忠县上油坊遗址发掘西周遗存和汉代窑址》,《中国文物报》2002年2月1日1版。
    [77]冯汉骥:《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文物》1961年11期38页。
    [78]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第10—14页。
    [79]李家治:《我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艺发展过程的研究》,《考古》1978年3期179—184页。
    [80]王春斌:《战国及秦汉之际陶窑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5期64—74页。
    [81]秦都咸阳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古窑址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3期16—20页。
    [82]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东周王城战国至汉代陶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7期41—53页。
    [83]李毓芳,《汉代陶窑初论》,《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第82页,1994年8月出版。
    [84]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2-8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2期138—142页;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窑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4年1期99—122页。
    [85]新乡市文管会:《新乡北站区前郭柳村汉代窑址发掘》,《考古》1989年5期418—422页。
    [86]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东郊东汉“对开式”砖瓦窑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5年4期13—15页。
    [87]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东周王城战国至汉代陶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7期41—53页。
    [88]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贵州沿河洪渡汉代窑址试掘》,《考古》1993年9期805—808页。宋世坤:《沿河县洪渡汉代陶窑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年309页。
    [89]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第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9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北宫的勘探及其南面砖瓦窑的发掘》,《考古》1996年10期23—32页。
    [9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汉籍全文检索》,《尚书·周官》,2002年版。
    [9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汉籍全文检索》,《汉书卷十九上·表第七上·百官公卿上》,2002年版。
    [91]新乡市文管会:《新乡北站区前郭柳村汉代窑址发掘》,《考古》1989年5期418—422页。
    [92]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125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93]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期18—22页。
    [94]无锡市博物馆:《无锡马迹山牛塘东汉窑址》,《东南文化》1998年3期41—44页。
    [95]宜兴陶瓷公司:《石码头汉窑调查简报》,《江苏陶瓷》1977年4期8—12页。
    [96]潘三古:《衢州发现汉代窑址》,《中国文物报》1990年9月13日。
    [97]社科院考古所洛阳汉魏城队:《汉魏洛阳城发现的东汉烧煤瓦窑遗址》,《考古》1997年2期47—50页。
    [98]郑州市文物工作队:《河南密县密新商场汉墓和陶窑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年2期22—26页。
    [99]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东郊东汉“对开式”砖瓦窑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5年4期13—15页。
    [100]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28—43页。
    [10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县文物管理处:《襄阳竹条汉代墓葬、窑址发掘》,《江汉考古》2000年1期3—21页。
    [1]石家庄市图书馆文物考古小组:《河北石家庄市北郊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1期52—55页。
    [2]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39—48页。
    [3]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4期26—42页。
    [4]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考古学报》1985年2期223—266页。
    [5]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8期4—32页;
    [6]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文物》1992年9期1-11页。
    [7]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39—48页。
    [8]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
    10月第一版.
    [9]纪南城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掘整理组:《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9期1—8页。
    [10]安徽省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县文化局:《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8期12—31页。
    [11]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砂子塘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63年2期13—24页。
    [12]徐州博物馆:《徐州西汉宛朐侯刘埶墓》,《文物》1997年2期4—21页。
    [1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
    [14]同上
    [15]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2期2页;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16]湖南省博物馆:《长沙象鼻山一号西汉墓》,《考古学报》1981年1期111—130页。
    [17]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10月第一版。
    [18]南京博物院、铜山县文化馆:《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考古学报》1985年1期
    119—134页;南京博物院:《“铜山龟山二号墓”一文的重要补充》,《考古学报》1985年3期352页;徐州博物馆:《江苏铜山县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材料的再补充》,《考古》1997年2期36—46页。
    [19]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获鹿县文物保管所:《河北获鹿高庄出土西汉常山国文物》,《考古》1994年4期330—333页。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出版,1980年。
    [21]同上。
    [22]山东大学考古系、山东省文物局、长清县文化局:《山东长清县双乳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3期1—9页;任相宏:《双乳山一号汉墓墓主考略》,《文物》1997年3期10—15页。
    [23]山东省荷泽地区汉墓发掘小组:《巨野红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83年4期471—498页。
    [24]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文物》1981年11期12—20页。
    [2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8期1—10页。
    [26]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邢台南郊西汉墓》,《考古》1980年5期403—405页。
    [27]北京市古墓发掘办公室:《大葆台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6期23—29页;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王灿炽:《大葆台西汉墓墓主考》,《文物》1986年2期65—69页。
    [28]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29]扬州博物馆:《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文物》1987年1期1—13页。
    [30]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江苏邗江县杨寿乡宝女墩新莽墓》,《文物》1991年10期39—60页。
    [31]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五女冢新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5年11期4—19页。
    [32]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33]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文物》1981年11期1—10页。
    [34]咸阳秦都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28—41页。
    [35]山东省文物研究所:《山东省临淄金岭镇一号东汉墓》,《考古学报》1999年1期97—121页。
    [36]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东汉姚孝经墓》,《考古》1992年3期227—231页。
    [37]宜昌地区博物馆、宜都县文化馆:《湖北宜都县刘家屋场东汉墓》,《考古》1987年10期882—888页。
    [38]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动物园东汉建初元年墓清理简报》,《文物》1959年11期14—18页。
    [39]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2期
    127—194页;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定县北庄汉墓出土文物简报》,《文物》1964年12期26—40页。
    [40]王光永:《宝鸡市汉墓发现光和与永元年间朱书陶器》,《文物》1981年3期53—55页。
    [41]榆林地区文管会、绥德县文管所:《陕西绥德县四十里铺画像石墓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3期19—26页。
    [42]绥德县博物馆:《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墓》,《文物》1983年5期28—32页。
    [43]济宁市文物管理局:《山东济宁肖王庄一号汉墓》,《考古学集刊12辑》1999年41—57页。
    [44]杨豪:《广东韶关西河汉墓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143—157页。
    [45]重庆市文化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麦沱汉墓群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9年2期153—178页。
    [46]唐金裕、郭清华:《陕西勉县红庙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30—33页。
    [47]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南岳万福村东汉墓》,《考古》1992年5期471—475页。
    [48]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管会写作小组:《米脂东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3期69—73页。
    [49]周口地区文物工作队:《河南淮阳北关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4期34—46页。
    [50]长办库区处红花套考古工作站:《湖北宜昌前坪包金头东汉、三国墓》,《考古》1990年9期815—830页。
    [51]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土城坡墓地Ⅲ区东汉墓葬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08年1期37—59页。
    [52]宝兴县文化馆:《夹金山北麓发现汉墓》,《文物》1976年11期93页。
    [53]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囊城茨沟汉画像石墓》,《考古学报》1964年1期111—130页。
    [54]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房县的东汉、六朝墓》,《考古》1978年5期301—305页。
    [55]禚振西:《陕西户县的两座汉墓》,《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44—47页。
    [56]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107—167页。
    [57]安吉县博物馆程亦胜:《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文物》1995年6期28—39页。
    [58]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韶关市郊古墓发掘报告》,《考古》1961年8期435—441页。
    [59]泗水县文管所:《山东泗水南陈东汉画像石墓》,《考古》1995年5期390—395页。
    [60]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房县的东汉、六朝墓》,《考古》1978年5期301—305页。
    [6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李屯东汉元嘉二年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2期1—7页。
    [62]安徽省亳县博物馆:《亳县曹操宗族墓葬》,《文物》1978年8期32—39页。
    [63]天津市文管处考古队:《武清东汉鲜于璜墓》,《考古学报》1982年3期351—366页。
    [64]王育龙:《西安昆仑厂东汉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9年2期43—48页。
    [65]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唐寺门两座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4年3期34—42页。
    [66]荷泽地区博物馆、梁山县文化馆:《山东梁山东汉纪年墓》,《考古》1988年11期975—982页。
    [67]河南省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偃师县南蔡乡汉肥致墓发掘简报》,《文物》1992年9期37—42页。
    [68]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房县的东汉、六朝墓》,《考古》1978年5期301—305页。
    [69]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发现东汉许阿瞿墓志画像石》,《文物》1974年8期73—75页。
    [70]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94—95页。
    [71]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11期8—20页。
    [7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管理处、离石县文物管理所:《山西离石再次发现东汉画像石墓》,《文物》1996年4期13—27页。
    [73]河北省文研所:《安平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89年1-2期70—77页。
    [74]蒋华:《扬州甘泉山出土东汉刘元台买地砖券》,《文物》1980年6期57—58页。
    [75]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房县的东汉、六朝墓》,《考古》1978年5期301—305页。
    [76]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衡阳茶山坳东汉至六朝墓的发掘》,《考古》1986年12期1079—1093页。
    [77]王光永:《宝鸡市汉墓发现光和与永元年间朱书陶器》,《文物》1981年3期53—55页。
    [78]洛阳博物馆:《洛阳东汉光和二年王当墓发掘简报》,《文物》1980年6期52—56页。
    [79]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望都二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56年6月第1版。
    [80]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雅安市文物管理所、宝兴县文物管理所:《宝兴硗碛旦地美地汉代砖室墓及硗丰崖墓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06年4期28—33页。
    [81]刘志远:《成都天廻山崖墓清理记》,《考古学报》1958年1期87—103页。
    [82]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第1版,94—95页。
    [83]重庆市文化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万州安全墓地1998年汉墓发掘简报》,《文博》2001年4期3—31页。
    [84]南京博物院、仪征博物馆筹备办公室:《仪征张集团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92年4期477—506页。
    [85]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编:《西安龙首原汉墓甲编》240—244页,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86]程林泉、韩国河、杨军凯、吴春:《西汉陈请士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6期14—19页。
    [87]郑洪春:《陕西新安机砖厂汉初积炭墓发掘报告》,《考古与文物》1990年4期31—56页。
    [88]淮阴市博物馆:《盱眙东阳大云山西汉墓发掘简报》,《东南文化》1993年3期154—158页。
    [89]江苏丹徒考古队:《丹徒乔麦山与北山汉墓》,《东南文化》1988年1期68—70页。
    [90]王厚宇、王剑:《淮阴小徐庄西汉墓出土文物》,《东南文化》1989年2期130—131页。
    [91]邱永生:《徐州郭庄汉墓》,《考古与文物》1993年1期12—16页。
    [92]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沧州市文物管理处、献县文物管理所:《献县第36号汉墓发掘报告》,《河北考古论文集》241—260页,1998年出版。
    [93]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获鹿县文物保管所:《河北获鹿高庄出土西汉常山国文物》,《考古》1994年4期330—333页。
    [9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26页,文物出版社,1980年。
    [95]邯郸市文管处、涉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涉县索堡汉墓》,《文物春秋》1996年1期12—19页。
    [9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1期18—22页。
    [97]黄颐寿谢志杰:《宜春西汉木椁墓》,《江西历史文物》1986年1期12—16页。
    [98]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县赵寨砖瓦厂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2年1期1—4页。
    [99]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唐河县文化馆:《唐河县湖阳镇汉画像石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5年3期8—13页。
    [10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济源市蓼坞汉墓》,《华夏考古》2000年3期21—30页。
    [101]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12—30页。
    [10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投资策划服务公司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4期10—22页。
    [10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汉代积沙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5期25—33页。
    [104]咸阳秦都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28—41页。
    [10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3—26页。
    [106]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南关外汉代画像空心砖墓》,《中原文物》1997年3期30—48页。
    [107]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94—95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一版。
    [108]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1990年山西侯马战国、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3年7期43—51页。
    [109]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邢台南郊西汉墓》,《考古》1980年5期403—405页。
    [110]滦南县文物保管所:《滦南汉墓清理简报》,《文物春秋》1991年4期86—88页。
    [111]北京市古墓发掘办公室:《大葆台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6期23—29页;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王灿炽:《大葆台西汉墓墓主考》,《文物》1986年2期65—69页。
    [112]潍坊市博物馆、五莲县图书馆:《山东五莲张家仲崮汉墓》,《文物》1987年9期76—83页。
    [113]林茂法、金爱民:《山东苍山县发现汉代石棺墓》,《考古》1992年6期518—521页。
    [114]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茶陵县文化局:《湖南茶陵县濂溪汉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6期16—21页。
    [115]杨哲峰:《里耶汉墓出土的江东陶瓷产品》,《中国文物报》2008年10月17日。
    [116]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海幅寺汉代窑场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2003年3期
    373—396页。
    [117]广东省始兴县博物馆:《始兴瑶村坳古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4期37—40页。
    [118]始兴县博物馆:《广东始兴瑶村坳古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1期30—33页。
    [119]广东省始兴县博物馆王晓华:《广东始兴县禾场岭西汉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2期26—28页。
    [120]倪志俊:《西北医疗设备厂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21—24页。
    [12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4期57—63页。
    [122]张蕴:《西安北郊六座汉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92年3期62—64页。
    [123]宝鸡市考古队:《宝鸡市谭家村四号汉墓》,《考古》1987年12期1086—1090页。
    [124]陕西省宝中铁路考古队:《陕西陇县店子村汉唐墓葬》,《考古与文物》1999年4期3—29页。
    [125]程学华:《临潼县吴东村发现一座汉墓》,《考古与文物》1983年6期103—104页。
    [126]汉中市博物馆何新成:《陕西汉中市铺镇砖厂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6期35—46页。
    [127]程学华、丁保乾:《西临高速公路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6期1—11页。
    [128]傅嘉仪、王汉珍:《西安市文管会所藏的四件汉代文物》,《考古与文物》1981年4期。
    [129]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东郊韩森寨汉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5期72页。
    [130]张达宏、王九刚、程林泉:《西安北郊龙首村军干所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6期20—31页。
    [131]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9—20页。
    [132]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94—144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一版。
    [133]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1993年5期1—16页。
    [134]商丘地区文化局、永城县文化馆:《河南永城前窑汉代石室墓》7—12页,《中原文物》1990年1期7页。
    [135]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市立交桥西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4年1期12—20页。
    [136]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市向阳肥料社汉代画像砖墓》,《中原文物》1986年4期34—38页。
    [13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市南仓西街两座汉墓的发掘》,《华夏考古》1989年4期78—93页。
    [138]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107—167页。
    [13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陕县东周秦汉墓》166—178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
    [140]胡成芳:《河南济源出土的几件釉陶俑》,《考古与文物》2007年1期38—39页;李彩霞:《济源西窑头村M10出土陶塑器物赏析》,《中原文物》2010年4期101—104页。
    [141]河南省博物馆:《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文物》1973年2期46—54页。
    [142]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金谷园车站11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4期15—28页。
    [143]郑州市博物馆:《郑州新通桥汉代画像空心砖墓》,《文物》1972年10期41页。
    [144]河南省文物工作队:《郑州南关159号汉墓的发掘》,《文物》1960年8-9期19—24页。
    [145]山东省博物馆、临沂文物组:《临沂银雀山四座西汉墓葬》,《考古》1975年6期363-370页。
    [146]日照市博物馆:《山东日照市大古城汉墓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06年4期18—27页。
    [147]济宁市博物馆:《山东济宁师专西汉墓群清理简报》,《文物》1992年9期22—36页。
    [148]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大厂陆营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31—52页。
    [149]邱志华:《扬州邗江县郭庄汉墓》,《文物》1980年3期90—92页。
    [150]杨豪:《广东韶关西河汉墓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143-157页。
    [15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邢台曹演庄汉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8年4期1—19页。
    [152]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张家堡新莽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5期4—19页;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08年2月15日。
    [153]程林泉、韩国河、杨军凯、吴春:《西安市未央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25—32页。
    [154]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二府庄汉墓发掘简报》,《文博》1997年5期15—25页。
    [155]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孙德润、贺雅宜:《咸阳织布厂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5年4期10—28页。
    [15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3—26页。
    [157]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12—30页。
    [158]潓枫:《西安南郊吴家坟汉墓清理简记》,《考古与文物》1989年2期49—53页。
    [159]赵丛苍:《八座汉墓出土文物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1期41—46页。
    [160]汉中市博物馆何新成:《陕西汉中市铺镇砖厂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6期35—46页。
    [161]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162]郭世云、吴鸿禧、李功业:《山东滨州市汲家湾发现汉墓》,《文物》1990年2期67—69页。
    [163]林留根:《镇江谏壁砖瓦厂发现汉墓》,《考古》1975年6期254—255页。
    [164]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江苏邗江县杨寿乡宝女墩新莽墓》,《文物》1991年10期39—61页。
    [165]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县姚庄102号汉墓》,《考古》2000年4期50—65页。
    [166]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8期4—36页。
    [167]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云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云阳马沱墓地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4期25—34页。
    [168]李加锋:《成都青龙山汉代砖室墓》,《文物》1997年4期15—17页。
    [169]寿县博物馆、寿县文管所:《安徽寿县东津柏家台两座汉墓的清理》,《江汉考古》1992年4期25—28页。
    [170]永城市文物局、永城市博物馆:《河南永城市芒砀山新莽墓地清理简报》,《华夏考古》2008年2期65—68页。
    [171]南阳地区文物队唐河县文化馆:《唐河县针织厂二号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5年
    3期14—20页。
    [172]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五女冢267号新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7期42—53页。
    [173]河南省博物馆:《济源泗涧沟三座汉墓的发掘》,《文物》1973年2期46—54页。
    [174]北京大学考古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2年春天马—曲村遗址墓葬发掘报告》,《文物》1993年3期11—30页。
    [175]呼林贵、吕卓民:《西安北郊大白杨秦汉墓葬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2期18—25页。
    [176]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市北郊杜家堡新莽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4年3期12—15页。
    [177]刘晓华、景明晨、王瑛:《咸阳汉墓清理简记》,《考古与文物》1990年1期110—111页。
    [178]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县官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5期17—29页。
    [179]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西安东郊秦川机械厂汉唐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3期36—50页。
    [180]李恭:《西安东郊庆华厂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46—49页。
    [181]韩保全、程林泉:《西安北郊枣园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9-20页。
    [182]唐山市文物管理处:《玉田县代官屯发现一座汉墓》,《文物春秋》2006年3期23—25页。
    [183]郴州地区文物工作队:《湖南郴州市奎马岭汉墓的发掘》,《考古学集刊》第2集99—105页。
    [184]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耒阳市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辑100—166页。
    [185]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市博物馆:《广东顺德陈村汉墓的清理》,《文物》1991年12期73—75页。
    [186]李健广:《东汉铭文釉陶仓》,《中国文物报》1999年6月2日。
    [187]]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馆:《江苏邳州山头东汉家族墓地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07年4期6—28页。
    [188]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文物》1981年11期1—11页。
    [189]孙维昌:《嘉定县发现一座汉墓》,《文物》1959年11期72页。
    [190]王业友:《合肥东汉墓出土漆器等文物》,《文物》1960年1期75—76页。
    [19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临淄金岭镇一号东汉墓》,《考古学报》1999年1期97—
    122页。
    [192]咸阳秦都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28—41页。
    [193]杨元生赵怡元:《黄陵县上畛子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3年1期12-14页。
    [194]秦中行:《记汉中出土的汉代陂池模型》,《文物》1976年3期77—78页。
    [195]杨晓春、薛小东:《华池县柔远镇张川村发现一处汉墓群》,《陇东报》2008年8月17日。
    [196]陕西省宝中铁路考古队:《陕西陇县店子村汉唐墓葬》,《考古与文物》1999年4期3—29页。
    [197]陕西省考古所:《西安北郊北康村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4期21—32页。
    [198]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东汉姚孝经墓》,《考古》1992年3期227—231页。
    [199]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一版。
    [200]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烧沟西14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4期29—35页。
    [201]南阳博物馆:《河南南阳军帐营汉画像石墓》,《考古与文物》1982年1期40—43页。
    [202]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县王寨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2年1期12—16页。
    [203]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南阳第二胶片厂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4年4期32—36页。
    [204]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南阳市人民北路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9年3期53—58页。
    [205]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发掘的四座东汉玉衣墓》,《文物》1999年1期3—26页。
    [206]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107—167页。
    [20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陕县东周秦汉墓》166—178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
    [208]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土城坡墓地Ⅲ区东汉墓葬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08年1期37—59页。
    [209]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武隆县文化馆:《四川武隆县江口镇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6期36—45页。
    [210]镇江市博物馆、丹阳县文化馆:《江苏丹阳东汉墓》,《考古》1978年3期155—157页。
    [211]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馆:《江苏邳州山头东汉家族墓地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07年4期6—28页。
    [212]徐州博物馆:《徐州韩山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9期74—82页。
    [213]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县甘泉老虎墩汉墓》,《文物》1991年10期62—70页。
    [214]杨豪:《广东韶关西河汉墓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143—157页。
    [215]吴玉贤:《浙江上虞蒿坝东汉永初三年墓》,《文物》1983年6期40—44页。
    [216]衡水地区文管所:《河北景县大代庄东汉壁画墓》,《文物春秋》1995年1期14—22页。
    [217]张家口地区博物馆:《河北涿鹿矾山五堡东汉墓清理简报》《,文物春秋》1989年4期24—35页。
    [218]沧州市文物管理处:《河北南皮县芦庄子汉墓》,《文物春秋》1998年1期1—4页。
    [219]唐金裕、郭清华:《陕西勉县红庙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30—33页。
    [220]郭清华:《陕西勉县老道寺四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2期25—30页。
    [221]陕西考古所汉墓工作组:《西安北郊清理一座东汉墓》,《文物》1960年5期69—71页。
    [222]陕西省宝中铁路考古队:《陕西陇县店子村汉唐墓葬》,《考古与文物》1999年4期3—29页。
    [22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南郊三爻村汉唐墓葬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3期3—26页。
    [224]安康地区文管会:《黄土梁两汉墓葬清理》,《考古与文物》1991年1期47—51页。
    [225]崔景贤:《韩城市东汉墓清理简报》,《文博》1987年4期27—31页。
    [226]禚振西:《陕西户县的两座汉墓》,《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44—48页。
    [227]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考古队:《陕西长安县206基建工地汉、晋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5期38—47页。
    [228]貟安志、马志军:《长安县南李王村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4期64—71页。
    [229]汉中市博物馆何新成:《陕西汉中市铺镇砖厂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6期35-46页。
    [230]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陕西南郑龙岗寺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25—39页。
    [231]陕西考古所配合基建队:《陕西省185煤田地质队咸阳基地筹建处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3年5期15—25页。
    [23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1年4期33—51页。
    [233]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囊城茨沟汉画像石墓》,《考古学报》1964年1期111—130页。
    [234]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107—167页。
    [235]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市刘家渠汉墓的发掘》,《华夏考古》1994年1期22—30页。
    [236]淅川文管会:《淅川馆藏一件东汉陶水榭》,《中原文物》1981年1期62页。
    [237]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北郊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8期33—40页。
    [238]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纺机油库发现的一座汉墓》,《中原文物》1997年3期56—60页。
    [239]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市西南郊东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95年4期1—6页。
    [240]《乐舞绿釉陶戏楼》,《中国文物报》1999年4月11日。
    [241]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河南荥阳河王水库汉墓》,《文物》1960年5期60—68页。
    [242]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土城坡墓地Ⅲ区东汉墓葬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08年1期37—59页。
    [243]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土城坡墓地Ⅲ区东汉墓葬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08年1期。
    [244]山东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市文化局:《重庆万州区钟嘴东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4年1期16—24页。
    [245]重庆市文化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万州安全墓地1998年汉墓发掘简报》,《文博》2001年4期3—31页。
    [246]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武隆县文化馆:《四川武隆县江口镇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6期36—45页。
    [247]王世振、王善才:《湖北随州东城区东汉墓发掘报告》,《文物》1993年7期52—65页。
    [248]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南岳万福村东汉墓》,《考古》1992年5期471—474页。
    [249]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耒阳市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辑100—166页。
    [25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大庸市文物管理所:《湖南大庸东汉砖室墓》,《考古》1994年12期1078—1096页。
    [251]周世荣:《长沙白泥塘发现东汉砖墓》,《考古》1956年3期58页。
    [252]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韶关市郊古墓发掘报告》,《考古》1961年8期435页。
    [253]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市博物馆:《深圳市南头红花园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11期29-38页。
    [254]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广灵北关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7期4—18页。
    [255]平朔考古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6期1—52页。
    [256]山西省考古所侯马工作站:《侯马乔村M5001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季刊》1992年2期22—27页。
    [257]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滕县朵胡店汉墓》,《考古》1963年8期423—431页。
    [258]石敬东:《山东枣庄方庄汉画像石墓》,《考古与文物》1994年3期41—43页。
    [259]贺福顺:《山东嘉祥县出土东汉陶瓷器》,《考古与文物》1988年3期109页。
    [260]苏希圣、李瑞鹏:《安徽寿县出土的两件绿釉陶模型》,《文物》1990年1期94—95页。
    [261]梧州市博物馆:《广西梧州市近年来出土的一批汉代文物》,《文物》1977年2期70页。
    [262]洛阳博物馆:《洛阳东汉光和二年王当墓发掘简报》,《文物》1980年6期52—55页。
    [263]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107—167页。
    [26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陕县东周秦汉墓》166—178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
    [265]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94—95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12月一版。
    [266]南阳市文物研究所:《桐柏县安棚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96年3期22—25页。
    [26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郭家湾汉墓》,《考古学集刊》第
    11集187—220页。
    [268]河南省博物馆:《灵宝张湾汉墓》,《文物》1975年11期75—93页;《充满生活气息绿釉陶粮食作坊》及《庄园守卫-绿釉陶望楼》,《中国文物报》1999年4月11日。
    [269]洛阳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市南昌路东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95年4期17—24页。
    [270]南阳地区文物队:《方城党庄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6年2期45—51页。
    [271]杜葆仁、夏振英、呼林贵:《东汉司徒刘崎及其家族墓的清理》,《考古与文物》1986年5期45—56页。
    [272]王育龙:《西安昆仑厂东汉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9年2期43—48页。
    [273]呼林贵:《陕西韩城芝川镇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45—54页。
    [27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卷烟材料厂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3—12
    页。
    [275]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潼关吊桥汉代杨氏墓群发掘简记》,《文物》1961年1期56—66页。
    [27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西安灞桥区政府基建工地汉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4期41—45页。
    [277]王玉龙:《三原县三胜村汉墓清理简记》,《考古与文物》1993年2期36—37页。
    [27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高陵县宝诗佳公司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7年3期65—71页。
    [279]雒忠如:《西安十里铺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4期38—42页。
    [280]临汾地区文化局、曲沃县文化馆:《晋南曲沃苏村汉墓》,《文物》1987年6期61—68页。
    [28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工作室、离石县文物保管所:《山西离石马茂庄东汉画像石墓》,《文物》1992年4期14—40页。
    [28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地区文物管理处、离石县文物保管所:《山西离石再次发现东汉画像石墓》,《文物》1996年4期13—27页。
    [28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地区文化局、夏县文化局博物馆:《山西夏县王村东汉壁画墓》,《文物》1994年8期31—46页。
    [284]运城行署文化局、永济市博物馆:《山西永济上村东汉壁画墓清理简报》,《文物季刊》1997年2期5—11页。
    [285]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顺义临河村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6期376—381页。
    [286]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南郊三台山东汉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与考古》1983年。
    [287]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43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11期8—20页。
    [288]定州市文物管理所:《定州市35号汉墓清理简报》,《文物春秋》1997年3期35—36页。
    [289]河北省文物工作队编:《河北望都二号汉墓》5—9页,文物出版社1959年6月第一版。
    [290]滦南县文物管理所:《唐山滦南发现东汉墓》,《文物春秋》2005年2期43—45页。
    [291]迁安县文物保管所:《河北迁安于家村一号汉墓清理》,《文物》1996年10期30—42页。
    [292]张晓峰:《文安县宋家牌汉墓出土遗物》,《文物春秋》2001年6期15—18页。
    [293]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阜城桑庄东汉墓发掘报告》,《文物》1990年1期19—30页。
    [29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地区文物管理所:《河北沙河兴固汉墓》,《文物》1992年9期12—21页。
    [29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地区文化局:《河北阳原西城南关东汉墓》,《文物》1990年5期56—63页。
    [296]张亚丽:《汉代绿釉陶踏碓模型》,《文物春秋》2001年3期75页。
    [297]安徽省亳县博物馆:《亳县曹操宗族墓葬》,《文物》1978年8期32—45页。
    [298]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定远县灞王庄古画像石墓》,《文物》1959年12期43—46页。
    [299]镇江博物馆:《江苏省高淳县东汉画像砖墓》,《文物》1983年4期36—39页。
    [300]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绍兴漓渚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2期6—12页。
    [301]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修水县博物馆、江西九江市博物馆:《江西修水山背汉晋墓葬发掘》,《南方文物》2009年4期52—55页。
    [302]老河口市博物馆:《湖北省老河口市北岗东汉墓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4年2期27—34页。
    [303]王善才、王世振:《湖北随州西城区东汉墓发掘报告》,《文物》1993年7期66—72页。
    [304]襄樊市博物馆:《湖北襄樊市区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3年4期22—25页。
    [305]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衡阳茶山坳东汉至六朝墓的发掘》《,考古》1986年12期1079—1093页。
    [306]张中一:《长沙东屯渡清理了一座东汉砖室墓》,《文物》1960年5期88—90页。
    [307]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耒阳市东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辑100—166页。
    [308]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东莞虎门东汉墓》,《文物》1991年11期38—42页。
    [309]广西档案信息网:《中国首现东汉时期波斯绿釉陶瓶出土于合浦汉墓》,《兰台世界》2010年13期。
    [310]绵阳博物馆何志国《: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3期9—19页。
    [311]四川省博物馆赵殿增、高英民:《四川阿坝州发现汉墓》,《文物》1976年11期90—93页。
    [312]重庆市博物馆、合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合川市南屏东汉墓葬群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0年2期43—64页。
    [31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考古》1982年4期355—364页。
    [314]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
    10月第一版。
    [315]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9期25—34页。
    [316]湖南省博物馆:《长沙象鼻山一号西汉墓》,《考古学报》1981年1期111—130页。
    [317]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10月第一版。
    [318]安吉县博物馆:《浙江安吉县上马山西汉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7期46—59页。
    [319]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市玄碧塘西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95年3期214—219页。
    [320]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东郊罗岗秦墓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8期404—406页。
    [321]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皇花岗003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4期32—40页。
    [322]朱士生:《浙江龙游县东华山汉墓》,《考古》1993年4期330—343页。
    [323]同上
    [324]安吉县博物馆:《浙江安吉县上马山西汉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7期46—59页。
    [325]王正书:《上海福泉山西汉墓群发掘》,《考古》1988年8期694—717页。
    [326]零陵地区文物工作队:《湖南永州市鹞子山西汉“刘彊”墓》,《考古》1990年11期1002—1011页。
    [327]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文物》1979年3期1—7页。
    [328]湘乡县博物馆:《湖南湘乡可心亭汉墓》,《考古》1966年5期243—247页。
    [329]陈福坤:《江苏江宁县发现“印纹硬陶”古墓》,《考古通讯》1958年4期55页。
    [330]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高安市碧落山西汉墓葬》,《考古》2006年7期94—96页。
    [331]始兴县博物馆:《广东始兴瑶村坳古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1年1期30—33页。
    [33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工作队:《湖南保靖粟家坨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9期782—789页。
    [333]王正书:《上海福泉山西汉墓群发掘》,《考古》1988年8期694—717页。
    [334]安吉县博物馆:《浙江安吉县上马山西汉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7期46—59页。
    [335]龙游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龙游县东华山12号汉墓》,《考古》1990年4期329—332页。
    [336]朱士生:《浙江龙游县东华山汉墓》,《考古》1993年4期330—343页。
    [337]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浙江海盐龙潭港遗址汉墓发掘简报》,《东方博物》第十四辑25—32页。
    [338]襄樊市博物馆:《湖北襄樊市毛纺厂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97年12期29—35页。
    [339]荆州博物馆:《湖北荆沙市瓦坟园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11期985—996页。
    [340]湖南省博物馆:《长沙树木岭战国墓阿弥岭西汉墓》,《考古》1984年9期790—797页。
    [341]怀化地区文物工作队、溆浦县文管所:《1990年湖南溆浦大江口战国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期23—33页。
    [342]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市凤凰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3期239—247页。
    [343]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西村西汉木椁墓简报》,《考古》1960年1期11—15页。
    [344]广东省始兴县博物馆王晓华:《广东始兴县禾场岭西汉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2期26—28页。
    [345]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县博物馆《广东顺德县汉墓的调查和清理》,《文物》1991年4期47—63页。
    [346]杨豪:《广东韶关西河汉墓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143—157页。
    [347]广东省始兴县博物馆:《始兴瑶村坳古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4期37—
    40页。
    [348]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北郊汉墓》,《考古》1985年3期197—215页。
    [349]广西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母猪岭汉墓的发掘》,《考古》2007年2期19—38页。
    [350]陵水县博物馆:《海南陵水县发现印纹硬陶》,《考古》1987年3期278页。
    [351]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茶陵县文化局:《湖南茶陵县濂溪汉墓的发掘》,《考古》1996年6期16—21页。
    [352]扬州博物馆:《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文物》1987年1期1—19页。
    [353]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江苏邗江县杨寿乡宝女墩新莽墓》,《文物》1991年10期39—60页。
    [354]扬州博物馆:《扬州东风砖瓦厂汉代木椁墓群》,《考古》1980年5期417—425页。
    [355]朱士生:《浙江龙游县东华山汉墓》,《考古》1993年4期330—343页。
    [356]同上
    [357]李文明、郝明华:《江苏高淳县下坝东汉墓》,《东南文化》1988年1期71—78页。
    [358]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江苏盐城三羊墩汉墓清理报告》,《考古》1964年8期393—402页。
    [359]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定远谷堆王九座汉墓的发掘》,《考古》1985年5期423—428页。
    [360]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杭州古荡汉代朱乐昌墓清理简报》,《考古》1959年3期150—152页。
    [361]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浙江海盐龙潭港遗址汉墓发掘简报》,《东方博物》第十四辑25—32页。
    [362]薛翘、张嗣介:《江西赣州汉代画像砖墓》,《文物》1982年6期51—52页。
    [363]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常德东汉墓》,《考古学集刊》第1集158—176页。
    [364]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市凤凰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3期239—247页。
    [365]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南零陵东门外汉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1期27—30页。
    [366]曾少华:《湖南邵东县冷水村发现一座东汉墓》,《考古》1992年10期954—955页。
    [367]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东山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6年4期12—17页。
    [368]南雄县博物馆:《粤北南雄发现汉墓》,《考古》1985年11期990—993页。
    [369]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川县博物馆:《广东龙川县佗城东汉墓清理报告》,《四川文物》2005年5期3—8页。
    [370]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北郊汉墓》,《考古》1985年3期197—215页。
    [371]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丰门岭10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3期226—230页。
    [372]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南岳万福村东汉墓》,《考古》1992年5期471—475页。
    [373]吴玉贤:《浙江上虞蒿坝东汉永初三年墓》,《文物》1983年6期40—44页。
    [374]南京博物院:《江苏仪征石碑村汉代木椁墓》,《考古》1966年1期14—20页。
    [375]朱士生:《浙江龙游县东华山汉墓》,《考古》1993年4期330—343页。
    [376]宜昌地区博物馆:《1978年宜昌前坪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5期411—422页。
    [377]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常德南坪东汉“酋阳长”墓》,《考古》1980年4期339—342页。
    [378]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大庸市文物管理所:《湖南大庸东汉砖室墓》,《考古》1994年12期1078—1096页。
    [379]衡阳市文物工作队:《湖南衡阳荆田村发现东汉墓》,《考古》1991年10期919—926页。
    [380]广东省博物馆:《广东徐闻东汉墓》,《考古》1977年4期268—277页。
    [381]杨豪:《广东韶关西河汉墓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143—157页。
    [382]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市博物馆:《深圳市南头红花园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11期29—38页。
    [383]南京市博物院:《江苏高淳固城东汉画像砖墓》,《考古》1989年5期423—429页。
    [384]赣州地区博物馆等:《江西南康县荒塘东汉墓》,《考古》1996年9期37—45页。
    [385]衡阳市博物馆《:湖南衡阳茶山坳东汉至六朝墓的发掘》《,考古》1986年12期1079—1093页。
    [386]张中一:《长沙东屯渡清理了一座东汉砖室墓》,《文物》1960年5期88—90页。
    [387]襄樊市博物馆:《湖北襄樊市区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3年4期22—25页。
    [388]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武汉江夏区庙山东汉墓的清理》,《考古》2006年5期42—
    50页。
    [389]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慈溪发现东汉墓》,《考古》1962年12期651页。
    [390]广东省博物馆、博罗县博物馆:《广东博罗县福田镇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4期381—384页。
    [391]始兴县博物馆:《广东始兴县禾场岭发现东汉墓》,《考古》1991年1期87—89页。
    [392]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沙河顶发现一座东汉墓》,《考古》1986年12期1094—1098页。
    [393]广西文物工作队:《广西贵县北郊汉墓》,《考古》1985年3期197—215页。
    [394]广西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母猪岭汉墓的发掘》,《考古》2007年2期19—38页。
    [395]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绍兴漓渚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2期6—12页。
    [396]长办库区处红花套考古工作站:《湖北宜昌前坪包金头东汉、三国墓》,《考古》1990年9期815—830页。
    [397]本表中时代标注为“汉代”的陶窑大多见诸于报纸,对陶窑的形制及出土物介绍很简略,无法判断确切的时期,只能确认是汉代陶窑。
    [398]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期18—22页。
    [399]时瑞宝:《汉长陵邑清理瓦窑一座》,《考古与文物》1987年1期99—110页。
    [400]呼林贵:《陕西韩城秦汉夏阳故城遗址勘察记》,《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15—19页。
    [401]崔圣宽、王善荣:《章丘危山发现烧制陶俑的窑址》,《中国文物报》2003年8月15日。
    [402]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23-27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1期
    986—995页。
    [403]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北宫的勘探及其南面砖瓦窑的发掘》,《考古》1996年10期23—31页。
    [40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东周王城战国至汉代陶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7期41—53页。
    [405]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东周王城内的古窑址》,《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12—19页。
    [406]陕西省文管会:《陕西坡头村西汉铸钱遗址》,《考古》1982年1期23—30页。
    [407]贺惠陆:《河南新乡市东干道发现西汉陶窑》,《考古与文物》1994年4期107—108页。
    [408]老河口市博物馆:《老河口市柴店岗砖厂汉代窑址清理简报》《,江汉考古》2004年4期9—22页。
    [409]熊北生:《兴山古夫镇汉至六朝及明代墓葬和古窑址》,《考古学年鉴》1998年181页。
    [410]福建省博物院:《福建武夷山市城村西汉窑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12期51—59页。
    [411]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春秋》2008年4期25—37页。
    [412]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1996年汉长安城冶铸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7期5—12页。
    [413]李毓芳:《汉长安城烘范窑和铸币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3年245页。
    [414]李永祥:《中卫发现大面积西汉时期窑址》,《中国文物报》1998年12月9日。
    [415]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宜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宜阳县甘棠寨村汉代窑址清理简报》,《华夏考古》2006年1期12—16页。
    [416]杨群:《万州区银家嘴东汉、南朝墓葬及汉代窑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年302—303页。
    [417]赵青云李京华韩汝玢丘亮辉柯俊:《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铸遗址再探讨》,《考古学报》1985年2期157—182页。
    [418]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2-8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2期138—142页;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窑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4年1期99—122
    页。
    [419]社科院考古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新发现六座窑址》,《考古》2002年11期92—94页。
    [420]唐金裕:《西安市北郊汉代磚瓦窑址》,《考古》1964年4期180—181页。
    [421]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轴承厂汉代砖瓦窑场遗址》,《中原文物》1995年4期7—16页。
    [422]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28—43页。
    [423]陈丽琼:《四川武胜匡家坝汉代砖窑试掘》,《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61—63页。
    [424]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北武安县午汲古城中的窑址》,《考古》1959年7期338—342页。
    [425]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瓦房庄汉代制陶、铸铜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4年1期31—44页。
    [426]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北郊新莽钱范窑址清理简报》,《文物》1959年11期12—13页。
    [427]郑州市文物工作队:《河南密县密新商场汉墓和陶窑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年2期22—26页。
    [428]社科院考古所洛阳汉魏城队:《汉魏洛阳城发现的东汉烧煤瓦窑遗址》,《考古》1997年2期47—50页。
    [429]同上
    [430]河南省博物馆、新乡地区博物馆、温县文化馆:《河南省温县汉代烘范窑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9期66—75页。
    [431]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饶家坝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4期32—36页。
    [432]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贵州沿河洪渡汉代窑址试掘》,《考古》1993年9期805—808页。宋世坤:《沿河县洪渡汉代陶窑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年309页。
    [433]常德市文物处、常德市博物馆:《湖南常德市城区发现汉代砖窑》,《江汉考古》1998年2期16—17页。
    [434]张长安:《河南鹤壁古代陶窑遗址浅析》,《华夏考古》2003年3期80—83页。
    [435]新乡市文管会:《新乡北站区前郭柳村汉代窑址发掘》,《考古》1989年5期418—422页。
    [436]赵丛苍:《城固宝山遗址发掘出大量烧烤坑》,《中国文物报》2003年5月23日。
    [43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县文物管理处:《襄阳竹条汉代墓葬、窑址发掘》,《江汉考古》2000年1期3—21页。
    [438]王永彪、潘能艳:《湖南常德市东汉砖窑遗址》,《考古》1997年7期82—83页;潘能艳、王永彪:《常德发现汉代砖窑址》,《中国文物报》1993年2月7日。
    [439]潘三古:《衢州发现汉代窑址》,《中国文物报》1990年9月13日。
    [440]宁波市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宁波市马岭山古代墓葬与窑址的发掘》,《考古》2008年3期31—45页。
    [441]田中华:《沁阳发现一座汉代陶窑》,《中国文物报》1996年6月30日。
    [442]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东郊东汉“对开式”砖瓦窑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5年4期13—15页。
    [443]无锡市博物馆:《无锡马迹山牛塘东汉窑址》,《东南文化》1998年3期41—44页。
    [444]宜兴陶瓷公司:《石码头汉窑调查简报》,《江苏陶瓷》1977年4期8—12页。
    [445]林士民:《浙江宁波汉代窑址的勘察》,《考古》1986年9期800—809页。
    [446]姚三石、孙思范:《薛城发现汉代陶窑》,《中国文物报》2000年4月30日。
    [447]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酒泉下河清汉代砖窑窑址试掘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
    12期36—37页。
    [448]秦都咸阳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古窑址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3期1—8页。
    [449]5]韩鸿业、龚顺保:《平谷发现汉窑址及古墓葬》,《北京日报》2006年4月17日第7版。
    [450]马永欣:《武清惊现汉代窑址》,《天津日报》2006年7月12日第16版。
    [451]赵芬明:《藁城台西发现汉三孔连体窑》,《中国文物报》1998年8月12日。
    [452]全洪、覃杰:《忠县上油坊遗址发掘西周遗存和汉代窑址》,《中国文物报》2002年2月1日1版。
    [453]宋世坤:《安顺市瓦窑汉代窑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年278页。
    [454]刘恩元:《安顺宁谷汉代遗址、陶窑遗址及古墓群》,《中国文物报》1995年11月26日。
    [455]何丰伦:《广西发现罕见汉代制陶作坊》,《西部时报》2008年3月11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