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服务·信用·创新——爱国银行家陈光甫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哲学思辨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知识,尝试对陈光甫一生的主要活动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力图探究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发展轨迹,总结其成功之道,为当今民营企业、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对于陈光甫在抗日战争时期赴美谈判借款中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陈光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银行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创办了民国时期最大的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以及在抗日战争期间代表国民政府赴美借款。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后,陈光甫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服务社会、诚信为本、不断创新。通过开办小额储蓄存款、推行对物信用借款、积极参与工业和农业放款等业务,使这家不入流的“小小银行”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银行。不仅在国内银行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国际金融界也享有盛名,陈光甫因此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
     中国旅行社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附属机构,也是陈光甫生平中的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旅游业的开端。中国旅行社本着服务社会的精神,专谋旅客便利,不仅为国家挽回了一部分利权,还进一步推广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业务。中国旅行社的创立,不仅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文化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光甫也由此而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陈光甫以特使身份赴美谈判。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他忍辱负重,凭借其良好的个人信用及人格魅力,争取国际援助,打开美国援华的大门。完成了非他不能胜任,他人无法替代的谈判任务,为争取国际援助及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出使美国,虽非职业外交家,却完成了许多职业外交家所未能完成的使命。陈光甫以其良好的个人信用被国际视为中国国家信用的一个标志,他在谈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足以使其跻身于外交家的行列,陈光甫不愧为不辱使命的外交家。
     在新旧社会交替的关键时刻,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出于对共产党的疑虑,以及无法割舍的国民党情结,陈光甫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的召唤,最后选择了国民党,在政治上“押宝”失误,以致被历史所遗忘。
     陈光甫作为旧中国最成功的银行家,他的成功之道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他提出“服务社会”的理念,讲究“稳健、诚信和创新”的经营方针,实行严格、高效的管理方法,为我们当今改革开放下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借鉴;为当前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生存、发展总结出经验教训。
     服务、信用、创新不仅是经营企业的成功之道,也是从事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
This paper is guided by Marxist theory.It is based on philosophical thought,analysis of historical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which combin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synthesize history,economics,statistics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and knowleges.The writer attempts to carry out the main activities of Chen Guangfu's life in systematic and depth study, tries to explore the largest privat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hanghai Commerical and Savings Bank's development trajectory and summes up his successes,which provide references to today's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In regard to Chen Guangfu's devotions,when he negotiat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or loan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which was conducted an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
     Chen Guangfu was a contemporary well-known banker,diplomat and social activist in our country.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his life,he founded the Republican's largest commercial bank(Shanghai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the first travel agency of China(China Travel Service).As well as he represented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at the negoti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When Shanghai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 was established, Chen Guangfu used the unique modes of management to serve the community, honesty first and constant innovation. He created the small saving deposits,carried out the credit loans through merchandises,took actively part 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loans and other businesses.He promoted the unknown "a very small sized-bank" to grow continuously in an extremely complex situations to become the largest private bank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Not only in the domestic banking sectors,it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but also it occupied repu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mmunity.Therefore,Chen Guangfu was well known as the most eminent banker.
     China Travel Service was a merchanism which was attached to Shanghai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 It was also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of Chen Guangfu's life.The creation of China Travel Service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tourism in our country. China Travel Service based on the spirit of serving the community,designed to specifically facilitate travelers.Did it not only restore a portion of the state economic rights,but also to further promote Shanghai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s businesses.The creation of China Travel Service was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and had a profound impact in modern economic and cultural history in our country.Chen Guangfu thus became the man who w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representatives in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ircle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Chen Guangfu had been to America for Chinese benefits,as a special envoy,who negotiated with America to loan.In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e lived with humiliation,with his good personal credit and personal charm,striv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s.He opened the doo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ided China.He completed the missions which others could not be competent,and could not replace his job on negotiation.He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in striving for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s and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Chen Guangfu was a businessman in his capacity as a special envoy to the United States.Though he was not a career diplomat,he completed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 diplomats who failed to complete the missions.He depended on his good personal credit,which was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s a sign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gotiation, he demonstrated the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skills, as well as he gaine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enough to make him become a diplomat among of the professional diplomats.He was a diplomat who did not fail in his miss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critical moment that the new society replaced the old.Chen Guangfu failed to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times call. Dued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lass, he had a misgiving about the Communist Party. Furthermore, he could not give up breaking away from the KMT's complex. Finally he decided to choose the Kuomintang.He made a mistake to "bet" on politics, with the result that he was forgotten by the history.
     Chen Guangfu who was the most successful banker in the old society.We can learn a lot of experiences from his successes.He raised the concept of "serve society", stressed the business policy of "stability,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and carried out the strict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xperience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nterprises'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und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t can also sum up the lessons which provide for the enterprises how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Service, credit and innovation is not only to run a business success, but also in all careers.
引文
①以下简称“上海银行”。
    ②“南三行”,即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与浙江兴业银行。
    ③姚菘龄编著:《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下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1079页,
    ④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96页。
    ⑤顾维钧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3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第152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298页。
    ⑦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48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编后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
    ①邹高:《“中国摩根”陈光甫》,《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16期,第35-38页。
    ②高超群:《一个金融资本家的诞生与成长》,《资本市场》2005年第2期,第92-94页。
    ③陈文彬:《一代金融奇才——陈光甫》,《中国高新区》2003年第6期,第56-58页。
    ④姚会元:《显赫的银行家——陈光甫》,《民国春秋》1999年第6期,第26-30页。
    ⑤蒋慧:《私营金融家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建》,《求索》2004年第9期,第248-250页。
    ①季红、郭宏量:《百年商海陈光甫:中国第一位银行家》,《经济导刊》2006年第5期,第95-97页。
    ②钟思远:《陈光甫——旧中国最成功的银行家》,《海南金融》1995年第11期,第47-48页;钟思远:《旧中国的南三行》,《海南金融》1999年第3期,第62-63页
    ③“北四行”即,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国盐业银行和中南银行四家在北方著名的私营银行的合称,为中华民国时期北方金融集团之一
    ④陈雅:《陈光甫:旧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银行家》,《金融经济(湖南)》2000年第4期,第30-33页。
    ⑤潘惜晨:《爱国民族金融家陈光甫》,《中国工商》1990年第2期,第18-19页。
    ⑥赵宏:《民族金融巨子——陈光甫》,《中国工商》1996年第12期,第24-25页。
    ①孙曜东、宋路霞:《从学徒到著名银行家——记上海银行创办人陈光甫》,《中国企业家》2003年第10期,第140-143页。
    ②松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陈光甫》,《银行家》2002年第5期,第159页。
    ③王克华:《近代民营银行家陈光甫》,《银行家》2002年第9期,第140-141页。
    ④陈婷:《陈光甫先生的金融货币思想》,《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第23期,第22-25页。
    ⑤周晓辉:《我国早期银行家——陈光甫》,《中国企业文化》2005年第3期,第38-40页;王之可:《读〈陈光甫一九五六年致张公权函〉有感》,《上海金融》1995年第5期,第44页;马公瑾:《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及郑州分行》,《武汉文史资料》2006年第4期,第39-41页;晨钟:《从小小银行走出大金融家——陈光甫与上海银行的故事》,《中国工商》1998年第7期,第34-35页;邢建榕:《陈光甫:“从一元起存”的银行巨头》,《上海档案》2002年第6期,第55-56页;张枭鸣:《上海近代企业家倡导的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1992年第5期,第18页;高超群:《苏商的水性》,《资本市场》2005年第10期,第108-110页;《昔日民营银行家》,《银行家》2002年第4期,第157页;薛念文:《陈光甫与教育事业》,《民国春秋》2001年第3期,第40-41页;邢建榕:《<陈光甫日记>及其史料价值》,《档案与史学》2001年第4期,第72-77页;张庆亮:《历史上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未来的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第9期,第103-105页。
    ①徐鼎新:《旧中国上海银行的经营管理》,《学术月刊》1981年第9期,第23-28页。
    ②杨培新:《论中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封建性》,《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2期,第52页。
    ③江绍贞:《略论陈光甫对上海银行的经营管理》,《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5期,第170-185页。
    ④文昊:《民族金融家陈光甫的经营方略》,《出版参考》2006年第8期,第31-32页。
    ⑤刘永祥:《近代民营银行的经营理念与管理制度》,《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第54-59页。
    ⑥李智、张京昌:《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经营管理看金融创新》,《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4期,第54-56页。
    ⑦陈增年、顾柏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信息管理——近代中国银行家陈光甫的经营之道》,《上海经济研究》1985年第4期,第63-65页。
    ①王之可:《摭拾陈光甫在同仁聚餐会上的几次谈话》,《上海金融》1991年第12期,第44-45页。
    ②史全生、徐亚玲:《论银行家陈光甫的经营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第126-130页。
    ③陈文彬:《社会信用与近代上海银行业的发展——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中心》,《学术月刊》2002年第11期,第54-60页。
    ④薛念文:《实用理性超越——陈光甫经营管理思想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19-124页。
    ⑤易伟新:《论民国企业家的经营文化理念——以陈光甫为例》,《江苏商论》2009年第3期,第101-103页。
    ⑥魏纪侯:《服务生陈光甫》,《英才》2009年第4期,第132页。
    ①唐跃工:《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及其旅游管理思想述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64-67页。
    ②杨建:《浅析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与条件》,《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103-105页。
    ③孙慧:《中国旅行社的过去和现在》,《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2期,第22-26页。
    ④范永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中国旅行社》,《中国金融》2003年第21期,第60页。
    ⑤尹亚伟:《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民国春秋》2000年第5期,第39-42页。
    ⑥张书廷:《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文史杂志》1994年第5期,第10-11页。
    ⑦吕伟俊、宋振春:《陈光甫的旅游管理思想与实践》,《东岳论丛》2002年第3期,第76-79页。
    ⑧王淑良:《中旅社与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建立》,《东南文化》1998年第1期,第76-80页。
    ①郑焱、易伟新:《中国早期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兼析企业文化建设与研究起于何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第64-68页。
    ②卢玲:《中国旅行社的创立与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关系述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第567-570页。
    ③张俐俐:《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述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123-134页。
    ④易伟新:《中国旅行社创办目的刍议》,《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61-64页。
    ⑤郑焱:《中国近代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述论》,《史学月刊》1996年第4期,第54-60页。
    ⑥姚会元、操玲姣:《陈光甫开创中国现代旅游业》,《旅游科学》2002年第1期,第36-38页。
    ①易伟新:《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透视——兼析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的条件》,《求索》2004年第3期,第38-40页。
    ②易伟新:《中国近代旅游企业集团的财务内部控制述论——以中国旅行社为例》,《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9期,第343-344页。
    ③蒋湘妮:《〈旅行杂志〉与中国旅行社》,《沧桑》2005年第2-3期,第83-84页。
    ④崔普权:《老北京的旅游业》,《北京档案》2005年第6期,第46-47页。
    ①薛念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06-215页。
    ②易伟新:《东方旅行社述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第60-64页。
    ③张振江、任东来:《陈光甫与中美桐油、滇锡贷款》,《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1期,第87-100页。
    ④张振江、任东来:《陈光甫:一位被遗忘的外交家》,《读书》1999年第12期,第30-37页。
    ①易伟新:《抗日战争时期的陈光甫》,《云梦学刊》2003年第3期,第49-52页。
    ②朱芹:《陈光甫:一个商人的外交》,《世界知识》2007年第24期,第60-61页。
    ③宋佩玉:《陈光甫与中英美平准基金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154-159页。
    ④刘达永:《中美<钨砂借款合约>的由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第122-129页;白涛:《中美<桐油借款合约>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初始变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第42-46页;尹家民:《谁为中国声辩:八年抗日外交风云录》,《天津日报》2005-8-24专副刊;桑逢康:《胡适的学者外交》,《传记文学》2007年第6期,第88-99页。
    ⑤徐亚玲:《1927-1937年间陈光甫与宋子文的矛盾》,《民国春秋》2000年第1期,第39-42页。
    ①邢建榕:《徘徊于新旧时代之门:1949年前后的银行家陈光甫》,《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第59-67页;邢建榕编著:《老上海珍档秘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33-145页。
    ②傅国涌:《陈光甫的彷徨》,《报告文学》2005年第3期,第66-73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07-651页。
    ①1803年,美国仅用1500万美元就从法国拿破仑手里购买了面积达2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圣路易斯安娜。1904年,美国投资1500万美元在圣路易斯市举办世博会,隆重纪念从法国购买圣路易斯安娜100周年,参加国家达60个,中国也在被邀请之列。
    ②本文所采用的货币计算单位,若无具体说明,则以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为界,之前使用的是银元,之后使用的是法币。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4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84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1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00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1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3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出版,第276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7页。
    ①Israel Epstein.From Opium War to Liber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4, p100.
    ②郑有揆,程麟荪:《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336页。
    ③徐雪筠、陈增年等译编:《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207页。
    ④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59-160页。
    ⑤橡皮风潮也称橡皮股票风潮,是1910年英国商人麦边在上海进行股票投机而引起的一场金融风 潮,导致上海的钱庄、银号和票号大量倒闭,将全国卷入恐慌之中。
    ①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3页。
    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6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股东会议记录》,1915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页。
    ④关于上海银行成立的地点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成立于上海宁波路8号,另一种是成立于宁波路9号。其实,上海银行1915年4月17日在上海宁波路8号召开的是筹备会,6月2日在宁波路9号才正式开业。参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8页,第12页。
    ①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页。
    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1页。
    ③《1897-1920年中国银行业资本究竟有多少》,《学术月刊》1981年第5期,第39页。
    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1页。
    ⑤上海银行档案:《第44次总经理会议上陈光甫谈话》,1932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2页。
    ⑥“本行的命名”,《海光》月刊第9卷第8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9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第188-189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第11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4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董事会会议记录》(一),1915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46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第11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2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4-25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第11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页。
    ④《海光》月刊第8卷第2期“行史资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3-24页。
    ①上海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页。
    ②庄票,又称“照票”、“钱庄本票”。旧中国钱庄或银号签发的一种本票。可以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两种。
    ③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④我国租界规定准许外人在界内向业主租用地亩。上海租界内外人租地,旧例须由“会丈局”转请“上海道”给契,谓之“道契”。因为地皮在租界之内,所以上海商人认为最有价值。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4页。
    ②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84页。
    ③后来由于时代的变化,上海银行的方针及行训由“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实业,抵制国际经济侵略”改为“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实业,发展国际贸易”。
    ④上海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8页。
    ⑤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5页。
    ⑥陈光甫:1927年下期发告同人书,《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7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69-870页。
    ①《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46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70页。
    ②上海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8页。
    ③上海银行编:《本行生长之由来》,第16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53页。
    ④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61-162页。
    ①上海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6页。
    ②当时外商银行最有势力的是麦加利银行,而不是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在中国开业时间比汇丰银行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外商银行公会会长惯例由麦加利银行经理充任,因此麦加利银行的一举一动影响甚大。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9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第11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页。
    ①《唐寿民、周苍柏致陈光甫函》,1926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61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第11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2-13页。
    ③上海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页。
    ④上海银行编:《二十年史初稿》,第38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3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4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第一期营业报告书》,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0页。
    ③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76页。
    ④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76-177页。
    ⑤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76页。
    ①“上海中国银行营业纪略”,上海《银行周报》第2卷第4期,1918年1月22日,上海中国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2页。
    ②徐幼巽:“上海银行公会事业史”,上海《银行周报》十周年纪念刊,192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3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通告第89号》,191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63页。
    ④上海《银行周报》第3卷,第8期,1919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0-71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4-75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业务类第2028号》,192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5页。
    ③轧抵即本期结余与实际点得的现金的差额。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差额,但不能保证服务员由于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实际点的现金少了或多了。现金多了就是“轧盈”、少了就是“轧亏”,不多不少就是“轧平”。
    ④“头寸”也称“头衬”,就是款项的意思。“头寸”一词来源于中国,银行里用于日常支付的“袁
    ①上海银行档案:《业务类第2025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0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4页。
    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1页。
    ④指银行或邮局根据汇款人的委托,把款项汇交指定的收款人。
    ⑤上海银行档案:《内汇业务报告》,1923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43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济处杨时泰致总经理函》,192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28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总行内汇部致汉口分行函》,192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1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蚌分处致总经理函》,1925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5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蚌分处致总经理函》,1925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4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蚌分处致总经理函》,1925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5页。
    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7页。
    ④上海银行档案:《业务类第1673号》,1925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9页。
    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40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内汇业务报告》,1923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43页。
    ②上海银行编:《本行生长之由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94页。
    ③上海银行编:《本行生长之由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 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95页。
    ①《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征文集》,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04页。
    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征文集》,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05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国外汇兑处进出口押汇部报告》,《海光》月刊第1卷第7期,192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07页。
    ①“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第3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42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国外汇兑处进出口押汇部报告》,《海光》月刊第1卷第7期,192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07页。
    ①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21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96页。
    ③陈光甫1930年6月由欧美考察回国后对本行同人演讲,上海银行编:《陈光甫先生言论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0页。
    ④《旅行杂志》第七卷,1933年第二号。
    ⑤上海银行编:《本行生长之由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1页。
    ①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77页。
    ②上海银行编:《本行生长之由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1页。
    ③《旅行杂志》第六卷,1932年第二号。
    ①葛士彝:“二十八年来服务之回忆”,《海光》月刊第8卷第7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3页。
    ②《旅行杂志》第六卷,1932年第二号。
    ③上海银行档案:《通告》第391号,1924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3页。
    ④上海银行编:《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4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4页。
    ①上海银行编:《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4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4页。
    ②赵云声主编:《中国大资本家传·江南富豪卷》第10卷,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452页。
    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01页。
    ①上海银行编:《本行生长之由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49页。
    ②赵云声主编:《中国大资本家传·江南富豪卷》第10卷,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①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处九科会议录》,192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50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96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60-261页。
    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10页。
    ④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78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65页。根据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经济研究室1933年编写出版的《中国重要银行最近十年营业概况研究》编制。
    ②参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91-328页。
    ①周开庆主编:《民国经济史(全)》,台湾:华文书局,1967年出版,第87页。
    ②周开庆主编:《民国经济史(全)》,台湾:华文书局,1967年出版,第87-88页。
    ①“本行命名”,《海光》月刊第9卷第6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9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431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陈光甫在董事会上的报告常董会会议记录》,193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406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407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01页。全国重要银行是指中、中、交、农及通商等29家银行。若只计算私营银行,那么上海银行所占的百分比则远远超过此数,达到十分之一左右。
    ①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40页。
    ②Israel Epstein.From Opium War to Liber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4, p100.
    ③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2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116-117页。
    ④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第18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08-509页。
    ②王方中:《1931年江淮大水灾及其后果》,《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227页。
    ③[美]杨格:《1927-1937中国的财政经济情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217页。
    ④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主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1927-1937)》再版,影印本。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藏本,1985年出版,第24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360页。
    ②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主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1927-1937)》再版,影印本。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藏本,1985年出版,第24页。
    ①《上海银行静安寺路分行启》,《旅行杂志》第八卷,1934年第五号。
    ②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45页。
    ①《旅行杂志》第五卷,1931年第八号。
    ②《旅行杂志》第五卷,1931年第十一号。
    ③《旅行杂志》第七卷,1933年第三号。
    ④上海银行编:《本行生长之由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665页。
    ⑤上海银行档案:《总行行务记录》,1937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669页。
    ①《旅行杂志》第八卷,1934年第十一号。
    ②《旅行杂志》第八卷,1934年第十一号。
    ①傅国涌:《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55页。
    ②荣毅仁:《荣德生与企业经营管理》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290页。
    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363页。
    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362-364页。
    ②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399页。
    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260页。
    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397-398页。
    ⑤荣毅仁:《荣德生与企业经营管理》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290页。
    ①许维雍、黄汉民:《荣家企业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86页。
    ②《海光》第9卷第3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13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通函第1号》,1934年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13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密字通讯第31号》,1934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29页。
    ②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417页。
    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440页。
    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470页。
    ②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514页。
    ③当时申新欠上海银行1200多万元,年息若从一分降至五厘,那么上海银行每年亏损至少60万元。
    ①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45页。
    ②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478页。
    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508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陈光甫在第117次总经理处会议上的发言摘要》,1933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50页。
    ②上海银行编:《二十年史初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55页。
    ①傅国涌:《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141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09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档案里的上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5页。
    ④上海银行档案:《第147次管理会议记录》,1934年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04页。
    ⑤为了解决军需之用,国民政府于1927年5月1日发行的一种国债,定名为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定额为3000万元,即在江海关5%的税率上再加收5%的附加税。
    ⑥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3月,上海银行先后裁撤、停业的分支机构10多处。在外埠分支行中,除南京、汉口、天津和南通四个最重要的分行外,其余的都暂时停业。
    ⑦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4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通函第1号》,1934年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13-514页。
    ①“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第3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46页。
    ②为1926年的数字。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8页。
    ②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70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通函第40号》,1936年10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397页。
    ②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24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315页。
    ④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8页。
    ①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79页。
    ②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9-30页。
    ③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0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2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三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出版,第365页。
    ②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3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4页。
    ①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03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41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41页。
    ①1937年在武汉成立中、中、交、农四行联合办事处,1937年11月迁汉口,改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
    ②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12页。
    ①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14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55页。1935年陈光甫在上海银行行刊《海光》上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值得纪念的三件事》,指出值得纪念的三件事是开展国外汇兑、创办中国旅行社、办理农村放款。见《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73页。转引自薛念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57页。
    ②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4页。
    ③陈光甫:《发刊词》,《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第1页。
    ④赵君豪:《旅行讲座·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第十卷,1936年第九号,第84页。
    ①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4页。
    ②1932年10月22日陈光甫在总经理处会议上致词,《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16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7页。
    ③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出版,第224页。
    ①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4页。
    ②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5页。
    ③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5页。
    ④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92页。
    ①赵君豪:《旅行讲座·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第十卷,1936年第九号,第86页。
    ②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6页。
    ①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6页。
    ②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6页。
    ③《本社静安寺支社》,《旅行杂志》第四卷,1930年第10号,第117页。
    ①1929年1月5日,陈光甫与中国旅行社同人聚餐演词,《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9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6页。
    ②1929年1月5日,陈光甫与中国旅行社同人聚餐演词,《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9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6页。
    ③1932年10月22日陈光甫在总经理处会议上致词,《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16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7页。
    ④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11页。
    ⑤庄铸九:《旅行部利益问题》,《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第11页。
    ⑥1932年10月22日陈光甫在总经理处会议上致词,《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16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7页。
    ①《中国旅行社之新气象》,《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夏季号,第3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6页。
    ③1930年6月陈光甫由欧美考察回国后对本行同人演讲,《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4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6页。
    ④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69页。
    ⑤朱成章:《旅行部缘起》,《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第3页。
    ⑥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5页。
    ①庄铸九:《旅行部利益问题》,《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第9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33页。
    ③1929年1月5日陈光甫与中国旅行社同人聚餐演词,《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8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7页。
    ④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58页。
    ①朱成章:《旅行部缘起》,《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第3页。
    ②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89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89页。
    ②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1页。
    ③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1-92页。
    ④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1页。
    ①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2页。
    ②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2页。
    ①《旅行部略史》,《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第2页。
    ②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2页。
    ①《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
    ②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91页。
    ③《中国旅行社之新气象》,《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夏季号,第2-3页。
    ①国际上习惯将旅行社的创立作为旅游业开端的标志。
    ②《海光》月刊第1卷第11期“行务纪要:中国旅行社简史”,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9页。
    ①陈光甫:《游湘省公路及南岳记》,《旅行杂志》第七卷,1933年第七号,第3-37页。
    ②陈光甫:《游湘省公路及南岳记》,《旅行杂志》第七卷,1933年第七号,第34页。
    ③陈光甫:《游湘省公路及南岳记》,《旅行杂志》第七卷,1933年第七号,第35页。
    ①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5页。
    ②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5页。
    ①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5-96页。
    ②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6页。
    ①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8页。
    ②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9-100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98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98-99页。
    ①《旅行杂志》第三卷,1929年第十号。
    ②《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星王号》,《旅行杂志》第二十三卷,1949年第三期,第42页。
    ③《交通与旅行》,《旅行杂志》第二十四卷,1950年第十一期,第58-59页。
    ④《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六号,第92页。
    ⑤《旅行杂志》第二卷,1928年冬季号,第48页。
    ①《开罗游览之一封信·陈光甫先生致本社函》,《旅行杂志》第三卷,1929年第七号,第97页。
    ②《长江轮船新设特别官舱》,《旅行杂志》第五卷,1931年第三号,第76页。
    ③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4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39页。
    ②《行李运价》,《旅行杂志》第十一卷,1937年第四号。
    ③《中国旅行社启》,《旅行杂志》第十三卷,1939年第七号。
    ①《中国旅行社运送行李汽车》,《旅行杂志》第五卷,1931年第十一号。
    ①记者:《富春江旅行团记》,《旅行杂志》第四卷,1930年第五号,第53页。
    ②赵君豪:《海宁观潮记》,《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秋季号,第5-12页。
    ③《浙江潮》,《旅行杂志》第五卷,1931年第九号。
    ①赵君豪:《莫干山小记——消夏名区之一》,《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夏季号,第22页。
    ②《本年之赴观樱团》,《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第14页。
    ③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99页。
    ④记者:《西湖博览会中之中国旅行社》,《旅行杂志》第三卷,1929年第七号(西湖博览会号),第51页。
    ①《本社美誉》,《旅行杂志》第七卷,1933年第七号。
    ②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4页。
    ③《浙江省土特产展览会开幕以来盛况空前》,《旅行杂志》第二十五卷,1951年第五期,第67页。
    ①《中国旅行社之新气象》,《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夏季号,第2页。
    ①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3页。
    ②庄铸九、许兆丰:《赠别留美学生》,《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夏季号,第60页。
    ③罗志希:《临别赠言》,《旅行杂志》第三卷,1929年第八号(留学生号)。
    ①《行旅必备》,《旅行杂志》第八卷,1934年第三号。
    ②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4页。
    ①《旅行杂志》编辑部地址从1933年10月起改为上海四川路420号。
    ②陈光甫:《发刊词》,《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春季号,第1页。
    ③《编者缀言》,《旅行杂志》第一卷,1927年冬季号,第1页。
    ①《贡献》,《旅行杂志》第四卷,1930年第六号。
    ②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30页。
    ③邢建榕:《老上海珍档秘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91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32页。
    ①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九号,第6页。
    ②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九号,第5页。
    ③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九号,第5-6页。
    ④参见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7页。
    ⑤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8页。
    ⑥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九号,第6页。
    ①《本社美誉》,《旅行杂志》第八卷,1934年第一号,第1页。
    ②《光荣之页》,《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一号。
    ③《光荣之页》,《旅行杂志》第十一卷,1937年第六号。
    ④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08页。
    ⑤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5页。
    ⑥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34页。
    ①《南京首都饭店》,《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九号,第8页。
    ②《南京首都饭店》,《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九号,第9页。
    ③程顺元:《南昌洪都饭店》,《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九号,第15页。
    ④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6页。
    ①《旅行杂志》第十八卷,1944年第四期。
    ①《个人旅行意外伤害保险》,《旅行杂志》第九卷,1935年第六号。
    ②《代客报关》,《旅行杂志》第十三卷,1939年第七号,第8页。
    ③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旅行杂志》第二十卷,1946年第一期,第94页。
    ①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史资料》编辑组编:《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4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第1108页。
    ①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357页。
    ②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933,Volume 3,p.127转引自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357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363页。
    ④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366页。
    ⑤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368页。
    ①沈亦云:《亦云回忆》,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520页。
    ②沈云龙编:《黄膺白先生年谱长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出版,第745页。
    ③[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沈中琦等译:《上海时代》,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68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2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中国旅行社临时董事会陈光甫发言》,1934年6月23日,中旅社董事会议记录,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2页。
    ③张水淇原籍上海南汇县,日本留学生,上海银行高级职员,1931年起兼任中国旅行社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日占时期北平市的伪社会局局长。
    ①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出版,第973-974页。
    ②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出版,第975页。
    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5页。
    ④东方旅行社组织章程包括总则、资本及财产、职员、事物所办事员、营业、计算和附则7章17条,具体内容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6-837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5页。
    ②薛念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12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23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9-840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40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40-841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41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8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41页。
    ③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出版,第994页。
    ④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8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8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8-839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秘总类1396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39页。
    ①参见易伟新:《东方旅行社述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第60-64页;薛念文:《东方旅行社与关内外通车问题——<塘沽协定>善后疑案之一》,《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46-51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4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66页。
    ②卓遵宏、陈忆华、董淑贤编:《抗战前十年货币史资料(二)——白银问题》,台北:国史馆印行,1987年出版,第1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227页。
    ④[美]阿瑟·恩·杨格著,陈泽宪、陈霞飞译:《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77页。
    ⑤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66页。
    ①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227页。
    ②卓遵宏:《中国近代币制改革史(一八八七-一九三七)》,台北:国史馆印行,1986年出版,第242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263页。
    ④卓遵宏、陈忆华、董淑贤编:《抗战前十年货币史资料(二)——白银问题》,台北:国史馆印行,1987年出版,第37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559页。
    ②资耀华:《世纪足音:一位近代金融学家的自述》,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79页。
    ③朱镇华:《重评一九三五年的“币制改革”》,《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第200页。
    ④上海金融史话编写组编:《上海金融史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第122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562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16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17页。
    ①卓遵宏、陈忆华、董淑贤编:《抗战前十年货币史资料(二)——白银问题》,台北:国史馆印行,1987年出版,第170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73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75页。
    ④吴相湘:《民国人物列传》,上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278页。
    ⑤[美]阿瑟·恩·杨格著,陈泽宪、陈霞飞译:《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238页。
    ①有关日本在华走私白银的情形可以参考郑会欣:《试论1935年白银风潮的原因及后果》,《历史档案》1984年第2期;丁则勤:《论华北事变前后的冀东走私》,《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姚会元:《1933-1936年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姚贤镐:《一九三〇至一九三七年日本对华北的走私政策》,《社会科学杂志》第10卷第1期等。
    ②银行学会编:《民国经济史》,下册(影印本),台北:学海出版社,1970年出版,第411页。
    ③郭飞平:《中国民国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35页。
    ④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主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一九二七-一九三七)·财政》,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藏本,1985年再版影印,第3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314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314-315页。
    ①郭飞平:《中国民国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69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2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46页。
    ③Alfred. Whitney Griswold. The Far Easter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2, pp.468.
    ④Dorothy Brog and Shumpei Okamoto. Pearl Harbor as History:Japanese-American Relations, 1931-1941,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3, p.41.
    ⑤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72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2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55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72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73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75页。
    ②[日]重光葵著,齐福霖、李松林等译:《日本侵华内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65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75页。
    ④[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沈中琦等译:《上海时代》,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62页。
    ⑥[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沈中琦等译:《上海时代》,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63页。
    ①[日]重光葵著,齐福霖、李松林等译:《日本侵华内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67-68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78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1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1-1282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 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2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2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3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3页。
    ②[美]阿瑟·恩·杨格著,陈泽宪、陈霞飞译:《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272-273页。
    ③[美]迈克尔·罗素著,郑会欣译:《院外集团与美国东亚政策:30年代美国白银集团的活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167页。
    ④任东来:《1934-1936年间中美关系中的白银外交》,《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12页。
    ⑤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22页。
    ①仇花飞:《中美政府间经济关系研究:1927-1937》,复旦大学1996年3月博士学位论文,第122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4页。
    ③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22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5页。
    ②[美]迈克尔·沙勒著,郭济祖译:《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第10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7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7-1288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7页。
    ④郑会欣:《(中美白银协定)述评》,中美关系史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二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289-290页。资耀华:《世纪足音:一位近代金融学家的自述》,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96页。
    ⑤[美]迈克尔·罗素著,郑会欣译:《院外集团与美国东亚政策:30年代美国白银集团的活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169页。
    ①任东来:《白银外交和币制改革:绝处逢生的“双赢”游戏》,《政治世界探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外交》(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288页。
    ③何智霖编辑:《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上册,台北:国史馆,2005年,第12页。
    ④吴相湘:《民国人物列传》,上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282页。
    ⑤任东来:《白银外交和币制改革:绝处逢生的“双赢”游戏》,《政治世界探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9-165页。原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03-115页。
    ①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83页。
    ①[日]古屋奎二著,中央日报社译印:《蒋总统秘录》,第11册,台北,1977年出版,第100页。转引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53页。
    ②何智霖编辑:《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上册,台北:国史馆,2005年,第102页。
    ③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
    ④何智霖编辑:《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上册,台北:国史馆,2005年,第103页。
    ⑤[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307页。
    ⑥汪熙主编:《中美关系史论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31页。
    ⑦刘建飞:《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中美日战略关系演变(1899-199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88页。
    ①[美]迈克尔·沙勒著,王扬子、刘湖译:《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49页。
    ②[美]迈克尔·沙勒著,王扬子、刘湖译:《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1页。
    ③[美]迈克尔·沙勒著,郭济祖译:《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第21页。
    ④[美]迈克尔·沙勒著,王扬子、刘湖译:《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2--53页。
    ①[美]迈克尔·沙勒著,王扬子、刘湖译:《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2页。
    ②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53页。
    ①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24-25页。
    ②顾维钧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3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第152页。
    ③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25页。
    ④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85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出版,第387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1页。
    ③任东来:《政治世界探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69页。
    ④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25页。
    ①邱良荣:《民元来我国之桐油贸易》,周开庆主编:《民国经济史》,台湾:华文书局,1967年出版,第301-305页。
    ②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87页。
    ①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27页。
    ①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下册,台北:综合月刊社,1974年出版,第712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652-653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654-658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出版,第386页。
    ②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0页。
    ③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0页。
    ④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668页。
    ⑤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1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192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8页。
    ②[美]迈克尔·沙勒著,王扬子、刘湖译:《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4页。
    ③[美]迈克尔·沙勒著,王扬子、刘湖译:《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5页。
    ④莫高义:《书生大使:胡适出使美国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90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373页。
    ②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90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662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373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374页。
    ②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93页。
    ③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696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出版,第439页。
    ②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1页。
    ③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7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668页。
    ④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1页。
    ①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2页。
    ①任东来:《政治世界探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73页。
    ②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2页。
    ③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95页。
    ④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32页。
    ⑤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95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33页。
    ②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44页。胡适在1940年4月29日的日记中有如此记载:“晚赴光甫、国钦的夜饭。他们两人现在总算表面上和好了,但心里还有很大的隔阂。晚饭后,光甫到我寓中久谈,他今天收到一信,报告国钦发长电给孔庸之,说借款不应有抵押品及担保。国钦把天下事看的太轻了,太容易了,不想随便议论可以破坏大事!”
    ③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2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34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35页。
    ②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3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35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南京:江 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701-704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705-708页。
    ②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4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5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32页。
    ①[美]迈克尔·沙勒著,王扬子、刘湖译:《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8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37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36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39页。
    ⑤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4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专题资料选辑·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第27页。
    ②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45页。
    ③[美]迈克尔·沙勒著,郭济祖译:《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第36页。
    ①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第38页。
    ①参见郑焱、蒋慧:《陈光甫传稿》,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173页。
    ②《陈光甫先生一九五六年致张公权先生函遗墨》,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75-178页。
    ①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09页。
    ②转引自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08-609页。
    ③转引自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11页。
    ④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1940-1952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274页。
    ①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1940-1952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275-276页。
    ②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1940-1952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第276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13页。
    ④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14页。
    ⑤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5页。
    ⑥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21-622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3页。
    ②王世杰:《王世杰日记》,第6册(手稿本),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藏,1990年出版,第53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3-184页。
    ④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3-184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4-185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5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5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87-188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12页。
    ④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出版,第700页。
    ⑤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21页。
    ①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21页。
    ②姚菘龄:《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下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825-826页。
    ①姚菘龄:《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下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826页。
    ②姚菘龄:《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下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829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出版,第274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出版,第275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出版,第276页。
    ③转引自郑焱、蒋慧:《陈光甫传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182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1页。
    ②针对蒋介石在1949年1月1日提出的愿意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建议,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这八项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389页。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李宗仁回忆录》,下册,南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0年出版,第930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李宗仁回忆录》,下册,南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0年出版,第931页。
    ⑤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1页。
    ①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2页。
    ②颜惠庆著,吴建庸、李宝臣、叶凤美译:《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第382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3页。
    ④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5页。
    ⑤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57页。
    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李宗仁回忆录》,下册,南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0年出版,第933页。
    ①颜惠庆著,吴建庸、李宝臣、叶凤美译:《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第383页。
    ②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2-633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4页。
    ④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4-635页。
    ①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6页。
    ②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744-75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298页。
    ②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35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16页。
    ①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46-647页。
    ②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47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48页。
    ①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49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5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50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4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5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5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5-236页。
    ③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650页。
    ④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40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6页。
    ②李章达,字南螟。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兼南方总支部主任委员。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7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8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9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40页。
    ④《陈光甫回忆录》,转引自郑焱、蒋慧:《陈光甫传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200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0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12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2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4页。
    ②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32-136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2页。
    ④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33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49-250页。
    ②《银行家的奋斗与苦闷——以〈陈光甫日记〉为例》,转引自邢建榕:《老上海珍档秘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44-145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50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50-251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51页。
    ④1950年,上海银行总经理伍克家因中风辞职,由资耀华继任上海银行总经理。
    ⑤《陈光甫回忆录》,转引自郑焱、蒋慧:《陈光甫传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200页。
    ①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9页。
    ①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19页。
    ②陈光甫1927年下期发言告同人书,《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7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69页。
    ③“1931年2月陈光甫在沪与同人聚餐谈话摘录”,《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46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70页。
    ④上海银行编:《本行之回顾与前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58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4页。
    ②上海银行编:《本行生长之由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1页。
    ③上海银行编:《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4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4页。
    ④《学生储蓄谈论会第五次会议记录》,《海光》月刊第7卷第3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19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2页。
    ②1929年1月5日陈光甫与中国旅行社同人聚餐演词,《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8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7页。
    ①“1931年2月陈光甫在沪与同人聚餐谈话摘录”,《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46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70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1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1-122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人字通告第六号》,1931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0页。
    ②“1931年7月9日陈光甫与行员聚餐谈话摘录”,《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56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85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32页。
    ④“1931年2月陈光甫在沪与同人聚餐谈话摘录”,《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45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84页。
    ⑤《海光》月刊第3卷第12期,193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09-817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8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70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5页。
    ①1932年11月13日陈光甫在上海经济学社演讲:“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条出路”,《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8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63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06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30页。
    ④有关上海银行领券的情况见薛念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12-126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240页。
    ②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1页。
    ③《海光》月刊第2卷第10期“行务纪要”,193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430-431页。
    ①1930年6月陈光甫考察回国后对上行同人演讲,上海银行编:《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5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399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2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9页。
    ③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93页。
    ④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57页。
    ①“1945年10月陈光甫在纽约发致告同人之立命寄言”,《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208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70-871页。
    ②“1930年12月26日陈光甫在天津与同人聚餐谈话”,《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29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55页。
    ③“1933年10月15日陈光甫在管理会议上谈话摘录”,《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54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73页。
    ④姚菘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37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26页。
    ②1930年6月陈光甫由欧美考察回国后对本行同人演讲,《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14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26页。
    ③“1933年6月28日陈光甫在管理会议上谈话摘录”,《陈光甫先生言论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29页。 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38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会议录第5册第67次会议》,1932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46页。
    ②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处九科会议录》,192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50-751页。
    ③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处九科会议录》,192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50页。
    ①《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203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76页。
    ②邢建榕编著:《老上海诊档秘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59页。
    ③参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档案里的上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1页。
    ①上行人事处长沈维经讲:“银行之人事管理”,《海光》月刊,第12卷第1期,194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93-794页。
    ②上行人事处长沈维经讲:“银行之人事管理”,《海光》月刊,第12卷第1期,194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95页。
    ③“1938年2月23日陈光甫在行务会议致词摘录”,《陈光甫先生言论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30页。
    ④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4页。
    ⑤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32页。 文(未刊稿),第283-284页。
    ①上行人事处长沈维经讲:“银行之人事管理”,《海光》月刊,第12卷第1期,194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97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前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31页。
    ④《海光》月刊第10卷第6期,194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06页。
    ⑤《海光》月刊第10卷第6期,194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 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06-807页。
    ①上行人事处长沈维经讲:“银行之人事管理”,《海光》月刊,第12卷第1期,194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98页。
    ②史全生、徐亚玲:《论银行家陈光甫的经营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第129页。
    ③上行人事处长沈维经讲:“银行之人事管理”,《海光》月刊,第12卷第1期,194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95页。
    ④上海银行档案:《总经理人字通告第六号》,1931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18-825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38页。
    ②“1931年3月17日陈光甫邀请训练班教员聚餐谈话摘录”,《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47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82页。
    ③“1945年9月5日陈光甫在纽约所定本行战后经营方针”,《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第204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82页。
    ④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90页。
    ⑤上行人事处长沈维经讲:“银行之人事管理”,《海光》月刊,第12卷第1期,194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799页。
    ①上海银行档案:《第二次全行行务会议记录本行人事方案》,1935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09页。
    ②《海光》月刊第3卷第12期,193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10页。
    ③《海光》月刊第3卷第12期,193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811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96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14页。
    [1]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法教研室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版。
    [2]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版。
    [3]胡适:《胡适日记全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胡适:《胡适诗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5]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史资料》编辑组编:《满铁史资料》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6]上海市档案馆编:《陈光甫日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7]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8]上海市档案馆编:《一九二七年的上海商业联合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王世杰:《王世杰日记》(手稿本),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0年版。
    [10]杨立强编:《张謇存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姚崧龄:《张公权年谱初稿》,台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二、三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1911-1948)》,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专题资料选辑》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
    [18]卓遵宏、陈忆华、董淑贤编:《抗战前十年货币史资料:1927-1937》,台北:国史馆印行,1987年版
    [1]“近代中国工商经济丛书”编委会编:《中国近代国货运动》,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2]《读书》杂志编:《不仅为了纪念》,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
    [3]陈曾年:《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4]陈存仁:《章太炎家书及其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陈谦平主编:《中华民国史新论》,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6]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7]傅国涌:《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8]傅国涌:《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9]谷林:《淡墨痕》,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
    [10]何智霖编辑:《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1937-1945)》(上、下册),台北:国史馆,2005年版。
    [11]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编:《近代湖南与近代中国》第1辑,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胡适:《尝试后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4]胡适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的日记》,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年版。
    [15]黄鉴晖:《中国银行业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16]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上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李伶伶、王一心:《日记的胡适》,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李新、孙思白:《民国人物传》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梁萍主编:《艰商:天下第一商的三重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李宗仁回忆录》,南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0年版。
    [22]刘健飞:《敌人朋友还是伙伴:中美日战略关系演变(1899-199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3]柳渝主编:《中国百年商业巨子》,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马学新、曹均伟、席翔德主编:《近代中国实业巨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25]毛知砺:《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经营与发展:1912-1935)》,台北:国史馆,1996年版。
    [26]莫高义:《书生大使:胡适出使美国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7]任东来:《政治世界探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29]孙曜东、宋路霞:《浮世万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0]孙准植:《战前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1933-1937》,台北:国史馆,1997年版。
    [31]谭一青:《蒋介石与美国》,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32]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3]王仁兴:《中国旅馆史话》,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版。
    [34]文昊编:《我所知道的金融巨头》,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35]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下册),台北:台北综合月刊社,1974年版。
    [36]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4册,台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
    [37]吴相湘:《民国人物列传》,台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38]吴晓波著:《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39]邢建榕编著:《老上海珍档秘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40]熊尚厚主编:《民国著名人物传(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41]徐福生:《无形战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2]薛念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43]言夏:《国商: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位商人》,北京:当代出版社,2007年版。
    [44]杨天石:《海外访史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45]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杨天石:《杨天石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47]姚会元:《日本对华金融掠夺研究:1931-1945》,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
    [48]姚崧龄:《陈光甫的一生》,台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49]张爱民编著:《中国老富豪》,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
    [50]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1]赵云声主编:《中国大资本家传》,台北:旺文社,1998年版。
    [5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近代中国金融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5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中国旅行社与早期的北京旅游》)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5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年版。
    [56]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北京,1957年版。
    [57]中美关系史丛书编辑委员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二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58]朱荫贵、戴鞍钢主编:《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9]资耀华:《世纪足音》,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Dorothy Brog & Shumpei Okamoto.Pearl Harbor as History:Japanese-American Relations,1931-1941,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3.
    [2]Griswold Alfred, Whitney.The Far Easter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1938.
    [3]Israel Epstein.From Opium War to Liber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4.
    [4][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5][美]费正清著,张立京译:《美国与中国》,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3年出版。
    [6][美]格兰姆·贝克著,朱启明、赵叔翼译:《一个美国人看旧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7][美]罗素著,郑会欣译:《院外集团与美国东亚政策:30年代美国白银集团的活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美]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美]迈克尔·沙勒著,王扬子、刘湖译:《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10][美]入江昭、孔华润编:《巨大的转变:美国与东亚(1931-194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11][美]杨格著,陈泽宪、陈霞飞译:《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年中国的财政经济情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2][日]浅田乔二等著,袁愈佺译:《1937-1945 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经济掠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日]重光葵著,齐福霖等译:《日本侵华内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1]《1897-1920年中国银行业资本究竟有多少》,《学术月刊》1981年第5期。
    [2]《银行家的服务意识》,《时代教育》2008年第16期。
    [3]白涛:《中美桐油借款合约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初始变化》,《贵州币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4]柏禹邨:《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案》,《历史档案》1982年第1期。
    [5]曾业英:《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金融控制与掠夺》,《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1期。
    [6]陈彩虹:《从真实的琐碎里寻找意义——读〈陈光甫日记〉》,《中国第三产业》2003年第7期。
    [7]陈曾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信息管理——近代中国银行家陈光甫的经营之道》,《上海经济研究》1985年第4期。
    [8]陈立仪、钱小明:《解放前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一些历史资料》,《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
    [9]陈婷:《陈光甫先生的金融货币思想》,《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第23期。
    [10]陈文彬:《社会信用与近代上海银行业的发展——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中心》,《学术月刊》2002年第11期。
    [11]陈杏年:《再论资源委员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史学月刊》1994年第5期。
    [12]陈杏年:《资源委员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党史文汇》1994年第9期。
    [13]陈雅:《陈光甫:旧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银行家》,《金融经济(湖南)》2000年第4期。
    [14]陈雁:《上海和平代表团与1949年国共和谈》,《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3期。
    [15]陈永祥:《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评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6]晨钟:《从“小小银行”走出大金融家——陈光甫与上海银行的故事》,《中国工商》1998年第7期。
    [17]程连升:《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新探》,《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18]纯润:《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验及教训》,《探求》1994年第4期。
    [19]崔普权:《老北京的旅游业》,《北京档案》2005年第6期。
    [20第二历史档案馆:《日本对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的态度》,《历史档案》1982年第2期。
    [21]董长芝:《试论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历史档案》,1985年第1期。
    [22]范永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中国旅行社》,《中国金融》2003年第21期。
    [23]傅国涌:《陈光甫的彷徨》,《报告文学》2005年第3期。
    [24]傅国涌:《陈光甫为什么不愿应召北上?》,《传记文学》2007年第6期。
    [25]傅国涌:《南京政府崩溃时期的陈光甫》,《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
    [26]高超群:《苏商的水性》,《资本市场》2005年第10期。
    [27]高超群:《中国第一家“平民银行”的创办人——陈光甫》,《资本市场》2005年第2期。
    [28]顾训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探索与争鸣》1993年第5期。
    [29]郭承志:《试论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
    [30]洪振强、艾险峰:《论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观念认知》,《学术研究》2009年第2期。
    [31]胡之信:《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1937-1941年》,《求是学刊》1981年第4期。
    [32]黄如桐:《一九三五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概述及其评价》,《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6期。
    [33]黄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破产问题》,《学术月刊》1982年第 2期。
    [34]黄逸平:《江浙“财团”析》,《学术月刊》,1983年第3期。
    [35]季红:《陈光甫:中国第一位银行家》,《经济导刊》2006年第5期。
    [36]贾兴权:《抗战期间通货膨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
    [37]姜铎:《略论旧中国三大财团》,《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
    [38]蒋慧、郑焱:《陈光甫政治态度探析》,《求索》2007年第4期。
    [39]蒋慧:《私营金融家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建》,《求索》2004年第9期。
    [40]蒋湘妮:《〈旅行杂志〉与中国旅行社》,《沧桑》2005年第2-3期。
    [41]李传玺:《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第一笔借款的由来》,《江淮文史》2008年第6期。
    [42]李培德、杨红:《论中国金融企业家精神——以陈光甫为例》,《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2期。
    [43]李培德:《上海解放前夕的上海银行家》,《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44]李庆余:《3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新论》,《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
    [45]李智:《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经营管理看金融创新》,《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4期。
    [46]林蕴晖:《也谈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消灭的过程》,《党史研究》1982年第6期。
    [47]刘永祥:《近代民营银行的经营理念与管理制度》,《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8]卢玲:《中国旅行社的创立于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关系述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49]卢世菊:《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在抗战中的经营方式初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增刊。
    [50]鹿鸣、程士颖:《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巨大成就是怎样取得的?》,《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
    [51]吕伟俊、宋振春:《陈光甫的旅游管理思想与实践》,《东岳论丛》2002年第3期。
    [52]马公瑾:《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及郑州分行》,《武汉文史资料》2006年第4期。
    [53]欧式雄、王一萍:《成由勤俭败由奢——记银行家、历史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行长陈光甫的经营之道》,《上海企业家》2005年第1期。
    [54]潘惜晨:《爱国民族金融家陈光甫》,《中国工商》1990年第2期。
    [55]任东来:《白银外交和币制改革:绝处逢生的“双赢”游戏》,《开放时代》2003年第3期。
    [56]任绍敏:《中国近代银行的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57]石磊:《1927: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选择》,《上海档案》1996年第4期。
    [58]史全生、徐亚玲:《论银行家陈光甫的经营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59]史全生:《江浙财团与蒋介石政权的建立》,《江海学刊》1984年第4期。
    [60]松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陈光甫》,《银行家》2002年第5期。
    [61]宋佩玉:《陈光甫与中英美平准基金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
    [62]孙慧:《中国旅行社的过去和现在》,《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2期。
    [63]孙曜东、宋路霞:《从学徒到著名银行家——记上海银行创办人陈光甫》,《中国企业家》2003年第10期。
    [64]汤锐祥:《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年第4期。
    [65]唐跃工:《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及其旅游管理思想述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66]佟静:《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第1期。
    [67]王方中:《1931年江淮大水灾及其后果》,《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1期。
    [68]王克华:《近代民营银行家陈光甫》,《银行家》2002年第9期。
    [69]王淑良:《中旅社与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建立》,《东南文化》1998年第1期。
    [70]王正华:《1927年蒋介石与上海金融界的关系》,《历史教学》2003年第1期。
    [71]王之可:《读〈陈光甫一九五六年致张公权函〉有感》,《上海金融》1995年第5期。
    [72]王之可:《摭拾陈光甫在同仁聚餐会上的几次谈话》,《上海金融》1991年第12期。
    [73]王专、吕晓玲:《陈光甫与20世纪30年代商业银行的农村放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74]魏达志:《上海“孤岛经济繁荣”始末》,《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
    [75]魏纪侯:《服务生陈光甫》,《英才》2009年底4期。
    [76]魏振民:《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历史档案》1982年第1期。
    [77]文彬:《一代金融奇才——陈光甫》,《中国高新区》2003年第6期。
    [78]文昊:《民族金融家陈光甫的经营方略》,《出版参考》2006年第8期。
    [79]吴景平:《李滋罗斯中国之行述评》,《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80]辛公显:《三十年代日租界的走私》,《天津日报》1982年4月4日。
    [81]邢建榕:《“服务社会,博社会上之信用”——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传奇》,《当代金融家》2005年第10期。
    [82]邢建榕:《<陈光甫日记>及其史料价值》,《档案与史学》,2001年第4期。
    [83]邢建榕:《陈光甫:“从一元起存”的银行巨头》,《上海档案》2002年第6期。
    [84]邢建榕:《徘徊于新旧时代之门:1949年前后的银行家陈光甫》,《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85]徐鼎新:《旧中国上海银行的经营管理》,《学术月刊》1981年第9期。
    [86]徐农:《中美白银谈判的检讨》,《世界知识》1986年第4期。
    [87]徐培华、陈婷:《陈光甫的金融货币思想》,《钱币博览》2006年第1期。
    [88]徐亚玲:《19271937年间陈光甫与宋子文的矛盾》,《民国春秋》2000年第1期。
    [89]薛念文:《陈光甫与教育事业》,《民国春秋》2001年第3期。
    [90]薛念文:《东方旅行社与关内外通车问题——〈塘沽协定〉善后疑案之一》,《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91]薛念文:《实用理性超越——陈光甫经营管理思想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2006年第4期。
    [92]杨建:《浅析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与条件》,《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93]杨天石:《黄郛与塘沽协定善后交涉》,《历史研究》1993年第3期。
    [94]杨天石:《南京政府崩溃时期的陈光甫》,《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
    [95]姚会元、操玲姣:《陈光甫开创中国现代旅游业》,《旅游科学》2002年第1期。
    [96]姚会元:《显赫的银行家——陈光甫》,《民国春秋》1999年第6期。
    [97]易伟新:《东方旅行社述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98]易伟新:《抗日战争时期的陈光甫》,《云梦学刊》2003年第3期。
    [99]易伟新:《论民国企业家的经营文化理念——以陈光甫为例》,《江苏商论》2009年第3期。
    [100]易伟新:《中国近代旅游企业集团的财务内部控制述论——以中国旅行社为例》,《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下旬刊。
    [101]易伟新:《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透视——兼析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的条件》,《求索》2004年第3期。
    [102]易伟新:《中国旅行社创办目的刍议》,《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03]尹家民:《胡适使美经过》,《博览群书》1995年第9期。
    [104]尹亚伟:《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民国春秋》2000年第5期。
    [105]余亚平:《陈光甫经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管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106]虞宝堂:《1935年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107]虞宝堂:《试论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历史档案》1983年第4期。
    [108]郁祥祯:《旧银行的领券制与钞票暗记》,《中国钱币》1983年第2期。
    [109]张俐俐:《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述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10]张庆亮:《历史上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未来的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第9期。
    [111]张寿彭:《试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兰州商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112]张书廷:《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文史杂志》1994年第5期。
    [113]张术林:《1935年国民党政府改行法币政策原因辨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114]张秀莉:《上海银行公会与1927年的政局》,《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1期。
    [115]张徐乐:《一部研究民国金融史的珍贵史料——〈陈光甫日记〉评介》,《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116]张振江、任东来:《陈光甫——一位被遗忘的外交家》,《读书》1999年第12期。
    [117]张振江、任东来:《陈光甫与中美桐油、滇锡贷款》,《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1期。
    [118]赵宏:《民族金融巨子——陈光甫》,《中国工商》,1996年第12期。
    [119]赵学禹:《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货币侵略》,《武汉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120]郑会欣:《试论1935年白银风潮的原因及其后果》,《历史档案》1984年第2期。
    [121]郑焱、蒋慧:《陈光甫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22]郑焱、易伟新:《中国早期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兼析企业文化建设与研究起于何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23]郑焱:《中国近代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述论》,《史学月刊》1996年第4期。
    [124]钟思远:《陈光甫——中国最成功的银行家》,《海南金融》1995年第11期。
    [125]钟思远:《旧中国的南三行》,《海南金融》1999年第3期。
    [126]周晓辉:《我国早期银行家——陈光甫》,《中外企业文化》2005年第3期。
    [127]朱芹:《陈光甫:一个商人的外交》,《世界知识》2007年第24期。
    [128]邹高:《“中国摩根”陈光甫》,《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16期。
    [1]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武汉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2]仇华飞:《中美经济关系研究:1927-1937》,复旦大学1996年博士学位论文。
    [3]黄芳:《中国第一本旅行类刊物——〈旅行杂志〉研究》,2005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蒋慧:《陈光甫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5月博士学位论文。
    [5]靳庆然:《〈旅行杂志〉研究初探》,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6]易伟新:《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述论》,2003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朱芹:《商人特使陈光甫》,复旦大学2005年4月硕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