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运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网络已经成为中学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发展与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新形势,是每一个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本文在大量阅读相关研究成果和总结学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分析了网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网络改变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来源,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益;另一方面探讨了网络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网络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对教育工作者权威性的挑战,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压力等,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网络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影响的原因分析:网络自身的“双刃剑”作用,中学生特定群体的成长特征,传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缺陷等,并相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渠道的建议与对策: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校园网的建设与宣传并重,提高家长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加大社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力量等。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Internet, as a brand new media, is profoundly affecting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Nowadays,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in Middle school, which acts as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twork is a“double-edged sword”, bringing not only opportunities, but also challenges. How to deal with this new situation is an inevitable problem that every ideological educators and political workers of middle schools should concern.
     Based on a great deal of reading the relative research and summing up working experience in students’management, This paper, on the one hand, analyzes the new opportunities that the network bring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For example, it changes students’study method and life style, enlarges the sources of education and enhances teaching benefit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challenges that the network leads to. For instance, network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challenges the authority of educators and puts stress on education teaching. Those difficulties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e adverse conditions. On this basis, the causal analysis of network’s role and influence in Middle Schoo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y considering the network’s unique influence as a“double-edged sword”, the specific characte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a particular group, defects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Subsequently, this paper makes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out network, such as enforcing students’mental healthy education and network moral teaching, changing educators’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laying equal stress on constructing and advertising of network, drawing parents’more attention to the network education, and also gaining more supports from societ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network.
引文
①周围.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以“华彩课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80-81
    ②钟前,邱小剑,李雪江.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J].教育与职业,2009,2:84-85
    ③毕西娟.以拇指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09,2:98,125
    ④毕西娟.以拇指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09,2:98,125
    
    ①唐超文,刘轶.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62-63
    ②刘丽晶.多元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论纲[J].思想理论教育,2009,3:32-35,42
    ③冯春芳,成长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4,6:342-344
    ④梁潇,梁曙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7-68
    ⑤武敏.网络时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3:131-132
    ①蔡富有,樊和平:《青年塑造未来(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54页。
    ②无锡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常识读本》,2006年版,第67页。
    ③[美]Robert J. 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368页。
    ④林崇德:《教育为的是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页。
    ⑤蔡富有,樊和平:《青年塑造未来(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54页。
    ①朱清,马妍,关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运用研究——兼论BBS实名制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J].湖北社会科学,2009,3:180-181
    ①王伦东,杨强.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信息与技术,2004,2:163,180
    ②蔡富有,樊和平:《青年塑造未来(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
    ①沈先梅.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消极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3-6,20
    ②金锋,赵秀文.网络文化对中学生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J].伊利教育学院学报,2004,17(1):151-155
    ③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④林崇德:《教育为的是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1页。
    ⑤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漓江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①无锡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常识读本》,2006年版,第170页。
    ②叶炎珍.试论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7,9:51
    ①毕西娟.以拇指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09,2:98,125
    ②毕西娟.以拇指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09,2:98,125
    ③梁潇,梁曙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7-68?
    
    ①网络地址:http://www.jxgzsz.com/jyz/zz/ReadNews.aspNewsID=310
    ②网络地址:http://www.jxgzsz.com/jyz/zz/ReadNews.aspNewsID=310
    ①林崇德:《教育为的是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页。
    ②顾明远,张韬:《名校教学管理的提升力》,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③沈先梅.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消极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3-6,20
    ①沈先梅.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消极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3-6,20
    ②《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③许新成.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19-120
    ②吴光洪.浅议中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8,3:102-103
    ③姜辉.以网络为阵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魅力中国,2009,2(下):78-79
    ①沈先梅.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消极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3-6,20
    ②蔡富有,樊和平:《青年塑造未来(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页。
    ③延贤,刘淑琴等编著:《中国家长的误区》,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9页。
    ①鲁俊海,闫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99
    ①[新加坡]陈允成,[美]理查德.D帕森斯,斯蒂法妮.刘易斯.亨森,德伯拉.萨多——布朗[著],何洁,徐琳,夏霖[译]:《教育心理学,实践者——研究者直路(亚洲版)》,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2007年版,第49页。
    ②工信部:新售电脑下月起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2009年6月9日,网络地址:http://news.163.com/09/0609/14/5BCGT3NQ000120GU.html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2]林崇德:《教育为的是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页。
    [3] [美]Robert J. 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368页。
    [4]无锡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常识读本》,2006年版,第67页。
    [5]蔡富有,樊和平:《青年塑造未来(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54页。
    [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7]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漓江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8]顾明远,张韬:《名校教学管理的提升力》,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9]《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白延贤,刘淑琴等编著:《中国家长的误区》,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9页。
    [11] [新加坡]陈允成,[美]理查德.D帕森斯,斯蒂法妮.刘易斯.亨森,德伯拉.萨多——布朗[著],何洁,徐琳,夏霖[译]:《教育心理学,实践者——研究者直路(亚洲版)》,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2007年版,第49页。
    [1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版。
    [13]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17页。
    [14]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版。
    [15] [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
    [16] [美]劳伦斯·斯滕伯格,戴俊毅译.《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93页。
    [17]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页。
    [18]谢海光.《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石国武,陶硕.《网络文化与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陈文江.《互联网与社会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周围.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以“华彩课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80-81
    [2]钟前,邱小剑,李雪江.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J].教育与职业,2009,2:84-85
    [3]毕西娟.以拇指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09,2:98,125
    [4]唐超文,刘轶.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62-63
    [5]刘丽晶.多元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论纲[J].思想理论教育,2009,3:32-35,42
    [6]冯春芳,成长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4,6:342-344
    [7]梁潇,梁曙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7-68
    [8]武敏.网络时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3:131-132
    [9]程新桂.中学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从《消费之我见》教学案例说起[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157-158
    [10]王彬.试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1:76-78
    [11]施丹丹.高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业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沪),2009,3:28-32
    [12]卢朝坤,梁剑英.多媒体辅助下教育创新的路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7:260,257
    [13]王伦东,杨强.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信息与技术,2004,2:163,180
    [14]沈先梅.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消极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3-6,20
    [15]吴光洪.浅议中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8,3:102-103
    [16]金锋,赵秀文.网络文化对中学生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J].伊利教育学院学报,2004,17(1):151-155
    [17]刘芳.网络时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8:44-46
    [18]叶炎珍.试论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7,9:51
    [19]许新成.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19-120
    [20]姜辉.以网络为阵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魅力中国,2009,2(下):78-79
    [21]朱清,马妍,关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运用研究——兼论BBS实名制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J].湖北社会科学,2009,3:180-181
    [22]鲁俊海,闫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