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村小学生识字量调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了解学生的识字量有助于教师改进语文教学,而进行识字量研究,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意义。测试和评价识字量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识字情况;可以作为学校或教育领导机构鉴定语文教师教学成绩的一种手段;可以为教材的编写者提供参考。识字量研究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事实依据,有利于丰富汉字研究成果,也有利于相关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本研究以王孝玲、陶保平等编制的《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和评价量表》作为调查测试工具,对安徽省庐江县内三所农村小学的334名学生进行识字量的测试,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识字量存在着以下现象:低年级学生平均识字量低于语文课程标准识字量要求,而高年级则略高于语文课程标准识字量要求;小学生的识字量与教材生字量安排有较大的差距;识字量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区域差异;小学生的识字量与语文成绩存在一定的相关。
     针对上述现象,结合对识字量状况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尝试改变识字量要求,构建农村小学生理想识字量模式;加强各年级的识字教学,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识字教学水平;尝试识字量的科学研究,推进识字量和识字教学研究的科学化。
Literacy is the basi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Knowing the literacy amount of students will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ir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research on literacy amount will have bo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Measuring and appraising literacy amount will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literacy status serving as both the method for school an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to appraise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Chinese teachers and reference for the editors and writers of textbooks. The research on literacy amount provide plenty fact and proof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er, 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enlarge the research fruits of Chinese character and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relative research.
     By using the Literacy Amou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asurement Item Pool and Assessment Scale drafted by Wang Xiaoling and Tao Baoping, this research measured the 334 students' literacy amount from 3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Lujiang County and collected relative literacy amount data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From this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status of literacy amount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as follows:
     The junior students' literacy amount is less than the required one in the course standard, however , the senior students' literacy amount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required one in the course standard. There is fairly big gap between the literacy amou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required one in the textbook, and there are gender and region difference.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s Chinese scores and their literacy amount.
     Following suggestion and measure are achiev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phenomenon and analysis of literacy amount condition: try to change literacy amount requirements, construct ideal literacy amount mode for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literacy in all the classes and promote teaching level of literacy amount for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an attemp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n literacy amount and speed up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literacy amount and literacy teaching.
引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吴忠豪:《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调查与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0期,第67-71页。
    [1]李梵:《汉字简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19页。
    [1]李政涛:《21世纪初的社会变革与学校教育——访叶澜教授》,《探索和争鸣》,2001年第4期。
    [2]徐德江:《徐德江语文论著选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页。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17-18页。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下).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3]冯志伟:《现代汉字和计算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9页。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17页。
    [2]张卫国:《小学语文用字研究》,《教育研究》,1983年第5期。
    [1]阮秋妹:《温州市初中生用字量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12期。
    [1]王军 郑振峰 唐健雄 李彦循编著:《汉字学》,语文出版社 2005年版。
    [2]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三、百、千”的字数,由于流传下来的版本不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里采用了郑国民的观点。
    [3]郑国民:《小学常用读物字种和字量的研究》,《语言文字运用》,2003年第4期。
    [4]郑国民:《小学常用读物字种和字量的研究》,《语言文字运用》,2003年第4期。
    [1]吴洪成:《中国小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
    [1]陈良璜:《对我国小学语义课本生字量的研究》,《教育研究》 1990年9月号。
    [1]朱作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程序的心理学研究》,转引自《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2]陈良璜:《对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生字量的研究》,《教育研究》 1990年9月号。
    [1]朱作仁:《语文测验原理与实施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193页。
    [1]朱作仁 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284页。
    [2]朱作仁 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284页。
    [3]姜建邦:《识字心理》,正中书局,1948年初版,第104、105页。
    [4]同上。
    [1]朱作仁 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页。
    [1]朱作仁 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第280页。
    [1]姜建邦:《识字心理》,正中书局,1948年初版,第104、105页。
    [2]喻本伐 曾蓉:《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大事记》(一),《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1期。
    [3]王军 郑振峰 唐健雄 李彦循:《汉字学》,语文出版社 2005年版。
    [4]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历代小儿启蒙教方法》,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页。
    [1]耿红卫:《1978年以来识字教学改革述评》,《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5期。
    [1]冯晔等:《社会也是课堂,生活也是老师》,《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4期。
    [1]陶保平:《小学识字量和语文成绩相关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第8期。
    [1]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第10期。
    [1]田本娜:《百年识字教学的历史及创新》,《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9期。
    [2]田本娜:《百年识字教学的历史及创新》,《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9期。。
    [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地10期。
    [2]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地10期。
    [3]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次调查中发现的两个识字量增跃高峰,分别在一年级和三年级。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2]戴汝潜:《汉字识字教育的序化问题》,《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3期。
    [1]李海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1]王孝玲 陶保平等著:《小学识字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2]王军 等编著:《汉字学》 语文出版社 2005版。
    [3]吴洪成主编:《中国小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李伯棠编著:《小学语文教材简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5]李梵编著:《汉字简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5年版。
    [6]路克修 等主编:《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语文出版社 2002年版。
    [7]戴汝潜 主编:《谷锦屏听读识字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8]艾伟著:《汉字问题》,中华书局,1949年版。
    [9]徐德江著:《徐德江语文论著选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10]姜建邦著:《识字心理》,正中书局,1948年初版。
    [11]冯志伟著:《现代汉字和计算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陈鹤琴著:《陈鹤琴教育文集》(上、下).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13]张必隐著:《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4]董蓓菲著:《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15]朱作仁,祝新华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16]李海林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去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杨小微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19]王静著:《汉字规律与识字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年版
    [20]厉兵主编:《汉字字形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21]李宇明 费锦昌主编:《汉字规范百家谈》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22]史定国主编:《简化字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23]张书岩主编《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24]贾国均著:《字理识字研究与实践》,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8年版。
    [25]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6]课程教材研究所编:《中小学教材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7]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8]施良方 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吴忠豪:《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调查与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0期。
    [2]阮秋妹:《温州市初中生用字量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12期。
    [3]郑国民等:《小学常用读物字种和字量的研究》,《语言文字运用》,2003年第4期。
    [4]郑国民:《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学科教育》,2002年第11期
    [5]陈良璜:《对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生字量的研究》,《教育研究》1990年第9期。
    [6]喻本伐 曾蓉:《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大事记》(一),《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9期。
    [7]耿红卫:《1978年以来识字教学改革述评》,《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5期。
    [8]冯晔等:《社会也是课堂生活也是老师》,《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4期。
    [9]张卫国:《小学语文用字研究》,《教育研究》,1983年第5期。
    [10]戴汝潜:《识字教学一览》,《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5期。
    [11]戴汝潜:《汉字识字教育的序化问题》,《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3期。
    [12]田本娜:《百年识字教学的历史及创新》,《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9期。
    [13]田本娜:《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3期。
    [14]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10-11期。
    [15]刘正伟:《别求新声与异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1-2期。
    [16]崔峦:《明确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大力改进识字与写字教学》,《黑龙江教育》,2004年第1-2期。
    [17]佟乐泉:《儿童识字方法的理论探讨》,《语文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
    [18]张田若:《简论汉字教学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1979年第1期。
    [19]陶保平:《小学识字量和语文成绩相关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第8期。
    [20]李政涛:《21世纪初的社会变革与学校教育——访叶澜教授》,《探索和争鸣》,2001年第4期。
    [1]王红:小学识字教科书编写体系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2006年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论文。
    [2]张亮: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反思,苏州大学2003年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论文。
    [3]肖建云:论小学识字教学的数量规定,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度语文教育专业硕士论文。
    [4]邱若君:关于小学识字教学的思考,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度语文教育专业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