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胡道静的新闻实践和新闻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胡道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新闻学研究尤其是地方新闻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在外敌入侵的战争环境下毅然投身抗日救亡新闻界、由“文化学者”转变为“新闻战士”的爱国、进步新闻人。本文以“新闻人胡道静”为中心,围绕他的新闻实践和新闻学研究活动,梳理脉络,提炼要点,力求客观、整体地呈现其新闻实践活动的历程和特征、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期对“新闻领域的胡道静”有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展示,为丰富与拓展我国新闻史人物研究尽绵薄之力。本文由绪论和四章正文组成。
     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回顾相关研究成果、介绍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是对胡氏家族文化背景、胡氏先辈报刊活动及胡道静求学之路的研究。旨在展示胡道静之所以走上抗日救亡新闻前线的外在和内在动因,分析胡道静进入上海通志馆后走上新闻学研究道路的多重原因。
     第二章,是对胡道静新闻实践活动的研究。本章主要研究胡道静从1938年4月主编《通报》至1948年10月《正言报》被查封这段时间里的新闻实践活动。具体又分为抗战时期的新闻活动和抗战胜利后的新闻活动两个阶段进行。通过对胡道静新闻实践活动的回顾与相关报纸的内容分析,还原其作为一个争取民族解放和追求民主自由的爱国、进步新闻人的新闻实践活动历程。
     第三章,是对胡道静新闻学研究活动的研究,其中胡道静的新闻史学研究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在对胡道静的新闻史学研究、新闻理论及实务研究的相关著述进行研读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胡道静新闻学研究的内容、视角和观点,进而归纳出胡道静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是对“新闻人胡道静”的历史贡献及现代隐喻的研究。胡道静的历史贡献也是他新闻学研究中的独特之处,而这些及其所折射出的学术精神“隐喻”对当代新闻学研究者颇具启发与影响。
     结语,是对全文研究结果的归纳。着重指出,胡道静是一个爱国、进步的无党派背景的新闻工作者,在外敌入侵的社会环境中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新闻宣传活动,同时坚持对新闻学尤其是上海新闻史的研究,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Hu Daojing,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n journalism research in China especially on the local journalism history research during1930s and1940s, devoted himself into the anti-Japanese press during that invasion of the war environment period, became a "news warrior" patriotic journalist of progress from "scholar". Based on the "journalist Hu Daojing" as the center, around his news practice and journalism research activities, this essay will hackle skeleton, refine the main points, and objectively present the overall presentation of the news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s well as the contents and ideas of journalism research, in order to show the "Hu Daojing in the field of news" fully and completely, and make efforts on enriching the study on journalism historical figur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body of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expounds the origin of the study, reviews some relevant research 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on.
     The first chapter research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Hu's family, the press activities of Hu's ancestors and Hu Daojing's study road. This part mainly show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Hu Daojing's path to the anti-japanese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news, and analyses the multiple reasons of his devotion into journalism research after his entrance into Shanghai Tongzhi Press.
     The second chapter researchs the news practice activities of Hu Daojing. This part mainly studies his news practi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1938, as the editor of "Tong" newspaper, to October1948, when Zhengyan newspaper was closed down. And this period can be specific dividcd into two stages:The first stage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second stage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Based on the review of Hu Daojing's news practice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relative newspapers, this part restores the true course of his struggle for nation liber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in which he was a patriotic journalist of progress.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the journalism research activities of Hu Daojing. Among them, the Hu Daojing's journalism history research is the core center of this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study of journalism history research, journ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this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tents, perspectives and views of Hu Daojing's journalism research, and then conclud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forth chapter researchs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and modern metaphors of "journalist Hu Daojing". Hu Daojing'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is his unique journalism research views. The metaphors of academic spirit reflected from these views also have enlightenments and influences for our contemporary journalism researchers.
     The peroration is a induction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essay. This part emphasizes that Hu Daojing was a patriotic journalist of progress who had independent background, and he actively devoted himself into the news propaganda activities of anti-Japanese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invasion, moreover, he insisted on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especially the journalism history of Shanghai, which was commendable at that time.
引文
① 在《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徐培汀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11页)中提到现代著名的新闻史学家,仅列举两位,即戈公振和胡道静。
    ①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06.
    ②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06.
    ①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
    ② 以勤.报人胡道静[A]∥文史苑(第9辑)[C].上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虹口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2.
    ③ 孔正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皖籍学者胡道静的报人经历[J].江淮文史,2001(2).
    ④ 转引自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自序.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
    ①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②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03.
    ③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079.
    ④ 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⑤ 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
    ⑥ 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1.
    ⑦ 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2.
    ⑧ 参见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2-114.
    ⑨ 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4.
    ① 傅宁.胡道静与新闻史[J].新闻爱好者,2004(1).
    ② 傅宁.胡道静与新闻史[J].新闻爱好者,2004(1):43.
    ③ 丁淦林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④ 丁淦林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4.
    ⑤ 哈艳秋.简论旧中国对广播的研究[J].现代传播,1993(3)
    ⑥ 哈艳秋.简论旧中国对广播的研究[J].现代传播,1993(3):148.
    ⑦ 哈艳秋.简论旧中国对广播的研究[J].现代传播,1993(3):148.
    ⑧ 谢鼎新.民国时期国人对电视的认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2).
    ① 谢鼎新.民国时期国人对电视的认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2):64.
    ② 胡正强.《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不是中国最早论述电视新闻的著作[J].新闻知识,2009(10).
    ③ 方汉奇,李矗主编.中国新闻史之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365.
    ④ 胡正强.《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不是中国最早论述电视新闻的著作[J].新闻知识,2009(10):47.
    ⑤ 胡道静.回忆我的学生时代[J].史林,2004年增刊.
    ⑥ 胡道静.关于持志大学的情况[A]∥胡道静文集·序跋题记学事杂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⑦ 胡道静.关于上海通志馆的回忆[J].史林,2001(4).
    ⑧ 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3)、(4)
    ⑨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
    ⑩ 胡道静.关于通报的一点说明[N].文汇报,1983-9-12.
    ① 胡道静.邵公和上海通志馆的建立[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和平老人邵力子[C].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② 胡道静.柳亚子在上海通志馆[J].中国老年,1984(2).
    ③ 胡道静.柳亚子与上海通志馆[A]∥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14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④ 柳亚子.怀念胡道静兄[A]∥怀旧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1.
    ⑤ 柳亚子.怀念胡道静兄[A]∥怀旧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1:6-8.
    ⑥ 范文通.钩沉辑轶历沧桑——记古籍整理、科技史专家胡道静先生[J].社会科学战线,1985(1).
    ⑦ 小静.胡道静与李约瑟[J].时代与思潮,1989(1)
    ⑧ 陈文华.我所认识的胡道静教授[J].农业考古,1992(3)
    ⑨ 江晓原.胡道静先生往事点滴[N].文汇报,2003-12-9.
    ⑩ 方健.含悲送道老[N].文汇报,2003-12-23.
    11 虞信棠.胡道静先生传略[J].农业考古,2004(1).
    12 施宣圆.“两脚书橱”胡道静[J].中国编辑,2004(3).
    13 陆敬严.迟到的纪念——怀念恩师道静先生[N].新民晚报,2005-1-26.
    14 傅宁.胡道静:为新闻著史的传奇报人[N].中华新闻报,2005-7-6.
    15 郭静洲.援登科学第一峰——记当代著名科技史专家胡道静[J].文史春秋,2007(1).
    16 李伟国.道静先生和小静先生[J].编辑学刊,2007(6).
    17 毛志辉.胡道静:报人、编辑、史家[J].出版史料,2012(3).
    ① 参见庾信棠.道静先生学行纪略[A]∥胡道静文集·序跋题记学事杂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99.
    ② 参见胡道静.回忆我的学生时代[J].史林,2004年增刊:18-19.
    ③ 柳亚子.辛亥革命外史[A]∥怀旧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1:49.
    ④ 参见胡道静.我的父亲胡怀琛与商务印书馆[A]∥胡道静文集·序跋题记学事杂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79-183.
    ① 胡道静.我的父亲胡怀琛与商务印书馆[A]∥胡道静文集·序跋题记学事杂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80.
    ② 胡道静.我的父亲胡怀琛与商务印书馆[A]∥胡道静文集·序跋题记学事杂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83.
    ③ 中国丛报,1833年8月,第187页.转引自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65.
    ④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0.
    ① 胡传拭、汪欣.胡朴安家族与新闻界.转引自傅宁.胡道静与新闻史[J].新闻爱好者,2004(1):42.
    ② 傅宁.胡道静与新闻史[J].新闻爱好者,2004(1):42.
    ① 胡道静.回忆我的学生时代[J].史林,2004年增刊:26.
    ① 胡道静.关于上海通志馆的回忆[J].史林,2001(4):19.
    ② 胡道静.关于上海通志馆的回忆[J].史林,2001(4):23.
    ① 胡道静.关于上海通志馆的回忆[J].史林,2001(4):23.
    ② 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3):59.
    ① 这四篇文章分别刊登在《大美晚报·记者座谈》1934.11.30,12.7,12.21,12.28.
    ② 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重印说明[M].上海:上海书店,1984:1.
    ① 陈江,李治家.三十年代的“杂志年”——中国近现代期刊史札记之四[J].编辑之友,1991(3):77.
    ② 朱晓进.论三十年代文学杂志[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03.
    ③ 胡道静.一九三三年的上海杂志界[A]∥胡道静文集·上海历史研究[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07.
    ④ 胡道静.一九三三年的上海杂志界[A]∥胡道静文集·上海历史研究[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07.
    ⑤ 胡道静.一九三三年的上海杂志界[A]∥胡道静文集·上海历史研究[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07.
    ① 胡道静.一九三三年的上海杂志界[A]∥胡道静文集·上海历史研究[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08.
    ②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199.
    ③ 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4):65.
    ① 胡道静.一九三三年的上海杂志界[A]∥胡道静文集·上海历史研究[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08.
    ② 这篇文章分三部分分别刊载于《大美晚报·记者座谈》1934.12.21、1934.12.28和《大晚报·上海通》1936.3.16,3.23,3.30.
    ③ 这篇文章刊载于《大晚报·上海通》1934.2.12.
    ④ 这篇文章曾是上海市广播电台演讲稿,后被收入上海通社所编的《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中。
    ① 胡道静.回忆我的学生时代[J].史林,2004年增刊:29.
    ② 胡道静.回忆我的学生时代[J].史林,2004年增刊:29.
    ③ 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五十年[A]∥胡道静文集·序跋题记学事杂忆[C].上海:.L海人民出版社,2011:200.
    ④ 胡道静.回忆我的学生时代[J].史林,2004年增刊:29.
    ① 胡道静.回忆我的学生时代[J].史林,2004年增刊:29.
    ② 柳亚子.怀念胡道静兄[A]∥怀旧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1:8.
    ① 文汇年刊编委会.抗战以来中外大事记.文汇年刊.文汇有限公司出版部,1939:18.转引自: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48-349.
    ②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48.
    ③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49.
    ④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49.
    ⑤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50.
    ⑥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51.
    ⑦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53.
    ⑧ 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95.
    ① 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96.
    ②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中)[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1371.
    ③ 参见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23-824.
    ①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1937年版,第244页.转引自: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26.
    ②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28.
    ② 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116.
    ③ 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524.
    ④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58.
    ⑤ 参见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118.
    ①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191.
    ② 参见胡道静.关于上海通志馆的回忆[J].史林,2001(4):25.
    ③ 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4):67.
    ①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09.
    ② 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4):67.
    ③ 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101.
    ④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46.
    ⑤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192.
    ⑥ 孔正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皖籍学者胡道静的报人经历.江淮文史,2001(2):69.
    ⑦ 傅宁.胡道静与新闻史.新闻爱好者,2004(1):43.
    ① 毛志辉.胡道静:报人、编辑、史家[J].出版史料,2012(3).
    ② 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4):67.
    ① 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104.
    ② 参见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4):67.
    ③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43.
    ① 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103.
    ② 胡道静.关于上海通志馆的回忆[J].史林,2001(4):25.
    ① 胡道静.关于上海通志馆的回忆[J].史林,2001(4):25.
    ② 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4):68.
    ③ 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J].档案与历史,1989(4):68.
    ①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1.
    ②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1.
    ③ 在上海“孤岛”时期,持有租界登记执照并公开发稿、宣传抗日的通讯社有:大中通讯社、新声通讯社、平明通讯社、大光通讯社等。参见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92-893.
    ④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93.
    ①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2.
    ②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2.
    ③ 参见徐载平.上海孤岛时期的大中通讯社[J].新闻记者,1984(10):8.
    ① “四社”是指张竹平主持经营的《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和申时电讯社这四家新闻机构的总称。
    ② 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102.
    ③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55.
    ① 参见胡传厚.抗战期间之中美日报[A]∥李瞻主编.中国新闻史[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452-453.
    ② 黄瑚.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述评[J].新闻研究资料,1987(3):120.
    ③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3.
    ①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907.
    ②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3.
    ①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4.
    ②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5.
    ③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5.
    ④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5.
    ⑤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907.
    ①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198.
    ② 何扬鸣.试述抗战时期的《东南日报》[J].抗日战争研究,2003(2):150.
    ③ 张根福.抗战时期《东南日报》的南迁及其出版活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0.
    ① 张根福.抗战时期《东南日报》的南迁及其出版活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0.
    ① 蔡德邻.抗战时期的《东南日报》、《浙江日报》南迁片段[J].浙江方志,1990(4):25.
    ②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198.
    ① 柳亚子.怀念胡道静兄[A]∥怀旧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1:6-9.
    ② 抗战期间,《中央日报》分版主要有:长沙版、重庆版、邵阳版、贵阳版、昆明版、成都版、永安版、屯溪版、梧州版和漳州版,参见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发展述略[J].新闻研究资料,1992(1):194.
    ③ 袁义勤.上海《中央日报》始末[J].新闻研究资料,1985(1):141-142.
    ① 以勤.报人胡道静[A]∥文史苑(第9辑)[C].上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虹口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2:100-101.
    ① 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Z].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508.转引自: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3.
    ② 参见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994.
    ① 参见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59-860.
    ② 参见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60.
    ③ 参见梁酉廷、潘湛钧.上海《正言报》始末.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二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05.
    ④ 参见梁酉廷、潘湛钧.上海《正言报》始末.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二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03-204.
    ① 复刊辞[N].正言报,1945-8-23.
    ② 复刊辞[N].正言报,1945-8-23.
    ③ 参见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201.
    ④ 迎我们的领导者[N].正言报,1945-8-24.
    ① 这里指的是1946年冬,笔者注
    ② 指吴绍澍,笔者注
    ③ 薛璇.吴绍澍主持《正言报》反蒋内幕[J].上海滩,1994(8):24.
    ④ 参见徐铸成.报海旧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11-214.
    ① 以勤.报人胡道静[A]∥文史苑(第9辑)[C].上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虹口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2:102.
    ② 薛璇.吴绍澍主持《正言报》反蒋内幕[J].上海滩,1994(8)
    ③ 梁酉廷,潘湛钧.上海《正言报》始末[A]∥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① 薛璇.吴绍澍主持《正言报》反蒋内幕[J].上海滩,1994(8):23.
    ②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202.
    ③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202-203.
    ① 记者节记者谈心[J].大众新闻,1948(7):8.
    ② 参见记者节记者谈心[J].大众新闻,1948(7):8-13.
    ① 参见梁酉廷,潘湛钧.上海《正言报》始末[A]∥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07.
    ② 参见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202.
    ① 陶菊隐.孤岛见闻——抗战时期的上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323.
    ① 何廉.何廉回忆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279.
    ① 为灾民请命[N].正言报,1946-3-31.
    ② 急待救济的粮食恐慌[N].正言报,1946-5-2.
    ③ 饶饶我们老百姓吧![N].正言报,1947-2-12.
    ④ 米价狂涨,谁负其责?[N].正言报,1948-3-7.
    ⑤ 严厉究办粮贷舞弊案[N].正言报,1946-6-13.
    ① 米蛀虫的天下[N].正言报,1947-5-9.
    ② 本报接获恐吓信[N].正言报,1947-5-15.
    ③ 造成经济现状的责任问题[N].正言报,1947-2-21.
    ① 谁负物价狂涨的责任[N].正言报,1947-2-5.
    ② 平定物价的上中下三策[N].正言报,1946-8-31.
    ③ 莫再破坏管制物价的藩篱[N].正言报,1947-12-16.
    ① 张同新、何仲山主编.从南京到台北[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65.
    ② 那个样子的“宋子文”也来不得[N].正言报,1947-2-23.
    ① 送孔祥熙先生出国[N].正言报,1947-8-12.
    ② 刘统.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24.
    ① 张同新、何仲山主编.从南京到台北[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142-143.
    ② 蒋经国.大上海往何处去[N].正言报,1948-9-15.
    ③ 王恩祖当庭宣布 杜维屏三大罪状[N].正言报,1948-9-23.
    ④ 王恩祖当庭宣布 杜维屏三大罪状[N].正言报,1948-9-23.
    ① 豪门惊人囤积案扬子公司仓库被封[N].正言报,1948-10-2.
    ② 豪门惊人囤积案扬子公司仓库被封[N].正言报,1948-10-2.
    ③ 豪门惊人囤积案扬子公司仓库被封[N].正言报,1948-10-2.
    ④ 豪门惊人囤积案扬子公司仓库被封[N].正言报,1948-10-2.
    ⑤ 扬子公司囤积案监察使行署调查中[N].正言报,1948-10-7.
    ⑥ 蒋夫人抵沪[N].正言报,1948-10-8.
    ① 沪某大厦查获囤物[N].中央日报,1948-10-2.
    ② 监院将派员调查扬子公司囤积案[N].中央日报,1948-10-6.
    ③ 蒋总统抵沪[N].中央日报,1948-10-9.
    ④ 蒋总统由沪返抵京[N].中央日报,1948-10-10.
    ① 傅国涌.南京《新民报》被封杀之后[J].江淮文史,2011(6):114-115.
    ② 由新民报停刊谈出版法[N].大公报,1948-7-10.
    ③ 参加联名抗议行动共有24人,分别是:毛健吾、方秋苇、余鹏、吕克难、周一志、姜豪、马义、胡道静、孙炼铭、凌文林、许瑾、陆一远、黄大受、曹聚仁、程仲文、张常人、万枚子、万超北、葛祥生、赵康民、鲁莽、谢天沙、谢东平、瞿云白等.
    ④ 反对政府违宪摧残新闻自由并为南京新民报被停刊抗议[N].大公报,1948-7-13.
    ① 新民报事件与新闻自由[N].正言报,1948-7-15.
    ② 新民报事件与新闻自由[N].正言报,1948-7-15.
    ③ 不照宪法行事就是违宪[N].正言报,1948-7-16.
    ④ 不照宪法行事就是违宪[N].正言报,1948-7-16.
    ⑤ 参见陈理源.南京《新民报》“永久停刊”始末[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6(2):188.
    ① 在野党的特权[N].中央日报,1948-7-16.
    ② 参见张同新、何仲山主编.从南京到台北[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98.
    ② 民主国家不可无反对党——有感于民盟之解散[N].正言报,1947-11-7.
    ③ 民主国家不可无反对党——有感于民盟之解散[N].正言报,1947-11-7.
    ① 还政于民乎?还政于党乎?[N].正言报,1947-11-12.
    ② 还政于民乎?还政于党乎?[N].正言报,1947-11-12.
    ③ 还政于民乎?还政于党乎?[N].正言报,1947-11-12.
    ④ 还政于民乎?还政于党乎?[N].正言报,1947-11-12.
    ① 如此竞选(下)[N].正言报,1947-12-1.
    ② 如此竞选(上)[N].正言报,1947-11-30.
    ① 王孝和处死余犯各判徒刑[N].正言报,1948-9-25.
    ② 此篇报道见《正言报》1948年10月1日,第三版,但笔者查阅的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上,除标题外,正文大多字迹模糊,部分语句仅能勉强辨认。
    ③ 不要再制造王孝和了![N].正言报,1948-10-1.
    ④ 不要再制造王孝和了![N].正言报,1948-10-1.
    ⑤ 不要再制造王孝和了![N].正言报,1948-10-1.
    ① 参见薛璇.吴绍澍主持《正言报》反蒋内幕[J].上海滩,1994(8):23.
    ② 我们的严正立场[N].正言报,1948-10-9.
    ① 参见胡道静.到达自由地[N].东南日报,1942-1-23.
    ① 胡道静.中国新闻业的命运[N].中美日报,1939-10-10.(据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凡报纸上难辨之字,均以“口”标识)
    ① 朱自清.论不满现状[N].观察,1947-12-27.转引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476.
    ① 参见潘湛钧.皖南胡氏与新闻界[A]//文史苑(第1辑)[C].上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虹口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87:84-86.
    ②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2.
    ③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4.
    ① 丁淦林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3.
    ② 姚公鹤.上海报纸小史[A]∥上海闲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8-129.
    ③ 姚公鹤.上海报纸小史[A]∥上海闲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9.
    ④ 孟森.上海闲话·孟跋∥姚公鹤.上海闲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44.
    ① 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338.
    ② 参见丁淦林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4.
    ③ 参见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45.
    ①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1.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2.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2.
    ③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3.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3.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4.
    ③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5.
    ④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5.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61.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61.
    ③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62.
    ④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65.
    ① 胡道静.引言∥胡道静.上海的定期刊物[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2.
    ② 胡道静.引言∥胡道静.上海的定期刊物[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2.
    ① 胡道静.上海的日报[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99.
    ② 胡道静.上海的日报[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99.
    ③ 胡道静.上海的日报[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00-101.
    ④ 胡道静.上海的日报[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03.
    ⑤ 胡道静.上海的日报[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103.
    ①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2.
    ②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
    ③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2.
    ④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2-83.
    ①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8.
    ②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91.
    ③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92.
    ④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92.
    ⑤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3.
    ⑥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8.
    ⑦ 申报.1905-2-7.转引自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 1946:90.
    ①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91.
    ②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93.
    ③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4.
    ④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7.
    ⑤ 申报.1905-2-7.转引自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90.
    ⑥ 申报.1932-11-30.转引自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98-99.
    ①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
    ① 胡道静.新闻报四十年史(1893-1933)[J].报学杂志,1948(2):9.
    ② 参见胡道静.最早的画报[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324.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上)[N].大美晚报,1934-12-21.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上)[N].大美晚报,1934-12-21.
    ③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中)[N].大美晚报,1934-12-28.
    ④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中)[N].大美晚报,1934-12-28.
    ① 参见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中)[N].大美晚报,1934-12-28.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下)[N].大晚报,1936-3-16.
    ③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下)[N].大晚报,1936-3-16.
    ④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下)[N].大晚报,1936-3-16.
    ⑤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下)[N].大晚报,1936-3-16.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下)[N].大晚报,1936-3-23.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纸的变迁(下)[N].大晚报,1936-3-30.
    ③ 有 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4.(笔者注:胡道静记载的时间有误,准确时间应为1923年1月23日下午8时)
    ④ 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5.
    ① 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5.
    ② 胡道静.上海与广播事业[N].大晚报.1936-10-05.
    ③ 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6.
    ④ 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6.
    ⑤ 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7.
    ⑥ 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7.
    ⑦ 哈艳秋.简论旧中国对广播的研究[J].现代传播,1993(3):148.
    ⑧ 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7.
    ⑨ 胡道静.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9.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88.
    ② 参见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06.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06.
    ②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新闻网.专业志.上海新闻志.通讯社[EB/OL]. http://www.shtong.gov.cn/node2/ node2245/node4522/node5600/index.html.
    ③ 参见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366.
    ④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新闻网.专业志.上海新闻志.通讯社[EB/OL].http://www.shtong.gov.cn/node2/ node2245/node4522/node5600/index.html.
    ⑤ 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09.
    ⑥ 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09-710.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1.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1.
    ③ 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3.
    ④ 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3.
    ⑤ 胡道静.路透社在中国[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50.
    ⑥ 胡道静.哈瓦斯社在中国[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53.
    ① 胡道静.美国合众社在中国[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54.
    ② 参见胡道静.同盟通讯社的来历[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56-57.
    ③ 胡道静.同盟通讯社的来历[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57.
    ① 以上三点参见胡道静.通讯社的起源与功能[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46-47.
    ② 胡道静.中国的代表通讯社[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47-48.
    ③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72.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72.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75.
    ① 蔡斐.世界的眼光中国的问题——重读戈公振先生《新闻学》[J].国际新闻界,2010(8):11.
    ② 胡道静.关于京报[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1.
    ③ 胡道静.关于京报[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 上海:世界书局,1946:1.
    ④ 胡道静.欧洲最早的新闻纸[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3.
    ⑤ 胡道静.欧洲最早的新闻纸[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4.
    ⑥ 胡道静.中国第一种现代报纸——马来亚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5.
    ① 胡道静.“察世俗”的内容和主张[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9.
    ② 胡道静.报纸之今昔观[J].战时记者,1939第2卷(4):12.
    ③ 胡道静.报纸之今昔观[J].战时记者,1939第2卷(4):12.
    ④ 胡道静.报纸之今昔观[J].战时记者,1939第2卷(4):12.
    ① 这四篇文章最早发表于《中美日报·集纳版》1939年8月23日,4月26日,5月10日,5月3日。
    ② 胡道静.西藏新闻[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16.
    ③ 胡道静.西藏新闻[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17.
    ④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204.
    ⑤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205.
    ⑥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5.
    ① 胡道静.在华的日文报纸[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6:29.
    ② 参见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5.
    ① 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5.
    ② 参见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5.
    ③ 谢庆立.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的演变[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06.
    ④ 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5.
    ① 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5.
    ② 谢庆立.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的演变[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30.
    ③ 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5.
    ④ 《沪报附送消闲报启》,转引自: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M].北京:学文出版社,2001:84.
    ⑤ 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6.
    ⑥ 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6.
    ⑦ 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6.
    ① 谢庆立.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的演变[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71.
    ② 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J].报学杂志,1948(6):6-7.
    ① 参见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
    ② 倪延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阶段新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
    ③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18.
    ④ 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0.
    ⑤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M].上海:上海联合书店,1930:19.
    ⑥ 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0.
    ⑦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M].上海:上海联合书店,1930:22.
    ⑧ 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A]∥中国新闻史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4.
    ① 胡道静.新闻与歌谣[J].战时记者,1939第2卷(1):13.
    ② 胡道静.新闻与歌谣[J].战时记者,1939第2卷(1):13.
    ③ 胡道静.新闻与歌谣[J].战时记者,1939第2卷(1):13.
    ④ 胡道静.新闻与歌谣[J].战时记者,1939第2卷(1):13.
    ⑤ 胡道静.新闻与歌谣[J].战时记者,1939第2卷(1):13.
    ① 徐宝璜.徐宝璜新闻学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0.
    ② 李大钊.史学要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51-252.
    ③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2.
    ④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2.
    ⑤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3.
    ⑥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3.
    ①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3.
    ②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2.
    ③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4.
    ④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5.
    ⑤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5.
    ⑥ 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第1卷(5):15.
    ① 胡道静.采访讲话[N].中美日报.1938-11-6.
    ② 王文彬.采访讲话·自序[M].转引自胡道静.采访讲话[N].中美日报.1938-11-6.
    ③ 胡道静.采访讲话[N].中美日报.1938-11-6.
    ④ 胡道静.采访讲话[N].中美日报.1938-11-6.
    ① 胡道静.新闻与文艺底合流[N].中美日报.1938-11-9.
    ② 胡道静.新闻与文艺底合流[N].中美日报.1938-11-9.
    ①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
    ②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
    ③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3.
    ④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4.
    ⑤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5.
    ⑥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7.
    ⑦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
    ①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9.
    ②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0.
    ③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1.
    ④ 胡道静.新闻与电讯交通[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39.
    ⑤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4.
    ① 胡道静.新闻与电讯交通[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39.
    ② 胡道静.电传写真与广播[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41.
    ③ 胡道静.新闻与航空公路[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44.
    ④ 胡道静.新闻与航空公路[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44.
    ⑤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3.
    ① 参见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1-12.
    ② “负版”二字系胡道静原文如此,与下文所提及的柳宗元的《蝜蝂传》用字不同,但所指相同,笔者注
    ③ [唐]柳宗元.蝮蝂传[A]∥柳宗元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69.
    ④ 胡道静.负版的故事[A]∥胡道静文集·序跋题记学事杂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15.
    ⑤ 胡道静.负版的故事[A]∥胡道静文集·序跋题记学事杂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15.
    ①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1.
    ① 戈宝权.谈戈公振和他的《中国报学史》——写在《中国报学史》重印本的卷首∥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6-8.
    ①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1.
    ②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
    ③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4.
    ④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4.
    ①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
    ①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13.
    ②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3.
    ③ 这两篇文章被收录在上海通社所编的《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中,1937年出版。
    ④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6.
    ⑤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6.
    ①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
    ②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3.
    ③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4.
    ④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5-6.
    ⑤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7.
    ①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
    ① 参见胡道静.上海与广播事业[N].大晚报.1936-10-5.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88.
    ① 参见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L海:上海书店,1984:706.
    ② 胡道静.上海新闻通信事业的发展[A]∥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C].上海:上海书店,1984:711.
    ① 谢鼎新.民国时期国人对电视的认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2):62.
    ② 谢鼎新.民国时期国人对电视的认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2):64.
    ③ 参见王文利.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研究简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6-98.
    ① 《战时记者》1938年9月1日创刊,由浙江省战时新闻学会出版。
    ② 这里提及的“电影传真”指的便是“电视”,早期有多种不同翻译,笔者注
    ③ 杜绍文.敌乎?友乎?——新闻广播与电影传真果有害于报纸么?[J].战时记者,1939(8):4.
    ④ 杜绍文.敌乎?友乎?——新闻广播与电影传真果有害于报纸么?[J].战时记者,1939(8):4.
    ⑤ 杜绍文.敌乎?友乎?——新闻广播与电影传真果有害于报纸么?[J].战时记者,1939(8):4.
    ⑥ 杜绍文.敌乎?友乎?——新闻广播与电影传真果有害于报纸么?[J].战时记者,1939(8):4.
    ⑦ 杜绍文.敌乎?友乎?——新闻广播与电影传真果有害十报纸么?[J].战时记者,1939(8):4.
    ① 杜绍文.敌乎?友乎?——新闻广播与电影传真果有害于报纸么?[J].战时记者,1939(8):4.
    ② 即贝尔德,笔者注
    ③ 任白涛.综合新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1:704.
    ④ 任白涛.综合新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1:714-715.
    ①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
    ②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
    ①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5-6.
    ②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
    ③ 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7.
    ④ 参见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7.
    ① 丁淦林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4.
    ②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03.
    ③ 胡道静.九一记者节新希望[J].报学杂志,1948第1卷(1):4.
    ① 胡道静.巴克指称新闻记者此议会之第四势力[J].大众新闻,1948第1卷(7):9.
    ② 胡道静.巴克指称新闻记者此议会之第四势力[J].大众新闻,1948第1卷(7):9.
    ③ 胡道静.巴克指称新闻记者此议会之第四势力[J].大众新闻,1948第1卷(7):9.
    ④ 胡道静.巴克指称新闻记者此议会之第四势力[J].大众新闻,1948第1卷(7):9.
    ① 参见胡道静.战时东南报业遭遇的实际困难问题[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34-37.
    ② 胡道静.中国新闻业的命运[N].中美日报,1939-10-10.
    ①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03.
    ① 姚福申.《大公报》值得研究——《新记大公报史稿》读后[J].新闻大学,1995(2):68.
    ② 方汉奇.值得认真研究的一家报纸[A]∥方汉奇文集[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650.
    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3.
    ② 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42.
    ③ 丁淦林.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135.
    ④ 参见李开军.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分期观点探源[J].国际新闻界,2010(2):123-128.
    ⑤ 丁淦林.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134-135.
    ① 方汉奇.境外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高峰[A]//方汉奇文集[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691.
    ② 李彬.“新新闻史”: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J].新闻大学,2007(1):41-43.
    ①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1.
    ②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1.
    ③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1-12.
    ④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1.
    ⑤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4.
    ⑥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4.
    ⑦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5.
    ①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
    ②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
    ③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6-17.
    ④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7.
    ⑤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4.
    ①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7.
    ②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遗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8.
    ③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0.
    ④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3.
    ⑤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5.
    ①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2.
    ② 胡道静.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J].史林,2002(4):117.
    ① 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199.
    ②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11.
    ③ 胡道静.申报六十六年史[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82.
    ④ 胡道静.新闻史的先遣工作[A]∥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上海:世界书局,1946:26.
    ① 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M].上海:上海市通志馆,1935:88.
    ② 方汉奇.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A]∥方汉奇文集[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4.
    《正言报》(1945—1948),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
    《东南日报》(金华版)(1941—1942),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
    《中央日报》(南京版)(1947—1948),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影印本
    《中美日报》(1939—1941),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
    《大晚报》(1934—1941),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
    1、白润生:《白润生新闻研究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2、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1927—1949)》,团结出版社,1998年。
    3、陈保平主编:《新民春秋:新民报·新民晚报八十年》,文汇出版社,2009年。
    4、陈建云:《大变局中的民间报人与报刊》,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
    5、陈丽凤、毛黎娟:《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6、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7、[加]戴维·克劳利、保罗·海尔编,董璐、何道宽、王树国译:《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8、丁淦林:《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
    9、丁淦林、商娜红主编:《聚焦与扫描: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年。
    10、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1、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3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
    1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3卷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华文出版社,2000年。
    14、方汉奇:《方汉奇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
    15、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学文出版社,2001年。
    16、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中国新闻史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7、傅国涌:《追寻失去的传统》,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18、傅国涌:《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20、顾执中:《战斗的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1985年。
    21、郭强:《现代知识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
    22、顾雪雍:《奇才奇闻奇案:恽逸群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3、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24、胡道静:《上海的定期刊物》,上海通志馆,1935年。
    25、胡道静:《上海的日报》,上海通志馆,1935年。
    26、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通志馆,1935年。
    27、胡道静:《报坛逸话》,世界书局,1940年。
    28、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世界书局,1946年。
    29、胡道静:《胡道静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30、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31、胡正强:《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32、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世界书局,1927年。
    33、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34、李彬:《中国新闻社会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35、李磊:《(述报>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36、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37、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38、李金铨主编:《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9、李日:《大时代的旁观者:章士钊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40、李新、李宗一主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1987年。
    41、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新华出版社,2004年。
    42、李秀云:《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43、李瞻主编:《中国新闻史》,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
    44、[美]林文刚编、何道宽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5、林语堂著、刘小磊译:《中国新闻舆论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46、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47、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48、刘统:《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49、柳亚子:《怀旧集》,上海书店,1981年。
    50、[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
    51、[美]罗伯特·默顿著,唐少杰、齐心等译:《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年。
    52、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53、马光仁主编:《上海当代新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4、倪延年:《知识传播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5、倪延年:《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古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史料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6、倪延年:《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台港澳卷)(上、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57、秦绍德:《上海近代报刊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58、任白涛:《综合新闻学》,商务印书馆,1941年。
    59、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60、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正集),中华书局,1936年。
    61、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中华书局,1937年。
    62、上海社会科学院编:《上海新闻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63、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64、唐海江:《清末政论报刊与民众动员——一种政治文化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65、唐培吉:《上海抗日战争史通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66、汤志钧主编:《近代上海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67、陶菊隐:《孤岛见闻——抗战时期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68、陶菊隐:《大上海的孤岛岁月》,中华书局,2005年。
    69、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70、王润泽:《中国新闻媒介史.1949年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71、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事业及其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72、王文利:《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研究简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73、吴麟:《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
    74、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1994年。
    75、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76、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1978—2008)》,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77、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0年。
    78、谢鼎新:《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的演变:学术环境与思路的考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79、谢庆立,《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的演变》,学苑出版社,2008年。
    80、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81、徐宝璜:《徐宝璜新闻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82、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83、徐培汀:《中国传播思想史》(近代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84、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85、许莹:《办报干政的另一种探索:汪康年报刊思想与实践研究》,中国书籍出 版社,2011年。
    86、薛理勇:《旧上海租界史话》,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87、杨光辉、熊尚厚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新华出版社,1986年。
    88、杨念群:《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89、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90、余英时:《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91、张功臣:《民国报人:新闻史上的隐秘一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92、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现代书局,1932年。
    93、张同新、何仲山主编:《从南京到台北》,武汉出版社,2011年。
    94、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95、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申报馆出版,1938年。
    96、赵凯、丁法章、黄芝晓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新闻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97、郑保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98、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编:《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闻界》,重庆出版社,1987年。
    99、[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00、蔡德邻:《抗战时期的<东南日报>、<浙江日报>南迁片段》,《浙江方志》1990年第4期。
    101、蔡斐:《世界的眼光中国的问题——重读戈公振先生<新闻学>》,《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8期。
    102、蔡铭泽:《论中国国民党地方党报的建立和发展》,《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103、曹爱民:《姚公鹤<上海报纸小史>新解》,《新闻知识》2012年第4期。
    104、陈华:《关于我国最早的通讯社》,《新闻战线》1982年第12期。
    105、陈江、李治家:《三十年代的“杂志年”——中国近现代期刊史札记之四》,《编辑之友》1991年第3期。
    106、陈力丹:《五四时期的中国新闻学》,《新闻战线》1989年第6期。
    107、陈力丹:《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现代传播》1996年第3期。
    108、陈理源:《南京<新民报)“永久停刊”始末》,《新闻与传播研究》1986年第2期。
    109、陈文华:《我所认识的胡道静教授》,《农业考古》1992年第3期。
    110、丁淦林:《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111、杜绍文:《敌乎?友乎?——新闻广播与电影传真果有害于报纸么?》,《战时记者》1939年第8期。
    112、范文通:《钩沉辑轶历沧桑——记古籍整理、科技史专家胡道静先生》,《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
    113、方健:《含悲送道老》,《文汇报》2003年12月23日。
    114、封宝魁:《王孝和事件与<正言报>》,《上海滩》1991年第4期。
    115、傅国涌:《南京<新民报)被封杀之后》,《江淮文史》2011年第6期。
    116、傅宁:《胡道静与新闻史》,《新闻爱好者》2004年第1期。
    117、傅宁:《胡道静:为新闻著史的传奇报人》,《中华新闻报》2005年7月6日。
    118、顾执中:《光荣的中国新闻记者》,《新闻记者》1983年第7期。
    119、郭静洲:《援登科学第一峰——记当代著名科技史专家胡道静》,《文史春秋》2007年第1期。
    120、哈艳秋:《简论旧中国对广播的研究》,《现代传播》1993年第3期。
    121、贺碧霄、彭卫民:《观念何以进入历史——评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4期。
    122、何扬鸣:《试述抗战时期的<东南日报)》,《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2期。
    123、胡传栻、汪欣:《胡朴安家族与新闻界》,《南讯》2002年第16期。
    124、胡道静:《世界最早的新闻纸》,《战时记者》1939年第1卷第7期。
    125、胡道静:《普建地方报要求之再喊出》,《战时记者》1939年第1卷第8期。
    126、胡道静:《千万篇》,《战时记者》1939年第1卷第9期。
    127、胡道静:《中国第一种现代报纸》,《战时记者》1939年第1卷第11期。
    128、胡道静:《新闻与歌谣》,《战时记者》1939年第2卷第1期。
    129、胡道静:《报纸之今昔观》,《战时记者》1939年第2卷第4期。
    130、胡道静:《南洋的日本报纸》,《战时记者》1940年第2卷第6、7、8期。
    131、胡道静:《巴克指称新闻记者此议会之第四势力》,《大众新闻》1948年第1卷第7期。
    132、胡道静:《九一记者节新希望》,《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1期。
    133、胡道静:《中国报纸中的边疆新闻》,《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1期。
    134、胡道静:《新闻报四十年史(1893—1933)》,《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2期。
    135、胡道静:《民初的上海政党报纸与(大共和报>》,《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3期。
    136、胡道静:《二次大战盟国殉职报人录》,《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4期。
    137、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5期。
    138、胡道静:《中国报纸副刊的起源和发展》,《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6期。
    139、胡道静:《戊戌政变五十年祭与中外日报》,《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8、9、10期。
    140、胡道静口述、袁燮铭整理注释:《关于上海通志馆的回忆》,《史林》2001年第4期。
    141、胡道静口述、袁燮铭整理注释:《上海孤岛生活的回忆》,《史林》2002年第4期。
    142、胡道静口述、袁燮铭整理:《回忆我的学生时代》,《史林》2004年增刊。
    143、胡道静:《关于(通报>的一点说明》,《文汇报》1983年9月12日。
    144、胡道静:《上海通社纪事本末》,《档案与历史》1989年第3、4期。
    145、胡正强:《<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不是中国最早论述电视新闻的著作》,《新闻知识》2009年第10期。
    146、黄旦:《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
    147、黄旦:《报刊的历史和历史的报刊》,《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
    148、黄瑚:《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报刊述评》,《新闻与传播研究》1987年第3期。
    149、江沛:《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150、江晓原:《胡道静先生往事点滴》,《文汇报》2003年12月9日。
    151、柯灵:《“孤岛”新闻史号外:洋商报史话》,《人民政协报》1986年1月28日、2月4日、2月8日。
    152、孔正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皖籍学者胡道静的报人经历》,《江淮文史》2001年第2期。
    153、李彬:《“新新闻史”: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
    154、李金铨:《新闻史研究:“问题”与“理论”》,《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4期。
    155、李开军:《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分期观点探源》,《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2期。
    156、李良玉:《我对新闻史研究的理解》,《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
    157、梁酉廷、潘湛钧:《上海<正言报)始末》,《上海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第52辑。
    158、林溪声:《口述史:新闻史研究的一种新路径》,《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7期。
    159、柳亚子:《怀念胡道静兄》,《野草》1942年第12月号。
    160、陆敬严:《迟到的纪念——怀念恩师道静先生》,《新民晚报》2005年1月26日。
    161、闵大洪:《曾虚白与上海(大晚报>》,《新闻记者》1987年第9期。
    162、倪延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阶段新论》,《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1期。
    163、倪延年:《论民国新闻史研究的意义、体系和实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64、倪延年:《论孙中山先生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现代传播》2011年第9期。
    165、宁树藩:《撩开中国近代报史的面纱——喜读卓南生的<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新闻大学》1999年第1期。
    166、宁树藩:《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强化“本体意识”的历史回顾》,《新闻大学》2007年第4期。
    167、潘湛钧:《皖南胡氏与新闻界》,《文史苑》1987年第1辑。
    168、清秋:《上海正言报停刊事件》,《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4期。
    169、单波:《论二十世纪中国新闻业和中国新闻观念的发展》,《现代传播》2001年第4期。
    170、邵宝辉:《中国新闻史暨地方新闻史研究创新刍议》,《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第3期。
    171、邵铂:《扩展人类视觉领域的最新工具——电视》,《中央日报》1946年6月5日、12日。
    172、施宣圆:《“两脚书橱”胡道静》,《中国编辑》2004年第3期。
    173、王建辉:《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174、王建辉:《新旧之间的胡怀琛》,《出版广角》2002年第2期。
    175、王润泽:《专业化:新闻史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4期。
    176、小静:《胡道静与李约瑟》,《时代与思潮》1989年第1期。
    177、谢鼎新:《民国时期国人对电视的认知》,《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2期。
    178、谢国明:《最早的通讯社》,《新闻与传播研究》1988年第3期。
    179、徐载平:《上海孤岛时期的大中通讯社》,《新闻记者》1984年第10期。
    180、薛璇:《吴绍澍主持<正言报)反蒋内幕》,《上海滩》1994年第8期。
    181、阳海洪:《自由民族主义:张季鸾新闻思想的另一种解读路径》,《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7期。
    182、杨幼生:《上海“孤岛”时期的洋商华文报》,《新闻记者》1985年第8期。
    183、姚福申:《胡道静先生的报人生涯》,《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年第3期。
    184、姚福申:《(大公报>值得研究——<新记大公报史稿)读后》,《新闻大学》1995年第2期。
    185、野吟:《一篇社论做了导火索:正言报停刊的真相》,《大众新闻》1948年第1卷第11期。
    186、以勤:《报人胡道静》,《文史苑》1992年第9辑。
    187、庾信棠:《胡道静先生传略》,《农业考古》2004年第1期。
    188、袁义勤:《上海<中央日报>始末》,《新闻与传播研究》1985年第1期。
    189、袁义勤:《四十年代后期上海报纸一瞥》,《新闻与传播研究》1987年第2期。
    190、袁义勤:《<中美日报>始末》,《新闻与传播研究》1989年第3期。
    191、张根福:《抗战时期<东南日报)的南迁及其出版活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92、朱晓进:《论三十年代文学杂志》,《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93、陈建新:《(大公报)与抗战宣传》,浙江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194、陈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95、姜红:《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与学术思想中的科学主义(1918—1949)》,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196、刘继忠:《新闻与训政:国统区的新闻事业研究(1927—1937)》,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97、刘祥平:《谢六逸新闻思想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98、刘泱育:《方汉奇60年新闻史学道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99、潘祥辉:《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机制研究——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浙江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200、向芬:《国民党新闻传播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201、周立华:《“孤岛”时期的<文汇报>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202、周婷婷:《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