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府预算是政府资源的年度分配计划,体现着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关系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数目字内包括轻重缓急,哪个项目该办,哪个项目不该办,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政府预算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统筹协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推行了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应的预算管理方式,推进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
     但是,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涌现。第一,财政分配权不统一,预算统筹能力较弱;第二,预算编报范围不完整,一些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第三,预算分配方法不科学,弱化了财政分配职能;第四,预算透明度不高,影响了社会公信力;第五,预算约束力不强,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第六,财政资金绩效水平低,降低了资金效益。这些问题制约了部门预算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这些难题,进一步增强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本文借鉴于国内外部门预算研究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预算管理制度,紧密结合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特殊的历史国情,通过博弈论、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财政管理理念,认真分析了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新时期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即部门预算改革要坚持服务于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提高预算分配的效益,坚持预算公开透明,坚持预算管理的程序化。同时,针对部门预算改革的5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包括财政权统一管理问题、综合预算管理问题、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财政政策研究问题。
     结合部门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分析了部门预算职责分工、基本支出预算编制、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绩效评价制度、部门预算公开、预算监督体系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长远目标出发,提出了深化上述六个方面改革的具体建议。第一,要进一步梳理部门预算职责分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推动建立高层会商机制,推进财政预算与业务部门战略紧密衔接,增强预算单位的主人翁意识,强化部门的预算主体地位。第二,完善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完备的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数据库,建立严格的事业编制控制制度和规范的工资福利制度,合理划分基本支出的具体内容,建立支出限额控制制度和定员定额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基本支出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第三,按照项目全周期模型,建立项目库滚动管理机制,加强项目预评审制度,完善项目库功能,增强其在项目支出预算审核中的作用,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支出预算安排的公平性。第四,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增强预算单位绩效理念,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基本工作流程,夯实绩效评价的基础,认真审核绩效评价试点项目,合理设置绩效目标,建立绩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第五,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突出预算公开的法律效力,积极推进向人大公开制度,大力推进预算社会公开,改进和完善预算编制,加强对预算公开的监督指导,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度;第六,健全预算监督法律,提高预算监督在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预算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有机融合的监督体系,提高预算内部监督的地位,完善预算监督问责机制,增强预算监督的执行力。
Government budget is the annual allocation plan of government resources, reflecting the scope and direction of government's activity. It is the material guarantee for the government to perform its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and to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concerns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lives.
     Comrade Deng Xiaoping pointed out that "the words and the numbers include of priorities, which project should do, which project should not do, it is a political issue." The special status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requires that the government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must be closely linked and coordinated with the country'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the late 1990s, China implemented the government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The core is departmental budget reform, which focused on building a budget management pattern corresponding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public finances, promoting the department budget management to be mor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effective.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departmental budget, some deep-seated problems of department budget management have gradually emerged.
     First, the financial distribution right is not unified, the budge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s weak; Second, the scope of budget reports is not complete, some funds drifted away from financial control; Third, the budget allocation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weakening the financ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ourth, the budget transparency is not high, affecting the social credibility; Fifth, the binding force of budget is not strong, affecting the seriousness of the budget; Sixth,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capital is at the low level, reducing its value. These problems have constrained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department budget reform. It is urgently need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scientific and refinement standard of the department budget.
     This article drew on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partment budget theory and th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ature Western 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combining with our country's 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 and other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ncluding game theory, th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theory,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concepts of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Liu Shaoqi, Zhou Enlai, Chen Yun,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ists, which carefully analy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department budgeting reform. The article established the basic department budget reform ideas and framework in the new era, that is, department budget reform should persist in providing the service for the country's central work, persist in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persist in improving budget allocation efficiency, persist in budget transparency and the procedures of budget management. Meanwhile, it elaborated the five basic issues of the department budget reform, including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power issue, integrated budget management issue, state assets management issue, political reform issue and fiscal policy research issue.
     Combined with all aspects of departmental budget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six areas, that is, the responsibilities division of department budget, the basic expenditure budgeting, project expenditure budge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s, department budget publicity, budget monitoring system. It also propose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deepening the department budget reform of the six asp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goal of deepening reform.
     First, further sort out the responsibilities division of departmental budge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department budget procedure,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igh-level consultation mechanism, promote the fiscal budget closely linked up with the operation department's strategy, enhance the sense of ownership of the budget units, strengthen the dominant budget position of the department.
     Second, improve the basic staff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a complete revenue database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establish a strict control system of personnel volume in the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wages and benefits system, reasonably divide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basic expenditure, establish expenditure limit control system and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fixed number of persons and rations, promote the basic expenditure incentive and restrict mechanisms, enhance the scientific budget management of basic expenditure.
     Third, establish project library roll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ject whole cycle model, strengthen the project pre-evalu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project library, enhance its role in the project expenditure budget audit, promote the project expenditures standard system development, improve expenditure budget equity.
     Four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concept of the budget unit,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basic work processes, consolidate the ba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arefully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pilot project, set reasonable performance goals, establis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s mechanisms to improve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level.
     Fifth, improve th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highlight the legal effect of the budget publicity, actively promote budget open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vigorously promote budget open to the public, improve and refine budget compilation,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the budget publicity, promote budget to be open and transparent.
     Sixth, improve budget monitoring laws, improve budget monitoring status in the department budge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 promote the level of budget monitoring information, establish pre-, during and after monitoring, build the syncretic supervision system of special monitoring and daily monitoring, improve the status of budget internal supervision, perfect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of budget monitoring, strengthen the execution power of budget supervision.
引文
1《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阿伦·威尔达夫斯基、内奥米·凯顿,邓淑莲、魏陆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53
    2《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阿伦·瓦尔达沃斯基、内奥米·凯顿,邓淑莲、魏陆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54
    3《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阿伦·瓦尔达沃斯基、内奥米·凯顿,邓淑莲、魏陆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326
    4《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阿伦·瓦尔达沃斯基、内奥米·凯顿,邓淑莲、魏陆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6
    5《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阿伦·瓦尔达沃斯基、内奥米·凯顿,邓淑莲、魏陆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1-p2
    6《预算过程中的政治》阿伦·瓦尔达沃斯基,p324
    7《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阿伦·瓦尔达沃斯基、内奥米·凯顿,邓淑莲、魏陆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319
    8王彦红,《部门预算改革探索》,2007年5月
    9 李萍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04年4月
    10邓毅,《绩效预算制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1 王极军,《浅析政府财政预算公开必要性》,《青年科学》,2009年第12期,P21
    12陈玲霞.温艳,《预算公开原则之于预算法:思考与建议》,《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2期,2008年5月,P33页
    13陈玲霞.温艳,《预算公开原则之于预算法:思考与建议》,《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2期,2008年5月,P35页
    14麦方,李夏,《对<预算法>增加预算公开条款的思考》,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2005年4月,P89页
    15刘慧,《预算监督与民主成长—全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政治学分析》,2008年5月
    16详见曹艳杰《我国部门预算审查与监督:季托代理视角的分析》,2006年6月
    17刘慧,《预算监督与民主成长—全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政治学分析》,2008年5月
    18马骏、於莉,《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政治学研究》,2005年5月
    19阿图 埃克斯坦:《公共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P31
    20引自《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研究——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第12页,李俊芳,2004年。
    21王秀芝:《部门预算制度研究》,2006年6朋,第34-35页
    23《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3页
    24《陈云文选》,第二卷,第116页
    25《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3页
    26《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200页
    27《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8页。
    28《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27页。
    29《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27页。
    30《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85页
    31《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7页
    32《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84页。
    33《邓平选集》第1卷,第194页
    34《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5页。
    35《邓小平选集》第2卷,第355页
    36《陈云选集》第2卷,第115页。
    37《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9页
    38《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7页
    39《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5页
    40《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7页
    41《刘少奇选集》下卷,第394页。
    42《邓小平选集》第1卷,第195页
    43《陈云文选》第2卷,第158页。
    54 卢洪友主编:《政府预算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55引自《政工研究功态》2009年第21期,第46页。
    1.《Performance Budgeting——Linking Funding and Results》,Marc Robinson,2007年.
    2、《公共部门财政管理理论》,阿曼·卡恩,巴特利·希尔德雷思著,孙开等译,格致出版社,2008年。
    3、《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阿伦·威尔达夫斯基、内奥米·凯顿著,邓淑莲、魏陆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公共部门预算理论》,阿曼·卡恩,巴特利·希尔德雷思编,韦曙林译,格致出版社,2010年。
    5、《公共预算管理》,王雍君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6、《预算:比较理论》,阿伦·威尔达夫斯基著,苟燕楠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7、《公共预算决策:现代观点》,苟燕楠,董静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8、《部门预算编制问题研究》,贾康、苏明主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9、《财政基础理论研究》,王国清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10、《美国政府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张志超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11、《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6年)》,财政部预算司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12、《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7年)》,财政部预算司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13、《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8年)》,财政部预算司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14、《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年)—综合卷》,财政部预算司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15、《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年)—基本支出卷》,财政部预算司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16、《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年)—项目支出卷》,财政部预算司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17、《国外财政监督借鉴》,贺邦靖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18、《政府预算学》,,卢洪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2005年版。
    19、《现代企业管理(第三版)》,赵有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20、《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21、《博弈论教程——理论·应用》,黄涛编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
    2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23、《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5、《陈云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6、《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吴吕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7、《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张长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8、《新加坡财政制度》,财政部《财政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
    29、《美国财政制度》,财政部《财政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
    30、《英国财政制度》,财政部《财政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
    31、《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2、《公共治理与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33、《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财政部预算司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34、《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著,孙立坚、孙不强、樊瑞庆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5、《公共预算》,张弘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36、《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政府预算管理理论研究及其新进展”,马蔡琛,《社会科学》,2004年第五期,P33—P37。
    2、“邓小平财政管理思想论析”,吴彩虹,《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卷第1期,2004年2月,P9—P12。
    3、“邓小平财政思想初探”,郭代模、杨远根,《财政研究》1997年第6期,P8-P14。
    4、“邓小平财政思想探微”,钟大能、周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总25卷第7期,2004年7月,P88-P91。
    5、“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学习邓小平财政思想”,李晓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增刊,P29—P33。
    6、“论陈云的财政平衡思想”,刘伟、曹雪峰,《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2期,2007年 4月,P71—P75。
    7、“毛泽东财政思想浅识”,孙翊刚,《中国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3年第12期,P1—P5。
    8、“试论陈云的财政监督思想”,于景洋,《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总第34期第4期,2004年7月,P30—P31。
    9、“学习毛泽东财政思想”,阮宜胜,《财贸研究》,1993年第6期,P5—P9。
    10、“学习毛泽东财政思想的几点体会”,蓝雄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4期,1993年12期,P17—P21。
    11、“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张靖云、钟黎明,《会计师》,2008年2月,P26—P28。
    12、“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马骏、於莉,《《政治学研究》,2005年5月。
    13、“完善部门绩效预算实施的思考”,张界新,《教育财会研究》,第20卷第6期,2009年12月,p21-p23。
    14、“浅谈预算的控制职能”,黄刚,《金融财经》,2009年第3期,P189。
    15、“公共预算理论:现状与未来”,马骏、叶娟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6卷第3期,2003年5月,p336-p344。
    16、“当代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三个学派”,方福前,《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0期,p31-p65。
    17、“基于战略导向和绩效基准的非营利组织预算研究”,包晓岚,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8、“部门预算改革探索”,王彦红,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9、“我国部门预算审查与监督:委托代理视角的分析”,曹艳杰,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20、“预算监督与民主成长:全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政治学分析(1978-2006)”,刘慧,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1、“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彭健,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2、“中国政府预算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李萍,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23、“中西政府预算比较研究”,袁星侯,厦门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2年。
    24、“浅谈预算控制系统的构建”,刘虹,《内蒙古水利》,2009年第6期,P140-P141。
    25、“预算控制探微”,尤小雁,《财会月刊(会计)》,2009年第1期,P11。
    26、“对《预算法》增加预算公开条款的思考”,麦方,李夏,《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2005年4月,P86-P89。
    27、“浅析政府财政预算公开必要性”,:王极军,《青年科学》,2009年第12期,P21-P22。
    28、“预算公开原则之于预算法:思考与建议”,陈玲霞、温艳,《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2期,2008年5月,P33-P35。
    29、“行政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分析”,余瑞,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30、“传统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论拓展及应用研究”,罗开平,电子科技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7年。
    3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李俊芳,西南财政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4年。
    32、“税务管理中的委托—代理研究”,陈艳,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3、“地区公共事务中的委托—代理治理机制——以亚洲开发银行为个案的研究”,刘兴宏,暨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8年。
    34、“绩效预算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吕万松、李少民,《地方财政研究》,2009年第1期,P18—P23。
    35、“绩效预算制度研究”,邓毅,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6、“面向对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研究”,李泉年,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7、“平衡预算归宿分析”,金双华,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38、“推进绩效预算的探索与思考”,刘艳艳,《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9年12月,P21-P23。
    39、“预算、权力与民主:美国预算史中的权力结构变迁”,章伟,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40、“预算管理研究:历史、本质与预算松弛”,许云,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1、“政府预算的立法监督模式研究”,王淑杰,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2、“转型时期的中国软预算约束问题研究”,廖国民,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43、“论政府预算的法治性”,张馨,《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11期,p18-p2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