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电视新闻交换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电视新闻交换研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属于较少被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也都没有特别多的文献资料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但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资源交换在中国电视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定位于实现一个问题式的理论架构,在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探讨。文章以传播学、经济学、媒介经营管理学、互联网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紧扣当下中国电视新闻资源交换平台与全媒体的融合脉搏,在诸多生产现场收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对比国外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较为系统的论证中国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的依据、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路径等要点,提出建设性的生产思路,展开问题式的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新闻交换的理论基础,从新闻生产与新闻交换、新闻生产的结构特征和场域特征入手,结合组织传播学理论,市场新闻业理论,特别是麦克玛纳斯市场新闻业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在对中国电视新闻市场格局分析中,笔者提出了,由于原有的四级办台的格局被打破,省级电视台特别是上星频道,从技术上完全可以达到中央电视台的覆盖范围。不完全的市场结构与新媒体技术的双重挤压,从而使得电视新闻整个生态发生了变革,不仅体现在新闻竞争格局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媒介层级的淡化、传播渠道的立体化,更多的是体现在新闻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和受众时间的碎片化。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广泛的案例分析基础上,电视新闻交换网络最早产生是在欧广联,笔者首先对欧广联、亚广联等世界上最主流的六大电视新闻交换网络进行案例研究,特别是亚广联的发展途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随后对中国四大主要的电视新闻交换网络进行现状分析,四大电视新闻交换网络因为各自定位不同,都采用了不同的运作模式和发展路径,产生的最后结果也有极大的差别。纵观国内外的电视新闻交换网络,有一个特点不容忽视,就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有了根本的发展,改变了以前那种交换机制,用网络拓扑结构和CDN加速技术装备的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才在实际工作和运转中得到保证。
     论文通过定量研究发现,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人员技能、素质、观念的全面提高,是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全面提升的关键。而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原来禁锢在传统电视台的政策劣势迟早被冲破,市场化下的电视新闻交换网络才能真正的走向繁荣。,
     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我国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进行研究。将中国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放在整个电视新闻生产的系统框架内进行阐释和分析,从不同层面分析我国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发展现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路径,为中国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支持。
     2.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的从业人员、现状以及电视新闻交换生产进行动态跟踪调研,探索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的发展规律,提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交换的发展战略和途径。采取平台开放、多媒体互动,多屏呈现、用市场化运营策略等方式,促进电视新闻交换网络有质的飞越。
     3.提出了新闻交换背景下的电视新闻资源整合策略,根据不同所处的市场位置,利用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的不同做法,从而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收视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4.通过对中国电视新闻交换网络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使得当前电视新闻面临的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逐一浮出水面,并且明确提出资源整合能力就是媒介生产力。
     5.首次对中国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网络进行广泛调研和访谈,以资源整合能力和交换能力,提出中国电视新闻资源交换突破的战略、路径和策略。
Chinese television news exchange network research resources do not belong to the topic of special focus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Nither academia nor industry, is particularly literature conduct a special study. But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convergence, network television news resource exchang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television agency. Paper 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roblem-theoretical framework, get deep understanding within the scope of some of its capacity. Articles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 Economics, Media Management Administrator, Internet economic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ield, closely fusion pulse Chinese TV news networks and all media resource exchange, and in many production sites collect a lot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rough rigorous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compared to foreign television news exchange network resources, a more systematic basis for argument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aths Chinese television news network resource exchange points, producing constructive ideas, expand problem-base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hinese news exchang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from the field of news production and news exchange, news production, combining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 market theory of journalism, especially journalism theory McManus market Practice in China.
     In the Chinese television news market structure analysi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as do four sets of the original pattern is broken, especially on provincial satellite TV channels can be achieved technically CCTV coverage. Imperfect market structure and squeezed new media technologies, which makes the TV news the entire ecosystem changes take place, not only in the diversity of news competition,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level of dilution media,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ree-dimensional, more fragmentation reflected in the diversity of news production and audience time the subject.
     This study built on extensive case studies, is based on the TV news exchange network originated in the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the author first of the world's most mainstream of the six television news exchange network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Asia-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 such as case studies, in particular sub-wide development pathways linked for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followed by China's four major television for news exchange network status analysis, four television news exchange network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positioning, have adopted a different mode of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resulting Finally,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results. Looking at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news exchange network, a characteristic can not be ignored is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terne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o TV news exchange network resource development has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previous kind of exchange mechanism, with the network topology and CDN acceler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resource exchange network television news guaranteed in practical work and in operation.
     Papers founded by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o enhance effective, personnel skills, qualities, attitudes, is the key to television news networks to enhance the exchange of resources. With the Chinese cultural system kicked off, the original detention policy weaknesses in the traditional television is broken sooner or later, and television news exchange network to market is under real prosperity.
引文
1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原国家广电总局2011.11
    2 张骏德,陈先元.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重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7:15.
    3 Bernard Roshco著,姜雪影译.制作新闻[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13.
    4 熊德中国电视新闻媒体跨国传播能力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D].2012
    5 杨凤娇.论中国电视新闻交换体系的构建[J].现代传播,2008(10):112
    6 杨凤娇,李运阳论中国电视新闻交换体系的构建[J].现代传播,2008(10):16
    7 王以芳.区域传播视野中的亚洲电视新闻交换网[D].山东大学,2008:54.
    8 张步中,卢伟光.城市台跨地域合作新路探究——以潮州广播电视台《双城记》为例.南方电视学刊.2011(10):29
    9 何雨贵.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思路[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24.
    10 Bernard Roshco著,姜雪影译.制作新闻[M],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15.
    11 孙璞.媒介融合视阈中电视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性构建[D].吉林大学,2012(4):66.
    12 操慧.脱域: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J].四川大学学报,2012(5):86.
    13 王辰瑶.结构性制约:对网络时代日常新闻生产的考察.国际新闻界,2010(7):77.
    14 刘笑盈.国际新闻学:本体、方法和功能[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0:82.
    15 楚明锟.公共管理导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9):120.
    16 蒙丽珍,李星华.财政与金融[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9):5
    17 杨立华.完美全面产品管理:社会结构和管理的产品分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10):32.
    18 总部经济[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77826.htm
    19 张明新.媒体竞争分析架构、方法与实证:一种生态位理论范式的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1):1
    20 郭毅.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4:422.
    21 杜振华.公共经济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34.
    22 张完定.管理经济学[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47.
    23 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5.
    24 罗伯特·D.库特.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M].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7:23.
    25 唐俊.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44.
    26 张熙锦.新形势下电视新闻市场资源配置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06(6):12.
    27 田秋生.市场逻辑如何影响新闻生产——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理论再审视[J].新闻大学,2011冬:12-16.
    28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9.
    29 约翰·麦克马纳斯著.张磊译.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M].新华出版社,2004(10):11.
    30 许知远.新闻业的怀乡病[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
    31 约翰·麦克马纳斯著.张磊译.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M].新华出版社,2004(10):13.
    32 约翰·麦克马纳斯著.张磊译.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新华出版社,2004(10):301-338.
    33 约翰·麦克马纳斯著.张磊译.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新华出版社,2004(10):301-338.
    34 John McManus:A Market-Based Model of News Production [J].Communication Theory,1995(4):321.
    35 田秋生.市场逻辑如何影响新闻生产——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理论再审视[J].新闻大学,2011冬:12-16.
    36 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21
    37 谢新洲.媒介经营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34..
    38 雷伟斌.全省电视新闻交换平台的设计使用与发展构想[J].影视制作,2012(7):8.
    39 刘文泽.城市台新闻业务交互平台的实现——浅述《中国城市报道》网站的构建.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2):7.
    40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41 广州电视台城市新闻协作体年会总结[EB/OL]. http://new.cptn.tv
    42 中国电视新闻协作网正式开通[EB/OL]http://www.sarft.net/a/4322.aspx
    43 公共电视新闻网2013年度工作报告[EB/OL]. http://new.cptn.tv
    44 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中心2013年度工作报告[EB/OL]. http://citynews.gztv.com/gztvnews/about.html
    45 全国省级民生新闻协作体2012年度报告[EB/OL]http://www.tjtv.com.cn
    46 唐骏 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47 葛娴.以宣传为中心改革广播电视——记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J].新闻战线,1983(5):21.
    48 唐骏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49 唐骏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50 苏小和.魏文彬的条条框框[J].新华航空,2004(3):22.
    1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52 宋建武.媒介经济学—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8.
    53 龚维敬.垄断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25.
    54 薛兆丰.经济学的争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77.
    55 唐骏 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56 唐骏 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57 胡正荣.电视台组织结构的重构:行政原则与价值规律[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
    58 李晓明.中央电视台经营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5[M].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05:293.
    59 赵曙光.媒介经济学案例分析[M].华夏出版社,2004:60-63.
    60 电视剧播出流行三趋势[EB/OL].http:
    //www.xawb.com/gb/wbpaper/2007-12/08/content_1396746.htm.
    61 李黎莉.CCTV广告招标:一年一度的垄断盛宴[J].中国新闻周刊,2004(44):206.
    62 彭兴庭.央视广告招标是将公共资源市场化[N].中国青年报,2005(22):2.
    63 李晓林报业竞争从纸质走向电子介质《新闻记者》>>2006·第7期
    64 周小普电视联盟:中国电视业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电视研究》2009
    65 P. Tichenor、G. Donohue、C. Olien. 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c Opinion Research.1970:159.
    66 央视等50家电视机构成立新闻直播联盟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12/22/content_10540039.html
    67 张建民、毛华.新闻走向市场:一个不必回避的话题.载张鲁闽、陈桂林主编.集团化:城市电视新闻的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67).
    68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1998(98).
    69 操慧脱域: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四川大学学报》2012
    70 唐俊.论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三种竞争战略[J].新闻大学,2009(3):56.
    71 汤砺锋、严三九.利用平台优势和规模化运作应对大型新闻行动[J].新闻界,2013(4):41
    72 汤砺锋、严三九.利用平台优势和规模化运作应对大型新闻行动[J].新闻界,2013(4):41.
    73 汤砺锋、严三九.利用平台优势和规模化运作应对大型新闻行动[J].新闻界,2013(4):41.
    1.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年。
    2.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3.西奥多·莱维特:《营销想象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6年。
    4.韦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年。
    5.刘笑盈:《国际新闻学:本体、方法和功能》[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
    6.罗伯特·D.库特:《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7.约翰·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M].新华出版社2004年。
    8.郭慎之:《电视传播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9.宋建武:《媒介经济学一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薛兆丰:《经济学的争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11.龚维敬:《垄断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张骏德,陈先元:《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重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A],见:张骏德.《学苑心迹》[M].珠海出版社,2007年。
    13.BernardRoshco:《制作新闻》[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14.赵曙光:《媒介经济学案例分析》[M].华夏出版社,2004年。
    15.《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5》[M].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05年。
    16.张鲁闽、陈桂林:《集团化:城市电视新闻的对策》[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17.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1998年。
    18.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飞利浦·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M].新华出版社,2007年。
    2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22.李良荣:《新闻改革的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3.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5.StephenQuinn:《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M].任锦鸾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26.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论》[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
    27.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8.严三九:《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研究》[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
    29.严三九,黄飞珏:《媒介管理学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0.展江:《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一一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语境与实践》[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
    31.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32.朱海松:《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年。
    33.芮明杰等:《论产业链整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刘婧一:《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35.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7.季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查尔斯·W·小兰姆、约瑟夫·F·小海尔、卡尔·麦克丹尼尔《营销学精要》[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39. Quinn, S, ConvergentJournalism:TheFundamentalsofMultimediaReporting. NewYork :PeterLangPublishing,2005.
    40. StylianosPapathanassopoulos, EuropeanTelevisionintheDigitalAge: Issues, DymamicsandRealities, PolicyPress,2003.
    1.苏小和.《魏文彬的条条框框》[J],新华航空,2004(3):22.
    2. JohnMcManus. AMarket-BasedModelofNewsProduction[J], Communication Theory.2000. Vol.28. No.4.459-478.
    3.胡正荣.《电视台组织结构的重构:行政原则与价值规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8-02/13/content_7597342.htm
    4.电视剧播出流行三趋势[EB].西安晚报电子版,www.xawb.com,2007.12.8.
    5.李黎莉.《CCTV广告招标:一年一度的垄断盛宴》[J],中国新闻周刊,2004(6):22.
    6.彭兴庭.《央视广告招标是将公共资源市场化》[J],中国青年报,2005.11.22.
    7.唐俊.《论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三种竞争战略》[J],新闻大学,2009(1):31.
    8.汤砺锋,严三九.《利用平台优势和规模化运作应对大型新闻行动》[J],新闻界,2013.(4):17.
    9.匡文波,王丹黎.《新媒介融合:从零和走向共赢》[J],广告大观,2007(8):10.
    10.李忠哗、冯素勤、刘志江.《数据挖掘技术在有线电视领域的应用》[J],中国线电视,2006(16):1580-1582.
    11.吴勇毅.《“大数据”成就“智慧营销”》[J],上海信息化,2013(2):46-51.
    12.郭炜华.《从Alexa数据看电视台网站建设——以央视网、凤凰网和金鹰网为例》[J],电视研究,2009(6):28-30.
    13.刘珊.《做“人民”的媒体,走全媒体的布局》[J],媒介,2010(6):31-33.
    14.黄升民,杨雪睿.《“碎片化”来临品牌与媒介走向何处》[J],国际广告,2005(9):30.
    15.何宗就.《持科技创新,全面推进电视数字化进程》[J].现代电视技术,2001(9):7.
    16.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告经营中心.《联通青藏巅峰之旅——SMG巅峰之旅整合营销案例》[J],广告人,2007,(10):5.
    17.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广告,2007,(6):23.
    18.汤天甜.《CCTV-新闻频道改革历程探析》[J],现代视听,2009,(10):12.
    19.田玉红.《英国广播公司新媒体利用的现状和模式》[J],广播电视信息,2009(7):11.
    20.陈斯华.《传统电视节目在IPTV内容组织中的营销策略》[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56-58.
    21.刘洋.《OTT TV的发展阶段和业务模式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3(年2):56-61.
    22.李岭涛.《手机催化电视传播新模式的预测》[J],当代电视,2013(3):83-84.
    23.张晓洁.《“中国好声音”:网络好生意》[J],中国数字电视,2012(11):14-16.
    24.肖明超.《电视节目:没有社交媒体,就没有影响力》[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3(6):53-54.
    25.郑莹、彭飞.《社交媒体催生电视媒体的社会性》[J],媒体时代,2012(年2):48-50.
    26.李光明、钱明辉、苟彦忠.《基于互动导向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1):69-75.
    27.付晓光、陈妍凌.《电视新闻”如何用好社交媒体——以“央视新闻”微博 的融合实践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3(6):53-55.
    28.韦乐平.《三网融合——中国电信业网络发展的总趋势》[J],邮电商情,2002(24):23.
    29.杨继红.《非同寻常的八月》[J],新闻大学,2009(4):25.
    30.杨升.(SMG新闻共享平台设计思考》[J].有线电视技术,2006(11):9.
    31.赵元珂.《媒介融合:传媒领域的革命性变革》[D].复旦大学,2008.
    32.全国省级民生新闻协作体2012年度报告.
    33.中国电视新闻白皮书2013.
    34.公共电视新闻网2013年年度报告.
    35.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中心2013年年度报告.
    36. Hult'Q T. M. and David J. Jr. Ketchen, and Stanley F. Slater. Market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An Integration of Disparate Approach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1173-1181.
    37. Hunt, Shelby D. and Robert M. Morga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of Competit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1-15.
    38. Im, Subin and John P. Workman. Market orientation, creativity,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in high-technology firms [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 (2).14-32.
    1.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网站:http://www.cntv.cn.
    2.SMG网站:http://www.smg.cn.
    3.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水母网:http://www.shm.com.cn.
    4.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cnnic.net.cn
    6.新华网:http://www.news.cn
    7.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8.凤凰网:http://www.ifeng.com
    9.金鹰网:http://www.hunantv.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