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自从2011年11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体目标中上升到国家战略构建的层次。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无论中外,抑或古今,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历来都是文化强国,而能够成为文化强国又无不与执政党的文化能力关系密切,历史经验及教训已经证明执政党能否引领先进文化决定一个国家执政党的成败。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评估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现状、探索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增强的路径,意义尤显重大。
     本论文的目标在于通过探索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内涵构成、形成背景、历史过程、现状审视及战略地位,形成关于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能力研究的系统认识,以便为中国国家战略选择和国内政策提供参考。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六个组成部分:第一,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内涵及构成;第二,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战略地位;第三,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提升的机遇与挑战;第四,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分析;第五,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经验;第六,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提升的路径选择。
     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内涵与构成的探索和研究是围绕着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定义而展开的。试图厘清三个问题:第一,引领不同于建设。“建设”的含义有三层:一是建立、设置;二是陈设布置;三是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从文化角度来理解,“建设”是指充实一种新精神。“引领”最基本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引导;二是领导。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引领的内涵远比建设的内涵丰富。第二,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远比建设先进文化能力结构复杂、内容丰富,中国共产党建设先进文化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结构的一部分。第三,具体来讲,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主要包括选择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传播能力、安全防御能力及文化领导权建设能力。
     有关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战略地位的研究是依据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战略、文化软实力战略、文化强国战略三个层面上站开的。本文认为,第一,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是其执政能力的“软核”;第二,提升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战略选择;第三,增强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实现的支点。
     有关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提升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是围绕全球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两个层面展开的。本文认为:第一,通过探索全球化趋势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挑战,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及时做出回应和对策选择,从而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形成的现实条件的分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提升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借鉴中国共产党在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经验的必然结果;
     关于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现状评估是依据“五力”而不是“六力”而展开的。原本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能力包括选择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传播能力、安全防御能力及文化领导权建设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一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并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有很强的先进文化选择能力可见一斑,所以本文不打算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选择能力现状做重复的考量,而是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需要提升的结论。
     关于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历史过程及基本经验研究是围绕着对中国引领先进文化过程的梳理及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先进文化的经验教训的分析两个方面展开的。本文认为:第一,通过对中国引领先进文化过程的梳理,更加清晰认识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是在一定的历史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经验的分析、研究和借鉴,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提升的历史依据。
     关于增强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路径选择的研究与关于关于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现状评估是对应的,也是围绕着“五力”而展开的。本文认为,根据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现状分析,我们应当从五个方面以打造和提升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第一,围绕着三个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原创能力匮乏问题:一是开掘中国文化主体的创造意志和能力,增强中国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二是改革僵化的文化体制和机制,鼓励创造、容纳多元的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三是净化社会环境,让原创力成为一种公共意识。第二,从三个方面提升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决策能力:一是在文化决策过程中要注重文化政策的整体性;二是提高预测能力和前瞻性能力,增强文化政策的及时性;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能力。第三,从四个方面入手以增强中国共产党文化传播力:一是提升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缩小和西方传媒传播力的差距;二是更新文化传播理念,改革文化传播体制以建立有效、合理的传播机制;三是研究文化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模式、手段和方法;四是研究受众特点,根据受众选择传播内容。第四,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升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安全防御能力:一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防御能力;二是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安全防御能力;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防御能力;四是增强中国话语权安全防御能力。第五,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领导权建设的能力:一是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二是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三是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四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除了导论外、结语外,有七章构成,其主旨的内在逻辑和框架如下:
     第一章,分析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分析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战略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章,探索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形成的机遇与挑战,这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的现实维度;第四章,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现状进行评估,以期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第五章,考察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形成的历史过程,借鉴中国、苏联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经验教训,可以清晰认识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的历史过程和条件;第六章,选择合适的路径以增强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这是本文的落脚点。
Culture is the nation's blood, the people's spiritual home. From the date of the establishment 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been the positive advocate and developer of the Chinese advanced culture. Since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as held in November2011, promoting socialist cultural greater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building a powerful socialist culture country have become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CPC and risen to the constructing level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Historical experience also tells 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r ancient and modern, the country that has been able to become a world power is always a cultural power, which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ltural ability of the ruling party.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have proved that whether the ruling party can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it. Therefore, study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evalu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and exploring the path of enhanc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thesis aims to form 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study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advanced culture by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formation, forming background, historical process, status quo examination and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So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a's national strategy choice and domestic policy.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First, the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Second,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Third,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Fourth, the situation assessment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Fifth, the path choice for enhanc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for the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organized around the leading,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definition of ability. The paper tries to clarify three issues:First, lead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has three meanings, one is to establish and set, two is the display and layout, three is to create a new career or add new facilities. To understand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construction" refers to enrich a new spirit."Leading" has two most basic meanings:one is to guide, two is to lead. From these senses, the connotation of leading is much richer than that of construction. Second, so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far more complex in structure, much richer in content than the ability to construct the advanced culture. The CPC's ability to construct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a part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it. Third, specifically,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mainly includes the selection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decision-mak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security and defense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hree levels:the ruling ability strategy,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strategy and the cultural power ability of the CPC. This paper argues that, first,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the "soft core" of its ruling ability. Second, promot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realit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soft power. Third, enhanc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the fulcrum to achieve the socialist culture power strategy.
     The research on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around two levels of reality and history. This paper holds that, first, the CPC is able to respond and make countermeasures timely by explor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globalization trend to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seco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listic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t can be realized that the enhancing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as well a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learning the lesso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s construction of leading the advanced culture; third, through the historical process comb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case study of the CPC's outstanding figures'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we can realize much clearer that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formed basis of a certain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The situation assessment about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based on the "five forces' instead of the "six forces" to start. Originally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ncludes the selection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decision-mak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security and defense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leadership construction.
     The CPC has selected the Marxist Culture, the most advanced culture of the world, since its birth and has been dedicated to the Marxist Culture of China, which proves the CPC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select the advanced culture evidently. So this paper is not intended to do consideration for the status quo of the selection ability of the CPC's advanced culture, but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it from five aspects. And the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in a "sword without front" state.
     The path selection research of enhanc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corresponds with the situation assessment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which is also centered on the"five forc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should build and enhance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from five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that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in a "sword without front" state:First, solve the lack of Chinese cultural originality around three aspects; one is to dig Chinese culture creation will and ability, enhance the cultural self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two is to reform the rigid culture system and mechanism, encourage the creation and accommodate a plural, free and open cultural atmosphere; three is to purif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make the originality become a public consciousness. Second, enhance the decision-making ability of the CPC's advanced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one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cultural policy in the cultur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wo is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bility and forward-looking ability, enhance the timeliness of the cultural policy; three i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ultural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bolish th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restricting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Third, enhance the CPC'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from four aspects:one is to enhance the economic strength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narrow the gap with the dissemination force of the western media; two is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reform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hree is to study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 rules, create new communication mode, means and methods. Four i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select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audience. Fourth, enhance the security and defense ability of the CPC's advanced culture from four aspects:one is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and defense ability of the Marxist ideology; two is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and defense a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ree is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and defense ability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ur is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and defense ability of Chinese discourse power. Fifth,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ability of the CPC's advanced cultural leadership:one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leadership; two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s; three i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lead the social trend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four is to create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esis includes seven chapter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epilogue. The internal logic and frame of its keynote are as follow:
     Chapterl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which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on it. Chapter2analyz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which i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it. Chapter3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nces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which is the realistic dimension of the research on it. Chapter4assess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to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t. Chapter5observes the 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by which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of it. Chapter5 considers the realistic formation basis of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so as to realize that enhancing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time's requirement of the domestic rea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learning for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an Communist Party's leading advanced culture. Chapter6selects the right path to enhance the CPC's ability to lead the advanced culture, which is the stay point of the paper.
引文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红旗文稿》,2010年第17期。
    ⒈辛文斌著:《<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⒉胡伟等著:《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页。
    ⒊胡伟等著:《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80页。
    1刘建飞著:《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2刘建飞著:《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3刘建飞著:《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4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5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⒈李春明著:《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2页。
    ⒈周向军等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5页。
    ⒉《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⒈参见马全社:《略论“全球化”趋势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导刊》,2004年第10期。
    ⒉参见蔡清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新考验—浅谈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前沿》,2005年第9期。
    ⒊参见郭国祥:《文化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实事求是》,2006年第1期。
    1参见陈海燕 姜强:《论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先进文化的建设》,《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参见闫守磊 吴静静:《全球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参见工艳华:《文明冲突论与先进文化建设》,《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
    ⒈参见宋紫谭献民:《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规律》,《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
    ⒉参见吴兆雪王梅吴蔚峰:《先进文化发展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⒊参见黄筱娜:《建设先进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⒋参见周建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不断创造先进文化》,《湖湘论坛》,2005年第2期。
    ⒌参见黄高荣彭宏杰:《论先进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⒈参见侯平:《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⒉参见童名让:《把握先进文化时代的内涵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湖湘论坛》,2005年第1期。
    ⒈参见邢古城:《对先进文化建设能力的三点思考》,《理论探索》,2006年第2期。
    ⒉参见罗建荣:《必须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⒊参见于汇珍:《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基本途径》,《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⒋参见徐贵相:《遵循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3期。
    ⒌参见李朝祥:《提高先进文化建设能力的逻辑思路》,《理论与改革》,2005第6期。
    ⒍参见柳中东:《“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解读》,《新长征》,2004第23期。
    ⒈参见孙家正:《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求是》,2004年第24期。
    ⒉参见全哲洙:《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红旗文稿》,2005年第13期。
    ⒊参见李道忠:《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理论视野》,2005年第2期。
    ⒋参见杨立新:《论执政党驾驭先进文化发展的能力》,《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⒌参见周三胜:《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
    1参见傅华著:《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途径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参见张品良:《电视广告传播与先进文化建设》,《现代视听》,2008年第8期。
    3参见李向阳:《创新规制:发展广播电视先进文化的制度保障》,《现代传播》,2008年第1期。
    4参见徐缨:《着力提升先进文化的引领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6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⒈参见彭聃龄著:《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0-391页。
    ⒉《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⒊周向军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2页。
    ⒋参见周向军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5页。
    ⒈周向军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⒉周向军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⒊E.B.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⒈许苏民著:《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3页。
    ⒈郭秀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⒉参见徐腾:《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东南大学学报》,2002第6期。
    ⒊秋石:《努力繁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求是》,2002年敌7期。
    ⒋张士儒:《牢牢把握前进方向,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载《光明日报》,2000-07-01。
    ⒌黄力之著:《先进文化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226页。
    ⒍赵存生 宇文利 王永浩:《关于深化先进文化研究的十个问题》,《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8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2姜义华:《论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文汇报》,2001-03-26。
    ⒈曾锡仁著:《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439页。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3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7页。
    ⒈陆忠伟主编:《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⒉潘一禾著:《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⒊《李大钊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5页。
    ⒋沈洪波著:《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⒈周三胜:《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
    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⒉《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6页。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⒈《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5页。
    ⒊《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⒈《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⒉《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⒊文侃、刘黎明:《文化的执政与执政的文化》,《萍乡高等专科学报》,2006年第4期。
    ⒈李长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新华网》,2004-12-28。
    ⒈孙家正:《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求实》,2004年第24期。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1Joseph Nye: 《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Time Magazine,February 22,1999.
    1王沪宁著:《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2童世骏著:《文化软实力》,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6页。
    3俞思念 魏明等著:《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页。
    ⒈《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⒉《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2页。
    ⒊《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2-753页。
    ⒈《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⒊周向军等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页。
    ⒋周向军等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
    ⒈孙晶:《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质疑》,《国外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期。
    ⒉《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7页。
    ⒈齐勇锋:《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和途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1期。
    ⒉蒙一丁:《文化强国内涵探析》,《长白学刊》,2012年第3期。
    ⒊祝东力:《文化强国的条件》,《文化纵横》,2012年第2期。
    ⒋祝东力:《文化强国的条件》,《文化纵横》,2012年第2期。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⒉周向军等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2页。
    ⒈晓德著: 《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93页。
    ⒈参见傅华著:《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⒉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东旭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3页。
    ⒊约翰·汤姆林森著:《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论全球化与文化》,载王宁、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⒌王晓德张晓芒主编:《历史与现实—世界文化多元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274页。
    ⒍欧洲委员会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0页。
    1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7页。
    2罗兰·罗伯逊著:《全球化:社会伦理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4-86页。
    3杜彬伟:《当代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内在互动逻辑》,《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4孙熙国刘志国著:《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7-68页。
    5徐艳玲著:《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第35-46页。
    ⒈傅华著: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121页。
    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277页。
    2傅华著:《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121页。
    3达沃斯:《总统们吵什么?》,《三联生活周刊》,2000年第5期。
    4傅华著:《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
    ⒈乌·贝克等著:《全球化与政治》,王学东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5页。
    ⒉李晓东著:《全球化与文化整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
    ⒈卡尔·马克思著:《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7-588页。
    ⒈R·本尼迪克特著:《文化模式》,张燕,傅铿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页。
    ⒉阮炜著:《文明的表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⒊江泽民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⒈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105页。
    ⒉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108页。
    1 Petras, "Cultrural Imperialism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Vol.23, Vol.2,1993, p.39.
    ⒉本部分参见徐稳:《文化多样性的道德解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2期。
    ⒊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98页。
    1 Ulf Hannerz, "Cosmopolitans and Locals in World Cultrure,"in Mike Featherstone,ed.,Global Cultrure:Nat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ty,London:Sage,1990,p.237.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24-26页。
    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1998)—文化、创新与市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⒈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
    ⒈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48页。
    ⒉李晓东著:《全球化与文化整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年版,第8页。
    ⒉《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⒈方世南:《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光明日报》,2003年7月22日。
    1王文章主编:《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
    2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3日。
    3齐勇锋:《“文化强国”的几个标准》,《人民论坛》,2011年10月(下)
    ⒈参见齐勇锋:《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和途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1期。
    ⒉蒙一丁:《文化强国内涵探析》,《长白学刊》,2012年第3期。
    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⒈齐勇锋:《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和途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笫11期。
    ⒉张美兰 王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新长征》,2012年第2期。
    ⒊熊澄宇:《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若干思考》,《新闻战线》,2012年第3期。
    ⒋颜晓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工学刊》,2012年第2期。
    ⒌颜晓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工学刊》,2012年第2期。
    ⒈俞思念 魏明等著:《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页。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版社2011年版,第7页。
    ⒈蒋蓝:《朱大可:四川有非凡的文化原创力》,《成都日报》,2010年5月24日。
    1韩晓雪:《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说:要为增强文化原创力出谋划策》,《文艺报》,2008年3月15日。
    2王琪森:《让原创力成为一种公共意识》,《解放日报》,2007年9月10日。
    ⒈窦新颖:《莫让低稿酬伤了文化原创力》,《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12月16日。
    ⒈盂隋:《文化原创力死于“山寨”》,《工人日报》,2008年9月25日。
    ⒉顾明栋:《原创性是学术最高成就的体现》,《文汇报》,2010年7月7日。
    ⒈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8页。
    ⒉林玮:《中国共产党90年来文化政策重心的四次转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⒈胡惠林:《文化政策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⒉林玮:《中国共产党90年来文化政策重心的四次转移》,《四川省委党校党报》2012年第2012年第2期。
    ⒈刘彦武著:《发展文化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1胡惠林著: 《文化政策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2林玮:《中国共产党90年来文化政策重心的四次转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报》,2012年第2期。
    ⒈胡安全:《论党在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
    ⒉刘彦武:《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探索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4期。
    ⒊胡安全:《论党在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
    ⒋蒋积伟:《建国以来中共文化政策述评(1949-1976)》,《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1期。
    ⒌麦克发夸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14卷(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⒈夏杏珍:《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6期。
    ⒈夏杏珍:《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6期。
    ⒉夏杏珍:《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6期。
    ⒈刘彦武:《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探索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4期。
    ⒉林玮:《中国共产党90年来文化政策重心的四次转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报》,2012年第2期。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2李少惠 张红娟:《建国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政策的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⒈刘彦武著:《发展文化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⒈刘彦武:《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与完善》,《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4期。
    ⒈杨吉华:《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面临的当代课题及其思考》,《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党报》,2012第3期。
    ⒈刘彦武:《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与完善》,《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4期。
    1金民卿著:《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2阮炜著:《文明的表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⒈杨伟光主编:《中国电视论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⒉姜鹏:《全球化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之策略思考》,《新闻知识》,2006年第1期。
    ⒊王琰:《我国华语电视对外传播的体制创新》,《新闻知识》,2011年第2期。
    ⒈姜鹏:《全球化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之策略思考》,《新闻知识》,2006年第1期。
    ⒉郭赫男:《球士化:中国对外传播的现实路径选择》,《新闻知识》,2007年第2期。
    ⒈俞吾金著:《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页。
    ⒉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0页。
    ⒊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0页。
    ⒈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1页。
    ⒉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1页。
    ⒊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1页。
    ⒋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17页。
    ⒌金鑫著:《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⒈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2页。
    ⒉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2页。
    ⒊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3页。
    1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9页。
    2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19页。
    3黄立志:《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光明日报》,1999年7月22日。
    ⒈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21页。
    ⒉刘彦武著:《发展文化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⒊刘彦武著:《发展文化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⒈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32页。
    ⒉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32页。
    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张玉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111页。
    ⒈潘一禾著:《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笫111页。
    ⒉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25页。
    ⒊白克尔:《中国人烧毁连接过去的桥梁》,《独立报》,2004年4月2日,载于《参考消息》,2004年4月7日。
    ⒋李舫:《假如失去历史,你会不会恐慌?》,《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2日。
    1骆郁廷:《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建设世界文化强国》,《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3日。
    ⒈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27页。
    ⒉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报告》,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0页。
    ⒈骆郁廷:《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建设世界文化强国》,《人民日报》,2012年2月23日。
    ⒈张志洲:《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局与出路》,《人民网》,2009年8月18日。
    ⒈金民卿著:《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⒉参见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2-33页。
    ⒊金民卿著:《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
    ⒈李江梅:《全球化进程给社会主义价值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7年第1期。
    ⒉李培林等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1阿尔温·托夫勒著:《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2杨静娴:《网络时代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及维护》,《理论月刊》2011年第7期
    ⒈《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页。
    ⒉李春明著:《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⒊李春明著:《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⒈周向军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⒈刘传利 张幸:《从中西文化之争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⒉黄力之著:《先进文化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92页。
    ⒈《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4页。
    ⒉《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0页。
    ⒊《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2页。
    ⒋《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1页。
    ⒌《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页。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2《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39页。
    3《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39-540页。
    4《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57页。
    ⒈《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5页。
    ⒉《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1页
    ⒊《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1页。
    ⒈《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
    ⒉《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页。
    ⒊杨建生:《瞿秋白与李大钊文化观的比较》,《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⒋《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4页。
    ⒈《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0页。
    ⒉《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5页。
    ⒊《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3页。
    ⒋《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页。
    ⒈《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5页。
    ⒉李彦林:《李大钊文化观研究》,《武汉学刊》,2009年第2期。
    ⒊李彦林:《李大钊文化观研究》,《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⒋李彦林:《李大钊文化观研究》,《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⒈方克立 周德丰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9-210页。
    ⒉方克立 周德丰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0页。
    ⒊方克立 周德丰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10页。
    ⒋方克立 周德丰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10页。
    ⒌《深化对“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研究—访方克立教授》,《哲学动态》,2002年第4期。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2莫里斯·迈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杜蒲李玉玲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3黄力之著:《先进文化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93页。
    4《毛洋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7页。
    ⒈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⒉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⒊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⒈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47页。
    ⒉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⒊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3页。
    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页。
    ⒈周向军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⒈《毛洋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5页。
    ⒊《毛洋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3《毛洋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⒊《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⒋《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6页。
    ⒉《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1页
    ⒊《毛洋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2页。
    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⒉《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
    ⒊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8-99页。
    ⒈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
    ⒉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101页。
    1《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⒈《毛洋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⒉《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⒊《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
    ⒋《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9-83页。
    ⒈《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⒉《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⒊寇从俊:《浅谈毛泽东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⒈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页。
    ⒈黄力之著:《先进文化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26-127页。
    ⒉黄力之著:《先进文化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28页。
    ⒊《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0页。
    ⒋黄力之著:《先进文化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30页。
    ⒈《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4页。
    ⒉陈晋王均伟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⒊《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1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0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4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6-207页。
    ⒈陈晋 王均伟著:《毛洋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5页。
    ⒈《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27页。
    ⒉江泽民:《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4年12月28日。
    ⒈江泽民著:《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⒉陈晋王均伟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7页。
    ⒊俞思念魏明等著:《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6页。
    ⒈《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9页。
    ⒉《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⒊《江洋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⒋《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400页。
    1《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9页。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5年6月27日。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0页。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3页。
    ⒈辛文斌:《<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363页。
    ⒉辛文斌:《<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364页。
    ⒊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5年6月27 日。
    ⒈《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0页。
    ⒉《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3页。
    ⒊黄力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意义》,《光明日报》,2007年1月31日。
    ⒋《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页。
    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8-59页。
    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⒈孟繁华著:《终身狂欢》,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第22页。
    ⒉黄力之著:《先进文化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212页。
    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⒈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⒉张士海:《论苏共‘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流变及其现实启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周维山:《大众审美经验与文化领导权的建构—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价值》,《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第2期。
    2《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5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861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⒈周维山:《大众审美经验与文化领导权的建构—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价值》,《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第2期。
    ⒉周维山:《大众审美经验与文化领导权的建构—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价值》,《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第2期。
    ⒊《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5页
    ⒋《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⒌《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46页。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
    ⒊王文章主编:《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⒋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⒈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⒉陈晋 王均伟著:《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⒊朱志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创新》,《红旗文稿》,2012年笫3期。
    ⒋王文章:《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第92页。
    ⒈朱庆跃吴长庚:《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经验》,《攀登》,2004年第2期。
    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⒊《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5页。
    ⒋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23页。
    ⒌《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0页。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26页。
    ⒉《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3页。
    ⒊《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
    1《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8页。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7页。
    3刘忱:《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9页。
    ⒉《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3页。
    ⒊《毛洋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5页。
    ⒋《毛洋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6页。
    ⒌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新华书店1950年版,第70页。
    ⒍《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
    ⒈《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⒉《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
    ⒊《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
    ⒈《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
    ⒉《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3页。
    ⒊《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3页。
    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7页。
    ⒌《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⒍《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⒎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口报》,2011年7月2日。
    ⒏《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页。
    ⒈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页。
    ⒉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5-56页。
    ⒊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⒋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1吴晓敏 刘闯:《中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61页。
    ⒈周明杨会清:《早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及影响》,《党史文苑》,2006年第24期。
    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页。
    ⒊吴晓敏刘闯:《中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⒋《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
    ⒌《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页。
    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619页。
    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0页。
    ⒊《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8页。
    ⒋吴晓敏刘闯:《中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⒈《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页。
    ⒉《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负。
    ⒊周恩来:《关于知识分了问题的报告》,《人民日报》,1956年1月30日。
    ⒈《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⒉吴晓敏刘闯:《中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07页。
    ⒋严蓓蓓:《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述评》,《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年第6期。
    ⒌《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9页。
    ⒈《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1页。
    ⒉《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页。
    ⒊江泽民:《视察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谈话》,《人民日报》,1992年5月17日。
    ⒋《新时期科学技术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555页。
    ⒌江泽民:《在参加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科协和科技界联组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3月5日。
    ⒍《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⒎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⒈《中共中央关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7页。
    ⒈丁淦林 刘家林等:《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⒉《毛洋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89页。
    ⒈严波洪:《邓小平同志与〈红星)报》,《新闻知识》,1997年第4期。
    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48页。
    ⒊《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47-648页。
    ⒈《十四大以米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4页。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
    ⒈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⒉朱高正:《康德批判哲学的启蒙意义—谈文化主体意识的重建》,《哲学研究》,1999年第7期。
    ⒈楼宇烈:《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新华文摘》,2007年第7期。
    ⒉朱高正:《从重建“文化主体意识”论析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学术月刊》,1996年第9期。
    ⒊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从实求知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98-399页。
    ⒈朱高正:《从重建“文化主体意识”论析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学术月刊》,1996年第9期。
    ⒉张曙光:《固学论争与文化自觉》, 《哲学动态》,2011年第2期。
    ⒊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人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8页。
    ⒈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⒉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⒊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⒋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8页。
    ⒈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0页。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⒊曾凡:《呼唤文化原创力》,《人民日报》,2009年7月24日。
    ⒈冯远:《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艺术的原创力》,《文汇报》,2002年10月26日。
    ⒈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3页。
    ⒉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⒊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1页。
    ⒈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⒉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48页。
    ⒈边琪:《异质文化的传播对中国本土文化发展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⒉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⒊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4页。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
    ⒈曹峰旗 傅明 章瑶:《文化体制改革困境的政治学思考》,《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⒉傅才武 陈庚: 《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⒊惠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领导之友》,2011年第11期。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⒈郑晓华:《“非古即洋”扼杀文化原创力》,《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
    ⒈韩晓雪:《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说:要为增强文化原创力出谋划策》,《文艺报》,2008年3月15日。
    ⒉韩晓雪:《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说:要为增强文化原创力出谋划策》,《文艺报》,2008年3月15日。
    ⒈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页。
    ⒉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著:《当中国改变世界》,姚海星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⒊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著:《当中国改变世界》,姚海星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⒈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页。
    ⒉转引自http://news.cntv.cn/20101230/110791.shtml。
    ⒈刘宽亮:《关于文化传播规律的思考》,《运城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⒈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5页。
    ⒉程曼丽:《论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崛起》, 《国际新闻界》,20(]3年第4期。
    ⒈郭赫男:《球士化:中国对外传播的现实路径选择》,《新闻知识》,2007年,第2期。
    ⒉廖华英鲁强:《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⒊陈娟范威:《全球化语境下现代影视传媒的文化转换》,《文教资料》,2006年第3期。
    ⒋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10期。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⒉干春松李伟波:《现代中国的国家意识建构和文化自觉》,《哲学动态》,2011年第2期。
    ⒈张曙光:《国学论争与文化自觉》,《哲学动态》,2011年第2期。
    ⒉张曙光:《国学论争与文化自觉》,《哲学动态》,2011年第2期。
    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
    ⒉希尔斯:《论传统》,香港时报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285页。
    ⒈约翰·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⒈彭江虹:《文化领导权与鲁迅的方向》,《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6期。
    ⒈刘明君 郑来春 陈少岚著:《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4页。
    ⒉乔治·索罗斯:《走向全球化的开放社会》,载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
    ⒊刘明君 郑来春 陈少岚著:《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
    ⒋俞吾金著:《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⒌俞吾金著:《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⒈徐海波著:《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页。
    ⒉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页。
    ⒊徐海波著:《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页。
    ⒋连朝毅:《当代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的路径探寻》,《社科纵横》,2007年第3期。
    ⒈郑永廷:《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域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
    ⒉徐海波著:《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⒊徐海波著:《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⒈上官酒瑞:《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历时探索与现实重构》,《宁波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⒉参见李春明著:《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273页。
    ⒈桑玉成:《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面临的基本问题》,《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0期。
    ⒉马晨雷琳:《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⒊上官酒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领导权的重构》,《前沿》,2008年第4期。
    ⒈《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⒉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⒊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⒈李合亮:《意识形态领导权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6期。
    ⒉李合亮:《意识形态领导权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6期。
    ⒈参见杨广慧:《探寻新路子,寻找新载体》,《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2年第10期。
    ⒉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⒊李俊奎 王生臻:《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基本经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⒈张园园 卢黎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运用》,《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⒉张园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合运用的理路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⒊胡飒 刘建军:《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复印报刊资料),2011年第10期。
    ⒈胡飒刘建军:《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复印报刊资料),2011年第10期。
    ⒉转引自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408514.html.2008.6.21-2012.3.8.
    ⒈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⒉上官酒瑞:《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历时探索与现实重构》,《宁波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⒈王为正:《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第l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江泽民著:《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8.周向军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黄楠森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李春明著:《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孙熙国刘志国著:《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车美萍著:《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形态》,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3.沈洪波著:《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张彩凤苏红燕著:《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5.崔婷著:《全球化与当代中国跨文化交流》,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6.周向军等著:《精神文明发展规律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张骥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8.王文章著:《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29.傅华著:《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途径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0.辛文斌著:《<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31.成中英著:《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
    32.张骥刘中民等著:《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3.潘一禾著:《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4.费孝通著:《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5.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许苏民著:《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7.胡伟等著:《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8.徐海波著:《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9.干春松著:《超越激进与保守——张岱年与综合创新文化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40.赵继伟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1.贾春峰著:《文化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2.何善侃著:《解读和谐社会领导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4.邓显超著:《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5.黎永泰著:《毛泽东文化思想研究》,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46.李毅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7.刘彦武著:《发展文化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48.曹锡仁著:《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49.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0.郑大华著:《梁漱溟与胡适—文化保守主义与西化思潮的比较》,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年版。
    51.赵德志著:《现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2.梁柱著:《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3.许明等著:《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54.花建等著:《文化力—先进文化的内涵与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动力》,百家出版社2006年版。
    55.林毓生著:《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
    56.马勇著:《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7.朱瑛李运祥著:《毛泽东文化思想探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8.李毅著:《回顾与前瞻: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先进文化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9.杨汉卿徐初霞著:《中国先进文化继承创新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60.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著:《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1.王国炎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2.曹永鑫赵平之著:《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3.李万祥著:《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
    64.贺绍俊等著:《共和国60年文化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65.王辑思主编:《文明与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6.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7.潘维廉思主编:《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8.刘克利、栾永玉主编:《中国文化体制与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69.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新探索》,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0.王超逸主编:《软实力与文化力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71.中共中央党校第十九期中青年班文化问题课题组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竞争力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72.周琪主编:《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3.周向军李春明等著:《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4.本书编写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若干问题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75.于炳贵郝良华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6.王乐理著:《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7.彭聃龄著:《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8.吴兴楠林善炜著:《全球化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9.宋国涛金歌著:《中国国际形势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0.刘同林主编:《和谐文化—山东省和谐文化建设研究》,泰山出版社2009年版。
    81.罗树华李红珍主编:《教师能力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2.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3.郭金平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问题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4.刘辉著:《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再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
    85.李其荣著:《美国文化解读》,济南出版社2005年版。
    86.董小川著:《美国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7.梁隽朱海峰著:《自由神与物质王的角逐:美国文化的面貌与精神》,中
    88.彭安定著:《文化选择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9.王列杨雪冬著:《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90.陶行知著:《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91.王晓德张晓芒主编:《历史与现实—世界文化多元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2.李兴耕等编:《前车之鉴:俄罗斯关于苏联剧变问题的各种观点综述》,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3.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4.许志民等著:《苏共的失败及教训》,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95.王立新著:《苏共兴亡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96.叶书宗主编:《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就青年学生的情绪呈苏共中央的报告(1968年11月5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97.马龙闪著:《苏联剧变的文化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98.曹长盛张捷樊建新主编:《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9.胡惠林著:《文化政策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00.金民卿著:《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1.郭建宁著:《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2.阮炜著:《文明的表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3.金鑫著:《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4.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报告》,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5.李培林等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06.黄力之著: 《先进文化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107.陈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8.杨伟光主编:《中国电视论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109.陆忠伟主编:《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110.《李大钊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1.《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2、《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13.《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14.孟繁华著:《终身狂欢》,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115.方松华著:<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116.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117.《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1集,第5册,辽宁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118.《张岱年文集》第1卷,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9.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0.王佐书著:《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1.童世骏著:《文化软实力》,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122.徐海波著:《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3.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24.俞思念魏明等著:《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5.方克立周德丰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6.张允熠著:《中国主流文化的近现代转型》,(上、下),黄山书社2010年版。
    127.欧阳哲生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8.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9.欧洲委员会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130.杨薇译著:《日本文化模式与社会变迁—经济社会史研究丛书》,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
    1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张玉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2.塞缪尔·亨廷顿著:《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新华 出版社2002年版。
    134.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134.阿芒·马特拉著:《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陈卫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35.泰勒·考恩著:《创造性破坏—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王志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36.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史所,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7.马斯泰罗内:《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社会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38.希尔斯著:《论传统》,香港时报出版公司1984年版。
    139.约翰·汤林森著:《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0.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东旭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141.约翰·汤姆林森著:《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大学出版2002年版。
    142.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论全球化与文化》,载王宁、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43.麦克发夸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14卷(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4.罗兰·罗伯森著:《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5.约翰·B.汤普森著:《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146.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47.罗兰·罗伯逊著:《全球化:社会伦理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8.安东尼奥·葛兰西著:《狱中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9.尼克·史蒂文森著:《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0.阿尔温·托夫勒著:《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51.莫里斯·迈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杜蒲李玉玲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 Gary Teepl, "What is Globalization?" in Stephen MacBride, ed.,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New York:Publishers,2000, p.21.
    2. Stephen Cohen:"Comment & Debate:The break-up of the Soviet Union ended Russia's march to democracy:Putin's Russia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the light of the national collapse triggered by the dissulution of USSR", the Guardian。
    3. Pells, "From Modernism to the movies:The Globaliz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European Journal of American Culture, Vol.23, No.2,2004, p.153.
    4. Petras, "Cultrural Imperialism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Vol.23, Vol.2,1993, p.39.
    5. Ulf Hannerz, "Cosmopolitans and Locals in World Cultrure, " in Mike Featherstone, ed., Global Cultrure:Nat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ty, London:Sage,1990, p.237.
    1.徐缨:《着力提升先进文化的引领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6期。
    2.郭莽:《吸取先进文化提升领导能力》,《新金融》,2007年第1期。
    3.王立平:《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3期。
    4.吕廷煜,侯利平:《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S1期。
    5.徐敏:《用先进文化引领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6.宋球勋:《先进文化建设:需要怎样的能力》,《经济师》,2006年第11期。
    7.张筱强:《不断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石油政工研究》,2006年第4期。
    8.李晓雪:《论和谐社会高校如何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行政与法》,2006年第6期。
    9.韦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建设研究综述》,《长江论坛》,2006年第3期。
    10.黄高荣彭宏杰:《论先进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1.蔡清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新考验—浅谈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前沿》,2005年第9期。
    12.张国良:《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与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3.黄筱娜:《建设先进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14.吴丽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5.邢古城:《对先进文化建设能力的三点思考》,《理论探索》,2006年第2期。
    16.吴兆雪王梅吴蔚峰:《先进文化发展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17.洪碧玲:《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福建理论学习》,2005年第2期。
    18.邢元敏:《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红旗文稿》,2005年第14期。
    19.全哲洙:《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红旗文稿》,2005年第13期。
    20.杨立新:《论执政党驾驭先进文化发展的能力》,《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1.张文平:《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
    22.邢古城:《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能力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
    23.王富玉:《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新闻战线》,2005年第12期。
    24.李朝祥:《提高先进文化建设能力的逻辑思路》,《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6期。
    25.马娟:《试论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26.于汇珍:《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基本途径》,《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7.冯贵贤:《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读<回顾与前瞻: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先进文化的发展>》,《理论前沿》,2005年第13期。
    28.须俭王觉民:《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群众》,2005年第2期。
    29.王立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群众》,2005年第1期。
    30.匡显桢 兰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求实》,2005年第6期。
    31.赵曙光:《加强媒体能力建设,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采、写、编》,2005年第2期。
    31.程显煜刘益飞周治滨:《文化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党如何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32.洪蔚兴:《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产业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之我见》,《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0期。
    33.黄高荣:《加强党的先进文化建设能力的若干思考》,《学习导报》,2005年第4期。
    34.王凡:《舆论调控:执政党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能力》,《理论探讨》,2005年第3期。
    35.周三胜:《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
    36.彭良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37.全哲洙:《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新长征》,2005年第3期。
    38.罗建荣:《必须不断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湖南行政学院学》,2005年第2期。
    39.黄高荣:《坚持先进的文化建设理论增强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0.李怡心:《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2期。
    41.余品华:《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老区建设》,2005年第2期。
    42.徐敏:《用先进文化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代领导人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历史沿革》,《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第1期。
    43.周建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不断创造先进文化》,《湖湘论坛》,2005年第2期。
    44.宋紫 彭宏杰:《论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能力》,《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5.徐贵相:《遵循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3期。
    46.谢康生:《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学习导报》,2005 年第2期。
    47.张晋斌:《关于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的断想》,《前进》,2005年第3期。
    48.周三胜:《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几点思考》,《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
    49.李道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理论视野》,2005年第2期。
    50.童名让:《把握先进文化时代的内涵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能力》,《湖湘论坛》,2005年第1期。
    51.石建华:《把握重点明确责任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福建理论学习》,2004年第1期。
    52.侯平:《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3.柳中东:《“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解读》,《新长征》,2004年第23期。
    54.陈卫平:《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与文化政策》,《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11期。
    55.孙家正:《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求是》,2004年第24期。
    56.张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理论学习》,2004年第11期。
    57.谢康生:《关于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思考》,《求是》,2004年第23期。
    58.谢康生:《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学习导报》,2004年第11期。
    59.张筱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0期。
    60.雒树刚:《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建》,2004年第10期。
    61.翟爱玲:《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先进文化》,《党史文苑》,2004年第8期。
    62.石丽琴:《论多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
    63.王必胜:《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视野》,《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64.叶启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65.陈锡喜:《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建构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5期。
    66.李拥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略》,《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67.刘春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机制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68.刘霞杨菲荣:《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特征与趋势》,《理论导刊》,2009年第7期。
    69.曾令辉黄果心丁莉:《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认同》,《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70.魏则胜:《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逻辑》,《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71.孟轲:《略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面临的时代挑战与科学应对》,《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72.陈国栋:《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4期。
    73.叶飞霞:《耗散结构与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74.张翔张云峰:《坚持以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3期。
    75.贺川芮:《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挑战的几点思考》,《西 安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76.钟添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拓展》,《求索》,2008年第9期。
    77.刘忠厚:《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探》,《理论学刊》,2009年第2期。
    78.耿国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念》,《求索》,2009年第11期。
    79.祖嘉和:《试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联性》,《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80.薛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文化视角》,《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81.冉迪金:《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浅析》,《金卡工程·经济与法》(人文社科),2009年第7期。
    82.张骥方晓强:《论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求实》,2009年第2期。
    83.陈国栋:《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学理论》,2009年第10期。
    84.张丽芬:《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方式与传播途径》,《理论月刊》,2009年第9期。
    85.郭建宁:《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8期。
    86.华生:《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高点》,《红旗文稿》,2010年第3期。
    87.潘宁丁丽丽:《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了的若干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88.徐海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89.颜旭:《文化全球化的内在效应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维护》,《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90.宋海涛:《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金卡工程·经济 与法》(人文社科),2010年第4期。
    91.黄明理张秀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制约因素的认识论分析》,《齐鲁学刊》,2010年第2期。
    92.陈国栋:《全球化视野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继承和发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93.王亚南:《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转化》,《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5期。
    94.雷祖军:《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95.李英田:《“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方法论思考》,《思想政治工作》,2008年第1期。
    96.赵勇王亚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化与生成》,《探索》2006年第2期。
    97.包仕国:《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论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98.张维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规律》,《晋阳学刊》,1991年第4期。
    99.徐仲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红旗文稿》,2008年第19期。
    100.黄世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分析》,《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第1期。
    101.林晓明范星星:《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青年科学》,2010年第1期。
    102.武戈:《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实现机制》,《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103.张雷声:《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
    104.张乾元:《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9期。
    105.方章东:《江泽民同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方法论创新》,《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3期。
    106.陈石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107.曹长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08.赵勇:《日常生活视域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3期。
    109.周显信冯灵芝:《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
    110.颜旭:《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111.朱兆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11期。
    112.夏建国:《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13.陈成文邱国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14.刘明:《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考》,《桂海论丛》,2010年第1期。
    115.刘娜:《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能力建设》《沧桑》,2010年第8期。
    116.胡启勇:《试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现代启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17.张铃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118.张士海:《论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及其启示—兼谈苏共“文化领导权”丧失与苏联解体》,《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1期。
    119.黄伊梅:《文化领导权的理论与策略—葛兰西思想研究》,《中共中央 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
    120.黄海东汪凤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21.王强华楼梁:《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社科纵横》,2009年第7期。
    122.聂绪学覃凤英:《试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23.潘一禾:《文化事业与企业赞助—美国文化建设略谈之三》,《学习与思考》1996年第10期。
    124.张萍萍:《从文化研究角度评析美国电影<秋日传奇>》,《老区建设》2010年第4期。
    125.杨利英:《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警示》,《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1期。
    126.高莹莹:《经济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127.齐勇锋:《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和途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1期。
    128.蒙一丁:《文化强国内涵探析》,《长白学刊》,2012年第3期。
    129.祝东力:《文化强国的条件》,《文化纵横》,2012年第2期。
    130.魏雪莲:《近年来先进文化研究综述》,《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
    131.韦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建设研究综述》,《长江论坛》,2006年第3期。
    132.刘颖王琼:《近年来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研究综述》,《宁夏党校学报》,2004年第5期。
    133.赵存生 宇文利 王永浩:《近年来先进文化问题研究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2期。
    134.李建国张晓:《近年来先进文化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2期。
    135.郭国祥:《“先进文化”思想研究综述》,《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5期。
    136.张瑞堂:《文化领导权与“党的利益”》,《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
    137.孙功:《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和功能》,《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
    138.王文东:《苏联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7期。
    139.李景源:《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
    140.姬汝茂:《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41.张静,周三胜:《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文化选择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42.周向军:《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2期。
    143.龚正荣:《论胡锦涛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144.任丽云:《近年来和谐文化建设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2期。
    145.王晓德:《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4期。
    146.宝艳园:《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中华文化进步的动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47.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互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48.俞思念贺金浦:《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冲突与文化多样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第1期。
    149.胡显章:《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觉》,《清华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50.夸西·鲁维杜:《文化多样性的反思》,谢志斌译,《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151.盖光:《从生物多样性走向文化多样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第2期。
    152.阮正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发展前景》,《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53.孙英春:《文化对话与全球伦理》,《理论前沿》,2007年第9期。
    154.张立文:《中国文化队21世纪的影响》,《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第3期。
    155.刘长林:《时间文化与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第3期。
    156.徐道一:《中华传统文化对21世纪社会的影响将十分深远》,2007年第3期。
    157.马成俊:《文化多样,美美与共》,《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58.单世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59.徐艳玲:《全球化视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3期。
    160.杨洪贵:《文化多样性及其处理模式》,《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61.徐艳玲:《全球化本质的动态透视》,《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62.徐艳玲:《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对资本主义的昭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5期。
    163.刘冬雪:《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1期。
    164.马晨雷琳:《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165.上官酒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领导权的重构》,《前沿》,2008年第4期。
    166.杨广慧:《探寻新路子,寻找新载体》,《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2年第10期.
    167.王为正:《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168.孟迎辉:《苏联政治信仰的演变及其启示》,《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5期。
    169.文侃刘黎明:《文化的执政与执政的文化》,《萍乡高等专科学报》,2006年第4期。
    170.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171.《深化对“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研究一访方克立教授》,《哲学动态》,2002年第4期。
    172.傅长珍:《新文化建构模式的探索》,《东方论坛》,1999年第4期。
    173.蒙培元:《张岱年的中西哲学观及其“综合创新论”》,《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74.刘鄂培:《论张岱年的文化观—“综合创新”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2期。
    175.孙晶:《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质疑》,《国外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期。
    176.张岱年:《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177.陈来:《追忆张岱年先生》,《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第1期。
    178.张岱年:《综合创新文化观的运用》,《光明日报》,2003年4月22日。
    179.谢继忠:《张岱年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及其历史地位》,《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80.寇从俊:《浅谈毛泽东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81.蒋积伟:《建国以来中共文化政策述评(1949-1976)》,《党史研究与教 学》,2007年第1期。
    182.杨建生:《瞿秋白与李大钊文化观的比较》,《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83.李彦林:《李大钊文化观研究》,《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184.杨静娴:《网络时代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及维护》,《理论月刊》,2011年第7期。
    185.李江梅:《全球化进程给社会主义价值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7年第1期。
    186.姜鹏:《全球化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之策略思考》,《新闻知识》,2006年第1期。
    187.郭赫男:《球土化:中国对外传播的现实路径选择》,《新闻知识》,2007年第2期。
    188.夏杏珍:《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6期。
    189.刘彦武:《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探索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4期。
    190.张允熠:《融会中西马,创造新文化》,《学术界》,2009年第3期。
    191.夏雪:《对传统文化现代姿态的探索》,《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92.赵曜:《“五四运动”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地位》,《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193.杜彬伟:《当代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内在互动逻辑》,《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94.李少惠张红娟:《建国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政策的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195.刘彦武:《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与完善》,《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4期。
    196.王琰:《我国华语电视对外传播的体制创新》,《新闻知识》,2011年第2期。
    197.张士海:《论苏共‘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流变及其现实启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98.李俊奎 王生臻:《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基本经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199.张园园 卢黎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运用》,《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00.胡飒刘建军:《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复印报刊资料),2011年第10期。
    201.黄韫宏:《1985-1991年苏共文化改革与苏联民众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共成都市党校党报》,2012年第1期。
    202.倪稼民:《文化缺失是苏共政权丧失的原因》,《社会观察》,2011年第5期。
    203.杨吉华:《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面临的当代课题及其思考》,《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党报》,2012年第3期。
    204.林玮:《中国共产党90年来文化政策重心的四次转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205.胡安全:《论党在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
    206.李长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新华网,2004年12月28日。
    207.张志洲:《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困局与出路》,人民网,2009年8月18日。
    208.英国《独立报》:《中国人烧毁连接过去的桥梁》,2004年4月2日,载于《参考消息》,2004年4月7日。
    209.《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5月23日。
    210.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5年6月27日。
    21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光明日报》,2006年10月19日。
    212.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0日。
    213.黄立志:《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光明日报》,1999年7月22日。
    214.蒋蓝:《朱大可:四川有非凡的文化原创力》,《成都日报》,2010年5月24日。
    215.韩晓雪:《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说:要为增强文化原创力出谋划策》,《文艺报》,2008年3月15日。
    216.王琪森:《让原创力成为一种公共意识》,《解放日报》,2007年9月10日。
    217.顾明栋:《原创性是学术最高成就的体现》,《文汇报》,2010年7月7日。
    218.窦新颖:《莫让低稿酬伤了文化原创力》,《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12月16日。
    219.孟隋:《文化原创力死于“山寨”》,《工人日报》,2008年9月25日。
    220.姜义华:《论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文汇报》,2001年3月26日。
    221.张士儒:《牢牢把握前进方向,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光明日报》,2000年7月1日。
    222.李舫:《假如失去历史,你会不会恐慌?》,《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2日。
    223.骆郁廷:《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建设世界文化强国》,《人民日报》,2012年2月23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