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聚焦于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矛盾,选择充当状语的形容词的语义
    指向为切入点,结合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了语义指向的出现条件和限制规
    律。
     具体做法是:在给出语义指向的定义和判断标准的基础上,讨论了以
    “Ns+A+VP+No”为主要依托的能表现A在句中的语法、语义联系多重性矛盾的相
    关句式的语义指向现象,并从语义类型和A位易位的角度对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
    向规律作出归纳,同时还讨论了状位形容词语义指向的一种特殊现象—多向语义
    指向的规律。主要内容如下:
     所谓语义指向指的就是句中某一成分与与其它成分在语义上的关联。“位”
    指的是形容词在句中实际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位置,“状位”指的就是状语的句
    法位置。判断语义指向的意义标准是:两个成分之间在语义特征上必须有共同之
    处。形式标准我们采用位移法。
     A的不同语义指向决定于句法结构本身的构成以及格式的语义结构。“句法
    结构本身的构成”是指组成句法结构各成分的词汇意义的不同。“格式的语义结
    构”主要指以下三种语义关系:NP和VP之间的施受关系、VP和A之间的致使
    关系、VP和A之间的伴随关系。
     状位形容词A能否从实位(状位)向虚位(补位和定位)转移取决于A的原
    生/暂生性态,而这又取决于A与VP的关系。据此我们归纳出A在变易过程中所
    反映出来的语义指向规律。
     状位形容词语义指向有一种特殊现象:多向语义指向,指A在句中语义不止
    指向一个成分,而是同时指向几个成分。A的多向语义指向规律与VP对A的意
    义限制有很大关系。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contradictory of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
     structure. We probes into the the rules of adjectival adverbial directions combining
     syntax with semantics.
    
     Those are practical ways of the thesis: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n the concept
     of 揹irection?directional research scope and its criteria,we study adjectival adverbial
     directions in the chief sentence pattern of 揘5+A+VP+N0?which can show the
     complicated syntax-semantic relation of 揂攊n the sentence pattern. We conclude the
     rules of adjectival adverbial directions according to semantics type of syntax
     compositions and transformation of 揂敀position.We also discuss the rule of the
     phenomena of adjectival adverbial directions:multilateral direction.
    
     We give the definition on the concept of 揹irection攁nd 損osition?The direction
     means the semantic relation between one composition and another in a sentence. The
     position means the position where adjective appear actually or possibly in a
     sentence.The direction抯 semantic criteria is that two composition must have some
     common semantic characteristic and its syntactic criteria i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揂敀 position can抰 chang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By means of survey, we find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揂敀directions are decided by
     the contract of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 structure.We also find that whether
     揂攃an conform from actual position to possible position or not is decided by the
     original or temporary properties.
    
     The multilateral direction means that 揂攕emanticly direct several other syntactic
     compositions simultaneously and its rules are decided by the meaning relation
     between 揤P?and 揂?
引文
1.参考书目:
    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贾彦德编著:《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2版
    (英)杰弗里.利奇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版
    刘月华、潘文娱、胡韦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第1版
    刘月华:《汉语语法论集》,现代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版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4月增订第1版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9月第1版
    孟琮、郑怀德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
    沈阳、郑定欧主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版
    伍谦光编著:《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10月第1版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组编:《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版
    朱一之、王正刚选编:《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语文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版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第1版
    2.参考论文:
    李临定1963《带“得”字的补语句》,《中国语文》第5期
    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第1版
    吕文华1982《谈结果补语的意义》,《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高元石1985《论一种定状互转的同义句》,《鞍山师专学报》第1期
    陈一1987《形容词作状语问题再探讨》,《北方论丛》第5期
    冯凭1987《试说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内部区分》,《语文学习与研究》第10期
    张国宪1988《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汉语学习》第4期
    
    
    1995 《双价形容词对语义结构的选择》,《汉语学习》第4期
    1998 《略论句法位置对同现关系的制约》,《汉语学习》第1期
    2000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中国语文》第5期
    刘月华 1989 《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汉语语法论集》,刘月华,现代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詹人凤2000 《语义指向与语法关系》,载《语法研究和探索》 (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刘松汉1990 《形容词做状语、补语情况再考察》,《南京师大学报》第1期
    王邱丘、施建基1990 《程度与情状》,《中国语文》第6期
    陆俭明1990 《“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汉语学习》第1期
    1995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载《中国语言学论集》第1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第1版
    张力军1990 《论“NP_1+A+VP+NP_2”格式中A的语义指向》,《烟台大学学报》第3期
    董秀梅1991 《谈汉语的心理动词》,《聊城师专学报》第4期
    董金环1991 《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吉林大学学报》第1期
    朱子良1992 《补语语义上的多指向》,《衡阳师专学报》第3期
    王邱丘君、施建基1992《补语与状语的比较—从<实用汉语课本>说起》,《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马庆株1992 《含程度补语的述补结构》,载《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1版
    刘大为1992 《语义蕴涵与修饰性成分的移动》,《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李子云1993 《状语的语义指向》,《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
    张虹1993 《谈谈状语和定语的转换》,《汉语学习》第6期
    王红旗1993 《谓语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汉语学习》第4期
    1997 《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山东师大学报》第1期
    聂志平1994 《“得”字句札记》,《齐齐哈尔师院学报》第1期
    杨华1994 《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汉语学习》第3期
    方琴1994 《状态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相关问题》,《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卢英顺1995 《语义指向研究漫谈》,《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郑贵友1996 《状位形容词在句法框架中的“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房宁1996 《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版
    贺阳1996 《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词类问题考察》,胡明扬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王俊毅1996 《形容词带“得”字补语的考察》,《延安大学学报》第2期
    
    
    沈开木1996《论“语义指向”》,《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马真 陆俭明1997《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汉语学习》第1期
    1997《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二),《汉语学习》第4期
    1997《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三),《汉语学习》第6期
    王红旗1997《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萧国政1998《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和语义取值》,《中国语文》第1期
    周刚1998《语义指向刍议》,《语文研究》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