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问题,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是在深入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岳村为表述对象而建立的有关中国乡村政治状况
    的理论分析模型。它通过对岳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政治关系、权力体系、政治控制、政
    治参与和政治文化的变迁过程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试图从政治社会学和政治人类学
    的角度,来剖析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本文包括导论和四章及基本结论,并以附录的形式节选了调查过程的事件和体会。
    其中:
     第一章分析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政治特征。本文分别从“传统乡村和乡村传统”、“皇
    权和保甲制度”、“族权和宗族组织”、“绅权和士绅统治”等方面揭示了传统社会地方政
    治制度是乡村自治政治这一基本事实,并从“土地、赋税、文化和乡村控制”等因素分
    析了其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考察了民国社会激变时期的乡村秩序。本文首先从“辛亥革命的乡村政治”、
    “农民运动和乡村传统”、“地方自治和保甲制度的重建”、“乡村建设实验和乡镇行政
    化”这四个方面描述了民国期间乡村权力关系和社会秩序发生的变化,再从“掠夺、兵
    役、人口和乡村反抗”的角度解释了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乡村社会的主要理由。
     第三章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前对乡村政治的改造。本文从“农民协会
    与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与乡村组织”、“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计划、户籍、阶级
    和乡村动员”四个方面,剖析了这个时期乡村社会组织与权力建构及高度集权型的权力
    体制与乡村动员的关系。
     第四章研究的是新时期乡村政治的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分别从“新时
    期的乡村改革”、“国家权力与乡政体制”、“社区权威与村治结构”,“家庭利益和乡村秩
    序”、“村民权利与公共参与”等角度描述了现行乡政村治体制的文本规定与现实状况,
    并从“市场、民主、法制和乡村治理”的角度解释了这一体制生成的基础和绩效,具体
    地研究了国家行政权与社区自治权及村民民主权利、利益冲突和公共参与之间的相互关
    系。
     基本结论,是对正文中已说明的重要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表述。本文认为,转型期
    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过程,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国家主导乡村社会的制度变迁过程,
    其显著特征和标志是,城市政治社会对乡村社会的侵入即国家行政权力的下沉。但是,
    国家对乡村社会的这种主导作用是有限度的,要受到乡村利益关系、权威结构和国家能
    力、乡村文化传统、现代化趋势及民主化思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这种有限主导的政
    治模式中,乡村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是,随着国家对乡村经济依赖性的减弱和市场经济
    
    
    的发展。以及传统的权力文化向现代权利文化的转变,国家的行政权力将逐渐退出乡村
    的政治领域,乡村社会将最终完成从身份到契约的过渡,并实现从传统的家族社会向现
    代民主社会转型。
ABSTRACT
    
     The change of China rural political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bearing theoretical value and social realistic meaning during
     transferring period.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a theoretical model to study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China villages by a deep investigation of the 揧ue
     Village?. It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power system, domination,
     enrollment, culture of politic during one century time of 揧ue Village?and tried
     to anatomy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rural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political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anthropology.
     The article included introduction, four chapters and a basic conclusion. There
     were some brief descriptions in the appendix about the events and experiences of
     researching process.
     The social梡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traditional villages were
     discussed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basic truth that the
     rule of traditional social local politic was a village autonomous politic due to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nd village tradition, the system of imperial
     power and Bao梛ia, the system of clan power and patriarchal clan, the rule of
     country gentleman power and country gentleman. It also brooded the main reason
     which made autonomous politic produce and exist from the point of land, taxes and
     levies, culture, and village domination.
     The village order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society changing tim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晄econd chapter. It described the shift of the power
     relationship and the social order of the village during the time of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cluded four parts: the village politic at revolution of 1911, the
     peasant movement and the village tradition, the local self梘overnment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態ao梛ia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experiment of village
     and the administration turning of township. Then it expatiated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country administrative power went down to the village society from the
     aspects of plunder, military service, population and village revolt.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d the alteration of village politic from the founding
     of P.R China to the time before the opening and reforming. This chapt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llage social system and the power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wer system in high degree of centralized power form
     and village mobilization at the special time from the four aspects: the peasant
     association and the land reform: cooperative movement and village structure; the
    
     3
    
    
    
    
    
    
    
    
    
     integration system of commune and state; the plan, the 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ce, the social, class and the village mobiliz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politic at the new
     time. This was the keystone of this research. It separately described the version
     stipulation and realistic situation of present rural politic system from: the
     village reform at the new time; the state power and the village system; the
     community authority and village order structure; family benefit and village order;
     the peasant power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t also deciphered the forming base
     and result of the present rural politic system from marketing, democracy, rule
     of law and village order. It specifically studie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country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community autonomy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peasant democratic power, interest conflicts, and public pa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年版。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2、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年版。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北京)1982年版。
    5.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北京)1981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年版。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年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年版。
    9.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敦煌文艺出版社(兰州)1997年版。
    10.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11.费孝通、张三毅:《云南三村》,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1990年版。
    12.费孝通、吴晗等著:《皇权与绅权》,上海观察社1949年版。
    13.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1992年版.
    14.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1997年版。
    15.徐勇:《徐勇自选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1999年版。
    16.徐扬杰:《家族制度与前期封建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999年版。
    17.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华书局(北京)1995年版。
    18.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2年版。
    19.张厚安、徐勇主笔:《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武汉)1995年版。
    20.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2000年版。
    21.张厚安、白益华主编:《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2年版。
    22.张厚安、白益华、吴志龙编:《中国乡镇政权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2年版。
    23.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
    24.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98年版。
    25.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2000年版。
    26.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上海)1998年版。
    27.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7年版。
    
    
    28.张全在、贺晨:《镇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29.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版。
    30.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5年版。
    3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庭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1年版。
    32.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7年版。
    33.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7年版。
    34.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版。
    35.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7年版。
    36.王延中:《经济组织与城乡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37.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1997年版。
    38.王颖:《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
    39.王颖、折晓叶、孙炳耀:《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
    40.王振耀:《中国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探索》,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41.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96年版。
    42.王春光:《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京城“浙江村”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95年版。
    43.陈吉元、胡必亮主编:《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太原)1996年版。
    44.陈吉元、韩俊:《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1987年版。
    45.陈吉元、陈家骥、杨勋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太原)1993年版。
    46.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96年版。
    47.陈光金:《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湖南出版社(长沙)1996年版。
    48.陈家骥主编:《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农村读物出版社(北京)1990年版。
    49.陆学艺、王春光、张其仔:《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1998年版。
    50.陆学艺主编:《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实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
    51.陆学艺:《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知识出版社(北京)1991年版。
    52.郑杭生主编:《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
    53.郑杭生、李强、李路路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版。
    54.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1994—19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
    55.郑学檬:《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0年版。
    
    
    56.郑大华:《民国的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57.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89年版。
    58.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0年版。
    59.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2年版。
    60.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88年版。
    61.林虹:《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62.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
    63.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关于尖山下村的单位化的观察和阐释》,学林出版社(上海)2000年版。
    64.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8年版。
    65.刘永佶:《中国现代化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保定)1995年版。
    66.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97年版。
    67.刘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94年版。
    68.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7年版。
    69.邓伟志:《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4年版。
    70.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98版。
    71.赵辰昕:《乡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72.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人民出版社(北京)1990年版。
    乃.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绪——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8年版。
    74.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5.何肇发:《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91年版。
    76.周谷城:《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北京)1982年版。
    77.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上海)2000年版。
    78.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8年版。
    79.周沛:《农村社会发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0.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79年版。
    81.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82.胡正笃、谭力、邹和平:《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重庆出版社(重庆)1988年版。
    83.胡必亮:《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84.方向新:《农村变迁论——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98年版。
    85.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以转型期中国农民为对象分析》,人民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86.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87.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7年版。
    88.秦兴洪、廖树芳、武岩:《中国农民的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1999年版。
    89.秦志华:《中国乡村社区组织建设》,人民出版社(北京)1995年版。
    90.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1999年版。
    91.魏道南、张晓山主编:《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探析》,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92.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93.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94.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5年版。
    9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版。
    96.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版。
    97.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98.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1997年版。
    99.肖浩辉主编:《毛泽东与中国农民》,湖南出版社(长沙)1993年版。
    100.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101.董郁玉、施滨海编:《政治中国——面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今日中国出版社(北京)1998版。
    102.闻均天:《中国保甲制度》,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103.项继权:《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4.梁开金、贺雪峰:《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创新》,红旗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105.葛剑雄、侯杨方、张根福:《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学林出版社(上海)1999年版。
    106.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98年版。
    107.侯建新:《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天津)1991年版。
    108.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1995年版。
    109.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11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
    111.麻国庆:《家与中国社会结构》,文物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112.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北京)1981年版。
    113.包心鉴、王振海主编:《乡村民主——中国农村自治组织形式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1991年版。
    
    
    114.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9年版。
    115.晏阳初:《晏阳初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6.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11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与制度研究室:《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农村组织与制度变迁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118.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编:《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11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1--5:第二编,政治1--5),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94年。
    12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民众运动),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94年。
    121.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1—9卷),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79年版。
    1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湖南近150年史事日志》(1840—1990),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
    123.衡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衡阳市志》(上、中、下),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98年版
    124.衡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衡山县志》,岳麓书社(长沙)1994年版。
    125.湘潭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湘潭县志》,湖南出版社(长沙)1995年版。
    126.湘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湘乡县志》,湖南出版社(长沙)1993年版。
    127.醴陵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醴陵县志》,湖南出版社(长沙)1995年版。
    128.长沙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沙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5年版。
    129.宁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宁乡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95年版。
    130.祁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祁东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1992年版。
    131.浏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浏阳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北京)1994版。
    132.衡山县人民政府:《湖南省衡山县地名录》,(内部资料)1997年刊印。
    133.清同治刊《湘乡县志》
    134.《山霞李氏五修族谱》
    135.《山霞李氏六修族谱》
    136.《山霞李氏七修族谱》
    137.《衡山白果周氏五修族谱》
    138.《衡山白果周氏六修族谱》
    139.《贯塘胡杨五修族谱》
    140.[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沈宗美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89年版。
    141.[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北京)2000年版。
    142.[美]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北京)2000年版。
    14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7年版。
    
    
    144.[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1987年版。
    145.[美]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王沪宁、陈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1987年版。
    146.[俄]A·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萧正洪译、于东林校,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
    147.[英]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林荣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148.[日]三石善吉:《传统中国的内发性发展》,余项科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49.[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5年版。
    150.[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李绍荣、罗仲伟、龙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1.[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吴曲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87年版。
    152.[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沈澄如、张华清校,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7年版。
    153.[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杨念群、刘鸿辉译,华夏出版社(北京)1987年版。
    154.[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5年版。
    155.[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沈宗美校,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5年版。
    156.[美]张仲礼著:《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李荣吕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157.[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8.[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刘尊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159.[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160.[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9年版。
    161.[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译,王铭铭校,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0年版。
    162.[英]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上海)1999年版。
    163.[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译,王浦劬校,中央编译局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164.[英]享利·詹姆斯·萨姆奈·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84年版。
    165.[美]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匡雁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166.[美]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午晴、唐军译,时事出版社(北京)1998版。
    
    
    167.[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王诚等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6年版。
    168.[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