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克思恩格斯三大解放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然——人——社会”建构起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与对象世界。千百年来,随着生产发展与文明进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解放三个维度理性探求自然解放、人的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脚步从未间断。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吸收启蒙学者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达尔文与李比希等合理思想基础上,将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看作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动态发展的整体性关系,从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相结合、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相统一的角度考察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这三大解放的有机联系和内在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是第一性,自然界先于人,先于人类社会。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从自然与人交互影响和辩证互动的关系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看作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是须臾不能割裂的依存共生的自然生态系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系统方法论,将自然环境问题看作是由社会问题引起并需要在解决社会问题中予以化解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问题看作是社会问题,看作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在对待自然态度上的反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解放就是恢复自然中的活生生的向上的力量,让人从自然束缚及其奴役下解放和使自然从人的束缚与奴役下获得解放,让自然复归于自在的自然,使属人的自然与自在的自然、自然的自由与人的自由有机统一。人的解放,就是人的本质得到解放,就是人的劳动自由、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人的社会关系得到解放,人的解放问题就是人道主义社会如何真正、彻底地实现的问题。作为不同于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社会解放,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权威的消灭、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是资本经济统治权威消除、无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占有的确立。从抽象的层面理解,社会解放是在社会各领域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社会关系,将“属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是人类从政治解放向人类解放的一个过渡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是自然解放、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思想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撑下,自然解放、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命题相互渗透与补充,在理论与逻辑上具有了严密性与浑然一体性。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人与社会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分工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角度对影响三大解放的要素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造成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广大劳动人民受到剥削与压迫、社会充满矛盾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发展到顶峰的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对人的束缚也达到了它的顶点,而这种束缚的力量的背后却是实现解放的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利润欲望的无限追求导致了生态自然环境和人生活环境的恶化,整个社会处于不协调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三大解放的路径,即:解放的实际前提: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的自然基础:善待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解放的制度支撑: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Nature Human beings--Society form an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ional organ and objectworld for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productivity and society, the rational quest for natural liberation, human liberation and socialliberation has never been stopp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humans and nature, humans andsociety and humans own liberation.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oughts of enlightenment scholars,utopian socialism, the reasonable ideas of Kant, Hegel, Feuerbach, Darwin, Liebig, Marx and Angelsview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s as dynamic and global from the practicalbase and they explore the organic and interrelated relationship of natural, social and humanliber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unifying conception of nature, society and history as well as measure ofmatter and measure of human beings.
     Marx and Angles point out that nature is primary and prior to humans and human society which,a part of the nature, are the product of nature developed to a certain st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s actuall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s. Marxand Angles regard the society as a unity in essence completed by humans and nature from the aspect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society. They believe that human society and natureare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and are natural ecosystems that can not be separated for a moment.Marx and Angles, with the use of theory of social organism and social system methodology, view theproblems of social environment as problem caused by social problems to be settled in the process ofsolving social problems. They regard the natural problems as the social problems, the reflection ofunreasonable social systems and its mode of production towards natural attitude in the capitalsociety.
     Marx and Angles claim that the natural liberation means recovering the lively and upwardpowers in society, liberating humans from natural bondage and slavery and enabling nature to obtainliberation from human bondage and slavery, so the nature can revert to free nature and unifyhumanistic nature and free nature, natural freedom and human freedom. The liberation of humans isthe libe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freedom of labor, and the liberation of economic exploitation, political oppression and humans’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is how the humanitarian society can fullybe achieved. Social liber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bourgeois political liberation, on the one hand, is thedisappearance of system authority of bourgeois politic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letariandictatorship;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disappearance of bourgeois economics and the establishmentof proletarian possession of capital goods. Abstractly, social liberation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equalhuman relationship in all social aspects, and returning the humanistic relationship to humans and is atransitional stage of humans from political liberation to human liberat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natural liberation, humanliberation and social liberation. Under this view, the proposition of natural liberation, humanliberation and social liberation are interpenetrative and supplementary and are theoretically andlogically strict and integrated.
     Marx and Angles bring nature, humans and society into the order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development and criticize the elements affecting liber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the contradiction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division of capitalism and the capitalist mode ofproduction. Marx holds that i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production relations is the source of causing destruc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exploitation andoppression of the working labors as well as the society with conflicts. The capitalist society, the peakstage of private ownership, human bondage of division of work also reach the peak, behind which isthe power of liberation. The endless pursuit of profits in capitalist society causes worsening of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living surroundings and the society is put into inconsistent state.
     Marx and Angles hold that any liberation is the recovery of human relations towards themselves.Only in the real society and with the use of practical methods can we really realize liberation.
     Liberation is caused by historical, industrial, commercial, agricultural relations and associationconditions.
     Marx and Angles put forward three liberation princ iples: the actual premise of liberation:advocacy of largely developing productivity; natural base of liberation: being nice to nature andacting to the laws of nature; system support of liberation: communism superseding capitalism.
引文
①[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87页。
    ②王啸:《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③[美]西奥·科尔伯恩等:《我们被偷走的未来》,唐艳鸿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42页。
    ①[美]梅萨罗维克、佩斯特尔:《人类处于转折点给罗马俱乐部的第二个报告》梅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1页。
    ②[澳]张明:《现代化与人和自然的矛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④[英]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2年版,第20—21、726页。
    ⑤[英]狄更斯:《双城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⑥方世南:《生态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第16页。
    ①[美]诺曼·迈尔斯:《最终的安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王正平、金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般,第19—20页。
    ②[法]其林,[法]凯恩:《地球祖国》,马胜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7页。
    ③[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④[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4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②[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自然沉思录》,傅凡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④[美]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85页。
    ①[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②许素菊,彭小远,梅栋:《论自然与人的“主体平等”地位基于现代性文明的思考》,载《学术论坛》,2008年第12期,第11页。
    ③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第2版。
    ④[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梅俊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7页。
    ①周林东:《人化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36页。
    ②[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①[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②[英]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刘仁胜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
    ①周义澄:《自然理论与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思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7页。
    ②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
    ③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安徽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①范仁忠:《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研究》,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第20卷第4期。
    ②隋月英:《论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有关问题》,载《学术论坛》,2006年第2期。
    ③乔翔:《人的解放: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主线》,载《理论学习》,2008年第3期。
    ①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③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④孙正聿:《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载《学术月刊》,2002年第1期。
    ⑤刘会强:《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期。
    ⑥陈军科:《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本质内涵及其历史超越》,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⑦杨楹:《论“以人为本”的解放旨归》,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
    ①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载《唯实》,2007年第4期。
    ②朱忠孝:《劳动、异化劳动的内在张力与人的解放》,载《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③黄帝荣:《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及启示》,载《求索》,2010年第8期。
    ④范仁忠:《试论马克思的反“经济暴政”思想》,载《理论界》,2011年第10期。
    ⑤周德刚:《世界历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⑥王海锋:《交往·资本·共产主义论马克思对“人的解放”的探索》,载《晋阳学刊》,2009年第5期。
    ⑦农华西:《生产工具的发展与人的解放》,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⑧王雨辰:《技术祛魅与人的解放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伦理价值观》,载《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⑨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在何种意义上拒斥人权?兼论马克思社会解放思想的人权意蕴》,载《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1期。
    ①仰海峰:《超越市民社会与国家: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探析》,载《东岳论丛》,2005年第3期。
    ②方世南:《论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中国化》,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③俞吾金:《自然辩证法,还是社会历史辩证法》,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①[德]阿尔弗雷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欧力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页。
    ②[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③[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第168页。
    ④Ben Agger, Fast Capitalism:A Critical Theory of Significance, Champaig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9,p.28.
    ⑤Ben Agger, The Discourse of Domination:From the Frankfurt School to Postmodernism. Evanston:NorthwesternUniversity Press,1992, p.305.
    ①Ben Agger, Gender, Culture and Power:Toward a Feminist Postmodern Critical Theory. Westport, CT:PraegerPublishers,1993, p.15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3页。
    ①[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页。
    ①[美]悉尼·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页。
    ②[日]城塚登:《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17页。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88页。
    ④转引自斯图亚特·J·布朗,《宗教与欧洲启蒙运动》,《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赵林、邓守成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⑤[英]洛克:《政府论》(下卷),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5-6页。
    ①李凤鸣、姚介厚:《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101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I页。
    ③李凤鸣、姚介厚:《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124页
    ④[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0页。
    ⑤李凤鸣、姚介厚:《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102页。
    ⑥李凤鸣、姚介厚:《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104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83页。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页。
    ③[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页。
    ④[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5页。
    ②[法]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圣西门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6页。
    ③《圣西门选集》(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②《傅立叶选集》(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2页。
    ③《傅立叶选集》(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7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5—43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6页。
    ①《欧文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48页。
    ②《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③《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①李秋零编:《康德著作全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45页。
    ②[德]康德:《判断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6页。
    ③[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2页。
    ④[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8页。
    ⑤[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80页。
    ①[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贺麟、工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3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⑤[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3页。
    ⑥[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3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4页。
    ②[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③[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80-81页。
    ④[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6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①[德]黑格尔著:《自然哲学》,梁志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0页。
    ②[德]黑格尔著:《自然哲学》,梁志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4页
    ③[德]黑格尔著:《美学》(第l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27页。
    ④[德]黑格尔著:《美学》(第l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2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
    ①《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2页。
    ②《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4页。
    ③《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25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2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1页。
    ④《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94页。
    ⑤《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1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0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②《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4页。
    ③《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91页。
    ④《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1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①[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1-20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①《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29页。
    ②《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0页。
    ③《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0页。
    ①[德]李比希:《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①[德]阿尔弗雷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欧力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4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14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6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8页—39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4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6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
    ①刘同舫:《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9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3页。
    ②《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2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5页。
    ①关春玲,汪金英:《论人类解放与自然界解放的本质联系》,载《长白学刊》,2012年4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3页。
    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09页。
    ③[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5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页-14页。
    ②郁建兴:《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黑格尔政治哲学及其影响》,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13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74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3页2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0—251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6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①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⑤赵士发:《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②李士坤:《世界历史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页—16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54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92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4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①[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②[美]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论自然》,吴瑞楠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④[美]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3页。
    ②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
    ①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531页,2009年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591—592页,2009年版。
    ①[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1—26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2页。
    ①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178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3—1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1-62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2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60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9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3页。
    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6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8页。
    ①刘大椿: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J],南京大学学报,2006,(4)。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7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④[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5页。
    ①《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页。
    ④李桂花:《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12月,第6期。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9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0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77一78页。
    ③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3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709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2-64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页。
    ③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1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94页。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9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9—41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6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1页。
    ①[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③[美]丹尼斯·米都斯:《增长的极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18—919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79—58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5页。
    ②[英]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53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3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0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6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
    ⑥Lafargue,Pau1.1883,The Right to be Lazy And Other studiesr. Chicago;Charles Kerr and Co.Co-operative.FromInternet.
    ⑦《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7—11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7—119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6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5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0页。
    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9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7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9—4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0一101页。
    ⑥[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6页。
    ②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页。
    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③方世南:《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涵的环境思想》,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5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4,43),人民出版社,1956—198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
    [5]《邓小平文选》(1—3).,人民出版社,1993、1994.
    [6]陈先达:《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
    [8]孙伯铁,侯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9]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刘增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12]韩毓海:《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
    [13]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
    [14]安启念:《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
    [15]孙力:《人的解放主题的中国化进程》,东方出版中心,2011(7)
    [16]曹峰旗:《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
    [17]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6)
    [18]马俊峰:《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
    [19]沈伟光:《生态战》,新华出版社,2011(12)
    [20]卢风:《从现代文明到生态文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
    [21]余谋昌:《自然价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22]郇庆治主编:《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7)
    [23]陈军科:《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5)
    [24]常卫国:《劳动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3)
    [25]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人民出版社,2011(3)
    [26]高中华:《环境问题与人类抉择》,南京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
    [27]潘福林:《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思考》,吉林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28]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29]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安徽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30]申治安:《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绿色解放之路》,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31]黑格尔:《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2]袁贵仁,杨耕,吴晓明主编:《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4]施米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欧力同,吴仲译赵鑫珊校,.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5]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
    36]纳什:《大自然的权利》,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
    [37]莫林、凯恩:《地球祖国》,马胜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38]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9]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0]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译,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41]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2]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林官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3]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41威廉·菜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45]爱默生:《论自然爱默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版
    [46]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7]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48]奥尔曼:《异化: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49]莫斯科维奇:《还自然之魅—对生态运动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50]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1]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2]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53]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4]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1992年版
    [55]西奥·科尔伯恩等:《我们被偷走的未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56]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57]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58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59]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60]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1]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2]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3]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吉林人民出版,2000年版
    [64]夏婉婉: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哲学思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4月
    [65]孙正幸: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学术月刊,2002(1)
    [66]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学术月刊,2002(2)
    [67]方世南:生态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研究,2002(2)
    [68]黄帝荣:论人的解放理论在马克思历史观中的地位,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4)
    [69]余源培: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人的全面发展.新华文摘,2003(12)
    [70]朱炳元:《资本论》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1)
    [71]仰海峰:超越市民社会与国家: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 理论探析,东岳论丛,2005(3)
    [72]瞿磊: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与建构和谐社会,求实,2005(5)
    [731李招忠: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江汉论坛,2006(2)
    [74]隋月英:论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有关问题,学术论坛,2006(2)
    [75]方世南: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思考,哲学研究,2006(4)
    [76]刘兴章: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感性解放理论,学习与探索,2006(6)
    [77]唐龙:论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解放,江汉论坛,2006(7)
    [78]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2辑,中央编译出)饭社,2006年版
    [79]刘大椿:科技实践与伦理重建的互动,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7(1)
    [80]关锋: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社会科学,2007(2)
    [81]屈炳祥:《资本论》:一部关于人的解放的伟大学说,经济学家,2007(6)
    [82]俞益民:政治解放、社会解放与人类解放—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逻辑与现实,河南师范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83]王贵友:马克思的自然历史理论及其整体价值理念,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9)
    [84]李春火: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1)
    [85]杨楹:论“以人为本”的解放旨归,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2)
    [86]于桂芝,郭瑞涛:马克思人的解放的理论实质及现代价值,学海,2008(3)
    [87]刘同舫: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中国社会科学,2008(3)
    [881缪昌武: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意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5)
    [89]王雨辰:消费批判与人的解放—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哲学动态,2009(1)
    [90]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
    [91]王海锋:哲学与人的解放,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92]王海锋:哲学与人的解放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放”主题,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93]袁银传,乔翔: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阶段的思想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
    [94]都岩:主体性与人类中心主义,北方论丛,2009(4)
    [95]王海锋:交往·资本·共产主义——论马克思对“人的解放”的探索,晋阳学刊,2009(5)
    [96]刘智城,朱春艳:改革开放理论: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命题的时代诠释,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7)
    [97]江喜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的政治解放观,西安社会科学,2010(2)
    [98]颜岩:阶级解放真能导致人类解放吗?,山东社会科学,2010(2)
    [99]方世南: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涵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
    [100]缪昌武原子与自由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学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10(11)
    [101]沧南,范湘涛:再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102]方世南:生态权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大亮点,鄱阳湖学刊,2011(5)
    [103]王雨辰: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视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9)
    [104]范仁忠:试论马克思的反“经济暴政”思想,理论界,2011(10)
    [105]汪亭友: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概括: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科学,政治学研究,2011(1)
    [106]李桂花: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视域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2011(2)
    [107]李维意: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系统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2)
    [108]何为芳:制度批判与人的解放的初始链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09]袁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与人的解放,社会主义研究,2011(5)
    [110]刘明诗,陈占友:从人间到天国:马克思哲学的致思路向及其当代意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5)
    [111]王朝科:论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教学与研究,2011(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