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环境事故的高发期,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给国民经济、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兼顾各方利益、预防和填补这一损失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个人化的环境责任承担方式是化解环境危机的初始路径。然而,由于环境事故的累积性、复合性、巨灾性、高技术性等特点,传统侵权法在陷入“危机”的同时,亦存在环境责任承担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障碍:首先,环境侵害的原因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妥当性,若将环境责任全部由行为人(环境侵害人)个人承担则有失公平;其次,环境事故的巨灾性使行为人担负着沉重的责任负担,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当个人无力承担环境责任时,意味着个人责任承担机制的失效,政府成为最后的责任承担者,国家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环境侵害行为因成本外化而得到激励并出现恶性循环;复次,当行为人和政府都无力承担环境责任时,个人责任承担机制和行政责任承担机制双重失灵,受害人面临生存困境,社会矛盾凸显。
     个人责任承担的困境为环境责任的社会化提供了运作空间,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正是这一语境下的产物。作为传统侵权行为法与保险制度相互调适的结果,环境责任保险是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连结点”。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既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研究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问题为线索,遵循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时空脉络,从过去到现在,从政策到实践,从理论到制度,从国外到国内,以环境责任社会化为视域,勾画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蓝图,以期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立法有所裨益。
     本研究以两大问题为中心,整体上遵循以下路径:首先,从松花江污染事件出发,引出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缺失问题,并对这一制度建立的紧迫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对环境责任保险的立论基点和制度源流展开深入剖析,进一步为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的正当性立论;再次,通过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立法与实践的现状检视,引出对当前环境责任保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并对其存在的原因进行法律上的剖析;复次,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以环境责任保险实施的制度环境建设为平台,在结尾部分设计了一个《环境责任保险法》(建议稿)的立法文本,以期对我国未来的环境责任保险立法有所帮助。
     除引言和附言外,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松花江污染事件:环境责任保险视阈的反思。本章以松花江污染事件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传统侵权法在应对重大环境事故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分析说明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从理论、政策、法律、经济和市场等五个方面的本土条件出发,对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第二章——责任社会化:环境责任保险之立论基点。本章是环境责任保险的理论基础。环境侵害是环境责任承担的前提,环境责任的个人化是人类化解环境危机的最初努力,但由于环境责任个人化的路径面临诸多困境,从而为环境责任的社会化提供了运行空间。环境责任保险,则是环境责任社会化的最优选择。因此,本章首先对环境侵害和环境责任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进行了界分;其次,分析了环境责任个人化面临的困境;再次,对环境责任社会化的内涵、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环境责任保险是环境责任社会化的最优选择。
     第三章——多元制度调适:环境责任保险之制度源流。本章是环境责任保险的制度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责任保险制度,环境责任保险是侵权行为法、保险法与环境法等多元制度调适与嫁接的结果,因此本章首先从违法性要件的修正、归责原则的变迁和因果关系的调适三个方面阐释传统侵权行为法在环境责任认定中的嬗变,然后从风险理论的扩展和可保性原理的调适两个角度分析保险法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的变通,并在现代环保法理念的渗透下,形成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
     第四章——探索与困惑: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之现状检视。本章首先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层面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现状进行考察;然后,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实践运行状况展开调查分析,并将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划分为零星试点阶段和重点试点阶段;再次,从保险需求、保险供给以及道德风险、保险模式等五个方面指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环境责任保险自身的缺陷、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险意识淡薄、保险人的承保能力不足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以期为第五章具体制度的构建设下伏笔。
     第五章——借鉴与思考: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构想。本章从我国的本土条件出发,提出分“两步走”的总的指导思想,建议首先应当完善《侵权责任法》、《保险法》、《环境法》以及其他有关的法律,以应对我国当前环境责任保险实践之需;同时,应当出台与环境责任保险密切相关的环境损害赔偿法,作为环境责任保险运行的制度前提;最后,针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环境责任保险的模式选择、范围厘定、险种设计、费率确定和道德风险防范等五个方面对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在分析、比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构想。
     附言部分拟出了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建议稿,本建议稿共47个条文,分为总则、环境责任保险合同、环境责任风险经营、法律责任和附则五个部分。
Currently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crucial perio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 period of high incidence of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Environmental issues, which emerged in phases among developed countries during a century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have appeared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20 year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 type, complex type and compression typ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re have been a series of hu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idents which caused serious losses to economy, public heal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 to balance every party's interest and how to prevent and compensate these losses are unavoidable problems. Individual bear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s the initial path to resolve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However, since the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ion, complexion, catastrophe and high-technology, there are some 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and practical obstacles for individual to undertake liability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 tort law is in a "crisis". Firstly, in a sense of that the reasons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behaviors meet society's needs, therefore, it is unfair for the doers (such as environmental tortfeasor) to assume all of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Secondly, the enormous compensation may make the enterprises bear a heavy burden of liability, which may great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ic; Thirdly, when the individuals can not afford the hug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it means that the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bearing liability fails, then the government has to be the final responsible person, and the country has a heavy financial burden, thus the pollution behavior would be inspired and then there may be a vicious cycle here appearing up; Finally, when the doers and governments cannot undertake th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the mechanisms of personal and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will both fail, and the victims have to suffer from survival crisis, whil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would become sharp and highlighted.
     The plight of individuals bear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provides an operation space for the ways of soci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is just a product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As a result of mutual adapta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ort law system and insurance system,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becomes a "link point"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ety. Establishing environmental liabi insurance system can not only satisf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s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ality, but also help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arry out the "people-oriented" objectiv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study outlines the bluepri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legal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by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comprehensively and following the problem-clues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threads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policy to practice, theory to systems and foreign to domestic,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legislation.
     This study takes two major problems as the clue. First of all, the problems about absenting legal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was brought up through the Songhua River Pollution Incident, and then the urgency,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legal system are analyzed; Secondly, in order to illustrating the legitimacy and validity of the system,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base and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from two aspects; Thirdly, this thesis raised problems by inspect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insurance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such problems; Fourthly, this thesis made its own points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legal system in China, facing the before-mentioned problems and drawing on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s; Final]y, in order to give some advices for future legislation, the thesis proposed with a legislation draft for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Act" in the end of the text.
     Ex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appendix,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Ⅰ—the pollution incident of Songhua River:think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This chapter is the logical beginning of the whole dissertation. This chapter took the Songhua River Pollution Incident as a logical start and analyzed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to establish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after the refl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ort law, then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d about the feasibility for establishing th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legal system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y, policy, legal, economic and market conditions.
     ChapterⅡ—the socialization of liability:the arguments point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This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Environmental law violations cause environment liability. At the beginning people wanted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rough the way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liability, however, this method met many difficulties which provided an operation space for the soci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is the optimal choice for the ways of soci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Therefore, this chapter firstly defined the concepts of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ort,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econdly, made a study on the difficulties for individu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gain,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soci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nd finally conclud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is the optimal choice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socialization.
     ChapterⅢ—the adaptation of multi-system:the system origins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This chapter is th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As a new type of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ng and combining of tort law, insurance law and environmental law. Therefore, this chapter firstly discoursed the transmutation in traditional tort law o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from three aspects:the amendment of the unlawful requirement, the change of the attribution principles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use and result; Then analyzed the alternative of the insurance law from the angles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risks theory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principles of insurable, and formed th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under the modern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laws at last.
     ChapterⅣ—Research and confusion:the current state with respect to China'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First, this chapter inspected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 conditions from four aspects:legal norms,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loc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departmental regulations and other normative documents of administration; second, it analyzed the running state about China'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divided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pilot into sporadic pilot and focus pilot periods; Third, this chapter poin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from the aspects of insurance requirements, insurance supplies, insurance mode and moral hazard etc, as well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for the next chapter.
     ChapterⅤ—Reference and consideration:the idea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legal system. According to China's condition, this chapter proposed the general principle for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which is improving the existing system, such as Environment Tort Liability Act, Insurance Law and Environmental law as well as others with regard to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to meet the current needs i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as an Act close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Environ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Act" should be proposed. Lastly, according to the shortcomings,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is chapter put up special points about some core issues for building legal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such as selection of insurance mode, the coverage of insurance, and the prevention of moral hazard etc.
     The appendix is a suggestion copy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Law". The proposed draft includes 47 clauses, which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general principle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contrac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risk management, legal liability and annex.
引文
1徐祥民、吕霞:“环境责任‘原罪’说——关于环境无过错归责原则合理性的再思考”,《法学论坛》,2004年第6期,第16-20页。
    2陈晨:“对环境责任的几点思考——从‘权利—义务’到群体利益”, 《法学论坛》,2006年第4期,第53-56页。
    3王恩山、王宣人:“略探受托环境责任”, 《财会月刊》,2005年第10期,第78-79页。
    4王慧、赵胜营:“欧盟环境责任指令的法律解读及其启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第62-64页。
    5胥树凡:“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环境报》,2007年3月2日,第5版。
    6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全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84-97页。
    7范冰清、樊新红:“试论责任保险与侵权法的关系”,《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11期,第99-100页。
    8柳琳、孙水灏:“论构建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第353-354页。
    9王顺庆:“我国的生态危险管理生态保险”,《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55-59,92页。
    10倪成浩:“环境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0期,第89-91页。
    11赵海涛:“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刍议”, 《理论学习》,2007年第2期,第44-45页。
    12诸江:“我国实现环境责任社会化的立法构想”,《湘潮》,2007年第6期,第15-17负。
    13刘武朝:“论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6卷,第4期,第54-56页。
    14宋宗宇、颜可:“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92-95页。
    15陆文彬:“刍议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福建论坛》(社科版),2007年第10期,第137-136页。
    16王世进、卢洁:“环境侵权责任的社会化救济方式”,《环境经济》,2009年总第65期,第52-54页。
    17阚小冬:“试探‘政府推动’环境责任保险的经济学依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第103-105页。
    18刘桂琴:“论责任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前沿》,2003年第3期,第82-84页。
    19游桂云、鞠铮:“B-S模型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的应用”, 《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3期,第4648页。
    20王晓丽:“论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机制——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例”,《法学论坛》,2005年第5期,第49-52页。
    2’杨萍:“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从环境责任社会化的角度”,《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第89-91页。
    22刘维:“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的理性思考”,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第7期,第57页。
    23张晓文:“环境责任保险的公益性”,《政法论坛》,2009年第4期,第168-174页。
    24王康:“论环境责任保险的功能与价值”, 《特区经济》,2006年第12期,第303-304页。
    25刘丹、唐绍均:“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理念”,《求索》,2008年第4期,第139-141页。
    26周珂、杨子蛟:“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 《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第114-123页。
    27王燕燕、周岚、林岚:“论环境责任保险对侵权法之影响”,《广西政法管理十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3-7页。
    28夏琳:“论责任保险制度对侵权行为法的挑战”,《当代法学》,2003年第5期,第53-55,105页。
    29范冰清、樊新红:“试论责任保险与侵权法的关系”,《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11期,第99-100页。
    30李妍辉:“环境污染损害社会化救济——参考美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6期.第204页。
    31彭俊瑜:“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趋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第64-69页。
    32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787-790页。
    33姚学英、姚学进:“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经济》,2009年第2期,第172-175页。
    34竺效:“环境责任保险的难题:环境侵权损害的长期潜伏性”,《绿叶》,2007年第4期,第62-63页。
    35阚小冬:“论保险产品证券化对环境责任风险的控制”,《福建金融》,2007年第9期,第34-37页。
    36竺效:“试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可保险性——对当前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若干对策建议”,《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第97-99页。
    37王颖:“环境责任保险与传统保险的可保性冲突及影响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86-89页。
    38蔡华:“论环境风险的可保性与市场化操作”,《经济导刊》,2008年第7期,第48-49页。
    39陈德敏、贾秀春:“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日报》,2006年第3期,第61-63页。
    40熊英、别涛、王彬等:“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第90-101页。
    41蒲莉:“我国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第44-48页。
    42王亚男、李磊:“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分析”,《学术交流》,2009年第7期,第52-54页。
    43李华:“论我国‘二元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2期,第110-113页。
    44周一虹、陈文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责任保险”,《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第4期,第38-40页。
    45安平:“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1月。
    46郝海青:“环境保险制度中的权利义务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
    47郝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 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1月。
    48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9月。
    49陆文彬:“论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6月。
    50王莉:“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 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11月。
    51丁宇飞:“论环境侵权损失承担赔偿社会化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2005年4月。
    52黄树标:“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士论文,2007年4月。
    53马利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
    54苏祖鹏:“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2月。
    55王婷:“论我国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56王晓彬:“论环境责任保险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57王燕燕:“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2月。
    58吴江:“论环境责任保险”,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59杨薇:“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60闫梁红:“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杨逍:“环境保险法律制度训究”,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61杨英:“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以考察政府角色为主”,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5月。
    62张鹤鑫:“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63张雷:“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
    64左晓宇:“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张从军:“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吕忠诚:“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靳文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65杨辉:“欧洲的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中国保险》,2008年第11期,第46-49页。
    66曹建明:《欧洲联盟法——从欧洲统一大市场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67宋宗宇、李扬:“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国际实践与借鉴”,《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4-7页。
    68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1-418,445-446,519-523页。
    69 Nick Locket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Camero May Ltd.,1996.
    70 Alberto Mont, "Environmental risk:a Comparative Law and Economics Approach to Liability and Insurance", European Review of Private Law, Sweet & Maxwell Limited,2001.
    71 Anna M. Smith, "Environmental Cleanup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Insurance Policies:A Lesson from the Oregon Legislature", Journal of Legislation,2004.
    72 Sean B. Hech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isk:Insurance Matters",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CLA Law Review, August,2008,55 UCLA L. Rev.1559.
    73 Norton Ros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t", Sweet & Maxwell Limited, Practical Law Companies,2008.19(6), p.76.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74 Justine Thornton, "Public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the Extent of Environmental Cover:Claim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Act 1991", Sweet & Maxwell Limited, W.L.2007,18(3), p.99.
    75 Benjamin J.Richardson, "Mandat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Duke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 Forum, 2002.
    76 William E. O'Neil, "Marine Pollution Liability of Directors and Officers:Insurance Coverage", Revista Juridica Universidad Interamericana de Puerto Rico, August,1998.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77 Jim L. Julian & Charles L. Schlumberger, "Insurance Coverage for Environmental Clean-up Costs under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ies", 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Little Rock Law Journal, Fall,1996.
    78 Brette S. Simon, "Environmental Insurance Coverag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y:Does the Personal Injury Endorsement Cover Cercla Liability", UCL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1994.
    79 William J. Bowman & Patrick F. Hofer, "The Fallacy of Personal Injury Liability Insurance Coverage for Environmental Claims", Virginia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 spring,1993.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80 Lisa S. Keyes & Teven P. Means,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ies:Insurance Coverage for Environmental Cleanup", Wisconsin Lawyer, April,1993.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81 Rebecca M. Bratspies, "Splitting the Baby:Apportion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mong Triggered Insurance Policie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aw Review,1999.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82 David M. Smith, "Sudden Exposure:Accessing Historic Insurance Policies for th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Newly Acquired Properties or Operations", Ecology Law Quarterly,1998.
    83 Robert Lee, "The Transatlantic Time Warp: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 and Insurance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Sweet & Maxwell Limited, Env. Liability,2006,14(3), pp.111-114.
    84 Valerie Fogleman, "Financial Security for the Proposed Directive o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the View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Env. Liability,2003,11(2), CS17-22.
    85 Janet E. Bender, "Foster-Gardner, Inc. V. National Union Fire Insurance CO.:No Duty To Defend Cercl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y in California", McGeorge 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1999.
    86 Jacqueline Lipton,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Liability:Some Policy Issues",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aw Review, Sweet & Maxwell Limited and Contributors,1998.
    87 Richard L. Fruehauf, "the Cost of Knowledge:Making Sense of 'Nonfortuity'Defense i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Coverage Disputes", Virginia Law Review, February,1998.
    88 Jonathan I.J. Goldberg,"An Uncertain Future:Retroactivity, Insurance and the EC'S Attempt sa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Legislation", Virgi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 spring,1993.
    89 Chen Min Jua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Coverag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ies", Journal of Energy,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Law,1996.
    90 Cary Depel, "USA:Liability Insurance: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 Insuranc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aw Review,1995.
    91 Richard Woltereck, "New Environment Liability Policy Introduced into the German Insurance Market",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aw Review,1994.
    92“2005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http://www.news.qq.com.2009-]2-26.
    93“国务院对吉化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作出处理”,http://www.riel.whu.edu.cn.2010-1-21.
    94“2005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http://www.news.qq.com.2009-12-26.
    95“国务院对吉化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作出处理”,http://www.riel.whu.edu.cn.2010-1-21.
    96孙秀艳,“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因松花江水污染被罚款100万”,http://www.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7-1-25.
    97“国务院对吉化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作出处理”,http://www.riel.whu.edu.cn.2010-1-21.
    98郎清相,“哈尔滨市民要与吉化打官司”,http://www.news.sohu.com.2009-11-6.
    99“吉林石化遭哈市民集体诉讼”,http://www.news.sohu.com.2009-11-12.
    100 同上注。
    101同上注。
    102任艳霞,“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http://www.train.teacherclub.com.cn.2010-1-18.
    103“最高检公布12个涉能源资源和环境渎职犯罪典型案例”,http://www.suichang.gov.cn.2009-05-18.
    104任艳霞,“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http://www.train.teacherclub.com.cn.2010-1-18.
    105“无锡水危机:十多年太湖治污功败垂成”,http://www.news.163.com.2010-1-11.
    106“太湖治理二期工程预算总投资1000亿元”,http://www.ecchn.com.2009-6-21.
    107宇文瑞敏,“环境污染责任险的中国路线”,http://www.fy.jcrb.com.2009-12-6.
    108严学锋,“绿色保险,为绿色中国保险”,http://www.globrand.com.2009-7-11.
    109李婧、张峰、肖亭等,“潘岳,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http://www.chinadaily.com.cn.2009-6-29.
    110周生贤,“打好决胜战谋划新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在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zhb.gov.cn.2010-1-22.
    111“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http://www.cqvip.com.2009-10-28.
    112“2008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排行——世界第三”,http://www.qjy 168.com.2009-11-21.
    113张从军:“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34页。
    114同上注。
    115温家宝,“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http://www.china.com.cn.2008-1-17.
    116 2010年1月关于重庆市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情况的调研资料。
    117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于1969年11月29日制定,于1975年6月19日生效。
    118《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于1999年12月25 日发布,于2000年7月1日实施。
    119《侵权责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0年7月1日实施。
    120 Nick Locket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Camero May Ltd.,1996.
    121 Justine Thornton, "Public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the Extent of Environmental Cover:Claim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Act 1991", Sweet & Maxwell Limited, W.L.2007,18(3), p.99.
    122 Anna M. Smith, "Environmental Cleanup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Insurance Policies: A Lesson from the Oregon Legislature", Journal of Legislation,2004.
    123 Sean B. Hech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isk:Insurance Matters",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CLA Law Review, August,2008,55 UCLA L. Rev.1559.
    124徐祥民、吕霞:“环境责任‘原罪’说——关于环境无过错归责原则合理性的再思考”, 《法学论坛》,2004年第6期,第16-20页。
    125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全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84-97页。
    126竺效:“试论环境侵权损害贴偿责任的可保险性——对当前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若干对策建议”,《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第97-99页。
    127熊英、别涛、王彬等,“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第90-101页。
    128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1-418,445-446,519-523页。
    129即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
    130“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呈现四大特”,http://www.hi.baidu.com.2008-12-3.
    131 2010年1月关于重庆市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情况的调研资料。
    132周生贤,“打好决胜战谋划新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在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zhb.gov.cn.2010-1-22.
    133该公约于1969年11月29 日在布鲁塞尔签订,1975年6月19日生效。后经1976年、1984年、1987年三个i议定书和2000年修正案修正。我国于1986年9月29日加入1976年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986年12月28日对我国生效。后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1999年1月5日申请加入《1992年责任公约》,该议定书于2000年1月5日对我国生效。
    134该公约于1971年12月18日在布鲁塞尔签订,1978年10月16 日生效。后经1976年、1984年、1992年、2003年(补充基金尚未生效)四个议定书和2000年修正案修正我国是该公约1992议定书的缔约方,但该议定书及2000年的修正案仅适用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135邱聪智:《公害法原理》,台北:台湾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5-6页。
    136郑玉波:“公害和民事责任”,(台湾)《法令月刊》,第22卷第3期,第67页。
    137邱聪智:《公害法原理》,台北:台湾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5-6页。
    138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139匈牙利1976年《人类环境保护法》第43条:“凡是由于其活动或疏忽而对人类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的人,有义务控制或清除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或损害。”
    140芬兰于1994年颁布了《环境损害赔偿法》(Environ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Act).丹麦于1994年颁布了《环境损害赔偿法》(Act of April 1994 No.225 Compensation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Wetterstein Peter,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the legal systems of the Nordic countries and Germany", Michael Bowman and Alan Boyle ed., Environmenral Damage i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2, pp.229-231.141巴西1981年的《国家环境政策》(National Policy for Environment)第3条。Viera Susana, "Environmental Damage evaluation in Brazil", Michael Bowman and Alan Boyle ed.,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2, pp.275-278.
    14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章章名:“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144《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9条:“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有治理规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有关部门对实施规划,要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给予安排和保证。”
    14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第2条第2款:“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把消除污染、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作为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有关部门应将保护环境作为考核企业升级和评选先进文明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146《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1条:“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来自大气层或者通过大气层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
    147《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第39条:“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本条例,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船舶,港务监督可以限令其支付消除污染费,赔偿国家损失。当事人不服的,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148《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第17条:“对违反本条例,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管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治理,支付清除污染费,向受害方赔偿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并视情节轻重和污染损害的程度,处以警告或人民币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49《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28条:“赔偿责任包括:一、由于作业者的行为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而引起海水水质、生物资源等损害,致使受害方为清除、治理污染所支付的费用;二、由于作业者的行为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而引起受害方经济收入的损失金额,被破坏的生产工具恢复更新费用,受害方因防止污染损害所采取的相应的预防措施所支出的费用;三、为处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引起的污染损害事件所进行的调查费用。”
    150《海商法》第182条:“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进行的救助,救助方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获得的救助报酬,少于依照本条规定可以得到的特别补偿的,教助方有权依照本条规定,从船舶所有人处获得相当于救助费用的特别补偿……”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4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153《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30条第2款:“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必须依法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154《<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化学消油剂使用规定>的通告》第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及其它管辖海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法人、自然人和其它经济实体(以下称作业者),由于海况较差(波级四波、五级风以上)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物理、机械方法回收溢油的,或使用消油剂处理溢油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小于溢油自然扩散所造成的环境损害的,可以使用消油剂。”
    155李艳芳主编:《环境损害贴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
    156曹明德:“环境资源民事责任”,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页。
    157钱水苗主编:《环境资源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45-347页。
    158黄锡生:“环境资源民事责任”,曹明德主编:《环境资源法》,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93-96页。黄锡生、李希昆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8-229页。
    159马骧聪:《苏联东欧国家环境保护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0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6页。
    161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页。
    162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93页。
    163同上注,第92页。
    164陈泉生:《环境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165余耀军:“环境侵害民事救济制度”,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612页。
    166王灿发主编:《环境法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4-99页。
    167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0页。
    168周珂:《环境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60页。
    169也称“纯环境损害”(Pure Environmental Damage),即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危害和破坏,而不包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侵害。
    172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82.186页。
    173吕忠梅教授认为,“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其环境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吕忠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0页。王树义教授认为,“生态法律责任足指以被专门授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得到授权的主体为代表的国家与实施了生态违法行为人(自然人、公职人员或法人)之间在对违法行为人适用相应惩罚方面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其实质在于,实施了生态违法行为的人应对其行为承担不良的后果。”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8页。
    174王灿发主编:《环境法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175周珂:《环境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176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6页。钱水苗主编:《环境法》,杭州:杭州的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0页。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页。
    177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页。
    178吕忠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页。
    179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180陈泉生:《环境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181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182陈方淑:“环境权的多位透视”,《理论界》,2009年第12期,第85-86页。
    183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184 Lahnstein Christian:"A Market-Based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surance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Taking Special Account of Germany, Austria, Italy and Spain", Faure Michaeled, Deterrence, Insurability, and Compensation i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New York:Springer-Verlag Wien,2003,p.307.
    185 Barboza Julio,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International Liability Regimes", Bowman Michael and Alan Boyle ed.,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2, P.150.
    186邹雄:《环境侵权救济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3页。
    187周珂:《环境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
    188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0页。
    189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190吕忠诚:“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11页。
    191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192同上注,第124页。
    193王莉:“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11月,第8页。
    194吕忠诚:“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11-12页。
    19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主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42页。
    196同上注。
    197同上注。
    198沈满洪:“庇古税的效应分析”,《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第21,26页。
    199庇古方案常被成为利维坦之道(Leviathan's Solution)。Carol M. Rose, "Expanding the Choices for the Global Commons:Comparing Newfangled Tradable Allowance Schemes to Old-fashioned Common Property Regimes", No.10, Duke Envtl.L.&Pol'y, F45,1999.
    200 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1960 (3), p.12.
    201 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1960 (3), p.118.
    202 Bruce Yandl, "Coase, Pigou, and Environmental Rights", Peter J. Hill & Roger E. Meiners eds., Who Owns the Environment? 1998, pp.119-127.
    203 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1960 (3), pp.1,2,15.
    204沈满洪:“庇古税的效应分析”,《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第26页。
    205陈奎喜:《教育社会学》,台北: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5页。
    206全国八所高校编:《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的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4页。
    207刘俊:《土地所有权国家独占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08陆文彬:“刍议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0期,第133页。
    209郝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1月,第9页。
    210黄树标:“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士论文,2007年4月,第8页。
    211赵海涛:“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刍议”,《理论学习》,2007年第2期,第45页。
    212王莉:“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11月,第6页。
    213周珂、杨子蛟:“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第113页。
    214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页。
    2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
    216同上注,第94-95页。
    217例如由于怯懦而抛弃了武器。同上注,第95页。
    218同上注,第99页。
    219同上注,第101页。
    220体现在“交换正义”之中,指人们在交往中在平等的基础上互为予求,这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平均主义”,思想,
    221[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5,405页。
    222同上注,第412页。
    223傅鹤鸣:“亚里士多德矫正正义观的现代诠释”,《兰州学刊》,2003年第6期,第57页。
    22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8页。
    225“几何比例”与“算数比例”相对应,体现在“分配正义”中,是指国家权力在干预社会的利益分配中,应依照个人的地位、能力、页献等,使每个人各得其应得之份额,这是一种“按劳分配”的思想。
    22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9页。
    227[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228 同上注,第12页。
    229同上注,第68页。
    230同上注,第97页。
    231 Geraint Williams, Political Theory in Retrospect:from the Ancient Creeks to the 20th Century, Hants,England,1991, chapter2, p.29.
    232[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454页。2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82页。
    234付子堂:《法律功能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235徐显明:《法理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8页。
    236[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2页。
    23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主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978页。
    23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69页。
    239付子堂:《法律功能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3-87页。
    240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北京:知识产权义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8页。
    236[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242 Arthur Meisel, "The code of Hammurabi:A Study of Babylonian Courts and Procedure", Intramural Law Review,1966.
    24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2卷,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2-28页。
    244吕世伦主编:《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卷,北京:中国的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0-365页。
    245[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90-91页。
    246同上注,第94页。
    247同上注,第90-91页。
    248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页。
    249[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90-91页。
    250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2页。
    251同上注,第253页。
    252同上注,第253-254页。
    253同上注,第254页。
    254陈俊松:“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第89-90页。
    255[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243页。
    256郑少华:“论环境法上的社会连带责任”,《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第134-135页。
    257 N. Emrah Aydinonat, "An Interview with Thomas C. Schelling:Interpretation of Game Theory and the Checkerboard Model", Economics Bulletin,2005.
    258[美]托马斯·谢林:《战略的冲突》,赵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
    259同上注,第78页。
    260朱小梅、田贤亮:“托马斯·谢林非数理博弈理论评介——潜在诺贝尔奖得主学术页献评介系列”,《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期,第68-70页。
    261同上注,第73页。
    262同上注,第57页。
    263同上注,第50页。
    264同上注,第152页。
    265冯维江、何帆:“直面现实的博弈论——2005年诺贝尔奖得托马斯·谢林思想评述”,《国家经济评论》,2005年第6期,第63页。
    266 Thomas C. Schelling, Micromotives and Macrobehavior, New York, NY.w.w.Norton,1978.
    267同上注,第70页。
    268 Thomas C. Schelling, "Ethics, Law, and the Exercise of Self-Command, 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 Deliv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82.
    269刘李明、冯云翔,“司法审判中社会舆论的现代性功能及其价值追问”,http://www.jsass.com.cn.2009-12-27.
    270纳什均衡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John Nash所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解概念,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策略组合即每个局中人一个策略),在其他局中人不改变策略时,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都是最优的,那么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平衡,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背景资料:“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对博弈论的贡献:对冲突与合作的分析”,朱小斌等译,《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1期,第12页。
    276刘武朝:“论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4期,第56页。
    277同上注。
    278有的学者没有将社会保障纳入责任社会化的范畴。
    279 Nick Locket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Camero May Ltd.,1996, p.19.
    280 Malcolm Cark, "Liability Insurance on Pollution Damage",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Law,1994.
    281《保险法》第50条第2款。
    282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美国的责任保险市场曾占整个非寿险业务的45%到50%.欧洲发达国家则在30%左右。吕成道、杨沈勇、徐静:“论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开发”,《保险研究》,2000年第7期,第14页。
    283安树民:“环境保险在中国的可行性探讨”,《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12月,第4页。
    284 Karl Russek, "Merging International Issue for Environmental Liability: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nd Insurance in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Risk Management,2005(7), pp.15-16.
    285高家伟:《欧洲环境法》,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年版,第220页。
    286 Nick Locket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Camero May Ltd.,1996, p.75.
    287 Kenn Anderson & Arthur Harrington, "Environmental Insurance can Reduce Liability Risk at Brownfield Sites",S.C. Waste Consultant, Aspen Publishers Inc.,2006.
    288同上注。
    289同上注。
    290还可以应用于业务中断或建设延迟而遭受的损失,在预定的非自有场地处理废物而引起的污染索赔,与污染有关的废物运输污染或产品污染的索赔,自然资源损害索赔和财产缩减等。
    291保单持有人通常要求有补救行动计划和相关成本估算。
    292资料来源Anderson and Harrington。转引自 Kenn Anderson & Arthur Harrington, "Environmental Insurance can Reduce Liability Risk at Brownfield Sites", S. C. Waste Consultant, Aspen Publishers Inc.,2006.
    293“长尾问题”是指环境事故的发生具有缓慢性和渐进性,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方能显现或爆发。Rebecca M. Bratspies,
    "Splitting the Baby:Apportion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mong Triggered Insurance Policies",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aw Review,1999.
    294刘辉、陈方淑:“生态法律责任的社会化简论——以生态法律责任保险的社会化为视域”,《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12期,第85页。
    295魏静:“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现代商业》,2009年第18期,第192页。
    296刘武朝:“论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4期,第56页。
    297熊英、别涛、王彬:“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第90页。
    298陈德敏、贾秀春:“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61页。
    299邹雄:《环境侵权救济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页。
    300覃有土主编:《保险法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3页。
    301邹海林:《保险法概要》,北京:中国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
    302王亚男、李磊:“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分析”,《学术交流》,2009年第7期,第52页。
    303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787页。
    304阚小冬:“环境责任保险:环境侵权社会化赔偿机制的重要手段——基于福建省最大一环境污染索赔案的思考”,《环境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第90页。
    305赵海涛:“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刍议”,《理论学习》,2007年第2期,第45页。
    306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全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87页。
    307蒲莉:“我国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第44页。
    308张晓文:“环境责任保险的公益性”, 《政法论坛》,2009年第4期,第168页。
    309王顺庆:“我国的生态危险管理与生态保险”,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310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页。
    311潘善诚:“关于侵权法危机的思考”,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第17-18页。
    312姚辉,“侵权法的危机,带入新时代的旧问题”,http://www.civillaw.com.cn.2009-9-6.
    313郝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1月,第6-7页。
    314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9页。
    315钱水苗、徐迪:“论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若十问题”,《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第6期。
    316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8-69页。
    317邹雄:《环境侵权救济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40页。
    318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页。蔡守秋:《环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51页。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9-90页。李艳芳:《环境损害赔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319江平主编:《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44页。
    320程啸、张发靖:“现代侵权行为法中过错责任的发展”,《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第86-94页。
    321 Clerk, John Frederic Lindsell, W. H. B.Dugdale, Anthony M.Jones & Michael A., Clerk and Lindsell on Torts. London: Sweet & Maxwell,2006.
    322 John G. Fleming, "An Evaluation of the Fault Concept",32, Tenn.L. Rev.,1964.
    323江平主编:《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47页。
    324顾宏琴:“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国地质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第10页。
    325程啸、张发靖:“现代侵权行为法中过错责任的发展”,《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第89页。
    326[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141页。
    327程啸、张发靖:“现代侵权行为法中过错责任的发展”,《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第92页。
    328同上注。
    329同上注。
    330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School, Torts,2d. Vol.2,1965.p.27.
    331 Markesinis Hannes Unberath, the German Law of Torts. a Comparative Treatise. Hart Publishing,2002.p.885.
    332李先伟、陈怡,“无过错责任原则研究报告”,http://www.civillaw.com.cn.2009-11-8.
    333唐晓晓:“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其免责事由”,《时代经贸》,2007年第5卷,总第75期,第229页。
    334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9-131页。
    335同上注,第129-131页。
    336杨立新:《侵权法论》,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页。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337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页。
    338邓蕊,“浅议无过错责任”,http://www.cn.qikan.com.2009-7-31.
    339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页。
    340同上注,第176页。
    341工树义:《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案例教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342[日]平井宜雄:《损害赔偿法的理论》,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1年版,第27页。
    343[日]我妻荣:《事务管理、不当得利不法行为》,日本:日本评论社,1938年版,第153-155页。
    344李薇:“日本侵权行为法的因果关系理论”,《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第5页。
    345同上注.第5-6页。
    346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页。
    347李薇:“日本侵权行为法的因果关系理论”,《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第5页。
    347同上注,第8-9页。
    348受害人只需证明:第一,加害人排放的污染物到达损害发生地区并发生作用;第二,该地区有多数同样的损害发生。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页。
    349李薇:“日本侵权行为法的因果关系理论”,《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第7页。
    350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页。
    351郑昆山.《环境刑法之基础》,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8年版,第257页。
    352刘守芬、汪明亮,“论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http://www.studa.Net.2009-3-31.
    353杜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66-68页。
    354叶金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展开”,《中国法学》,2008年第1期,第35页。
    355曹兆兵,“相当因果关系说述评”,http://www.baike.baidu.com.2009-3-26.
    356同上注。
    357同上注。
    358叶金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展开”,《中国法学》,2008年第1期,第36页。
    359于敏:《口本侵权行为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页。
    360曹兆兵,“相当因果关系说述评”,http://www.baike.baidu.com.2009-3-26.
    361[日]石田穰:《损害赔偿法的再构成》,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7年版,第48页。
    362[日]前田达明:《民法不法行为法》,日本:青林书院,1980年版,第301页。转引自李薇:“日本侵权行为法的因果关系理论”,《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第13页。
    363[日]野村好弘:《因果关系的本质》,《交通事故纠纷处理中心立十周年纪念论文集》。转引自李薇:“日本侵权行为法的因果关系理论”,《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第14页。
    364卓志:“实体派与建构派风险理论比较分析”, 《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4期,第97页。
    365荆涛:《保险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366 George E.Rejda, 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6thEd. Addison-Weslet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 1998.
    367 Haynes J., "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895(4), p.409.
    368 Williams, C.A., P.C. Young & M.L. Smith, Risk management & insurance, McGraw -Hill/Irwin,8th Ed.
    369荆涛:《保险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370陈志国:“传统风险管理理论与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之比较研究”,《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15页。
    371卓志:“实体派与建构派风险理论比较分析”, 《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4期,第97页。
    372同上注,第99页。
    373同上注,第99-100页。
    374同上注,第100页。
    375同上注。
    376曹雪琴:《保险学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4页。
    377王颖:“环境责任保险与传统保险的可保性冲突及影响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87-88页。
    378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博士论文,2005年9月,第36页。
    379《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于1969年11月29口制定,1975年6月19日生效,该公约于1982年对我国生效。
    380《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于1999年12月25日发布,2000年7月1日起实施。
    38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发布十2001年9月11日,2001年9月18日起正式施行。
    38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06年11月13口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5次会议通过,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38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于1983年12月29由国务院公布,自公布之口起施行。
    384《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日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于2006年8月30日经国务院第14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385《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于2006年1月24日发布,于发布之日起实施。
    386《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06年6月15日发布。
    387《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条款》,http://www.ce.cn.2009-8-14.
    388“关于印发《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条款解释》的通知”,http://www.people.com.cn.2003-6-9.
    390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等地的实地调研资料整理。
    391“苏州将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http,//www.jsnews.jschina.com.cn.2008-11-11.
    392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无锡等地的调研资料整理。
    393“沈阳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家居行业表重视”,http://www.home.focus.cn.2009-7-16.
    394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沈阳等地的调研资料整理。
    395“湖北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http://www.dayoo.com.2008-09-05.
    396武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5家大型企业签订污染保险合同”,《创模简报》第3期,2009年3月25日。http://www.whepb.eov.cn.2009-4-10.
    397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湖北等地的调研资料整理。
    398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湖南等地的调研资料整理。
    399如湖南巴陵石化投保10万元,每次事故赔偿限额60万元,累计赔偿限额120万元。其中,每次事故财产损失赔偿限额35万元;每次事故人身伤亡赔偿限额20万元(每人赔偿限额10万元):每次事故第三者清理费用限额5万元。彭展,“巴陵石化的环保风暴”,http://www.finance.sina.com.cn.2009-10-12.
    400“湖北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http://www.dayoo.com.2008-09-05.
    401朱玉娟:“我市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环境保护信息》,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2009年第7期。
    402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等地的调研资料整理。
    403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宁波等地的调研资料整理。
    404“深圳保监局和深圳市环保局联合下发《关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www.circ.gov.cn.2009-2-11.
    405“深圳市签发首张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险单”,http://www.circ.gov.cn.2009-2-10.
    406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深圳等地的调研资料整理。
    407同上注。
    408根据2009年12月对重庆、昆明等地的调研资料整理。
    409王伟,“河南出台保险业改革意见将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http://www.news.sohu.com.2009-8-17.
    410刘殿尧,“贯彻落实绿色保险经济政策 加快河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http://www.hnepb.cn.2009-12-26.
    411根据2009年12月有关训研资料整理。
    412“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中国多省市开始试点”,http://www.anquan.com.cn.2009-3-18.
    413“叫好不叫座 湖南仅56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http://www.news.changsha.cn.2009-8-5.
    414根据2009年12月有关调研资料整理。
    415“关于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调研报告》的通知”,http://www.xjernc.com.2009-11-16.
    416“推动上海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circ.gov.cn.2009-6-10.
    417王家福主编:《经济法律大辞典》,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32年版,第92页。
    418张雷,“环境责任保险之道德风险预防探究”,http://www.7265.cn.2009-10-22.
    419“叫好不叫座 湖南仅56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http://www.news.changsha.cn.2009-8-5.
    420[美]小哈罗德·斯凯博等著:《国际风险与管理:环境——管理分析》,荆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转引自张从军:“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47页。
    421“博帕尔事性”,http://www.blog.163.com.2009-11-23.
    431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788-789页。
    432陈立琴:“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302-306页。
    433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0页。
    434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788-789页。
    435“淮河治理污染严重反弹600亿资金是否付诸东流”,http://www.ce.cn.2009-8-15.
    436“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十年累计投入193亿”,http://www.wrth.com.cn.2009-6-6.
    437“无锡水危机,十多年太湖治污功败垂成”,http://www.news.qq.com.2009-12-14.
    438张从军:“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31页。
    439同上注。
    44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2006年环境统计年报》(一),第47页。
    44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7),http://www.zhb.gov.cn.2010-1-15.
    44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http://www.zhb.gov.cn.2010-1-15.
    443齐树洁:“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法律适用》,2006年第9期,第28页。
    444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445设施所有人或营运人必须就每次突发性事故投保100万美元,每年至少投保200万美元:同时必须就每一非突发性事故投保300万美元,每年至少投保600万美元。上述规定自1980年起对年营业额在100万美元以上者适用。同上注,第144-146页。
    446[美]小哈罗德·斯凯博等著:《国际风险与管理:环境——管理分析》,荆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
    447马利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第62页。
    448[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449戚道孟、工俊:“浅探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解决及赔偿责任社会化”,王灿发主编:《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环境纠纷处理中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117页。
    450江伟钰译:《德国环境保护法法规》,香港:香港华艺出版社,第332页。
    451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523页。
    456章轲:“《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有望‘十一五’亮相”,《绿叶》,2006年第3期,第15页。
    457[日]野村好弘:《日本公害法概论》,康树华译,北京: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1982年版,第387-410页。
    458该条第2款规定:“公害健康被害补偿协会,根据政令规定,基于该补偿支付的支付原因者行为和补充损害赔偿的烟尘发生设施等设置者的请求,可以免除支付相当十其补偿支付价款的全部或一部分。”马利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第62页。
    459[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460戚道孟、王俊:《浅探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解决及贴偿责任社会化》,王灿发主编:《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环境纠纷处理中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117页。
    461马利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第63页。
    462赵小波,“日本土壤污染调查制度研究——以日本《土壤污染对策法》为核心”,http://www.riel.whu.edu.cn. 2009-10-23.
    463王薇:“浅析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7期,第6页。
    464 王灿发:“论环境纠纷处理与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人的复印资料),2004年第2期,第10-15页。
    455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1-518页。
    466周们煌、陈永富:“论我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完善”,《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第2期,第90页。
    467王宏彪:“环境侵权救济模式研究”,《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期,第68页。
    468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页。蔡守秋:《环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51页。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9-90页。李艳芳:《环境损害赔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469“谨防’绿色保险’成‘排污定心丸’”,http://www.chinaeol.net.2009-9-7.
    470王家福主编:《经济法律大辞典》,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32年版,第462页。
    471邹海林:《保险法概要》,北京:中国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页。
    472同上注,第34页。
    473马利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第34-36页。
    474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1页。
    475邹海林:《保险法概要》,北京:中国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476设施所有人或营运人必须就每次突发性事故投保100万美元,每年至少投保200万美元;同时必须就每一非突发性事故投保300万美元,每年至少投保600万美元。上述规定自1980年起对年营业额在100万美元以上者适用。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146页。
    477[美]小哈罗德·斯凯博等著:《国际风险与管理:环境——管理分析》,荆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
    478同上注。
    479江伟钰译:《德国环境保护法法规》,香港:香港华艺出版社,第332页。
    480马利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第56页。
    481柯洋东:《环境法论》(二),台北:台湾大学从书主编委会,1988年版,第107页。
    482张雷:“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第11页。
    483王莉:“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 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11月,第16-17页。
    484张雷:“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第12页。
    485《法国环境法》第521条第3款规定了预防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的来源、用途和管理,第218条第2款和第3期基于《民事责任公约》的规定,对运输2000吨以上的散装货船的环境责任保险和经济担保进行了规定。马利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第60页。
    486例如,根据《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30第9条的规定,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作业者,应当投保有关污染损害民事责任的保险。
    487王莉:“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 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11月,第19页。
    488林芳惠、苏祖鹏:“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年第5期,第6页。
    489赵亚杰:“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刍议”,《行政与法》,2008年第5期,第113页。
    490熊英、别涛、王彬:“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第97页。
    491周珂、刘红林:“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政法论坛》,2003第5期,第14页。
    492张从军:“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37页。
    493于爽:“浅谈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构建”,《中国环境管理十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83页。
    495张从军:“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37页。
    496闫梁红:“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29页。
    497李锴:“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78页。
    498邹海林:《保险法概要》,北京:中国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499 Gina M, Birmingham & William D. Wilcox, "Annual Survey of Rhode hland Law for the 1988-1989 Term Trends in Rhode Island Law", Suffolk University Law Review,1989, pp.346-418.
    500 Michael C. Pruett, "Environmental Cleanup Costs and Insurance:Seeking a Solution", Georgia Law Review, Spring,1990,pp.705-732.
    501张品梅等:《保险趣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
    502王干、鄢斌:“论环境责任保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第33-36页。
    503安树民、曹静:“试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中国环境管理》,2000年第3期,第17-19页。
    504安平:“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1月,第17页。
    505杨逍:“环境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14页。
    506同上注。
    513 Sue Neuman, "The New Environmental Insurance Products:When Does it Make Sense to Buy Them?", Envtl.L., New York, November.1998, p.179. Joseph Catanese, "A New Era in Pollution Coverage", Waste Age, Apral,2000(1). p.68. Richardson & Beniamin J.,Mandat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pp.293-329.
    514同上注。
    515宫峰元、宫峰飞:“德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和环境治理保险”, 《中国保险报》,2008年2月22日,第5版。
    516易阿丹:“日本环境责任保险”,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75页。
    517赵小波,“日本土壤污染调查制度研究——以日本《土壤污染对策法》为核心”,http://www.riel.whu.edu.cn. 2009-10-23.
    518王薇:“浅析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7期,第6页。
    519易阿丹:“日本环境责任保险”,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76页。
    520保险人的除外责任主要有:第一,被保险人非法投弃、或明知委托处理的废弃物可能会被非法投弃而任其为之所引发的事故;第二,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将废弃物委托给无从业资格的从业者处理;第三,为被保险人所有、使用或管理的设施被非法投弃时;第四,不动产的价格下跌:第五,废弃物处置业者的健康损害、财物损失;第六,被保险人所有、使用或者管理的设施造成的赔偿责任。同上注。
    521在这类保险中,保险人的赔付责任主要有两个:一是因土壤污染而被责令进行污染净化或其它具体处罚措施;是因土壤污染而受到第三人的健康损害求偿或土壤、地下水污染的损害求偿。实际赔偿费用包括因同一土壤污染导致的污染净化责任或接受赔偿请求之日起2年内的下列费用:第一,土壤污染净化费用;第二,勘定土地范围的污染调查费用;第三,第三人健康损害的治疗费、经济损失赔偿、慰问金;第四,减轻损害的防治费用、求偿权保金费用:第五,诉讼费用。同上注。
    522杨逍:“环境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17-18页。
    523“国内首款室内环境污染责任险面市”,http://www.51 value.com.2009-9-27.
    524“推动上海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circ.gov.cn.2009-6-10.
    525曹静:“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35-36页。
    526安平“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1月,第27-28页。
    527王燕燕:“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2月,第30-35页。陆幼辰:“环境责任保险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6月,第49-50页。
    528黄磊等:“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科技与管理》,2008年第4期,第57页。
    529熊英、别涛、王彬:“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第100页。
    530周列、刘红林:“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 《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第15页。陆幼辰:“环境责任保险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6月,第51-52页。
    531王燕燕:”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2月,第39-40页。
    532赵华伟:“环境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第32页。
    533熊英、别涛、王彬:“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 《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第100页。
    534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2-423页。
    539目前学界一般将不同行业按照环境风险的大小划分为高危行业、一般行业和轻危行业,高危行业主要包括化工、电力、冶炼、煤炭和造纸,一般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印染、采矿、水泥、皮革、酿造、煤气、核燃料生产以及有毒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轻危行业主要指事业单位和商业。安平:“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1月,第35页。
    540闫梁红:“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25-26页。
    541安平:“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1月,第39-40页。
    542杨逍:“环境保险法律制度研究”,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36页。
    543同上注。
    545周珂、刘红林:“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第16页。
    546张雷:“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第26页。
    552王婷:“论我国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22-23页。
    [1][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
    [2][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蔡守秋:《环境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曹建明:《欧洲联盟法——从欧洲统一大市场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曹明德:《环境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曹明德主编:《环境资源法》,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8]曹雪琴:《保险学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9]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陈奎喜:《教育社会学》,台北:三民书局,1998年版。
    [11]陈泉生:《环境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2][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13]杜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付子堂:《法律功能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高家伟:《欧洲环境法》,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年版。
    [17]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8][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9]黄锡生、李希昆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江平主编:《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江伟钰译:《德国环境保护法法规》,香港:香港华艺出版社。
    [22]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荆涛:《保险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柯泽东:《环境法论》(二),台北:台湾大学丛书主编委会,1988年版。
    [25]李艳芳:《环境损害赔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6]刘俊:《土地所有权国家独占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7]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2卷,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9][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30][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1]吕世伦主编:《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32]吕忠梅:《环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4]马骧聪:《苏联东欧国家环境保护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5][日]平井宜雄:《损害赔偿法的理论》,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1年版。
    [36]钱水苗主编:《环境法》,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7]钱水苗、叶勇飞、范莉主编:《环境资源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8][日]前田达明:《民法不法行为法》,日本:青林书院,1980年版。
    [39]邱聪智:《公害法原理》,台北:台湾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84年版。
    [40]全国八所高校主编:《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2]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3][日]石田穰:《损害赔偿法的再构成》,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7年版。
    [44]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45][美]托马斯·谢林:《战略的冲突》,赵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46]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7]王灿发主编:《环境法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8]王家福主编:《经济法律大辞典》,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32年版。
    [49]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0]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1]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52]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53]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4]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5][日]我妻荣:《事务管理、不当得利不法行为》,日本:日本评论社,1938年版。
    [56][美]小哈罗德·斯凯博等:《国际风险与管理:环境——管理分析》,荆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57]徐显明:《法理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0]杨立新:《侵权法论》,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1][日]野村好弘:《日本公害法概论》,康树华译,北京: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1982年版。
    [62]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3][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4]邹海林:《保险法概要》,北京:中国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
    [65]邹雄:《环境侵权救济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6]张品梅等:《保险趣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
    [67]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8]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9]郑昆山:《环境刑法之基础》,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8年版。
    [7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主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
    [71]周珂:《环境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2]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安平:“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1月。
    [2]安树民:“环境责任保险在中国的可行性探讨”,《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第6期。
    [3]安树民、曹静:“试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中国环境管理》,2000年第3期。
    [4]别涛:“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求是杂志》,2008年第5期。
    [5]蔡华:“论环境风险的可保性与市场化操作”,《经济导刊》,2008年第7期。
    [6]曹静:“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7]陈晨:“对环境责任的几点思考——从‘权利—义务’到群体利益”,《法学论坛》,2006年第4期。
    [8]陈德敏、贾秀春: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 第3期。
    [9]陈方淑:“环境权的多位透视”,《理论界》,2009年第12期。
    [10]陈俊松:“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1]陈立琴:“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2]陈志国:“传统风险管理理论与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之比较研究”,《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3]程啸、张发靖:“现代侵权行为法中过错责任的发展”,《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
    [14]丁宇飞:“论环境侵权损失承担赔偿社会化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2005年4月。
    [15]范冰清、樊新红:“试论责任保险与侵权法的关系”,《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11期。
    [16]冯维江、何帆:“直面现实的博弈论——-2005年诺贝尔奖得托马斯·谢林思想评述”,《国家经济评论》,2005年第6期。
    [17]傅鹤鸣:“亚里士多德矫正正义观的现代诠释”,《兰州学刊》,2003年第6期。
    [18]宫峰元、宫峰飞:“德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和环境治理保险”, 《中国保险报》,2008年2月22日。
    [19]顾宏琴:“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国地质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
    [20]郝海青:“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中的权利义务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
    [21]郝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1月。
    [22]黄磊等:“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科技与管理》,2008年第4期。
    [23]黄树标:“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士论文,2007年4月。
    [24]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的负面效应及其规避”,《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5]靳文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26]阚小冬:“试探‘政府推动’环境责任保险的经济学依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4期。
    [27]阚小冬:“环境责任保险:环境侵权社会化赔偿机制的重要手段——基于福建省最大一环境污染索赔案的思考”,《环境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
    [28]阐小冬:“论保险产品证券化对环境责任风险的控制”,《福建金融》,2007年第9期。
    [29]李锴:“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30]李华:“论我国‘二元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2期。
    [31]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博士论文,2005年9月。
    [32]李薇:“日本侵权行为法的因果关系理论”,《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
    [33]李妍辉:“环境污染损害社会化救济——参考美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6期。
    [34]林芳惠、苏祖鹏:“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年第5期。
    [35]刘丹、唐绍均:“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理念”,《求索》,2008年第4期。
    [36]刘桂琴:“论责任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前沿》,2003年第3期。
    [37]刘辉、陈方淑:“生态法律责任的社会化简论——以生态法律责任保险的社会化为视域”,《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12期。
    [38]刘维:“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的理性思考”,《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第7期。
    [39]刘武朝:“论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4期。
    [40]刘耀棋:“我国开展污染责任保险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环境管理》,1996年第6期。
    [41]刘耀棋:“开展污染责任保险的意义及途径”,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第2期。
    [42]柳琳、孙永灏:“论构建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
    [43]陆文彬:“论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6月。
    [44]陆文彬:“刍议环境民事赔偿责任社会化的理论基础”,《福建论坛》(社科版),2007年第10期。
    [45]陆幼辰:“环境责任保险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6月。
    [46]吕成道、杨沈勇、徐静:“论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开发”,《保险研究》,2000年第7期。
    [47]吕忠诚:“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48]马利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
    [49]倪成浩:“环境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0期。
    [50]潘善诚:“关于侵权法危机的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
    [51]彭俊瑜:“对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趋势”,《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52]蒲莉:“我国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53]戚道孟、王俊:“浅探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解决及赔偿责任社会化”,王灿发主编:《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环境纠纷处理中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54]齐树洁:“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法律适用》,2006年第9期。
    [55]钱水苗、徐迪:“论环境侵权要件的若干问题”,《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第6期。
    [56]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背景资料:“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对博弈论的贡献:对冲突与合作的分析”,朱小斌等译,《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1期。
    [57]沈满洪:“庇古税的效应分析”,《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58]宋宗宇、颜可:“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9]宋宗宇、李扬:“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国际实践与借鉴”,《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60]苏祖鹏:“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2月。
    [61]唐晓晓:“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其免责事由”,《时代经贸》,2007年第5卷,总第75期。
    [62]王灿发:“论环境纠纷处理与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经济法学·劳动法学》(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2期。
    [63]王恩山、王宣人:“略探受托环境责任”,《财会月刊》,2005年第10期。
    [64]王干、鄢斌:“论环境责任保险”,《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
    [65]王宏彪:“环境侵权救济模式研究”,《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期。
    [66]王慧、赵胜营:“欧盟环境责任指令的法律解读及其启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67]王康:“论环境责任保险的功能与价值”,《特区经济》,2006年第12期。
    [68]王莉:“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11月。
    [69]王世进、卢洁:“环境侵权责任的社会化救济方式”, 《环境经济》,2009年第5期。
    [70]王顺庆:“我国的生态危险管理与生态保险”,《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71]王婷:“论我国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72]王薇:“浅析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7期。
    [73]王晓彬:“论环境责任保险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74]王晓丽:“论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机制——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例”,《法学论坛》,2005年第5期。
    [75]王亚男、李磊:“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分析”,《学术交流》,2009年第7期。
    [76]王燕燕:“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福州大学硕上论文,2005年12月。
    [77]王燕燕、周岚、林岚:“论环境责任保险对侵权法之影响”,《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78]王颖:“环境责任保险与传统保险的可保性冲突及影响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 年第2期。
    [79]魏静:“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现代商业》,2009年第18期。
    [80]吴江:“论环境责任保险”,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81]夏琳:“论责任保险制度对侵权行为法的挑战”,《当代法学》,2003年第5期。
    [82]熊英、别涛、王彬: “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 《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
    [83]徐祥民、吕霞:“环境责任‘原罪’说——关于环境无过错归责原则合理性的再思考”,《法学论坛》,2004年第6期。
    [84]胥树凡:“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环境报》,2007年3月2日,第5版。
    [85]闫梁红:“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86]杨辉:“欧洲的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中国保险》,2008第11期。
    [87]杨萍:“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从环境责任社会化的角度”,《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88]杨薇:“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89]杨逍:“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重庆大学硕上论文,2006年4月。
    [90]杨英:“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以考察政府角色为主”,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5月。
    [91]姚学英、姚学进: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经济》,2009年第2期。
    [92]叶金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展开”,《中国法学》,2008年第1期。
    [93]易阿丹:“日本环境责任保险”,《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94]游桂云、鞠铮:“B-S模型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的应用”,《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3期。
    [95]于爽:“浅谈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构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96]赵海涛:“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刍议”,《理论学习》,2007年第2期。
    [97]赵华伟:“环境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
    [98]赵亚杰:“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刍议”,《行政与法》,2008年第5期。
    [99]张从军:“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100]张鹤鑫:“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101]张雷:“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6月。
    [102]张晓文:“环境责任保险的公益性”,《政法论坛》,2009年第4期。
    [103]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全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04]章轲:“《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有望‘十一五’亮相”,《绿叶》,2006年第3期。
    [105]郑少华:“论环境法上的社会连带责任”,《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106]郑玉波:“公害和民事责任”, (台湾)《法令月刊》,第22卷第3期。
    [107]周伯煌、陈永富:“论我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完善”,《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第2期。
    [108]周珂、刘红林:“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109]周珂、杨子蛟:“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 《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10]周一虹、陈文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责任保险”,《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第4期。
    [111]诸江:“我国实现环境责任社会化的立法构想”, 《湘潮》,2007年第6期。
    [112]朱小梅、田贤亮:“托马斯·谢林非数理博弈理论评介——潜在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系列”,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期。
    [113]朱玉娟:“我市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 《环境保护信息》,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2009年第7期。
    [114]竺效:“环境责任保险的难题:环境侵权损害的长期潜伏性”, 《绿叶》,2007年第4期。
    [115]竺效,“试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可保险性——对当前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若干对策建议”,《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116]卓志:“实体派与建构派风险理论比较分析”,《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4期。
    [117]左晓宇:“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三)其他类
    [1]“博帕尔事件”,http://www.blog.163.com.2009-11-23.
    [2]曹兆兵,“相当因果关系说述评”,http://www.baike.baidu.com.2009-3-26.
    [3]曹兆兵等,“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研究报告”,http://www. Civillaw.com.cn. 2009-8-18.
    [4]邓蕊,“析浅议无过错责任”,http://www.cn.qikan.com.2009-7-31.
    [5]“2008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排行——世界第三”,http://www.qjy168.com.2009-11-21.
    [6]“2005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http://www.news.qq.com.2009-12-26.
    [7]“关于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调研报告》的通知”,http://www.xjemc.com.2009-11-16.
    [8]“关于印发《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条款解释》的通知”,http://www.people.com.cn.2003-6-9.
    [9]郭栋,“关于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思考”,http://www.cnki.com.cn.2008-8-10.
    [10]国家环保局中国保监会联合调查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调研报告”,http://www.siaaa.com.2009-10-14.
    [11]“国内首款室内环境污染责任险面市”,http://www.51 value.com.2009-9-27.
    [12]“国务院对吉化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作出处理”,http://www.riel.whu.edu.cn.2010-1-21.
    [13]“湖北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http://www.dayoo.com.2008-09-05.
    [14]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十年累计投入193亿”,http://www.wrth.com.cn.2009-6-6.
    [15]“淮河治理污染严重反弹600亿资金是否付诸东流”,http://www.ce.cn.2009-8-15.
    [16]“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中国多省市开始试点”,http://www.anquan.com.cn.2009-3-18.
    [17]“吉林石化遭哈市民集体诉讼”,http://www.news.sohu.com.2009-11-12.
    [18]“叫好不叫座 湖南仅56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http://www.news.changsha.cn.2009-8-5.
    [19]“谨防‘绿色保险’成‘排污定心丸’”,nttp://www.chinaeol.net.2009-9-7.
    [20]郎清相,“哈尔滨市民要与吉化打官司”,http://www.news.sohu.com.2009-11-6.
    [21]李婧、张峰、肖亭等,“潘岳,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http://www. chinadaily.com.cn.2009-6-29.
    [22]李先伟、陈怡,“无过错责任原则研究报告”,http://www.civillaw.com.cn.2009-11-8.
    [23]刘殿尧,“贯彻落实绿色保险经济政策加快河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http://www.hnepb.cn.2009-12-26.
    [24]刘李明、冯云翔,“司法审判中社会舆论的现代性功能及其价值追问”,http.//.www.jsass.com.cn.2009-12-27.
    [25]刘守芬、汪明亮,“论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论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http://www. studa.net.2009-3-31.
    [26]彭展,“巴陵石化的环保风暴”,http://www.finance.sina.com.cn.2009-10-12.
    [27]“缺少法律撑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能否一路走好”,http://www.news. qq.com.2008-9-2.
    [28]“苏州将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http://www.jsnews.jschina.com.cn.2008-11-11.
    [29]孙秀艳,“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因松花江水污染被罚款100万”,http://www.chinaneast. xinhuanet.com.2007-1-25.
    [30]“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立法中的热点题”,http://www.dicey.fyfz.cn.2009-11-27.
    [31]“深圳保监局和深圳市环保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www.circ.gov.cn.2009-2-11.
    [32]深圳市签发首张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险单”,http://www.circ.gov.cn.2009-2-10.
    [33]“沈阳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家居行业表重视”, http://www.home.focus.cn. 2009-7-16.
    [34]“太湖治理二期工程预算总投资1000亿元”,http://www.ecchn.com.2009-6-21.
    [35]“推动上海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circ.gov.cn.2009-6-10.
    [36]王伟,“河南出台保险业改革意见将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http://www.news.sohu. com.2009-8-17.
    [37]温家宝,“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http://www.china.com.cn.2008-1-17.
    [38]千搜词霸在线汉语词典,http://www.keysoo.com.2009-6-10.
    [39]“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呈现四大特”,http://www.hi.baidu.com.2008-12-3.[40]“无锡水危机,十多年太湖治污功败垂成”,http://www.news.qq.com.2009-12-14.[41]姚辉,“侵权法的危机,带入新时代的旧问题”,http://www.ci villaw.com.cn.2009-9-6.
    [42]《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条款》,http://www.ce.cn.2009-8-14.
    [43]宇文瑞敏,“环境污染责任险的中国路线”,http://www.fy.jcrb.com.2009-12-6.
    [44]严学锋,“绿色保险,为绿色中国保险”,http://www.globrand.com.2009-7-11.[45]赵小波,“日本土壤污染调查制度研究——以日本《土壤污染对策法》为核心”,http://www. riel.whu.edu.cn.2009-10-23.
    [46]张雷,“环境责任保险之道德风险预防探究”,http://www.7265.cn.2009-10-22.
    [47]“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http://www.cqvip.com.2009-10-28.
    [4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2006年环境统计年报(一)。
    [4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7),http://www.zhb.gov.cn.2010-1-15.
    [5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http://www.zhb.gov.cn.2010-1-15.
    [51]周生贤,“打好决胜战谋划新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在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zhb.gov.cn.2010-1-22.
    [1]Clerk, John Frederic. Lindsell, W. H. B.Dugdale, Anthony M.Jones & Michael A., Clerk and Lindsell on Torts, London:Sweet & Maxwell,2006.
    [2]Geraint Williams, Political Theory in Retrospect:from the Ancient Creeks to the 20th Century, Hants, England,1991, chapter2, p.29.
    [3]George E. Rejda, 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6thEd. Addison-Weslet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1998.
    [4]John F. Dobby, Insurance Law, West Publishing Co.,1981, p.43.
    [5]Markesanis Hannes Unberath, The German Law of Torts, A Comparative Treatise, Hart Publishing,2002.p.885.
    [6]Nick Locket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Camero May Ltd.,1996, p.19.
    [7]Thomas C. Schelling, Micromotives and Macrobehavior, New York, NY.w.w.Norton,1978.
    [8]Thomas C. Schelling, the Strategy of Conflic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9]Williams,C.A., P.C. Young & M.L. Smith, Risk Management & Insurance, McGraw -Hill/ Irwin,8th Ed.
    [I]Alberto Mont, "Environmental risk:a Comparative Law and Economics Approach to Liability and Insurance", European Review of Private Law, Sweet & Maxwell Limited,2001.
    [2]Anna M. Smith, "Environmental Cleanup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Insurance Policies:A Lesson from the Oregon Legislature", Journal of Legislation,2004.
    [3]Arthur Meisel, "The code of Hammurabi:A Study of Babylonian Courts and Procedure", Intramural Law Review,1966.
    [4]Barboza Julio,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International Liability Regimes", Bowman Michael and Alan Boyle ed.,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2, P.150.
    [5]Benjamin J. Richardson, "Mandat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Duke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 Forum,2002.
    [6]Brette S. Simon, "Environmental Insurance Coverag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y:Does the Personal Injury Endorsement Cover Cercla Liability", UCL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1994.
    [7]Bruce Yandl, "Coase, Pigou, and Environmental Rights", Peter J. Hill &Roger E. Meiners eds., Who Owns the Environment? 1998, pp.119-127.
    [8]Carol M. Rose, "Expanding the Choices for the Global Commons:Comparing Newfangled Tradable Allowance Schemes to Old-fashioned Common Property Regimes", No.10, Duke Envtl.L.&Pol'y, F45,1999.
    [9]Cary Depel, "USA:Liability Insurance: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 Insuranc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aw Review,1995.
    [10]Chen Min Jua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Coverag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ies", Journal of Energy,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Law,1996.
    [11]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1960(3), p.12.
    [12]Christina Ross, Evan Mills& Sean B. Hecht, "Limiting Liability in the Greenhouse:Insurance Risk-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tanford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2007,26 Stan. Envtl. L.J. p.251.
    [13]David M. Smith, "Sudden Exposure:Accessing Historic Insurance Policies for th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Newly Acquired Properties or Operations", Ecology Law Quarterly,1998.
    [14]Gina M. Birmingham & William D. Wilcox, "Annual Survey of Rhode hland Law for the 1988-1989 Term Trends in Rhode Island Law", Suffolk University Law Review,1989, pp.346-418.
    [15]Haynes J., "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895(4), p.409.
    [16]Jacqueline Lipton,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Liability:Some Policy Issues",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aw Review, Sweet & Maxwell Limited and Contributors,1998.
    [17]Janet E. Bender, "Foster-Gardner, Inc. V. National Union Fire Insurance CO.:No Duty To Defend Cercl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y in California", McGeorge School of Law,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1999.
    [18]Jim L. Julian & Charles L. Schlumberger, "Insurance Coverage for Environmental Clean-up Costs under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ies", 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Little Rock Law Journal, Fall,1996.
    [19]John G. Fleming, "An Evaluation of the Fault Concept",32, Tenn.L. Rev.,1964.
    [20]Jonathan I. J. Goldberg, "An Uncertain Future:Retroactivity, Insurance, and the EC'S Attempt sat,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Legislation", Virgi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 spring,1993.
    [21]Joseph Catanese, "A New Era in Pollution Coverage", Waste Age, Apral,2000(1),68, Richardson, Benjamin J., Mandat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pp.293-329.
    [22]Justine Thornton, "Public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the Extent of Environmental Cover:Claim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Act 1991", Sweet & Maxwell Limited, W.L.2007,18(3), p.99.
    [23]Karl Russek, "Merging International Issue for Environmental Liability: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nd Insurance in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Risk Management,2005(7), pp.15-16.
    [24]Kenn Anderson & Arthur Harrington, "Environmental Insurance can Reduce Liability Risk at Brownfield Sites", S. C. Waste Consultant, Aspen Publishers Inc.,2006.
    [25]Lahnstein Christian:"A Market-Based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surance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Taking Special Account of Germany, Austria, Italy and Spain", Faure Michaeled, Deterrence, Insurability, and Compensation i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New York:Springer-Verlag Wien,2003,p.307.
    [26]Malcolm Cark, "Liability Insurance on Pollution Damage",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Law.1994.
    [27]Michael C. Pruett, "Environmental Cleanup Costs and Insurance:Seeking a Solution", Georgia Law Review, Spring,1990,pp.705-732.
    [28]N. Emrah Aydinonat, "An Interview with Thomas C. Schelling:Interpretation of Game Theory and the Checkerboard Model", Economics Bulletin,2005.
    [29]Richard L. Fruehauf, "the Cost of Knowledge:Making Sense of 'Nonfortuity' Defense i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Coverage Disputes", Virginia Law Review, February,1998.
    [30]Richard Woltereck, "New Environment Liability Policy Introduced into the German Insurance Market",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aw Review,1994.
    [31]Robert Lee, "The Transatlantic Time Warp: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 and Insurance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Sweet & Maxwell Limited, Env. Liability,2006,14(3), pp.111-114.
    [32]Sean B. Hech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isk:Insurance Matters",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CLA Law Review, August,2008,55 UCLA L. Rev.1559.
    [33]Sue Neuman, "The New Environmental Insurance Products:When Does it Make Sense to Buy Them? ", Envtl.L., New York, Nov.ember,1998, p.179.
    [34]Thomas C. Schelling, "Ethics, Law, and the Exercise of Self-Command, 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 Deliv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82.
    [35]Valerie Fogelman, "Financial Security for the Proposed Directive o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the View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Env. Liability,2003,11(2), CS17-22.
    [36]Viera Susana, "Environmental Damage evaluation in Brazil", Michael Bowman and Alan Boyle ed.,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2, pp.275-278.
    [37]Wetterstein Peter,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the legal systems of the Nordic countries and Germany",Michael Bowman and Alan Boyle ed., Environmental Damage i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2, pp.229-231.
    [1]Lisa S. Keyes &Teven P. Means, "Comprehensive General Liability Policies:Insurance Coverage for Environmental Cleanup", Wisconsin Lawyer, April,1993.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2]Norton Ros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Sweet & Maxwell Limited, Practical Law Companies,2008,19(6), p.76.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3]Rebecca M. Bratspies, "Splitting the Baby:Apportion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among Triggered Insurance Policie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aw Review,1999.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4]William E. O'Neil, "Miring Pollution Liability of Directors and Officers:Insurance Coverage", Revista Juridica Universidad Interamericana de Puerto Rico, August,1998.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5]William J. Bowman, Patrick F. Hofer, "The Fallacy of Personal Injury Liability Insurance Coverage for Environmental Claims", Virginia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 spring,1993. http://www.international westlaw.com.
    [6]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School, Torts,2d. Vol.2,1965.p.2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