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产品标准制定的消费者参与制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工业社会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的。标准化保证了工业生产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同时,它也是科研、生产和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产品是工业生产的终端,也是标准化的结果。标准化通过产品的出售、使用与消费连接起了科研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使用者;连接起了实验室、工厂、市场;连接起了技术与规则。可以说,标准化潜在地组织起了现代社会,并使之高效运行。标准化潜在地影响着个人的思考认知和日常生活。它是人类社会自身发明的伟大机制之一。
     因此,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标准化角度入手,我们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问题。近些年来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关系民生和政府形象的重要问题。产品质量层出不穷的问题有目共睹,关键是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制度问题。笔者分析发现,有部分产品质量事件的源头折射出的正是我国标准化制度之落后和缺陷。从此入手,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价值分析和规范分析等方法,主要探讨的是产品标准制定的消费者参与机制这一我国标准化制度转型中的一个小问题。本文除引言、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制定的意义。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的制定不是作者的凭空臆想,相反,引入消费者参与到产品标准的制定过程存在着经济、社会以及制度完善的必要性。首先,这有利于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转型。消费者直接参与产品标准的制定,直接把自己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反映给产品标准制定人员,保障了消费者需求信息的一手性,保障了信息的质量,避免了多层传递所带来的误差。产品标准制定过程中所收集的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制定出的产品标准的质量,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的销售状况。由此,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的制定能够使产品标准满足市场经济提出的新要求。其次,以陈旧的《标准化法》为基础所建立的我国标准化制度是一种消费者缺位的坡脚制度,应该完善,并最终实现宏观上科技、经济与法治的良性互动。再次,这有利于克服双重失灵,优化政府管制。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制定除了为产品标准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外,可以有效地加大交易成本,有制约管制机构与厂商之见的合谋行为,是管制博弈到达均衡的有效途径。最后,从国际上看,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化已经渐成趋势。各个国际组织、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通过立法明确消费者在产品标准化中的地位和权利。我国也应加快这一步伐。
     第二部分,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围绕本文论题,笔者认为消费者参与产品制定的法理基础主要在于以下方面。第一,这是消费者主权的要求与体现。消费者主权可以从法律上和经济上两个角度来解读。从法律上来看,主权意味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不受侵犯权威,那么消费者主权者是消费者在行使消费权利,进行消费相关活动时不受任何权力以及其他权利的侵犯。经济意义上的主权,回答是的经济生活中谁具有决定地位的问题,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看,消费者主权意味着消费具有决定生产的作用,离开了消费生产就将失去动力,成为无源之水。第二,近些年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也为本文提供了支撑。赋予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制定的权利,是在政治领域以及经济领域的贯彻民主协商理念的体现。民主协商的优势同产品标准的制定结合起来,将赋予产品标准合法性,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标准的认识,限制标准制定机构权力滥用以及在经营者、生产者同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和谐市场的形成。第三,正当程序理论。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制定是行政正当程序的应有之义。只有在产品标准制定过程中同时引入消费者和经营者两个利益集团的代表,才能保证标准行政部门在兼听的条件下实现中立;只有让消费者亲身参与到产品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才能够对标准化产生有利于消费者保护的实质影响;只有让消费者进入标准部门的权力运作过程,才能更好的对权力进行监督。第四,法律价值的诉求。毫无疑问,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的制定是秩序、正义和人权这些法律价值的直接体现。
     第三部分,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制定的制度缺失。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背后折射的是相关制度建设的缺失。这部分笔者分别从关乎本论题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法和标准化法方面分析了当前这一法制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制定的制度构建。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和核心。首先就是参与产品标准范围的界定。在众多种类的产品标准制定中,消费者不必一一涉足,而应有选择地参与一些与产品质量和自身健康密切的标准制定。这样既维护了权益,又降低了成本。其次是消费者参与产品标准制定的相关权利。最后是参与机制的设计。具体包括消费者参与的代表选任制度、标准立项申请制度、标准论证制度、标准公示制度、标准信息公开制度、标准监督制度、标准知识的教育制度、权利救济制度以及相关法制的完善等等。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is ba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andards. Standardization is the best guarantee that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ocial orde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bridge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use. Product is the resul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too. Standardization connect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ers, sellers and users; connects the laboratory, factories and market ;connects with the rules of the technical consumers by product for sale or use and consumption. Standardization potentially organized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Standardization potentially affects the individual's cognition and daily life. It is the great inven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human society.
     Therefore, in considering problems, from the formalized point, we'll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For exampl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consumer safety. 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has now become our relations wi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Quality problems have been happened. The key is the system problem which is behind phenomenon. My analysis found that part of the product quality event of the source of refraction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ion is out of china's backwardness and deficiencies. Since then, this article mainly to the product standards for consumer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 which is our Standardization system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small problem.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except an introduction and a conclusion.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meaning of consumer participating in making product standard. This is not a utopian thinking. On the contrary, the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economic, social and law. First, the system is goo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 standard. Consumer directly participates in making product standard and delivery the information on product quality to workers. This way can ensure consumer demand of information in one hand and information on the quality, avoid delivery of error. Product standard for the process of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o work out product standard of quality and enterprise to produce the product sales conditions. Therefore, Consumer participating in making product standards guarantees the product standards to meet market new demand. Next, the standardized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because it is based on backward law which do not include consumer. Again, this is good for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 control. This wa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product standard. It could increase transaction costs and limit control institutions and manufacturers of conspiring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game arrived in a balanced approach. Fourth, this way is suit to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s needs. Fifth, from the macroscopic, this is good for a positive interac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d the rule of law.“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Standards based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xperience result, it is also human intelligence a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s. However, making criteria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duce a sustained and effective role in modern societ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law as the technology standards specifica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Finally, from international, consumer participation making products standard is a trend. Var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US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passed legislation of a consumer making product standards and their rights.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onsumer making product standard. On this topic, I think the consumer product part in the legal basi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is is a demand of the consumer sovereignty. Consumer sovereignty can be explained on legal and economic. Legally, sovereignty means absolute sovereign of authority, consumers sovereignty means consumers in the exercise of consumer rights that must be protected. Economic sovereignty is the economic life who has decided to the problem. From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consumer sovereignty means production can decide consumption. Without consumption, production will be losing momentum. Second, in recent years the agreement of theory and democracy in providing support. Give consumers participation in product standards and formulate rights in the political field and the economic fiel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duct standard, product standard will be given legitimacy and raise the standards for product recogni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power abuse and standards setting the operator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good interactive system, facilitate the market. Third, the program. Consumers' participation in product standard setting is the proper procedure. Only standard in product for the process of consumers and operators of the two interests, to ensure the standard of the administration implement neutral ;only consumer product standard in the process, we can produce about standards for consumer protection of the affected ;only the consumers into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power to be better to monitor. Fourth, the demands of the legal value. No doubt, the participation in product standard are enacted, justice and human rights of the legal value of direct.
     The fourth part, the consumer participating in product standard in the system is missing.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back of the relevant systems development index are missing. In this part, I analyzed the legal problems about product law, consumer law and standardized law.
     The fifth part, the consumer participating in product standard in the system design. This part is the core. The first i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cope of definition. In many kinds of products, consumers do not have standard for all and should participate selectively in some of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their own health of the standards setting. To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reduce costs. Secondly, the consumer product standard in the relevant rights. Thirdly, participation in the design. Specific including consumers and appoint a system of representative participation and standard started application system, the standard treatment systems and standards within the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tandards for public supervision systems, the standard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system, the right relief system, etc. The last is on perfection of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s. This section is mainly from the relevant law, the analysis of the first, and then combines the topic made some good advice.
引文
1 Bryan Garner,Black’Law Dictionary,8th edition,Thomson West Group,2004,pp.1412—1413.
    
    2李春田主编:《标准化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3李春田,前注[1],第13页。
    
    4袁润成、纪朝凤、胡成亮:“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的关系”,《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3第12期,第28页。
    5王漪:“浅谈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企业标准化的改革”,《电子标准化质量》,2001第2期,第36页。
    6罗海林:“论产品标准制定的消费者参与机制——兼谈《标准化法》的修改”,《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48页。
    7孙晓娟:“产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当代农机》,2006年第5期,第97页。
    8我国家电业标准混乱,消费者一头雾水。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2008-10-02.干洗赔偿赔偿标准五花八门,消费者呼吁制定统一标准。西安新闻网[http://www.xawb.com/].2008-10-02.食品标准“不能内外有别”。广东省食品安全网[http://www.gdfs.gov.cn/].2008-10-05。
    9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75页。
    10罗海林,同前注[6],第48页。
    11罗海林,同前注[6],第48页。
    12李昌麒、应飞虎:“论经济法的独立性—基于对市场失灵最佳克服的视角”,《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第
    27页。转引自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8-40页。
    13李艳娥:“产品标准与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标准化》,2002第3期,第12-13页。
    14 [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转引自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1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2、5、6、13、15、18、19、20、21、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6、7、8、9、14、16、24、27、28、29、30条。
    16罗海林,前注[6],第49-50页。
    17任坤秀:“谈《标准化法》的修改”,《标准化研究》,2001年第2期,第30-31页。
    18 [美]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19周文玲:“产品标准制定的关键环节”,《中国防伪》,2002年10期,第54页。
    20 [美]史普博,前注[7],第47页。
    21刘大伟:“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中的消费者参与研究”,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5月,第2页。
    22冀铁军:“国际标准化组织及消费者政策委员会”,http://www.cca.org.cn/web/gjjl/newsShow.jsp?id=6890 ,2002-12-04。
    23陈恒庆:“世界各发达国家标准化制度及工作动向”,《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7年第1期,第54页。
    24杨安怀:“日本标准化制度的发展变化及给我们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5第1期,第19页。
    27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27页。
    28陈东琪、李茂生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
    29 [德]克努特·布林德:《标准经济学——理论、证据与政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30桂建嵩:“对《标准化法》修改的几点建议”,《中国标准化》,2005年第9期,第75页。
    31罗海林,前注[6],第49页。
    32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2期,第85页。
    33李君如:“协商民主:重要的民主形式”,《世界》,2006年第9期,第7页。
    34张献生、吴茜:“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第4期,第66页。
    35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第28页。
    36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何在?”,《学习时报》,第364期。
    37李强彬:“论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议程建构”,《求实》,2008年第1期,第74页。
    
    38周佑勇:“行政法的正当程序原则”,《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第115页。
    39同上注,第116页。
    40同上注,第117页。
    41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75页。
     42孙波:“《产品质量法》立法缺陷之补救”,《前沿》,2003年第11期,第98页。
    43史晓娟:“关于产品缺陷的思考——兼评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经济师》,2004年第10期,第63页。
    44张严方:“中国消费者保护立法的未来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1期,第93页。
     45罗海林,同前注[6],第48页。
    46刘大伟:“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中的消费者参与研究”,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5月,第14页。
    47“八成消费者渴望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http://news.qq.com/a/20070315/001623.htm,2007年03月15日09:48。
    48随着消费者运动的兴起,消费者组织参与公用事业价格听证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49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法规司编:《质量技术监督法律基础教材》,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
    5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法规司编,前注[39],第185页。
    5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法规司编,前注[39],第185页。
    52澳大利亚设有专门的小额消费仲裁,葡萄牙设有消费者争议仲裁中心。
    [1]李昌麒、许明月:《消费者保护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刘春田:《标准化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编译:《国外标准化法规选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年版。
    [4]刘梅森、何唯平:《食品安全管理与产品标准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王伟:《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法律教程》,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董保民:《信息经济学讲义》,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0]张建伟:《法律、经济学与国家治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1]张文显:《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戎素云:《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制度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莫吉武、杨长明、蒋余洁:《协商民主与有序参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韦森:《市场、法治与民主——一个经济学家的日常思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5]卓泽渊:《法的价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6]波斯纳:《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张立伟:《权利的功利化及其限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林建煌:《消费者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9]应飞虎:《信息、权利与交易安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李昌麒:《经济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1]李昌麒:《经济法理念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李艳娥:“产品标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标准化》,2003年第3期。
    [2]陈国珠:“产品标准制定及其作用”,《大众标准化》,2004年第4期。
    [3]单云娟:“法律眼中的产品标准”,《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7期。
    [4]袁润成、纪朝凤、胡成亮:“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的关系”,《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3年第12期。
    [5]陈其清:“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标准的作用”,《国防技术基础》,2006年第2期。
    [6]李旭:“值得反思的产品‘标准’”,《发明与创新》,2009年第5期。
    [7]王慧芝:“质量监督与产品标准的辩证关系”,《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年第1期。
    [8]刘春田:“重视制订好的产品标准”,《上海标准化》,2001年第1期。
    [9]丁杨:“中国消费者保护法的回顾与前瞻”,《理论月刊》,2009年第8期。
    [10]雷时奋:“从劣质奶粉事件谈相关产品标准”,《轻工标准与质量》,2005年第2期。
    [11]王漪:“浅谈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企业标准化的改革”,《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01年第2期。
    [12]卜炜玮、谢娜、朱宏亮:“试论我国建设标准体制的改革方向”,《建筑经济》,2006年第2期。
    [13]罗虹:“用公共行政理论看中国的标准体制”《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第12期。
    [14]金高云:“技术的标准的利益相关者及政府作用分析”,《企业经济》,2009年第2期。
    [15]甘峰:“‘生产者优先’与’消费者主权’——日美规制改革目的比较”,《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16]范省伟:“试论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主权保护”,《商业研究》,2005年第22期。
    [17]孙明贵、王滨:“消费者主权的经济含义与实现途径”,《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2期。
    [18]胡宁:“消费者主权实现的现实障碍及对策分析”,《理论探索》,2003年第2期。
    [19]卢瑾:“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与启示”,《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5期。
    [20]童庆平:“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研究若干观点辨析”,《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1]李强彬:“我国协商民主研究进展与展望”,《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22]乌骏:“‘经济民主’思想批判与重解”,吉林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23]陈军平、马英娟:“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期。
    [24]李向真:“如何制定合理的产品标准”,《企业标准化》,2006年第6期。
    [25]宇瑄:“如何制定适应市场的产品标准”,《世界标准信息》,2005年第4期。
    [26]郑昌儒:“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意识”,《消费经济》1996年第2期。
    [27]陈娟:“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山西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28]陈科灶、李健:“消费者参与企业共同治理机制初探”,《消费经济》2005年第6期。
    [29]王淑霞:“消费者知情权的存在基础与法律完善”,中国政法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30]张超:“论消费者的表达自由权”,烟台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31]陈乃新:“论产品质量法中的经济法精神”,《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2]李海涛:“论《产品质量法》与相关法的功能协调”,《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33]李正权:“关于完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3年第3期。
    [34]孙波:“产品质量法立法缺陷之补救”,《前沿》,2003年第11期。
    [35]何文全、郭琳佳:“消费者保护法立法精神之考察”,《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36]彭木胜:“国外消费者保护主要做法及启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37]陈法:“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以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地区为视角”,《社科纵横》,2008年第6期。
    [38]管斌:“论消费者权利的人权维度——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法商研究》,2008年第5期。
    [39]杨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理念与制度构建研究”,黑龙江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40]刘正操:“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功能整合及制度重构”,华东政法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41]方志荣:“俄罗斯标准化改革的启示”,《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7年第7期。
    [42]陈恒庆:“世界各发达国家标准化制度及工作动向”,《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7年第1期。
    [1] Ross E.Cheit, Setting safety standards: regulation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2] August Horvath, John Villafranco, Stephen Calkins,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developments,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