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石”:《点石斋画报》与1884-1898年间的设计问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点石斋”是1878年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于申报馆系统内成立的石印书局,旨在“点石成金,嘉惠后人”。《点石斋画报》则是美查1884年在“点石斋”创办发行的中国最早的石印画报,画报名称即来源于印书局名称“点石斋”。论文以“点石斋”的“点石”作为切入点,将“点石”作为基于大众的设计价值观,论述《点石斋画报》与1884-1898年间的设计问题。
     作为一种大众印刷文化,关于《点石斋画报》的形态设计研究应当以初刊本为研究对象。因此,论文研究对象是内容丰富、形式完整的《点石斋画报》初刊本。作为中国近代设计史的个案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将借鉴社会科学中“质的研究”、“扎根理论”以及物质文化研究方法,注重自下而上地收集分析原始资料,进行归纳研究。论文思路如下:
     首先,将上海——近代崛起的移民城市作为《点石斋画报》的表现对象与阅读群体,将大众传媒作为画报的技术与传播平台进行分析,并通过《点石斋画报》分析晚清上海人口的构成及其社会境遇,以此作为当时设计与生活所处的历史情境。其次,从文化与商业的整合的视点,论述在美查经营理念指导下《点石斋画报》初刊本从传统书籍向现代报刊转折、图文并茂的设计形态;并分析其与美查印刷图像策略、经营策略以及融印刷、出版、流通于一体的申报馆系统的关系。第三,通过《点石斋画报》的图与说考察晚清上海中西交汇的设计与生活。重点论述晚清上海都市服饰设计与消费的特点,公共空间陈设设计中消费与空间的关系,公共设施与交通工具设计及其所遭遇的社会问题,中西文化互渗对于近代日用器物的设计影响以及西方物质文化如何通过近代设计嵌入时人生活。最后,总结“点石”所体现的设计价值观:通过设计使大众的日常生活变得更美好;分析《点石斋画报》在中国近代设计史的历史定位以及美查的作为与贡献,并论述《点石斋画报》的设计影响。附录《点石斋画报》初刊各号内容统计表,系统梳理各号出版时间和增刊内容,还原图文所处的历史情境和初刊本的整体风貌,方便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DianShiZhai”is the lithography publishing house under the system of Shanghai newspaper office established by the British businessman Ernest Major with the purpose of“golden touch to benefit the later generations”. DianShiZhai Pictorial is the first Chinese lithography Pictorial created and published by Ernest Major. The name of the Pictorial comes from the name of the publishing house“DIanShiZhai”. With“DIanShi”as design value based on the masses, the paper used“DianShi”of“DianShiZhai”as point of penetration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anShiZhai Pictorial and design problem between 1884 to1898.
     As a sort of printing culture for the masses,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of the DianShiZhai Pictorial should be based on its early block-prinited edition so the paper is on the early block-prinited edition of DianShiZhai Pictorial with abundant content and complete form. As cas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design histor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paper would combine“qualitative research”and“grounded theory”from social science together with material cul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following is the paper’s train of thought:
     First, use Shanghai—the immmigrant city rised in the modern times as representive subject and audience of DianShiZhai Pictorial. Analyse mass media as the technique and popularizing platform of DianShiZhai Pictorial, through which to analys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Shanghai and its social condi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design and living situation at that time.
     Second, from the view poi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e and commerce,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early block-prinited edition of DianShiZhai Pictorial’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book to modern newspaper under Major’s management concept; besides, analyz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jor’s printing image strategy,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he Sheng newspaper office system which combined printing, publishing and circulating.
     Third, through the picture and words in DianShiZhai Pictorial to investigate the design and life of Shanghai,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West and East.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 of fashion design and consump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space in public furnishing design; public facility, transportation design and the social problems they confron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ve rea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 culture to modern design of daily goods and how West material culture entered into people’s life through modern design.
     In the end, to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 value of“DianShi”, that’s to make people’s life better through design. Analyze the position of DianShiZhai Pictorial in the modern Chinese design history and Major’s contribution.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sign of DianShiZhai Pictorial. In the appendix, there is a list of content of each issue of DianShiZhai Pictorial, where there is a systematic record of publishing date and the content of the supplement,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further and deep research.
引文
①[清]《申江胜景图》上卷,上海,点石斋,1884年版,第61页。
    ①黄逢甲:《申江胜景图·序》,《申江胜景图》卷上,点石斋石印,1884年,第2页。
    ②刘洁修编著:《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43-244页。所引禅宗语录见《祖堂集·一三·招庆和尚》、《景德传灯录·一八·杭州龙华寺真觉灵照大师》、《古尊宿语录把·汝州首山念和尚》、《宗镜录》等。
    ③贯休:《拟君子有所思二首(其二)》,《全唐诗》八二七,转引自刘洁修编著:《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第244页。
    ①蒲慕州主编:《生活与文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导言,第2-3页。
    ②柳冠中:《当代文化的新形式——工业设计》,《苹果集——设计文化论》,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③同上,第15页。
    ④同上,第16页。
    ⑤柳冠中:《事理学——创新设计思维方法》,杭间主编:《设计史研究: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⑥杭间:《中国的工艺史与设计史》,《设计史研究: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第61页。
     ①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②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1880年代至1930年代》,《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2页。
    ①[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2页。
    ①陈平原:《新闻与石印——〈点石斋画报〉之成立》,《开放时代》(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2000年第7期,第61页。
    ②点石斋启:《一号至三百号画报全部发兑》,《申报》,1892年6月13日。
    ①陈镐汶:《〈点石斋画报〉探疑》,《编辑学刊》,1994年第5期,第69页。
    ②上海棋盘街集成图书公司总发行所启:《点石斋画报大全出售预约广告》,《申报》,1910年8月1日,第一张第一版。
    ③郑为选编:《点石斋画报时事画选》,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前言。
     ①陈平原、夏晓虹编注:《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导论第27页。
    ①陈平原、夏晓虹编注:《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第28页。
    ②同上,第27页。
    ③陈平原:《仪态万方的〈点石斋画报〉》,《学术随感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页。原载《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9年10月19日。
    ④陈平原:《仪态万方的〈点石斋画报〉》,《学术随感录》,第341页。
    ⑤陈平原选编:《点石斋画报选》,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①黄勇编著:《回眸晚清:点石斋画报精选释评》,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年版,书前赘语,第2页。
    ①王尔敏:《中国近代知识普及化传播之图说形式——以〈点石斋画报〉为例》,《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90页。
    ①[澳]叶晓青:《〈点石斋画报〉中的上海平民文化》,汪晖、余国良编:《上海:城市、社会与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原载《二十一世纪》创刊号,1990年10月。
    ②YeXiaoqing, THE DIANSHIZHAI PICTORIAL: Shanghai Urban Life, 1884-1898,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3.
    ③[美]康无为:《画中有话:点石斋画报与大众文化形成之前的历史》,《读史偶得学术演讲三篇》,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版,第91页。
    ④同上,第98页。
    ⑤如《清末民初女性妆饰的变迁》(《史林》,1996年第3期)、《论清末上海都市女装的演变(1880-1910)》(游鉴明主编:《无声之声: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第2卷,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①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46页。
    ②陈占彪、陈占宏:《从“点石斋”看晚清上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25页。
    ③裴丹青:《〈点石斋画报〉和中国传媒的近代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30页。
    ④张春田:《图像上海与晚清都市媒体的表意实践——以〈点石斋画报〉(1884-1898)为中心》,《粤海风》2007年第1期,第67页。
    ⑤[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96页。
    ①李孝悌:《走向世界,还是拥抱乡野——观看〈点石斋画报〉的不同视野》,刘东编:《中国学术》总第十一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90页。
    ②李孝悌:《走向世界,还是拥抱乡野——观看〈点石斋画报〉的不同视野》,刘东编:《中国学术》总第十一辑,第292-293页。
    ③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1880年代至1930年代》,《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第325页。
    ④薛永年、蔡星仪主编:《中国美术史》清代卷(上),济南,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第336页。
    ①薛永年、蔡星仪主编:《中国美术史》清代卷(上),第340页。
    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392页。
    ③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④同上,第98页。
    ⑤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4页。
    ⑥李超:《中国油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⑦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页。
    ①薛永年、蔡星仪主编:《中国美术史·清代卷(上)》,第338页。
    ②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第97页。
    ③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第19、24页。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第384页。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第236页。
    ④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第98页。
    ⑤刘赦:《图象与新知:〈点石斋画报〉与美术大众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第4期,第17页。
    ⑥郑星球:《〈点石斋画报〉图式流传与衍化》,《美术学报》,2006年第3期,第36页。
    ①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63-64页。
    ②郭恩慈、苏珏编著:《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135页。
    ③同上,第169页。
    ①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第24页。
    ①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423页。
    ②同上,第138页。
    ③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2页。
    ④同上,第17页。
    ①茅伯科、邹逸麟:《上海港:从青龙镇到外高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②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10页。
    ③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①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44页。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16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30页。
    ②同上,第23-28页。
    ③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45页。
    ④[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389页。
    ⑤[美]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140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32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68页。
    ①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9页。
    ②蒯世勋编著:《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8页。
    ③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138页。
    ④汤志钧主编:《近代上海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4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66页。
    ②同上,第59页。
    ①金桂绘:《逞凶可恶》,《点石斋画报》第10号(甲十),1884年8月5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87页。
    ②吴友如绘:《曲在西人》,《点石斋画报》第61号(己一),1885年12月2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第217页。
    ③田子琳绘:《朝纲不振》,《点石斋画报》第25号(丙一),1885年1月1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221页。
    ④吴友如绘:《履新盛仪》,《点石斋画报》第55号(戊七),1885年10月2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第169页。
    ①明甫绘:《赛灯盛会一》,《点石斋画报》第356号(木八),1893年12月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册第280页。
    ②朱儒贤绘:《裙钗大会》,《点石斋画报》第509号(利五),1898年2月。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五册第43页。
    ③[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7页。
    ④同上,第613页。
    ⑤吴友如绘:《矜全废疾》,《点石斋画报》第181号(巳一),1889年3月17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2页。
    ⑥吴友如绘:《教士受诳》,《点石斋画报》第17号(乙六),1884年10月1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151页。
    ⑦蟾香绘:《痌瘝在抱》,《点石斋画报》第378号(御六),1894年7月8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二册第47页。
    ①周幕乔绘:《诚求保赤》,《点石斋画报》第25号(丙一),1885年1月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220页。
    ②金桂绘:《吞烟遇救》,《点石斋画报》第34号(丙十),1885年4月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299页。
    ③艮心绘:《西国扁卢》,《点石斋画报》第215号(未十一),1890年2月15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311页。
    ④吴友如绘:《钱庄被盗》,《点石斋画报》第56号(戊八),1885年11月2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第178页。
    ⑤金桂绘:《西捕不法》,《点石斋画报》第229号(酉一),1890年7月2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七册第116页。
    ⑥何元俊绘:《西人恤囚》,《点石斋画报》第523号(贞七),1898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五册第164页。
    ①吴友如绘:《力攻北宁》、《轻入重地》,《点石斋画报》第1号(甲一),1884年5月8日。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1、2页。
    ②李焕垚绘:《日人送葬》,《点石斋画报》第13号(乙一),1884年9月5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110页。
    ③周慕桥绘:《入土为安》,《点石斋画报》第18号(乙六),1884年10月24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158页。周慕桥亦曾署名“周慕乔”。
    ④明甫绘:《追颂前勋》,《点石斋画报》第449号(行五),1896年4月28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三册第146页。
    ⑤张志瀛绘:《血溅罗襦》,《点石斋画报》第60号(戊十二),1885年12月1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第213页。
    ⑥吴友如绘:《不受羁勒》,《点石斋画报》第60号(戊十二),1885年12月1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第216页。
    ⑦周慕桥绘:《围擒水手》,《点石斋画报》第67号(己七),1886年2月19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第282页。
    ①王垂芳主编:《洋商史——上海:1843~1956》,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2页。
    ③汤志钧主编:《近代上海大事记》,第180页。
    ④王垂芳主编:《洋商史——上海:1843~1956》,第10页。
    ⑤张志瀛绘:《琵琶雅集》,《点石斋画报》第230号(酉二),1890年7月12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七册第121页。
    ⑥田子琳绘:《会操存真》,《点石斋画报》第99号(壬三),1886年12月30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三册第236页。析中国移民,对外国移民的论述很少。
    ①于明绘:《西乐迎神》,《点石斋画报》第93号(辛九),1886年11月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三册第184页。
    ②符节绘:《赛灯盛会六》,《点石斋画报》第356号(木八),1893年12月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册第285页。
    ③蟾香绘:《蛇入船孔》,《点石斋画报》第458号(忠二),1896年9月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三册第233页。
    ④张志瀛绘:《姑嫂成亲》,《点石斋画报》第390号(射六),1894年11月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一册第267页。
    ⑤符节绘:《飞秽泄忿》,《点石斋画报》第198号(午六),1889年8月3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一册第267页。
    ⑥慕乔绘:《捉贼贾祸》,《点石斋画报》第522号(贞六),1898年6月。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一册第267页。
    ①蟾香绘:《烟醉》,《点石斋画报》第212号(未八),1890年1月16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285页。
    ②何元俊绘:《杀子下酒》,《点石斋画报》第493号(亨一),1897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四册第223页。
    ③明甫绘:《果报昭然》,《点石斋画报》第455号(行十二),1896年8月5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三册第206页。
    ④艮心绘:《一误再误》,《点石斋画报》第506号(利二),1898年1月。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五册第17页。
    ⑤符节绘:《翁婿皆非》,《点石斋画报》第202号(午十),1889年10月10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94页。
    ⑥[清]王韬:《瀛壖杂志》,上?偶霭嫔纾?989年版,第8页。
    ⑦明甫绘:《目不识丁》,《点石斋画报》第503号(亨十一),1897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四册第313页。
    ⑧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07页。
    ①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881页。
    ②周慕乔绘:《戏妻服礼》,《点石斋画报》第513号(利九),1898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五册第81页。
    ③符节绘:《人堕烟囱》,《点石斋画报》第482号(元二),1897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四册第124页。
    ④明甫绘:《三生有幸》,《点石斋画报》第483号(元三),1897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四册第132页。
    ⑤何元俊绘:《浮家泛宅》,《点石斋画报》第377号(御五),1894年6月29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二册第44页。
    ⑥明甫绘:《喜从天降》,《点石斋画报》第435号(文三),1896年1月20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三册第26页。
    ⑦符节绘:《天从人愿》,《点石斋画报》第462号(忠六),1896年10月12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三册第269页。
    ⑧符节绘:《恩深挟纩》,《点石斋画报》第216号(未十二),1890年2月24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315页。
    ⑨符节绘:《巡捕戴枷》,《点石斋画报》第145号(寅一),1888年3月29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五册第1页。
    ⑩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商务出版社,1933年版,第143-144页。
    ①符艮心绘:《不忍出母》,《点石斋画报》第86号(辛二),1886年8月25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三册第124页。
    ②金桂绘:《奸捉奸》,《点石斋画报》第201号(午九),1889年9月30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83页。
    ③田子琳绘:《凌虐拐孩》,《点石斋画报》第92号(辛八),1886年10月2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三册第172页。
    ④艮心绘:《淫棍无法》,《点石斋画报》第193号(午一),1889年7月14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15页。
    ⑤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12页。
    ⑥田英绘:《有利被盗》,《点石斋画报》第95号(辛十一),1886年11月2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三册第202页。
    ⑦张志瀛绘:《二人同桌》,《点石斋画报》第212号(未八),1890年1月16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282页。
    ⑧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①唐振常主编:《上海史》,第242页。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282页。
    ③同上,第319页。
    ④同上,第320页。
    ①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第47页。
    ②同上,第49页。
    ③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323页。
    ④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第51页。
    ⑤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10-811页。
    ①徐雪筠等编译:《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327页。
    ③云林绘:《骨肉奇逢》,《点石斋画报》第499号(亨七),1897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四册第278页。
    ④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377页。
    ①吴友如绘:《庸行可嘉》,《点石斋画报》第209号(未四),1889年12月18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241页。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378页。
    ③同上,第387页。
    ①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①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13页。
    ②郑逸梅:《最早的铅印出版机构——墨海书馆》,《书报话旧》,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①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34-35页。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熊月之、张敏:《晚清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121页。
    
    ①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18页。
    ②同上,第42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熊月之、张敏:《晚清文化》,第90页。
    ②[清]王韬:《瀛壖杂志》,第119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熊月之、张敏:《晚清文化》,第91页。
    ②同上,第90页。
    ③韩琦、王扬宗:《石印术的传入与兴衰》,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三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94页。
    ④同上,第398页,
    ①韩琦、王扬宗:《石印术的传入与兴衰》,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三卷》,第395-397页。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熊月之、张敏:《晚清文化》,第92页。
    ①民国《上海县志》卷十七,“游寓·徐润传”。转引自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熊月之、张敏:《晚清文化》,第92页。
    ②唐振常主编:《上海史》,第282页。
    ③[清]黄式权:《淞南梦影录》,第118页。
    ④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熊月之、张敏:《晚清文化》,第93页。
    ⑤韩琦、王扬宗:《石印术的传入与兴衰》,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三卷》,第399页。张秀民的《中国印刷史》统计的晚清上海石印书局为56家,在这之外韩琦、王扬宗还列举了32家。实际可能不只此数。此外,当时申报馆、美化书馆、江南制造局、图书集成印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亦曾石印图书。
    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50-51页。
    ②同上,第46页。
    ③同上,第31页。
    ①《申报》1887年3月26日,刊出换报纸纸张的启事:“因受大雪影响,玉山等产纸地带车马难行,本馆所需之连赛纸,无法购得,现改用毛太纸印刷。”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392-393页。
    ③同上,第6-7页。
    ④[清]王韬:《瀛壖杂志》,第119页。
    ⑤[清]孙次公:《洋泾浜杂诗》,[清]王韬:《瀛壖杂志》,第119页。
    ①[清]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
    ②[清]朱文炳:《海上光复竹枝词》,顾柄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240页。
    ③[清]辰桥:《申江百咏》,顾柄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第82页。
    ①[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7-8页。
    ②同上,第7页。
    ①中国报学先驱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首次于1928年出版,这可能是第一次提到美查经商失败改营报业说。此后,他的《中国报学史》多次再版重印,影响很大,中国学术界普遍采用这一说法。徐载平、徐瑞芳的《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亦持“美查经商失败改营报业”的观点,参见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
    ②从1870年6月1日到1871年5月4日,美查运送的130包货物较之大商人是微不足道的,后者轻易地就运送十倍于此的货物;美查的茶叶运输在当时属于中等规模,洋商最大的运货量是他的15倍,甚至他兄弟在汉口商行在此年度的的运货量也是他的5倍。参见[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8页。
    ③[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8页。
    ④同上,第9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熊月之、张敏:《晚清文化》,第40页。
    ②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第3页。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58页。该合约为手写书,一式四份,影印件载《申报馆内通讯》第一卷第十期,1946年版。
    ③同上,第3页。
    ④《本馆条例》,《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号第一版。
    ⑤《本馆告白》,《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号第一版。
     ①《本报之销路》,《申报》1877年2月10日。
    ①《本馆条例》,《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号第一版。其中,谠论指正直的言论。
    ②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59页。“报头”之称见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报首首论”、“首论”散见于早期《申报》。
    ③《申报》1875年7月7日,第一版。
    ④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第87页。
     ①《本馆条例》,《申报》1872年4月30日,第一版。
    ①《成衣机出售》,《申报》壬申年(1872年)十一月十四日,图文广告。徐载平、徐瑞芳的《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称《申报》1873年5月28日首次出现广告画——药水广告,存在史料错误。
    ②王儒年:《欲望的想像: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
    ③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60-61页。
    ①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61-62页。
    
    
    ①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第334页。
    ②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68页。
     ①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69页。
    ①《本馆告白》,《申报》,1876年6月7日。
    ②《洋画发售外埠》,《申报》,1876年6月22日。
    ③[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25页。
    ①《申报》广告,1876年8月17日,第1页。
    ②[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25页。
    ③《火轮车》,《申江胜景图》卷下,点石斋石印,1884年,第45页。
    ④[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26页。
    ①《申报》广告,1876年9月9日。
    ②[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26页。
    ③《申报》广告,1876年9月20日。
    ④《申报》广告,1876年10月28日。
    ⑤[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26-27页。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石印再版的这幅地图。
    ①斯宾士(Donald Spence):1877年1月15日-6月30日的情况报告,英国公共档案馆,FO228/593,第2页。转引自[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17页。
    ②张红星:《消失的制图者:十九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美查在上海的画刊》,转引自[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17页。张红星在上海图书馆所藏的唯一一套《寰瀛画报》失踪前见过它们。
    ③《中国的报纸》,《北华捷报》,1875年8月28日,第369页。转引自[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19页。
    ④葛伯熙:《〈寰瀛画报〉考》,《新闻研究资料》,1988年,总第41期,第185页。
    ①葛伯熙:《〈寰瀛画报〉考》,《新闻研究资料》,1988年,总第41期,第185页。
    
    
    ①《寰瀛画报第三卷印齐出售》,《申报》,1878年3月1日。
    ②《寰瀛画报发兑售》,《申报》,1879年4月18日。
    ③《画报出售》,《申报》,1879年5月23日。
    ①《楹联出售》,《申报》,1878年12月30日。这是点石斋的第一则广告,表明其于1878年底成立。中国学术界对于点石斋成立时间的说法比较混乱,连徐载平、徐瑞芳的《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也错将成立时间记为1879年8月18日(第347页)。瓦格纳没有发现这则广告,因此误将点石斋出售产品的时间定为1879年早间(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27页)。
    ②[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29页。
    ③郑逸梅:《点石斋石印书局和吴友如其人》,《书报话旧》,第84-85页。
    ④《捷报》,1889年5月25日,第42卷第633页。转引自梁长洲:《近代各处印刷业情况》,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三卷》,第406页。
    ⑤《点石斋申昌书室广告五件》,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三卷》,第213页。
    ⑥[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10页。瓦格纳将图画数量错记为64幅,且没有指出《燧昌自来火局》与美查有关。
    
    
    ①陈平原:《新闻与石印——〈点石斋画报〉之成立》,《开放时代》,2000年第7期,第61页。
    ②美查:《点石斋画报》发刊词,《点石斋画报》第1号,1884年5月8日,第1-2页。
    ①美查:《点石斋画报》发刊词,《点石斋画报》第1号,1884年5月8日,第1页。
    ②同上,第2页。
    ③《奉送越南地图》,《申报》,1884年2月10日。
    ①美查:《点石斋画报》发刊词,《点石斋画报》第1号,1884年5月8日,第2页。
    ②陈平原:《导读: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点石斋画报选》,第23页。
    ③申报馆主人:《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5月8日。
    ④陈平原:《导读: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点石斋画报选》,第57页。
    ①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第238页。
    ②见所见斋:《阅画报书后》,《申报》,1884年6月19日。
    ③《点石斋画报》创刊号有8幅图,2幅关于中法战争:《力攻北宁》、《轻入重地》,3幅介绍新知发明:《水底行船》、《新样气球》、《演放水雷》,3幅社会新闻:《观火罹灾》、《风流龟鉴》、《刲肝疗父》。
    ①陈平原:《新闻与石印——〈点石斋画报〉之成立》,《开放时代》,2000年第7期,第63页。
    ②《点石斋画报》的初刊本封面印有发行时间,但后世收藏时往往抽掉封面合订成册,故其终刊的具体时间中国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据德国学者瓦格纳的发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收藏有第463号至528号的初刊本,其终刊时间为1898年8月16日。详见[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54页。
    ③[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19页。
    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第22页。
    ⑤[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30页。
    ①美查:《点石斋画报》发刊词,《点石斋画报》第1号,1884年5月8日,第2页。
    ②[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55页。
    
    ①《点石斋画报》第一号,1884年5月8日,扉页背面。
    ②申报馆主启:《第十二号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8月26日。
    ①点石斋主人启:《请各处名手专画新闻启》,《申报》,1884年6月4日。
    ②[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第60-61页。
    ③金桂绘:《忍心杀子》,《点石斋画报》第9号,1884年7月17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84页。
    ④金蟾香绘:《乃见狂且》,《点石斋画报》第15号,1884年9月2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126页。
    ①田子琳绘:《日之方中》,《点石斋画报》第22号,1884年12月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189页。
    ②根据《点石斋画报》在《申报》上刊登出售广告,第311号至第354号中有16期画报刊登了广告,具体如下311、312、320、321、322、323、324、325、343、344、346、347、348、349、350、354,其发行时间及对应的集目可参见附录A。
    ③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第77页。
    
    ①点石斋主人:《画报招登告白启》,《点石斋画报》第85号,1886年8月15日。
    ②点石斋主人:《画报后幅招登告白》,《申报》,1886年8月2日。
    ①点石斋主人:《八十五号画报出售》,《申报》1886年8月15日。
    
    ①申报馆主人:《第七号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7月6日。
    ②瓦格纳在《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中错误地称、《点石斋丛钞》是《点石斋画报》连载的最后一部书(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81页)。
    ①据瓦格纳研究,蔼园主人很可能是为《点石斋画报》绘制古画摹本的镇江海宁画家徐家礼,号蔼园,字美若。
    ②点石斋:《二百五十二号画报告白》,《申报》,1891年2月14日。
     ①申报馆主人:《分送画谱预启》,《申报》,1885年2月20日。
     ①申报馆主人:《三十二号画报出售》,《申报》,1885年3月13日。
    ①申报馆主人:《第三十号画报出售》,《申报》,1885年2月20日。
    ②申报馆主人:《第六十六号画报出售》,《申报》,1886年2月9日。
    ③[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76页。
    ④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第70页。
    ①陈镐汶:《〈点石斋画报〉探疑》,《编辑学刊》,1994年第5期,第70页。
    ②美查:《发刊词》,《点石斋画报》第1号,1884年5月8日,第2页。
    ③关于《点石斋画报》的售价,国内学界有一些误解,有的错误地认为画报随《申报》附送,《申报》订户可以免费获得画报;有的误将洋5分的售价记为5文(例如熊月之、张敏的《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第80页)。其实,两者差别甚大,5分相当于77文,是5文近40倍的价钱。
    ④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248-249页。
    ①鲁迅:《鲁迅在社会科学研究会的讲演》,1931年8月12日,《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84页。
    ②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第248-249页。
    ③王尔敏:《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第342-343页。
    ④参见王尔敏:《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第356-358页。其对“董福详平回告成”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六十年庆典”的统计似有错误,已把原来的5幅均更正为4幅。
    ⑤参见张奇明主编,吴友如等绘:《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1册第268-277页。有标题和尊闻阁主人写的后记。
    ⑥同上,第2册第226-230页。有标题。
    ⑦同上,第5册第41-48页。有标题。
    ⑧同上,第5册第159-168页。
    ⑨同上,第9册第316-318页。
    ①张奇明主编,吴友如等绘:《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2册第262-277页。
    ②同上,第4册第91-99页。
    ③同上,第10册第280-288页。
    ④同上,第13册第38-40页、第56页。
    ⑤同上,第14册第172-175页。
    ⑥申报馆主预启:《三十一号画报出售》,《申报》1885年2月24日。
    ①李孝悌:《走向世界,还是拥抱乡野——观看〈点石斋画报〉的不同视野》,刘东编:《中国学术》总第十一辑,第290页。
    ②[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62页。
    ③同上,第62页。
    ④[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63页。
    ①申报馆主:《第六号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6月26日。
    ②朱晓田:《晚清大众传媒的社会导向——以〈点石斋画报〉中“祥异事件”为对象的分析》,《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年版,第140页。
    ①1889年以前,《申报》上的画报出售广告多以“申报馆主”或“点石斋主人”发布;1889年美查回国后,则多以“点石斋”的名义刊登。
    ②申报馆主:《第六号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6月26日。
    ③申报馆主:《第七号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7月6日。
    ④[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82页。
    ⑤王韬:《淞隐漫录·序》,《点石斋画报》第6号,1884年6月26日。
    ①点石斋:《出售二百六十一号画报告白》,《申报》1891年5月14日。
    ②[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79页。
    ①陈平原:《新闻与石印——〈点石斋画报〉之成立》,《开放时代》,2000年第7期,第65页。
    ②蟾香绘:《点石斋分局告白》,《点石斋画报》第190号,1889年6月14日。
    
    ①点石斋主人:《请各处名手专画新闻启》,《申报》,1884年6月4日。
    ②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
    ①王尔敏:《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第387页。
    ②[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第62页。
    
    ①点石斋主人:《代登画报告白启》,《点石斋画报》第4号,1884年6月7日。
    ②申报馆主:《第四号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6月7日。
    ①熊月之:《〈点石斋画报〉案与苏报案》,《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5期,第72页。
    ②(德)瓦格纳:《申报的危机:1878-1879年申报与郭嵩焘之间的冲突和国际环境》,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转引自熊月之:《〈点石斋画报〉案与苏报案》,《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5期,第72页。
    ③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7页。
    ①《美查有限公司》,《申报》,1889年8月29日。
    ②陈镐汶:《〈点石斋画报〉探疑》,《编辑学刊》,1994年第5期,第66页。
    ③熊月之:《〈点石斋画报〉案与苏报案》,《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5期,第72页。
    ④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7页。
    ①申报馆主:《第六号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6月26日。
    ②[清]袁祖志:《沪游杂记·袁序》,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③[清]葛元煦:《沪游杂记》,第79页。
    ④卞向阳:《论晚清上海服饰时尚》,《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5期,第27页。
    ①罗苏文:《论清末上海都市女装的演变(1880-1910)》,游鉴明主编:《无声之声: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第2卷,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115页。
    ②《邑尊据禀严禁妇女入馆看戏启示》,《申报》1874年1月7日。
    
    ①《妇女看戏竹枝词》,顾柄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第387页。
    ②点石斋:《五月廿六日出售第一百九十一号画报》,《申报》1889年6月24日。
    ③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490页。
    ①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57页。
    ①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料选辑》第1辑下,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231页。
    ②李必彰编译:《上海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1854—1898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上海社会科学院,1993年版,第938页。
    ③罗苏文:《论清末上海都市女装的演变(1880-1910)》,游鉴明主编:《无声之声: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第2卷,第123页。
    ④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492页。
    ⑤艮心绘:《花样一新》,《点石斋画报》第147号,寅三,1888年4月17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五册第20页。
    ①张志瀛绘:《不甘雌伏》,《点石斋画报》第206号,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229页。
    ②《申报》,1872年9月18日。
    ③松江养廉馆:《上海茶园竹枝词》,顾柄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第23页。
    ④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501页。
    ②符节绘:《翁婿皆非》,《点石斋画报》第202号,午十。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94页。
    ③顾柄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第159页。
    
    ①顾柄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第168页。
    ②刘善龄:《西洋风——西洋发明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174页。
    
    ①《汇司洋行告白》,新式脚踏缝衣机器广告图文,《申报》1892年8月1日。
    ②《汇司洋行专理代售信生厂顶高缝衣机器价极公道》,广告图文,《申报》1893年6月22日。
    ③《信生缝衣机器出售》,广告图文,《申报》1893年9月8日。
    ④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第92页。
    ①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第98页。
    ②田子林绘:《得窥全豹》,《点石斋画报》第29号,1885年2月11日。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254页。
     ①吴友如绘:《第一楼灾》,《点石斋画报》第68号(己七),1886年2月19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二册第288页。
    ①《四马路富贵酒楼谨启》,《申报》,1890年8月16日。
    ①《哈蓦司敦马戏》,马戏系列图文广告,《申报》,1892年5月1日。
    ②《西国新戏开演》,广告图文,《申报》,1894年12月30日。
    
    ①《快游飞龙岛》,图文广告,《申报》,1890年7月22日。
    ②王树村编著:《中国店铺招幌》,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③同上,第12页。
    ①王树村编著:《中国店铺招幌》,第19页。
    ①王树村编著:《中国店铺招幌》,第99页。
    
    ①上海公用事业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41页。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51页。
    ①刘善龄:《西洋风——西洋发明在中国》,第19页。
    ②同上,第19页。
    ③陈伯熙编:《老上海》(11-18),上海泰东图书馆1924年版,第156页。转引自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57页。
    ①Lanning&Couling, The History of Shanghai, pp.449-450.转引自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54页。
    ②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54页。
    ③金桂绘:《客从何来》,《点石斋画报》第202号,1889年10月10日。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92页。
    ①上海公用事业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45-246页。
    ②《愚园》广告,《申报》1895年7月28日。
    ③刘善龄:《西洋风——西洋发明在中国》,第22-23页。
    ④张久英:《老自行车》,沈阳,万卷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⑤《上海行车说》,《申报》,1876年2月17日。
    ①符节绘:《跑车角艺》,《点石斋画报》第192号,1889年7月3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06页。
    ②刘善龄:《西洋风——西洋发明在中国》,第25页。
    ①朱儒贤绘:《赛脚踏车》,《点石斋画报》第488号,1897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四册第175页。
    ②《脚踏车必将盛行》,《申报》1898年4月1日。
    ③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25页。
    ①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49页。
    ②同上,第128-129页。
    ①金桂绘:《客从何来》,《点石斋画报》第202号,1889年10月10日。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92页。
    ②张志瀛绘:《同占灭顶》,《点石斋画报》第202号,1889年10月10日。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93页。
    
    ①吴友如:《英界黄浦滩》,《申江胜景图》卷上第56页。
    ②[清]王韬:《瀛壖杂志》,第124-125页。
    ③鸳胡隐名氏:《洋场竹枝词》,《申报》,1872年7月12日。
    ④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第146页。
    ⑤《申报》1896年7月14日。
    ①陈占彪、陈占宏:《从“点石斋”看晚清上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25页。
    ①[清]李默庵:《申江杂咏》,顾柄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第75页。
    ②明甫绘:《巨钟新制》,《点石斋画报》第348号,1893年9月15日。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册第209页。
    ③田子琳绘:《日之方中》,《点石斋画报》第22号,1884年12月3日。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一册第189页。
    ①《新到奇样时辰表》图文广告,《申报》1890年12月15日。
    ①陈占彪、陈占宏:《从“点石斋”看晚清上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25页。
    ①张伟:《沪渎旧影》,第25页。
    ②[美]曾佩琳:《完美图像——晚清小说中的摄影、欲望与都市现代性》,李孝悌编:《中国的城市生活》,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402页。
    ③张伟:《沪渎旧影》,第31页。
    ④海上逐臭夫:《沪北竹枝词》,《申报》1872年5月18日。
    ⑤[清]李默庵:《申江杂咏》,顾柄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第76页。
    ①[美]曾佩琳:《完美图像——晚清小说中的摄影、欲望与都市现代性》,李孝悌编:《中国的城市生活》,第403页。
    ②吴猷绘:《奇形毕露》,《点石斋画报》第35号,1885年4月11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1册第37页。
    ③符节绘:《汉口租界英领事署悬灯图》,《点石斋画报》第119号,1887年7月16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四册第99页。
    ①明甫绘:《评花韵事》,《点石斋画报》第526号(贞十),1898年。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十五册第191页。
    ②艮心绘:《阔贼有妻》,《点石斋画报》第197号,1889年8月22日。另见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六册第149页。
     ①唐振常:《市民意识与上海社会》,香港,《二十一世纪》,1992年6月,第12页。
    
    
    ①申报馆主:《第六号画报出售》,《申报》,1884年6月26日。
    ②同上。
    ①陈平原:《导读: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陈平原选编:《点石斋画报选》,第66页。
    ②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2页。
    ③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第112页。
    ④同上,第113页,
    ①阿英:《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阿英美术论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76页。
    ②同上,第77页。
    ③如中国报学先驱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版),仅寥寥数字论及《点石斋画报》。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新闻、报刊历史著作对于《点石斋画报》的介绍仍甚为简略,如梁家禄、赵玉明等合著的《中国新闻史》仅于年表提及一行半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21页),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著的《简明中国新闻史》仅两行半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则用一页半的篇幅对《点石斋画报》进行介绍并批评(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4-55页)。1986年,彭永祥的《中国近代画报简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近代画报的发展。
    ④徐悲鸿:《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奔腾尺幅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⑤郑振铎:《〈中国古代绘画选集〉序言》,《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185页。
    ⑥郑振铎:《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发展》,《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第193页。
    
    
    ①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第316页。
    ②同上,第325页。原载《申报掌故谈》,《申报馆内通讯》一卷十期。
    ③《本馆启事》,《申报》,1876年3月30日。
    
    
    ①陈平原:《导读: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陈平原选编:《点石斋画报选》,第4页。
    ②俞月亭:《光绪年间的〈飞影阁画报〉》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二卷》,第228页。
    ①俞月亭:《光绪年间的〈飞影阁画报〉》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二卷》,第229页。
    ②同上,第232页。
    ③上海棋盘街集成图书公司总发行所启:《点石斋画报大全出售预约广告》,《申报》,1910年8月1日,第一张第一版。
    
    
    ①郑逸梅:《书报话旧》,第193、244页。
    ②点石斋主人:《画报招登告白启》,《点石斋画报》第85号,1886年8月15日。
    ③点石斋主人:《画报后幅招登告白》,《申报》1886年8月2日。
    ①鲁迅:《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84页。鲁迅在社会科学研究会的讲演,1931年8月12日。
    阿英:《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阿英美术论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卞向阳:《论晚清上海服饰时尚》,《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5期,第27页。
    陈镐汶:《〈点石斋画报〉探疑》,《编辑学刊》,1994年第5期。
    陈平原选编:《点石斋画报选》,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陈平原:《新闻与石印——〈点石斋画报〉之成立》,《开放时代》,2000年第7期。
    陈平原:《学术随感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平原、夏晓虹编注:《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占彪、陈占宏:《从“点石斋”看晚清上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清]《点石斋画报》,上海,点石斋,晚清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点石斋画报》,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版。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葛伯熙:《〈寰瀛画报〉考》,《新闻研究资料》,1988年,总第41期。
    [清]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版。
    顾柄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
    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郭恩慈、苏珏编著:《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版。
    杭间主编:《设计史研究: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清]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黄勇编著:《回眸晚清:点石斋画报精选释评》,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年版。
    [美]康无为:《画中有话:点石斋画报与大众文化形成之前的历史》,《读史偶得学术演讲三篇》,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版。
    
    蒯世勋编著:《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李必彰编译:《上海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1854—1898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上海社会科学院,1993年版。
    李超:《中国油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李孝悌:《走向世界,还是拥抱乡野——观看〈点石斋画报〉的不同视野》,《中国学术》,2002年第3期。
    李孝悌编:《中国的城市生活》,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李孝悌:《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柳冠中:《苹果集——设计文化论》,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刘洁修编著:《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刘赦:《图象与新知:〈点石斋画报〉与美术大众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第4期。
    刘善龄:《西洋风——西洋发明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罗苏文:《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德]鲁道夫·G·瓦格纳:《进入全球想象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鲁迅:《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0——一九四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版。
    [美]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茅伯科、邹逸麟:《上海港:从青龙镇到外高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美]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定性研究(第3卷):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年版。
    裴丹青:《〈点石斋画报〉和中国传媒的近代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蒲慕州主编:《生活与文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上海公用事业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中心:《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
    《申报》影印本(1872-1949),上海书店,1983年版。
    [清]《申江胜景图》,上海,点石斋,1884年。
    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汤志钧主编:《近代上海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唐振常:《市民意识与上海社会》,香港,《二十一世纪》,1992年6月。
    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19世纪中国绘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垂芳主编:《洋商史——上海:1843~1956》,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王尔敏:《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汪晖、余国良编:《上海:城市、社会与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王儒年:《欲望的想像: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王树村编著:《中国店铺招幌》,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年版。
    [清]王韬:《瀛壖杂志》,上?偶霭嫔纾?989年版。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清]吴友如绘:《吴友如画宝》,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
    熊月之:《〈点石斋画报〉案与苏报案》,《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5期。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周武、吴桂龙:《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熊月之、张敏:《晚清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薛永年、蔡星仪主编:《中国美术史》清代卷,济南,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
    徐悲鸿:《奔腾尺幅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徐雪筠等编译:《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
    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商务出版社,1933年版。
    YeXiaoqing, THE DIANSHIZHAI PICTORIAL: Shanghai Urban Life, 1884-1898,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3.
    
    游鉴明主编:《无声之声: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
    张春田:《图像上海与晚清都市媒体的表意实践——以〈点石斋画报〉(1884-1898)为中心》,《粤海风》2007年第1期。
    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上海,群联出版社,1954年版。
    张久英:《老自行车》,沈阳,万卷出版社,2007年版。
    张奇明主编:《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版。
    张伟:《沪渎旧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张燕风:《老月份牌广告画》,台北,英文汉声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郑为选编:《点石斋画报时事画选》,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
    郑星球:《〈点石斋画报〉图式流传与衍化》,《美术学报》,2006年第3期。郑逸梅:《书报话旧》,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郑振铎:《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朱晓田:《晚清大众传媒的社会导向——以〈点石斋画报〉中“祥异事件”为对象的分析》,《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