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来来往往的风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都市民俗是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国兴起的民俗学界的所关注的一个新视点。从此,民俗学开始关注当代人的生活。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生活发展迅速,但是与此相关的文学研究却不多。
     新时期,以方方、池莉、彭建新、吕运斌和何祚欢等为代表的湖北当代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十分强劲的态势,引起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多是单一地从地域文化的角度予以探讨,而忽略了小说所反映的都市生活本身及其相关的文化内涵。
     本文的研究是以武汉作家创作的关于武汉的小说(即“汉味小说”)为对象,综合运用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理论,探讨“汉味小说”的民俗特征、都市精神及其文化内涵。“汉味小说”中所表现的居住建筑、饮食文化、广场文化、消费民俗和汉腔汉调无不显示出武汉所独有的民俗风情。“汉味小说”中所表现的“执”、“狂”、“精”、“侠”和“躁”的“九头鸟”的市民性格是武汉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以楚文化为底蕴、商文化为主体、水文化为特色和俗文化为基调的武汉民俗文化又反作用于“汉味小说”。它凸显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了小说的都市市民精神和展现了小说的都市文化底蕴。
Information-gap, as the result of unequal mass communication, it exists widely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y, stratum and individual. Und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other bachelor's research, the article not only expounds and proves how the information-gap comes into being and its influence, but also analyzes information-gap in China, further more, the article mentions how people's information-literacy affects information-gap; and shout to people that they should raise their information-literacy in order to reduce information-gap in information era; at last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measures that we strengthen 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 in China. The thesis includes six parts .
    The first part shows wide existing of information-gap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that information-gap comes into being through such aspects: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status of country's, area's and individual's;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mentality and culture; unfair media; individual information-literacy.
    The second part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gap to country, area, stratum and individual through the right side and the obverse side.
    The third part shows the diversity character of information-gap that exists widely between different are, stratum and individual .
    The fourth part analyses the im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gap and the necessity to enhance information-literacy especially for young people.
    The fifth part discuses the definition about 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 and
    its measures in china .
引文
1 高丙中《英美城市民俗学的兴起及其对民俗学的意义》《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1992年4期 第124-125页。
    2 同上,第125页。
    3 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第168-169页。
    4 刘川鄂《池莉论——小市民 名作家》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第45-46页。
    5 樊星《“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第49页。
    6 池莉《老武汉——永远的浪漫》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年 第9页。
    7 邹德清 《汉味小说:地域文化和都市文明的双重变奏》《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文学评论卷》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 第142页。
    8 同注5。
    9 方方《奔跑的火光》新世界出版社 2002年 第360页。
    10 池莉《一冬无雪·池莉文集2》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8年 第64页。
    11 徐明庭辑校《武汉竹枝词·罗汉著·汉口竹枝词·八歆生路》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第200页。
    12 徐明庭辑校《武汉竹枝词·叶调元著·汉口竹枝词·卷一市廛》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第31页。
    13 池莉《池莉近作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 第242页。
    14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 第114页。
    15 同注12,卷五杂记·第108页。
    16 同注12,卷四闺阁·第69页。
    17 同注12,卷二时令·第53页。
    18 同注10,第347页。
    19 同上。
    20 方方《阅读武汉》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年 第150页。
    21 同注10,第340页。
    22 同注12,卷五杂记·第106页。
    23 同注13,第276页。
    24 转引自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社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方言卷·第4页。
    25 同上。
    26 同注14,第251-252页。
    27 池莉《池莉小说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年 第273页。
    28 方方《落日》群众出版社 2004年 第22页。
    29 同上,第145页。
    30 同注26,第361页。
    31 同注11,第345页。
    
    
    32 同注11,第140页。
    33 同注27,第94页。
    34 同注27,第47页。
    35 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64页。
    36 元·元好问《送秦中诸人行》转引自何西来《关于文学的地域文化的研究的思考——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想到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第54页。
    37 王先霈《孕城·〈金黄鹤文丛〉总序》武汉出版社1996年第7页。
    38 同注14,第257页。
    39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中华书局 1959年 第1692页。
    40 同上,第1695页。
    41 方明 陈章华《武汉旧日风情》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2年 第15页。
    42 同注12,卷一市廛·第30页。
    43 同注9,第365页。
    44 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魏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第682页。
    45 同上,新序·第3页。
    46 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 第43页。
    47 同上,第44页。
    48 同上。
    49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 1959年 第3267页。
    50 同注39,第278页。
    51 彭建新《孕城》武汉出版社 1996年 第434页。
    52 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中华书局 1959年 第2247页。
    53 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第306页。
    54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 第48页。
    55 同注9,第211-212页。
    56 同注12,卷一市廛·第30页。
    57 同上。
    58 同注12,附录一·第364页。
    59 同注14,第235页。
    60 同注48,第446页。
    61 方方《黑洞·方方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年 第302页。
    62 同注27,第61页。
    63 同注27,第74页。
    64 同注12,卷四闺阁·第68页。
    65 同上。
    66 同注51,第469页。
    67 同注12,卷五杂记·第102页。
    68 同注12,卷一市廛·第29页。
    69 李骞、曾军《世俗化时代的人文操守——方方访谈录》 《长江文艺》1998年 第1期 第
    
    58页。
    70 池莉《真实的日子·池莉文集4》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年 第222页。
    71 同上,第223页。
    72 同注11,序言·第2页。
    73 孔颖达《十三经注疏·下卷》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0年 第573页。
    74 同注20,第218页。
    75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 王炜等译 《文化模式》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8年 第5页。
    76 方方 五尧《“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 《当代作家评论》 2003年 第4期 第30—31页。
    77 郁达夫《郁达夫文集·北平的四季》花城出版社 1982年 第135页。
    78 陈思和《羊骚与猴骚》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第296—297页。
    79 钟敬文《民俗学对文艺学发展的作用》《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 第88页。
    
    
    南朝·梁宗懔原著 谭麟译注《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明·陈士元著《汉口丛谈》《湖北丛书》本
    清·迈柱主编《湖北通志》《四库全书》本
    清·叶调元著 徐明庭 马昌松校注《汉口竹枝词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清·陈诗编《湖北旧闻录》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
    清·范锴著 江浦等校《汉口丛谈校释》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阿兰·邓迪斯编 陈建宪 彭海斌译《世界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
    宋德胤著《文艺民俗学》北方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
    陈勤建著《文艺民俗学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
    方明、陈章华著《武汉旧日风情》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
    肖志华、严昌洪主编《武汉掌故》 武汉出版社 1994年版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
    钟敬文著《钟敬文民俗学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
    萧放著《〈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高丙中著《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蔡丰明著《上海都市民俗》学林出版社 2001年版
    乌丙安著《民俗学原理》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王葆心著 张志云、涂皓等《续汉口丛谈》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王生铁、缪合林主编《荆楚文化与21世纪湖北》2002年版
    
    
    杨宏海《试论深圳新民俗文化》《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4期
    彭德《从热都武汉看自然气候对民俗的影响》《中国民间文化》1992年第4期
    萧放《转型期的汉口民俗——清末明初汉口民俗特征探讨》《中国民间文化》1992年 第4期
    高丙中《英美城市民俗的兴起及其对民俗学的理论意义》《中国民间文化》1992年第4期
    方川《中国城市民俗研究述论》《民俗研究》2000年第4期
    朱爱东《城市民俗的多元化》《民俗研究》2000年第4期
    钟敬文《民俗学对文艺学发展的作用》《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
    魏星《试论周作人小品文的民俗因子》《民俗学刊·第二辑》2001年
    樊星著《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刘洪涛著《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方方著《方方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
    池莉著 《池莉文集》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
    湖北作家协会编 《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文学评论卷》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著《湖北文艺5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李俊国著 《在绝望中涅——方方论》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刘川鄂著《小市民 名作家——池莉论》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池莉著 《老武汉——永远的浪漫》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方方著《阅读武汉》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年版
    方方著《奔跑的火光》新世界出版社 2002年版
    黄永林著《桂子山三人行——20世纪中国大众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品格》珠海出版社 2003年版
    方方著 《落日》群众出版社 2004年版
    
    
    李俊国《都市烦恼人生的原生态写实:中国都市文学视域中的方方、池莉小说》《江汉论坛》1992年第9期
    樊星《“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华中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
    王平《都市烦恼人生的写真:试比较方方、池莉的小说》《吉首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李骞 曾军《世俗化时代的人文操守——方方访谈录》《长江文艺》1998年第1期
    李骞 曾军《浩瀚时空和卑微生命的对照性书写——池莉访谈录》《长江文艺》1998年第2期
    何西来《关于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的思考——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地域文化”想到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
    王卓慈《陕西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研究》《理论观察》2002年第4期
    胡建次 万杰《九十年代的江西小说创作与地域文化》《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张柠《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南方文坛》2003年第1期
    罗昌智《“汉味小说”的审美价值取向》《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Alan Dundes: The Study of Folklore Engelewood Cliffs, 1965
    Richard·M·Dorson: Folklore and Fakelo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Richard·M·Dorson: Folklore in the Mordern World Mouton Publisher Hague, 1978
    Alan Dundes: Interpreting Folklor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