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出口货物销售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如何扩大出口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地位和实力,同时也是出口企业安生立命之根本。
     出口贸易不同于一般的国内贸易。由于出口贸易具有跨国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令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处于更加复杂、更为多元化的交易背景,出口企业应注意识别和控制日益增加的出口风险。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行列,对外出口货物贸易额急剧增长,并于去年超过德国荣登全球出口第一大国的宝座,但同样也是在去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呈现愈演愈烈、深不可测的态势,世界经济进入增长趋缓的调整期,我国的出口贸易亦深受其影响。金融危机令出口风险控制呈显性化和扩大化的趋势。在各种各样的出口风险中,法律风险是任何出口企业所无法回避的,而出口货物销售合同作为企业参与跨国经济交往的纽带和工具,对其的风险防范更是防控出口法律风险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立足于我国出口企业之视角,从出口货物销售合同的起草、签订、履行等角度对货物出口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和探讨,具体从出口货物销售合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出口货物销售合同条款法律风险的预防、出口货物销售合同履行中法律风险的防范、出口货物销售合同适用CISG及Incoterms2000的风险及其防范四个方面对出口企业在面临出口货物销售合同相关法律风险时应当采取何种相应的风险管理举措作出详细分析。
     具体而言,笔者将在把握出口货物销售合同定义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合同结构和具体条款出发,主要对合同品质与规格条款、数量条款、价格条款、包装条款、装运条款、保险条款、支付条款、检验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和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条款的草拟协商中时常出现的问题及各条款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并结合CISG及Incoterms 2000的相关规定,对出口企业履行出口货物销售合同中关于交付货物、质量担保、权利担保、移交单据和转移货物所有权的卖方义务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和提供相关的风险防范建议。同时,对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销售合同中适用CISG及Incoterms 2000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As a result of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with the ever-increasing glob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xport expansion is not only relevant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country’s competitive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but also a key f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port enterprise.
     Export trad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home trade. Because of its trans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 it is vitally important for the export enterprise to analyze and control the increasingly export risk in more sophisticate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With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export trade volume has increased sharply, and China overtook Germany as the world's biggest exporter in 2009. However,in the same year,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s deepening, world economy is entering a period of adjustment with weakening growth momentum, and China’s export trade is substantially affected. Financial crisis makes the risk control of export enterprises dominant and increasing. The export enterprise will meet with all kinds of risks, among which the legal risk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hat’s more,export sales contract, as a vital link and a tool for business companies all over the world, shall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legal risk management for export trade.
     The paper presents and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risk of the drafting, signing, and execution of the export sales contract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C export enterprises and looks to present the insight of the legal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uch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devoted to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ort sales contract’s risk prevention. The second part provides a legal risk analysis of term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export sales contract.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legal risk of performance of the export sales contract and its prevention.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risk factors regarding export sales contract governed by CISG and Incoterms2000, and discusses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risk.
     Specificall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ort sales contract, the following terms and clause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quality and specifications, quantity, price, packing, transportation, insurance, payment terms, inspection, force majeure, applicable law and dispute resolution. This paper finally analyses several legal issue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CISG and Incoterms 2000 is applicable to the export sales contract, such as delivery of goods, quality guarantee, warranty of title, the handing over of documents, and ownership transfer of export goods.
引文
1、江平著:《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王利明著:《民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郭瑜著:《国际货物买卖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4、黎孝先著:《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孙应征著:《买卖合同法律原理与实证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6、沈达明著:《买卖法上的货物质量担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金锡万著:《企业风险控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冯斌著:《出口风险管理实务》,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年版。
    9、Michael Bridge[英]著,林一飞等译:《国际货物销售法律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杨良宜著:《国际货物买卖》,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版。
    11、刘瑛著:《<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释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曹建明主编:《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版。
    2、高富平主编:《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顾功耘主编:《商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朱榄叶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崔日明主编:《入世后中外经贸关系新变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6、林汉川主编:《WTO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7、王韶玲主编:《入世与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调整》,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8、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9、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0、刘耀威主编:《进出口商品的检验与检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陈宪民主编:《国际贸易法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冯大同编著:《国际贸易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沈四宝编著:《国际商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张建生:《浅谈合同的起草与审核》,载《法律平台》2009年第3期。
    2、严明、胡岚:《企业在合同审查中的方法和技巧》,载《经济法制》2007年第6期。
    3、杨青春:《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及签订时应注意的事项》,《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第8期。
    4、孙丹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风险转移规则简析》,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7月。
    5、杜景林:《合同规范在格式条款上的范式作用》,载《法学》2010年第7期。
    6、张为国:《中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载《经济法规》2010年第6期。
    7、梁慧星:《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载《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3期。
    8、何乐心:《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改革趋向及我国的立法完善》,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
    9、刘夏:《论国际贸易合同法中知识产权担保》,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7期。
    10、孙晓琴:《贸易术语与出口合同的关系》,载《商业研究》2003年第20期
    11、蔡庆辉:《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述评》,载《律师世界》2000
    年9月。
    12、宋锡祥、张琪:《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中的问题及在我国的实践,载《法学》2008年第l期。梁慧星:《如何理解合同法51条》,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月8日第3版。
    1、姜龙飞:《中国企业海外遭欠账千亿美元美国成重灾区》,http: //news. sohu. com /20080510/n256775700.shtm.l。
    2、万鄂湘、孙焕为:《论多边商贸条约在中国的适用》,http://www.ccmt.org.cn/index.php。
    1、Edited by Peter Schlechtriem, Translated by Geoffrey Thomas, Commentary o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8.
    2、Clayton P.Gillette and Steven D.Walt, Sales Law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vised Edition), Foundation Press, 2002.
    1、Christian Rauda and Guillaume Etier, Warranty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Vindobo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ereial Law and Arbitration, 2000(1).
    2、Gregory W Brown, Managing Foreign Exchange Risk with Derivativ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 2001(3).
    2秦定著:《国际贸易合同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3周婷:《界定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之法律与实务审视》[J],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90页。
    4周新军:《关于涉外合同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几点思考》[J],载《经贸法规》2000年第6期第59页。
    5谢晓萍:《一个商标两方用的风险》[J],载《中国市场》2009年第47期第43页。
    6秦定著:《国际贸易合同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7吴庭刚:《论合同目的的查明》[J],载《山东社会科学》2006第9期第92页。
    8岩崎一生著:《英文合同书制作方法与法理》[M],外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9冯曼:《浅谈英文外贸合同条款的文字处理》[J],载《广角》2010年第3期第201页。
    10宫桓刚:《凭样品成交合同的潜在风险》[N],载《国际商报》2003年12月22日第6版。
    11厉力:《论原产地规则及其在区域贸易安排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第7页。
    12凡能用一种方法表示品质时,一般不宜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示方法,特别是同时采用凭规格和凭样品成交,会给履约造成困难。譬如外方要求我们明确写明规格之后,又要求提供样品,如果我们答应寄出样品,将导致合同的变更,即凭规格交货转变为凭样品交货,在今后的履行中将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即使我方在订立规格后愿意寄出样品,亦应明确说明仍以规格为准。参见王忠道、刘莉:《如何预防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常见陷阱》[J],载《时代经贸》2007年第3期第152页。
    13赵江红:《订好贸易合同中数量的条款做好违约防范工作》[J],载《今日南国》2008年第4期第105页。
    14吴晓燕:《试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与国内货物买卖合同之比较——以CISG和中国合同法为例》[J],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期第127页。
    15吴兴光:《国际货物买卖中的留待后定条款及其运用》[J],载《国际贸易》2010年第3期第54页。
    16黄甜:《包装条款:不可忽视的细节》[J],载《市场纵横》2006年第2期第97页。
    17许丽明:《国际出口贸易中货物包装若干问题的探讨》[J],载《对外贸易实务》2010第6期第62页。
    18 John O.Honnold, Uniform Law for International Sales under the 1980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M],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p.255.
    19吴仁波:《出口方选用D组贸易术语的风险及其防范》[J],载《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4期第58页。
    20余文华:《进出口贸易中非信用证支付方式的运用模式》[J],载《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29页。
    21王烨:《T/T支付方式下出口合同条款的规定方法》[J],载《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5期第56页。
    22王新华,陈丹凤主编:《50种出口风险防范》[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页。
    23对大笔交易,如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工程项目等,可以通过银行开立预付款保函,先要求对方电汇部分合同金额,待交货后以即期信用证支取主要货款部分,一旦设备安装、调试完毕或投产以后,再凭光票托收尾欠。这种综合使用银行保函、汇付、信用证和托收的方式,对有关各方较为公平,容易被接受。参见高增安:《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避险研究》[J],载《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5期第46页。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第5条。
    25王秋珊:《进出口贸易违约现象大扫描》[J],载《中国检验检疫》2004年第3期第47页。
    26王利明主编:《合同法研究》(第二卷)[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2-470页。
    27 Rapsomonikis Michael G, Frustration of Contrac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and Comparative Law[J], 18 Duquesne Law Review pp.551-605 (1980).
    28徐汉明、蒋剑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商事仲裁》[J],载《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2期第24页。
    29仲裁条款或协议具有独立性,即其独立于主合同而存在,不因主合同的不成立、终止、无效、变更、转让而失去效力。参见周婷婷:《仲裁条款的独立性问题》[J],载《仲裁研究》2008年第1期第17页。
    30周玲:《为何不两全其美——对一则出口提前交货案例的思考》[J],载《对外经贸实务》2002年第10期第32页。
    31公约中规定的“承运人”和“第一承运人”概念均特指的是独立承运人。而不能将其范围扩大理解为包括卖方自身或受卖方控制的承运人。参见孙丹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风险转移规则简析》[J],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7期第31页。
    32任宪龙:《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特定化问题浅析》,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12期第342页。
    33黄茂荣著:《买卖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页。
    34桂菊平:《论出卖人瑕疵担保责任、积极侵害债权及产品责任之关系》[A],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C],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370页。
    35韩世远:《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J],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第172页。
    36何志著:《合同法分则判解研究与适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37王新华,陈丹凤主编:《50种出口风险防范》[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38依据1979年《英国货物买卖法》及《美国统一商法典》,如货物销售合同未对货物品质予以明确规定,若卖方是某商品的经营者,则在该类商品的交易中,卖方应负有默示担保义务,即其应确保其销售的货物有适合商销的品质,该点应引起中国出口企业的注意。参见沈四宝、王军、焦津洪:《国际商法》[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1-347页。
    39丁嘉宏:《国际货物买卖中出卖人的品质担保责任》[D],苏州大学,2005年第24页。
    40 Enderlein (维也纳会议原东德代表):Dubrovnik lectures: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J]. Oceana pub.In p.157.(1986).
    41边锋:《国际货物买卖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第12页。
    42在国际层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始于十九世纪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的商业重要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作用日益彰显,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也随之不断提升。参见冯洁菡:《国际组织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J],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第59页。
    43秦定著:《国际贸易合同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6-67页。
    44李美锟:《从运输和贸易角度浅析提单的属性》[J],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7期第107页。
    48张为国:《中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J],载《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6期第96页。
    49郑新恤:《CISG在中国广东涉外商事审判中的适用》[J],载《武大国际法评论》2008年第2期第282页。
    50任亚宁:《浅评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1条的保留》[J],载《科协论坛》2007年第7期(下)第9页。
    51龚柏华著:《国际商事合同制作原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5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同条款研究会:《中德货物销售示范合同文本及使用说明》[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年版。
    53许军珂:《从法律适用条款看冲突法对国际格式合同的规制》[J],载《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181页。
    54陈胜蓝:《商事合同确认书规则初探》[J],载《中国商法年刊》2007年第1期第223-224页。
    55譬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意大利信贷公司诉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信用证结算纠纷案”的判决中援引《民法通则》第142条第3款的规定适用国际惯例UCP 500。李金泽著:《UCP600适用与信用证法律风险防控》[M],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56《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Revised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 1941)是由美国几个著名的商业团体制定并经美国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修改的贸易术语定义。该定义中将FOB分为六种类型,只有其中第五种,即装运港船上交货(FOB Vessel),才同Incoterms 2000中FOB的含义大体相同,而其余五种FOB的含义则完全不同。
    57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M],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