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矿难的制度性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为找出矿难形成的原因和防范的措施,本文从公共管理、法律和行政监督、经济转型期的矿难三个角度,用制度性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矿难形成的公共管理方面的原因是:传统公共管理方式在采矿业管理上存在不足、政府官员考核和激励机制扭曲、责任机制不健全。这些缺陷表现为强势政府下的弱势治理、政绩考核只考核“显绩”、形成了GDP偏好、采矿业管理中各方的责任不明确等。监督上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尚处在“人治”向“法治”的转换过程,法制环境不完善、立法和执法未能协调好等。正因为法律监督不完善,对采矿业的监督仍然采用行政监督方法,但是行政监督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采矿业管理。公共管理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失灵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以矿难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要有效应对矿难就必须在采矿业管理上进行制度性创新,通过保证矿工的话语权、完善政府官员综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改善采矿业的公共管理体制来防范和减少矿难,制度创新可以使采矿业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监督制度上,必须实行依法治矿,发挥法律监督的稳定性、强制性、客观性等特点,使行政监督逐渐退出主导地位,并且在监督方式上要有所创新,例如实行独立第三方监督、变“自上而下”为“由下至上”的监督新方式等。另外,从危机的角度分析矿难,在矿难的管理上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使矿难防范、救援、处理也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With the aim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caused mine calamity and preventive actions, the text applies th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method to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view of public management, law and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s,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reasons on public management that caused mine calamity are as following: weak mine management through tradi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method, the distortion of merit and encouragement system for officials, and the chaos of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All the above defects demonstrate the weak management under a strong government, only“apparent achievements”checked by merit system, and cause GDP parti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ambiguity of parties on mining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he reasons on supervision are mainly that our country is in a transitional phase from“rule by men”to“rule by law”, so that our legal environment is not perfect and legislation and law execution cannot wheel into line with each other. Due to the imperfect law supervision, the supervision on mining is still used through administrative method, which hasn’t been adapted to the varying mine management. At last, the weakness and failure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system on mining management is shown in a form of mine calamity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al transition. So the system on mining management should be innovated on mining management to prevent from mine calamity effectually.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can bring mining management into the orbit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The mine calamity can be prevented and decreased through ensuring miner’s liberty of speech, perfecting merit and encouragement system for officials and improving mining public management system gradually. In terms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it should be that mines are governed by law and bring the law’s stability, enforcement and objectivity into full play.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exits the leading position gradually. Meanwhile, the supervision method also should have some innovations. For example, let the third party supervise; apply a new supervision way from“top-down”to“bottom-up”etc. What’s more, from the view of crisis, mine calamity management should establish an emergency response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will make the mine calamity’s prevention, rescue and treatment also realiz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引文
① 杨凤春. 政府应对矿难承担什么样的责任[J].决策咨询,2004(12):28
    ② 杨宜勇,李宏梅.对中国矿难的制度分析[J].发展,2005(6,总 176):35
    ③ (编辑).浪费支撑的“奇迹”[J].南风窗,2005(3,上):19
    ④ 沈小平.解读矿难频发的深层原因及防范措施[J].政府法制,2005(6,上半月):24
    ① 2003 年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EB/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files/2004-08/16/F_9b472fd34c304ddd94d698a2f8edalb_2003mk-4.doc, 2005-11-19; 戴文益.矿难频发考验政府执政能力[J].安全与健康,2005(2):21
    ① 杨凤春.政府应对矿难承担什么样的责任[J].决策咨询,2004(12):29
     ① 资料来源:事故查询[EB/OL].www.chinasafety.gov.cn:8090/isystem/shigumain.jsp
    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8
    ② 同上.88-90
    ① (编辑).安全,煤矿的天[J].煤炭企业管理,2005(3):12
    ② 戴文益.矿难频发考验政府执政能力[J].安全与健康,2005(2):23
    ① 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50
    ② 参见:同上.458-459
    ① 参见:国土局竟成非法金矿保护伞[N].南京晨报,2005-11-1(A14)
    ① 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利益链[EB/OL]. http://biz.163.com/05/0812/10/1RM3BE1E00020QC1.htm1,htm2
    ② 2004 年 11 月 20 日,陕西陈家山煤矿发生爆炸事故,死亡 166 人。在事故现场,记者避开所有的领导与工友,问一位矿工为何明知有危险还下井,他说:“一方面是怕扣钱,反正危险、责任都有领导担着,我们
    参见:冯雷,梁鹏,吴锦瑜等.矿工:为生存“卖命”的人们[J].记者观察 2005(6):19-22
    沈小平.解读矿难频发的深层原因及防范措施[J].政府法制,2005(6,上半月):24
    ① 检察机关查明,原县委书记万瑞忠非法所得 300 多万元,县长唐毓盛受贿 40 多万元,县委副书记莫壮龙受贿 7 万元,副县长韦学光受贿 11 万元。另外龙泉矿冶公司犯单位行贿罪被初罚金 400 万元。 参见:张铄.南丹矿难引爆官商交易[J].法律与生活,2003(1,上半月):11-13
    ② 参见: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经济利益链[N].经济观察报,2005-8-21
    ① 2005 年 8 月 7 日广东兴宁大兴煤矿矿主及其它负责人共 13 人在“8·7”矿难发生后集体出逃。 参见: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经济利益链[N].经济观察报,2005-8-21
    ②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以农民居多,由于全国各地经济水平不等, 遇难矿工获得的赔偿金通常就只有 1 到 5 万元。2004 年 12 月 9 日下午 4 点 20 分左右,山西阳泉市孟县南娄镇工业集团下属的大贤煤矿三坑发生瓦斯爆炸,33 名矿工遇难。每名遇难矿工的家属获赔偿 20 万元。这是目前国内赔偿遇难矿工的最高金额。 参见:丁国元.提高工亡补偿标准势在必行[J].山东劳动保障,2005(5)
    ① 参见:张铄.南丹矿难引爆官商交易[J].法律与生活,2003(1,上半月):11
    简易军.安全生产培训解读[J].煤炭企业管理,2005(6):30
    赵洪广,王爱国.当前我国煤炭安全事故原因浅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5(1,总 283):73
    ① 注:此处指马克思主义。
    ② 转引自: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11
    ③ 同上.293
    新华社记者 汪金福,尹天玺.地方官员瞒报 17 条人命[N].金陵晚报,2005-9-3(B11)
    ① 参见:岩毅.四因引发“7·17”矿难[J].当代矿工,2002(3):14
     ① 参见:李根文.湖南桂阳非法煤矿数百人持砍刀围攻执法干部[EB/OL].http://news.163.com,2005-10-16 原文:法制周刊
    ① 2004 年 6 月 3 日河北邯郸鸿达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燃烧事故,14 人死亡。该矿矿主是村长、县人大代表。 2005 年 8 月 7 日广东兴宁发生“8·7”矿难的大兴煤矿矿主曾云高当时是兴宁市、梅州市两级人大代表。 参见:钟开斌.事故瞒报的运作逻辑--河北邯郸“6·3 特大矿难”个案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5,2(1):63; 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经济利益链[N].经济观察报,2005-8-21
    
    
    ① 安全,煤矿的天[J].煤炭企业管理,2005(3):12
    ② 参见:沉默.矿难背后的“利益链”[J].检察风云,2005(6):6
    
    ① “近几年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协议工、轮换工、临时工已占到采掘一线职工总数的 80%以上。” 赵洪广,王爱国.当前我国煤炭安全事故原因浅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5(1,总 283):73
    ① 2002 年 6 月 22 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38 名矿工遇难。事故发生后,矿主在县领导默许下对遇难矿工尸体转移、藏匿及与家属私了。 参见:王洪伟.山西矿难记者受贿内幕[J].报林,2003(6):9-10
    ① “目前全国共有 600 多处国有重点煤矿矿井,2600 多处国有地方煤矿矿井,2.2 万多处乡镇、个体煤矿”; 2003 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 3-9 人的重大事故 286 起,死亡 10-29 人的特大事故 44 起,死亡 30 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 7 起,共计 337 起(之所以只统计死亡 3 人以上的事故,是因为 2000 年发布的《关于煤矿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死亡 1-2 人的事故矿主上报后可以自行处理,而死亡 3-9 人、10-29 人、30 人以上分别由市县级、省级、国家安监局处理)。按此推算,死亡 3-9 人、10-29人、30 人以上矿难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13%、0.17%、0.03%,共计 1.33%。 参见:杨宜勇,李宏梅.对中国矿难的制度分析[J].发展,2005(6):36; 2003 年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EB/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 files/2004-08/16/F_9b472fd34c304ddd94d698a2f8edalb_2003mk-4.doc,2005-11-19
    ② “从去年开始煤价大幅上涨,焦煤从 280 多元/吨涨到 420 元/吨,优质无烟煤由 180 多元/吨涨到 250 元/吨,一个矿如日产 50 吨—100 吨,年利润在 2500 万至 5000 万元之间。” 参见:紫水.矿难忧思[J],经营与管理,2003(8):卷首
    ③ 注:为论述方便作此定义,“进”表示不发生矿难;“退”表示发生矿难。
    张培元.三亿元就能“摆平”矿难?[J].江淮法治,2005(10):25
    ① 谢国忠.世界经济为何容忍高油价[J].凤凰周刊,2005(27,总 196):53 数据来源于 CEIC,摩根士丹利研究中心,2005 年的原油价格为 9 月 2 日当天油价。
    ②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 年、2002 年和 2003 年煤炭价格分别上涨 6.5%、11.6%和 7%,2002 年价格恢复到 1997 年水平,2003 年比 1997 年上涨 14.25%。 参见:刘彩英.我国煤炭市场分析与预测[J].铁道货运,2004(6):6
     ① 参见: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经济利益链[N].经济观察报,2005-8-21
    
    ① 1960 年 5 月 9 日,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发生了中外采矿史上最惨痛的煤尘大爆炸事故。当时死亡 677 人,连同被救出的 228 人中又死亡 5 人计算在内,共死亡 682 人。 江怀,何于清.白洞矿难,中外采矿史上最大的惨案[J].档案时空,2004(11):25
    ② 2004 年 10 月 20 日,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造成 127 人遇难;2004 年 11 月 28 日,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 人遇难;2005 年 2 月 14 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的特大矿难造成214 人死亡;2005 年 8 月 7 日,广东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死亡 123 人;2005 年 11 月 27 日,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爆炸事故,死亡 171 人;2005 年 12 月 7 日,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发生井下瓦斯爆炸事故,死亡 108 人。 参见:李毅中 12 月 12 日在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zhengwugongkai/2005-12/12/content_149474.htm; 兰井志,郑伟.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2005(4):30 沉默.矿难背后的“利益链”[J].检察风云,2005(6):4
    ③ 资料来源:2003 年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EB/OL].http://www.chinasafety.gov.cn/ files/2004-08/16/F_9b472fd34c304ddd94d698a2f8edalb_2003mk-4.doc,2005-11-19
     ① 黎石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J].上海企业,2004(1):56
    ① 投资一种业务就会丧失投资其它业务而获利的机会,这相当于一种成本。经济学中称之为机会成本。
    ② 前 200 名中只有 2 位。分别为第 88 位史跃武的山西振兴集团(铝、煤、电)和第 98 位姚俊良的山西美锦集团(煤焦化工),且其财产也不全在采矿业。 资料来源:《新财富》“中国 400 富人榜”名单(1-200)[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0408/0742329122.sthml,sthm2
    ③ 一项调查显示,许多发了煤炭财的山西小煤窑业主都不打算在本地置业,一般是举家迁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最近又有消息称,山西人在北京购房的数量丝毫不亚于温州购房团。 参见:涂名.矿难怪圈[J].中国改革,2004(9):33
     ① 科学发展观利己利人[N].参考消息.2005-10-11
    ① 科学发展观利己利人[N].参考消息.2005-10-11
    ② 我国 1996 年钢产量突破 1 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此后连续九年钢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并在 2004 年达到2.72 亿吨。 参见:李霞.中国钢产量突破 1 亿吨[J].今日中国,1997(5):18;中国钢铁新政旨在严控[N].中国青年报,2007-7-21
    ① 濮洪九.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强自律,全面推进煤炭工业协调健康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5):11 (注:作者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
    ② (该刊记者).煤矿事故频发原因何在[J].煤炭企业管理,2005(6):10
    ③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初,煤矿工人的收入一直稳居各行业前列乃至首位,并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例如 80 年代,煤矿工人月工资有 100 多元,有的甚至达到 300 元,远远高于当时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煤矿工人是电视机、录音机等当时“奢侈品”的主要购买者。如今,那种情况已不存在,煤矿工人的收入直线下降。在 1997 年~2000 年三年困难时期,许多煤矿根本发不出工资。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3 年底国有重点煤矿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901 元,煤矿工人的收入在全国 49 个行业中名列倒数第二,这还是在煤炭市场好转的年份统计的。 (该刊记者).煤矿安全,根本在于体制(三)[J].煤炭企业管理 2005(9):13-15
    
    ①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政府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7
    ② 参见:李柯勇,刘铮,王军孙.透视孙家湾矿难人为因素[J].劳动保护,2005(6):26-27
    
    ① 2005 年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发生“2·14”矿难,死亡 214 人。在孙家湾矿从事日常井下作业的有两个外包队农民工,共 149 人。 参见:李柯勇,刘铮,王军孙.透视孙家湾矿难人为因素[J].劳动保护,2005(6):26-27
    ① 参见: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经济利益链[N].经济观察报,2005-8-21
    ②“负外部性意味着权利主体没有承担其行为的全部成本,部分强加于他人身上。” 康纪田.对矿难问题背后深层次问题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5(5):28
    ③ 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 4500 万吨,洗煤废水 4000 万吨,煤泥 200 万立方米。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康纪田.对矿难问题背后深层次问题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5(5):29
    ① 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4
    ②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张成福,刘霞,孟庆存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2
    ③ 山西一家小煤窑去年井下发生爆炸事故后,窑主为防止事故外传,逃避责任,竟残忍地关上了井下工人逃生的出口。 蔡恩泽.揭秘:矿难背后的神秘怪圈[J].党政干部学刊,2004(4):36
     ① 参见:李柯勇,刘铮,王军孙.透视孙家湾矿难人为因素[J].劳动保护,2005(6):26
    ① 2004 年 11 月 28 日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发生大爆炸,166 人遇难。矿难发生后一些矿工对记者说:“11月 23 日,415 工作面就着火了。我们不想下井,可领导说,如果你不下井,明天交 100 块钱罚款给财务科;明天不交,后天你就不用来上班了,说开除就开除。” 参见:雷颐.矿难与工会[J].凤凰周刊,2005(9):56-57
    ② 我国国家科委与欧共体合作项目——《中国北方煤田自燃环境调查与研究》的有关报告指出:我国北方煤田潜在燃烧面积多达 720 平方公里,正在燃烧的火区已烧掉煤炭 42.2 亿吨,每年直接因燃烧损失煤炭1000 多万吨。这些燃烧的煤火每年破坏煤炭资源多达 2 亿吨。若按每吨煤百元计算,则经济损失每年可达200 亿元。 刘连翠.煤海自燃何时休[N].光明日报,2001-4-3
    ① 参见: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63
     参见:黎石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J].上海企业,2004(1):58
    参见:【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M].汪大海,吴群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① 钟开斌.事故瞒报的运作逻辑--河北邯郸“6·3特大矿难”个案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5,2(1):62
    参见:余茂君.大兴矿难,拔起萝卜带出泥[J].劳动保护,2005(11):34
    ① 王毅.司法介入打击官煤勾结[N].现代快报,2005-10-20
    参见:陈国恒.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2,127
     ① 转引自: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78
    参见:余刘文.民企首夺采金权[J].新闻周刊,2002-8-26:34-37
    转引自:《中国经营报》.煤矿开采权第一拍落槌矿业权市场化潜入纵深[EB/OL]. http://www.jrj.com.cn/NewsRead/Detail.asp?NewsID=131311,2005-11-19
     ① 资料来源:丁国元.提高工亡补偿费标准势在必行[J].山东劳动保障,2005(5):40
    
    ① 资料来源:1、陈勇,魏忠杰,米立公.世界煤炭大国煤矿安全生产调查[J].劳动保护,2005(6):98-99
    2、崔沪.国外煤矿安全管理对国内矿难的启示[J].煤矿现代化,2005 (2,总65):32-33
    
    ① 杨宜勇,李宏梅.对中国矿难的制度分析[J].发展,2005(6,总 176):35
    ② 戴文益.矿难频发考验政府执政能力[J].安全与健康,2005(2):21
    ③ 陈勇,魏忠杰,米立公.世界煤炭大国煤矿安全生产调查[J].劳动保护,2005(6):98-99
    ① 2003 年 6 月 20 日,黑龙江鸡西矿务局城子河煤矿西二采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15 人遇难。之前鸡西矿业集团 7 次无视有关部门的停业整顿通知,其中还包括一次国务院检查组下达的通知。 参见:曾金胜.天灾,人祸留下[J].时代潮,2003(24):18
    ② 香港廉政公署ICAC(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自 1974 年成立至今,其超然独立、清新高效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其斐然战绩更是赢得了港人甚至世人的称赞,为遏制香港的腐败毒瘤、促进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透明国际度机构发表的年度贪污印象指数排名中,香港位居第 14-16 位,充分证明了香港廉政公署二十多年来的反腐倡廉工作卓有成效。 参见:李成言,刘庄振.廉政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4 吴丕主编.中国反腐败――现状与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389,411
    ① 2003 年,造成 25 人死亡的山西“3·22”特大瓦斯爆炸,在事故发生前,有关部门 1 个月内 4 次下达停 产通知书、贴封条、上锁链,然而,利欲熏心的矿长却仍然撕下封条、砸开锁链,继续进行生产,最终导致了令人震惊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参见:曾金胜.天灾人祸留下[J].时代潮,2003(24):18
    ① 2005 年 5 月 26 日,国内多家媒体转发了新华社一篇题为《黑心矿主竟是安监局副局长》的报道,揭露了今年 3 月 14 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富煤矿一起 18 人死亡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背后一个惊人的内幕:“3·14”事故矿井的矿主彭国财是国家公务员,担任七台河市桃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而这位姓彭的副局长的哥哥彭贵财是“七煤集团”副总经理。 参见:(编辑).可怕:黑心矿主竟是安监副局长[J].领导决策信息,2005(21):3
    ① 资料来源:金启.惩罚与奖励[J].当代矿工,2005(4):21
    ① 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12
    ② 2004 年 6 月 3 日,河北邯郸鸿达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燃烧事故,共造成 14 人死亡,矿方给死亡矿工家属支付了 7.5-14.4 万元不等的抚恤金。 参见:钟开斌.事故瞒报的运作逻辑---河北邯郸“6·3 特大矿难”个案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5,2(1):63
    张淑兰,刘芝祥主编.民事诉讼法案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82-83
     ① 转引自: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5
    ① 2004 年 10 月 20 日,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造成了 127 人遇难;2004 年 11 月 28 日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 人遇难;2005 年 2 月 14 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的特大矿难造成 214人死亡。 参见:兰井志,郑伟.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2005(4):30 沉默.矿难背后的“利益链”[J].检察风云,2005(6):4
    ②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3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2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10
    沉默.矿难背后的“利益链”[J].检察风云,2005(6):5-6
    参见: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经济利益链[N].经济观察报,2005-8-21
    ② 参见:张志强,欧阳洪亮.娄底矿难背后的政治生态[J].劳动保护 2004(10):31-33 另外,广东大兴“8·7”矿难发生后,梅州市国土局矿管科一名负责人介绍说,在罗岗镇福胜煤矿“7·14”矿难发生后,他们也向大径里公司下发了停产通知书,但曾云高对他们说:“你们再说,我让你们的局长都做不成”。 余茂君.大兴矿难,拔起萝卜带出泥[J].劳动保护,2005(11):39
    ① “云南文山县德厚镇水结村一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5 人在事故中丧生,10 人受伤。悲剧发生了,但令人们感到心痛的不仅仅是 25 条活生生的人命。村民们在此次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愚昧更让记者们感到极度悲哀。一位刚刚失去父亲和兄弟的村民说‘穷,没办法,不挖煤不行’;一位死里逃生的村民说,等政府不注意的时候,他还要去挖煤。这也是大多数村民的想法。” 资料来源:蔡恩泽.揭秘:矿难背后的神秘怪圈[J].党政干部学刊,2004(4):35-36
     ①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序言).6
     ① 2002 年 6 月 5 日,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万瑞忠、唐毓盛、莫壮龙、韦学光等人作出一审判决:万瑞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及非法所得 318.5 万元;唐毓盛犯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 20 年,剥夺政治权利 3 年,处没收财产 20 万元,追缴违法所得 36 万元人民币和 1000 美金;莫壮龙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有期徒刑 10 年;韦学光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有期徒刑 13 年。 张铄.南丹矿难引爆官商交易[J].法律与生活,2003(1,上半月):13
    ①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18
    ② 据新华社报道:山西省政府日前出台规定,非法违法煤矿一经发现,便没收非法所得和设备,还要处 1到 5 倍罚款;非法违法煤矿发生事故的,除给职工不低于 20 万元的赔偿外,每死亡一人罚款 100 万元。转引自:《金陵晚报》,2005-10-28
    [1] 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国家制度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连玉明,武建忠主编.中国国策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6] 李强,李昌,唐素萍.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7]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 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政府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0] 李成言,刘庄振.廉政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 陈国恒.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 张淑兰,刘芝祥主编.民事诉讼法案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3] 谢明.行政透视—细微之处见行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4]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5]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 吴丕主编.中国反腐败――现状与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7]【法】皮埃尔·卡蓝默,安德烈·塔尔芒.心系国家改革—公共管理建构模式论[M].胡洪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8]【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M].黄卫伟,孙键敏,王凤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0]【美】O·C·麦科斯怀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M].吴琼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1]【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2]【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张成福,刘霞,孟庆存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3]【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M].孔宪遂,王垒,刘忠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4]【美】特里·L·K 库珀.行政伦理: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第四版)[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5]【美】埃莉偌·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6]【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M].汪大海,吴群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7]【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一种话语指向[M].楚艳红,曹沁颖,吴巧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8] 煤矿安全,根本在于体制(一)[J].煤炭企业管理,2005(7):10-12
    [29] 煤矿安全,根本在于体制(二)[J].煤炭企业管理,2005(8):11-13
    [30] 煤矿安全,根本在于体制(三)[J].煤炭企业管理,2005(9):13-15
    [31] 煤矿安全,根本在于体制(四)[J].煤炭企业管理,2005(10):10-12
    [32] 蔡恩泽.揭秘:矿难背后的神秘怪圈[J].党政干部学刊,2004(4):35-36
    [33] 丁国元.提高工亡补偿标准势在必行[J].山东劳动保障,2005(5)
    [34] 戴文益.矿难频发考验政府执政能力[J].安全与健康,2005(2):21-24
    [35] 余刘文.民企首夺采金权[J].新闻周刊,2002-8-26:34-37
    [36] 李柯勇,刘铮,王军孙.透视孙家湾矿难人为因素[J].劳动保护,2005(6):26-27
    [37](编辑).安全,煤矿的天[J].煤炭企业管理,2005(3):12
    [38] 张志强,欧阳洪亮.娄底矿难背后的政治生态[J].劳动保护2004(10):31-33
    [39] 赵洪广,王爱国.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原因浅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5(1,总283):72-73
    [40](编辑).煤矿事故频发原因何在[J].煤炭企业管理,2005(6):10
    [41] 刘彩英.我国煤炭市场分析与预测[J].铁道货运,2004(6):6
    [42] 黎石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J].上海企业,2004(1):56-58
    [43] 谭满益,唐小我.产权扭曲:矿难的深层次思考[J].煤炭学报,2004(6):756-758
    [44] 康纪田.采矿权负外部性内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J].行政与法,2005(6):6-10
    [45] 康纪田.对矿难问题背后深层次问题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5(5):28
    [46]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1,总235):18-21
    [47] 冯雷,梁鹏,吴锦瑜等.矿工:为生存“卖命”的人们[J].记者观察 2005(6):19-22
    [48] 赵杰.换一换遏制矿难的思路[J].南风窗,2003(3,上半月):18-19
    [49](编辑).浪费支撑的“奇迹”[J].南风窗,2005(3,上半月):19
    [50] 贺军.粗放经济的代价[J].党史纵横,2005(4):51
    [51] 张铄.南丹矿难引爆官商交易[J].法律与生活,2003(1,上半月):11-13
    [52] 濮洪九.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强自律,全面推进煤炭工业协调健康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5):8-14
    [53] 杨宜勇,李宏梅.对中国矿难的制度分析[J].发展,2005(6):34-36
    [54] 梁冬.三份报告未能制止鸡西矿难[J].安全与健康,2004(5):11
    [55] 余茂君.大兴矿难,拔起萝卜带出泥[J].劳动保护,2005(11):32-39
    [56] 简易军.安全生产培训解读[J].煤炭企业管理,2005(6):30
    [57] 沈小平.解读矿难频发的深层原因及防范措施[J].政府法制,2005(6,上半月):24-26
    [58] 陈勇,魏忠杰,米立公.世界煤炭大国煤矿安全生产调查[J].劳动保护,2005(6):98-99
    [59] 崔沪.国外煤矿安全管理对国内矿难的启示[J].煤矿现代化,2005(2,总 65):32-33
    [60] 杨凤春.政府应对矿难承担什么样的责任[J].决策咨询,2004(12):28-29
    [61] 冯川.中国矿难的法律经济分析[J].法学研究,2005:56-59
    [62] 黄铁苗,孙宝强.能源涨价何时休?[J].广东经济,2004(11):27-30
    [63] 江怀,何于清.白洞矿难,中外采矿史上最大的惨案[J].档案时空,2004(11):25-26
    [64](编辑).可怕:黑心矿主竟是安监副局长[J].领导决策信息,2005(21):3
    [65] 张培元.三亿元就能“摆平”矿难?[J].江淮法治,2005(10):25
    [66] 紫水.矿难忧思[J],经营与管理,2003(8):卷首
    [67] 王洪伟.山西矿难记者受贿内幕[J].报林,2003(6):9-10
    [68] 岩毅.四因引发“7·17”矿难[J].当代矿工,2002(3):14
    [69] 钟开斌.事故瞒报的运作逻辑--河北邯郸“6·3 特大矿难”个案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5,2(1):63
    [70] 沉默.矿难背后的“利益链”[J].检察风云,2005(6):6
    [71] 兰井志,郑伟.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2005(4):30;
    [72] 涂名.矿难怪圈[J].中国改革,2004(9):33
    [73] 李霞.中国钢产量突破 1 亿吨[J].今日中国,1997(5):18
    [74](该刊记者).煤矿事故频发原因何在[J].煤炭企业管理,2005(6):10
    [75] 余茂君.大兴矿难,拔起萝卜带出泥[J].劳动保护,2005(11):34
    [76] 金启.惩罚与奖励[J].当代矿工,2005(4):21
    [77] 曾金胜.天灾,人祸留下[J].时代潮,2003(24):18
    [78] 解决矿难的根本出路[N],南方周末,2002-07-25
    [79] 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经济利益链[N].经济观察报,2005-8-21
    [80] 谢国忠.世界经济为何容忍高油价[J].凤凰周刊,2005(27,总 196):53
    [81] 雷颐.矿难与工会[J].凤凰周刊,2005(9,总 178):56-57
    [82] 国土局竟成非法金矿保护伞[N] .南京晨报,2005-11-1(A6)
    [83] 王毅.司法介入打击官煤勾结[N].现代快报,2005-10-20
    [84] 汪金福,尹天玺.地方官员瞒报 17 条人命[N].金陵晚报,2005-9-3(B11)
    [85] 科学发展观利己利人[N].参考消息.2005-10-11
    [86] 中国钢铁新政旨在严控[N].中国青年报,2007-7-21
    [87] 刘连翠.煤海自燃何时休[N].光明日报,2001-4-3
    [88] 李根文.湖南桂阳非法煤矿数百人持砍刀围攻执法干部[EB/OL]. http://news.163.com,2005-10-16 ( 原文:法制周刊)
    [89] 2003 年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EB/OL].http://www.chinasafety.gov.cn/ files/2004-08/16/F_9b472fd34c304ddd94d698a2f8edalb_2003mk-4.doc,2005-11-19
    [90] 蓝姝,杨兴云.兴宁矿难背后的利益链[EB/OL]. http://biz.163.com/05/0812/10/1RM3BE1E00020QC1.htm1,htm2
    [91]《新财富》.“中国 400 富人榜”名单(1-200)[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0408/0742329122.sthml,sthm2
    [92]《中国经营报》.煤矿开采权第一拍落槌矿业权市场化潜入纵深[EB/OL]. http://www.jrj.com.cn/NewsRead/Detail.asp?NewsID=131311,2005-11-19
    [93] 李毅中 12 月 12 日在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zhengwugongkai/2005-12/12/content_149474.htm
    [94] 沈宁.美国也发生矿难[EB/OL].http://www.chxr.net/cg-bin/ index.dll?pageo?webid=jianwangzhan&user=129362&columnno=17&articleid=11985
    [95] 事故查询[EB/OL].www.chinasafety.gov.cn:8090/isystem/shigumain.jsp
    [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Z].1993-5-1
    [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Z].2002-11-1
    [98] 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Z].2004-5
    [99] 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Z].2004-5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Z].1996-12-1
    [101] 关于发布煤矿矿山救护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Z].2000-8-11
    [102] 煤矿安全规程[Z].2005-1-1
    [103]小煤矿安全规程[Z].1996-7-12
    [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Z].1997-1-1
    [105]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Z].2003-7-1
    [106] 矿山安全监察条例[Z].2000-11-7
    [107] 关于煤矿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Z].2000-6-19
    [108]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Z].2001-4-21
    [109]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Z].2004-1-14
    [110]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Z].1998-2-112
    [111] 小煤矿安全规程[Z].1996-7-12
    [112]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Z].2003-7-1
    [113]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Z].2000-12-1
    [114] 爆破安全规程[Z].1987-5-1
    [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Z].1986-3-1
    [116] 矿山安全条例[Z].1982-7-1
    [1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Z].2003
    [118] 关于发布煤矿矿山救护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Z].2000
    
    ① 资料来源:何国家,丁言伟.“7·17”思痛录[J].当代矿工,2002(3):8
    张铄.南丹矿难引爆官商交易[J].法律与生活,2003(1,上半月):11-13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05-317
     ① 沈宁.美国也发生矿难[EB/OL].http://www.chxr.net/cg-bin/ index.dll?pageo?webid=jianwangzhan&user=129362&columnno=17&articleid=119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