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主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学生不仅能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差距与不足。本文以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为北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提出合理的建议。得出结论如下:
     1.通过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目前北京市不同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都有各自的特点,总体上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1)教育实习模式有2种,其一是一次性教育实习模式,其二是序列化教育实习模式;(2)教育实习组织形式以集中型实习组织形式为主,个别学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3)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较为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4)教育实习时间方面,除个别学校外,总体上呈现“时间短,不足以完成教育实习目标”的特点;
     (5)教育实习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然以技术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为主;
     (6)各个学校对教育实习基地的选择依据不同,总体上以高校和中学为主;
     (7)教育实习评价方式多采用一次性终结评价的方式,且只是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客观地反映教育实习工作的成绩,对教育实习工作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指导作用。
     2.影响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
     (1)教育实习观念制约着人们对现代教育环境下人们对教育实习工作的认识;
     (2)学生是教育实习工作的主体,在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巩固学生教师素养、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3)适当的教育实习时间、序列化的教育实习模式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助于完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4)教育实习基地是完成教育实习工作的基础,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5)全面、综合、客观的教育实习评价能够对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激励作用;
     (6)高校的课程设置应与基础教育改革一致,适应基础体育教育的需要;
     (7)教育实习经费一直是困扰教育实习工作完美开展的难题;
     3.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生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把教育实践摆在重要位置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是培养学生教师专业素养并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有效模式之一。
引文
[1]李元元.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2003(2):28-30
    [2]陈家起. 体育教育专业实行“学校、社会一体化”实习方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0(4):77-80
    [1]转引自时卫东.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探讨[J].山西师大教育实习改革的探讨,2002(4):47-48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 2 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26-27
    [3]张念宏主编:《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 1991 年版,398
    [1] 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2
    [2][3] 张绍礼,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2]:42
    [4] 李如喜.当今体育院校教育实习改革之我见:创建"三合一"教育实习模式的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9(3):67-68, 89
    [5]李丹,等.新形势下体育院校校外实习的目标、对策及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1):23-26
    [1] 许高厚,教育实习[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7-238
    [1][2] 李相如,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06-110
    [3]李德林,等.高等学校体育系科教育实习序列化的研究[J].武汉体院学报,1990(2):13
    [4] 郝延省.体育专业期前教育实习的重要性[J].体育函授通讯,2000(4):42-43
    [5] 陈家起. 体育教育专业实行“学校、社会一体化”实习方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0(4):77-80
    [6] 李如喜.当今体育院校教育实习改革之我见:创建"三合一"教育实习模式的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9(3):67-68, 89
    [7] 李丹,等.新形势下体育院校校外实习的目标、对策及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1):23-26
    [1] 金健秋,等.体育系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 体育学刊,2000(4):43-44,48
    [1] 骆秉全,对体育院系教育实习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12):21
    [1] 董文生,等.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10
    1李元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2003(2):28-30
    2陈家起,等.体育教育实习的“多元化”[J].体育学刊,2001(6):107-109
    3时卫东.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4):47-48
    4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5-9
    5张念宏主编:《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398
    6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2
    7张绍礼,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2):42-43
    8李如喜.当今体育院校教育实习改革之我见:创建"三合一"教育实习模式的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9(3):67-68,89
    9李丹,等.新形势下体育院校校外实习的目标对策及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1):23-26
    10许高厚.教育实习[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1
    11李相如,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06-110
    12李德林,等.高等学校体育系科教育实习序列化的研究[J].武汉体院学报,1990(2):13-19
    13郝延省.体育专业期前教育实习的重要性[J].体育函授通讯,2000(4):42-43
    14金健秋,等.体育系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4):43-44,48
    15骆秉全.对体育院系教育实习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报,1995(2):20-25
    16董文生,等.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10
    17《体育教育实习指导》编写组.体育教育实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
    18王超英.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00
    19王启明.体育教育实习[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00
    20岑汉康,谢翔.体育教育实习向导[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9
    21罗树华,等.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2苏竟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94.3
    23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4滕大春.外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89.11
    25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26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1
    27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
    28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8
    29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99.12
    30林陶.教育学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0(1):50-52
    31 黄德顺.体育教育专业结合中学实际进行教学改革管见[J]. 天津体院学报,1992(2):45-49
    32 吕爱云.我院体育系应届毕业生职业选择问题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2):52-54
    33 高怀信, 等.提高体操课准备部分实习效果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2):79-83
    34 唐宏贵.基辅体育学院学生教育学习实施策略探溪[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2):26-30
    35 柳若松.毕业实习的组织实施.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2(2):60-63
    36 李寅生,等.体育专业毕业生实践工作能力的评价与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1993(2):9-12,40
    37 李伟民.高师体育系实习适应市场经济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北体师学报,1994(2):78-81
    38 侯恩毅.关于体育院校学科课程教学实习模式的探讨[J].北体师院报,1995(1): 63-70
    39 黄小平,等.体育教育实习可引入"微格教学"[J].浙江体育科学,1995(5):7-9
    40 杨毅谋.西安体院体系 94 届毕业生教育实习中实际工作能力的调查分析[J].西安体院报,1995(4):64-66
    41 吴菲.从体育系教育实习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6(3):19-20
    42 彭贻海.体育教育实习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1996(4):80-83
    43 董守道.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焦虑状态的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7(2):17
    44 王永超.论教育实习形式的多元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 (1):64-66,91
    45 李伟民.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工作改革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7(3):1-5
    46 柳若松,等.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分散实习现状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2):56-60
    47 夏思永,体育教育实习若干问题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3):55-59
    48 金学斌,等.体育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3):40-46
    49 俞定智.关于制定高等师范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大纲构想[J].安徽体育科,1998(3):59-62
    50 蔡军.从体育系教育实习谈体操教学内容及体系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8(4):55-57
    51 董翠香,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及管理对策初探[J].武汉体院报,1998(4): 42-44
    52 赵立.对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育调查的理论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4):76-78
    53 孙中才,等.从教育实习看体育教学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1998(4):65-66
    54 曹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J]. 体育学刊,2001(5):106-108
    55 李树怡,等.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
    56 蔡德坤.体育课程给个期待新型体育教师[J].体育与科学,2002(4):79-80
    57 刘克滨.体育教师如何指导实习生[J].体育师友,2003(2): 41
    58 张伟,等.对徐州师大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分析及改革探讨[J].南京体院学报,2002(3): 62-63
    59 姚为俊.体育教育实习中的紧张心理与调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5):76-77
    60 吴菲,等. 对体育院校教育实习工作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3):59-60
    61 张先义,等.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估方案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1(2):105-106,108
    62 谭兆凤.体育教育实习应有的时空观[J].体育学刊,2001(2):103-105
    63 许声宏.社会需求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实习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533-534
    64 魏曙光,等.谈教育实习中的反思与体育教师的成长[J].中国学校体育,2000(3):69
    65 安星原,等.提高我院学生教育实习质量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50-51
    66 解卫国.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初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4):41-44
    67 徐振芳,等.对我院体育系学生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北体师院报,2000(1):33-36
    68 张原,等.对武汉体育学院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5):59-61
    69 薄雪松,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室内理论课教学实习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4):44-46
    70 石建农,等.完善规范组织措施, 提高教育实习质量[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1):44-47
    71 王广峰,等.体育教育实习的心理环境特征与思想教育[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4):71-73
    72 陈永军.论体育教育实习中的行为特征[J].湖北体育科技,1999(4):74-76
    73 游俊.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工作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3):92-96
    74 邰崇禧,等.苏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状况[J].体育学刊,2002(2):95-96
    75 施小菊,等.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说课”的理论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2):45-47
    76 王晓春.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问题的研究[J].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下卷),2003:513-515
    77 周小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趋势探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4):51-53
    78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5-111
    79 邓艳葵.从就业视角透析实践教学的意义[J].高教论坛,2003(5):80-82
    80 梁育民.高等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3(3):31-33
    81 张豫.课程代价:课程设置的新视野[J].教与理论与实践,2003(9):52-54
    82 丘兆逸.浅析大学毕业生的“失业与空位并存”现象[J].教育科学,2003(5):50-52
    83 张乐天.教师教育新的“隐忧”及其消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3(9):64-66
    84 赵昌木.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理念、实施与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 2003(10):42-45
    85 叶忠.基础教育师资需求新变化与高师教育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19-22
    86 张倩.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J].教学研究,2003(1):59-61
    87 文喆.慎提模式创新---卷首语
    88 刘影.高校内部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3(4):103-105
    89 曾天德.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择业心里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1):83-84
    90 季新华.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和创新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3(3):37-38
    91 罗昂.微格教学与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5):88-90
    92 王润梅.课程改革:教师课程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 [J].教与理论与实践,2003(6):57-58
    93 郭小明.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11-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