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调查对象配合度对政府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府统计调查是统计学科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具体实践,是获取统计分析所需的原始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政府管理体制的不断科学化,统计调查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政府管理活动中,统计调查数据更是越来越广泛地作为政府决策依据使用,政府统计调查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为掌握社会各方面发展状况并制定相关政策所采取的最为广泛和主要的信息采集手段。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政务公开的不断推进,许多政府重要统计数据曝光在大众视线下,与此同时,民众们对于政府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准确性的质疑也不断涌现,这些质疑本质上都是对于政府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质疑。
     城镇住户调查是目前我国开展的形形色色的政府统计调查项目中唯一一项周期性的统计调查,它以月度为调查周期开展,较为频繁,其内容涉及家庭财物、收入、支出等属于个人隐私范畴的敏感信息,能够充分体现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博弈以及各种实践中的困难。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此项政府统计调查工作在各地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相同,因此,本文选取盘龙区城镇住户调查作为具体事例进行论述。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逻辑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政府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理论研究,结合盘龙区城镇住户调查具体开展情况和数据质量问题分析,并通过引入公共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和开放系统理论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来综合论证提高调查对象配合度有助于提升社会调查数据质量,力求将大多数实践工作者的感性体悟上升至理论层面,从而提高政府管理者对基层基础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Government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is a specific practice of statistics subject in government activ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obtain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the highly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interest in applying to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ctivities. The survey data is becoming more widely used as a basis fo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Government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the main mean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and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or mastering all aspec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ak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work and the constantly advance of the Public Affairs Transparency. Many important government statistics are under exposure in public ey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redibility, accuracy for the government statistics is questioned for people.. These questions are essentially questioned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with the government statistics investigation.
     At present Urban Household Survey in China is various in government survey of the only one periodic survey, it is in monthly survey cycle of movement, the more frequent, it involves the family property, income and expenditures of personal privacy category of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 government can fully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vey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game between objects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difficulties.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reveals that the government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work carried out in all parts of the main problem is similar,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ident of Pan Long district as the survey for a specific example to follow.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es, logically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survey data quality of the doctrine and sets in the resident of Pan Long district specific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quality, an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PDCA" cycle and the system theory on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pondents with the help to promote social survey data quality, strive to change most of the practical workers' sensibility level to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us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recognition and the support to the basic work in unit of the society.
引文
①江中欧,张琦辉:《对开发区实行“在地统计”的探索》,《上海统计》,2002年第7期,第24页。
    ①赵乐东:《关于统计产品的价格问题》,《统计与决策》,2000年第5期,第4页。
    ①余芳东:《外国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管理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统计研究》,2002年第2期。
    ②顾海兵、暨佩娟:《德国统计质量管窥》,《中国统计》,2008年第4期,第53页。
    ③官方统计界是指政府统计部门。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政府统计工作方面的问题,因此,特别选用此概念。
    ④余芳东:《外国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管理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统计研究》,2002年第2期,第27页。
    ①裴万辉、傅德印:《国外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的综述》,《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8期,第72页-73页。
    ②陈裴:《管理学视角下的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市场周刊》,2009年第1期,第12页。
    ①李金昌:《论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与决策》,1998年第9期,第7页。
    ②王彦茹:《统计体制视角下的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6年10月,第6页。
    ③李金昌:《论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与决策》,1998年第9期,第6-8页。
    ④周建:《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4期,第26页。
    ①裴万辉、傅德印:《国外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的综述》,《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8期,第73-74页。
    ①李金昌:《论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与决策》,1998年第9期,第7-8页。
    ②张艳:《政府统计准确性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第61页。
    ①黄恒君,傅德印:《对统计调查质量特性的探讨》,《统计研究》,2009年第26卷第11期,第3-4页。
    ①庞江倩:《求解调查对象“配合度”》,《数据》,2008年第3期,第43页。
    ①郑家亨:《统计大辞典》,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第1462页。
    ①吴燕,晁天晓,赵雨峰:《全面质量管理与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4期,第173页。
    ②陈佳贵:《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47页至第448页。
    ③郑家亨:《统计大辞典》,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第1462页至第1463页。
    ①黄恒君,傅德印:《对统计调查质量特性的探讨》,《统计研究》,2009年第11期,第6页。
    ②郑家亨:《统计大辞典》,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第1642页至第1643页。
    ①李忠尚:《软科学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50页。
    ①萧浩辉主编:《决策科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9页。
    ②李国杰:《现代企业管理辞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2页。
    ③彭逢瑞,胥和平:《开放系统理论与“开放式”统计》,《当代经济科学》,1996年第5期,第71页至第72页。
    ①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昆明市盘龙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kmpl.gov.cn:800/new/jmfz/jjtj/pcjzxdc/2011/11,1110495590921254210AD032A8AOC1D1. shtml,2011年11月11日.
    ②陈杰,徐红:《抽样调查中样本量的设计和计算》,《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5卷第1期,第119页。
    [1]江中欧、张琦辉.对开发区实行“在地统计”的探索[J].上海统计,2002,(7):23-24.
    [2]赵乐东.关于统计产品的价格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0,(5):4-5.
    [3]余芳东.外国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管理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统计研究,2002,(2):26-29.
    [4]顾海兵、暨佩娟.德国统计质量管窥[J].中国统计,2008,(4):53-54.
    [5]裴万辉、傅德印.国外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的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1998,(8):72-74.
    [6]陈裴.管理学视角下的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J].市场周刊,2009,(1):12-13.
    [7]李金昌.论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J].统计与决策,1998,(9):6-8.
    [8]王彦茹.统计体制视角下的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研究[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06.
    [9]周建.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4):25-29.
    [10]张艳.政府统计准确性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N].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7):60-62.
    [11]黄恒君、傅德印.对统计调查质量特性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9,26(11):3-7.
    [12]庞江倩.求解调查对象“配合度”[J].数据,2008,(3):43-44.
    [13]郑家亨.统计大辞典[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14]吴燕、晁天晓、赵雨峰.全面质量管理与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173.
    [15]陈佳贵.企业管理学大辞典[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6]李忠尚.软科学大辞典[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171萧浩辉.决策科学辞典[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李国杰.现代企业管理辞典[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19]彭逢瑞、胥和平.开放系统理论与“开放式”统计[J].当代经济科学,1996,(5):70-73.
    [20]陈杰、徐红.抽样调查中样本量的设计和计算[N].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118-120.
    [21]傅德印、陶然.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成本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7,(8):9-12.
    [22]胸有达.法国统计聚焦[J].统计研究,2000,(5):61-63.
    [23]魏建国、涂才平、龚克.官方统计制度的国际比较[N].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26.
    [24]余芳东.国外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方法及经验[J].北京统计,2003,(7):54-55.
    [25]权贤佐.国外统计体制纵览[J].北京统计,2004,(166):62.
    [26]胡芳.荷兰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方法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4):108-112.
    [27]林勇.基于博弈变动分析的政府统计帕累托改进研究[J].财经研究,2009,35(1):97-110.
    [28]马迎春.克服调查对象的心理障碍[J].大连干部学刊,2007,23(3):46-47.
    [29]风笑天.方法论背景中的问卷调查方法[J].社会学研究,1994,(3):13-18.
    [30]周建.全球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政府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政策取向[J].中国软科学,2005,(6):37-42.
    [31]孙庆民.认知倾向的社会交换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9,(2):26-33.
    [32]林勇、董梅.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成因-基于博弈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4):20-22.
    [33]夏艳辉.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人为因素[J].中国统计,2000,(3):38-39.
    [34]吴建南、章磊、孟凡蓉.政府绩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9):73-75.
    [35]冯英.政府统计中的失信问题研究-一种基于建设诚信政府背景下的分析[J].管理学研究,2008,(7):215-220.
    [36]朱秀君.政府统计中造假与治假的博弈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7):63-66.
    [37]刘少杰.中国社会调查的理论前提[J].社会学研究,2000,(2):86-90.
    [38]朱海平.中国统计资料可靠性的制度分析[J].理论探讨,2008,(6):78-81.
    [39]风笑天.问卷法[J].青年研究,1993,(5):39-43.
    [40]王瑛.问卷调查的质量控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25-27.
    [41]何国祥.县级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如何提高[J].中国统计,2008,(11):31-32.
    [42]王少峰.影响问卷调查结果的因素分析[N].技术教育学报,1995,6(2):49-52.
    [43]风笑天.如何把社会调查做的更好[J].青年研究,1993,(12):36-40.
    [44]金英子、赵红梅、朱延明.如何提高调查户配合意识[J].中国统计,2007,(2):20-22.
    [45]严宗光、卢润德.入户调查的质量控制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1,(2):9-10.
    [46]范立军.社会调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58.
    [47]马德峰.社会调查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J].调研世界,2002,(2):45-47.
    [48]聂书云、王建宏.社会敏感问题统计调查方法研究[N].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12(4):9-10.
    [49]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走向规范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任务[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6):44-48.
    [50]祖洁琛、黄蕾.城市居民对入户调查的态度研究报告[J1.中国健康教育,2002,18(3):145-147.
    [51]龚江辉.城市入户调查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统计,2007,(1):52-53.
    [52]冯士雍.抽样调查应用与理论中的若干前沿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1):5-13.
    [53]金秀芝、孙丽范.对入户调查居民配合程度下降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咨询,2008,(3):35.
    [54]张淑华.改善调查方法,提高服务水平[J].管理观察,2008,(11):82-83.
    [55]细谷昂.关于日本的社会调查士资格认定机构[J].经济论坛,2008,(23):68-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