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放马滩秦简日书整理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放马滩秦简日书较为完整的保存了战国晚期日书的原始面目,为我们研究早期数术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其中一些篇目又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天文学、音律学等领域内的巨大成就,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文章主要依据简文内容的关联性、竹简原始编号等因素,并参证其它日书的编册体系,对放简日书甲、乙两种简册的编次、篇目和简文进行了复原,再以篇为单位对简文进行校勘、注释与疏证,为学界呈献了一部编次有序、分篇合理、文字可靠的放马滩秦简日书文本。
     文章利用放简日书材料对“建除”、“葬日”、“禹步”、“黄钟”、“反支”、“孤虚”、“太岁”等早期方术和《吕氏春秋》十二律相生次序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有:1、放简所见战国晚期“置建法”用阳历月,金良年先生所谓战国至西汉时期“置建法”用星命月的说法不一定正确;2、放简“黄钟”篇实为后世演禽术之滥觞,四库全书《〈演禽通纂〉提要》所言演禽术来自西域之说不确;3、各地日书所见“太岁”逆时针运行于四仲之间,每四个月轮回一圈,主要用以选择出行和修造方位,而纪年法中的“太岁”顺时针运行于十二辰之间,每十二年轮回一圈,主要用以标志“岁”所在的方位,二者名同而实异。4、对于《吕氏春秋·音律》中生律次序究竟是“先益后损”还是“先损后益”这一问题,后人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放简日书记载了迄今为止我们能够见到最早的大、小两套律数,并有详尽的生律法说明,文章通过分析演算,证明了《吕氏春秋·音律》所见生律次序为“先损后益”。
     过去整理者将放马滩秦简乙360-366号简定性为“墓主记”,排除在日书之外。文章对该篇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该篇后半部分“丹”这个人对于鬼的习性的介绍才是全文的中心和主旨所在,而前半部分述说“丹”死而复生的一段离奇经历主要是为了神化他的身份,以便使人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这种“自神其说”手法在其它日书的相关描述中也有体现。因此文章倾向于将这篇材料定性为日书,并改题为“丹”。
The Book for Selecting dates on Bamboo-slips from Fangmatan Tomb of the Qin Dynasty (BSD) preserve the original features of almanac book of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se slips provided valuabl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us to study the ancient science. Some contents also reflect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se fields such as astronomy and Fang-shu. Some contents have high literature value
     The article reorganized A, B of BS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predecessors, and re-categoriespaper. Again to the article units to address text punctuation, collation, note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dredging permit finishing work, the coll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multiple address misuse address, and did not address in the text of the original SR from the Quogue and corrections. Note andexplanation partsexegesis the SR difficult words of the text, and veridical and explained some principle of terminology and origin. The article dedicated academia the BSD almanac book that have order schedule, Sub-chapter reasonable, Reliable text.
     The article used the almanac book information research the early Fangshu such as Jian-chu, Funeral day, Yu-step, Huang-zhong, Fan-zhi ,Gu-xu, Tai-sui and the order issue of 12lv in Lüshichunqiu .Major findings were: 1,in the mid-late of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Calendar the methods of Jian-chu used different calendars, but in BSD in late Warring States the the methods of Jian-chu used the solar calendars. Jinliangnian's thinking that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the methods of Jian-chu was arrangement eac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month calendar was not completely correct.2, The Huang-zhong was the origin of performances of poultry. The thinking of YanQinTongZuan outline 0f Sikuquanshu was not right. The thinking was that the performancesof poultrycame from the Western Regions. 3, The Tai-sui in the methods of choice auspicious was different from the Tai-sui in the methods of annals. The Tai-sui in the methods of choice auspicious was mainly used to choice travel and the position of self-cultivation, running on four anti-clockwise between 4-Z, every four months reincarnation lap, but the Tai-sui in the methods of annals was mainly used to sign the "years" of the position, running clockwise between 12-E, 12-year cycle of each lap. They have the same name, but those meanings have many differences. There ar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about the order of temperaments of what benefits first or loss first in Lüshichunqiu. In BSD there are big and small temperaments numerical that we can see so far the earliest and there are explanations of methods of generate. Through analysis, calculus, the article proved that that the order of temperaments in Lüshichunqiuis benefits first.
     In the past the collation people regarded the content of BSD B 360-366 Beaches as“accounts of tomb masters”, so they did not see that as the almanac book.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to content of this paper,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note of text is the people named Dan introduce the habit of ghost in latter part. In order to deify him, his strange experience was fabricate in the first part, so people believe completely his words. The spiritual means used by sorcerer was common practice to fool people. That is manifested in the other almanac books . This paper tends to regard the material as an almanac book, belong to B, and also entitledDan.
引文
1《史记》卷127《日者列传》裴骃集解:“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司马贞索隐:“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中华书局,1959年,第3215页。
    2参见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52页。
    3如睡简日书甲种“相宅”、“占梦”、“诘咎”等篇讲的是厌攘恶梦和诘咎禳灾之法,放简日书乙种“律数”、“丹”等篇讲的是十二律数及其相生之法以及鬼神习性等方面的内容,都超出了选择术的范畴。
    1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考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汉简牍论丛》,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8页。
    1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期,第23页。
    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市北道区文化馆:《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的发掘》,《文物》1989年第2期,第1-11页。
    3刘信芳:《〈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质疑》,《文物》1990年第9期,第85页;邓文宽:《天水放马滩秦简〈月建〉应名〈建除〉》,《文物》1990年第9期,第83页。
    4参见刘乐贤:《出土简帛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60-64页。
    1钟守华:《秦简〈天官书〉的中星和古度》,《文物》2005年第3期,第95页。
    2施谢捷:《简帛文字考释札记》,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68页。
    3刘信芳:《〈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质疑》,《文物》1990年第9期,第85页。
    4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期,第26页。
    5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49页。
    1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考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 989年,第13页。
    2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期,第29页。
    3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考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 989年,第23页。
    1林剑鸣:《〈睡〉简与〈放简〉〈日书〉比较研究》,《文博》1993年第5期,第19页。
    2刘乐贤:《楚秦选择术的异同及影响》,《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第19页。
    3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岳麓出版社,2000年,第289页。
    4参见于豪亮:《秦简〈日书〉纪时纪月诸问题》,《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第157页;饶宗颐:《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饶宗颐、曾宪通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第426页;陈安利:《古文物中的十二生肖》,《文博》1988年第2期,第41页;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岳麓书社,2000年,第269-271页。李解民:《秦汉时期的一日十六时制》,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2辑,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80页。
    1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56页。
    2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24页。
    3参见于豪亮:《秦简〈日书〉纪时纪月诸问题》,《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第157页;任步云:《放马滩出土竹简日书刍议》,《西北史地》1983年第3期,第82页;尚民杰:《从〈日书〉看十六时制度》,《文博》1996年第4期,第81页。
    4“律书”是何双全先生《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一文所拟定的篇题,包括后文“数”篇部分内容和“律数”篇,过去研究者多用此篇题,此处暂从旧说。
    1戴念祖:《试析秦简〈律书〉中的乐律与占卜》,《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2期,第5页。
    2谷杰:《从放马滩秦简〈律书〉再论〈吕氏春秋〉生律次序》,《音乐研究》2005年第3期,第29页。
    3陈应时:《再谈〈吕氏春秋〉的生律法——兼评〈从放马滩秦简律书再论吕氏春秋生律次序〉》,《音乐研究》2005年第4期,第39页。
    4“天官书”是何双全先生《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一文所拟定的篇题,过去研究者多用此篇题,此处暂从旧说。
    5钟守华:《秦简〈天官书〉的中星和古度》,《文物》2005年第3期,第92页。
    6“墓主记”是何双全先生《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一文所拟定的篇题,过去研究者多用此篇题,此处暂从旧说。
    1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74页。
    2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期,第23页。
    3任步云:《放马滩出土竹简日书刍议》,《西北史地》1989年第3期,第87页。
    1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6页。
    1《后汉书》卷82上《方术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2703页。
    1《论衡·讥日篇》,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32页。
    2《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9页。
    3《礼记注疏》卷3《曲礼上》孔颖达疏,(台北)文渊阁四库全书。
    1张德芳:《简论汉唐时期河西及敦煌地区的十二时制和十六时制》,《考古与文物》2005年第2期,第68页。
    2尚民杰:《从日书看十六时制》,《文博》1996年第4期,第81页。
    1张德芳:《简论汉唐时期河西及敦煌地区的十二时制和十六时制》,《考古与文物》2005年第2期,第74页。
    1转引自胡新生:《禹步探源》,《文史哲》1996年第1期,第75页。
    2《抱朴子内篇》卷11《仙药》,诸子集成第8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52页。
    3《抱朴子内篇》卷17《登涉》,诸子集成第8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78页。
    4饶宗颐:《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饶宗颐、曾宪通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第419页。
    1《论衡·讥日》,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34页。
    1 (朝鲜)金礼蒙:《医方类聚》卷166《诸虫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
    2 (明)高濂:《遵生八笺·四时摄调卷·春卷》,巴蜀书社,1985年。
    1 (清)破额山人:《夜航船》,丛书集成三编,第6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卷3《杂说》,《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730册,(台北)商务印书馆。
    3李时珍:《本草纲目》卷51,《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777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
    4 (朝鲜)金礼蒙:《医方类聚》卷166《诸虫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
    5破额山人:《夜航船》卷,丛书集成三编,第6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
    1任步云:《放马滩出土竹简日书刍议》,《西北史地》1998年第3期,第82页。
    1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151页。
    1此图采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98页。
    1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221。
    1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 1989年第2期,第26页。
    2本栏材料引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中华书局,1999年,第53-54。原文是:“刑尸朔于营,夏尸奎,享月胃,夏亦毕,八月东井,九月□,十月□,□□□,献马房,冬亦心……”其中月序用楚历,表中换算为秦历。
    3本栏材料引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80页。
    4本栏材料引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87-188页。
    5本栏材料引自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8期。
    1此图采自殷涤非:《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占盘和天文仪器》,《考古》1978年第5期,340页。
    1本栏资料引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237-238页。
    2本栏资料引自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第104-105页。
    3本栏资料引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33-135页。
    1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华书局,2006年,第158页。
    2钟守华:《秦简〈天官书〉的中星和古度》,《文物》2005年第3期,第92页。
    3本栏资料引自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8期。
    4本栏资料引自《开元占经》卷60-63引“刘向《洪范传》曰”,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619-641页。
    5本栏资料引自《开元占经》卷60-63引“石氏曰”,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619-641页。
    1此图采自殷涤非:《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占盘和天文仪器》,《考古》1978年第5期,342页。
    1《新唐书》卷27上《历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610页。
    2《国语》卷3《周语》,上海书店影印本,1987年,第47页。
    3礼记·月令》,《四书五经》,陈戍国点校,岳麓书社,1991年,第486页。
    1参见王胜利:《睡虎地〈日书〉“除”篇、“官”篇月星关系考》,《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第5期,第47页。
    1《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2页。
    2《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7页。
    1刘道超译注《协纪辨方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页。
    1《抱朴子内篇》卷11《仙药》,诸子集成第8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51-52页。
    2李淳风:《乙巳占》卷10《论五音六属》,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151 页。
    1《史记》卷25《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251页。
    1《周易正义·师卦》,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1页。
    2《周礼》卷6《春官下》,四部丛刊初编经部第3册。
    3《史记》卷25《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240页。
    4《史记》卷25《律书》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第1240页。
    1《礼记·月令》,《四书五经》,陈戍国点校,岳麓书社,1991年,第486-499页。
    2关于“五行三合局”的数术原理,详见后文“五行”篇疏证部分。
    1《论衡·说日》,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108页。
    2尚民杰:《从〈日书〉看十六时制》,《文博》1996年第4期,第82页。
    1曾宪通:《秦简日书岁篇疏证》,饶宗颐、曾宪通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中华书局。1993,第481页。
    2《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5页。
    3《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0页。
    1饶宗颐:《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饶宗颐、曾宪通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第459页。
    1饶宗颐:《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饶宗颐、曾宪通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第469页。
    2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171页。
    3《史记》卷25《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251页。
    4引文见“五音”篇疏证部分。
    1饶宗颐:《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饶宗颐、曾宪通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中华书局,1993,第409-410页。
    2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176页。
    3刘信芳:《〈日书〉四方四维与五行浅说》,《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2期,第87页。
    4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51页。
    1沈括:《梦溪笔谈》卷5《音律》,丛书集成新编第1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第251页。
    1 (明)周祈:《名义考》卷2《天部》,丛书集成续编第1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
    1《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6页。
    1此下三幅图采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55 -157页。
    1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294页。
    2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294-295页。
    1刘道超译注《协纪辨方书》,广西人民出版社,第31页。
    2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48-349页
    3《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9页。
    4《春秋繁露》卷11《五行之义》,四部丛刊经部第10册。
    1《后汉书》卷49《王符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1640页。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2《孟子集注》,《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尉缭子》卷2《武议第八》,丛书集成续编第3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第187页。
    2《吴越春秋》卷5《勾践阴谋外传》,丛书集成新编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第181页。
    3 (宋)许洞:《虎钤经》卷11《天时统论》,丛书集成新编,第3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第309页。
    4本图采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68页。
    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70页
    1《史记》卷27《天官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340页。
    2《开元占经》卷93《侯星善恶云气占》,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905- 906页。
    1这是李学勤先生的发现,见李氏《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67页。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4页。
    3普慧:《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
    1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2期,第28-29页。简号为本文所加。
    2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67-168页。简号为本文所加。
    1贾思勰:《齐民要术》卷1《种谷》,《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730册,(台北)商务印书馆。
    1《吕氏春秋》卷26《审时》,诸子集成第6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338页。
    1此图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44页“日廷图”绘制。
    1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289页。
    2胡文辉:《秦简〈日书·出邦门篇〉新证》,《文博》1998年第1期,第92页。
    3转引自胡文辉:《秦简〈日书·出邦门篇〉新证》,《文博》1998年第1期,第92页。
    1《开元占经》卷111《八谷占》,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1002页。
    1《北齐书》卷37《魏收传》,中华书局,1972年,第485-486页。
    2宗懔著、谭麟译注:《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5页。
    1刘道超译注《协纪辨方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4页。
    2顾炎武:《日知录》卷30“建除”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303页。
    3朱兴国:《楚竹书〈周易·革〉“攺日”考释》,“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jianbo.org∕)
    4连劭名:《商代的日书与卜日》,《江汉考古》1979年第4期,第56页。
    5《史记》卷127《日者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322页。
    6《汉书》卷69《王莽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4095页。
    1刘乐贤:《楚秦选择术的异同及影响——以出土文献为中心》,《历史研究》2006第6期,第28页。
    2刘道超译注《协纪辨方书》,广西日人民版社,1993年,第132页。
    3邓文宽:《天水放马滩秦简〈月建〉应名〈建除〉》,《文物》1990年第9期。
    4参见金良年:《建除研究——以云梦秦简〈日书〉为中心》,《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6集,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261-281页。
    1邓文宽:《天水放马滩秦简〈月建〉应名〈建除〉》“附记”,《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95页。
    2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135-147页
    3殷光明:《敦煌清水沟东墩新出汉简——兼论敦煌汉简历谱》,《国际简牍学会会刊》第2号,(台北)兰台出版社, 1996年,第169-194页。
    1刘道超译注《协纪辨方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3页。
    2金良年:《建除研究——以云梦秦简〈日书〉为中心》,《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6集,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279页。
    3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9页。
    4钱塘:《淮南天文训补注》,刘文典撰《淮南鸿烈集解》附录三,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第866页。
    1《论衡·订鬼》,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19页。
    2《论衡·订鬼》,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20页。
    3《新唐书》卷107《吕才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065页。
    4《论衡·讥日篇》,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32页。
    1范志军:《从〈日书〉看两汉人的葬日》,《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89页。
    2范志军:《从〈日书〉看两汉人的葬日》,《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89页。
    1《论衡·讥日》,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32-233页。
    2《抱朴子内篇》卷17《登涉》,诸子集成第8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78页。
    3胡文辉:《秦简〈日书·出邦门〉新证》,文博,1998年第1期,第92页。
    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四)·养生方释文注释》,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16页。
    2《抱朴子内篇·登涉》,中华书局,1986年,第89页。
    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四)·五十二病方释文注释》,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50页。
    1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P147。
    2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03页。
    1《论衡·诘术》,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43页。
    1《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2页。
    2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国家文物局出土文献研究室编《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第138页。
    1《论衡·难岁》,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40页。
    1《论衡·难岁》,中华书局,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41页。
    1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24页。
    1于豪亮:《秦简〈日书〉纪时纪月诸问题》,《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第162页
    2饶宗颐:《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饶宗颐、曾宪通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第428页
    1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第156页。
    2《论衡·物势》,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31-32页。
    3《论衡·言毒》,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224页。
    4《周书》卷11《宇文护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169-170页。
    5赵翼:《陔余丛考》卷34,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95页。
    6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余论》,科学出版社,1962年,第328页。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109《子部·术数类二》。
    2于豪亮:《秦简〈日书〉纪时纪月诸问题》,《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第158页。
    1于豪亮:《秦简〈日书〉纪时纪月诸问题》,《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第159页。
    2尚民杰:《从〈日书〉看十六时制》,《文博》1996年第4期,第85页。
    1钟守华:《秦简〈天官书〉的中星和古度》,《文物》2005年第3期,第95页。
    1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1页。
    2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3页。
    3《开元占经》引《春秋元命包》曰:“日行一度以立序,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淮南子·天文训》云:“月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
    4《汉书》卷21下《律历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998-1000页。
    5《汉书》卷26《天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273页。
    1参见郑刚:《论睡虎地秦简日书的结构特征》,《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3期,第97页。
    2参见杨巨中:《〈日书·星〉释议》,《文博》1988年第4期。
    3参见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79-80页。
    4参见王胜利:《睡虎地〈日书〉“除”篇、“官”篇月星关系考》,《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第5期。
    5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2页。
    6从睡简《直心》、《天阎》二篇及第二简背至第六简背“直参以出女,室必尽;直营室以出女,父母必从居;直牵牛、须女出女,父母有咎……”来看,睡简《日书》确有二十八宿纪日法。
    1其文为:“孟春之月,日在营室。……仲春之月,日在奎。……季春之月,日在胃。……孟夏之月,日在毕。……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季夏之月,日在柳。……孟秋之月,日在翼。……仲秋之月,日在角。……季秋之月,日在房。孟冬之月,日在尾。……仲冬之月,日在斗。……季冬之月,日在婺女。”《礼记·月令》《四书五经》,陈戍国点校,岳麓书社,1991年,第486-499页。
    2其文为:“孟春之月,日在营室。……仲春之月,日在奎。……季春之月,日在胃。……孟夏之月,日在毕。……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季夏之月,日在柳。……孟秋之月,日在翼。……仲秋之月,日在角。……季秋之月,日在房。孟冬之月,日在尾。……仲冬之月,日在斗。……季冬之月,日在婺女。”《吕氏春秋·十二纪》诸子集成第6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1-124页。
    3见188页引文。
    4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篇”新解》,《文博》1994年第4期,第75页。
    5王志平:《睡虎地〈日书·玄戈篇〉探源》,《文博》1999年第5期,第28页。
    6王胜利:《睡虎地〈日书〉“除”篇、“官”篇月星关系考》,《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第5期,第54页。
    7刘次沅、马莉萍:《睡虎地〈日书·玄戈〉篇新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编《秦文化论丛》,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192页。
    1王世舜译注《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页。
    1参见成家彻郎撰、苌岚译:《中国古代的占星术和占星盘》,《文博》1989年第6期。
    2成家彻郎撰、苌岚译:《中国古代的占星术和占星盘》,《文博》1989年第6期,第78页。
    1《开元占经》卷5《日占一》,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218页。
    2《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49-50页。
    3参见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内容提要”、第81页等处。
    4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第76页。
    1《淮南子》卷3《天文训》,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50页。
    2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第110-117页。
    1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卷19《地员》,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2004年,第1080页。
    2《史记》卷25《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249页。
    3《吕氏春秋》卷6《音律》,诸子集成第6册,中华书局,1954年,第56页。
    1此下两幅图采自谷杰:从放马滩秦简〈律书〉再论〈吕氏春秋〉生律次序》,《音乐研究》,2005年第3期。
    1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期,第23页。
    2张修桂:《当前考古所见最早的地图—天水放马滩地图研究》,《历史地理》第1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曹宛如:《有关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图的几个问题》,《文物》1989年第12期;藤田胜久:《战国秦的领域形成和交通路线》,《秦文化论丛》第6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雍际春:《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2年。以上文章均持此说。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4页。
    2以上简文见于郭伟民:《虎溪山一号汉墓葬制及出土竹简的初步研究》,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 2001年,第53页。
    1、秦简整理小组:《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释文》,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汉牍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
    2、云梦睡虎地秦墓编写小组:《云梦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
    3、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
    4、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
    5、陈松长编著:《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1年。
    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九店楚简》,中华书局,2000年。
    7、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
    8、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2006年。
    9、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
    10、马王堆帛书《五星占》: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1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市北道区文化馆:《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的发掘》,《文物》1989年第2期。
    12、湖北省江陵县文物局、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岳山秦汉墓》,《考古学报》2000年第4期。
    13、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8期。
    1、《四书五经》:陈戍国点校,岳麓书社,1991年。
    2、《周礼》:四部丛刊初编,经部,第3册。
    3、《尚书》:王世舜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4、《国语》,上海书店影印本,1987年。
    5、《管子校注》: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2004年。
    6、《尉缭子》:丛书集成续编,第3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
    7、《吕氏春秋》:诸子集成,第6册,中华书局,1954年。
    8、《淮南子》: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
    9、《论衡》: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54年。
    10、《春秋繁露》:四部丛刊,经部,第10册。
    11、《吴越春秋》:丛书集成新编,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
    12、《抱朴子》:诸子集成,第8册,中华书局,1954年。
    13、《荆楚岁时记译注》:宗懔原著、谭麟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4、《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15、《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16、《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17、《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18、李淳风:《乙巳占》,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19、瞿昙悉达:《开元占经》,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20、刘道超译注:《协纪辨方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1、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
    2、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研究三种》,中华书局,1993年。
    3、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4、邓文宽:《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
    5、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6、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华书局,2006年。
    7、李零:《中国方术续考》,中华书局,2006年。
    8、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9、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10、何双全:《简牍》,遥望星宿——甘肃考古文化丛书,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
    11、刘瑛:《〈左传〉、〈国语〉方术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12、刘洪涛:《古代历法计算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宋会群:《中国术数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15、高国藩:《中国巫术史》,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16、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岳麓书社,2000年。
    17、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学林出版社,1989年。
    1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9、雍际春:《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20、沈颂金:《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
    1、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王红:“论《淮南子》的律历、律书和旋宫”,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3、刘颖:“汉代律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5年。
    1、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考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
    2、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第2期。
    3、任步云:《放马滩出土竹简日书刍议》,《西北史地》1983年第3期。
    4、邓文宽:《天水放马滩秦简〈月建〉应名〈建除〉,《文物》1990年第2期。
    5、刘信芳:《〈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质疑》,《文物》1990年第9期。
    6、林剑鸣:《从放马滩〈日书〉甲种再论秦文化的特点》,《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
    7、林剑鸣:《睡简与放简日书比较研究》,《文博》1993年第5期。
    8、胡文辉:《放马滩〈日书〉小考》,《文博》1999年第6期。
    9、林剑鸣:《曲径通幽处,高楼望路时:评价当前简牍〈日书〉研究状况》,《文博》1998年第3期。
    10、沈颂金:《中日两国学者研究秦简〈日书〉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9期。
    11、张强等:《近年来秦简〈日书〉研究简介》,《文博》1995年第3期。
    12、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二十年》,《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10期。
    13、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14、林剑鸣:《秦汉政治生活中的神秘主义》,《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
    15、吴小强:《论秦人宗教思维特征——云梦秦简日书宗教研究》,《江汉考古》1992年第1期。
    16、吴小强:《论秦人的多神崇拜特点》,《文博》1992年第4期。
    17、晁福林:《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
    18、王桂钧:《〈日书〉所见早期秦俗发微──信仰、习尚、婚姻及贞节观》,《文博》1988年第4期。
    19、吴小强:《日书与秦社会风俗》,《文博》1990年第2期。
    20、吴小强:《论秦人宗教思维特征──云梦秦简〈日书〉的宗教学研究》,《江汉考古》1992年第1期。
    21、朱兴国:《楚竹书〈周易·革〉“攺日”考释》,“简帛研究”网站( http:∥www.jianbo.org)。
    22、连劭名:《商代的日书与卜日》,《江汉考古》1979年第4期。
    23、金良年:《建除研究——以云梦秦简〈日书〉为中心》,《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六集,科学出版社,1994年。
    24、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25、殷光明:《敦煌清水沟东墩新出汉简——兼论敦煌汉简历谱》,《国际简牍学会会刊》第2号,(台北)兰台出版社,1996年。
    26、何双全:《汉简〈日书〉丛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编《简牍学研究》第2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27、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简论》,《出土文献研究》第4辑,中华书局,1998年。
    28、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1年。
    29、郭伟民:《虎溪山一号汉墓葬制及出土竹简的初步研究》,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1年。
    30、张昌平:《随州孔家坡墓地出土简牍概述》,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1年。
    31、李学勤:《随州孔家坡8号墓的年代学问题》,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1年。
    32、刘乐贤:《尹湾汉墓出土数术文献初探》,连云港市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尹湾汉墓简牍综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
    33、刘乐贤:《额济纳汉简数术资料考》,《历史研究》2006年第2期。
    34、饶宗颐:《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中国语文研究》1985年第7期。
    35、饶宗颐:《马王堆〈刑德〉乙本九宫诸神释》,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
    36、刘乐贤:《五行三合局与纳音说─读饶宗颐先生〈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江汉考古》1992年第1期。
    37、陈松长:《帛书〈刑德〉略说》,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
    38、张铭洽:《云梦秦简日书占卜术初探》,《文博》1988年第3期。
    39、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篇研究》,《考古学报》1993年第4期。
    40、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反支篇及其相关问题》,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
    41、刘信芳:《〈日书〉驱鬼术发微》,《文博》1996年第4期。
    42、刘信芳:《日书四方四维与五行试探》,《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2期。
    43、刘信芳:《秦简中的楚国日书试析》,《文博》1992年第4期。
    44、晏贵昌:《简帛〈日书〉岁篇合证》,《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5、晏贵昌、钟炜:《九店楚简〈日书·相宅篇〉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6、杨华:《出土日书与楚地的疾病占卜》,《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7、胡文辉:《秦简〈日书·出邦门篇〉新证》,《文博》1998年第1期。
    48、胡新生:《禹步探源》,《文史哲》1996年第1期。
    49、范志军:《从〈日书〉看两汉人的葬日》,《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51、郑刚:《论睡虎地秦简日书的结构特征》,《中山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52、蒲慕州:《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世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2本第4分册,1993年。
    53、《日书》研读班:《〈日书〉:秦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博》1986年第5期。
    54、尹在硕:《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室”的结构与战国末期秦的家族类型》,《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3期。
    55、龙坚毅:《从秦简〈日书〉看秦人盗窃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
    56、钟如雄:《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第2期。
    57、梁冬青:《出土文献“是是”句新解》,《中国语文》2001年第2期。
    58、施谢捷:《简帛文字考释札记》,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59、普慧:《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
    60、曹婉如:《有关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的几个问题》,《文物》1989年第12期。
    61、贺润坤:《从日书看秦国的谷物种植》,《文博》1988年第3期。
    62、贺润坤:《从云梦秦简日书看秦国的林业、桑麻业》,《江汉考古》1992年第4期。
    63、贺润坤:《云梦秦简〈日书〉“行”及有关秦人社会活动考》,《江汉考古》1996年第1期。
    64、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秦楚行忌比较》,《秦文化论丛》第2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
    65、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行归宜忌》,《江汉考古》1994年第2期。
    66、杨巨中:《〈日书·星〉释议》,《文博》1998年第4期。
    67、殷涤非:《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占盘和天文仪器》,《考古》1978年第5期。
    68、严敦杰:《式盘综述》,《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
    69、严敦杰:《关于西汉初期的式盘和占盘》,《考古》1978年第5期。
    70、严敦杰:《跋六壬式盘》,《文物》1958年第7期。
    71、成家彻郎撰、苌岚译:《中国古代的占星术和占星盘》,《文博》1989年第6期。
    72、钟守华:《秦简〈天官书〉的中星和古度》,《文物》2005年第3期。
    73、刘金沂:《从“圆”到“浑”——汉初二十八宿盘的启示》,《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3集,1984。
    74、竺可桢:《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竺可桢文集》,科学出版社,1978。
    75、张铭洽:《秦简日书〈玄戈〉篇解析》,《秦汉史论丛》第4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
    76、张铭洽:《〈日书〉中的二十八宿问题》,《秦陵秦俑研究动态》1992年第2期。
    77、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篇新解》,《文博》1994年第4期。
    78、王志平:《睡虎地日书〈玄戈〉篇探源》,《文博》1999年第5期。
    79、尚民杰:《云梦〈日书〉星宿记日探讨》,《文博》1998年第2期。
    80、成家彻郎撰,王维坤译:《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文博》1991年第3期。
    81、刘次沅、马莉萍:《睡虎地〈日书·玄戈〉篇新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编《秦文化论丛》,三秦出版社,2006年。
    82、张闻玉:《云梦秦简〈日书〉初探》,《江汉论坛》1987年第4期。
    83、王胜利:《〈云梦秦简日书初探〉商榷》,《江汉论坛》1987年第11期。
    84、王胜利:《睡虎地〈日书〉“除”篇、“官”篇月星关系考》,《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第5期。
    85、王胜利:《从九店楚简的日躔资料看其墓葬年代》,《武汉文博》2002年第3期。
    86、宋会群、苗学兰:《论二十八宿古距度在先秦时期的应用及其意义》,《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年第2期。
    87、于豪亮:《秦简〈日书〉纪时纪月诸问题》,《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
    88、李解民:《秦汉时期的一日十六时制》,李学勤主编《简帛研究》第2辑,法律出版社,1996年。
    89、尚民杰:《从〈日书〉看十六时制度》,《文博》1996年第4期。
    90、张德芳:《简论汉唐时期河西及敦煌地区的十二时制和十六时制》,《考古与文物》2005年第2期。
    91、陈安利:《古文物中的十二生肖》,《文博》1988年第2期。
    92、陈应时:《律学四题》,《中国音乐》1992年第2期。
    93、陈应时:《中国古代文献记在中的“律学”》,《中国音乐》1987年第2期。
    94、陈应时:《五行说和早期的律学》,《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95、陈应时:《〈管子〉、〈吕氏春秋〉的生律法及其它》,《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96、罗科昀:《也谈〈吕氏春秋〉中的“上生”与“下生”》,《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97、李成渝:《〈管子〉、〈吕氏春秋〉生律法之异同》,《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98、谷杰:《从放马滩秦简〈律书〉再论〈吕氏春秋〉生律次序》,《音乐研究》2005年第3期。
    99、陈应时:《再谈〈吕氏春秋〉的生律法——兼评〈从放马滩秦简律书再论吕氏春秋生律次序〉》,《音乐研究》2005年第4期。
    100、戴念祖:《试析秦简〈律书〉中的乐律与占卜》,《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2期。
    101、罗天全:《论管子“三分损益法”》,《艺术探索》1995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