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医患诚信危机及其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医患诚信是指在医疗卫生领域,医患双方基于抗拒疾病,解除痛苦的共同目的而形成的具有自身内涵的诚信形态。医患诚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医者一方的职业诚信与就医者的就医诚信。医患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医患诚信责任不对等,医方对患者承担着先在的毋庸反思的责任;诚信缺失的补偿不平等,医方对患者的诚信缺失补偿要远远大于患者对医方的诚信缺失补偿。医患诚信具有自身的伦理原则,它们包括知情同意原则,尊重原则和自主原则。医患诚信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自主原则是医患诚信的基点,尊重原则是医患诚信的前提,知情同意原则是实现医患诚信的途径。医患诚信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自律,表达了信息不对称境遇下的正义诉求,内在地要求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敬。
     医患诚信危机是指医疗卫生领域,医患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彼此把疾病作为实现自身不合理利益的方式,致使医患之间诚信缺失陷入恶性循环,形成系列医患纠纷,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危机现象。它本质上是道德自律的缺失,是道德他律对道德自律的排斥。医患诚信危机,实际上就是一种信任危机,既包含患者对医方的不信任,也包含着医方对患者的不信任,但在中国目前的形式下,前者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医患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表征货币化、主体多元化、领域普遍化几个方面。医患诚信危机的本质是医疗服务提供者对患方知情同意权利的褫夺,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正义的失缺,医疗卫生体制本身所蕴涵的制度诚信危机和患者自主权利的非理性扩张。
     经济结构决定了医患诚信的存在状态,我国医患诚信危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过度市场化模式不符合医疗卫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形势下医疗服务提供者逐利倾向严重,国民收入分配两极化导致患者医疗服务购买力下降等因素是医患诚信危机的根本经济原因。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制度的设计却以购买能力为基础,强调医疗服务购买的经济利益至上原则,弱势患者被拒绝于总体医疗资源获取权之外,造成患者医疗健康权利的半实现或完全难以实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制度设计试图重返医疗卫生的自身规律,但结果以正义为目的却走向了失去了正义的基础,制度本身的诚信困境越陷越深。这种制度把经济利益置于医疗卫生的公益要求之上,导致对功利效率的追逐掩盖了医疗正义内在诉求,正义性得不到合理的辩护,制度诚信的信度张力弱化。医患诚信危机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出现,医患诚信危机本质上正是医疗体制本身所隐含的诚信困境的现实表现。医疗服务购买者或者患者对医患诚信危机的责任不在于他们的购买力低下,而在于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荒漠引起的诚信期待视野异化。在此境遇之下,患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自身权利的非理性扩张。患者对权利的误解反过来使医方产生对患者信息不对称优势的畏惧心理,防御性医疗和拒绝医疗行为就得到了适当的现实合理性。患者由于诚信期待视野的存在,他们思考医患关系总是受思维定势的引导形成思维惯性。患者忽视了反思这种思维方式的本身,致使思维惯性享受着从来如此、毋庸反思的地位。反思思维方式自身是患者摆脱诚信优势导致诚信期待异化的必由之路。
     在所谓的后现代社会中,理性似乎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但是由于理性本身的哲学魅力,它对于当前社会问题的约束仍然具有巨大作用。医方义务的道德自觉体现了医疗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断地从低级走向高级,从感性走向理性的发展历程,是医方行为主体医疗行为价值取向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这种历程正是医患诚信重建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医患诚信对医方的道德期待。医方义务的道德自觉是医疗行为主体凭借自身的道德信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在重建医患诚信实践中发挥多维功能。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is a kind of integrity form in the field of healthcare which based on the common purpose of against disease and suffering with its own ethical connotations. It includes two aspects: the doctor's professional integrity and the patient treatmental integrity. The basic content of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is a kind of uneqal responsibility, the doctor's responsibility is in the first and needn't any reflection;the compensation of lack-integrity is inequality, the compensation to the patients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to doctor for the lack of integrity.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has its own ethical principles, which including the principle of informed consent, principle of respect and 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The relationship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between those three principles complements each other, 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is the basis,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 prerequisite and the principle of informed consent methods. Under the demands of justice,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is an essence of a self-discipline, expressing the situati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demanding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ternally and reflecting the respectation to life itself.
     Because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each of them treating the disease as a way of achieving their own unreasonable interests,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crisis is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in the medical - health fields, forming a series of disputes and resulting into a vicious circle. It is essentially a lack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which means that moral self-discipline is exclused by moral heteronomy. Thus crisis is actually a crisis of confidence, not only the patients has no-confidence to the doctor, but also includes the doctor put no-confidence on patients ,but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 the former is the crux of the problem.Monetization of characteriristical performance,diversifization of responsibility main-body and universazation of areas form doctor-patient crisis of integrity. Its essence is the deprivation of the informed-consent right of patient by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the lose of medical justice, the health system itself implication of the crisis and the irrational expansion.of patient's autonomy rights.
     Economic structure determining the existence state of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crisis of our country arises in a deep economic reasons. Excessive market model does not meet the basic law of medical-health fields' development;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run after profit seriously under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shortage situation;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services reduces patients purchasing power and so on.these factors form the fundamental economic reasons of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crisis. China's medical reform system was designed based on purchasing power,the purchase of medical services that the principle supremacy of economic interests was stressed and that cause health rights of the patients and half or completely elusive.China's reform of the medical system design is to return to health of their own laws, but for the purpose of justice is only to lose the basis of justice, so that the integrity crisis of the system itself get into the deep plight. Such a system of economic interests ahead of public health requirements of the above led to the chase utilitarian efficiency of the medical cover internal demand justice, not the justice of the defence of reasonable, honest system reliability tension weakening.Doctor-patient credibility crisis in the context of this era arises inevitably, the nature of doctor-patient credibility crisis is implicit in the integrity of the plight of actual performance in the medical system itself.
     The responsibility of patients for the crisis is not because of their low purchasing power, but because of the integrity vision alienation which arises from the desert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this situati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leads their rights to non-rational expansion, the patients rights' misunderstanding arising from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in turn, forces doctor forming the fear feeling, those behaviors of defensive and refusing medical care were appropriately manifested. As the expecting vision of integrity of patients existing,they estabilish formation of inertia of thinking the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Patients neglect reflecting their thought methods, which lead them enjoy the result of that and never reflecting it. To reflect their way of thinking is the only way to shrug off the integrity advantage which results expectation dissimilation.
     In the so-called post-modern society, it seems that rationality has faced an unprecedented setback, but due to the philosophy charm of rationality, it still has tremendous bounding role to the current social problems. The moral conscious of doctor's obligations embodies the actor's sense of moral and ethical behavior from t moral acts from junior to senior, from perceptual to rational course, it is the supreme goal of medical values of doctor.This course is an inevitabl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to undergo of restructing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And it is also the moral expectations to doctor integrity. The moral conscious of doctor's obligations is a spirit strength from their own moral convictions, demonstrated by playing multi-dimensional function in reconstructing doctor-patient integrity.
引文
[1]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另见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2]世界银行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
    [3]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4]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1]参见2006年3月15日中山网转载中山日报.医患互信:和谐社会的基础
    [2]参见2005年03月11日新浪新闻:加强司法部门职能维护医院合法权益.来源:人民网.网址:http://news.tom.com
    [3]参见2001年12月30日中国网转载.城市早报.打医生成“时尚”:透视2001年郑州暴力袭医事件
    [4]参见2006年12月28日央视国际.网址:www.cctv.com
    [5]郑雪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卫生人才.2005年第11期
    [6]参见2005年12月13日央视新闻调查:看病难折射医疗体制困境.网址http://www.sina.com.cn
    [7]参见2005年12月9日央视东方时空:天价药费不是个案.网址http://www.sina.com.cn
    [1]参见2006年05月13日信息时报:广东多人疑因使用齐齐哈尔假药导致肾功能衰竭.网址http://www.sina.com.cn
    [2]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3]顾盺.高梦涛.姚洋著.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美]恩格尔哈特著.范瑞平译.生命伦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17页
    [1][美]托马斯·香农著.肖巍译.生命伦理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人们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171页
    [2][美]雷蒙德·埃居和约翰·兰德尔·格罗夫斯著.应向华译.卫生保健伦理学--临床实践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出版社.2005年年版第155-175页
    [3]翟晓梅.邱仁宗主编.生命伦理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85页
    [4]何伦.施卫星著.生命伦理学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208页
    [5]李润华.刘耀光编著.医学伦理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210页
    [1]魏来临.张岩主编.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1]郑大喜.医患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重构策略.现代医院管理.2007年第2期
    [1]卫生部高强在《中国医院协会报告》中明确表示:公立医院逐利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在他的《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中认为:如果说早期的“创收”行为还只是一种被迫的适应性行为,然而随着经济利益诱导的不断强化,“创收”则逐步演变成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主动行为。
    [1]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1]何伦.施卫星著.临床生命伦理学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9页
    [1]张锡勤.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浅析.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1期
    [2]参见《礼记·乐记》
    [1]参见《朱子语类》卷六
    [2]马秋丽.易经中伦理思想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3]参见《尚书·太甲下》
    [1]参见《孟子·离娄上》
    [2]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老子的《道德经》。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三十八章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六十二章曰:道者,万物之主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宝也。
    [3]参见《荀子·不苟》
    [4]参见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九
    [5]参见《公治长篇》
    [1]杜振吉.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体系建设.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1期
    [2]参见《论语·学而》
    [3]参见《管子·枢言》
    [4]参见《荀子·不苟》
    [1]陈瑾昆.民法通义债编总论.北京:北平朝阳学院出版社.1933
    [2][美]戴维·J·弗理切.商业伦理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郭玉宇.中西方传统诚信观之解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陈钧.任放著.经济伦理与社会变迁.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页
    [2]郭玉宇.中西方传统诚信观之解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3]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1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96页
    [2]齐美尔.货币哲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00年版第289页
    [3]郑也夫.信任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76页
    [4]陈文玲.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6期
    [5]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波士顿:贝肯出版社.1984年版
    [1][美]恩格尔哈特著.范瑞平译:生命伦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
    [2]参见希波克拉底《瘟疫篇》
    [1]方燕君.医患诚信现状剖析.西北医学教育.2006年第4期
    [2]顾盺、高梦涛、姚洋著.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王英斌等.再论准生命与生命--与刘虹、孙慕义教授商榷.医学与哲学.2007年年第4期.
    [2]张继海、杨土保.生命质量研究的辩证思考.医学与哲学2003年第3期
    [3]刘声远.生命质量问题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年第2期
    [1]刘虹、张宗明、林辉主编.医学哲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2]刁宗广.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的融通.医学与哲学2001年第8期.
    [3]刘虹、张宗明、林辉主编.医学哲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
    [4]孙慕义.放弃治疗与生命质量.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6期
    [5]林德宏.人与机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
    [6]刘虹、张宗明、林辉主编.医学哲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7]邓平修.自然辩证法概论.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377页
    [1][美]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年版第3-4页
    [2]美]恩格尔哈特著.范瑞平译.生命伦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2页
    [3]李红霞.信息不对称理论之于医疗服务研究.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7期
    [4]张维迎主编.詹姆斯·莫里斯论文精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7页
    [5]在顾盺、高梦涛、姚洋著的《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一书的第17页有这样一段话:另一个因素是“信息不对称”。医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非患者是医生,否则他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药价格绝对不如医生了解得更为充分。
    [1]翟晓梅、邱仁宗主编.生命伦理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2]Raanan Gillon.Philosophical Medical Ethics[M].Chichester:John Wi-ley & Sons,1986:65.
    [3]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2-435页
    [1]《纽伦堡法典》第一条就指明:受试者的自愿同意绝对必要。这就意味着接受试验的人有同意的合法权力:一概处于选择自由的地位,不受任何势力的干涉、欺瞒、蒙蔽、挟持、哄骗或者由其他隐蔽形式的压制或强迫:对于试验的项目有充分的知识和理解,足以做出肯定决定之前,必须让他知道试验的性质、期限和目的,试验的方法及采取的手段,可以预料得到的不便和危险,对其健康或可能参与试验的人的影响。确保同意的质量的义务和责任,落到每个发起、指导和从事这个试验的个人身上。这是一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并不代表别人,自己却可以逍遥法外。
    [2]翟晓梅、邱仁宗主编.生命伦理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55页
    [1]翟晓梅、邱仁宗主编.生命伦理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
    [2]孙慕义.论医学公正.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6期
    [3]Tamar Frankel,FiduciaryLaw,Frankel T(1983)"Fiduciary Law".71 CalifomiaLaw Review795:795-836,801
    [1]许志伟.中国当前的医疗危机与医护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使命.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9期
    [2]Capron,Alexander M.,Containing health care cost:Ethical and legalimplications of changes in the methods of paying physicians[J].CaseWestem Reserve Law Review,1986,36:708-759,73
    [1]参见2006年4月19日康易网.网址.http://www.511511.com.原载华西都市报
    [2]参见2005年12月中广网.新闻纵横.农村医疗现状透视(一)救人英雄的求医路
    [1]顾昕.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6期
    [2]葛延风,贡森等著的《中国医改》第58页指出:显然,医疗费用攀升对不同的收入人群有不同的影响,城乡皆如此。《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998)分别考察了我国城市和农村不同收入组的平均收入、平局消费支出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平均支出。在城市地区,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群严重收不抵支,1000到2000的略低于支出,2000元以上的略大于支出。进一步考察医药卫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我们发现,收入越低的群体,这个比重越高。在农村,年均收入500远以下的人群严重收不低支,500到1000的收入略低于支出。同农村一样。城市居民中收入越低的群体,医疗卫生费用支出越高。
    [2]参见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1998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上册)第47页
    [3]参见2005年12中广网.新闻纵横.农村医疗现状透视(一)救人英雄的求医路
    [1]参见2005年12月9日央视东方时空.天价药费不是个案.网址:http://www.sina.com.cn
    [2]参见2005年12月13日央视新闻调查.看病难折射医疗体制困境.网址:http://www.sina.com.cn
    [3]于莎丽.关于过度医疗伦理分析的再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第2期
    [4]Arrow,Kenneth J.Uncer-tainty and the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3,(5):941-973
    [5]P Newhouse.Toward atheory nonprofit institutions.AER,1970,(3):604-713.
    [1]Grossman.The humancapital model of the demand forhealth.NBER Working PaperSeries,1999.
    [2]孙福川、尹梅.把脉过度医疗服务.中国医药报.2005年第3期
    [3]孙福川、尹梅.把脉过度医疗服务.中国医药报.2005年第3期
    [4]参见2007年11月22日新华网《妻子难产丈夫拒不签字手术 致死两条人命》.文章来源:正义网
    [1]U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De-fensive Medicine Malpractice OATH-602OS[M].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4.
    [2]FERRIS RITHEY.张琳译.美国医师的职责.医学与哲学.2002年第11期
    [1]SANCHEZ-GONZALEZ J M,TENA-TAMAYO C,et al.Defensivemedicine in Mexico:an explorative survey of its characteristics[J].CirCir,2005,73(3):199-206
    [1]参见新华网.福建名医惨死患者刀下.门诊血案凸显医患之痛.2005年8月16日.网址http://www.sina.com.cn
    [1]张颖.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货币化与银行和财税体制.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8年第7期
    [2]葛延风等著.中国医改.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3]葛延风等著.中国医改.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1]唐旭辉.农村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2]葛延风等著.中国医改.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1]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30-31页
    [1]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参见2006年2月19日人民网.部部长高强:六大原因导致看病贵看病难
    [3]参见2006年2月19日人民网.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六大原因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第六点是,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高强坦言,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
    [4]参见2007年4月18日北方网.中国06年发生万起医闹事件打伤5000医务人员.网址:http://www.enorth.com.cn
    [1]庄小琴.平价药房引发的经济学思考.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
    [2]陈佳贵、王延中主编.中国社会保障报告--转型中的卫生服务于医疗保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6页
    [3]参见2006年9月16日中国青年报.卫生部部长高强:六大原因导致看病贵看病难
    [4]参见2007年4月18日北方网.中国06年发生万起医闹事件打伤5000医务人员.网址:http://www.enorth.com.cn
    [1]参见新华网.福建名医惨死患者刀下,门诊血案凸显医患之痛.2005年8月16日.网址http://www.sina.com.cn
    [1][美]恩格尔哈特著.范瑞平译.生命伦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1]翟晓梅、邱仁宗主编.生命伦理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55页
    [1]胡永庆.知情同意理论中医生说明义务的构成.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胡永庆.知情同意理论中医生说明义务的构成.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61页有这样的论述:第一个原则是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原则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
    [2][美]麦金太尔著.万俊人等译.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1]其中,1950年代初劳保医疗卫生经费的提取比例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1969年提高到11%;公费医疗费核准定额,1961年以前为每人每年18元,1979年提高到70元。
    [2]参见1984年5月北京市卫生局对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试点情况摘要。
    [3]参见周恩来总理1957年的一个工作报告。
    [4]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第4页
    [1]罗尔斯《正义论》的第二个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位向每一个人开放。
    [2]其中,1950年代初劳保医疗卫生经费的提取比例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1969年提高到11%:公费医疗费核准定额,1961年以前为每人每年18元,1979年提高到70元。
    [1]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7-11页
    [1]刘虹、张宗明、林辉主编.医学哲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1]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2]葛延风.医疗卫生领域不应该市场化.财经界.2006年第6期
    [1]葛延风.医疗卫生领域不应该市场化.财经界.2006年第6期
    [2]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8页
    [1]顾昕、高梦滔等著.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2]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3]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4]参见新华网2006年2月20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六大原因导致看病贵看病难.转载自《中国青年报》
    [1]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2]参见2003年12月16日新华网.周雁翎.“公平、效率与经济增长:转型期中国卫生保健投资问题研究”.转引自《中华读书报》
    [1]参见2006年12月8日中国金融网.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问题来源.转载自《西部论丛》
    [2]参见2006年12月8日中国金融网.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问题来源.转载自《西部论丛》
    [3]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9页
    [1]参见中国卫生经济学第二小组报告.论中国医改不成功的原因
    [2]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比较.2003年第七期.中信出版社
    [3]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9页
    [4]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5]参见2006年9月19人民网:周凯.中国八成政府投入的医疗费是为各级党政干部服务
    [6]参见2006年9月19人民网:周凯.中国八成政府投入的医疗费是为各级党政干部服务
    [7]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38-39页
    [1]参见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上册).第47-55页
    [2]杨波.我国公立医院提供过度服务的契约解释.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8期
    [1]顾昕、高梦滔等著.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页
    [2]陈佳贵、王延中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转型中的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2007年版第51-59页
    [1]张健明.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基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
    [2]龚时薇等.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中国药房.2007年第22期
    [1]朱航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药品价格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2]参见2000年7月28日中国网.药价太高,我国有一半城市居民有病不敢看.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3]参见三湘都市报.半数中国人不敢去医院
    [4]朱航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药品价格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1]Y·科托威茨.道德风险(Moral Hazard)[A].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第588页
    [2]李伯聪.风险三议.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5期
    [3]高兆明.应当重视“道德风险”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0年第8期
    [4]郭晔.论道德风险与道德创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2]林义.社会保障.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陈佳贵,王延中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64页
    [4]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第23页
    [5]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6]程晓明.医疗保险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页
    [7]蔡仁华主编.中国医疗保障改革,实用全书.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页
    [8]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
    [1]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2]资料来源:卫生部.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998年)
    [3]资料来源:张文康在中国科学院创新战略论坛上的演讲2002年1月31日
    [4]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1]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1]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2]陈晓阳、杨同卫.关于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与伦理.医学与哲学.2003年第9
    [3]应心.信息不对称影响过度医疗的伦理思考.医学与哲学.2004年第11期
    [1]顾盺、高梦涛、姚洋著.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应心.信息不对称影响过度医疗的伦理思考.医学与哲学.2004年第11期
    [2]李红霞.信息不对称理论之于医疗服务研究.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7期
    [1]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1]Hintergrund-Kurze Jahrbuch des deutschen Gesundhe-itswesen.http://www.faz.net/pditik/,2006-01-13.
    [2]Forschungsergebnis-Gute Notefuer das deutschen Gesund-Heitswesen.http://www.faz.net/politik/,2006-06-27.
    [3]Teure Gesundheit.http://www.faz.net/politik/,2006-04-02.
    [1]潘志刚.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简介及启示.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第7期
    [1]郭小沙.德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欧美医疗保障体制比较-对中国建立全面医疗保障体制的借鉴意义.德国研究.2007年第3期第22卷总第83期
    [1]葛延风、贡森等著.中国医改.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220页
    [1]罗尔斯著.姚大志译.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02页
    [1]乔治-恩德勒等主编.经济伦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0页
    [2]毛勒堂.什么是正义,多维度的综合考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方世南.主体道德自觉:价值、功能与实现途径.江海学刊.2001年第6期
    [2]Larry Samovar and Richard Porter,1995,CommunicationBetween Cultures,Wadsworth Publishing Co,p.68.
    [1]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何伦.施卫星.现代医学伦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3]杜治政.医学伦理学纲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4]冯建妹.现代医学与法律研究[M].南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楚东平.安乐死[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6]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7]周辅成主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8]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姚宝.过文英.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丘震海.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M].海外文化民族丛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2]丁建弘,陆世澄.德国通史简编[M].人民出版社.199l
    [13]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
    [14]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15]周辅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家有关人道主义的人性言论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16]唐凯麟.伦理学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1992
    [17]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18]顾盺、高梦涛、姚洋.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9]翟晓梅,邱仁宗主编.生命伦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0]李润华、刘耀光编著.医学伦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21]魏来临、张岩主编.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2]陈瑾昆.民法通义债编总论[M].北京:北平朝阳学院出版社.1933
    [23]陈钧,任放著.经济伦理与社会变迁[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24]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25]郑也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6]刘虹、张宗明、林辉主编.医学哲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7]林德宏.人与机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8]邓平修.自然辩证法概论[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9]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30]陈佳贵,王延中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1]唐旭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2]蔡仁华主编.中国医疗保障改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
    [33]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5](德)P·A施泰尼格尔编.纽伦堡审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6](美)阿伦·哈斯,梁骏等译.大屠杀的后遗症[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37](美)艾伦-布洛克著,朱立人等译.大独裁者西特勒[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38](德)阿尔贝特·施配尔著.邓蜀生等译.第三帝国内幕[M].北京:新三联出版社.1982
    [39](德)吉多.克诺著.朱刘华等译.党卫军档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4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1](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2](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3](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4](德)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l
    [4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6](德)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7](德)尼采.尼采全集[M].1986第8卷
    [48](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9](德)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非形式主义的价值伦理学[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6
    [50](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1](德)舍勒.爱的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5
    [52](德)H·齐默恩.人性的太人性的[M].英译本.伦敦版
    [53](德)艾米尔·路德维希著.杨成绪等译.德国人[M].三联书店.1991
    [5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5](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6](英)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操论[M].余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7](英)密尔.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8](英)乔治-爱德华.摩尔[M].伦理学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9](荷兰)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0](美)恩格尔哈特著,范瑞平译.生命伦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1](美)托马斯·香农著,肖巍译.生命伦理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们出版社.2005
    [62](美)雷蒙德·埃居和约翰-兰德尔·格罗夫斯著.应向华译.卫生保健伦理学--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3](美)戴维·J·弗理切.商业伦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64](美)齐美尔.货币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00
    [6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6](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波士顿:贝肯出版社.1984
    [67]郑雪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卫生人才.2005年第11期
    [68]郑大喜.医患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重构策略.现代医院管理.2007年第2期
    [69]张锡勤.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浅析.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1期
    [70]马秋丽.易经中伦理思想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71]杜振吉.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体系建设.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1期
    [72]郭玉宇.中西方传统诚信观之解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73]郭玉宇.中西方传统诚信观之解读.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74]陈文玲.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第6期.
    [75]张建文.医护关系与医疗纠纷浅析.护理学杂志.2003年第8期
    [76]方燕君.医患诚信现状剖析.西北医学教育.2006年第4期.
    [77]王英斌等.再论准生命与生命--与刘虹、孙慕义教授商榷.医学与哲学.2007年年第4期
    [78]张继海、杨土保.生命质量研究的辩证思考.医学与哲学.2003年第3期
    [79]刁宗广.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的融通.医学与哲学.2001年第8期
    [80]孙慕义.放弃治疗与生命质量.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6期
    [81]李红霞.信息不对称理论之于医疗服务研究.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7期
    [82]许志伟.中国当前的医疗危机与医护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使命.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9期
    [83]孙福川、尹梅.把脉过度医疗服务.中国医药报.2005年第3期
    [84]庄小琴.平价药房引发的经济学思考.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
    [85]胡永庆.知情同意理论中医生说明义务的构成.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6]彭忠益.竞争的道德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87]杨波.我国公立医院提供过度服务的契约解释.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8期.
    [88]张健明.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基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
    [89]龚时薇等.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中国药房2007年第22期
    [90]朱航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药品价格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91]李伯聪.风险三议.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5期
    [92]高兆明.应当重视“道德风险”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0年第8期
    [93]郭晔.论道德风险与道德创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94]陈晓阳、杨同卫.关于过度医疗的经济学分析与伦理.医学与哲学.2003年第9期
    [95]应心.信息不对称影响过度医疗的伦理思考》,《.医学与哲学》,2004年第11期
    [96]舒年春.论正义原则》,《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97]毛勒堂.什么是正义,多维度的综合考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98]吕耀怀.义务、自律与至善--康德伦理思想中的几个重要范畴分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4期
    [99]陈真.罗斯的初始义务论及其方法论意义.江海学刊.2007年第4期
    [100]方世南.主体道德自觉:价值、功能与实现途径.江海学刊.2001年第6期
    [101]余涌.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相关性问题.哲学研究.2000年第10期
    [102]Telford Taylor,Opening Statement of the Prosecution December 9th,1946.Grodin,New York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03]Alexander Mitscherlich and Fred Mielke,Epilogue:Seven Were Hanged.New York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04]Michael A.Grodin,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Nuremberg Code,New York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05]Era Seilier Vigorito,A Profile of Nazi Medicine.Totowa,New Jersey,Humana Press.1992
    [106]Robert.N.Proctor,Nazi Doctors,Racial Medicine,and Human Experiment,Totowa,New Jersey,Humana Press.1992
    [107]Fitzpatrick R.Survey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I:important eneralconsiderations.BMJ,1991,302;887-889.
    [108]Raanan Gillon.Philosophical Medical Ethics[M].Chichester:John Wi-ley &Sons,1986:65.
    [109]Tamar Frankel,FiduciaryLaw,Frankel T(1983)"Fiduciary Law".71CaliforniaLaw Review795:795-836,801
    [110]Capron,Alexander M.,Containing health care cost:Ethical and legalimplications of changes in the methods of paying physicians[J].CaseWestern Reserve Law Review,1986,36:708-759,73
    [111] Arrow,Kenneth J. Uncer-tainty and theWelfare Economics ofMedical Care. 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3, (5):941 -973
    
    [112] P Newhouse.Toward atheory nonprofit institutions.AER, 1970, (3):604-713.
    [113] Grossman. The humancapital model of the demand forhealth. NBER Working PaperSeries,1999.
    [114] U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De-fensive Medicine Malpractice OATH-602 US[M].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4.
    [115] SANCHEZ-GONZALEZ J M, TENA-TAMAYO C,et al. Defensivemedicine in Mexico: an explorative survey of its characteristics [J].CirCir, 2005, 73(3): 199-206
    [116] Larry Samovar and Richard Porter,1995,CommunicationBetween Cultures, Wadsworth Publishing Co,p.6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