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军事殖民:德国海军对“胶澳租借地”的军事经营(1897-1914)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德国垄断大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在国外获得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1890年,威廉二世上台后,顺应了国内垄断资本家的要求,推行对外扩张的“世界政策”。在东亚,威廉二世把在中国取得一个海军据点提上日程。在经过一番论证和考察后,他最终决定侵占胶澳地区。1897年11月14日,德国海军侵占胶澳,从此开始了在该地的殖民统治。
     以往对于德占胶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占领青岛期间的城市规划、港口建设、市政管理和商业经营对青岛和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而对于德国海军当局在这一租借地的军事经营没有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把德国海军在“胶澳租借地”的军事经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和社会学的方法从军事管理体系、军事设防、市政建设和经济建设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系统考察,澄清人们对于德占青岛历史的模糊认识。同时,通过这一研究得出军事殖民的特点,弥补当前学术界对军事殖民研究的不足。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德国海军侵占胶澳的原因和过程,使我们对德国海军侵占胶澳的历史背景有所认识。
     文章第二至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从军事殖民管理模式、租借地的军事设防、军事模式的市政建设和服务于军事目的的经济建设四个方面对德国海军当局的军事殖民统治进行研究。
     首先,德国海军当局建立了军事殖民管理体系。租借地的管辖权被授予德国海军部,一名德国海军军官担任租借地内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身为海军军官的胶澳总督作为德皇的代表拥有最高的民事和军事权力。总督和在军队中一样,被赋予了对任何事情的最终决定权。第二,德国海军当局围绕租借地进行了军事设防,构筑了军事防线,修建了大量的军事防御工事。第三,军事殖民当局按照军事模式进行了市政建设规划。第四,为了发展海军,军事殖民当局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租借地经济发展的措施。
     文章第六部分论述了军事殖民统治方式的调整。德国海军在租借地内的军事殖民统治遭到了中国商民的抵抗,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德国国内的批评。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下,德国海军当局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并最终考虑把租借地置于民事管理之下。
     文章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通过对德国海军在胶澳租借地军事殖民统治个案的研究,归结出军事殖民统治的特点。
At the turn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Germany entered into the monopoly imperialism stage. After William II assumed the reins of government in 1890, he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expansion by following the demand of the monopoly capitalists. This policy is called the“World Policy”. Acquiring a stronghold in East Asia for the navy was put on the agenda by William II. After some discussion and demonstration, he finally decided to invade and occupy the“JiaoAo”area. On November 14th 1897, the Germany navy seized the area, and the colonial rule was established ever since the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concentrated mainly on the city planning made by the ruler and the effec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Qingdao and Shandong Province. But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 military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has not been conducted till now.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military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does the research from four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e military defense, the town planning, and the economy constructing. The thesis does this research in historical, history geographical and sociological terms. With the research to this subject, the blurred cognition to this history can be clarified. And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can educe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litary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it is useful to fetch up the shortage of the currently academic research.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eason and process of invading and occupying the“JiaoAo”area by the Germany navy in order to make the history background of this problem clear to people.
     It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is thesis from the second part to the fifth , which deals with the military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Germany navy through four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e military defense, the military town planning, and the economy constructing for military purpose.
     First, the Germany military authority established the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area was granted to the Admiralty of Germany. A military officer from the navy assume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area.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rmany emperor, he was vested with absolute power, both in the military and the civil field. The satrap had last word on everything, just acted as in the navy. Secondly, the military authority fortified the district, with constructing the military lines and building military contravallations. Thirdly, the military authority marked out the city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military pattern. Fourthly, the military authority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 to develop the economy for the sake of developing the navy.
     The sixth part of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adjustment of the military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The military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taken by the Germany navy authority encountered the resist by the Chinese merchants and ordinary people in the area. And it was also criticized by the dissenter from Germany. The navy military authority cannot help but adjust the policy, and ultimately took the civil administration into account.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whole thesis. In this par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ilitary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was summed up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ilitary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in the“JiaoAo”area by the Germany navy.
引文
1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总论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3页
    2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25页
    
    3施丢克尔著,乔松译.《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三联出版社,1963年.79-82页
    4俾斯麦关于获得一个海军根据地的命令,参见施丢克尔著,乔松译.《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三联出版
    7海军司令克诺尔的记录,参见《德国外交外交文件有关中国史料选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118——120页
    8海军大臣何尔门提督致外交大臣马沙尔公文,参见《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史料选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128页
    9驻北京公使海靖男爵上帝国首相何伦洛熙公爵公文,参见《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史料选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131-133页
    10外交大臣马沙尔男爵致驻圣彼得堡大使拉度林公爵,参见《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99页
    11驻北京公使绅珂男爵上帝国首相何伦洛熙电,参见《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106页
    12外交大臣马沙尔男爵的记录,参见《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113页
    13威廉二世谕外交大臣布洛夫电,参见《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147页
    14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235页
    15[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68—69页
    16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239页
    17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240页
    
    18胶州发展备忘录(二).1898年10月至1899年10月
    19公举参议督署董事章程,参见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36页
    20胶州发展备忘录(五).1901年10月至1902年10月
    21[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264页
    22公举参议督署中华董事告示,参见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58页
    23胶州的行政管理,拉尔夫·A·诺瑞姆[英]著,刘世忠翻译,参见网址:http://202.110.193.6/shizhi/wenshi.nsf/0f9232fecb18304548256a4900275434/776fcb9f451ca5f048256abc00205c84?OpenDocument
    24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一).司法
    25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十三).司法和一般行政管理
    26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页
    27成立胶州保护区二审法院昭令,参见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41页
    28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条陈海军事宜疏,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74页
    29李鸿章筹议胶澳公函,参见青岛市博物馆等编.《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1986年.35—37页
    30李鸿章巡阅海军事竣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275页
    31李鸿章奏烟台胶州添筑炮台片,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276—277页
    32山东巡抚福润片,青岛市博物馆等编.《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1986年.45—46页
    33李鸿章奏校阅海军事竣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282页
    34张树枫.青岛要塞的历史与现状.参见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青岛文史资料》第十四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38页
    35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1899年,附录4.《胶州总督府边界军事地形之说明》
    36 1899年5月9日胶州修建防御工事的报告和方案,参见[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25页
    37[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39——240页
    38[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48页
    39[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51—256页
    40[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82—283页
    41[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90页
    42[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89页
    43[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91—292页
    44[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304—306页
    45[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315页
    46炮台和堡垒建设一节主要参考张树枫先生考察后得出的结论,具体参见《青岛要塞的历史与现状》.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青岛文史资料》第十四辑.2005年.240—258页
    47科诺致威廉二世,参见余凯思[德]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247页.
    48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1986年.第2页.《胶澳租借条约节录》(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
    49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一).地产(截至1898年10月)
    50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一).地产(截至1898年10月)
    51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7页.《置买田地章程(1898年9月2日).
    52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一).地产(截至1898年10月)
    
    53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二).卫生(1898年10月至1899年10月)
    54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四).地产(1900年10月至1901年10月)
    55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四).卫生(1900年10月至1901年10月)
    56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五).卫生(1901年10月至1902年10月)
    57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10页.《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1900年6月14日)
    58摘自李东泉.《从德国近代历史进程论青岛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德国研究.2006年第1期
    59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16页.《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1900年6月14日)
    60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17页.《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1900年6月14日)
    61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17页.《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1900年6月14日)
    62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19页.《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1900年6月14日)
    
    63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三).地产(1899年10月至1900年1月)
    64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一).建筑计划(截至1898年10月)
    65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21页.
    66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43页.
    
    67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二).卫生(1898年10月至1899年10月)
    68胶州地区发展备忘录(一).截至1898年10月
    69李万荣.《论德租时期青岛的对外贸易与城市的近代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70陈绛.《德占胶澳-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的一个实例分析》.《德国研究》.1998年第4期
    71吕颖慧.《德占时期青岛的崛起与山东近代城市体系的形成》.《东方论坛》.2004年第6期
    72此表参见王守中.《德国侵略山东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4—205页
    73胶州总督府1903年7月19日给帝国海军部的报告.参见[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61页
    74[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281页
    75[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300页
    76[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318页
    77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史料选译》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89—90页
    78蒂尔皮茨1898年1月4日的记事,参见[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11页
    79参阅蒂尔比茨1898年1月16日的笔记,参见[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236页
    80唐顺.德国“威廉二世政策”探源,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81孙立新、王保宁.《德国殖民统治下的青岛中国人社会》.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82《订立充当跟役苦力告示》,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3页
    83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0页
    84[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90—191页
    85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99—200页
    86来自远东的信,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345—346页
    87《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3—109页
    88《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3页
    89《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3页
    90《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4页
    91《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4—105页
    92《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5页
    93《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5页
    94《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5页
    95《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7页
    96《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7页
    97《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之下致帝国首相的函》,原名《将青岛置于民事管理之下》报告A的附件,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08页
    
    98[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257页
    99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9页
    [1]、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4]、[德]施丢克尔著,乔松译:《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上海:三联出版社,1963年版
    [5]、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6]、王守中著:《德国侵略山东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张侠等编著:《清末海军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
    [8]、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青岛文史资料》,第十四辑,2005年版
    [9]、[德]约克.阿尔特尔特著:《青岛——1897—1914德国在中国的城市和要塞》.德国:杜塞尔多夫德洛斯特出版社出版
    [10]、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中有关中国史料选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11]、谋乐:《青岛全书》.青岛,青岛印书局,1914,青岛市档案馆藏
    [12]、青岛市博物馆编:《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胶州的行政管理,拉尔夫·A·诺瑞姆[英]著,刘世忠翻译,参见网址:http://202.110.193.6/shizhi/wenshi.nsf/0f9232fecb18304548256a4900275434/776fcb9f451ca5f048256abc00205c84?OpenDocument
    [16]、萧汉森:《德国的分裂、统一与国际关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7]、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18]、丁建宏:《德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9]、《北大德国研究》(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陆俊元著:《地缘政治的本质与规律》.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
    [21]、[德]马汉著:《海军战略》,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2]、[美]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3]、李鸿章:《李鸿章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4]、吴友法,黄正柏主编:《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胶州发展备忘录》,中文未刊本
    [26]、袁荣叟:《胶澳志》.胶澳商埠局,1928年
    [27]、威海卫行政管理公署年报.威海1930年
    [28]、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州湾》.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
    [29]、庄伟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0]、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31]、孙立新:《百年巨变——19世纪德意志的历史和文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32]、吴景平:《从胶澳被占到科尔访华—中德关系1861—1992》.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李乐曾:《胶州湾在德国“世界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德国研究》.2001年第2期
    [2]、李东泉:《从德国近代历史进程论青岛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德国研究》.2006年第1期
    [3]、曹胜:《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研究》[优秀硕士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3
    [4]、曹胜:《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的特点与启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3月
    [5]、周金凤:《青岛德占时期租借地园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6]、张艳花:《海权理论视野下的德占胶澳》[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6
    [7]、孙立新、王保宁:《德国殖民统治下的青岛中国人社会》.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8]、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6期
    [9]、张淑贤:《论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0]、邢来顺:《19世纪德国统一运动的再思考——近代德国统一的三步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1]、胡才珍:《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在欧洲历史地位的巨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5期
    [12]、孙立新:《帝国主义时代的中德“合作”》,《北大德国研究》2005年第一卷.第88-104页。
    [13]、李伟:《德占胶澳与英占威海卫政策之比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4]、陈绛:《德占胶澳:近代中外经济关系史的一个实例分析》,《德国研究》.1998年第4期
    [15]、唐顺:《德国威廉二世“世界政策”探源》,《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6]、牛金娥:《论俾斯麦对华政策》,《学术交流》.1999年第2期
    [17]、王守中:《由盲目排外到文明抗争(1897—191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
    [18]、刘萍、张继国:《德国侵占胶州湾始末》,《军事历史》.2001年第3期
    [19]、高岱:《英、法殖民地行政管理体制特点评析》(1850—1945),《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0]、倪学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军事战略的演变及其得失》,《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21]、王开明:《评德意志帝国的对外战略—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3期
    [22]、王韵华:《略论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历史教学.1998年第8期
    [23]、高岱:《论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构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24]、谢天水:《早期殖民帝国之比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25]、王桂山:《殖民主义问题研究评述》,《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26]、吕颖慧:《德占时期青岛的崛起与山东近代城市体系的形成》.《东方论坛》.2004年第6期
    [27]、李万荣:《论德租时期青岛的对外贸易与城市的近代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