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汉字语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汉字语素在韩语汉字词中语音、语素义、构词功能上发生的变化,并以语言接触理论进行解释。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汉字词研究现状,并对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加以说明。
     第二章考察了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语音发展变化情况,并解释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对韩语汉字词中发生语素义变化的汉字分为三类进行考察,分别为:保留汉字古义的语素、受日语影响衍生出新义的汉字语素、在韩语里自身衍生出新义的汉字语素,并解释语素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路线。
     第四章以韩国独有汉字词为研究对象,考察汉字语素在韩语里的构词情况,并与汉语词进行比较,试图解释韩(朝鲜)民族对汉字的认识及运用情况。
     第五章总结中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创获及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Chinese morphem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research the change of the Chinese morpheme in Korean speech sounds,morphememeaning and word formation,finally explains the change by language contact theory.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1is an introduction of reviewing research about Chinese words, as wellas the goal and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Chapter2inspects th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situation of speech sounds ofthe Chinese morpheme in the Korean, and explains the reason for change.
     Chapter3divides the Chinese morpheme which meaning has changed in Koreaninto three classes: the morpheme that still kept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Chinesecharacter; the morpheme that already derived new meanings under the influence ofJapanese; the morpheme that derived new meaning by itself. Finally this chapterexplains the specific changing line of morpheme meaning.
     Chapter4takes the Hanja of Korean coin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ims todiscuss the word formation of Chinese morpheme in Korean. Then through thecomparing with Chinese words, this chapt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understanding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by Korean nation.
     Chapter5is a conclusion of innovation and insufficiencies of this dissertation.
引文
①李得春、金基石“汉字文化与朝鲜汉字”,《东疆学刊》第14卷第3期,1997年7月。
    ②谷峰、曾晓渝《<接触中的语言>述评》,《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第2期。
    ④引自姜泰希“韩汉两种语言中的汉字词比较”,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中引用的《韩国固有汉字研究》218——219页1992集文堂
    ①以下内容结合延边大学硕士论文“韩汉同形前缀对比”(2006年)第2页——3页。
    ①申京爱,“韩汉同形前缀对比”,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①李得春“韩(朝鲜)语汉字词和汉源词”《民族语文》2007年第5期崔羲秀“汉字词对韩(朝鲜)族文化的影响”《东疆学刊》2002年12月第19卷第4期
    ②李得春“试析韩语汉源汉字词和韩国独有汉字词”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38卷第1期
    ③《(essence)国语辞典》第6版韩国民众书林2010年1月。
    ④《东亚新国语辞典》第5版,韩国头山东亚2010年1月。
    ①《(essence)国语辞典》第6版韩国民众书林2010年1月。
    ②《东亚新国语辞典》第5版,韩国头山东亚2010年1月。
    ①《汉语大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
    ②《广辞苑》(第5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③《日本语新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
    ④《国语辞典》(第9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⑤舌尖前辅音后接元音i或介音为[j]时,标记为舌面前辅音。
    ①例词来源于李得春“韩国汉字音声母系统的几个特征”,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
    ①以下内容摘自http://blog.naver.com/vivaksg7?Redirect=Log&logNo=10130273495
    ②《朝鲜王朝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了由朝鲜王朝始祖太祖到哲宗的25代472年(1392年-1863年)间历史事实的年月日顺编年体汉文记录;若连最后两任君主的纪录也包括在内的话,那包含总共27代519年(1392年-1910年),共1893卷,888册,总共约6400万字,是最古老且庞大的史书。
    ③李成桂,后改名李旦,原字仲洁,即位后改字君晋,号松轩,1335年11月生。元末明初韩(朝鲜)半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高丽王朝将领,朝鲜王朝开国国王。1392年即位,1398年起为太上王。1408年6月逝世,庙号“朝鲜太祖”,谥号“康献
    (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为避免与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相混淆,朝鲜太祖驾崩后,后人即刻将其恢复原名“李成桂”。
    ④《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⑤《汉语大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墨子·经上》:“有閒,中也。”,《庄子·养生主》:“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者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⑥《汉语大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易·序卦》:“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
    ①依存名词:不能独立成词,必须依附在其他成分上使用的名词。
    ②《古语辞典》,南广祐,韩国:,2009年6月。
    ③《李朝语辞典》,刘昌惇,韩国:延世大学校出版部,2005年8月。
    ①《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①权桂香,《韩国传统泡菜的起源与变迁》,庆州大学大学院,2004年
    ①“韩国语口盖音化生成音韵论的研究”.韩国:庆北大学达学院,1997
    ①汉字词“箱子、拍子、念头、馒头、果然、当然”等词中“子、头、然”语素的确是没有意义的,但是韩国语词汇学界把这些词处理为单纯词,因为这些词中的“子、头、然”进入韩国语之前,在汉语中已经虚化成后缀,韩国语借进来的是整个词,而不是单独的一个个语素,所以这些词是多音节单纯词。
    ②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③《(essence)国语辞典》第6版韩国民众书林2010年1月。
    ④《东亚新国语辞典》第5版,韩国头山东亚2010年1月。
    ①徐正株,《(国语语法)》,汉阳大学校出版院,1996年
    ①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第30页
    ①周国光《现代汉语词汇学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7页
    [1](essence)国语辞典》(第6版).韩国:韩国民众书林,2010
    [2]《东亚新国语辞典》(第5版).韩国:韩国头山东亚,2010
    [3]《国语辞典》(第9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语源辞典》).韩国:,1989
    [5]《古语辞典》.南广祐编著.韩国:,2009
    [6]《李朝语辞典》.刘昌惇编著.韩国:延世大学校出版部,2005
    [7]《国语语源辞典》.徐廷范编著.韩国:2003
    [8]《》(广解方言辞典).韩国:,2010
    [9]《广辞苑》(第5版).中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日本语新词典》.中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11]《精选日中、中日辞典》.中国:商务印书馆东方书店,1997
    [12]《汉语大词典》.中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1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商务印书馆,2005
    [1] Baxter,William H. A Handbook of Old Chinese Phonology.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1992
    [2] B.Berlin&P.Kay. Basic Colour Terms: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Berkeley: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1969
    [3] Duanmu San. 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 Li, Fang-Kuei.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Tai. Honolulu: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1977
    [5] Thomason, Sarah Grey&Terrence Kaufman. Langue Contact, Creolization, and GeneticLinguistic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1
    [6] Thomason, Sarah Grey. Langue Contact: An Introductio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2001
    [7] Halliday M.A.K.,Colin Yallo p. Lexicology: A Short Introduction,(《词汇学简论》),钱军导读,中国: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8] Susan Gass, Larry Selink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第二语言习得》).赵杨译.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0]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1]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12]陈其光.语言调查.北京:中央民大出版社,1998
    [14]崔奉春.朝汉语语汇对比.第一版.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
    [15]崔鹤根.国语方言研究.韩国:明文堂,1991
    [16]戴庆厦.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17]戴庆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比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8]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19]戴维·克里斯特尔著,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0]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1]何华珍.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2]侯玲文.上古汉语韩(朝鲜)语对应词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
    [23] G.J.兰司铁。阿尔泰语言学导论。阵伟、沈成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4]李基文.(国语史概说)新订版.韩国:太学社,1998
    [25].(国语方言学).韩国:,2006
    [26]刘昌惇.语汇史研究.韩国:宣明文化社,1974
    [27]李得春.汉朝语言文字关系史.中国:东北韩(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
    [28]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
    [29]梅耶著,岑麒祥译.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30]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1]金淳培.韩(朝鲜)语的后缀与辅助性动词的区别.韩(朝鲜)语学习和研究,1984
    [32]桥本万太郎著,余志鸿译.语言地理类型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33]全在昊.国语语汇史研究.韩国:庆北大学校出版部,1992
    [34]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5]沙加尔(Sagart, Laurent)著,龚群虎译.上古汉语词根.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6]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7]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
    [38]王力.汉语语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9]邢公畹.邢公畹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0]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1]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2]徐通锵.语言论.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43]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4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5]意西微萨·阿错.倒话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6]袁焱.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7]曾晓渝.汉语水语关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8]曾晓渝等.侗台苗瑶语言里的汉借词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9]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0]周荐.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51]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52]周国光.现代汉语词汇学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陈保亚.从语言接触看历史比较语言学.北京大学学报.2006
    [2]陈保亚.再论核心关系词的有阶分布.语言语文.1998
    [3]陈保亚.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北京大学学报.2005
    [4]崔金丹.现代中国语和韩国汉字词对比研究.韩国:成均馆大学校,1998
    [5]崔正爱.韩国语汉字动作性名词研究.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崔羲秀.汉字词对韩(朝鲜)族文化的影响.《东疆学刊》,2002
    [7]戴庆厦,罗自群.语言接触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2006
    [8]戴庆厦.景颇语单纯词在构词中的变异.民族语文.1995
    [9]道布.关于语言比较研究的几点思考.民族语文.1997
    [10]谷峰、曾晓渝.《接触中的语言》述评.南开语言学刊,2011
    [11]洪波,意西微萨·阿错.汉语与周边语言的接触类型研究.南开语言学刊.2007
    [12]黄贞姬.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研究.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3]李得春、金基石.“汉字文化与韩(朝鲜)汉字”.《东疆学刊》,1997
    [14]李得春.试析韩国语汉源汉字词和韩国独有汉字词.延边大学学报,2005
    [15]李得春.韩(朝鲜)语汉字词和汉源词.《民族语文》,2007
    [16]柳玄京.韩中汉字语比较研究.韩国:圆光大学校,2006
    [17]卢纯菱.现代中国语和韩国汉字语对照研究,韩国:韩国外国语大学校,2006
    [18]朴雅映.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9]..韩国:,1988
    [20]权桂香.韓國傳統起源變遷(韩国传统[kim i]的起源与变迁).韩国:庆州大学大学院,2004
    [21]金香顺.(关于口盖音化).韩国:全州大学大学院,1999
    [22]金敏呈.中韩汉字动词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23]姜圣鲁.韩国语口盖音化生成音韵论的研究.韩国:庆北大学达学院,1977
    [24]蒋周和.韩中异形同意汉字语比较研究.韩国:中央大学校,2005
    [25]姚占龙.论双音节表情绪形容词.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
    [26]孙惠波.现代韩国汉字词和中文词汇意义比较.韩国:崇实大学校,2004
    [27]王克全.韩国语和中国语的异同.韩国:首尔大学校,1994
    [28]王士元.语言的变异及语言的关系.语言的探索——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选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9]王士元.语言的多源性:一个概率论模型.语言的探索——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选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0]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民族语文.2004
    [31]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民族语文.2007
    [1]中国基本古籍库http://www.lib.nankai.edu.cn/nav/main/lizi2.asp?id=中国基本古籍库
    [2]汉典网http://www.zdic.net/
    [3]韩国教育学术情报院免费论文网http://www.riss.kr/index.do
    [4]其他韩国网站:http://www.naver.com/,http://www.daum.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