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临夏城镇生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内,地处偏远而又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西部城镇临夏的发展状况值得深思。本文从临夏城镇生活入手来探讨民国时期具有地域及民族双重特色性的西部城镇临夏的现代化历程,以期弥补临夏城市史的空白,同时为今日临夏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提供历史依据。
     就具体研究框架而言,本论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是民国时期临夏城镇生活发展的背景。包括民国时期临夏城镇的行政建制与演变、民国时期临夏城镇的社会经济两部分。第三部分是民国时期临夏城镇物质生活,主要包括衣着、饮食、住房、交通四方面。第四部分是民国时期临夏城镇精神生活,主要包括教育、宗教、风俗、娱乐四方面。第五部分在总结民国时期临夏城镇生活的特点之基础上总结出:民国时期,在处处弥漫着宗教色彩的临夏城镇生活中,由于受当时军阀及社会名流的示范带动以及致力于地方建设的努力等影响,已经出现了现代化的曙光,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期。但军阀的作用是双重的,由他们引起的政局变动同时又束缚了临夏城镇生活现代化的进程。
Republican China period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zation. In this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town of Linxia which is located in remote corner and has strong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s worth deeper thought. this article explore the modernization course of western town of Linxia which has the geographical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urban life of Lin Xia during the Republic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gaps in the history of Linxia c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historical basis.for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of Linxia urban areas today.
     In terms of specific research framework, this paper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nxia.urban life during the Republican China period including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nd evolution and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Linxia during Republican China period of two parts. The third part is the material life of Linxia urban areas mainly including clothing, food, housing, and transport four parts during Republican China period. The fourth part is the spiritual life of Linxia urban areas mainly including education, religion, customs, entertainment of four parts during Republican China perio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characteristics of linxia urban life, the fifth part draw a conclusion that Linxia urban life permeated with religious overtones everywhere emerged dawn of modernization and had bee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transition during Republican China period due to the advanced examples and efforts for local construction of the warlords and celebritie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ual role of warlords, political changes aroused by whom constrained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linxia urban life.
引文
①王华飞、胡慧萍、金和荣等:《中国西北地市县概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97页。
    ②李祝舜:《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探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③汤夺先、高永久:《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以对临夏市的调查为视点》,《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4期。
    ④赵艳梅、唐相龙、焦存志:《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商贸业发展研究》,《甘肃科技》2007年第7期。
    ①清《河州志》卷五下,《南城楼碑记》转引自:马效融:《临夏文史资料选辑 第8辑 河州史话专辑》,第99页。
    ①《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页。转引自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
    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3年。
    ①何一民:《20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1卷第1期。
    ①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3年。
    ②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临夏回族自治州印刷厂印刷(内部资料),1988年。
    ③河州三马是指祖籍河州西乡(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马占鳌、马千龄、马海晏家族,他们从清同治十一年起义至解放前,曾经成为过西北甘肃、宁夏、青海的最高统治者,其社会、政治影响遍及全国。
    ①据土改时政府统计资料。转引自马效融:《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河州史话专辑》,第187页。
    ②中共临夏州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中共临夏地方党史简编》,第4-5页。
    ③参见帕林达:《临夏的清真寺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王华飞、胡慧萍、金和荣等:《中国西北地市县概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97页。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5。
    ②徐兆藩、黄陶菴:《续修导河县志》八卷。
    ③临夏县志编委会编:《临夏县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87页。
    ④《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7页。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7页。
    ②同上,第267页。
    ③同上,第269页。
    ④同上,第273页。
    ⑤同上,第272页。
    ⑥参见徐兆藩、黄陶菴:《续修导河县志》八卷。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1、316页。
    ②徐兆藩、黄陶菴:《续修导河县志》八卷。转引自:临夏县志编委会编:《临夏县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③《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4-415页。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07页。
    ②《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67页。
    ③《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5页。
    ①王沛:《河州花儿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6页。
    ②《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③芈一之主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第579页。
    ④《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5页。
    ⑤同上,第466页。
    ⑥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40页。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01页。
    ②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民族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第七十卷.民族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8页。
    ③临夏县志编委会编:《临夏县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28页。
    ①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②陈元龙、冯岩、王维胜、史有勇:《寻古.探幽.揽胜-走进临夏》,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4页。
    ③甘肃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甘肃各县经济概况》(第一集),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三月初版,第一三一页。
    ①姜沛南:《临夏-西北的奇花-陇南纪行之九》,《西北日报》民国三十三年元月十六日星期日,第三版。
    ②学义:《谈永靖的风土人情》,《甘肃民国日报》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十三日星期二,第三版。
    ③《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7月。
    ①参见李凤:《临夏风味》,《西北通讯》民国三十六年一卷第九期。
    ②马自祥、马兆熙:《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77页。
    ③参见《东乡族简史》编写组:《东乡族简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4页。
    ④《保安族简史》编写组:《保安族简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0页。
    ⑤马少青:《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0页。
    ⑥参看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⑦本文在第二章第二节农业中谈到:“民国时期临夏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依次为:小麦、青稞、马铃薯。”,“民国26年,临夏县种植豌豆17.62万亩,占粮播面积的12.45%,仅次于小麦、青稞、马铃薯,居第4位”。
    ①临夏县志编委会编:《临夏县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94-595页。
    ②李凤:《临夏风味》,《西北通讯》民国三十六年一卷第九期。
    ①李凤:《临夏风味》,《西北通讯》民国三十六年一卷第九期。
    ②姜沛南:《临夏-西北的奇花-陇南纪行之九》,《西北日报》民国三十三年元月十六日星期日,第三版。
    ①甘肃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甘肃各县经济概况》(第一集),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三月初版,第一三六页。
    ②王树民:《陇游日记之四》(河州日记),《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71页。
    ③王树民:《陇游日记之四》(河州日记),《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86页。
    ④同上,第289页。
    ⑤同上,第292页。
    ⑥马兹廓:《临夏穆斯林的民情风俗》,《西北通讯》民国三十七年第三卷第五期,第一七页。
    ①陈龙编著:《临夏人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1页。
    ②马德卿、王德清、家玉琴:《马步青在武威和临夏》,《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87年,第215页。
    ③马志勇:《临夏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93页。
    ①陈龙编著:《临夏人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②李凤:《临夏风味》,《西北通讯》民国三十六年一卷第九期。
    ③马少青:《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页。
    ④马自祥、马兆熙:《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75页。
    ①参看顾颉刚:《西北考察日记》,《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94页。
    ②于式玉:《兰临途中见闻记》,《华文月刊》民国三十二年第二卷第一期,第三五页。
    ③邓慧君:《甘肃近代社会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4~125页。
    ④顾颉刚:《西北考察日记》,《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94页。
    ⑤临夏州公路交通史编写办公室:《近代临夏汽车公路概况》,《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第1页。
    ①陈龙编著:《临夏人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1页。
    ②《甘肃公路交通史志及年鉴》编写委员会:《临夏回族自治州公路交通史》,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56页。
    ③参看陈龙编著:《临夏人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④李静斋:《临夏黄河筏运业简述》,《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1986年,第14页。
    ⑤徐兆藩、黄陶菴:《续修导河县志》八卷。
    ①徐兆藩、黄陶菴:《续修导河县志》八卷。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87页。
    ②陈龙编著:《临夏人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1页。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
    第1061页。
    ②“民国十四年成立”此处有误,《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第1067页及临夏区联立初级中学培养出来的冯国栋
    在《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中写的《解放前的临夏中学》还有《临夏人物志》第254页都指出,导
    河县初级中学初成立于民国12年。
    ①王树民:《临夏之教育》,《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69页。
    ②《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67页。
    ③陈龙编著:《临夏人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6页。
    ①马湘:《西北回民教育问题之商榷》,《西北论衡》中华民国二十八年第七卷第一期,第七页。
    ②王树民:《临夏之教育》,《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70页。
    ③甘肃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甘肃各县经济概况》(第一集),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三月初版,第一三六页。
    ④白云:《西北回教问题》,《西北论衡》民国二十九年第八卷第二十三期,第三二八页。
    ⑤白云:《西北回教问题》,《西北论衡》民国二十九年第八卷第二十三期,第三三三页。
    ①邓慧君:《甘肃近代社会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90页。
    ②白云:《西北回教问题》,《西北论衡》民国二十九年第八卷第二十三期,第三三三页。
    ③邓慧君:《甘肃近代社会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90页。
    ④《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03页。
    ①邓慧君:《甘肃近代社会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5页。
    ②海学旺:《临夏市民族宗教专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103页。
    ③《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03页。
    ④马兹廓:《临夏穆斯林的民情风俗》,《西北通讯》民国三十七年第三卷第五期,第一七页。
    ①高占福:《关于河州回族文化的思考》,《甘肃民族研究》1992年第2-3期,第32页。
    ②《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16页。
    ①何王芳:《民国时期杭州城市社会生活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徐兆藩、黄陶巷:《续修导河县志》八卷。
    ③《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91页
    ①白云:《西北回教问题》,《西北论衡》民国二十九年第八卷第二十三期,第三三四至三三五页。
    ②马兹廓:《临夏穆斯林的民情风俗》,《西北通讯》民国三十七年第三卷第五期,第一七页。
    ③马兹廓:《临夏穆斯林的民情风俗》,《西北通讯》民国三十七年第三卷第五期,第一八页。
    ④参看马兹廓:《临夏穆斯林的民情风俗》,《西北通讯》民国三十七年第三卷第五期,第一七至一九页。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89页
    ②沈玉萍:《试析临夏回族文化》,《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第13卷第2期。
    ③李成生:《民国时期广西社会生活的变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④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63页。
    ①王树民:《临夏之教育》,《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71页。
    ②顾颉刚:《西北考察日记》,《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93页。
    ③李凤:《临夏风味》,《西北通讯》民国三十六年一卷第九期。
    ④姜沛南:《临夏-西北的奇花陇南纪行之九》,《西北日报》民国三十三年元月十六日星期日,第三版。
    ①《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45-1246页
    ②《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50页.
    ③同上,第1142页。
    ④同时也按地区来分有:北乡花儿、南乡花儿、东乡花儿、西乡花儿、保安花儿、撒拉花儿。
    ①陈龙编著:《临夏人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5页。
    ②李凤:《临夏风味》,《西北通讯》民国三十六年一卷第九期。
    ①李凤:《临夏风味》,《西北通讯》民国三十六年一卷第九期。
    ①白云:《西北回教问题》,《西北论衡》民国二十九年第八卷第二十三期,第三三四页。
    ②参见白云:《西北回教问题》,《西北论衡》民国二十九年第八卷第二十三期,第三三五页。
    ③孙翰文:《论抗战期之西北回汉问题》,《西北论衡》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第五卷第七八期,第三零页
    ④马丕烈:《马仲英起事与三围河州》,《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87年,第203页。
    ①王树民:《临夏之教育》,《甘肃省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甘青见闻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71页。
    ②参见姜沛南:《临夏-西北的奇花陇南纪行之九》,《西北日报》民国三十三年元月十六日星期日,第三版。
    ①中共临夏州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中共临夏地方党史简编》,1987年,第45页。
    1.《西北日报》民国三十三年元月十六日星期日,第三版;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星期四,第二版。
    2.《西北论衡》民国二十六年第五卷;民国二十八年第七卷;民国二十九年第八卷。
    3.《西北通讯》民国三十六年第一卷第五期;民国三十七年第三卷第五期。
    4.《甘肃民国日报》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十三日星期二,第三版;民国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九
    日星期二,第三版。
    5.《华文月刊》民国三十二年第二卷第一期。
    6.《西北月刊》民国二十七年创刊号。
    7.甘肃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甘肃各县经济概况》(第一集),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三月初版。
    8.《学术季刊》民国三十一年一卷一期。
    1.甘肃省烟草行业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烟草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烟草行业志》(第十五卷临夏烟草志),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年。
    2.陈龙编:《临夏人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3.临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县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4.方钰主编:《临夏州志》(上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
    5.《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
    6.中国东乡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委员会合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0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临夏回族自治州印刷厂印刷(内部发行),1990年。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临夏回族自治州印刷厂印刷(内部发行),1986年。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夏文史资料选 辑》(第四辑),临夏回族自治州印刷厂印刷(内部发行),1988年。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临夏回族自治州印刷厂印刷(内部发行),1987年。
    11.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甘南州志》(上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12.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甘南简史》(专辑),1986年。
    14.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年
    15.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16.《甘肃交通史志及年鉴》编写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公路交通史》,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年。
    17.甘肃省临夏档案馆编:《清河州契文汇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
    18.吴祯:《河州志校刊》,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
    19.中共临夏回族自治州委编:《临夏地区农业增产经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60年。
    20.徐龙:《临夏市年鉴:1986-1995》,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21临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市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
    22.临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县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23.甘肃统计局编写:《甘肃地县概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24.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主编:《甘肃民族史入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1.郭正清著:《河州花儿》,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
    2.马志勇主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
    3.潘乃谷、马戎主编:《边区开发论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4.秦翰才著:《左文襄公在西北》,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84年。
    5.[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挺等(译),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
    6.李长莉,左玉河主编:《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7.何一民、王毅、 蒋成:《文明起源与城市发展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8.何一民著:《中国城市史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
    9.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10.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11.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2.侯仁之等:《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
    13.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
    14.【美】罗威廉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976-1889)》,江溶、鲁西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16.隗瀛涛主编:《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17.何一民:《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7年。
    18.[美】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19.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
    20.叶舜赞主编:《城市化与城市体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
    21.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3.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4.[美]斯皮罗·科斯托夫著:《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5.胡国兴、王忠保主编:《甘肃民俗总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马志勇编著:《东乡族源》,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26.朱光明:《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志》,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
    27.王崇俊:《临夏经济社会发展概论》,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28.马远志:《临夏人物》,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29.祁凤鸣:《谁染枫叶红:临夏州女作家作品选》,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
    30.陈元龙:《寻古·探幽·揽胜:走进临夏》,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31.樊世兴:《走进古河州》,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年。
    32.陈元龙:《中国花儿纵论》,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33.陈元龙:《中国花儿新论》,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
    3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35.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纲》,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
    36.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37.王梓杞编:《甘肃少数民族》,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
    38.胡国兴主编:《甘肃民族源流》,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39.华飞、胡慧萍、金和荣、杜全桥编:《中国西北地市县概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40.王仲保、胡国兴主编:《甘肃民俗总览》,兰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41、王沛:《河州花儿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
    42、芈一之主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
    43、王华飞胡慧萍金和荣等: 《中国西北地市县概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
    1.皮名庥:《城市史研究略论》,《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
    2.何一民:《论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与优先发展的条件》,《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4期。
    3.石瑾:《西北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4.何一民、曾进:《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与展望》,《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4期。
    5.何一民:《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1期。
    6.王平、李媚宇:《对临夏市回族传统教育的调查与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7.赵艳梅、唐相龙、焦存志:《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商贸业发展研究》,《甘肃科技》2007年第7期。
    8.妥进荣:《甘肃临夏州民间商贸发展及对策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9.乔家君、常黎:《河南省城镇发展演化的时空格局研究》,《人文地理》2007年第1期。
    10.马文慧:《回族商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略谈》,《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四期。
    11.马建春、张颖:《回族重商传统的文化思考》,《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2.高占福:《历史的透视:回族商业经济与回族社会地位的关系》,《黑龙江民族从刊》2001年第1期。
    13.帕林达:《临夏的清真寺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4.马志荣:《临夏回族村镇经济的历史考察与发展对策》,《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
    15.马海隆、果建华:《临夏州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6.马晓旭:《论临夏经堂教育的社会变迁与发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7.王希隆、李华龙:《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间信仰圈建构的实证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苏集镇为个案》,《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8.汤夺先、高永久:《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以对临夏市的调查为视点》,《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4期。
    19.杨国涛、谭晶荣:《试论回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20.王平:《试论临夏经堂教育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甘肃省临夏市经堂教育的田野与思考》,《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4期。
    21.沈玉萍:《试析临夏回族文化》,《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22.王小莹:《天水市城镇体系构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3.丁明俊、马俊华:《伊斯兰教对民族教育的影响——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4.肖芒:《伊斯兰文化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
    25.何一民:《20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6.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27.李扬萩:《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演变与优化的经济分析——以成都市为例》,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8.胡俊修:《近世上海市民生活的解读与建构-以1927-1937年《申报》广告为主体的考察》,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9.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基于社会统计的计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30.何王芳:《民国时期杭州城市社会生活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31.贾秀慧:《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生活变迁》,《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