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韩国修宪历史及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朝鲜半岛被美、苏分裂后,美国军政府在朝鲜半岛南部地区保留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法律和条例,并依靠右翼和亲美势力制定了韩国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民族主义精神,但在政治制度上却是模仿了欧美宪法,是一部“混血”式的宪法。六十余年间,九次修改宪法,使韩国终于踏上了民主化的轨道。韩国宪法修改频率之高,内容变化之多,对政局的影响之深,在世界宪政史上实属罕见。
     韩国的宪政大致经历了如下历程:“5·10”总选和建国宪法的制定:“6·25”战争与3年非常戒严;“拔萃宪法”的通过与两院制国会的开始;“3·15”违法选举与“4·19”民众抗争:执政党的分裂与张勉内阁政党政治的失败:“5·16”军事政变与《国家再建非常措施法》的实施;“10·17”非常措施的公布与维新宪法的确立;朴正熙被刺与全斗焕的军事政变;“6·10”民众抗争与朝野合议的修宪;政权和平交替与后续政府的改革。
     韩国宪政史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韩国九次修宪期间,国民在多次抗争中,取得了两次胜利;3次军事政变,3次中止原宪法:国会3次被强行解散;7次间选和10次直选选出10人为17届总统,其中1人亡命海外,1人被刺身亡,2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人被弹劾;国会院制由一院制到两院制最终被确定为一院制;13次宣布戒严,时间长达1 825天:军事政变当局违宪过渡机构存续1 234天,处理2 121件议案,制定或修订了1 467部法律。
     在九次修宪中,有三次修宪使得韩国政体发生重大变化:第四次修宪改总统制为议院内阁制,第五次修宪将议院内阁制重新改为总统制,第九次修宪又将总统中心制改为权力分立、权力制衡的政体,为建立民主政治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九次修宪中,前三次修宪案由国会通过,后六次修宪案则是由国民投票通过的:九次修宪中,有两次属正常修改,即第四次和第九次修宪。一次修宪程序不够完整,即第三次修宪违背修宪程序,实际上是执政的民主党一个政党的修宪。其余六次修宪的目的都不纯正,第一次、第二次、第六次、第七次修宪的目的是为了总统连任。第五次、第八次修宪的目的是军部势力为夺取最高权力;多次修宪案的起草过程、通过环境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次、第四次、第七次、第八次修宪案是在戒严状态中通过的,第一次、第二次、第六次修宪是在执政党或总统采取违宪手段的情况下才得以通过的,这类修宪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在韩国宪政史上留下了很不光彩的印迹。
     韩国宪政史呈现的特点是:修宪权几乎都被总统或者执政党掌控,修宪的焦点基本集中在总统连任和总统选举方式上,国民投票充当了总统连任和新政冶势力将夺取的政权加以正当化的工具。
     纵观韩国九次修宪和政治制度变迁的历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民主政治在九次修宪中艰难曲折地向前发展,民众的抗争促进了权威主义独裁统治的垮台与政治民主的转型。不正当的修宪案通过环境,由违宪过渡机构通过修宪案,都侵害了国家立法权,贻误了民主政治转型。行政与立法关系的错位、有名无实的宪法监督机构和司法审查的地位、权威主义独裁统治的横行,同样耽搁了民主的发展。韩国修宪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历程,不仅给韩国宪政史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也为世界宪政发展史贡献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总之,在世界民主化运动潮流的影响和国民抗争的推动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放的深入和文化的提升,韩国实现了从权威主义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转型。在后期政府的政治改革中,民主化不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总统与国会权力失衡、政党政治制度不够成熟等问题亟待解决。
After the disassociation of Korean Peninsula by America and Soviet Union,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of America remained the laws and rules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peninsula which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and framed the Constitution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right wing and pro-American power. To some extend, the Consititution adhered to the Spirit of Nationalism, but it imitated Occident constitutions in many ways. So it was considered to be a half-blooded constitution. In more than sixty years, the Constiution underwent nine amendments, after which Korea was finally on its way to democratization. After so many amendments, the Korean Constitution changed a lot in its content and all these change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which was really rare in the world constitutional history.
     The Korean constitutionalism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process; presidential election on May 10~(th), and the formulating of the foundation constitution; the outbreak of the June 25~(th) war and the restriction that lasted for three years; the pass of distillating constitution and the beginning of bicameral congress; the illegal election on March 15~(th) and the demotic fight on April 19~(th); the splitting of the ruling parties and the failure of the cabinet led by Jang Myun; the military coup on May 16~(th)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of exceptional measures for nation-reconstruction; the public announcement of the exceptional measur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forming constitution; the assassination of Park Jung-hee and the miliitary coup stirred up by Jun Doo-hwan; the demotic fight on June 10~(th) and the amendment determin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he peaceful altern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and the reformation by the following government.
     The Korean constitutional history experienced complicated heuristic procedure. In the course of the amendments, the people launched many fights , two of which ended up with victory. Three militray coups occured, the original constitution was stopped for three times and the Congress was disbanded forcibly for three times as well. Ten people were assigned to be president for seventeen periods through seven indirect elections and ten direct elections. One of them seeked refuge abroad, one was assassinated, two were given life sentence and one was impeached. And types of congress and parliament were changed from unicameral system to bicameral system, and unicameral system was finally fixed. The authorities announced restriction for 13 times which lasted for 1825days in total. The un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organizations set up by the authority of militray coup lasted for 1234 days, during which more than 2121 bills were passed and 1467 laws were drawn up and amended.
     Among the nine amendments, three of them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the Korean Government. The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was transferred to Parliamanet Cabinet System during the fourth amendment. While during the fifth amendment, the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was adopted again. The ninth amendment changed the President-centered system into the government of power-separation and power-balance, providing the legal assura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democratic system. Among the nine amendments, the first three amendments were passed by the Congress and the following six by referendum. Only the fourth and ninth amen dents were normal. One of them experienced the imperfect procedure, namely the third amendment which violated the procedure of amending constitution and was a single-party amendment conducted by the ruling party, Democratic Party. The purpose of the other six amendments were not genuine, either. The aim of 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sixth and the seventh was for the President's continuance in office. While the purpose of the fifth and the eighth amendments was to help the military power gain the highest power. Many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drafting,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ways of passing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The first, the fourth, the seventh and the eighth amendments were passed under the circurmtance of enforcing a restriction. And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sixth were passed because the ruling party or the President adopted the unconstitutional action. Amendments of these kind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leaving disrepute in the Korean Constitutional history.
     The Korean constitutional history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ight of amending constitution was almost controlled by president or the party in power. The focal point of amending was mainly about the President's continuance in office and the ways of electing presidents. Referendum was used as a tool for justifying the regime took by the new political power.
     Make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nine constitution amendments in Korea and the transitional course of its political system,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e democracy progressed with difficulty and arduousness during the nine amendments. The people's fights pushed forward the fall of the authoritarianism and kaiserism and transition of democracy. The improper backgrounds under which amendments were passed, the amendments passed by the un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organizations infringed the national legislative power and bungled the transition of democra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on and legislation was vicarious. The supervisory organ and its power of judicial review existed only in name. The constitution of authoritarianism came into being and kaiserism was implemented. All of these delayed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s well. The amendments in Korea and the changing course of its political system not only provided preciou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Korean contitutional history, but also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or the world constitutional history.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wolrd democratic movement,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struggle,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urther opening up and the upgrading of culture, Korea eventually finished its transition from authoritarianism politics to democracy. In the later governmental political reforms, democratization was constantly consolidated and developed. However, the unbalance of the rights between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still existed and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blems, like the juvenility of partisan politics, demanding further solution.
引文
1 关成和等:《史地知识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44页.
    2 林晓光:《亚太地区和大国关系与战略格局》,《中国外交》2001年第9期。
    3 关成和等:《史地知识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384页.
    4 《杜鲁门回忆录》,中译本,第一卷,三联书店,1974年版,375页.
    5 雅尔塔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Crimea Conference).
    6 林汉隽、丁利刚编:《美、英、苏三国的雅尔塔会议》,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7 黄安年:《主宰世界半个世纪的雅尔塔体制》,《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61-373页。
    8 黄安年:《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的演变》,《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2期.
    9 黄安年:《主宰世界半个世纪的雅尔塔体制》,《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61-373页。
    10(韩)金大中:《建设和平与民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173页。
    11 陈峰君主编:《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70页。
    12(韩)金大中:《建设和平与民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175页。
    13 U.S.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 Pacific Region,February 1995.
    14 刘德喜:《论美国的全球战略》,《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第2期。
    15(美)艾夫里尔·哈丽曼、伊利·艾贝尔:《特使》(中译本),三联书店,1978年版,512页.
    16(美)艾夫里尔·哈丽曼、伊利·艾贝尔:《特使》(中译本),三联书店,1978年版,512页.
    17 #12
    18(美)《纽约新闻》,1957年2月4日。
    19(美)Martin Hart Lengberg:《现在,该美国回答》,(韩国)申基燮译,图书出版当代,2000年版,161页。
    20 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陆军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8页。
    21 刘金质等:《当代中韩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237页.
    22 刘金质等:《当代中韩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237页。
    23(韩)韩国政治外交史学会:《韩国外交史》,第二卷,1988年版,232页.
    24(韩)韩国政治外交史学会:《韩国外交史》,第二卷,1988年版,232页。
    25 刘金质等:《当代中韩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237页.
    26(韩)金学俊:《韩国问题和国际政治》,博英社,1995年版,42-43页.
    27 金桂三,韩半岛冷战体制与南北韩和平共处研究,朝鲜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2000,27
    28 笔者注:韩民党是以亲美右翼势力为主要成员成立的右翼政党。
    29 宋成有等:《中韩关系史》(现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0 金九(1876-1949),独立志士。1909年涉嫌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入狱。“三·一”运动后,到上海任临时政府警务局长、内务总长。1930年组织韩国独立党,1932年派李奉昌到日本刺杀天皇,4月组织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投弹炸死日军司令白川毅则等人.在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关怀下,转到重庆中国军官学校成立韩国武官养成所,培养了100余名士官生。1940年任重庆临时政府主席,组织了光复军。光复后回国担任民主议院总理、非常国民大会会长、韩国独立党党首,志向极右路线。后因与李承晚不和而被暗杀.摘自(韩)《韩国史大事典》,教育出版公司,1981年版,251页.
    31(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364页.
    32 #12
    33(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七),韩国精神文化研究所,1988年版,315页。
    34(韩)《每日新报》,1945年10月11日。
    35 曹中屏、张琏瑰等主编:《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9页。
    36 曹中屏、张琏瑰等主编:《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1页.
    37 曹中屏、张琏瑰等主编:《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3页。
    38 南朝鲜的亲美势力李承晚和左翼势力吕运亨、朴宪永会谈后,1945年10月23日,左右两派势力就建立“独立促成委员会”问题达成了协议.但是,不久在“先肃清(亲日派势力), 后统一”与“先统一,后肃清”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该组织没能够成立。1946年7月25日,右翼势力代表金奎植等人和左翼代表吕运亨等人组成“左右行动委员会”,对合作原则进行谈判,但由于各持己见,未能达成共识.美军政府十分关注“左右行动委员会”,试图利用该委员会达到建立一个亲美的第三势力政府,以此实现防止朝鲜半岛共产化的目的.“左右行动委员会”尽管曾在1946年10月7日通过了《左右合作七原则》,但因未能得到左右两派和新势力的支持,1947年12月15日宣告解散,从而美国的目的也就成为泡影。
    39 曹中屏、张琏瑰等主编:《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3页.
    40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标志冷战时代开始的咨文,称“杜鲁门主义”。所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针对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包括遏制、封锁、颠覆、污蔑、煽动等一系列行动,不断造成紧张的对峙状态。
    41 1945年12月16-26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了五国和约、对日管制机关、朝鲜问题等事项。决定朝鲜由中、美、苏、英四国进行托管,托管期限为5年。
    42(韩)韩国政治外交史学会:《韩国现代史再探—剖析1945至80年代的政治与外交》,韩国政治外交史学会出版,1992年,79页。
    43(日)梶村秀树等:《理性与现实性》,(韩)金东春译,《韩国现代史研究》(1),1988年,93-94页。
    44 美军进驻南部地区后,没有及时取缔日本总督府,使其持续两个月,甚至连承担司法行政和法制业务的法务局也没有取缔,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
    45 据资料,当时阿诺德任命的其他顾问是金东元、李容卨、吴冰秀、宋镇禹、金用茂、姜炳顺、尹益基、吕运亨、曹晚植等人。
    46(韩)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大韩民国政党史》,中央选举委员会,1964年,127页.
    47(韩)《东亚日报》1946年7月10日。
    48 笔者注:南部地区立法议院,韩国历史上也称南朝鲜过渡立法议院。
    49(韩)《朝鲜日报》1947年10月11日。
    50 关于南朝鲜过渡立法议院时期美国军政府制定、公布和实施的法令数量问题,韩国的学者之间也有分歧。
    金荣秀在《韩国宪法史》一书中说65件,韩国学文化社,2000年版,366页,#12
    51 《扎卡里亚,文化决定命运——李光耀访谈录》,载刘军宁等编《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公共论丛),三联书店,1998年版,202页.
    52(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上),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8年版,136-137页.
    53(韩)金钟勲:《韩国政党史》,汉城考试学会,1969年版,22-23页。
    54 “宣言书”就是美苏事前起草的文件,中心内容是同意美、苏共同委员会的“托管”。
    56 《韩国现代史》,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8年版,88页.而据中国军方统计,美军伤亡39.7万人,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军队伤亡29.9万人,朝鲜人民军伤亡26万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50万人(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编《军事纪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00页)。
    57 金正浩:《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延边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58(韩)韩基燮:《现在,该美国回答》,图书出版当代,2000年版,17页。
    59 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236页。
    60 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236页。
    61 刘浩一著:《现代朝鲜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朝鲜》(日文版),京都:三一书房,1953年版,94-95页。
    62(韩)金哲洙:《韩国宪法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74页。
    63(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400页。
    64 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是根据南朝鲜临时立法院制定国会议员选举法,1947年3月美军政府发布的军政法令第175号规定进行的。这部法律规定,全国国会议员总数为298名,其中100个名额留给北部地区,在南部地区选举198名议员。但在选举中,南部地区实际选出200名。由于第一届国会承担制宪任务,韩国将它称为制宪国会。
    65 参考(韩)金哲洙:《韩国宪法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据74页文字资料绘制。
    66(韩)俞镇午:《宪法起草回顾录》,一朝阁,1981年版,45页。
    67 在制定第一部宪法时,在南半部只有一个政党,即韩国民主党。
    68 由于这部宪法是朝鲜半岛分裂后韩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所以,韩国一般称之为制宪宪法或第一共和国宪法。
    69 1919年在汉城爆发“三·一”独立万岁运动后,约有50万的韩国青年主要在中国东北、俄罗斯沿海洲等地开展了光复运动。3月下旬,各地独立运动志士们开始计划建立临时政府。 李东宁、李始荣、吕运亨等30余人集聚在上海法租界建立临时办公室,开展了临时政府筹建工作.4月9日,1000余名韩人代表集聚在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经认真讨论,构建临时政府,选举李东辉任议长,将国名确定为大韩民国。会议还组成了行政组织,通过了大韩民国临时宪章、宪章布告文、宣言文、政纲等文件,还追认李承晚为国务总理,选举政府六部总长,于4月13日正式公布于众.中国抗战开始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到重庆。
    70(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28页。
    71(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七),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8年版,389页。
    72(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28页。
    73(韩)权宁星:《宪法总论》,法文社,2000年版,93页。
    74(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29-231页。
    75(韩)金哲洙:《韩国宪法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133-134页。
    76(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31-239页。
    80(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本,博英社,2000年版,433页.
    81 《扎卡里亚,文化决定命运——李光耀访谈录》,载刘军宁等编《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公共论丛),三联书店,1998年版,202页.
    82(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上),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8年版,136-137页。
    83(韩)崔钟库:《韩国的西洋法受容史》,博英社,1983年版,194页。
    84 金大中:《文化决定命运吗?——关于亚洲反民主化的神话》,载刘军宁等编《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公共论丛),三联书店,1998年版,202页。
    85(朝)《朝鲜日报》1948年5月17日。
    86(韩)徐希庆:《大韩民国建国宪法的起草与修订》,《公法研究》,第31辑,第4号。
    89 韩美过渡时期暂行军事与安全协定第一条、第二条,引自(韩)朴世吉:《重写的韩国现代史》(1),125-126页。
    90 大韩民国公报处:《总统李承晚博士谈话集》(第一集),大韩民国公报处,1953年,17-18页。
    91(韩)任英泰:《大韩民国50年史》,地岸((?)),1998年版,140页.
    92 笔者注:韩国将总统选举称大选,国会议员选举称总选。
    93 笔者注:在野党把李承晚实行独裁统治的根本原因归结于总统制的实行,因此,在野党提出取缔总统制,实行内阁责任制的主张,与执政党进行了争论.
    94 笔者注:韩民党和大韩国民党是亲日、亲美政党,他们合并的目的,实际上是试图以此改变过去的形象,以便在民众中得到信任.
    95 笔者注:即1948年12月20日—1949年4月30日期间.
    96(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1902年版,233-239页。
    97 笔者注:关于韩国民主党提出修宪案的时间,韩国学者韩泰渊在《韩国宪法史》中说是1950年1月28日,中国有的学者说的是1月27日。本文采用了韩国的说法。
    98(韩)韩泰渊:《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4页(对第一次修宪案,韩泰渊写的时间不正确,应当是1950年。金荣秀说这是1950年1月28日由徐相日等79名议员提出来的.金荣秀:《韩国宪法史》,2001年版,435页).
    99(韩)金荣秀:《韩国法制史》,修订增刊,学文社,2001年版,436页.
    100(韩)金荣秀:《韩国法制史》,修订增刊,学文社,2001年版,437页.
    101 根据(韩)金荣秀《韩国法制史》(修订增刊本,学文社,2001年版)436、437页的文字资料制作。
    102 笔者注:在这次国会议员选举中,南朝鲜劳动党等左翼政党被政府剥夺参加竞选的权利,体现了韩国政府右倾化的本质和国会害怕左翼势力的虚伪性.
    105 笔者注:当时,议员中自由党有93名,民主国民党39名,民友会25名,无党派人士18名.在175名在职议员中参加投票的人只有163名,其中赞成19票,反对143票,弃权1票.参见(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学文社,2000年版,438页.
    106 张勉(1899-1966),法学博士.1919年渡美,1931年回国,至解放前任汉城东星商业学校校长,担任民主议员、立法议员.1946年任美军政南朝鲜大韩民国代表、民主议员及过渡立法议员,1948年任制宪国会议员、巴黎第二届联合国首席代表,1949年任驻美大使,1951、1952年任国务总理.参见(韩)《韩国史大事典》,教育出版公司,1981年版,1202页.
    107(韩)金钟熙:《韩国政党史》,汉城考试学会,1980年版,71-72页.
    108 李范奭是民族青年团创始人,激进的反共分子,曾任首届国务总理。
    109 韩国宪法第40条规定,在国会会议期间,除议员有犯罪行为外,未经国会批准不准逮捕议员。
    110 韩国历史将这次政府的暴力事件称臭名昭著的“国际俱乐部事件”。
    111(韩)金钟勲:《韩国政党史》,汉城考试学会,1980年版,73页。
    112(韩)金哲洙:《宪法学新论》,博英社,2006年版,46页。
    113 这部宪法既选择接受了政府修宪案中的总统直选制主张,又选择接受了在野党修宪案中的议院内阁制主张,因此,称其为“拔萃宪法”,有的学者则称其为“摘录宪法”。
    114(韩)权宁星:《宪法总论》,法文社,2000年版,93页.
    115(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47页.
    116(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本,博英社,2000年版,442页.
    117(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45页.
    120(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446页.
    121 根据(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446页文字资料绘制.
    122 李起鹏(1896—1960),毕业于美国大学。在纽约与许政等人一起创刊《三·一新闻》,1934年归国.“8·15”解放后,任美军政翻译,后任李承晚秘书.1949年任汉城市长,1951年任国防部长官,同年与李范奭一起创建自由党.两年后,清除李范奭的“族青系”,就任中央议长,掌握实权.1956年被自由党推荐为副总统候选人,但落选。
    123(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本,博英社,2000年版,435页。
    124 新德里事件,是指韩国前国会议长、时任民主国民党首脑的申翼熙与去往朝鲜活动的政治家赵素昂在新德里密会,策划了韩国采取中立立场的事件。
    125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55页。
    126(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本,学文社,2001年版,446页。
    127 1952年宪法第98条第4款规定:修改宪法与否,需获得两院各三分之二以上议员的赞同.
    128(韩)金哲洙:《宪法学新论》,博英社,2006年版,47页.
    129 笔者注:由于在通过修宪案的过程中,自由党以“四舍五入”的方法强行通过,韩国历史上称其为“四舍五入”宪法.
    130(韩)许营:《韩国宪法论》,博英社,2007年版,104页。
    131(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57-266页。
    132 根据(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60-283页绘制.
    133 笔者注:李承晚根据“拔萃宪法”已经连任一次,但根据“四舍五入”宪法的这一规定,他可以再次连任总统。
    138 韩大元:《韩国国会》,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24页。
    139 韩国天主教界的周刊报,发刊于1906年10月16日,当年停刊。1946年10月6日复刊为日刊,朝鲜战争后再次停刊,1952年复刊。因《京乡新闻》无情暴露自由党政权的丑事,1959年4月30日被自由党政权强行废刊。
    140(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448页.
    141(韩)韩国民史研究会:《韩国民众史》(2),草光,1986年版,304页.笔者注:关于4月19日死亡者和受伤者的人数,学界有不同看法。韩国历史研究会编写的《韩国历史》一书说,当天被警察开枪打死的人达100人。参见韩国历史研究会:《韩国历史》,历史批评社,1992年版,381页。
    142(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448-450页.
    143(韩)金英明:《韩国的政治变动》,乙酉文化社,2006年版,113页。笔者注:对以学生为主力军的“4·19”民众运动的评价,韩国国内有很多分歧,有些人称其为“革命”,有些人称“义举”,还有些人称“运动”或“4月革命”。
    145(韩)李仁炯:《关于第二共和国政史的考察》,安熙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1994年,13-14页.
    146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85页.
    147 笔者注:韩国学者们称“革新系”为“革新左派势力”.其实尽管他们具有革新意识,但却不属于左派势力。
    151 笔者注:第五届国会由第五届民议院和第一届参议院组成。
    152(韩)国会事务处:《大韩民国国会50年史》,国会事务处,1998年,274页。
    153 有的韩国学者说民主党参议院议员60名.经核对,民主党参议院议员应是58名。
    154(韩)国会事务处:《大韩民国国会50年史》,国会事务处,1998年,274页。
    155(韩)国会事务处:《大韩民国国会50年史》,国会事务处,1998年,274页。
    156 根据(韩)国会事务处《大韩民国国会50年史》(国会事务处,1998年)274页文字资料绘制.
    158 笔者注:该条规定,总统缺位或因故不能执行其职务时,按照参议院院长、民议院院长以及国务总理的顺序代行其职权.
    159(韩)权宁星:《宪法总论》,法新社,2000年版,94页。
    160(韩)许营:《韩国宪法论》,博英社,2007年版,107页.
    161 笔者注:在一般情况下,责任内阁制和议院内阁制是同一的概念.目前,英国是比较典型的责任内阁制政体.但也有学者主张这两个概念应该区别开来。
    162(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74-279页.
    163(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74-277页.
    164(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72页.
    165(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72-276页.
    166(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72-276页.
    167(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午版,274-276页.
    168 根据韩国第二次修改的宪法和第三次修改的宪法整理.
    169(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462页.
    170(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76页.
    173(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482页,注释41-45.
    174(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482页,注释41-45.
    175(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482页,注释41-45.
    176 金泳三(1927-),政治家。1954年当选民议院议员,担任第五、十届国会议员,长期任在野党发言人、总务和总裁.1985年创建新韩民主党,在第13届总统选举中落选,1997年当选第十四届总统.(韩)韩国史辞典编纂委员会:《韩国近现代史辞典》,伽蓝企划((?)),2005年版,417页。
    177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3页.
    178 笔者注:所谓不正当储财者,指的是利用权力搜刮不义之财者.不正当储财者问题与美国、国内独占资本以及政治权力有密切联系.美国需要韩国经济秩序安定,独占资本需要守护既有的财产,政府需要安定的政治环境.因此,处理不正当储财者问题给政府提出了难题.如果按着国民的要求处理该问题,不仅美国要遭受经济损失,独占资本和政府也要蒙受损失.
    179 胡建淼、方立新主编:《韩国法通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3页.
    180(韩)国会事务处:《大韩民国国会50年史》,国会事务处,1998年,270页。
    181 笔者注:韩国檀记4293年即公元1960年,“该宪法”是指1960年6月15日通过的宪法。
    182(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2002年版,276页.
    183(韩)权宁星:《宪法总论》,法文社,2000年版,95页.
    184(韩)任英泰:《大韩民国50年史》,地岸((?)),1998年版,281页.
    185(韩)金炳午:《民族分裂与统一问题》,图书出版天主,1985年版,206页.
    186 曹中屏、张琏魂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7-212页.
    187(韩)梁永植:《统一政策论》,博英社,1980年版,39页.
    188 笔者注:金日成主张以联邦制的过渡形式保存北南现有的政治制度,成立由北南代表参加的最高民族委员会,讨论和解决北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问题,也可以成立一个由北南产业界代表组成的经济委员会,以促进双方的物质交流;美军应撤出南部地区;北、南双方裁军10万或10万以下.(朝)金汉吉《朝鲜现代史》,朝鲜外交出版社,1980年版,543页.
    189 笔者注:郑一亨,民主党新派势力的代表人之一。
    190(韩)外交部外交研究院:《统一问题研究》,第一卷,乙而出版社,1996年版,321页.
    191(韩)赵庸国:《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构建与周边国家的作用研究》,博士学位毕业论文,2006年3月,34页.
    192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11页。
    193(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1),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582页. 年当选第五届总统,从1969年到1979年期间连任第六届到第十届总统,1979年被刺身亡.
    195(韩)金钟(?):《韩国政党史》,汉城考试学会,1969年版,232页.
    196(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15页.
    197(韩)国家再建最高会议韩国军事革命史编纂委员会((韩国军事革命史》(第一辑,上册),1963年,217页.
    198(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1),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588页。
    199(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17-119页.
    200 笔者注:围绕制定非常措施法的正当性问题,韩国学界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非常措施没有法律依据,因而不具备正当性.其主要理由是:制定宪法的权力者应当属于国民,国会只是通过宪法的机构。军事当局制定的非常措施法没有经过国会的讨论,违背了宪法的规定.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当时特殊情况下,国家再建最高会议不得不采取紧急手段行使宪法制定权力.
    201(韩)韩国年鉴编纂委员会:《韩国年鉴》,韩国年鉴编纂委员会,1962年,205页。
    202(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1),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624页.
    207 权宁星:《宪法总论》,法新社,2000年版,96页.
    208 根据第二共和国和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对比整理.
    209(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70-283页.
    210(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268-283页.
    211 根据第二共和国和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对比整理.
    212(韩)金哲洙:《宪法学新论》,博荚社,2006年版,41页.
    213 笔者注:“过去的政治人”指的是《政治活动净化法》规定的不能通过政治审查委员会政治活动资格审查的政治活动家.
    214 笔者注:第二条实际上为朴正熙军人独裁政府的建立留下了余地.
    215(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512页。
    216(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33页。
    217(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1),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680页.
    218 笔者注:韩国国会议员人数较多,因此除规定的时间内例会外,不能随时例会.因此,遇到重大问题也不能及时开会,只能将重要文件发给议员,使其阅读后个别发表意见,称读会制;议员们阅读文件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涉,称交涉会制.
    219(韩)李哲镐:《韩国宪政史中违宪立法机构对宪政的影响》,《亚太公法研究》1999年第10期。
    226(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53页.
    227(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55页.
    228(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56页.
    229(韩)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大韩民国选举史》,1973年,688页.
    230 笔者注:军事政变当局制定的第六届国会议员选举制度很特殊.它规定:在地域区按照多数代表原则选举131席,在全国区按照比例代表制原则,按政党在地区当选人数分配剩余44席.即在地。域区得票率最高的第一党可以在全国区44席中得到二分之一以上议席,第二党获得全国区44席一半的三分之二席位.这一选举方法参照于德国,但又与德国的选举方法有明显的不同.这是朴正熙军事政变当局为了在国会获得执政党的绝对多数地位而制定的临时措施.
    231(韩)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大韩民国选举史》,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1973年,688页.
    232 金光熙:《朴正熙与韩国现代化》,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36页.
    237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49页.
    238 金光熙:《朴正熙与韩国现代化》,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1页.
    239 尹保云:《韩国的现代化》,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97页.
    240 笔者注:1964年3月23日,韩国政府派共和民主党议长金钟泌代表韩国政府到日本与大平正芳进行关系正常化会谈,试图通过韩日关系正常化,从日本获取资金.广大学生和在野党开展了反对会谈运动.但朴正熙政府继续同日本进行会谈,于6月22日签订《韩日基本关系条约》,初步建立了正常关系.
    241(韩)韩国民众史研究会:《韩国民众史》,草光,1986年版,340页.
    242 笔者注:1964年5月3日,尹潽善领导的民众党和民主党经协商合并建立民众党,表示与军事权力集团和腐败的特权党徒朴正熙进行斗争.
    243(韩)韩国史辞典编纂委员会:《韩国近现代史辞典》,伽蓝企划((?)),1990年版,386页.
    244 笔者注:恩想连坐制就是一个大学生犯思想罪,周围学生也受到株连,一起遭受思想罪的惩罚,以此限制学生活动。
    245 笔者注:从1967年初开始,民众党和从中分裂出来的新韩党借鉴第五届总统选举中由于在野党不能推荐总统候选人,分散了竞争力,使朴正熙轻而易举当选总统的教训,为推选一名总统候选人,合并成立了新党——新民党.
    246(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59-160页。
    250 笔者注:即朝鲜时代的刑曹与韩城府的统治,指的是监狱的执法人员。
    251 笔者注:当时的韩国官员名称相当于中国的文书.
    252(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87页.
    253 笔者注:朴正熙再次改宪的目的,就是为了第三次继任总统职务,因此,韩国将这次修宪说成是“三选改宪”.
    255(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71页。
    256 曹中屏、张琏瑰等主编:《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68页。
    257(韩)《合同年鉴》,1972年,306页.据这个年鉴统计,金大中获5 395 900票.朴己出获43 753票,李钟润获17 823票,陈福基获122 914票.
    258(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85页.所谓“珍山波动”事件,就是新民党党首接受“捐献基金”的受贿事件.1971年送旧迎新会上,柳珍山在新年贺词中宣布,绝不能以买官卖职的形式进行全国区议员的推荐.但是,后来他违背自己的诺言,确定向1号到17号党内国会议员候选人申请者中收取3 000万元韩币,从党外人士申请者中收取5 000万元韩币“捐献基金”,并在100名申请者中选择33名于5月6日到中央选举委员会进行登记。他在处理收取“捐献基金”时发生问题,被人发现并被追查。
    259(韩)《东亚年鉴》,1972年,306页.
    260(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162页.
    261(韩)任英泰:《大韩民国50年史》,地岸((?)),1998年版,366页.
    264 笔者注:围绕朴正熙发布非常事态宣言的主要原因,韩国学界的意见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是永久之争为目的,有的学者认为是为了南北对话.已经明确的是,进入70年代后,韩国不断发生工人和学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朴正熙的近代化计划的实施及其权威主义统治,影响了他长期执政计划的顺利实现.工人的要求大都属于提高经济待遇问题,学生的抗争则是对独裁统治不满情绪的表现.但这些斗争的规模不大,时间不长,没有对政府形成较大的压力.朴正熙发动自我政变,目的就是为了继续执政,坚持他的“独裁开发”路线.安保危机是他发表非常事态声明、欺骗国民的依据,促进南北对话则是政治借口.
    265 笔者注:继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1975年12月美国总统福特应邀访华,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266(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06页。
    267(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190、192页.
    268 笔者注:即“非常事态宣言”,朴正熙是通过特别谈话的形式发布的.
    269 笔者注:根据韩国关于自治制度有关规定,警察和军队不得进入校园活动.
    270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66页.
    271(韩)赵庸国:《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与周边国家作用研究》,延边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31页。
    272 刘鹏辉、郑信哲主编:《韩国—雾幕后的国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142页.
    273(韩)赵庸国:《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与周边国家作用研究》,廷边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36页.
    274(韩)朴楚荣等:《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国际政治与南北关系》,世宗研究所,《国家战略》第9卷第四号,2003年,83页.
    275 东亚思想库网络 NEAT www.neat.org.[n/[hinese/xsdt/[ontentsho...2008-12-01.
    276 金光熙:《朴正熙与韩国的现代化》,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115页.
    277 金光熙:《朴正熙与韩国的现代化》,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115页.
    278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5页.
    279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65页.
    280 笔者注:朴正熙发布特别谈话后强行停止的是宪法中关于国会、国务院的部分规定,建立“非常国务会议”代替了国会的作用和国务院的作用.
    281(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本,博英社,2000年版,557页.
    282(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13-214页.
    283(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14页.
    284(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14页.
    285(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14页.
    286 笔者注:对朴正熙的非常紧急措施,韩国学界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韩泰渊认为,用宪法学的理论来解释,它是超宪法的紧急措施,因此,这是特殊情况下进行的革命行动(《宪法学》,法文社,1973年版,49页).但从客观上看,当时的韩国并没有受到朝鲜南进的威胁.权宁星认为,它是违宪的宪法停止(《宪法学原理》,法文社,1989年版,59页).笔者认为,它是违宪的,因为非常紧急措施从根本上违背了宪法规定.前一观点主要从维护韩国宪政史的体面出发,权宁星的观点则是就宪法学理论的探讨.从宪政学的理论观点看,这就是违宪.“非常国务会议”本身也是违宪的组织,不具备通过修宪案的资格.看来,在当时的韩国还是权力大于宪法.
    287(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14页.
    291(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44页.
    292(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44页.
    293(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45页.
    294 笔者对比1969年修改的宪法与维新宪法内容,参照部分资料整理.
    295(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45页.
    296 笔者注:朴正熙政权为了维护既得权力,未经选举直接将亲信和骨干安排到“统一主体国民会议”中.参照(韩)葛奉根《统一主体国民会议论》,韩国宪法学会出版社,1978年版,116页.
    297(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31页.
    298 根据(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31页绘制.
    299 笔者注:当天深夜,朴正熙政府派出的中央情报部特务突然闯进东京大皇宫旅馆,企图在房间刺杀金大中,但因受到干扰没能得逞.特务们把金大中拖到船上,在其身上捆绑石头准备投到濑户内海,但因受到不明国籍飞机的干扰而未遂.这就是当时舆论界议论较多的“金大中绑架事件”.参见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02-303页.
    300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03页。
    301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03页.
    302 李哲镐:《韩国宪法史上违宪的立法机构对宪政的影响》,《亚太公法研究》1999年第10期.
    303 李哲镐:《韩国宪法史上违宪的立法机构对宪政的影响》,《亚太公法研究》1999年第10期.
    304 维新宪法第53条规定:“当发生天灾、地震时,或者经总统判断认为国家受到重大财政、经济上的威胁,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受到重大威胁或者将受威胁的忧虑,有必要迅速采取措施时,总统可以在内政、外交、国防、经济、财政、司法等国政全部领域采取紧急措施。”
    305(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40-241页.
    306(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40-241页。
    307(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42-244页.
    308(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42-244页.
    309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04页.
    310(韩)韩国民众史研究会:《韩国民众史》,草光,1986年版,366页.
    311 笔者注:10月24日,《东亚日报》社举行自由言论实践大会,呼吁开展反维新体制斗争,之后各大报社陆续投入斗争.当局为了控制媒体参加反维新体制斗争,以“解除广告合同”的手段,使《东亚日报》、东亚广播电台从1974年12月23日开始,7个月内一直处于“解除广告合同”状态,经济上遭到巨大打击.
    312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11页。
    313 笔者注:关于朴正熙同时发布第8号和第9号总统紧急措施令的时间,韩国学者和中国学者的见解不一样.韩国学者普遍认为是5月13日,部分中国学者认为是5月14日。本文 根据第8号令全文和其他有关资料的记载认定是5月13日.
    314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11-312页.
    315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04页.
    316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05页。
    324(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534页。
    325 笔者注:韩国第九届总统选举是在汉城特别市忠东体育馆进行的,参加选举的“统一主体国务会议”代议员达2578人.这次选举没有酝酿余地(维新宪法规定),并且只对单一候选人朴正熙进行投票,使其成为一个形式上的选举。因此,有人称其为“体育馆选举”.
    326(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32页.
    327(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534页。
    328(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536页.据有关资料,本次选举结束后,2 名共和党议员被除名,1 名议员被判决当选无效.
    329 这是韩国宪法学者韩泰渊《韩国宪法史》中的原话.“舆都野村”的意思,是在野党在首都兴隆,执政党(韩国称舆党)在乡村受到了欢迎.“舆村野都”是说,首都国民支持执政党的比例大量减少(只占22.6%),反而支持在野党候选人的比例却大大增加(达到60.3%)。
    330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25页.
    331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26页.
    332(韩)韩国民众史研究会:《韩国民众史》,草光,1986年版,373页.
    333 笔者注:韩国的道知事相当于中国的省长级官员.
    334(韩)韩国民众史研究会:《韩国民众史》,草光,1986年版,374页.
    335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27页。
    336(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62页.
    337(韩)金英明:《韩国的政治变动》,乙酉文化社,2006年版,139、177页.
    339 崔圭夏(1919-),外交官,1951年任外务部通商局长,1959年任外务部次官,1963年任国家再建最高会议议长,1967年任外务部长官,1975年任国务总理,1979年任代理总统,同年任第十届总统,1980年辞职.1981年任国情咨询委员会议长.(韩)韩国史辞典编纂委员会:《韩国近现代史辞典》,(?),2005年版,436页.
    340(韩)金英明:《韩国的政治变动》,乙酉文化社,2006年版,234页.
    341 笔者注:“民主与民族统一国民联合”以尹潽善、成熙宪、金大中为共同议长.
    342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31-332页.
    343(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79页.
    344(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336页.
    345 全斗焕(1931-),军人,政治家。1969年任陆军参谋长首席副官,1976年任总统警护室次长补左官,1979年任国军保安司令官,当年发动军事政变掌握实权.1980年通过“5·17”扩大戒严和镇压光州民主运动,武力掌握政权,当年9月就任第11届总统.
    1981年当选第12届总统,1988年2月将政权移交给卢泰愚。(韩)韩国史辞典编纂委员会:《韩国近现代史辞典》,伽蓝企划((?)),2005年版,437页.
    346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9页.
    347 笔者注:郑升和的公馆在中央情报部附近,案发当天晚上,郑升和住在自己的公馆.全斗焕怀疑他参与刺杀朴正熙事件只不过是他逮捕郑升和的借口而已.后来的事实表明,全斗焕他们知道朴正熙的刺杀案与郑升和没有关系。
    348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9页.
    349(韩)金锦寿:《韩国工人运动史》(1),未来社,1985年版,137页.
    350 “12·12”军事政变发生后,很多学生把争取民主化的希望寄托在民主主义比较发达的美国政府,希望他们出面制止韩国独裁统治,帮助韩国实现民主主义.因此,在一段时期出现了等待美国参与的倾向.但是,随着军部新势力影响的扩大,学生们更加清楚地知道,民主主义不是外国恩赐的,军部新势力更不能在韩国实行民主主义.5月12日上午7时30分,部分学生通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得知,北部边境和部分地区驻军正在向汉城方向频频转移.这一特大情报一传开,使学生们感到十分不安,他们怀疑这是军部新势力再次发动政变的预兆.因此,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斗争。参见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38页.
    351(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学文社,2000年版,619页.
    359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0页.
    360(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622页.
    361(韩)朴恩政、韩仁燮:《“5·18”法的责任与历史责任》,梨花大学出版部,1995年版。
    362(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623-624页。
    363(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626页。
    364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41-342页.
    365(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606页.
    366 关于27日光州市民被戒严部队打击死伤的数字,戒严司令部、陆军本部、在野党、民间组织各有自己的统计数字.其中戒严司令部说死亡144人,负伤127人;陆军本部说死亡162人,负伤377人;在野党和民间组织说死亡235人,负伤1 468人(参见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43页).据光州市政府提供的资料,1997年5月止,认定死亡154人,失踪46人,受伤后失踪1人,负伤后死亡82人(参见金荣秀《韩国宪法史》,学文社,2000年版,626页).
    367(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628页.
    368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48页.
    369 笔者注:韩国学者葛奉根在《第五共和国宪法的成立及其发展过程》一文中认为8 000余名公务员被“净化”,但是大部分韩国学者认为是5480名公务员被“净化”.参见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272页.
    370(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629页.
    371(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0年版,629页.笔者注:关于被“扫除社会恶行分子特别措施”逮捕和处理的人数,韩国学者金荣秀和中国学者曹中屏、张琏瑰等人在《当代韩国史》的说法不同.笔者引用了金荣秀的数据.
    372 笔者注:金大中成为以全斗焕为首的军部新势力夺取国家政权的最大障碍,因此,他们利用“国家保卫非常对策委员会”,通过军事法庭处死金大中。但是,在国内舆论与美国的压力下,1981年1月,新军部当局被迫取消原判决,改判有期徒刑。
    373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48页.
    374(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本,学文社,2000年版,639页.
    375(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本,学文社,2000年版,638-639页。
    376 许营:《韩国宪法论》,博英社,2007年版,118页.
    380 笔者注:根据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39-381页制作。
    381(韩)权宁星:《宪法总论》,法文社,2000年版,98页。
    382(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61-381页.
    383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2页。
    387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94页.
    388 根据(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393页绘制.
    389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5页.
    390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5页.
    391 笔者注:全斗焕妻子的姨母张玲子及其丈夫伙同全斗焕的岳父,依仗总统权势以为大企业融资为借口,私吞1 800亿韩元,导致日新制铁等四个大企业破产.参见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5页.
    392 笔者注:明星集团会长佥澈浩经营的企业营业额达80亿韩元,但纳税甚少.经调查发现,从1979年到1983年,他勾结商业银行惠化洞支行代理行长金东谦,非法提取1 138亿韩元用于扩大投资.参见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5-366页.
    393 笔者注:丁来赫是执政党民主正义党的代表,是该党第二号人物.他利用职权贪污受贿106亿韩元,逃税3亿韩元.参见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6页.
    394 笔者注:自1979年至1987年,泛洋商船会长朴健硕与社长韩相渊合谋向外转移1 644万美元,偷税11 0.45亿韩元.参见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6页.
    395(韩)金英明:《韩国的政治变动》,乙酉文化社,2006年版,261页.
    396(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792页.
    397 根据(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394页绘制。
    398 笔者注:新民党等在野党在国会选举中意识到胜利就在眼前,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实行总统直选制,才能夺取总统职位,改变韩国社会面貌.这就是他们主张修宪的目的.
    399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3页。
    400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70页.
    401(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395页.
    402(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860页.
    403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68-370页。
    404 笔者注:1984年12月,全斗焕分3次解除《限制政治活动措施》.1985年1月,以李敏雨为总裁的新韩民主党正式成立,并在2月12日国会议员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在野党.
    405(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884页.
    406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4页.
    407(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891页.
    408 笔者注:在七八月间,韩国发生3 700起工人罢工和劳资争议事件,对当局施加了压力.
    409(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894页.
    410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96-397页.
    411(韩)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397页.
    412 笔者注:在韩国九次修宪中“3·1”运动法统(1948年制宪宪法和1952年宪法、1954年宪法、1960年宪法、1980年宪法)、“4·19”民主理念(1987年宪法)和“5·16”革命理念(1962年宪法、1969年宪法、1969年维新宪法、1972年宪法)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的统治者所树立的不同理念.第六共和国宪法增加“4·19”民主理念,表明它是依靠“4·19”式的民主力量抵抗运动取得修宪胜利,因此要留下一个标志,同时要继承其争取民主的理念,实现民主制度.
    413(韩)许营:《韩国宪法论》,博英社,2007年版,125页.
    414 笔者注: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和第六共和国宪法比较整理.材料来源为(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60-400页.
    415 笔者注: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和第六共和国宪法比较整理.材料来源为(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60-400页.
    416(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82-403页.
    417(韩)许营:《韩国宪法论》,博英社,2007年版,125页.
    418 笔者注: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和第六共和国宪法比较整理.材料来源为(韩)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博英社,2002年版,360-400页.
    419(韩)全光锡:《韩国宪法论》,法文社,2004年版,595-606页.
    420(韩)全光锡:《韩国宪法论》,法文社,2004年版,595-606页.
    421(韩)国事编纂委员会:《大韩民国年表》(2),国事编纂委员会,2008年,917页.
    422(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672页。
    423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00页.
    424 笔者注:关于第十三届国会议员人数问题,韩国学者之间的意见不统一,中国学者也与他们不一致.韩国葛奉根说“和平民主党71人、民主党60人、共和党35人、无党派人士8人(见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下),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年版,399页).金荣秀则说和平民主党70人、民主党59人、共和党35人、韩民族民主党1人、无党派人士9人(见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672页).本文采纳了金荣秀等人的观点,理由是通过其它资料看到,韩国第十三届国会议员总数为299人,金荣秀等人也主张议员总数为299人,其他人所主张的议员数不到299人.
    425 这是韩国宪法学界的说法,意思是在国会议员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执政党议员人数少于在野党议员的现象.
    426 根据(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672页文字资料整理绘制。
    427 卢泰愚政府制定的新的自治法,是合并李承晚时期以来修改的《地方自治法》和长期修改的朴正熙时期《地方自治临时措施法》而成的自治法.
    428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5-56页.
    429(韩)安泳培:《以工会苏醒支配观念》,《语言》,1989年7月号,133页.
    430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25页.
    431 根据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25页文字资料绘制.
    432 笔者注:在这次执政党总统候选人竞争中,金泳三当选,军部代表李钟赞落选,防止了军部势力再次掌握国家最高政权的可能性。
    433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6页.
    434 笔者注:据韩国有关资料分析,在选举前夕,当局制造所谓“李善实间谍事件”、“南非 朝鲜劳动党组建事件”等误导选民,金大中的选票受到很大的影响.
    435 参见(韩)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学文社,2001年版,675页.关于第十四届总统选举的票数,韩国说法不一,这里引用了金荣秀的记载.
    436 据韩国宪政资料介绍,第九次修宪后,在韩国学界和国民中开始发生了关于共和国名称问题的争论。金泳三政府为了将自己的政府与过去的政府加以区别,称自己的政府为“文民政府”,加剧了争论的尖锐化.韩国学界普遍认为,从卢泰愚政权到金泳三政权的交替过程中,已经实现宪法的规范和政权的和平交替,这与过去几十年非正常地进行修宪和大选确保总统连任的时期有根本区别,因而应取消过去共和国的名称.
    437(韩)金英明:《韩国的政治变动》,乙酉文化社,2006年版,301页.
    438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9页。
    439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1页.
    440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50页.
    441(韩)金英明:《韩国的政治变动》,乙酉文化社,2006年版,329页.
    442 笔者注:新政治国民会议与金钟泌领导的自民联共同推举金大中为总统候选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1999年修宪实行议会内阁制,保证金钟泌出任国务总理.
    443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11-512页。
    444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11-512页.
    445(韩)金英明:《韩国的政治变动》,乙酉文化社,2006年版,329页。
    446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6页。
    448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78页.笔者注:对4月19日受难人数问题,韩国有不同看法.李基泽在他的《韩国在野党史》一书(118页)中记载,实际死亡186人,负伤6 026人,入狱704人.
    449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8-209页。
    450 魏志江等编著:《韩国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8页。
    451 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9页.
    452 郭定平著:《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124页.
    453(韩)成乐寅:《对维新宪法的历史评价》,《公法研究》第31辑第2号,2000年。
    454(韩)林建彦:《韩国现代史》,至诚堂,1967年版,134页。
    455(韩)李哲镐:《违宪的立法机构对宪法的影响》,《亚太公法研究》第10辑,1998年9月.
    456(韩)李哲镐:《违宪的立法机构对宪法的影响》,《亚太公法研究》第10辑,1998年11月.
    1.杜鲁门回忆录(中译本)第一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4.
    2.刘金质等.当代中韩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
    3.林汉隽,丁利刚编.美、英、苏三国的雅尔塔会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
    4.王钰欣著.卢泰愚总统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5.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的改革——改革实践简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6.韩国国家报勋处,黑龙江研究处.韩国独立运动史[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4
    7.胡建淼,方立新.韩国法通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8.李惠国.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韩国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刘鹏飞,郑信哲.韩国——烟幕后的国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10.刘李胜.韩国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11.李庆臻,金吉龙.韩国现代化研究[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
    12.赵炜.韩国现代政治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13.冯玉忠.我看韩国[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
    14.侯尚智,孔庆峒.韩国概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5.金浩镇.韩国政治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6.金镐城,张海滨.当代韩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7.许崇德.宪法学(外国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8.姜万吉.韩国现代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19.任晓.当代各国政治体制——韩国[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20.金光根.韩国总统金泳三[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7.
    21.张蕴岭主编.韩国市场经济模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宣传部编.军事纪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3.王伟等.中国韩国行政理论与廉政建设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24.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5.肖扬著.当代司法体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6.王广辉.比较宪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27.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社鲁门到里根(上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28.张庆福.宪法学基本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9.王加奉.朴正熙开发独裁体制研究[M].学苑出版社,1999.
    30.郭定平.韩国政治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1.韩大元.东亚法治的历史与理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2.赵树民.比较宪法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3.徐秀义,韩大元.宪法学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34.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陆军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35.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6.宋玉波.比较政治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7.贾根良主编.东亚模式的新格局——创新、制度多样性与东亚经济的演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38.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9.陈峰君,王传剑.亚太大国与朝鲜半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0.何勤华,李秀清.东南亚七国法律发达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1.石源华等.韩国独立运动政党与社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2.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3.周叶中主编.宪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4.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5.钟群.比较宪政史研究[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3.
    46.韩大元.韩国国会[M].华夏出版社,2004.
    47.莫纪宏主编.宪法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8.董和平著.宪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9.李虎.中朝日三国西学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04.
    50.张宏杰.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51.李卫刚主编.宪法学讨论教学教程[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52.董向荣.列国志(韩国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3.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1945-2000)[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4.许吉.朝鲜—韩国政治文化[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5.金光熙.朴正熙与韩国的现代化[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6.
    56.朴健一等.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研究[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6
    57.王立军.走进韩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58.魏志江等.韩国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1.韩国年鉴编纂委员会.韩国年鉴[M].汉城:韩国年鉴编纂委员会,1962.
    2.国家再建最高会议韩国军事革命史编纂委员会.韩国军事革命史(第一辑上册)[M].汉城:国家再建最高会议韩国军事革命史编纂委员会,1963.
    3.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大韩民国政党史[M].汉城: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1964.
    4.金钟勲.韩国政党史[M].汉城:首尔考试学会,1969.
    5.民主共和党编.民主共和党史(1963—1973)[M].汉城:民主共和党,1973.
    6.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大韩民国选举史[M].汉城: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1973.
    7.金炳华.韩国宪法史[M].汉城:一朝阁,1979.
    8.金钟勲.韩国政党史[M].汉城:首尔考试学会,1980.
    9.梁永植.统一政策论[M].汉城:博英社,1980.
    10.俞镇午.宪法起草回顾录[M].汉城:一朝阁,1981.
    11.柳洪烈监修.韩国史大事典[M].教育出版公司,1981.
    12.崔种库.韩国的西洋法受容史[M].汉城:博英社,1983.
    13.金炳午.民族分裂与统一问题[M].汉城:图书出版天主,1985.
    14.金锦寿.韩国工人运动史(1)[M].汉城:未来社,1985.
    15.韩国国会.大韩民国宪法[M].汉城:韩国国会,1987.
    16.精神文化研究院.韩国现代史[M].水源:精神文化研究院,1988.
    17.金哲洙.韩国宪法史[M].汉城:大学出版社,1988.
    18.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七)[M].水源:韩国精神文化研究所,1988.
    19.精神文化研究院.韩国现代史[M].水源:精神文化研究院,1988.
    20.朴正熙.我们国家的道路(中文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1.安秉万.韩国政府论[M].茶山出版社,1989.
    22.韩国史辞典编纂会.韩国近现代史辞典(M).(?),1990.
    23.金大中.建设和平与民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24.徐钟锡.韩国现代民族运动研究(M).历史批评社,1991.
    25.韩泰渊等.韩国宪法史(上、下)[M].首尔: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
    26.韩国历史研究会.韩国历史(M).历史批评社,1992.
    27.韩国社会学会.韩国社会走向何处[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28.金泳三.开创二十一世纪的新韩国[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29.赵相元著.韩国小法典[M].汉城:立岩社,1994.
    30.金哲洙著.宪法学概论[M].汉城:博英社,1995.
    31.金龙福.昨日的惨败,今日的辉煌[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5.
    32.外交部外交研究院.统一问题研究(第一卷)[M].汉城:乙而出版社,1996.
    33.韩国民众史研究会.韩国民众史(M).草光((?))(出版),1996.
    34.徐元宇著.韩国法的理解[M].汉城:博英社,1996.
    35.金哲洙著.韩国宪法50年[M].汉城:韩国敬文堂,1998.
    36.任泰英.大韩民国50年史[M].(?),1998.
    37.高翔龙著.现代韩国法入门[M].汉城:信山社,1998.
    38.国会事务处.大韩民国国会50年史[M].汉城:国会事务处,1998.
    39.韩基燮.现在,美国应该回答[M].汉城:当代图书出版社,2000.
    40.金荣秀.韩国宪法史(修订增补本)[M].汉城:学文社,2001.
    41.#12
    42.郑宗燮.韩国宪法史文类[M].汉城:博英社,2002.
    43.裴京汉.从韩国看的中华民国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4.全光锡.韩国宪法论[M].法文社,2004.
    45.成乐寅.宪法学[M].法文社,2005.
    46.金哲洙.宪法学新论[M].博英社,2006.
    47.金英明((?)).韩国的政治变动(M).乙酉文化社,2006.
    48.李御宁,张乃丽译.韩国人的心——这就是韩国[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49.权宁星.宪法学原理[M].法文社,2007.
    50.许营.韩国宪法论[M].博英社,2007.
    51.韩国史研究会.韩国史向导一韩国史研究入门(上)(M).知识产业社,2008.
    52.韩国史研究会.韩国史向导—韩国史研究入门(下)(M).知识产业社,2008.
    53.国史编纂会员会.大韩民国史年表1(1948.8-1967.12)(M).国史编纂会员会,2008.
    54.国史编纂会员会.大韩民国史年表2(1968.1-1987.12)(M).国史编纂会员会,2008.
    55.国史编纂会员会.大韩民国史年表3(1988.1-2008.2)(M).国史编纂会员会,2008.
    56.李孝全.权威主义宪法的成立与崩溃[J].公法研究,第17辑,1998.
    57.韩相范.直选与民主化的演练[J].公法研究,第17辑,1998.
    58.梁建.第四共和国及第五共和国宪法史概况[J].公法研究,第17辑,1998.
    59.李承宇.如何划分与评价韩国宪政50年[J].公法研究,第27辑第1号,1999.
    60.安京焕.宪政50年与自由平等的理念[J].汉城大学校法学第39卷第14号,1999.
    61.姜京根.宪政50年与权力结构[J].亚太公法研究.第5辑,1999.
    62.申宇澈.关于现行总统制的几点想法[J].汉城大学校法学 第41卷第1号,2000.
    63.朴明林.韩国初期宪政体制与民主主义[J].韩国政治学报,第37辑第1号,2000.
    64.李旌洙.建国宪法的制定过程[J].宪法学研究,第4辑第3号,2000.
    65.李哲镐.韩国宪政史中违宪立法机构对宪政的影响[J].亚太公法研究.第10辑,2000
    66.韩泰渊.韩国宪法中的共和国的变迁与其顺位[J].考试月报,2000(9).
    67.崔京玉.制宪国会成立史[J].公法研究,第31辑第5号,2001.
    68.成乐寅.对维新宪法的历史评价[J].公法研究,第31辑第2号,2001.
    69.徐希庆.大韩民国建国宪法的起草与修订[J].公法研究,第34辑第4号,2002.
    70.#12
    71.蔡韩泰.大韩民国宪政史[J].考试月报,2004(2).
    72.#12
    73.#12
    74.#12
    75.#12
    76.#12
    77.#12
    78.#12
    79.#12
    80.#12
    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刘军宁译.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亨廷顿(美).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M].北京:三联书店,1989
    3.(日)森山茂德.韩国现代政治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韩大元.南朝鲜宪法裁判所见闻[J].外国法制,1992(3).
    2.陆俊元.从地缘战略看朝鲜半岛的安全价值[J].当代亚太,1996(3).
    3.金正浩.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J].延边大学学报,1996(3).
    4.韩国现代史资料25件.月刊朝鲜[J].1996(11).
    5.韩大元.韩国宪法学理论的发展[J].中外法学,1997(3).
    6.罗峰.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J].东北亚研究,1998(3).
    7.王起亮.韩国经济迅速复苏原因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0(4).
    8.朴昌根.论韩国人的尚文主义价值观对韩国社会现代化的影响[J].韩国研究论丛,第九辑,2000.
    9.陈龙山.韩国企业经营体制论析[J].当代亚太,2001(2).
    10.金炯局.韩国的国家改革—对韩国政治课题的问卷调查[J].当代韩国,2001
    11.杨景明.韩国政治转型的背景与21世纪东亚民主化的变动趋势[J].东北亚研究,2002(2).
    12.马新福.东亚法治社会论纲[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3).
    13.韩大元.韩国法学教育的基本体制与改革[J].法学家,2002(4).
    14.刘德喜.论美国的全球战略[J].国际政治研究,2003(2).
    15.杜钢建.韩国宪法审查制度研究[J].求索,2003(3).
    16.陈欣新.韩国转型时期的司法审查[J].中国法学网,2003(5).
    17.杨春富.韩国法治化进程中人权的法律保护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6).
    18.韩大元.试论宪法修改权的性质与界限[J].法学家,2003(6).
    19.韩大元.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韩国司法改革的经验为中心[J].浙江社会科学,2004(1).
    20.李敦球.韩国民主政治的变迁与走向[J].国际论坛,2004(4).
    21.尹大奎.通往韩国宪政主义的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04(3).
    22.陶建国,奉小政.浅论韩国的宪法法院制度[J].零陵学院学报,2004(2).
    23.金仁永.韩国政治改革,市民运动的局限与课题——从批判的观点出发[J].当代韩国,2005(2).
    24.郭锐,吴可亮.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一种基于民主化序列的分析范式[J].社会主义研究,2005(1).
    25.王来法,黄俊尧,(韩)金基福.市民社会起兴起下的韩国政治变迁[J].国际论坛,2004(1).
    26.张琏瑰.“民主政治”在韩国蹒跚而行[J].学习时报,2004(2).
    27.赵虎吉.政治发展模式探因——韩国政治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亚太,2005(10).
    28.李宝奇.金香兰.韩国宪法对人权的保护及对我国启示[J].研究生法学杂志,2006(11)
    29.(韩)李锡洙.朝鲜半岛和平体制的联系结构与纠纷管理的多层分析[J].国际关系研究,第7辑,1994.
    30.金泳三.匡正历史,改善生活质量,创造成为一流国家的条件[J].当代韩国,1996(3)
    31.(韩)尹大奎,李海霞译,夏立安校.通往韩国宪政主义的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04(3).
    32.(韩)尹大奎,方秀玉译.韩国立宪主义的历史与现状[J].二十一世纪,2000.
    33.(美)贝一明,王平译.均衡之道——韩国总统卢武铉对韩国政治和东北亚前景展望(上、下)[J].当代韩国,2006.
    1.黄强,韩英.韩国的复兴与繁荣.异域风情丛书(韩国),2002.
    2.黄强,韩英.韩国公众假日.异域风情丛书(韩国),2002.
    3.北京高丽亚网络.韩国宪法简介,2003.
    4.北京高丽亚网络.韩国历史地理简介,2003.
    5.韩大元等.宪法修改与宪政百年学术研讨会的发言.2004.
    6.信息导刊.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案.卢武铉重新回总统府上班,2004.
    7.韩国宪法法院和政治体制.时事资料手册,2004.
    8.韩国宪政史上的严峻时刻:总统卢武铉被弹劾.时事报告,2004.
    9.朱萍.卢武铉韩国宪政史上首位被弹劾的总统.新闻周刊,2004.
    10.槟郎.韩国的民主之路.http://www.libertas2004.net,2004.
    11.张利.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案 卢武铉恢复总统职位,http://www.sina.com.cn 2004,5,14.
    12.轲翀.亚洲宪政主义与宪法裁判——首届亚洲宪政论坛(AFCL)综述.北大公法网,2005.
    13.周叶中.宪法与公民生活.中国法学会,2005.
    14.秦前红.韩国归来话宪政.中国宪政网,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