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吉林大学藏玺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对吉林大学所藏的玺印类文物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纠正文物帐中存在的明显的失误,补充近年来学术界的成果,并讨论了相关联的一些问题。
     首先进行详细的形制介绍,包括印体长×宽×高、通高、重量、钮式、质地以及见诸著录的情况、印文铸出刻划情况及释读,以及由此引出的相关的时代、文字、官制、姓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辨伪等方面的问题的探讨;
     制定玺印类文物的定名标准,使文物管理和研究工作趋于规范、科学、精确,以此带动其他类文物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对于争议较多的“岳飞”印通过多角度研究得出其制作于明中晚期至清初的结论;
    ’ 通过类比法,判断一方官印为后世翻砂铸造的伪印;
     通过测定密度的方法,否认一方定为铜质的印,并判断其可能为滑石质类;
     通过对锈的颜色、状态的观察,认为一方入选《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的印为伪印:
     通过对大量玺印的观察,得出“古玺印钮穿的方向通常与印面文字(铸出)方向垂直,穿带印穿的方向多与印面平行,兽钮兽首的方向即
This article is synthetic study about ancient seals collected in Jilin University. It corrected many mistakes in relic account book, and compensated for the shortage and leakage, in the same time, argued the correlative problems.
    Firstly, we describe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seal in great detail, secondly we discuss the related problems, such as ages, character, bureaucratic establishment, surname, religion, social customs and habits, and etc.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we can discern the false seals from the genuine.
    We establish the denominate criterion, which makes the relic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work more scientific and exact;
    To disputable “YueFei” (a hero in South -Song dynasty) seal, we concluded that it was made during mid-later-Ming-dynasty or early-Qing- dynasty;
    By comparing method, we judge a chop is false;
    By density, we denied that a seal is copper, while probably pencil stone;
    
    By corrosion colour and statement, we consider a seal selected in 《Anthology of Seals collected in Jilin University 》 is false;
     By observing a great deal of seals, we establish the general regularity of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ancient seals (the button hole’s direction of and character’s direction, and etc.), so put forward a particular angle of view to the ancient seals research work.
引文
《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吉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编,文物出版社,1987年,北京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1996年版,北京
    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北京
    罗福颐《古玺汇编》(简称《汇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北京
    罗福颐《古玺文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北京
    罗福颐《古玺印概论》文物出版社,1981年,北京
    罗福颐《汉印文字征》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北京
    罗福颐《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简称《征存》)文物出版社,1987年,北京
    吴振武《〈古玺汇编〉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古文字学论集初编》,香港中文大学,1983年
    沙孟海《印学史》西泠印社,1987年,杭州
    叶其峰《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文物出版社,1997年,北京
    汤馀惠《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福州
    张锡瑛《中国古代玺印》地质出版社,1995年,北京
    黄惇《中国古代印论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上海
    康殷《古图形玺印汇》河北美术出版社,1983年,石家庄
    王廷洽《中国印章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上海
    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上海
    曹锦炎《古代玺印》文物出版社,2002年,北京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南京
    杨广泰《宋元古印辑存》文物出版社,1995年,北京
    赵丛苍等主编《古代玺印》中国书店出版,1998年,北京
    邓广铭《岳飞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北京
    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影印,1985年,北京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二次印刷
    吕军编著《藏品管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长春,144页
    罗继祖《岳飞印小考》,《文物》1986年1期,43页
    罗继祖序《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文物出版社,1986年,北京,4页
    王可宾《岳飞印辨析》,《北方文物》2003年1期,39页
    杨广泰《宋元古印辑存》文物出版社,1995年,北京,前言6页
    赵丛苍等主编《古代玺印》中国书店出版,1998年,北京,66页、122页
    张晓平《考古中四神材料及相关问题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
    
    
    学,1999年5月,长春
    沙孟海《印学史》西泠印社,1987年,杭州,129页、115页
    黄惇主编《清初印风》重庆出版社,1999年,重庆,46、49、80页
    曹锡章等《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北京,822页
    周卫荣《黄铜冶铸技术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故宫学术季刊》中华民国89年,台湾,第十八卷,1期,81页
    李更夫《玉器鉴定全集》(上册),台北,1997年,43页
    罗振玉《玺印姓氏征卷上》民国十四年东方学会排印本,21页
    吴良宝《古玺复姓统计及相关比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4期,40页
    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141页;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第三章,中华书局,1989年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南京,109页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编《周叔弢捐献玺印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4年,5页
    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81页
    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上),《文物》1959年,7期,53页
    沙孟海《印学史》西泠印社出版,1987年,第38页
    曾宪通《论齐国“ 之玺”及其相关问题》,《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998年,622页
    葛英会《释战国齐“徙甿”之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4、15期合刊,1990年,转引自曹锦炎《古玺通论》89页
    叶其峰《试释几方工官玺印》,《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2期
    赵平安《战国文字中的盐及相关资料研究》,《华学》第六辑,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3年,112页注、107页
    汤馀惠《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福州,215页
    贺官保、陈长安《洛阳博物馆馆藏官印考》,《文物》1980年,12期,56页
    叶其峰《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护军、中护军及护军印》,《文物》1990年,1期,49页
    张晋藩《中国官制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北京,256页
    叶其峰《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护军、中护军及护军印》,《文物》1990年,1期,48页
    汪卫国《都亭侯印》,《中国文物报》1989年,11月24日
    陈松长《“都亭侯印”质疑》,《中国文物报》1989年,12月22日
    裘锡圭《战国文字中的“市”》,《考古学报》1980年,3期,288页
    
    孙慰祖《西晋官印考述》上海博物馆馆刊,1996年,7期,61页、64页
    叶其峰《秦汉南北朝官印鉴别方法初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3期,49页
    沙孟海《印学史》西泠印社,1987,杭州,49页
    董洁、杨亮《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魏晋官印考》,《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9期,214页
    叶其峰《我国古代叟族的印章》,《文物》1980年,9期,77页
    孙慰祖《西晋官印考述》上海博物馆馆刊,1996年,7期,65、66页
    董洁、杨亮《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魏晋官印考》,《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9期,214页
    罗西章《介绍一批陕西扶风出土的汉、魏铜印等文物》,《文物》1980年,12期,53页
    袁仲一《论秦的厩苑制度——从秦陵马厩坑出的刻辞谈起》,《古文字论丛》(一)
    路东之《秦封泥上的马政》,《文物天地》2002年,2期
    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188页
    罗福颐《古玺印概论》文物出版社,48页
    傅嘉仪《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西泠印社,2002年,17页
    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197页
    牛济普《汉代图形印》,《中原文物》1994年,3期,66页
    李更夫《玉器鉴定全集》(下册),台北,1997年,76页
    邵磊《西汉私印断代探述》,《南方文物》2001年,3期,102页
    王人聪《汉晋官印考证》《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4期,26页
    王人聪《考古发现所见秦私印述略》,《南方文物》1994年,4期
    刘洪涛《中国古代科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天津,
    王人聪《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印续集一》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1996年,87页
    王伯敏《古肖形印臆释》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上海,11页
    罗运环《论楚玺及其他》,《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638页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2684页
    《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594页
    阎宏斌《宝鸡县出土“天帝使者”铜印》,《文博》1991年,3期
    徐宝贵《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七篇》,《考古与文物》1994年3期,105页
    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61、64、67页
    汤余惠《战国铭文选》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长春,83-84页
    
    方岩《古玉印汇》,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西泠印社石印本
    韩天衡、孙慰祖编订《古玉印精萃》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上海,47页
    孙慰祖《战国秦汉玉印艺术略说》,4页(韩天衡、孙慰祖编订《古玉印精萃》)
    王人聪《战国吉语、箴言玺考释》《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4期,50页
    宋迪生等《文物与化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42页
    赵丛苍主编《古代玺印》中国书店出版,1998年,121页
    孟池《从新疆历史文物看汉代在西域的政治措施和经济建设》,《文物》1975年7期
    曹锦炎《古代玺印》,文物出版社,2002年,78页
    薛英群《晋归义羌侯印与晋归义氐王印》,《文物》1964年6期
    李逸友《内蒙古出土古代官印的新资料》,《文物》1961年9期
    贺官保等《洛阳博物馆藏官印考》,《文物》1980年12期
    姜东方《“晋匈奴归义王”金印》,《文物》1988年6期
    董洁、杨亮《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魏晋官印考》,《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9辑
    任树民《陕西白水县发现“晋归义羌王”印》,《考古》1991年3期
    刘玉林《甘肃泾川出土的古代官印》,《考古与文物》1988年1期
    叶其峰《我国古代叟族的印章》,《文物》1980年9期
    叶其峰《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文物出版社,1997年,19页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上海书店出版,1991年,49页
    王人聪《汉晋官印考证》,《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4期
    叶其峰《秦汉南北朝官印鉴别方法初论》,《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3期,41页
    孙慰祖《西晋官印考述》《上海博物馆馆刊》,1996年,7期,65页
    曹锡章等《无机化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822页
    孙机《中国圣火》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沈阳,226页
    牛济普《汉代图形印》,《中原文物》,1994年,3期,70页
    曹锦炎《古代玺印》,文物出版社,2002年,118页
    罗福颐《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文物出版社,1987年,北京,411页
    左言东《中国古代官制》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56页
    赖非《山东新出土古鉨印》齐鲁书社, 1998,济南,23、160页
    徐在国《战国官玺考释三则》《考古与文物》1999年,3期,82页
    冯卓慧、胡留元《西周金文中的司寇及其官司机构》《文物》,1978年,2期,3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