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在晚清时期的接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其小说带有极强的科学预见性,并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逻辑缜密的推理著称。中国最早对儒勒·凡尔纳的译介可追溯到晚清时期,而且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出现、大量译介及最早的创作都与儒勒·凡尔纳在中国的接受密不可分。
     晚清时期处在中国历史的变革期,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都与知识分子的努力有着紧密的关系。文学作为继政治之后又一“救国图存”的手段,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科幻小说的译介更是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小说界革命”提出的小说理论为儒勒·凡尔纳的译介创造了条件,而大众传媒的兴盛也从另一个层面上扩大了儒勒·凡尔纳传播和接受的覆盖面。同时,在接受之时存在某种意识结构的前提,而且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多样的,所以在作品的具体接受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变化,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本文采用实证的、历史的方法,力图从儒勒·凡尔纳译介的大背景出发,梳理晚清时期儒勒·凡尔纳作品译介情况,以当时的读者反应反观译介之初的“科学启蒙”是否达到,从接受者的角度论述出版者、评论者和读者对这些作品所做出的不同反映,以此反观民族和社会的内部变化。并通过中国最初科幻小说创作的代表作《月球殖民地小说》的文本分析考察科幻小说这一新文类的发端与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的关涉,为中国科幻小说在肇始期的接受与创作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料和更加深入研究的思路。
The farsightedness, fascinating plots and logically meticulous reasoning are well-kn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s of Jules Verne, the famous prolific science writer. The initial stage of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Jules Verne's works into China can date back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Not only the large number of translations but also the emergence and early writings of science fiction in China were inseparable with the acceptance of Jules Verne's works.
     The period of late Qing dynasty was in the course of great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flourishing or perishing of the nation had a great relation with the efforts of the intellectuals, who aimed to rejuvenate the nation. Literature, together with the politics, was regarded as the major means to save the nation, and played a great role during that period. In such a historical context, the translations of science fictions had a strongly utilitarian nature. The theory of "the revolution in the fiction" created condi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s of Jules Verne's novels, while the rising of mass media expanded the readership coverage of those fictions. There were some conscious structures as the preconditions of reception, and the readers had divert understandings of the novels, therefore, there existed some vari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m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ce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crete translations of Jules Verne's nove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empirically and historically under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s of them, reflecting whether the aims of "science enlightenment" was achieved from the angle of readers' response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ivers, surveying the internal mutations of the nation and societ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publishers, critics and readers. The Moon Colonies Novel,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science fiction of that tim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 of this new literary category of science fiction and Jules Verne's novels, providing some referential resources and some new research thinking to the research of the early period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accepting and writings.
引文
[1]乔治·凯恩特:《儒勒·凡尔纳 科幻小说之父》,《外国人物纪实录2》,http://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8796_11707_1.html
    [2]《科幻小说定义》,戴耘译自彼得·尼克尔著《科幻小说百科全书》(1979年),载《文学理论研究》,1984年1月。
    [1]陈平原:《二十世纪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2页。
    [2]郭延礼:《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在中国的百年之旅》,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8日。
    [1]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1]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页。
    [1]韩建民:《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载《科学时报》,2003年6月13日。
    [2]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9页。
    [1]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页。
    [1]阿英:《晚清文学丛钞》,中华书局,1960年,第14页。
    [2]同上。
    [3]李春青:《文学理论与言说者的身份认同》,载《文学评论》,2006年2月。
    [1]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88页。
    [2]原为《新小说》1905年刊《小说丛话》,后收入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0页。
    [1]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巴蜀书社,2005年,第16页。
    [2]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21、423页。
    [1]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巴蜀书社,2005年,第135页。
    [2]山田敬三:《鲁迅与儒勒·凡尔纳之间》,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6期。
    [1]鲁迅:《月界旅行·辨言》,选自《鲁迅译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页。
    [2]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62页。
    [1]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小说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9页。
    [2]逸儒、秀玉:《八十日环游记》,选自施蜇存,《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第6页。
    [3]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小说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0页。
    [4]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小说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0页。
    [1]Arthur B.Evans:Jules Verne's English Translations,SFS 32.1(2005):62-86.
    [2]山田敬三:《鲁迅与儒勒·凡尔纳之间》,载《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6月。
    [3]鲁迅:《致杨霁云》,《鲁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09页。
    [4]同上。
    [1]佚名:《空中旅行记》,载《江苏》第一期,1903年4月。
    [1]鲁迅:《地底旅行》,《鲁迅译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01页。
    [2]少年中国之少年:《〈十五小豪杰〉译后语》,《新民丛报》第二号,1902年,收入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8页。
    [3]鲁迅:《月界旅行·辨言》,《鲁迅译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4页。
    [4]原为《新小说》1905年刊《小说丛话》,后收入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汇编》,第330页。
    [1]寅半生:《小说闲评·序》,载《游戏世界》第一期,1906年6月。现仅缩微品藏于国家图书馆。
    [1]寅半生:《小说闲评》,载《游戏世界》第四期,1906年10月,标注为“科学小说”。
    [2]寅半生:《小说闲评》,载《游戏世界》第五期,无分类标注。
    [3]寅半生:《小说闲评》,载《游戏世界》第三期,标注为“国民小说”。
    [4]顾燮光:《小说经眼录》,阿英《晚清文学丛钞》,第534页。
    [5]包天笑:《铁世界》,文明书局,1903年6月。转引自武田雅哉《清末科学小说概述》,《科学文艺》,1981年第4期。
    [1]金一:《读〈八十日环游记〉》,阿英《晚清文学丛钞》,第594页。
    [2]金一:《读〈秘密使者〉》,阿英《晚清文学丛钞》,第596页。
    [1]高吹万:《书〈十五小豪杰〉》,阿英《晚清文学丛钞》,第603页。
    [2]《新小说》第一号,1902年收入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7页。
    [3]成之《小说丛话》,《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三期,1914年。此期刊缩微品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1]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70页。
    [2]王宏志编:《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7页。
    [1]荒江钓叟:《月球殖民地小说》,文成、李勤学编:《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330页。
    [2]同上,第331-332页。
    [3]同上,529页。
    [1]同上,第378页
    [2]同上。
    [3]原为《新小说》1905年刊《小说丛话》,后收入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汇编》,第451页。
    [1]鲁迅:《月界旅行·辨言》,《鲁迅译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页。
    [1]荒江钓叟:《月球殖民地》,文成、李勤学编:《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307页。
    [2]同上,第383页。
    [3]同上,第532页。
    1.《鲁迅译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2.梁启超:《十五小豪杰》,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
    3.商务译书馆编译:《说部丛书初集 第七编 环游月球》,上海:商务译书馆,1904年7月,1914年4月再版。
    4.佚名译:《空中旅行记》,载《江苏》第一期和第二期,1903年。
    5.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6.郭延礼:《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7.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
    8.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孟昭毅、李载道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谢天振、查明建编:《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11.汤哲声编:《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鲁迅:《鲁迅译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13.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14.阿英编:《晚清小说史》,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
    15.阿英编:《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16.上海书店出版社编:《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轨迹》,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17.范伯群、朱栋霖编:《中外文学比较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18.刘为民:《科学与现代中国文学》,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19.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20.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美]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22.[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3.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册,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24.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5.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6.胡翠娥著:《文学翻译与文化参与--晚清小说翻译的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27.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四川:巴蜀书社,2005年。
    28.王宏志编:《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9.儒勒·凡尔纳:《儒勒·凡尔纳小说作品选集》,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
    30.董文成、李勤学编:《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
    31.于润琦编:《清末民初小说书系--科学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
    32.施蜇存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
    33.饶忠华编:《中国科幻小说大全》(上),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年。
    34.王向远:《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5.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36.黄伊编:《论科学幻想小说》,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年。
    37.[日]樽本照雄编:《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山东:齐鲁书社,2002年。《清末小说研究集稿》,山东:齐鲁书社,2006年。
    1.黄琼英《原型与翻译中叙事语篇的范畴化--论鲁迅科学小说译作的叙事语篇范畴》,载《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第15卷第2期,2007年6月。
    2.[日]山田敬三《鲁迅与儒勒·凡尔纳之间》,载《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6 月。
    3.郭延礼《儒勒·凡尔纳在中国的百年之旅》,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08日。
    4.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5.程继红《论晚清翻译小说的影响》,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第14卷第5期,2001年10月。
    6.李欧梵《近代翻译与通俗文学》,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
    7.康文《略论中国近代科学小说》,载《东岳论丛》,第24卷第3期,2003年5月。
    8.高玉《翻译文学--西方文学对现代文学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性》,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4期。
    9.王燕《近代科学小说略论》,载《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4月。
    10.姜倩《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1.李春青:《文学理论与言说者的身份认同》,载《.文学评论》,2006年2月。
    12.张鲲《晚清未来小说中的现代意识》,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3.王姗萍《西学东渐与温情科学小说浅论》,载《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19卷第1期,2006年1月。
    14.闫芳芳《启蒙者的改革预言与近代科学小说的双向阐释--清末明初凡尔纳科学小说传播的再思考》,载《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7卷第8期,2006年8月。
    15.刘会《清末民初科学小说的政治性及影响》,载《淮北师院学报》,第23卷第3期,2002年6月。
    16.黄禄善《是科幻小说还是科学小说》,载《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4月。
    17.黄勇《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影响》,载《济南大学学报》,第11卷第1期,2001年。
    18.韩建民:《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载《科学时报》,2003年6月13日。
    19.武田雅哉《清末科学小说概述》,《科学文艺》,1981年第4期
    20.Tsien,Tsuen-hsuin.Western impact on China through translation,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Vol.13,No.3,1954-5.
    21.Winandy,Andre.The twilight zone:imagination and reality in Jules Verne's strange journeys,Yale French Studies,NO.43,1969.
    22.Huss,Mikael.Hesitant journey to the west:SF's changing fortunes in mainland china,Science Fiction,2002-8.
    23.Arthur B.Evans.Jules Verne's English Translations,SFS 32.1(2005):62-86.
    24.Butcher,William."Journey to the Centre of the Text:On Translating Verne."Babel 40.2(1994):131-3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