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现实疗法对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效果的实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劳动教养是我国对有违法犯罪行为而不够刑事处分的人实行收容、强制劳动和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处罚措施。也就是说我国的各个劳教所承担着将“有违法犯罪行为而不够刑事处分的人”改造和教育好的重任。在我国,劳动教养人员是一个数量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大量调查表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正常人群显著要差。但是,目前我国针对这个群体所展开的教育工作大部分停留在对其进行心理咨询的层面上,心理矫治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仅有的一点零星的矫治研究工作也主要是由劳教所内的管教干警来完成,缺乏心理学专业人员的指导,研究方法单一,主要以传统说教的方式为主,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和说服力。
     为了寻求针对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有效方法,提高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各个劳动教养机构的教育改造质量,我们采用格拉塞(Glasser)的现实疗法对湖南省直第一劳教所新进的29名劳教人员进行了心理矫治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以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尊调查表(SEI)的得分作为因变量。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1.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的常模水平;
     2.现实疗法能有效提高劳教人员的自尊水平;
     3.现实疗法能有效提高劳教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据此,本文认为,现实疗法是适用于我国劳教系统、提高劳动教养水平、增强劳动教养效果的一种好方法。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is an administrative penalty to take in and reeducate through labor the criminals who have violate the law not gravely enough to get a criminal sanction. That means all the centers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reforming and reeducating all the misdemeanants. In China, the number of misdemeanants reformed and reeducated is very large. A lot of surveys reveal that this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have wors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than the average. However, at present, we reeducate them only by giving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or som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s.
    No psychological remedies are studied and applied. Even if there are some, they are done not by psychological specialists but by policemen who guard the misdemeanants. Therefore, the methods are simple and not supported or proved by theories.
    In order to find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remedies, improve the misdemeanants' health of psychology, and enhance the effects of all the centers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we adopted Glasser's Realistic Therapy to remedy on the twenty nine newly taken-in misdemeanants
    freeducated in the First Center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in Hunan province. This Experiment is designed as experiment group-control group and front-back test. The dependant variables are the scores of SCL-90 and SEI.
    The following are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1.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misdemeana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people;
    2. Realistic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misdemeanants' self-esteem
    
    
    
    effectively; 3. Realistic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misdemeanants' health of
    
    psychology.
    Therefore, 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Realistic Therapy is suitable for our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and the effect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引文
1.邵道生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5月
    2.[美]B.Egilliland,R.K.James著:肖水源译,《危机干预策略》上、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
    3.[美]R.G.Miltenberger著:胡佩诚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上、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
    4.[英]Ronald Blackburn著:吴宗宪、刘邦惠等译,《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
    5. Kass F, etal:Discordance between the SCL-90 and therapists paychopathology rating. Arch Gen Paychiatry 1983
    6. Wolpe,J.The practice of behavior therapy (4th ed.). New York:Pergamon Press. 1990
    7. Whitman,T.l.,Scibak,j.w.,& Reid, D.H. Behavior modification with the severely and profoundly retarded: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3
    8. Swan,G.E.,& MacDonald,M.L. Behavior therapy in practice:A national survey of behavior therapists.
    9.徐忠强:《开展“大墙”内帮教工作的几点思考》,江南论坛,1996年8月
    10.宋雅芳:《劳动教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11月
    11.王年生、霍效祯:《劳教犯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
    12.谢曙光、吴德华:《劳教人员的心理特征和心身问题》,宁波医学,2000年第6期
    13.唐卓如、胡赤怡、杨彤、高欢、陆亚文、吴哨兵:《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前后的对照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4期
    14.刘克红、马丽薇:《劳教人员SCL—90评定》,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第三期
    15.吴伟明:《如何建立和培养健康的劳教人员改造集体》,中国司法,2002年
    16.张春辉:《试论劳教人员逃跑的动机及防逃对策》,中国司法,2002年
    17.吴保春、刘桂枝:《心理矫治 切实可行》,中国司法,2002年
    18.林栋:《试论青少年劳教人员违法犯罪原因及教育改造对策》,中国司法,2002年
    19.钱章喜、陈荣高:《探索心理测试和矫治在劳教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中国司法,2001年
    20.杨学礼:《新时期做好“三类”劳教人员教育改造工作的思考》,中国司法,2002年
    21.陈国祥:《“认知失调”理论在罪犯改造中的运用》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2.王晓均:《长期型罪犯的需要特征及行为预测》,心理科学,1998年第四期
    23.王玉章:《法德并举 恩威并重——新世纪罪犯改造工作刍议》,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12期
    24.罗大华:《犯罪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再思考》,心理科学,1994年第四期
    25.罗大华、俞亮、张驰《论刑事被害人的心理损害及其援助》,政法学刊,2001年10月
    26.罗大华:《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政法论坛,1999年第6期
    27.鲍遂献:《影响罪犯改造质量的原因探析》,法律科学,1994年第5期
    28.孙安清、赖成森:《重新犯罪与否和罪犯改造质量标准的关系质疑》,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3期
    29.凌文辁、郑晓明、张安明:《罪犯改造成效评估量表的建构》,心理学报,1997年7月
    30.王利荣:《罪犯改造的价值与冲突》,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31.许红弟:《对劳教人员逃跑的心理分析及预防》,中国司法,2001年
    
    
    32.陈毕军:《罪犯改造心理场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1月
    33.万益文、吴建成:《当前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国监狱网,2002年11月
    34.周祖勇、袁建华:《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中国监狱学刊,2001年6月
    35.刘邦惠:《罪犯心理矫治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监狱网,2002年
    36.《中国利用心理矫治改造罪犯》:原载于《华生报》,2000年4月10日
    37.苏明月:《从监狱矫正实践看其与重新犯罪的相关性》,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1月
    38.钱福永:《当代罪犯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5期
    39.张慧:《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40.朱新秤、舒莹:《监狱环境的心理负效应—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政法学刊,2001年8月
    41.迪小华:《论罪犯的需要》,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1月
    42.王志亮:《中国监狱学世纪嬗变与反思展望》,现代法学,2001年12月
    43.张劲松:《劳动教养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44.司法部劳教局,《矫正教育学》,群众出版社,1998年7月版
    45.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外国青少年犯罪资料》,1981年12月
    46.孙宏伟、李新仁、朱军、高祥春:《546例劳教人员的人格特征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第1期
    47.李学军、何春风:《罪犯改造的心理学方法探析》,河北法学,1999年第2期
    48.马龙虎:《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理性分析》,政法论丛,2001年12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