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普通高中择校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反映教育公平的最大的热点之一就是普通高中择校问题。择校实质上就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和争夺。高中择校是指初中毕业生要求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现象。它通常通过分数、权力或金钱来获得进入该校的选择权。本文主要讨论“以钱择校”。
     本文从教育需求、教育供给、教育公平和社会分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普通高中择校问题。普通高中择校,说到底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引起的,它的存在有损于教育公平,加剧了普通高中教育的社会分层,容易产生教育腐败或教育寻租。本文通过分析普通高中择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我国普通高中择校问题的对策建议,对于解决教育供需矛盾,促进教育公平,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从我国择校现象描述开始,接着介绍国内外对普通高中择校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本文结构安排;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择校的主要形式和现状:以分择校、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普通高中择校现象存在的利弊和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介绍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择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五部分提出了解决我国普通高中择校问题的对策建议。
Nowadays,school-choosing has been a hot topic which can refect educational equity.Actually,school-choosing is the competi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school-choosing of senior high shool means that junior students who want to study in the school which isn't nominated by education department.Students always get access to high-quality school by high score、more money or power operation.This paper'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ways of money that be used in school-choosing.
     The paper analyse the school-choos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i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demand、educational supply、educational equity and social classification.In fact,it's because of the imbalance of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at bring about school-choosing which leads to unfairness in education、aggravate social classification and educational corruption.This paper intends to give suggestions on school-choos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school choice,which will be useful for 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ducation supply and demand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This paper made up of five parts.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It begin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school choice in senior high school,reviews the existing relevant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and explain the value、structure of this research;chapter two give a description of school choice in senior high school,which include three types:school-choosing by means of score、power and money;chapter three analys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school-choosing,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it as well;chapter four introduces the school choice reform in US、Japan、Australia and England,and from which we gained some enlightenments to our country;chapter five gives the solution and suggestion to problems with school choice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引文
[1]孟昭丽、马敏,《择校压力致宁夏13岁少女自杀》[N],中国青年报,2005—07—25。
    [2]陈鹏,《女儿上大学,母亲上吊自杀》[N],新京报,2005—09—22。
    [3]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南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36页。
    [4]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1]邱小健,《择校: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学问题》[J],教育科学,2003(4)。
    [2][美]约翰·E·泰伯·泰力·M·默著,蒋衡译,《政治、市场和学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美]杰夫·惠迪,萨利·鲍尔,大卫·哈尔平,《教育中的放权和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卡罗琳·M·霍克斯比,《学校选择的经济分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埃尔查南·科恩,《教育券与学校选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翁文艳,《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冷淑莲:《质疑高中择校费》[J],教学与管理,2004年第7期。
    [3]付卫东:《关于普通高中择校费的若干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第10期。
    [1]唐丽静:《教育公平视野下普通高中择校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8期。
    [2]于晓彤,《从教育公平看普通高中择校费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8第6期。
    [1]范先佐,《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版,第264页。
    [2]黄裕文,《走出择校的峡谷》[J],青海教育,2002(7)。
    [1]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1]邢燕峰,《上高中要交高利贷》[N],中国教育报,2004—09—13。
    [2]张兴军,《重点中学如此敛财》[N],法制日报,2004—03—09。
    [3]郑海燕、耿人强,《上不起的高中》[N],中国教育报,2002—09—02。
    [1]王磊:《公共教育支出分析—基本框架与我国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
    [2]范先佐,《教育乱收费的危害、成因和治理》[J],教育导刊,2004年第11期。
    [1]教育乱收费类型是引自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长田淑兰在2006年3月21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储召生,《教育部今年重点整治教育乱收费》[N],中国教育报,2003—02—24。
    [3]周济,《在全国教育系统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电视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N],2003—03—29。
    [4]师琰、徐琳玲,《教育反腐2000亿乱收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9—04。
    [5]新华网石家庄2003年8月20日电。
    [6]百苹,云南物价部门查处教育乱收费2000多万,新华网,2003—09—25。
    [7]张兴军,《重点中学如此敛财》[N],法制日报,2005—04—06。
    [8]《莫让择校成为新的不公》[N],工人日报,2005—10—20。
    [9]十大暴利行业房地产教育居前,http://www.people.com.cn/longbook/11033/999494.html.
    [10]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1]“校历”是指在不同学校的学习经历,在不同的学校中获得相同的学历将会具有不同的社会影响,例如北大的“校历”明显高于一般高校的“校历”。这个概念借用了日本学者天野郁夫的说法,参见天野郁夫:《社会选拔与教育》,载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基本文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页。
    [2]李春玲,《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06页。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4]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页。
    [5]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6]方奕晗,《高中教育投资主题到底是谁》,中国教育报,2004—09—06。
    [1]夏业良,《“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J],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2期。
    [1]汪全尧,《我国当前教育寻租问题研究》,http://xy.scau.cn/jingguan/peb/show,asp?id=22.2007-01-08.
    [2]庄晓山,《高等教育寻租性腐败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1期。
    [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2]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8页。
    [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
    [4]敦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6—7—4。
    [1]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2]中国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页。
    [3]中国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8页。
    [4]袁振国,《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对我国重点中学平等与效益的个案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1]刘合一,《六天“集合”一个亿——贵阳民间资本待“突围”》,新华网网谈。
    [2]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80页。
    [3]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1]张铁明,《教育产业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2]庄华洁,《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65页。
    [3]周金玲,《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4]余智晓,《“特权”学校载了》[N],中国教育报,2005—07—04。
    [1][美]约翰·E·泰伯·泰力·M·默著,蒋衡译,《政治、市场和学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7页。
    [2]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
    [3]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页。
    [1]翁文艳,《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
    [2]翁文艳,《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3]翁文艳,《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1][英]杰夫·惠迪,萨利·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教育中的放权和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2]翁文艳,《教育公平和学校制度选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页。
    [3][英]杰夫·惠迪,萨利·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和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页。
    [1]课题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年第7期。
    [2]刘明慧,《城乡二元结构的财政视角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224页。
    [3]刘明慧,《城乡二元结构的财政视角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14页。
    [1]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和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
    [2]马国贤,《政府预算理论与绩效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
    [1]翟博,《教育均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14页。
    [2]查尔斯·赫梅尔,王静译,《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69页。
    [3]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页。
    [1]翁文艳,《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页。
    [2]翁文艳,《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3-94页。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8页。
    1.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南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埃尔查南·科恩,教育券与学校选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查尔斯·赫梅尔,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4.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范先佐,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英]杰夫·惠迪,萨利·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教育中的放权和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卡罗琳·M·霍克斯比,学校选择的经济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美]卡诺依,国际教育经济学百科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0.马国贤,政府预算理论与绩效政策研究北京[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1.王磊,公共教育支出分析——基本框架与我国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魏宏聚,偏失和匡正: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失真现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3.翁文艳,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4.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5.袁振国,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对我国重点中学平等与效益的个案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16.[美]约翰·E·泰伯·泰力·M·默著,蒋衡译,政治、市场和学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7.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8.翟博,教育均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9.张铁明,教育产业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周金玲,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陈天红,择校与教育公平[J],基础教育参考,2005(3)
    2.陈新宇,美国“择校”教育改革新框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2)
    3.储召生,教育部今年重点整治教育乱收费[N],中国教育报,2003-02-24
    4.范先佐,教育乱收费的危害、成因和治理[J],教育导刊,2004(11)
    5.方奕晗,高中教育投资主题到底是谁[N],中国教育报,2004-09-06
    6.付卫东:《关于普通高中择校费的若干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0)
    7.关华,效率优先和均衡发展的博弈[J],校长阅刊,2005(7)
    8.郝利,对普通中学择校现象的经济学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7)
    9.黄裕文,走出择校的峡谷[N],青海教育2002年(7-8)
    10、课题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7)
    11.刘强,择校与教育公平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12.罗海燕,从义务教育阶段存在择校现象中解析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5(9)
    13.邱小健,择校: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问题[J],教育科学,2003(3)
    14.商江,如何看待择校问题[J],基础教育参考,2005(3)
    15.孙冬,国外“家长择校”改革及对我国择校现象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11)
    16.孙晓民,择校收费的经济学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2)
    17.汪全尧,我国当前教育寻租问题研究,http://xy.scau.cn/jingguan/peb/show,asp?id=22.2007-01-08.
    18.邢燕峰,上高中要交高利贷[N],中国教育报,2004-09-13
    19.夏业良,“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J],探索与争鸣,2004(2)
    20.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和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
    21.杨慕靖,择校:造成新的教育机会不均等[J],陕西教育,2005(8)
    22.杨秀芹,管窥公平与效率[J],教学与管理,2002(33)
    23.杨秀芹、杨晓霞,择校:教育寻租视角下的探析[J],教育探索,2007(1)
    24.杨煜,中小学择校生现象探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5.于晓彤,《从教育公平看普通高中择校费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26.袁祖望,限制择校质疑[J],教育评论,1998(2)
    27.张兴军,重点中学如此敛财[N],法制日报,2005-04-06
    28.张忠山,择校入学的法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8(7)
    29.庄晓山,高等教育寻租性腐败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