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的主体性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哲学理论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旨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地社会主体的教育活动。师生关系是一个主要由教学关系、情感关系、道德伦理关系三个层面的关系构成的关系体系,它作为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育活动一种外在条件和背景,更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本文首先对主体性教育的背景、哲学基础、时代内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继而在主体性教育的视野中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对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根本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阐述:主体性教育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以信任、欣赏、理解、对话为应遵循的原则。要建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通过四个途径:在观念层面上更新知识观;在评价层面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在操作层面改善班级管理;同时调整师生角色,尤其是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与功能,指出主体性教育中的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怀者,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引领者。希望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改善现实中的师生关系,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China's Subject-Oriented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Marxist philosophy of the subjective theoretical ba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ducation, seeks to cultivate a self-educated, dynamic, creative way to understand and the main activities of the social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a major by teaching relationship, emotional, moral and ethical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relationship in a system, as a basic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is not only an educational campaign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background, Subject-Oriented Education is the main purpose of achieving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eriously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This paper on the subject of Subject-Oriented Education background,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and content were outlined, and then in the main vision of main educ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as analyzed and criticized,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al of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also expounded: the Subject-Oriented Educa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main and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ubjects, to trust, appreciation, understanding, dialogu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To construct this new typ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four channels: the conceptual level update of knowledge; change in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classes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to improve management;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adjustment, particularly re-positioning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the principal pointed out that Subject-Oriented Education teachers in self-learning students should be partners, is the main spirit of caring students, students self-realization is the leader. I hope above conclusionscan help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reality i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引文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年版,第320页
    [2]南京师大教育系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版,第140页。
    [3]许高厚主编:《现代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
    [4]李谨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1]李谨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17页。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5页。
    [1]郭湛,《主体性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第3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2]同上,第24页。
    [3]刘明,《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中的非民主性问题探讨》,教育评论,1989,5.
    [1]《吕氏春秋·尊师》。
    [1]夏甄陶:《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第167页。
    [1]郭湛,《主体性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253页。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1年版。
    [2]同上。
    [1]尹清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教育研究,2003,2
    [2]马丁·布伯,《人与人》,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第141页。
    [3]马丁·布伯。
    [1]尼可拉斯·卢曼,《信任》,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26页。
    [2]尼可拉斯·卢曼,《信任》,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26页。
    [3]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40页。
    [1]马丁.布伯,Israel and the World,New York:Schocken Books,1983年版,第94、95页。
    [1]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傅树译,重庆出版社 1989年版。
    [2]卡尔曼·雅隆,《马丁·布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3]金生舷,《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4]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9年版,第3页。
    [1]陈奎喜,《教育社会学研究》,台北:师大书苑出版社,1995,第113页。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三联出版社,第4、5页。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85页。
    1.主体性教育,张天宝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主体教育论,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主体教育概论,史根东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4.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李志宏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自由学习,卡尔·罗杰斯,伍新春,管琳,贾蓉芳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卢正芝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7.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陈爱必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赵同森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9.当今教育思潮,毕淑芝、王义高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0.西方教育学名著,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11.现代教育哲学,王坤庆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2.教育学史论纲,王坤庆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14.当代西方教育哲学,陈友松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5.西方哲学史,梯利著,商务印书馆,1995
    16.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17.我与你,马丁·布贝尔著,陈维纲译,三联出版社,1986
    18.人与人,马丁·布贝尔著,张健、韦海英译,作家出版社,1992
    19.存在主义哲学述评,夏基松、段小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
    20.存在主义,雅克·科莱特著,商务印书馆,2004
    21.现代教学论学程,黄甫全、王本陆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2.后现代课程观,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3.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布勒、埃伦著,华夏出版社,1990
    24.国外师生关系研究,王旭东编著,海南出版社
    25.课程与教师,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6.Existentialism in Education,Van Cleve Morris,HAPPY &ROW,PUBLISHERS,
    1.论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教育,胡定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1
    2.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主体性思维,阎林霞,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
    3.当代中国哲学主体性思潮基本思想理论状况述评,傅国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2
    4.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对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及其局限,王维国、王满新,
    5.关于人本主义哲学主体间性的思想概述与认识教育视界下的主体间性,王光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6.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困境,高鸿,理论导刊,2007,3
    7.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致思取向及教育启示,康伟,外国教育研究,2006,1
    8.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主体性思想论评,傅国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1,3
    9.主体性与主体性哲学论纲,王延效,丛大川,延边大学学报,1999,2
    10.主体性: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原则,朱江,山东社会科学,2007,3
    11.主体教育反思——从后现代视野看,史铭之,当代教育科学,2005,17
    12.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导主体间性,冯建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1
    13.主体教育研究:视野、论域与方法,李松林,教育研究,2005,8
    14.论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彭进清,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
    15.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理念透析,柴俊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
    16.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齐放,外国教育研究,1999,6
    17.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徐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18.生存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鲍聪,宁波大学学报,2005,7
    19.教育主体与师生关系阐释,包小红,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2
    20.论从主体性教育角度把握师生关系,陈明龙,宁波大学学报,2003,8
    21.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金生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1
    22.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之我见——兼与孙喜亭教授商榷,范寅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
    23.论未来师生关系的人本主义趋向,刘宣文,课程·教材·教法,1999,6
    24.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娄立志,集美大学学报,2002,9
    25.论存在主义的教师观,郭兴举,教育学报,2006,6
    26、试析存在主义的学生观,当代教育科学,2003,21
    27.师生对话的澄明与实现,蒋关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2,5
    28.“我——你”师生关系解析,薛联莹,当代教育科学,2005,21
    29.“我—你”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张鲁宁,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3
    30.论生命视野中的师生关系,燕良轼,教师教育研究,2006,1
    31.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江芳,教师教育研究,2006,1
    32.师生关系:从相处到相依,曹永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33.教师主体派生性初探——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再认识,李福华,教师教育研究,2006,3
    34.师生权力与角色分析,李德显,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35.20世纪西方师生关系观:回溯、反思与重建,李定仁,外国教育研究,2006,11
    36.失落与复归——师生关系德解构与建构,李森,当代教育科学,2004,3
    37.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研究范式德扬弃与超越,孙俊三,中国教育学刊,2004,4
    38.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的构建,姜智,教育评论,1998,2
    39.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实现的内在机制,李朝祥,求实,2004,6
    40.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谈论,高桂娟,现代大学教育,2007,2
    41.主体间性——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潘华云,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2.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于学友,当代教育科学,2004,19
    43.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张俭民,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44.转型期中国师生关系的重构:变革及其规制,周光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7
    45.布贝尔的师生关系观及其启示,李瑾瑜,西北师大学报,1997,1
    46.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米靖,外国教育研究,2003,2
    47.关于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师生角色观的比较与评价,傅维利,比较教育研究,2000,6
    48.从后现代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周思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9.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特点及其对建构师生互动关系的启示,王丽,当代教育科学,2005,5
    50.论建构主义的师生角色观,王金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51.论罗杰斯的师生观,曹树真,外国教育研究,2000,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