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子政务的作用不仅是在传统政务的基础上给政府提供为公众服务的新的手段和方式,更表现在促进行政系统的转型上。随着电子政务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它还将继续改变传统政务流程、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进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如何科学评价电子政务产生的社会效益成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电子政务社会效益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的活动,它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社会效益评价方法和社会效益评价模型三个部分。其中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的核心环节,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能准确衡量中国现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社会效益的整体水平,动态反映电子政务发展的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电子政务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我国现阶段对电子政务社会效益的评价还缺乏深入探讨,尚未形成系统的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为寻求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对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力求在理论层次深入探索,并寻求实际运作中的有效解决方法。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分析选题背景、选题意义、述评国内外电子政务效益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在界定电子政务社会效益内涵、本质与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探讨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提出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总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单项指标的权重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以此确定每一单项指标相对于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总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第五部分对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学术界对于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定性分析阶段时,作者尝试借鉴其他领域社会效益的评价思路和方法,通过征询专家的意见,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电子政务社会效益评价的定量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
The role of e-government is not only to provide new means and methods for government to serve the public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government,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With e-government developed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rther, it will continu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modes of operation, and will have a profound on all aspect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How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e-government has become an issue in the process of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The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of e-government is an activity that applies certain scientific methods to determine and evaluate the general level of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 It is mainly made up of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method and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 The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the core of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latively scientific and well-functioning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an exactly measures the overall level of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 recently, and can actively reflects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which coul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design policy of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issues, this thesis has studied social benefit of e-government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both in theories and practical level in order to find effective way to put into practice.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Part one puts forward the thesis's studying train of thought, methods, content and possible fresh point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choosing the topic for research and making comments o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ults of research into evaluating the social benefits of e-government. In Part two,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ess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evaluating the social benefits of e-government, it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basic theories of evaluating the social benefits of e-government. Part three probes into the principles for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the social benefits of e-government, and also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s and overall frame that construct the index system, and further, constructs a comparatively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index system on this basis. Part four uses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analyze and count weight of individual index of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at can make sure the importance degree of individual index which relatives to the whole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s evaluation objective. Part five summarizes and prospects this study's mainly research results and some problems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fresh ideas in this thesis can be displayed as following: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 about how to evaluate of the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s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authors try to learn from other areas of the evaluation ideas and methods of social benefits, and consulting advice of expert, an integrity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s were built up. The thesis provided a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e-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s evaluation in the further.
引文
[1]胡小明:《电子政务的效益从何而来》,《天津科技》2005年第3期。
    [1]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1-3页。
    [2]刘燕、陈美武:《网络经济下电子政务成本与效益分析》,《电子政务》2007年第Z1期。
    [3]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4]何凤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9期。
    [5]Jorge Marcelo Montagna,"A framework for the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proposals",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ol.4,2005.
    [1]骆有隆:《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张昕:《公益项目的社会评价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3月。
    [3]张明哲:《社会效益:理论、指标体系与方法探索》,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1]王力华:浅议绩效与效益的概念界线,http://www.audit.gov.cn。
    [2]张明哲:《社会效益:理论、指标体系与方法探索》,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1]颜伦琴:《我国铁路提速社会效益的评价》,北方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7月。
    [2]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公共管理科学》2002年第5期。
    [1]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6-57页。
    [1]李宝山:《管理系统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1]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1]珍妮·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1页。
    [1]汪向东、姜奇平:《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4页。
    [1]邓胜国:《公益项目评估—以“幸福工程”为案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2]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124页。
    [1]宋昊:《公众使用视角的电子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品质与满意度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2]邓胜国:《公益项目评估—以“幸福工程”为案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6页。
    [1]汪向东、姜奇平:《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1]刘坤:《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敏捷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12月。
    [1]黄本笑、范如国:《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1]Jun Fei.Ruimin Yao and Lihua Yu,"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pplication to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I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Vol.3,2008,pp.376-380.
    [1]T.S.Liou.M.J.Wang.Ranking fuzzy numbers with integral value.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2,50(3):247-255.
    1.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邓胜国:《公益项目评估—以“幸福工程”为案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杜治洲:《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互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G·戴维·加森:《公共部门信息技术:政策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全球化视角》,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何精华:《网络空间的政府治理:电子治理前沿问题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9.胡宁生:《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胡税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迎接效能革命的挑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黄本笑、范如国:《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江金权:《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莱文:《成本决定效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应用》,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6年版。
    14.李宝山:《管理系统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李习彬:《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罗伯特·阿格拉诺夫、迈克尔·麦圭尔:《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罗西:《评估:方法与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孟庆国、樊博:《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1.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齐二石:《公共绩效管理与方法》,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苏珊·韦尔奇、约翰·科默:《公共管理中的量化方法:技术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汪向东、姜奇平:《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肖陆军:《服务型政府概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姚国章:《电子政务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姚国章、吴倚天:《中国电子政务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张颖:《绿色财富:森林社会效益评价与核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赵晖:《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1.珍妮·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朱春奎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邓国胜:《非营利组织“APC”评估理论》,《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0期。
    2.范柏乃、韩东晓、邵明国:《基于满意原则为导向的人民群众评判政府绩效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阐述》,《行政与法》,2004年第2期。
    3.胡小明:《电子政务的效益从何而来》,《天津科技》2005年第3期。
    4.兰继斌、徐扬、霍良安、刘家忠:《模糊层次分析法权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9期。
    5.刘燕、陈美武:《网络经济下电子政务成本与效益分析》,《电子政务》2007年第Z1期。
    6.柳建文、叶莉:《经济转型:社会风险与政府调控》,《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7.骆有隆:《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8.彭琨、强茂山:《模糊层次分析法在Duber Khwar项目风险评价和投标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水力发电学报》2004年第3期。
    9.桑助来:《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人才论坛》2004年第7期。
    10.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公共管理科学》2002年第5期。
    11.王力华:《浅议绩效与效益的概念界线》,http://www.audit.gov.cn。
    12.吴琼雷、张鹏翥:《我国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2007年第9期。
    13.徐瑞萍:《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危机教育》,《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6期。
    14.张江华、郑小平、彭建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急能力指标权重确定》2007年第3期。
    15.周斌、杨振山:《以客户关系管理思想为指导的电子政务策略》,《情报杂志》2005年第2期。
    16.Jorge Marcelo Montagna,"A framework for the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proposals",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ol.4,2005.
    17.T.S.Liou,M.J.Wang."Ranking fuzzy numbers with integral value".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2,50(3).
    18.Jun Fei,Ruimin Yao and Lihua Yu."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pplication to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Vol.3,2008.
    19.Jun Fei,and Lihua Yu,"The Evaluation of B2C E-Commerce Web Sites Based on Fuzzy AHP",In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Vol.2,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