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红船精神”对新时代官德重塑的伦理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thical Implication of Red Boat Spirits to Remoulding of Official Virtue in New Era
  • 作者:于希勇
  • 英文作者:YU Xi-yong;School of Marxism,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红船精神” ; 新时代 ; 官德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 英文关键词:CPC;;Red Boat Spirits;;new era;;official virtue;;Marxism ethics
  • 中文刊名: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03
  • 基金:浙江工商大学“部校共建”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伦理思想方法研究”(项目编号:BXGJ17008);浙江工商大学“部校共建”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教学逻辑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XGJ18003)
  • 语种:中文;
  • 页:56-62
  • 页数:7
  • CN:36-1308/C
  • ISSN:1674-8107
  • 分类号:B82-051;D642
摘要
"红船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中国革命精神基因,是共产党执政的宝贵道德资源。官德作为党员干部所必需恪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操守,需要继承历史传统,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红船精神"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品性,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义务论、无产阶级功利主义、社会主义契约精神以及对劳动人民美德的赞扬,并彰显出命运共同体情怀,这些都应该在新时代的官德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从"红船精神"的伦理向度,发掘"红船精神"对新时代官德重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Red Boat Spirits, as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gene in Xi Jinping's thought in new era, are previous resources of morality for the ruling Party. Official virtue, as the necessary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olitical conduct of the Party cadres, should be fully implemented and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The Red Boat Spirits has reflected itself the quality of Marxism ethics, the feature of deontology with people first,the value of proletarian utilitarianism, the spirit of contract in socialism, and the eulogy of virtue of the laboring people and the concern to the human community destiny, which should be promoted and inherited in the official virtue in new era. The present paper interprets the ethical dimension of Red Boat Spirits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remoulding of official virtue.
引文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John Rwals.A Theory of Justice(Revised Edition)[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Richard Arneson.What’s Wrong with Exploitation[J].Ethics,1981(1).
    [5]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陈独秀.陈独秀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Rosalind Hursthouse.On Virtue Ethics[M].Oxford Press,199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约翰·密尔.功利论[M].徐大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13]George Brenkert.Marx and utilitarianism[J].CJP.1975,(12).
    [14]史蒂文·卢克斯.马克思主义与道德[M].袁聚录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5]Eugene Kamenka.The Ethical Foundations of Marxism(2nded.)[M].Boston,Routledge&KeganPaul,1972.
    [16]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M].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习近平.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3/09/c_1122514911.htm.
    [19]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1]R.G.佩弗.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M].吕梁山,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4]王和山.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官德”[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3/1210/c117092-23801411.html.
    (1)“红船”本是嘉兴南湖的一条普通画舫。1921年7月31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为躲避搜查,分两批乘火车抵达嘉兴,登上画舫,继续进行党的一大议题。在南湖“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并第一次选举成立中央领导机构。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赋予她新的灵魂,凝聚和熔铸了一以贯之的“红船精神”。
    (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58个早期党员来看,这些人大多出身于殷实人家,有些还是名门望族。譬如,李大钊生前曾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他在北大收入丰厚:一般教授可以租用有20余间房的四合院,雇佣一个厨子、一个仆人、一个人力车夫,而李大钊却用这些钱救助了贫困学生和贫困工农,还要充当后来建党的活动经费,因此,他留给家里的费用往往不够维持日常生活开销,以致蔡元培校长不得不吩咐学校会计科把李大钊薪金中的一部分,直接交给他的夫人,以保证他的家庭费用。(参见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171.)
    (2)当代“准则功利论”其理论逻辑更加具有义务论方法取向---若每个人都永远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生“最大快乐值”。例如,布兰特认为,一种具有多条道德规则并经过合理选择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福利,因而是完全有理性的人可能支持的那种道德体系---对一个人说明如果他有充分的理性,某一道德法典就是他将支持的法典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提醒自己,认识他所支持的法典也是认识对他来说最好的法典(在超越个人利益的宽泛意义上)……因此准则功利论根据在相同的具体境遇里每个人的行动所应遵守准则的好或坏的效果,来判断行动的正确与错误。将“遵守规则”作为重要考量,便是在功利论中添加了义务论元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