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传承儒家生态文明理念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根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arry forward the Confucian ecological ethics and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 作者:肖红旗 ; 仇小敏
  • 英文作者:Xiao Hongqi;Qiu Xiaomin;
  • 关键词:儒家 ; 生态文明 ; 美丽中国 ; 生态权益
  • 中文刊名:理论建设
  • 英文刊名:Theory Research
  • 机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8
  • 出版单位:理论建设
  • 年:2019
  • 期:01
  • 基金: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研究”(17BKS087)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107-112
  • 页数:6
  • CN:34-1136/D
  • ISSN:1007-4767
  • 分类号:X321;D64
摘要
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西方工业文明,是造成今日生态危机的主因。其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含的儒家生态理念却为世界提供了解决当前生态发展问题的东方智慧。"天人合一"共生理念、节用协调的发展观是中华文明为世界绿色发展、永续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它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现实价值和世界价值,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并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实着根基。
        
引文
[1](明)王守仁著,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968.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95.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上中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曾振宇,傅永聚注.春秋繁露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高长仙译注.荀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3.
    [8]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9]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J].求是.2010(2).
    [10][美]杜维明,刘若亚译.存有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J].世界哲学. 2004(1).
    [11]张剑.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6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英]汤恩比,[日]池田大作,荀春生等译.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14]李惠斌等主编:生态文明和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5]杨枚、郭卫东.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15.
    [16]余杰.生态文明概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