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Legislation of China's Market-Base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 作者:刘晓莉
  • 英文作者:LIU Xiao-li;
  • 关键词:生态补偿 ; 市场化生态补偿 ; 立法边界
  • 英文关键词:eco-compensation;;the market-based eco-compensation;;the legislative boundary
  • 中文刊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英文刊名: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年:2019
  • 期:0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MZ076)
  • 语种:中文;
  • 页:49-55+222
  • 页数:8
  • CN:22-1063/C
  • ISSN:0257-2834
  • 分类号:D922.68
摘要
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将生态补偿纳入市场化运行的模式中,把市场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利益的杠杆作用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激励作用结合起来,从而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维护生态安全与生态公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立法问题,首先要明确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是顶层设计,它更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其次要明晰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再次要厘清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后要科学设定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中的立法边界。
        To establish the market-base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to integrate Eco-compensation into the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mode,and combine the leverage of the regulation benefits of the market itself with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th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o as to maintain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equity and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macro-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To study the legislative issues of the market-base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w e must firstly clarify that the market-base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needs the legal system as a guarantee,and secondly,to clarify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market-based Eco-compensation,and once again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in the market-base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Finally,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set the legislative boundary in the market-base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引文
[1]杨伟民:《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赵雪雁:《生态补偿效率研究综述》,《生态学报》,2012年6期。
    [3]史玉成:《生态补偿的理论蕴含与制度安排》,《法学家》,2008年4期。
    [4]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5]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6]卢艳丽、丁四宝:《国外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3期。
    [7]刘普:《中国水资源市场化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0年。
    [8]刘晓莉、严海:《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6期。
    [9]李晓蓉:《西方经济学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0]冯新舟、何自力:《世界主要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市场与政府关系及对中国的启示》,《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10期。
    [11]程恩富、高建昆:《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调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1期。
    [12]张守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国法学》,2014年5期。
    [13]巩芳、常青:《我国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14]刘晓莉:《中国草原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1)2010年,国务院把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列入立法计划;2013年,形成生态补偿条例草稿,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正式的“生态补偿条例”出台。
    (1)2016-2017年,笔者曾带领“牧区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研究”课题组实地调研和考察了内蒙古、甘肃、青海、吉林、四川等5个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地区。在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调研中发现,因为缺乏对补偿款发放后资金流动的监督,部分牧民将补偿款用于奢侈品消费,导致补偿款未能发挥其补贴牧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应有作用。
    (2)以内蒙古为例,虽然在《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暂行规定》中规定了罚款力度,由于罚款金额过低,导致警示效果不佳。各地对超载偷牧的惩罚力度不同,每超载1只羊的罚款从20元到100元不等,远远低于1只羊出栏后的实际收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