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dvance of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Wet-land Degeneration Process in China
  • 作者:高莹 ; 胡雪瑛 ; 孙喜军
  • 英文作者:GAO Ying;
  • 关键词:地退化 ; 土壤理化性质 ; 研究进展
  • 中文刊名:陕西农业科学
  • 英文刊名: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8-25
  • 出版单位:陕西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08
  • 基金:咸阳市2017年科技计划项目(2017k02-102);; 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JK1210)
  • 语种:中文;
  • 页:85-87
  • 页数:3
  • CN:61-1089/S
  • ISSN:0488-5368
  • 分类号:X171.1;S153
摘要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被誉为"地球之肾"(The kidney of the earth)和"物种基因库(Biological Gene Pool)",近年来,全球湿地呈现出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本文综述了我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合理利用湿地土壤、改善土壤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引文
[1] 吕咏,陈克林.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及其对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启示[J].湿地科学,2006,4(04):268-273.
    [2] 何池全,赵魁义,余国营,等.湿地生态过程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02):165-171.
    [3] 黄易.纳帕海湿地退化对碳氮积累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 095-6 097.
    [4] 韩大勇,杨永兴,杨杨,等.湿地退化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32(04):1 293-1 307.
    [5] 张晓龙,李培英.湿地退化标准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4,2(01):36-41.
    [6] 高士武,张曼胤,李伟,等.北京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规划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0(04):93-97.
    [7] 崔巍,李伟,张曼胤,等.湿地土壤生态功能研究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203-207.
    [8] 肖亮.国前湿地资源及保护[M].生物学教学,2002,27(11):42-43.
    [9] 王元峰.尕海湿地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 王淇.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研究[D].南州:甘肃农业大学,2016.
    [11] 王莹,郑纪勇,张兴昌,等.毛乌素沙区土壤养分对湿地退化的响应[J].草地学报,2009,17(02):250-254.
    [12] 闵安民,刘敏,王莉,等.若尔盖湿地和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J].四川林业科技,2012,34(02):46-48.
    [13] 黄蓉.尕海洪泛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研究[D].南州:甘肃农业大学,2014.
    [14] 林春英,李希来,金惠瑛,等.黄河源区河漫滩湿地退化过程土壤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3):243-249
    [15] 王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特征及生态阈值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16] 黎杨.贵州高原草海湿地退化对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分布的影响[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17] 郑云云.辽河口退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芦苇生长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4.
    [18] 王莹.秃尾河河源区退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9] 黎杨.贵州高原草海湿地退化对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分布的影响[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20] 孙媛媛,季宏兵,罗建美,等.气候驱动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05):90-95.
    [21] 王峰.不同施肥模式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22] 方精云.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3] Mitra S,Wassmann R,Vlek P L G.An Appraisal of global wetland area and its organiccarbon stock[J].Currentence,2005,88(01):25-35.
    [24] 何其华,何永华,包维楷.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J].山地学报,2003,21(02):149-156.
    [25] 马学慧,刘兴土.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1997,17(增刊):401-407.
    [26] 张金波,宋长春.土壤氮素转化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04,29(01):38-46.
    [27] 李志博,王起超,陈静.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2,11(04):417-421.
    [28] 王岩,陈永金,刘加珍.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J].人民黄河,2013,35(02):72-74.
    [29] 赵欣胜,崔保山,孙涛,等.黄河三角洲潮沟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的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08):1 855-1 8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