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长堤潜山构造模型及演化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Structural Model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di Buried Hill
  • 作者:张伟涛 ; 薛雁 ; 代莉 ; 张在鹏 ; 周健
  • 英文作者:ZHANG Weitao;XUE Yan;DAI Li;ZHANG Zaipeng;ZHOU Jian;
  • 关键词:构造建模 ; 构造演化 ; 长堤潜山 ; 济阳坳陷
  • 中文刊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gli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02
  • 语种:中文;
  • 页:7-10
  • 页数:4
  • CN:37-1446/TE
  • ISSN:1673-5935
  • 分类号:P618.13
摘要
宏观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属性,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长堤潜山进行精细构造解析,建立全新的长堤潜山构造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质的构造进行重新识别,改变前人只有张性和扭性构造发育的解释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活动整体西强东弱,平面上逆断层以北西走向为主,正断层主要呈北东走向,张扭断层主要近南北走向。早期北西向逆断层多被晚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切割改造。同时,不整合及断层活动性分析认为,长堤地区主要经历海西期初始挤压变形阶段、印支—燕山期潜山主体形成阶段、喜山早期拉张断陷改造定型阶段、喜山晚期披覆兼走滑调整阶段4期主要变形,恢复关键变形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为长堤潜山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再评价奠定基础。
        
引文
[1]陈广军,王永诗,马承杰.胜利油区长堤潜山区域构造关系探讨[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1,13(3):15-18.
    [2]陈广军,尚延安,庄文山,等.关于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东翼含油气性的讨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1):27-30.
    [3]刘刚,吴时国,邹东波.关于长堤断层性质的探讨[J].油气地球物理,2005,3(1):53-56.
    [4]孙耀庭,徐守余,刘静,等.济阳坳陷桩西潜山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J].高校地质学报,2016,22(4):670-678.
    [5]曹高社,毕磊,彭传圣,等.济阳坳陷东部长堤走滑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J].地质科学,2014,49(4):1059-1069.
    [6]夏斌,黄先雄,蔡周荣,等.济阳坳陷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6):832-837.
    [7]张克鑫,漆家福,马宝军,等.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0-43.
    [8]刘朝露,夏斌.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组合模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2):209-214.
    [9]杜旭东,李洪革,陆克政,等.华北地台东部及邻区中生代J-K原型盆地分布及成盆模式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4):5-9.
    [10]卢姝男,吴智平,程燕君,等.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构造演化差异性分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8,25(4):61-66.
    [11]曹高社,毕磊,余朕朕,等.济阳坳陷东北部埕东断层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4):422-428.
    [12]马洪飞.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5):33-3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