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逆全球化”的背后:新自由主义的危机及其批判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ehind “Reverse Globalization”: Crisis of Neo-liberalism and Its Criticism
  • 作者:张超颖
  • 英文作者:Zhang Chaoying;
  • 关键词:逆全球化 ; 新自由主义 ; 民粹主义 ; 贸易保护
  • 中文刊名:当代经济研究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当代经济研究
  • 年:2019
  • 期:03
  • 语种:中文;
  • 页:68-74
  • 页数:7
  • CN:22-1232/F
  • ISSN:1005-2674
  • 分类号:F091.352;F114.41
摘要
"逆全球化"是当前国际社会一大热点现象,以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贸易保护、边境俢墙、控制移民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爆发为标志,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以美英为代表的曾经的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如今成为"逆全球化"的积极煽动者和决策执行者,不顾国际责任与担当,试图从本国利益出发,向国家主义回归。通过"逆全球化"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表现可以发现,"逆全球化"背后体现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失衡诱发的深刻危机。新自由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失衡,不仅是"逆全球化"产生的经济根源,而且显露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与"人道主义的自由主义"的虚伪,也是当前欧美国家政治、文化领域出现全球化逆动的根源。
        
引文
[1]魏勇强,王宏伟.逆全球化与我国经济[J].南京:现代管理科学,2018(1):72-74.
    [2]郑春荣.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J].上海:国际展望,2017,9(1):34-51+145-146.
    [3]张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空间视域[J].南宁:学术论坛,2013(9):6-9.
    [4]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J].北京:红旗文稿,2018(3):32-34.
    [5]冯新舟.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太原:经济问题,2018(3):1-6+18.
    [6]廖晓明,刘晓锋.当今世界逆全球化倾向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J].长春:长白学刊,2018(2):28-37.
    [7]王跃生,李宇轩.新型全球化下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与中国对策[J].北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2):28-33.
    [8][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9]OECD: Focus on Top Incomes and Taxation in OECD Countries: Was the crisis a game changer?[EB/OL].file:///C:/Users/873099392/Desktop/%E6%96%B0%E8%87%AA%E7%94%B1%E4%B8%BB%E4%B9%89/OECD2014-FocusOnTopIncomes.pdf.
    [10][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97.
    [11]Roy van der Weide and Branko Milanovic:Inequality Is Bad for Growth of the Poor.[EB/OL].https://www.gc.cuny.edu/CUNY_GC/media/LISCenter/Branko%20Milanovic/vdWeide_Milanovic_Inequality_bad_for_the_growth_of_the_poor_not_the_rich_2018.pdf.
    [12][美]大卫·哈维. 新自由主义简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13][法]米歇尔·于松. 资本主义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6.
    [14][美]诺姆·乔姆斯基. 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5][美]塞缪尔·亨廷顿. 失衡的承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1.
    [16][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