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渭河水岸带土壤理化特征及其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Wei River Basin
  • 作者:杨晓俊 ; 方传珊
  • 英文作者:Yang Xiaojun;
  • 关键词:渭河流域 ; 土壤 ; 理化特征 ; 重金属 ; 影响因子
  • 中文刊名:江苏农业科学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1-28 18:53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0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3XSH017)
  • 语种:中文;
  • 页:289-293
  • 页数:5
  • CN:32-1214/S
  • ISSN:1002-1302
  • 分类号:X53
摘要
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6年对流域内土壤理化特征与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进行调查,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P-MS)分析法研究土壤重金属(Ni、Cu、Cr、Zn、Cd和Pb)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土壤电导率和p H值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即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土壤全碳、全氮、全钾含量均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不同水期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 0. 05);(2)渭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以丰水期最高,平水期和枯水期较低,其中土壤Pb和Zn含量最高,Cd含量较低;(3)土壤Cu、Cr、Ni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而Cd和Zn以弱酸提取态为主; Pb在各形态中较均匀地分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4)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Cr、Cu、Ni和Cd的弱酸浸提态与其含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 05),Cr的弱酸浸提态与可还原态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 0. 05),Cu、Pb、Zn和Cd的弱酸浸提与可还原态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0. 05)。综合分析可知,渭河流域土壤不同形态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p H值和电导率呈负相关,其中全碳含量是控制渭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引文
[1]郭平,谢忠雷,李军,等.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地理科学,2005,25(1):108-112.
    [2]樊霆,叶文玲,陈海燕,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10):1727-1736.
    [3]刘少文,焦如珍,董玉红,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7,53(5):146-155.
    [4]甘国娟,刘伟,邱亚群,等.湘中某冶炼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化学,2013,32(1):132-138.
    [5]黄益宗,郝晓伟,雷鸣,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3):409-417.
    [6]杨小刚,宋进喜,陈佳,等.渭河陕西段潜流带沉积物重金属变化初步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8):2051-2061.
    [7]兰金秀,张风宝,杨明义.渭河中下游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4):77-82.
    [8]杨学福,王蕾,关建玲,等.渭河西咸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2):725-729.
    [9]王利军,卢新卫,雷凯,等.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2):334-340.
    [10]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 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1]线郁,王美娥,陈卫平.土壤酶和微生物量碳对土壤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的响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4,9(1):63-70.
    [12]董世魁,赵晨,刘世梁,等.水坝建设影响下澜沧江中游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污染指数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6,36(2):466-474.
    [13]陈勤,沈羽,方炎明,等.紫湖溪流域重金属污染风险与植物富集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4):198-205.
    [14]林娜娜,许秋瑾,胡小贞,等.江西崇义县小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4,27(9):1051-1060.
    [15]张莉,祁士华,瞿程凯,等.福建九龙江流域重金属分布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4,34(8):2133-2139.
    [16]王丽,陈凡,马千里,等.东江淡水河流域地表水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环境化学,2015,34(9):1671-1684.
    [17]刘成,邵世光,范成新,等.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4,34(4):1031-1037.
    [18]简敏菲,李玲玉,徐鹏飞,等.鄱阳湖-乐安河湿地水土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4,35(5):1759-1765.
    [19]谭冰,王铁宇,朱朝云,等.洋河流域万全段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2014,35(2):719-726.
    [20]刘新,蒋豫,高俊峰,等.巢湖湖区及主要出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湖泊科学,2016,28(3):502-512.
    [21]李少宁,赵云阁,丁杰,等.北京市部分树种吸滞重金属的生态转化率[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7):265-268.
    [22]汤波,赵晓光,冯海涛,等.汉江上游铅锌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233-237.
    [23]姚航,张杏锋.锡矿开采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以广西南丹县大厂镇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6):230-235.
    [24]周军,高凤杰,张宝杰,等.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有毒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701-2708.
    [25]胥焘,王飞,郭强,等.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及库岸土壤重金属迁移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14,35(4):1502-15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