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业伦理视域下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耦合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upling of the 24 Solar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Ethics and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 作者:胡燕 ; 张逸鑫 ; 陆天雨
  • 英文作者:Hu Yan;Zhang Yixin;Lu Tianyu;
  • 关键词:农业伦理 ; 二十四节气 ;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 乡村振兴
  • 中文刊名:江苏社会科学
  • 英文刊名: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9-19 09:41
  • 出版单位:江苏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05
  • 语种:中文;
  • 页:237-243+266
  • 页数:8
  • CN:32-1312/C
  • ISSN:1003-8671
  • 分类号:F323;S-0
摘要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物候、气象、天文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时间制度,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安排农民生活。其中蕴含的敬畏天时、施德于地、适度取予、精慎管理的四大农业伦理维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现实意义。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然耦合,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方面,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气节精神的追求和民俗文化的认同。在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背景下,赋予二十四节气以生命力,挖掘节气的农业伦理内涵,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基于农业伦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耦合,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过程。
        The 24 solar terms should be counted as a time system summed up by Chinese laboring people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obser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henology,meteorology and astronomy.They have been used to guid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rrange farmers’life.The four agricultural ethical dimensions in them of respecting the climate,making reasonable use of land,fetching and bestowing properly,and managing accurately and cautiously,are still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necessary coupling between the 24 solar terms and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mainly revealed in ideology,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pursuit of moral spirit and the identity of folk culture.When the 24 solar term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it is a due responsibility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bring vitality to the 24 solar terms,to delve into their agricultural ethic connotations and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in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which hinder the soun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 coupling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ethical 24 solar terms and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is a transition from the former to the latter.
引文
[1]任继周:《重视农业发展的伦理维度》,[北京]《人民日报》2015年7月21日。
    [1]夏学禹:《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北京]《古今农业》2010年第3期。
    [2]任继周:《“时”的农业伦理学诠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3]彭金山:《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对现代农业之意义》,[兰州]《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4]王霄冰:《民俗文化的遗产化、本真性和传承主体问题--以浙江衢州“九华立春祭”为中心的考察》,[济南]《民俗研究》2012年第6期。
    [5]李明、王思明:《农业文化遗产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98页。
    [6]卢勇、唐晓云、闵庆文:《广西龙脊梯田系统》,[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版,第69页。
    [7]王思明、刘启振:《论传统农业伦理与中华农业文明的关系》,[南京]《中国农史》2016年第6版,第3-12页。
    [8][美]富兰克林·H.金:《四千年农夫》,程存旺、石嫣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版,第2页。
    [9]严火其:《东西方传统农业伦理思想初探》,[长沙]《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1期。
    [1][4]任继周:《重视农业发展的伦理维度》,[北京]《人民日报》2015年7月21日。
    [2]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3]方锡良:《论农业伦理学之“中度原则”》,《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4期。
    [5]任继周、林慧龙、侯扶江:《农业层积之法的农业伦理学诠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6]刘武根:《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长沙]《伦理学研究》2018年第5期。
    [1]任继周:《重视农业发展的伦理维度》,[北京]《人民日报》2015年7月21日。
    [2]严火其:《东西方传统农业伦理思想初探》,[长沙]《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1期。
    [3]康涌泉:《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机制及模式》,[郑州]《中州学刊》2013年第11期。
    [4]任继周、林慧龙、胥刚:《中国农业伦理学的系统特征与多维结构刍议》,[长沙]《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1期。
    [5]夏澍耘:《论中华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1]霍福:《二十四节气在两种语境中的逻辑表达》,[贵阳]《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刘晓峰:《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广州]《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
    [3]余世存:“自序”,《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
    [4]王思明、李明:《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300页。
    [5]李明、王思明:《农业文化遗产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04页。
    [6]萧放:《二十四节气与民俗》,[北京]《装饰》2015年第4期。
    [1]荆亚玲:《“蜡祭”考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2]龙晓添:《多样的风土,共享的时序: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北京]《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